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探究题答案Word版

实验探究题答案Word版

实验探究题答案Word版
实验探究题答案Word版

实验探究题

1.(1)①③⑤④②(或③①⑤④②) (2)A C

(3)催化剂种类不同,催化效果不同

(4)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浓度不同(或“产生氧气的速率不同”)

2.(1)做重复实验 (2)固体氢氧化镁中没有自由移动的OH 一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隔绝空气证明红色消失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无关

(4)

(4) 2H 2O 22

MnO ====2H 2O+O 2↑ (5)酒精灯

4.(1)①圆底烧瓶;②广口瓶中进气导管插入水中;排水导管 未插至广口瓶底部 (2)Mg 或镁

v

v 1

100×l00% (3)Mg(OH)2或氢氧化镁 (4)过量NaOH 溶液 (5)方案2

5.【猜想或假设】pH=7;pH>7 【设计和实验】②③ 【评价与反思】甲;

乙同学:pH 试纸不能润湿;

丙同学:pH 试纸不能直接放入待测溶液中;

【结论与分析】不正确;碳酸钠

6.(1)CuO+H 2SO 4?

==CuSO 4+H 2O (若写盐酸与氧化铜反应也可)

需要制取CO 且CO 有毒;CO 未回收处理;实验装置复杂;试验操作复杂等合理答案均可。 (2)>;不同

(3)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 7.(1)C

(2)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3)①;④或⑤ (4)④;①或②

8.(1)2H 2O 2 2

MnO 2H 2O + O 2↑(2)干燥氧气(或吸收水分)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

9

a

(5)偏大 9.⑴CaCO 3+2HCl=CaCl 2+H 2O+CO 2↑⑵吸水 B ⑶炭黑 反应物中无H 元素 Na 2CO 3 Na 2CO 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4Na+3CO 点燃2Na 2CO 3+3C

10.(3)Fe +2HCl = FeCl 2 +H 2↑ 1和3

(4)盐酸浓度越大,反应物的粒子接触、碰撞的机会就越多,反应就越快 11.【粗产品制备】

Na 2CO 3+Ca(OH)2 =CaCO 3↓+2NaOH 【粗产品成分分析】

Na 2CO 3+ Ba(NO 3)2=BaCO 3↓ +2NaNO 3

Ca(OH) 2 (1分)Ca(OH)2和Na 2CO 3能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粗产品含量测定】 Na 2CO 3含量的测定:

浓硫酸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G 中碱石灰吸收 偏大 装置D 中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与装置E 中NaHCO 3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10.6 NaOH 含量的测定:

解:(1)设与粗产品中碳酸钠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 Na 2CO 3+2HCl =2NaCl+ H 2O+CO 2↑ 73 44 x 0.44g

73:44=x :0.44g x=0.73g (2)36.5g 20%盐酸溶液中含氯化氢的质量为:36.5g ×20%=7.3g 与粗产品中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 7.3g 一0.73g=6.57g

设粗产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 NaOH +HCl =NaCl +HBO 40 36.5 y 6.57g

40:36.5=y :6.57g y=7.2g 粗产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2g/10g ×100%=72.0% 答:粗产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2.0%. 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均正确 12.(1)Ca(OH)2溶液显碱性,CaCO 3难溶于水(或CaCO 3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Ca(OH)2与盐酸反应不产生气体,(合理即可) (2)Ⅰ、Ⅲ 选方案Ⅰ 若样品为混合物,滴加稀盐酸也会产生气泡,因此无法确定该粉末就是CaCO 3。(若选方案Ⅲ Ca(OH)2微溶于水,加水振荡也会看到不溶物,滴入酚酞溶液也能变红,因此无法确定该粉末就是混合物。)

(3)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上层清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倒出上层清液,在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合理即可)

13.(1)潮解化合

(3)过滤搅拌或加速溶解氢氧化钙[或Ca(OH)2]

14、I 无水硫酸铜

III(1)物理方法: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的为NaOH,否则为Na2CO3。

(2)化学方法: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为Na2CO3,否则为NaOH。(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15、(1)过滤

(2)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

(3)猜想Ⅰ: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或石灰水变浑浊,或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猜想Ⅱ:滴入稀硝酸(或稀盐酸)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16、

17、①NaOH ②K2CO3③H2SO4+2NaOH===Na2SO4+2H2O

④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至无气泡产生,记录消耗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为V3mL,V3mL>V2mL。

[加入与小伟的实验不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足量),再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至无气泡产生,记录消耗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为V3mL,V3mL≠V2mL。(或消耗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与小伟实验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不等

)]

⑤B

18、实验二:Fe2O3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实验三:反应前后Fe2O3的质量保持不变

【反思评价】反应前后Fe2O3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或反应前后Fe2O3是否转化为其他物质)

【深入探究】相同条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比Fe2O3好(或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H2O2浓度越大,产生氧气的速率越快。

19、HCl 不能酚酞遇盐酸也不变色,无法确定是否含有HCl 紫色石蕊试液或碳酸钠溶液或较活泼的金属溶液变红或主生气泡 CaCO3可能腐蚀铁制下水管道或污染水质

20、(1)KMnO4,棉花团。a。(2)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3)E D

实验Ⅰ①H2O 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CO2 + Ca(OH)2 = CaCO3↓ + H2O。

实验Ⅱ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反思与应用在金属表面涂油漆

21、(1)生石灰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得到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有腐蚀性。(2)CaCO3

试管(或烧杯、烧瓶等)

i.试管(或烧杯、烧瓶等)蒸馏水红色

ii.稀盐酸固体中有碳酸钙(C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iii. CaCO3CaO和Ca(OH)2中的一种或两种

22、(1)可能是氧气;可能是二氧化碳(或答可能是一氧化碳、甲烷等也正确)。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或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或将气体点火,气体能燃烧,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迅速将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甲烷)。

(2)①过滤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使溶液中的氯化铜完全反应

Fe+CuCl2=FeCl2+Cu(或Zn+CuCl2=ZnCl2+Cu等,答案合理即可)

②完全除去过量的A 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目的已经达到。

23、(1)铜(或铁和铜的混合物)

(2)向固体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固体不溶解,原来的固体是铜。(或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原来的固体是铁和铜的混合物。)

24、①有气泡产生②Mg+2HCl==MgCl2+H2↑③Na2CO3+2HCl=2NaCl+H2O+CO2↑

④没有气泡产生⑤氢离子(H+)

⑥打开K1、K2,与K2处导管口连接并通人干燥的HCI气体,集满后,先关闭K2,再关闭K1。

⑦K1导管口处有大量白雾出现

⑧NH3+HCl=NH4C1

25、②先将试管平放,将锌粒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让锌粒缓慢下滑到试管底部 2HCl+Zn=ZnCl2+H2↑

(表内答案)1.钠(Na+) 2.Na2SO4

26、酸 CO32- Cu2+对比

27、(1)CO2 CO

(2

Cu

有有部分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Cu2O

Cu

Cu和Cu2O的混合物

28 4 242

Na2CO3 + BaCl2 = BaCO3↓+ 2 NaCl

Cu2+、OH- Ba2+、CO32- NH4+ Ca2+ SO42- NaOH

29、方案一:

(1)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2)排除因盐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

方案二:

(1)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2)碱

(3)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稀释,加入酚酞溶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方案三:

(1)7 (2)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30、(1) ①②③④⑤⑥ (2) 振荡对比

(3) 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

31、【实验与探究】

4.0040 g;存在; NH3;Mg3N2; 1∶5;N2;镁可以和氮气反应

【交流与思考】

⑴会给他的分析结果带来影响;

因为无法排除镁带表面黑色固体对反应的固体产物的质量的影响。(合理即给分)

⑵;;

⑶(22m—36n)/15

32、酸;①能与活泼金属反应②能与某些盐反应

(或答酸碱指示剂、碱性氧化物、碱等具体物质亦可,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以下方法中所选试剂合理均可)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取样,加入镁条镁条逐渐减少,表面有气泡产生残留液能与镁发生反应

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残留液能与碳酸钠发生反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残留液能与紫色石蕊试液

反应

33、(3)如果选择a,控制的变量是:温度,锌粒和盐酸的量;

如果选择b,控制的变量是:锌粒的质量、盐酸的浓度和体积;

观测气泡产生的速率(或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量)

(4)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物的粒子接触机会就越多,化学反应的速率就快。温度越高,反应物的粒子运动的速率就越快,反应物的粒子接触机会就越多,化学反应的速率也就越快。

(5)学生做答时,只要是通过使用催化剂、改变温度或浓度,来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的事例均可。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