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高语文试卷及答案

职高语文试卷及答案

职高语文试卷及答案

【篇一:中职语文试卷及答案】s=txt>《中职语文》期末试卷(258班、259班)

制卷人:刘志英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小题)

1、下列各项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年一度秋风劲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③战地黄花分外香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翁蓊郁郁菽栗宛然班驳

b、相儒以沫炫耀譬如坍圮

c、废寝忘食肋骨晨曦雾蔼

d、万劫不复扼要荒芜萧瑟

3.下列各句横线上缺少关联词,请选出最准确的一项:________(3分)

①这些胡同两边 a 是“宅门”,到现在房屋

b 挺整齐

② c 有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剪子磨刀的

“惊闺”,算命的盲人吹的短笛的声音

③我们 d 说北京的市民文化, e 是指的

胡同文化

a.a通常 b也许 c然而 d大都 e就

b.a通常 b都还 c偶尔 d通常 e也

c.a大都 b都还 c偶尔 d通常 e就

d.a大都 b也许 c然而 d大都 e也

4.下列诗句朗诵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c.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2分)

万山红遍,;,百舸争

流。,,万类霜天竞自由。

三、诗歌欣赏,回答下列问题。(共25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游子”是什么意思?(5分)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现出母亲对儿女

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怎么理解?(5

分)

4、通过阅读这首小诗,谈谈自己的感受。(10分)

四、表达与交流(共53分)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

a.“我想有个家。”(垃圾箱标语)

b.“我也有生命,请手下留情!”(风景树标语)

c.“一定喝好,哪怕喝倒!”(酒店标语)

d.“吃喝尽心,来去尽兴。”(餐馆标语)

2.下列标语的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某图书馆的门口帖有一则标语: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

来。

b.某公园前写着:外来人员请到门房登记。

c.某学校的走廊上写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某机关的墙上写着:春来小草醒,请您绕道行。

3.不同句子在不同场合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请选出“你怎

么还没走”这句话在不同场合的含义。

①天很晚了,李老师见小明仍在教室里学习,于是李老

师对小明说:“你怎么还没走”。()

②老张去某部门办事,被工作人员拒之门外。过了许久,

那工作人员见老张还在门口,于是说:“你怎么还没走”。

()

③马上要上课了,妈妈对还在磨蹭的儿子说:“你怎么

还没走”。()

④某单位大院中的人都上班去了,只一青年仍鬼鬼祟祟

的走来走去。于是值班人员对他说:“你怎么还没走”。

()

a.不友好让对方赶快走开

b.表疑问、怀

c.表关

心d.表催

促,提醒

(二)写作(共35分)

1.上课铃响了,一位同学还悠悠的往教室里走。进教室后,

又不紧不慢的回到座位上。这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某某

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在教室里乱追同学,老师

教育了他,你看现在稳重多了,上课铃打了这么半天了,依

旧能沉的住气,都不快走两步”。

读完这段话,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当时你

是老师,你会怎么说?

(1)言外之意:。(4分)

【篇二:中职语文摸底试题及答案】

、积累与运用:

1-7每小题2分,第8题4分,共18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字母编号填在括号内。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性情的。

(2)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3)姜堰溱湖风景区,经过千年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神韵。

a.陶醉维持积淀b.修炼维护积累

c.陶冶维护积淀d.培养维持积累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可自学《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叙事。

c.1947年底,茅盾发表了一篇题为“锻炼”的长篇小说。

d.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

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

一致好评。....

b.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b、《标准汉语》的主要对象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资料。

c、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6、填人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

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

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

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

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

水彩画

7、下列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诗歌这种文学样式,侧重于抒情言志。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句就表达了诗人对

土地的眷恋,隐含了献身之意。

b、小说最主要的要素是人物。苏联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人物形象,变色龙也成了世界典型。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冰心的《人生》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

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d、戏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许多类。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按表现形式属于话剧,按内容性质属于喜剧,按篇幅属于多幕剧。

8、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二、填空题:

(1)——(5)每小题1.5分,共1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

的横线上。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4)《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阔大情怀的句子是,。

(5)晏殊《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

得玩味的情趣的句子是,。

三、阅读与鉴赏:

(一)——(三)题,第一题14分,第二题16分,第三题10分,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4分)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

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

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

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

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

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

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

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

进达:举荐人才。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遂:于是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4.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16分)

乡情陈德才

①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

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

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

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

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

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

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

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

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

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③乡情总是离不

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

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

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

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

不回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

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

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乙)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

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丙),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

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

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

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

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

往着(丁)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

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

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

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其实是一切

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

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

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

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⑥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

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

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1、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括号里应引用的句子各是(2分)

甲乙丙丁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鬃毛衰。” 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

南枝。”

③“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④“绿叶对根的情意。”

2、在第②段的横线处再续上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式相似、内

容相吻合。(3分)

答:

3、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不能抄原文)(3分)

答:

4、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

5、(1)第④段划线的句子中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说法,你怎么说?(3分)

答:

(2)第⑤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在现实生活中将永

难寻觅。”为什么?(2分)

答:

(三)阅读邱裕华的《平和的力量》一文,完成 1-3题。(10分)

①心灵的平和是智慧的珍宝,往往蕴含着博大的力量。

②平和的人,往往更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能拥有内心的满足。

心态平和,就不会因为生活、工作中的小事而烦躁易怒、狭隘刻薄、更不会为了身外之物去挺而走险。对别人的成绩和进步,不会耿耿

于怀、心生嫉妒;对别人的攻击和侵犯,不会暴跳如雷,大打出手。

处于逆境,不会一蹶不振;一时成功,不会洋洋自得。在出炉的剑

面前,他们是冷却的水;在扑面的风霜之中,他们是石块下的种子。即使面临险山恶水,他们也能处乱不惊、从容不迫,以足够的自信

和智慧化险为夷。他们什么时候都能乐观至上、宠辱不惊,如快乐

的天使;他们什么时候都能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做穿石的水。平

和的人,使心态浮躁的人相形见绌,使追逐名利的生活黯然失色。

③即使是与人相处,平和的人也能得到人们的崇敬。就如我国大百

科全书的总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者梅益老先生,有次会见

来访的俄罗斯专家,专家自傲地说他两次纵览中国,梅老先生却淡

淡地说,我十次到过贵国。一旁初出校门的翻译自得地操着流畅的

俄语,梅老先生却从“您好”到“再见”一直说着中文。这就是平和,

谦逊过人,胸怀宽广,却又让人肃然起敬。正如“天不言自高,地不

言自厚,海不言自深”。

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论何时何地,我

们都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平和,他博大的力量无形又有形。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2分)

2.文章第③段讲述梅益老先生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阅读全文,请你概括出论述平和的力量的伟大之处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答:

四、作文

请以“就是欣赏你”为题,写一篇文章。(30分)

【篇三: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职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

答案】

lass=txt>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20分)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半晌出人头地梦绕魂牵天生我才必有用 b际遇望尘莫及驰骋

寰宇细微之处见神韵 c趑趄衷心耿耿惊惶失措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d夙愿

辛酸繁苦

前仆后继

勘探古今情不尽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浪漫而温馨的雨下“两人世界”,传达出的是这对夫妻相互扶持相

濡以沫的情义,读来令人感动。 b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

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c

他遇到挫折总是自怨自艾,从不会设法度过难关。

d小憨豆跟他爸爸如此相像,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物者的鬼斧神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清晰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不再发

生出现这类事故,学校加强了管理。 b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

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c菅直人与奥巴马首次电话会谈,确认坚持

日美同盟。 d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我们学校的运

动会。 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父母亲的尊称。 b俱怀逸兴..壮思飞:飘逸豪放的兴致。 c盘飧市远无兼味..

:多种美味佳肴。 d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指灯火稀少、零落的地方。 6、古诗文中的地名“建业”、“淮扬”、“临安”、“姑苏”分别是现在的() a承德扬州西安昆山 b 杭州南京西安无锡 c成都淮安

杭州

苏州

d南京扬州

杭州

苏州

7、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8、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乐府,约开始于南朝,定形于晚唐,盛行于宋朝。

b唐朝时,词大多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的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

c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 d散曲从形式上看,和词很接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所以也不用再讲究格律了。 9、下列词人按豪放派和婉约派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李煜(2)柳永(3)苏轼(4)秦观(5)李清照(6)辛弃疾(7)姜夔 a(1)(3)(6)(7)/(2)(4)(5) b(3)(6)/(1)(2)(4)(5)(7) c(3)(6)(7)/(1)(2)(4)(5)

d(3)(4)(6)(7)/(1)(2)(5)

10、下列加点词所指的历史人物依次是()(1)一时多少豪杰..(2)遥想公瑾..当年(3)小乔..出嫁了(4)多情应笑我. a三国英雄周瑜

周瑜夫人

苏东坡 b三国英雄诸葛亮孙策夫人苏东坡 c东吴英雄诸葛亮周瑜夫人苏轼 d东吴英雄周瑜孙策夫人

苏轼

二、填空题(10分)

11、《雷雨》的作者是,原名。

12、《项链》的作者是国的 13、用课文诗句填空。

(1)在诗人李白的笔下,水永远魅力无穷:天姥之水,“绿水荡漾

清猿啼”,宁静而神秘;庐山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浪漫而神奇;而在《将进酒》中则是雄浑壮丽的黄河水,有

诗为证:“,。”

(2)杜牧的《赤壁》中运用典故并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诗

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之情的诗句是“,。” (3)王

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三、语段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18题。(15分)

这一年冬天,保定来了一个姓王的商人,收购古董字画。马氏就瞒

着三爷,把三爷的收藏拿去卖了。下人偷偷地告诉了三爷,三爷大怒,让下人喊来马氏。

1

三爷黑下脸怒问:“你怎么敢去卖常先生帮我买进的字画?”

马氏便落泪哀告:“家中已经败落到这步田地,我拿去换些钱,也好

度日啊。”

三爷看看马氏,许久,长叹一声,无力地摆摆手:“你也不易,我不

再多说了。”就让马氏取来卖字画的钱,颤颤地下了床,拄一根拐杖,顶着细细的雪花,到客栈去寻那姓王的商人。王商人听了三爷的来意,皱眉道:“已成交,怎好反悔?”

三爷摇头叹道:“好羞惭人了。先生有所不知,这些字画,都是一位

朋友帮我买进,说好不卖的。”就把常先生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

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三爷谢过,把钱退了,让下人提着一捆字画告辞。

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

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 …………

三爷点点头,又问一句:“王先生做收藏生意,不知收藏可卖?” 王

商人正色道:“不敢。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

三爷微微笑了,赞叹一句:“好。”就让下人把那捆字画交与王商人:“这捆画,我送与先生了。” 王商人愣住:“刘先生此为何意?”

三爷郑重地再说一句:“我送与先生收藏。”

“如何使得?使、使、使不得啊。”王商人惊了脸,口吃起来。

三爷叹道:“我自知不久人世,已无意收藏。这些都是国宝,我恐家

人不屑。送与先生收藏,我终于算是对得住常先生了。”就唱一个喏,转身走了。门外已经是漫天大雪。

王商人追出门来,呆呆地看刘三爷由下人搀扶着一路去了。雪,哑

哑地落着。

四野一时无声。

14、马氏是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逼不得已才把这些字画卖了,刘

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还要送给王

商人?

15、既然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为什么常先生不把这些画送给刘三

爷而是卖给他呢?

16、马氏在文中虽着墨不多,却反复出现,马氏这个形象在小说中

起到什么作用?

17、小说结尾为什么写“门外已经是漫天大雪。雪,哑哑地落着。四野一时无声。”

18、本文题目是“绝品”,你觉得文中哪些堪称绝品?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3题。(15分)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9、首联写了哪六种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20、诗中写鸟“鸟飞回”;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各有什么不同吗?

21、“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中的“落木”可否改成“落叶”,为什么?

2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中除了“秋天”让人

感到可悲外,请你说说还有其他的事情值得世人可悲吗?(至少说

出三点)

23、“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苦”是极度的意思,诗人为何极度痛恨

自己年龄的增长?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4—26题。(10分)

灯火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

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

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

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

2

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

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

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

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

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

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

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

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

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

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

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

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

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着提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

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

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冰的人,战战兢兢。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

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

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

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

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

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

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

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人进出的地方,

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

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

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

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

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

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有

删节) 2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

目的是什么?

25、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6、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4分)

四、作文(50分)

27、请根据下面文段,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

求字数500字以上。

汶川地震中,慈善总会正在安排接受社会募捐。

现场捐款的人很多,一个乞丐端着红色的塑料大碗怯弱地立在一边,格外引人注目。乞丐的碗里放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零钞和硬币。

乞丐把碗伸到工作人员的面前,小心翼翼地说:“零钱能捐吗?” “能啊,不论钱多少,关键是一颗心!”工作人员象征性地敷衍着他。“哦,可是我??这钱脏兮兮的。”乞丐望了工作人员一眼,端起碗离开了。

只见他走到一个公用的水龙头前,冲洗过手上的污垢后,从破衣兜

里盒出一个手绢来。乞丐把碗里的硬币全部倒在手绢上反复擦拭,

随后把干干净净的硬币和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币全部投进了募捐箱。

现场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分)

二、填空题(10分) 11、曹禺万家宝

《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任选一篇即可

12、法莫泊桑

13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众里寻他千百度三、语段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18题。(15分) 14、第一问:因

为他对与常三爷的友情很珍视。

第二问:他知道常三爷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同时王商人

是值得托付的人选。 15、常先生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总有一天

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他送给刘三爷的这些画很可能就成了送给刘

三爷的罪名。他是替朋友考虑才这样做的。同时,他把这些画卖给

刘三爷,既保护了国宝,又为革命筹集了经费,可以说一举两得。

16、马氏是线索人物,她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主要人物

的品质。 17、渲染悲壮气氛,衬托人物的高贵品格。

18、常先生、刘三爷收藏的画,价值连城,可称画中绝品;常先生

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他的装裱技艺,可谓技艺中的绝品;

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称得上是人中的绝品,两人的友情也是友

情中的绝品。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3题。(15分)19、第一问:风、天、猿、渚、沙、鸟。

第二问:给人以悲凉、孤寂、凄清之感。

20、杜甫笔下的鸟孤单无依;毛泽东笔下的鸟充满活力与朝气;王

维笔下的鸟悠闲自在。 21、第一问:不好。

第二问:落木给人感觉较为沉重,表示树上光秃秃,而落叶比较轻飘,让人感觉树上还有许多叶子;而且从颜色看落木往往让人联想

到树干都已枯黄,因此落木更符合本文意境。

22、他乡做客;常做客;万里做客;人到暮年,一事无成;亲朋亡散;独自登高;年老多病。(写出其中三种即可)

23、第一问:因为杜甫想要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年老多病,

力不从心,所以他痛恨自己无法救济天下苍生。

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忧愤的心情。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4—26题。(10分)

24、一是来表明童年生活在自己的印象中非常真实,难以忘怀。二

是表明这盏等在童年带来的温暖和温馨。三是从结构讲,引起读者

的好奇,为下文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25、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

人称,构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称相互交叉的情形。

第二问:不同的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

感的表达。同时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26、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灯光下的祖孙相牵,

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

光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四、作文(50分)

27、【分析品悟】贫贱,并不代表矮小;富贵,并不等于高大。贵

贱之分,真正在于是否有干净的心灵。

【适用话题】慈善爱心纯洁的心灵贫贱与高贵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