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六西格和精益生产的结合

浅析六西格和精益生产的结合

浅析六西格和精益生产的结合
浅析六西格和精益生产的结合

浅析六西格和精益生产的结合

一、精益六西格码的相关理论

1、精益生产理论

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丰田生产方式,在丰田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取得巨大成功后,1985年由麻省理工大学MIT组织了世界上14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了5时间和耗资500万美圆,在汽车工业中探索大量生产方式与丰田生产方式的差别。最后在1990年,由James P. Womack等人编写的《改造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给这种新的

生产方式命名为:“Lean Production”[16]。“Lean”是“瘦”的意思,因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相

比这里一切的投入都大为减少。随着这本书在全世界的畅销,“Lean Production”也在全世界

达到承认。

精益生产认为任何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浪费,必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应用价

值流的分析方法,分析并且去除一切不增加价值的流程。精益思想包括一系列支持方法与技术,包括利用看板拉动的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全面生产维护(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5S管理法、防错法、快速换模、生产线约束理论、价值分析理论等。[7]

2、六西格码理论

六西格玛首先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摩托罗拉公司建立,它通过一系列的统计学工具来

解决造成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的方案。此后GE 也开始实施六西格玛,并在GE公司的当时CEO杰克.韦尔奇的带领和推动下,六西格码在GE公司发扬光大。此后它更是扩展到很多著名

的大公司,如今,国内很多公司也对六西格玛有了较多的了解。六西格玛管理建立在科学的统

计理论基础上,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六西格玛设计和六西格玛改进。它一般采用项目管理

的方式,采用DMAIC流程分析技术——定义(define) 、测量(measure) 、分析(analyze) 、改

进(improve) 、控制(control) 来实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科学

的综合性系统方法,通过理解客户需求,规范使用和统计分析事实与数据,关注业务流程的管理、改进与创新,实现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和多方共赢。[7]

3、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码管理的结合

阿南·沙玛在《完美动力》一书中提出了对精益和六西格玛的无缝整合,即精益六西格玛,它综合了二者的优势和长处,同时专注于消除浪费和减少变异,可以使企业兼顾速度、成本与

质量从而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创造最大的客户价值。

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集成了两种非常重要又相互补充的改进技术的综合方法论,也是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其本质是消除浪费,降低变异。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整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吸收两种生产模式的优点,弥补单个生产模式的不足,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精益六西格玛不是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互相补充、有机结合。

根据精益六西格玛解决具体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所用工具,我们把精益六西格玛活动分为精益改善活动和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其中精益改善活动全部采用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它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简单的问题。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主要针对复杂问题,需要把精益生产和

六西格玛的哲理、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

在两者的结合上,我们要避免做简单的加法,应用要发挥它的综合效应,就像我们的两个手,分开可以发挥各自的功能,合起来可以完成一件大事,只有这样综合的结合两种理论,才能做到“1+1>2”.

通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我们也可以看到组织流程可以在以下方面获得收益:?减小业务流程的变异、提高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提高过程或产品的稳健性;

?减少在制品数量、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缩短生产节拍、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准确快速理解和响应顾客需求;

?改善设施布置、减小生产占用空间、有效利用资源;

?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精益六西格在国内企业的应用状况

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我们劳动力成本的逐年增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了严峻的考验。恰逢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码管理在西方国家的著名企业获得成功,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纷纷导入精益六西格码管理,把其作为减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交货期,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金钥匙。虽然开展精益六西格码的国内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多,从国外独资、合资的跨国企业(如摩托罗拉、GE、三星、LG、贝尔等)到大型国企(宝钢、上海航空、TCL等),以及一些台资(富士康等),但真真能算成功的可谓凤毛麟角。有的企业,在推动过程中,发现不是实施不动,就是无法保持长效的运转下去获得成功。即使一些成功的企业,在推进和实施过程中,也遇见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

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于2006 年10 月开展了“六西格玛管理在我国

企业的推广与应用”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高层领导对六西格玛管理非常重视,但是

对于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学习阶段;企业的高层领导在实施

六西格玛管理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不是很高,同时对员工激励总体水平不高;由于我国企业实施六

西格玛管理的时间还比较短,因而在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保障和项目开展方面经验不足,很多细

节仍需探讨研究;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自我改善结果,还没有将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延伸到其供应商;相比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由于管理理念等因素对六西格玛管理推广的积极性要差一些,还

需要企业外部加大对六西格玛管理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国有企业加入到持续改进的行列之中[11]。

五、小结

1、精益六西格码正最近成为世界领先企业成功的基石。采用了精益六西格码的企业更能深刻的理解他的顾客需求,同时让企业本身到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交货期,最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根据中质协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清楚取得认识到精益六西格码在我国的开展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从建立企业的文化,专业人员的储备,高层领导的支持,以及实施过程的各资源的支持等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精益六西格管理对我

们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不能因为碰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我们应该找出适合自己公司特点的精益六西格码管理体系。

六、参考文献

[1] 曹求光,董雄报.我国企业实施六西格码管理的策略浅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7(6):150-152

[2] 石贵龙.企业实施六西格码热中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7,4:19

[3] 储开宇.精益生产的内涵与我国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250

[4] 沃尔夫冈·史密茨.精益管理的机会和风险[J].中外企业文化,2010,5:54-55

[5] 王辉.精益六西格码的推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4:58-59

[6] 王宏志.浅析精益与六西格码的结合方式[J].财经在线:24

[7] 郁胡明.浅析精益六西格码及其实施[J].商场现代化,2010,610:16-17

[8] 王颖,何桢,刘曰波.我国企业推广六西格码应注意的关键问题[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8):55-59

[9] 王振华,田大永.我国企业推行六西格码的问题分析[J].机电信息,2007,8:41-44

[10] 贾亚超,田英.精益6西格码——精益生产和6西格玛的有效结合[J].工业工程,2007,4(10):12-15

[11] 何桢,韩亚娟,岳刚,吴彰.六西格码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9):397-401

[12] 熊晶晶,杨克,江涛.六西格码管理在中小企业应用中的局限性[J].企业经济,2007,7:66-68

[13] 朱强,张洁.精益管理的七大任务[J].企业管理,2010,6:14-15

[14] 蒋锡麟.精益生产:流程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J].新材料产业,2010,2:75-80

[15] 莱克,梅尔等.精益模式的实践[M].李芳龄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6] 沃麦克等.改变世界的机器[M].沈系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7] 沃麦克,琼斯等.精益思想:消灭浪费,创造财富[M].沈系瑾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