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合)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十课《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一)共3份

(整合)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十课《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一)共3份

(整合)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十课《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一)共3份
(整合)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十课《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一)共3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引导学生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学会用合法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守捍卫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自主学习】

一、学会依法办事

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________。①通过________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________和________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________、自觉________、坚定________。

二、树立法律信仰

1.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________,又是法治的受益者。(2)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3)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________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________。

2. 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法律信仰?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________法律、________法律、________法律和________法律。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________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3.道德对法律的作用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________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________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4.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

(1)增强法治意识,________,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________。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________和推动者。

【合作探究】

探究一: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学生阅读教材P101探究与分享小宇家的事,探讨:

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探究二:用合法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学生阅读教材P101下面探究与分享,中学生晓程如何应对不法侵害,探讨: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

探究三:尊崇法律、信仰法律

学生阅读教材P102探究与分享宪法宣誓制度,探讨: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探究四:遵守法律、捍卫法律

1.学生阅读教材P102下面探究与分享,“教育法、旅游法、环境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

2.学生反思:以上这些规定,我自觉遵守了吗?怎样才能更好地遵守?

【自我检测】

1.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

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

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

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4.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

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④“爸,给钱我上学。”“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5.小李喜欢钻研电脑,听说制造病毒的黑客都很聪明,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技术实力。于是,他也学着利用病毒来攻击别人的邮箱和一些公司的网站,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说明()

A.他是一位电脑高手,大有前途

B.他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我们要依法办事

C.邮箱或网站的安全性太差

D.小李的水平太差,还要加强

6.“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李竹奎,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把干部政策法律理论学习和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干部的法制观念。李竹奎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树立法律信仰,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②尊崇法律,维护法律尊严③依法办事,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④宣传法律知识,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板书设计】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学会依法办事

1.尊崇,遵守

2. (1)法律法规,法治,他人,集体(2)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二、树立法律信仰

1. (1)践行者(3)信仰,功能

2. 尊崇,信赖,遵守,捍卫,法治精神

3.道德,尊法守法

4. (1)依法办事,基本要求(2)参与者

【合作探究】

探究一:小宇应该找到社区或当地政府,由他们出面劝说并制止爸爸的暴行,也可请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妈妈的合法权益。

探究二:晓程可以告诉父母、老师,也可以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因为当我们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忍气吞声,不能纵容违法犯罪行为,而应通过合法的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探究三:有利于树立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可以为全社会尊重和遵守宪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等等。

探究四: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自我检测】CABDB,D

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

【基础知识】

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为什么】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怎样做】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____________。

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________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____________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__________、自觉____________、坚定__________。

3.什么是法治意识?【怎样做】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地_______、崇尚、_______和服从。

4.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为什么】

(1) 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________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_______,人民既是法治的_______,又是法治的_______。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3)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_______、建设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_______。

5.法治时代,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的意义【为什么】

(1)有利于增强__________的意识和自觉性。

(2)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6. 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怎样做】

(1)增强________意识,________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________,更应该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基础达标】

1.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担当。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 )

A.对法律的认可和实践

B.坚信法律的公正性

C.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D.对法律的信赖和认可

2.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依法办事的有( )

A.进城务工人员为了获得自己的工资,把欠薪老板告上了法庭

B.因拆迁问题到政府机关静坐

C.中学生刘某买了一双新鞋,穿了一天就坏了,他找到商家要求更换

D.小明在市场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及时举报

3.某中学利用开学典礼,特邀请辖区派出所的警官针对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道德规范约束自己,预防违法犯罪进行了专题演讲,为学生们上好开学第一课。这一活动( )

A.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信仰

B.帮助学生都遵守法律

C.能杜绝学生做违法犯罪的行为

D.能让学生不敢犯罪

4.树立法治意识,要求我们( )

A.对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B.积极宣传法律

C.加大执法力度

D.制定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

5.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对违法犯罪的界限认识模糊,在不知不觉中犯了法,等到案发才悔之晚矣。这警示我们要( )

①学会依法办事②增强法治意识③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④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守法的自觉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6.观察漫画《相见恨晚》,回答问题。

(1)漫画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对法律知识发出“相见恨晚”的哭泣?请你作出合理的推测。

(2)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

【能力提升】

1.关于依法办事,叙述正确的有( )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2.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纪守法,做任何事都要守规矩、合法度。当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 )

①都要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应当通过法治方式③表达自己的所有的想法和愿望④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创了法治中国的新天地,依法治国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也相应地对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跟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

①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②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自觉性③有利于维护自身的所有权益④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加强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公民的法律认同是法治力量之源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有( )

①小林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李某想方设法少纳税③七年级学生宁宁积极参与社区的法治宣传活动④小梅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成了学校道德标兵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阅读漫画,思考问题。

(1)漫画告诉我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应该如何做?

(2)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7.材料一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1)为什么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2) 在崇尚法律的法治社会,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学科素养】

一名快递员驾驶的三轮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剐蹭,出租车司机便辱骂并连续抽打快递员耳光。当地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对打人者处以拘留10日的处罚。

某地一中学生剐蹭路边轿车,主动留下联系方式。事后,这位中学生得到车主的谅解,受损车主未要求赔偿。

思考:(1)从道德角度看,上述“剐蹭”事件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结果说明了什么?

(2)从法律角度看,打人者的行为启示我们怎样依法办事?

教师详解详析

【基础知识小练】

1.尊崇遵守

2.法律法规法治自觉维护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3.认可遵守

4.内心共同事业践行者受益者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要求

5.尊法守法法治文化环境

6.法治依法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

【基础达标小练】

1.C [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办事。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故选C。

2.B [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办事。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由此判断A、C、D正确;B的做法没有维护集体的合法权益,不正确。故选B。

3.A 4.A

5.A [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我们要提高法治素养,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因此①②③④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故选A。

6.(1)推测一:漫画中的主人公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法治观念淡薄,走上了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经过教育后,他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发出了“相见恨晚”的哭泣。推测二:漫画中的主人公由于不懂得依法办事,采用非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结果受到法律的惩罚。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后,他认识到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发出了“相见恨晚”的哭泣。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依法办事。

【综合能力提升】

1.D [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依法办事。①②③④都体现了依法办事的要求。故选D。

2.C 3.B

4.C [解析] 这句名言强调法律必须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C符合题意。A错误,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B是法律的本质,D是法治的重要原则,表述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5.D [解析] 小林和宁宁的行为是捍卫法律、尊崇法律,体现了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的信仰。李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小梅表现出来的则是道德素养,因此②④不符合题意。故

选D。

6.(1)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7.(1)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学科素养提升】

(1)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2)增强法治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我们与法律同行

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案

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 学习任务核心素养 1.描述与分类:社会保障的功能和内容。 2.解释与论证:加强社会保障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完善社会保障。 4.辨析与评价:发展社会保障要量力而为、 权责统一。 1.政治认同:支持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2.科学精神:理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 功能、内容。 3.法治意识:依法监管社会保障事业。 4.公共参与:树立参与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 务意识。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原因 (1)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2)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2.功能 手段作用 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 的生存危机 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 定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 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 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 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提示:社会保障往往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一般不靠市场机制来实现。 3.内容 (1)社会保险 ①地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②方式: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③作用: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④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2)社会救助

①特点: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②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 ③目的: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④作用: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与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3)社会福利 ①方式: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②目的: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③特点: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全覆盖: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量力为: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同时,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3.责权利:要做到权责清晰。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4.多层次: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判一判] (1)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 (2)每个人享有的社会保障是相同的。( ) (3)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 ) 提示:(1)×(2)×(3)×

哲学第九课第二框导学案.doc

张甸中学高二政治导学案(必修) 课题: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编制:孙威审核:鲍德喜 【学习要求】 【知识梳理】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区别 (1)含义不同 主要矛盾一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一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不同 %1主要矛盾处于地位,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1次要矛盾处于地位,对事物的发展方向不起作用。 2、联系 (1)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A.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抓住o B.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区别 (1)含义不同 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一处于地位,起着作用的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一一处于地位,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不同 %1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地位,起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 %1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地位,不起作用。 2、联系 (1)二者相互依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又要分清。 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

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的认识方法。重点是中 的重点,两点是有的两点。反对形而上学的和。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依据——O 2、含义一一在矛盾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找出解决矛盾的 方法。 3、地位一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 4、意义: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o L知识归纳】 判断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1.从外延看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从内涵看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正因为主次矛盾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3.从作用看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关键。如攻打锦州,处理中美关系,经济为中心。(怎样做) 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如什么是社会主义,人的本质,网络的利弊,一国两制。(认识、态度) 4.方法论意义 主次矛盾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矛盾主次方面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5.可以用来判断二者区别的一些重点词语 “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突破口”、“重中之重”、“第一要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说法都可以判断为抓主要矛盾;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实质”、“总体上” 等词语都可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试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选择题答案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4分) 1、温馨家庭,其乐融融,家庭成员各负其责;优美校园,书声琅琅,教学秩序井然;红灯停,绿灯行,人人文明出行……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这是因为() ①法律只为人们当前的生活服务 ②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加以调整 ③法律赋予每个人相伴一生的权利和义务 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B。没有看到法律为我们提供了自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C。没有看到我国是法治社会,法律无处不在 D.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3、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它与义务相对应。下列内容中属于我们享有的权利的是() A、我是未成年人,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B、我要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C、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D、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4、下列对法律的理解,观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颁布的 B、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C、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治理国家的法律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第四课 臧戏(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第四课臧戏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优哉游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悟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悟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我能行: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大笑两面三()()心所欲()哉悠哉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歌声()的容貌 ()的舞姿()的江水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四、摘抄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 [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2e10425493.html,] 五、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1、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特色? 2、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有感情朗读,感悟一下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兄妹……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来源:学+科+网Z+X+X+K] 参考答案

一、哄(堂)大笑两面三(刀)(随)心所欲(优)哉悠哉 二、(优美)的歌声(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咆哮)的江水 三、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四、略 五、1、第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第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特点。 2、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结构上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使文章更有层次感,更完整。 3、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来源:学科网ZXXK] 4、这句话表达出对那些献出爱心的人们的赞美。

第四课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导学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自主先学】 1.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_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_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 2. 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是运动的一种_________,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 规律 (1) 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__________。 (2)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_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 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_______________。 4. 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__________,按规律办事。 (2)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重难点突破】 1. 离开物质谈运动属唯心主义,如“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属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 2.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如飞矢不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3.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为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评试卷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法律体现的是( ) A.少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B.剥削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C.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D.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A.未成年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 B.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 C.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 D.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 3.下列对于法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③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建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为期一周的阳光执法行动,一天之中传唤了12人,强制传唤10人,执行案款数额达30多万元,3人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被司法拘留。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 A.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靠人民法院保证实施 D.只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 5.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有( ) ①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了犯罪嫌疑人的照片②小立长的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③未经小张同意,小军就将小张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公布在网络上④牛正收养8岁的张扬为养子,将其名字改为牛顺,并到派出所作了姓名的变更登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专门法律主要有( )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②刑法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④宪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贵州金沙县11岁女童小丽饱受虐待长达5年之久,调查得知,施暴者竟然是她的亲生父亲杨某。小丽父亲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8.某校严格遵照有关规定,校园内禁止吸烟。此举( ) ①能杜绝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④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分辨是非,作出正确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民政部在全国20个地区启动对流浪未成年人保护的试点工作,力求建立监测、预防、报告、转借、处置“五位一体”的新型保护制度。这体现了对流浪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 10.关于道德或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C.法律只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 D.法治时代不需要道德 二、情境分析(共50分) 11.从直播周永康、令计划等高官的庭审,再到发出跨国通缉令缉拿逃犯,党和政府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崇尚和坚持司法公平公正,这些举措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点赞。 请你回答: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12分) 12.情境一李某因生活拮据,利用职务便利将仓库中价值1 000元的电子器材私带出去转卖获利500元,被同事王某发现后报警。 情境二陈某因被拖欠450万巨款讨债无门,铤而走险在海珠桥上演“跳桥秀”;某制衣厂几名工人因与厂方发生劳务纠纷,也相约到海珠桥上演“跳桥秀”。他们的行为,堵塞了交通,扰乱了社会秩序。对此,有专家建议将“恶意跳桥”列入刑法,加大惩罚力度。 结合情境一、情境二 ,评析法律的作用。(14分) 13.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其核心议题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生活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重要性。(6分) 材料二为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我市各中学积极推进“法律进中学”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法律进班级、法律进课堂,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 (2)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你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8分) 14.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片一某校开 展劳动实践活动 图片二某社区组织 未成年人消防演练 (1)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什么保护?(4分) 图片一: 图片二:

【原创】第4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在本课中应立足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来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思考、辨析意象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同时在本课中,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创造目标 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作品中更倾向于表现艺术家心理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探索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了解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 探索难点: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学习欲望 1、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形容男子很潇洒的词语有哪 些?形容女子很漂亮的词语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这些词语不管用在我们班的哪一位男同学或 女同学身上,我想你们都不会介意吧?但如果把 我们班的某位同学比喻成“鹌鹑”,有谁会愿意 吗?(假设把某位同学比喻成鹌鹑,并通过多媒 体播放鹌鹑的图片,其肯定不乐意) 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画家偏偏把自己以鹌鹑 自喻,同学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为什么要把 自己比喻成鹌鹑? 媒体展示:《鹌鹑图》中国画·朱耷 这也就是这节课我要重点来讲的课题。 媒体展示课题: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意在激活学生 的思维,使学生对意 象艺术产生浓厚的 兴趣。 2、新课与学生

2018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在我们身边。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 B.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C.法律为人们生活服务 D.不违法犯罪就与法律没有关系 2.法律与人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它伴随着人生的整个历程,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上,在生命的每一刻都不能完全脱离法律。这是因为( ) ①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②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③法律是生活中的唯一准则 ④法律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法治与人治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国家是否存在法律制度 B.是否重视立法和法律的真正实施 C.是否重视道德建设 D.个人意志与法律权威孰高孰低 4.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下列不属于我国推进法治建设举措的是( ) A.修改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B.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 C.对于刑事冤假错案有错必纠,并给予补偿 D.评选2016十大“法治人物”并颁奖 5.法律和道德同为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其作用表现在( ) ①约束人们的行为②惩治犯罪③维护社会秩序④调整社会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2016,徐州)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法律( ) A.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7.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的约束力 C.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D.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8.结合右边漫画,它所突出的法律作用是( ) A.保护、保障 B.规范、引导 C.评价、预测 D.制裁、打击 9.未成年人的权利容易受到侵害,是因为( )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②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③未成年人阅历不丰富,经验不足④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2016,贵港)2016年4月19日,贵港市港南区八塘工业园路口发生一起悲剧,一名3岁男童爬到一辆停放在公路边的电动三轮车上玩耍,三轮车突然启动冲上公路,与一辆正常行驶的重型车发生碰撞,男童被碾当场身亡。发生此悲剧的主要原因是该男童缺失了( )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自由权 D.生存权 11.我国各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场所都向中小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这体现了( ) A.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 B.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2018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认识信息工具 一、教学内容要点 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引入篇,意在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特别是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在娱乐中增长知识、掌握如何用信息表达自我,以及信息工具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以故事情节以及游戏的形式分布于“信息工具知多少”、“软件操作新尝试”、“病毒危害早预防”中。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电脑的开关机操作,认识电脑的组成,以及鼠标的基本操作,如移动、单击、双击、拖动等。 2.感受信息的存在、发现信息、体会信息。学会完整地表达信息。 3.通过规章教育、使学生了解在操作电脑方面的有关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养成正确实用电脑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探索、情景创设、任务驱动。 四、教师知识准备 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连接及其运行环境,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优化技巧,系统安装及各种教学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熟悉安全用电常识和机房规章、技术操作规程。 五、教学软件、硬件设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windows自带小程序。 六、教学措施 1.对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结合实际故事形式导入 2.对各硬件的认识,可结合实物引导学生对看到的部分进行认识,对鼠标的

操作可让学生实际操作。 3.游戏软件可采用比赛法、擂台比赛等形式,让优胜者说说成功的技巧。4.本单元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采取比赛方式激发兴趣。 七、课时安排1-2课时。本单元共三课,每课1课时,共3课时。 第一课信息工具知多少 【教学目标】 1.学会电脑的开机和关机操作。 2.了解电脑的构成,掌握它们的功能。 3.掌握常见信息工具的作用,知道身边常见的智能信息工具有哪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事物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电脑的组成,指导学生熟练掌握电脑开关机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工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开关机操作。 【教具准备】计算机。 【教学方法】 讨论、任务驱动、示范演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你们以前都看过什么书?电脑里面也有很多故事,有文字的,有动画的,还有电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脑的使用。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电脑,掌握电脑的组成部分。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 教案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难点: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多媒体分别展示《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这两幅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两幅画均为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

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这中艺术形式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程——意象艺术。 教师板书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环节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找出意象艺术的具体概念,并请一位同学进行朗读。 2.教师播放图片,继续追问: ——①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②对比之下,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依次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塞尚的《圣维克多山》、蒙克的《呐喊》以及梵高的《星月夜》。 学生观察图片并大胆表述自己对作品的见解,最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总述补充: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3.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意象艺术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讲解分组讨论,由师生总结得出结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意象艺术是艺术家在借助画笔表现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感受或情感。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2框深深浅浅话友谊导学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深深浅浅话友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视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友谊,能正确处理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 知识目标:了解友谊的特质,知道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重点难点】 重点:友谊的特质。 难点:正确处理交友中存在的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上课,老师要检查昨天布置的作业。小强由于昨晚只顾玩游戏而没有做作业,他非常焦急。他看到好朋友小亮后,让小亮把作业拿来给他抄一下,否则,作业完不成,肯定要被老师批评了。可小亮很为难,让他抄,自己违背了对老师的承诺;不让他抄,小强要挨批,小强也肯定会埋怨自己,他该如何做呢? 学生讨论回答案提示:…… 师:一边是老师,一边是好朋友,小亮确实很为难,他到底怎么做才是对老师,对好朋友小强负责任的表现呢?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友谊的话题——深深浅浅话友谊。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4.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5.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6.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友谊的特质 探究一:教材P44上面运用你的经验 (1)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呢?请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并将选中的部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与同学分享后,你发现哪些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请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提示:(1)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填涂。(2)如:理解、信任、忠诚、友善、平等、帮助、诚信、亲密等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 探究二:教材P45上面探究与分享及阅读感悟 (1)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心里的滋味。 (2)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 (3)学生齐朗诵古诗《木瓜》,感悟友谊的特质。 答案提示:(1)我帮助了李鸣,而李鸣却不愿帮助我,所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2)帮助朋友,并不意味自己会受到损失。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提高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要共同分享,也要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探究三:教材P45下面探究与分享 (1)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2)分享和分担是对等的吗? 答案提示:(1)我赞成“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友谊是纯洁的、不应带有功利性的。朋友确实可以帮助我

2017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在我们身边。下列认识不正确的就是(D) A、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与颁布 B、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与调整 C、法律为人们生活服务 D、不违法犯罪就与法律没有关系 2、法律与人的生活就是紧密相关的,它伴随着人生的整个历程,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上,在生命的每一刻都不能完全脱离法律。这就是因为(D) ①生活中的矛盾与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②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③法律就是生活中的唯一准则 ④法律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法治与人治的主要区别在于(D) A、国家就是否存在法律制度 B、就是否重视立法与法律的真正实施 C、就是否重视道德建设 D、个人意志与法律权威孰高孰低 4、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下列不属于我国推进法治建设举措的就是(D) A、修改食品安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B、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 C、对于刑事冤假错案有错必纠,并给予补偿 D、评选2016十大“法治人物”并颁奖 5、法律与道德同为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其作用表现在(B) ①约束人们的行为②惩治犯罪③维护社会秩序④调整社会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2016,徐州)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与国慈善法》.这表明法律(B) A、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就是我们的“保护伞”与“守护人” 7、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就是(D)

A、法律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的约束力 C、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D、法律就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8、结合右边漫画,它所突出的法律作用就是(D) A、保护、保障 B、规范、引导 C、评价、预测 D、制裁、打击 9、未成年人的权利容易受到侵害,就是因为(D)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②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③未成年人阅历不丰富,经验不足④未成年人就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2016,贵港)2016年4月19日,贵港市港南区八塘工业园路口发生一起悲剧,一名3岁男童爬到一辆停放在公路边的电动三轮车上玩耍,三轮车突然启动冲上公路,与一辆正常行驶的重型车发生碰撞,男童被碾当场身亡。发生此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该男童缺失了(A)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自由权 D、生存权 11、我国各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场所都向中小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这体现了(B) A、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 B、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C、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与司法保护 D、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12、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的研究表明,64、7%的未成年人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由此可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首要的应该就是(A) A、未成年人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B、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C、强化家庭保护与司法保护 D、依法制裁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13、下列行为中,属于依法办事的就是(B) A、有人打我,我就打她 B、城建机关依法处理拆迁中的“钉子户” C、为了增加收入,尽量少交税 D、在自由市场上欺行霸市 14、“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的就是(B)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一、单元学习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艺论文,把握核心概念,理清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3.发现疑难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有自己的见解。 4.学习文中介绍的读书和鉴赏方法,迁移运用,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获得读书的乐趣。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作者观点。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思维品质。 学法指导: 预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5课时 二、单元导航 作者简介:1.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2.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4.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小学信息技术_第8课走进键盘大家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键盘大家庭》效果分析 我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悟”中了解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首先自主去学习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然后再让学生上机实际操作,这样才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信息技术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直观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地认识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认识键盘四个区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将键盘上的四区分别设为四种颜色,教师说一个键的名称,学生来说出对应按的手指,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熟知了各区的名称。接下来再让学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个分区,进一步加深对键盘分区的认识。 《走进键盘大家庭》习题 探索、发掘其他功能键的功能,并与同学们分享。 《走进键盘大家庭》教学反思 四年级的学生对键盘充满了好奇,在刚刚开始接触鼠标的时候就有不少学生尝试着使用键盘,用手在上面敲击着。由于上面有这么多颗键,人人总是习惯性地用两只手的食指在上面敲击。因此键盘的这几节课,一直是我最关心的,也是我觉得最不把握的。现在的学生很早就接触到了电脑,这就造成在电脑操作上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在打字手法上。小学从四年级开始有信息技术课,总共学习三年,如果这三年没有养成良好的打字习惯,用的最多的就是“一指禅”,还有就是乱按键盘,要是这样那以后他们就很难改正了。因此在他们刚刚接触键盘的时候掌握正确的指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悟”中了解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首先自主去学习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然后再让学生上机实际操作,这样才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信息技术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直观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地认识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认识键盘四个区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将键盘上的四区分别设为四种颜色,教师说一个键的名称,学生来说出对应按的手指,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熟知了各区的名称。接下来再让学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个分区,进一步加深对键盘分区的认识。每个键区上的键位的认识和使用,不能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掌握。比如《金山打字通》就是一个很好的打字练习软件。 刚刚开始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因为是第一次接触键盘,所以在课堂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

第四课意象艺术(教案)li

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欣赏作品:《多拉·马尔与猫》毕加索 2006年,多拉马尔的肖像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的9520万美元的天价 《多拉·马尔与猫》这幅画在1941年毕加索和马尔热恋时创作,40多年都没有在公众场合曝光。这幅画的女主角多拉·马尔坐在一张大木椅上摆姿势,一头小黑猫躲在她身后。画中的女主角是毕加索情人及主要灵感来源多拉·马尔,也是她最大及最重要肖像画之一。 画中多拉·马尔的形体也处理得非常怪异,眼睛偏出头部,既庄严又滑稽地坐在一张大木椅上,一只小黑猫躲在背后,可以看到毕加索当时受到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 师:很多人认为所谓美术就是要画的“像”否则可能就会觉得“不真实”,所以看到“不像”的作品时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觉得无法理解。尤其是对那些变形、夸张的作品,更是觉得怪异而不可思议。这些都是因为对意象艺术还不太了解的缘故。 现在我就带领大家走进意象艺术的殿堂,一起来欣赏和学习意象艺术作品,去感受意象艺术的无穷魅力。 课题——走进意象艺术 (一)意象艺术定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过了走进具象艺术,知道具象艺术是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但是有人说意象艺术更为本质的揭露了世界的真实,是最真实的艺术。那什么

是意象艺术?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作品塞尚的《圣维克多山》 鉴赏作品《圣维克多山》 师:圣维克多山是塞尚的家乡埃克斯附近的风景。一张是圣维克多山照片,一张是塞尚笔下的圣维克多山。 思考: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 学生:画的一点也不像。 你们能看到里面的山、房子、树、天空吗?看不清楚。 塞尚把里面的山、房子、树、天空都变成细碎的块面,几乎融为一体。 塞尚为什么这样去处理? 师总结:塞尚想从客观景物的图像中漂浮出来,通过主观的感受在画中形成一种新的现实。 师: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而不是眼见得的真实。 师总结:意象艺术定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二)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如此怪异?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意象艺术的视频。看一下艺术家们把客观事物都表现成了什么样子? 欣赏《意象艺术》视频 师:刚才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很多意象艺术作品。 梵高的《卧室》、达利的《永恒的记忆》毕加索《格尔尼卡》 师:画面中的景物都是真实的吗?有些甚至是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的画面。像《永恒的记忆》。这些意象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的表达。画面中的景物大家看了这些意象美术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的好看吗?非常怪异。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导学案

《尊重他人》导学案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 实例:有一位女士带着孩子去公司,孩子一直流鼻涕,她就拿出纸巾给他擦鼻涕。擦完鼻涕随手便把纸巾丢在了干净的地上。这时在旁边打扫卫生的老人走过来把纸巾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什么也没有说。女士又把一张纸丢在地上,老人还是静静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当女士再次把纸巾丢在地上时,老人依然没有说什么就把它放进垃圾桶里面。可这位女士瞥了一眼老人后对儿子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的话,长大后找不到工作就像那个人一样,要干这些肮脏的活,被人瞧不起!”老人这时候走过来,说:“这里是某某公司,只有公司职工才可以进来,请问您是怎么进来的?”妇女很自豪地说:“我就是公司营销部的经理!”老人听了,拿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随后便出来一位青年,老人说:“我建议你重新考虑一下营销部经理的人选是否合适。”青年尊敬地回答:“好的,我会慎重考虑您的建议。”原来,那清洁工是公司的总裁!最后老人蹲下来,微笑着对小孩说:“孩子,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很容易去尊重上司,尊重那些名门望族,尊重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可是,却往往会忽视身边的某些人,比如那些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勤杂工,觉得他们衣着简陋,面容沧桑,根本就懒得拿正眼瞧他们,更不用说去尊重他们了;甚至觉得和他们打招呼、说话简直都有失身份。但是,总有一天,

这些势利行为会付出代价的。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的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的。 实例:反面例子: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极具风度的外交家。在一次会见中,周总理接待了一位从一个国力比中国要强盛得多的国家而来的领导人。在见面时,那位领导人竟然待着手套,主动要求与周总理握手。总理并没有回避,也没有多言,而是应客人的要求,与对方握了手。正当那位领导人得意洋洋地认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成功地侮辱了中国的领导人时,周总理则不慌不忙地向身边的随从要了一条洁白的手帕,轻轻地擦拭着刚才握手的那只手,然后,当着那位领导人的面,将手帕丢进了垃圾箱。周围的人,无不为总理这得体而又强有力的回击叫好。 分析:人际交往中尊重是前提,任何人都不愿意和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去交往,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与道德品质,我们的和谐社会需要有更多的人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去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例:澳大利亚一位74岁的老人贝克尔,将一张状纸送到昆士兰一家地方法院,状告当时任总理的霍克,说霍克在一家商场内就养老金问题与他争论时骂他是“愚蠢的老家伙”。地方法院把传票下到总理府,一时舆论为之哗然。霍克总理专门就此事举行记者招待会,对自己说出这句粗野的话向这位老人公开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的确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贝克尔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分析:尊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无论任何人,我们都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和谐。 如何尊重他人?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