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学校教学评价中使用最多的是教师自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属于量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为了保证教师自编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在课堂测验的编制、准备、实施及分数解释等方面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下面就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做具体分析。

一、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

传统的课堂测验通常采用纸笔考试的形式来测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典型的纸笔测验题包括论文式问题、多重选择题、匹配题、是非题和填空题。

(一)论文式问题

论文式问题(essay question)是指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方式回答的题目,其目的在于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对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的综合能力。

论文式问题的优点是:第一,提出问题很容易而且很迅速,不像客观测验题需要很长时间去考虑和设计;第二,可以使教师去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和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级的认知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

然而,论文式问题也有许多缺点:首先,论文式问题的最大缺点是评分困难,费时太多。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常常不是一两句话,而是一大段或几大段话。教师去阅卷时,不仅要考虑回答内容和观点的准确性,还要考虑表达观点的方式的妥当与否,卷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漂亮,文字和标点是否正确等等。教师也要考虑和决定如何处理回答中的错误的观点或不准确的观点。答错一个观点与漏答一个观点哪一个更不好呢?是否答错比漏答要扣更多的分呢?其次,论文式问题评分主观性较强,信度较差。两个不同的评分者对于一份相同的论文式答卷的评分可能是十分不同的。既使是同一个评分者,对于同一份论文式答卷的评分在不同的情况下给的分数也可能不同。评分可能会受到先前答卷的质量的影响,还会受到评分者对学生成绩的期待的影响。学生的卷面特征、性别、种族等因素均会影响评分的客观性。再次、论文式问题的取样范围较窄,只能涵盖教学内容中较小的百分比。仅仅通过论文式测验就无法考查和评价学生应该掌握的所有的、大量的知识点。

为了克服论文式问题的不足之处,必须在命题技术上加以改进。下面是教育心理学家们对如何编写论文式问题的建议:

1、论文题的用语必须简单、清楚、明确。

清楚、明确的用词可以减少学生对问题模棱两可的理解,避免出现歧义。不要在问题中使用含糊的、泛泛的表达方式。要用诸如“叙述……的两种方法,”“比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明确、具体的表达方式。

2、标出每一问题的分值和限定回答的时间

在论文式问题的后面应该标示出该题的分值、限定回答的大概时间以及回答内容的大概长度(用留出的答题的空白多少去限定)。这样能使学生在答题时能合理地分配时间和充分利用时间。要避免出现任选题(如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因为两个任选题很难做到等值,试题的效度就会受到影响。

3、事先拟出每题的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

在出题的同时拟出各题的答案要点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将来评卷时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就可以提高评分的信度。

论文式问题可按题意的限制与否分为两种。一种为限制反应题,要求学生在所限制的范围内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说明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事实经过及结果”。另一种为引申论述题,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主题自由发表见解,例如“试分析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两种类型的问题在制定评分标准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限制反应题,应事先准备好一个范文的纲目或答案要点并给每一个要点分配适当的分数。评分时按学生是否答对各题的要点给予分数,最后将各要点的得分相加,作为学生该题的成绩。对于引申论述题,由于没有固定的答案要点,所以不能按要点给分,只能采用评等法评分,即将学生的答案分为优、良、中、差或A、B、C几个等级。具体操作时,教师首先总体浏览学生的答案,确定一个分等的一般标准,然后按此标准将每个学生的答案分成好、中、差三堆,然后再重新阅读一遍答案,将每一堆再分成两三个更小的堆。通过这种比较给予学生较客观和具体的评分。

4、对同一试题的评分集中一次完成

对同一试题的评分集中一次完成,可以避免对同一试题在不同的时间评分而发生的评分标准的变化,也可避免对不同试题在同一时间依次评分时可能产生的光环效应(halo effect)即第一题答得出色会影响对第二题的评分,觉得第二题答得也会同样出色。具体操作时,可采取分题阅卷的方式。当同一试题的卷子不能一次连续评完而必须间断时,当再次开始评分前,先浏览几份已经评过的卷子,以确保在评分标准上保持一致。

5、评分时不看学生的姓名

评分时不看学生的姓名,可以避免因看到姓名而导致的评分偏差,层管这种偏差可能是无意的。比如,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自己喜欢的学生,教师可能会在评分时给出比其应得的分数要高的分数;相反,对于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或自己不太喜欢的学生,教师可能会在评分时给出比其应得分数更低的分数。因此,为保证评分的客观、分正,教师去评分时应将学生试卷上的姓名封上后进行。

论文式问题的优缺点及编题指导

论文式问题的优点:

△问题的编写迅速而容易

△可以使教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组织和综合等较高级的认知能力

论文式问题的缺点:

△评分费时而困难

△评分带有主观性、信度较低

△试题取样范围小,缺乏代表性

论文式问题的编题和评分指导:

△使问题尽可能简单、明确、具体

△标出每题的分值和限定答题时间

△制定出每题的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

△分题阅卷,对同一试题的评分集中完成

△评分时不看学生的姓名

(采自C〃B〃Mc Cormick,1997)

(二)多重选择题

多重选择题(multiple-choice item)是指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从多个可能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作为回答的试题形式。

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两个部分组成。题干是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通常用直接问句或不完全陈述句来表达;选项包括一个正确答案和几个干扰项(错误答案)。干扰项一般为3-5个。干扰项越多,学生猜测正确答案的概率越小。例如,若有三个干扰项,学生猜对的概率是1/4(0.25),若有四个干扰项,学生猜对的概率下降为1/5(0.20)。选择题可适用于文字、数字、图形、表格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料。

一般认为多重选择题只能让学生完成一些较低水平的认知活动,问题通常要求学生再认在课堂上或书本中学过的概念定义。例如,下面的这个多重选择题要求学生再认本章第一节学过的一个定义:

个体的操作成绩要与其他人的操作成绩相比较的评价是: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为:A)

然而,多重选择题并非只能评价学生对定义的再认,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多重选择题来评价学生高级的思维技能,提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较高层次的认知问题,比如,让学生比较不同点、寻找相同点、应用知识、做出因果关系的预测或推论等。在数学等学科中,学生要首先在题干中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计算任务,然后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例如,下面的一个多重选择题还要学生将本章第一节学过的一个定义应用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一个大公司每年都要对全体雇员施行进级考试。考试分数处于前10%的雇员将得到晋升的机会,而考试分数处于后10%的雇员将被降级为见习生,留公司查看一年。这种进级考试运用的是: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为:A)

多重选择题的优点是:第一,评分客观、可靠。每一问题都有客观的标准答案,避免了论文式问题在评分时的主观性和信度较低的缺点。第二,试题取样范围广,能够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保证测验的有效性。第三,答题和阅卷均较方便、高效,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施测较多的项目,学生答卷时只需在几个选项中做出一个选择,教师阅卷时只需判断学生选择的正误即可。因而效率很高。正因为有这样一些优点,因此,多重选择题应用广泛,被认为是客观测验中最好的一种方法。

然而,多重选择题也有其缺点:第一,编写困难、费时。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多重选择题,仔细考虑选项中正确答案与各干扰项之间的各种微妙的关系,是一项费时而困难的工作。第二,由于选择题的答案是固定的,因而不易测量学生的创造力、组织和综合能力。

如何编写出既容易理解又实用的多重选择题呢?下面是一些心理学家提出的建议。

编写多重选择题的要点

△语言的运用要尽可能简单、明确。选项要简短,将选项中相同的用词置于题干中。

△避免在题干中出现否定性陈述。如果不可避免,对于题干中的否定部分要用加黑的字体或下面划线等方式醒目地标示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干扰项看起来似乎是正确的。有效的干扰项常常是人们经常出现的错误或误解。

△不用或少用“以上几项都不是”作为选择项。

△确保各选项与题干在语法关系上是正确的。

△使各选项尽可能相似,长度大体相同。

△选项中正确答案的位置应随机安排,避免使答题者找到规律。

△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是独立的,一次只能陈述单一问题,避免出现歧义。

△避免一个问题包含着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是一个用词不当或编写得不好的多重选择题样例:

下面的哪一项与编写多重选择题的建议不相符:

A、用词要简明。

B、运用着起来似乎正确的干扰项。

C、不要运用否正的陈述

D、常见的误解是有效的干扰项并将吸引那些对所测验的正确概念知之甚少的学生的注意力。

E、以上几项都不是

这样编写的多重选择题的毛病是:题干是否定性陈述,选项C和E也是否定性陈述,使问题变得更加混乱;选项D的长度与其它几个选项相差太大,而且选项D实际上包含了选项B的内容。

一个多重选择题编写出之后,教师如何才能确定该题使用起来是否有效呢?怎样知道一个多重选择题是否需要修改呢?项目分析能够帮助回答这些问题。

项目分析(item analysis)包括对项目的难度、项目的区分度以及干扰项的分析。一些商业性软件程序可以迅速而容易地完成项目分析任务。即使没有这样的软件可用,广大教师也可以用手来操作的方法完成一些基本的项目分析。下面介绍的便是项目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

项目难度(item difficnlty)是通过项目分析可以决定的一个测验项目的重要特征。确定项目难度的一个方法是计算学生正确回答一个项目的百分比。“好”的项目难度的标准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做出回答,因为项目难度的适当性因教师使用测验的目的而变化。如果一个项目被正确回答的百分比是10%,那么该项目的难度为0.1,表明该项目是很难的;如果一个项目被正确选择的百分比是“90%”,那么该项目的难度为0.9,表明该项目是很容易的。在常模参照测验中,大多数测验项目的难度既不能太容易又不能太难,而应处于中等水平。在标准参照测验中,项目难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某些测验项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而某些项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能答错,然而,大多数的项目难度应在0.8或在0.8以上。

通过项目分析可以确定的另一个测验项目的重要特征是项目区分度。项目区分度(item discrimination)是指一个测验问题能够将学得较好的学生与学得较差的学生区分开来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一个测验中得分最高的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回答一个项目,而在此测验中得分最低的

学生应该不能正确回答项目。下面是教师可以用来计算项目区分度的具体方法和步骤(Hopkins & Stanley,1981;Popham,1995):

首先,将所有的试卷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然后,自上而下将所有的试卷分成四组,每组里的试卷份数相同。对于每一个测验项目,计算出在总分最高的1/4学生中答对的百分比和在总分最低的那1/4学生中答对的百分比。用成绩最好的组的答对的百分比减去成绩最差组答对的百分比,所得结果就是一个测验项目的区分度。例如,对于测验项目1,如果在成绩最好的那1/4学生中,有90%答对了,而在成绩最差的1/4学生中只有20%答对了,那么,测验项目1的区分度为0.90-0.20=0.70。这意味着测验项目1能够成功地区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要测验项目的区分度能够达到0.40或0.40以上,那么该测验项目就能够较好地将那些在整个测验中答得好的学生与在整个测验中答得差的学生区分开。如果成绩最好的1/4学生中的25%答对了测验项目1,而成绩最差的1/4学生中的20%答对了项目1,那么,测验项目1的区分度为0.25-0.20=0.05。这个区分度意味着试题1不能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区分开,因此,该试题需要修正。如果成绩最好的1/4学生中的20%答对了项目1,而成绩最差的1/4学生的70%答对了项目1,那么,测验项目1的区分度为0.20-0.70=-0.50。这个区分度意味道着虽然能够将成绩差的学生与成绩好的学生区分开,但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正确回答。这是不正常的,因此,当项目区分度为负值时,该试题需要修正。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必须意识到项目区分度与项目难度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测验项目非常难,或者非常容易,那么,这个项目的区分度会很低,难以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区分开。

对多重选择题进行项目分析的第三个内容是干扰项分析(item distractor analysis)。通过干扰项分析教师可以评价一个干扰项设计得是否适当。如果高成绩组的学生都一致地选择了某个干扰项,把它当作了正确答案,那么,教师需要检验这个干扰项正确的可能性并予以修正。如果一个干扰项没有被任何一个学生选择,那么这个干扰项也应被修正或替换。

项目分析举例

下面是三个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问题1,正确答案是A

A、项目难度为0.50,项目区分度为0.60。

B、20%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C、10%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D、20%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问题1具有相当的难度(半数学生回答正确),但这是一个适当的难度水平,如果是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一个问题,该难度水平就尤其适合。项目的区分度也相当高。所有的干扰项都吸引了一些学生选择,这些学生主要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该问题设计合理,无需修正。

△问题2,正确答案是C

A、60%的学生选择,优差生均有选择

B、5%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C、项目难度为0.30,项目区分度为0.10。

D、5%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在问题2中,选择错误答案A的人数是选择正确答案C的人数的两倍。选择答案C的区分度也太低,不能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低的学生区分开。因此,该测题需修正,特别要检查选项A 是否也是一个正确答案。

△问题3,正确答案为A

A、项目难度为0.95,项目区分度为0.05。

B、3%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C、2%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D、没有学生选择。

在问题3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正确答案A,所以这是一个很容易的测题。如果这是常模参照测验中的一个问题,那么,该问题的区分度太低,需要修正。而且,干扰项D无人选择,也需修正,以吸引一些学生,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去选它。如果是在标准参照测验中的一个试题,那么该问题可原题保留。

(采自C〃B〃McCormick等,1997)

(三)匹配题

匹配题(matching item)是选择题的一种变式,让学生将一栏前提项(通常是左侧的一栏单词或短语)与一栏反应项(右侧的一栏单词或短语)相互匹配。

匹配题是评价某种类型的事实性知识(例如,人物与他们的业绩、日期和历史事件、范畴和实例等)的一种可靠的、客观的、有效的方式。例如,从下面右栏所列的书名中找出左栏所列的每位作者的作品,并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1、吴承恩() A、《窦娥冤》

2、蒲松龄() B、《三国演义》

3、关汉卿() C、《红楼梦》

4、曹雪芹() D、《梦溪笔淡》

5、罗贯中() E《水浒传》

6、施耐奄() F《聊斋志异》

G《西游记》

编制匹配题时,既要注意减少学生寻找的时间,提高答题效率,又要注意降低学生猜测的可能性,因此要运用适当的命题技术。

编写匹配题的技术要点

△在前提项与反应项中均需采同同类的资料,如用人名时都用人名,用书名时都用书名。

△在项目的数目上,提供的反应项目要多于前提。

△题干必须清楚明确,并对配匹的方法作出适当的说明。

△要讲清每一选项可用一次还是可用多次。

△前提项或反应项的数量一般不应超过10个或12个。

△题干与前提项与反应项的文字必须出现在同一页上。

(四)是非题

是非题(true/false items)是要求学生对一则陈述的命题给予是非(正误)判断的一种试题形成,也叫正误题或判断题。

例题:请判断下列各项陈述是否正确,并将√或×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1、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

2、各种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光合作用。()

是非题的优点是:编写相当容易,回答和评分都很方便,取样范围较广,可以有效地测量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是非题的缺点是:第一,是非题测量的常常是一些较低水平的细节性的知识点,而不易测量一般原理或对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第二,是非题的猜测正确的概率是50%,因此,它的可靠性较差。有时教师要求学生将判断为错误的题改正过来,但这样做使是非题答起来更加困难而且评分也更费时间。

如何更好地编写是非题呢?心理学家(Mehrens & Lehmann,1991;Eggen等,1992;Ory等,1993)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见专栏9-5)

编写是非题的技术要点

△语言陈述要简单、明确

△每一个问题中只包含一个论点,避免由两个以上的论点在同一题中出现,而造成题目本身的歧义性或似是而非。

△在题目数量上,使属于“非”的题目稍多于属于“是”的题目,因为学生猜测时倾向于选“是”的机会较多。

△尽量采用正面的肯定的陈述,避免采用否定性陈述。

△使属于“是”的题目与属于“非”的题目随机排列。

△题目的文字避免直接抄录教材内容,因为抄录教材上的原话,学生可能会出现再认正确但不理解其含义的情况。

△避免使用一些具有暗示性的特殊用词,如“总是”、“从不”、“每一个”、“全部”、“所有”等等。

(五)填空题

填空题(fill-in-the-blank items)是要求学生在一个留有空白的未完成句子中填上适当的词或短语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例题:在下面的句中填上适当的词:

植物体内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是。

填空题的优点是比选择题容易编写,凭猜测作答的机会也较少;答案规范、简短,使得评分可靠而容易。填空题的不足之处与是非题一样,测量的是较低水平的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易测量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一些教师用填空题测验词汇知识或者用于平时的形成性测验中寻找到学生经常填错的答案,然后将这些错误的答案作为编写多重选择题的干扰项,最后将编好的多重选择题用于期末的总结性测验中。

编写填空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填空题让学生填的应该是一些关键字句,并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2、在一个题内不要留有过多的空白,否则会失去意义上的连贯性,使学生无法理解题意。一般留有一个或两个空白为宜。

3、各题留出的空白的长度应相符,而不要有长有短,以免空白的长度对正确答案的字数产生暗示作用。

4、避免直接引用教科书中的词句

5、为每题准备一个正确答案和可接受的变式的标准,并具体规定是否答案部分正确也可适当给分。

二、测验的准备与实施

教师自编测验用于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测验的准备准备到测验的实施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或步骤。

(一)确定测验目的

测验准备的第一个阶段就是确定测验的目的。教师要考虑测验的内容是什么?测验要评价学生的何种操作?测验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密切程度如何?是形成性测验还是总结性测验?是常模参照测验还是标准参照测验?

(二)测验题的选择和准备

用何种类型的测验题来测量所期望的知识与技能呢?用于指导测验题的选择与准备的一个

蓝图是双向细目表(two-way specification table)。

双向细目表以一种简明的方式表达了教学内容、期望学生达到的认知能力类型以及能体现这种认识能力的测验题的类型和数目。例如,表1就是一个双向细目表,左边一栏列出的是课程的内容,上面一行列出的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的认知领域的六级目标。表中测验题的类型和数目,用来反映所要测量的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权重或重要性。教师应该将双向细目表与学生分享,以便使学生了解期待他们掌握的内容并指导他们的学习。

表1 “测验编制技术”的双向细目表

为了保证测验的信度,需要设计足够的题数,但题目的总数又不能太多,以免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答不完。另外,测验题的安排一般应从容易答的题目开始,将内容相近的题目放在一起,将同一类型的内容放在一起,将费时较多的题(如论文式问题)放在最后。

(三)测验的实施

将设计好的题目印成试卷后就进入测验的实施阶段了。

在测验实施过程中,要排除可能会对学生答题造成干扰的一些分心因素。比如,在考场的门外挂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正在考试,闲人勿扰”。确保学生了解测验的要求,包括每题的分数、答题的时间、记录答案的方式、猜错是否扣分、是否可以用字典或计算器等等。

测验实施中的另一项工作是减少作弊的可能性和机会。为了减少作弊,可以在考试前事先宣布考试的一般性质和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考前准备而不是依靠作弊。在考试进行中,要监控学生的行为,将所有的书和笔记等放在学生拿不到的地方,在座位的安排上使学生不容易互相看到考卷,不允许共用橡皮、计算器等用具,试卷分为A、B两套等值的备选试卷。要宣布考试纪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作弊被抓的后果,并严格执行考试纪律。

(四)考卷的评分

考试后,教师对所有的试卷进行评分。在评分时,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而无偏见)和可信(前后一致)。对于客观测验题,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对于论文式测验题,要做到评分客观和可信,必须遵循我们前面提供的一些评分建议。

(五)结果反馈的

评分后,要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对于常参照测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分数在班级分布的位置。对于标准参照测验,要让学生知道合格或优秀的标准以及自己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这个标准。对于学生未答对的题目,要进行讨论和讲解,引起学生重视,加强复习,使考试成为经验的一部分。

(六)测题的修正

每次测验实施后都要对测题进行修正。测题修正的主要方法是项目分析,另外也可以参考学生的评论意见。

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教师自编测验的目的是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符合。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测验的编制与使用上应遵循以下六项原则(Gronlund,1982):

1、测验的范围必须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配合。测验中的题目限于教师教过的重要知识,而不含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

2、测验题目的性质必须具有教材内容的代表性,而且在题目数量的分配上,必须顾及教材中各个重点的均衡。为此,可采用双向细目表的设计方法。

3、测验中题目的形式必须与测量的目的相一致。希望测量学生的辨别能力时,可采用是非题或选择题;希望测量学生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时,可采用简答题或填空题等。

4、测验的内容必须符合教学评价上使用的目的。用于形成性评价的测验,只能包括新近教学范围中的题目;用于总结性评价的测验,就必须包括一学期内教学范围的题目。

5、测验的编制是以教材内容为根据的,因此在效度上应无问题(所测结果能代表学生从教材中学得的知识)。此外,还要注意测验的信度。为了增加测验的信度,测验题目的意义必须明确清楚,还要使测验内容包括较多的题目。

6、测验的使用必须具备教学上的效用。测验结果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而且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尤其以用于形成性评价的测验更是如此。

(采自张春兴,1998)

三、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

(一)相对评分与绝对评分

通过测验所获得的结果必须按某种评分标准予以解释和处理。一般来讲,学校教育上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分标准包括相对评分和绝对评分两种。

相对评分(relative grading)就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等第制”,并与常模参照评价的原则相对应。相对评分是按照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的原理,将学生分数的高低,按比例分配为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优占7%、良占24%、中占38%、及格占24%、不及格占7%。相对评分的优点是可以从每个学生所得的等第看出在班上的相对位置,例如,得优的人,其成绩优于其他93%的人,得良的人,其成绩好于其他69%的人,而不及格的人属于全班最差的那7%的人。相对评分的缺点是:班上学生的分数未必是常态分布,硬性规定学生中只能有7%的人得优秀,而且必须有7%的人不及格,显然很不合理。另一种常见的变通的相对评分法是将学生卷面上的分数按从高到低直接排序(所谓的排榜法)。这种方法不受常态分布原理的制约,只注重学生之间在分数上的比较和相对位置,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外来动机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很大竞争压力。

绝对评分(absolute grading)是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的分数与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没有关系,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百分制”,并与标准参照评价相对应。绝对评分是以100分做为学习达到掌握程度的标准,对每份试卷给予一个分数。在百分制中,一般规定60分为及格,代表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中规定的最低成就标准。在实际使用绝对评分法时,学生的成就可直接用卷面分数来表示,也可用等第来表示,例如,优等代表90分以上,良代表80-89分,中代表70-79分,及格代表60-69分,不及格代表60分以下。绝对评分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只要测验的命题确实能够与教学目标相配合,就可以由学生在试卷上的分数来评价他对教材的学习达到何种掌握程度。学生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不会受比例的限制,如果全班学生的成绩均达到

90分以上,那么,全班学生的成绩都是优秀。绝对评分的缺乏是不易了解某个学生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尤其是当试题过难(学生得分都很低)或过易(学生得分都很高)时,难免因试题缺乏鉴别力或区分度而失去评价意义。

(二)学习结果的报告

经过测验并评定分数后,要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以某种方式报告给学生本人及学生家长。报告学习结果的最常见的方式是成绩报告单。将成绩报告给学生本人及学生家长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及其家长获得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以便对今后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

为了使成绩报告能起到加强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向学生及其家长报告测验成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数报告力术准确、全面。仅仅以某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某门学科的学习水平,常常不够准确,也不够全面。良好的成绩报告,不仅要报告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而且也报告学生经常性的小测验,单元测验的成绩。在报告中提供多种成绩信息,有助于提高评价的信度与效度。

2、要对评分的标准或分数的含义作出适当的解释。仅仅报告一个分数(如90分)或等第(如优秀),而不对评分标准做适当的解释说明,常常不能使学生及家长理解该分数或等第的实际含义。比如,一个学生得90分,如果是按绝对标准评分,那么,该成绩是优秀,并代着对所学科目高水平的掌握。如果是按相对标准评分,那么90分未必一定是优秀,这要看其他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定。如果其他学生的成绩大多数都低于90分,那么,90分可称为优等成绩;如果其他学生的成绩大多数都高于90分,那么,90分就称不上优等,而可能是中等以下的成绩。

3、要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分数或等第通常不具有绝对的价值,只代表一种相对的意义。因为任何测验都不是一把绝对无误的尺,用这把尺测得的分数也不是绝对精确的,而只是对学生成绩的最佳估计而已。要学会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分数,而不要把它看成是静止的、不变的。

4、鼓励学生本人参与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并用非测验因素如测验时的主观状态,平时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对取得的学习成绩加以补充说明或归因,从而增进学生对成绩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受程度以及改变不良成绩的动力。

5、从保护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的角度,成绩的报告不要采取公开的形式,而应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尽量不要让其他人知道某个学生成绩的好坏,以免给一些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要使信息技术更好的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发面去努力: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这样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首先利用音乐营造氛围。学习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由于这首词是词人在赤壁古战场抒发怀古之情,将自己与三国中的周喻进行对比,于是在授课时,我在课件中播放了杨洪基唱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营造一种历史沧桑的氛围,把同学们带到了三国时代,再加上一些影片中的剪辑图片,完全让学生随着音乐而融入到苏东坡的感情世界。 其次利用图片营造氛围。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我在课件导入部分向学生展示秋景图片,营造秋的氛围,从直觉形象上给学生以感染。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

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触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另外,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还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次数不要太多,时间不要太长,因此在选材上应适时、适量、适度,切忌过多过滥。(2)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教师的讲解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教学的灵魂,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 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它一定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 方法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教育评价的种类因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不同,直到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下面介绍六种主要分类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或学习的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地评价,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的信息资源。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相比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 (3)总结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的检验,评估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相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较少,概括的水平也较高,测验内容和范围都要高于前两种的要求。 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评价。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评价。 (2)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的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以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 3、实证性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根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1)实证化评价。是用实际的证明来判断事物属性或发展变化规律的评价。 (2)人文式评价。是侧重于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交流,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按照评价的分析方法,教育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察评价量化表DOC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察评价量化表 DOC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授课教师:课题:评课人:项目权重评价要点评分等级ABCD教学目标(0.1)1、符合新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54322、符合教材要求,切合学生实际。5432教学内容(0.15)1、能驾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54322、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5432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注意本学科和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5432教学过程(0.3)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109862、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角色。开展有效学习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109863、师生

关系和谐,情知交融,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体现个性。10986教学方法(0.2)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321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有探究性。4321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43214、体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4321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4321教学效果(0.15)1、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5432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5432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态度。5432教师素质(0.1)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4321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具和引导学具操作。32113、善于组织教学,有教学机智、调控能力强。3211总得分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授课教师:课题:评课人:项目权重评价要点评分等级ABCD教学目标(0.1)1、符合新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54322、符合教材要求,切合学生实际。5432教学内容(0.15)1、能驾驭教材,

教学常规检查记录内容【教学常规检查量化评分表】

教学常规检查记录内容【教学常规检查量化评分表】 福贡县中小学教学常规检查量化评分表学校(印章):填表人(签字):时间:年月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与计分办法自评分考核分 A1 课程设置(4分) B1课程开设(4分) C1 课程开设(4分) 1.1.按省级要求开齐课程(2分),每少开一门课程扣0.2分,直至扣完为止。 1.2.严格按照课程表实施授课,上足课时(1分)。 1.3.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行事历、学生花名册”进教室(1分)。 A2 制度建设(10分) B2 教学监督检查机制建设(10分)C2制度建设(2分) 2.1.业务档案健全,管理规范。有本校教育科研实施方案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登记册,教学常规检查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缺1项扣1分)。 C3教学督查机制(3分) 3.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督查小组,建立教师上课评价机制,随机抽查教师上课情况。(无领导机构扣1分,小组成员每周每人督查不少于一次,缺一次扣0.5分)。

C4 教学计划、总结(5分) 4.1.本校上学期和本学期教学计划、总结收缴齐全(1分)。 4.2.本学期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总结科学、合理,操作性强(2分)。 4.3.教研组、班主任、科任教师计划、总结内容实在,有具体事例和数字阐述亮点与不足(2分)。 A3 教学常规(36分) B3 备课(9分) C5 教案撰写(6分)5.1.教案撰写含以下内容:“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及练习的设计安排)——教学反思”。使用电子教案的主要看二次备课痕迹。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用导学案代替教案。发现不带教案上课、教案与上课内容不相符、没有二次备课痕迹的扣1分/人次(5分)。 5.2.本学期教师教案收缴齐全(1分)。 C6集体备课活动(3分) 6.1.集体备课计划周密、活动记录详实,成效显著。每学期每个备课组集体备课不少于4次,每少一次扣1分。

教学评价分类

教学评价有哪些分类 一、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不同,一般将教学评价分为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一)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这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为确定学生在后继教程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程中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制订新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着眼于某门课程或某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评定,因而评价的概括水平一般比较高,考试或测验所包括的内容范围也比较广,评价的次数不多,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学校中常见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或考查以及毕业会考都属这类评价。(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 形成性评价有点类似于教师按传统习惯使用的非正式考试和单元测验,但它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测试,注重利用测量的结果来改进教学,使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而不是强调评定学生的成绩等第。正因为形成性评价以获取反馈、改进教学为主要目的,所以这类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一般在单元教学或新概念、新技能的初步教学完成后进行,测试的概括水平不如总结性评价那样高,每次测试的内容范围较小,主要是单元掌握或学习进步测试。相比较而言,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对已完成的教学效果进行确定,属于“回顾式”评价;而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属于“前瞻式”评价。(三)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形成一套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方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状态,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等。教师获取这些情况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其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主要用途有三个方面:(1)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常在教学前如某课程或某单元开始前进行测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教学开始时已具备的知识、技能程度和发展水平。(2)确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通过安置性诊断测验,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上的个别差异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经过合理调整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3)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主要是用来确定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及其成因的。 二、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根据评价所依据的不同标准与解释方法,可以将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重视个体在团体内的相对位置和名次,它所衡量的是个体的相对水平,因而又将这类评价称为“相对评价”或“相对评分”。常模参照评价以常模为参照点,常模实际上就是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以学生个体的成绩与常模比较,就可以确定学生在团体中的位置,知道他的成绩在团体中属于“差”、“中下”、“中上”还是“优”。常模参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优点,因而可作为分类排队、编班和选材的依据。它的缺点是在排队选优时,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及进步的程度不加重视,尤其对于后进者的努力缺少适当

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教学

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教学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整合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信息技术为什么能在枯燥,机械的数学学习中给学生带来新的活力,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复杂实际应用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二、启发引导,解决教学难点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教育评价的种类因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不同,直到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下面介绍六种主要分类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或学习的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地评价,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的信息资源。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相比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 (3)总结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的检验,评估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相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较少,概括的水平也较高,测验内容和范围都要高于前两种的要求。 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评价。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

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评价。 (2)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的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以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 3、实证性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根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1)实证化评价。是用实际的证明来判断事物属性或发展变化规律的评价。 (2)人文式评价。是侧重于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交流,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按照评价的分析方法,教育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 这是将评价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从而判断出它的价值。它有助于一些概念精确化,加强评价的区分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增加评价的说服力。 (2)定性评价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用信息手段代替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辅助教学,让学生进入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也对教育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一、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服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外宣传与联系、学籍管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寄宿生管理等;也广泛应用于校内课程教学、课外小组活动,以及校外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教师和专家相互联系提供讨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网上备课环境和教学活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还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探索、实践,激发了联想、判断,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而非考试分数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不断的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教学的内容更明晰,使学习者的探究行为更易于发生,促进了高级思维活动。与所有其它工具一样使用者借助它可更灵巧地工作,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最重要的还在于它促进了高级思维技能。实践表明,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四、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下,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学生要快得多,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也集中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更多,当然,在这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那么,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呢? 一、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新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pdf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 权 重 分 数 评价等级和结果 A B C D 得 分 教师 教学 教 学设计 1.目标预设全面、明确、合理, 能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2.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整合 教材。 3.问题设计恰当,数量适度,层 次突出,易难递进。 4.练习设计分层、多样、适量。 50 分 10864 教 学过程 1.情境创设体现数学特征、适合 学生认知特点,新颖、有趣、实用, 导入自然。 2.课堂结构安排科学,层次清 晰,体现内容特点和数学学习规律。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凸现主体 建构,实施分层教学,做到精讲精练, 指导学法,重视全体学生的数学思考 和数学语言表达。 4.恰当使用教具、学具,多种教 学媒体辅助教学。 5.用多样、恰当、具体、激励的 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参与。 10864 教 学生成 以学定教,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 的预设与非预设性生成资源的有效利 用,机智灵活,张扬个性,发展能力。 10864 师 生关系 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尊重,师 生之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轻松、和 谐。 10864 教 师素质 1.教学语言准确、生活、精炼。 2.示范、操作规范,媒体运用熟 练。 3.板书设计简洁。 4.情感交流真切,彰显人格魅 力。 10864 学 生 学习 情 绪状态 1.全员准备充分,学习活动中的 目标明确;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 欲望,既紧张又轻松。 2.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能自我 调控好学习情绪,能随着教学进程或 50 分 10864

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如由争论转入聆听,由激动转向静思)。 学习方式 1.能用多种方式参与学习全过 程,独立自主与交流共享调配合理。 2.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参加小组 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 作交流。 10864 参与状态 1.整体积极主动,投身在独立思 考、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交流共享 等过程之中,参与面大,参与时间长。 2.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 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 考过程。 3.在教师或其他学生讲解或演 示时能注视倾听、思考,在倾听后评 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151296 目标达成 1.基础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 成率、正确率高。 2.形成基本学习方法,经历积极 情感体验。 3.养成符合数学学习特点和要 求的学习习惯。 151296 课件制作 技 术性 实 用性 艺 术性 1. 媒体多样,设置适当,创意 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 2. 合理运用文字、图形、声音、 动画等表达,组织结构与呈现方法适 合教学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 现媒体资源与师生交互功能。 3. 画面简洁美观,声音播放协 调适宜,视、听觉配合和谐,有美感。 4. 操作简便、快捷、灵活、易 于使用者掌握。 10 综 合 评价 总 分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 电子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袋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的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多元化原则、自主反馈原则、全面性原则、个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请从实施时间、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作用四个方面,比较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特点。 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不同,一般将教学评价分为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一)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这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为确定学生在后继教程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程中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制订新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昌华侨中学---尤国锋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 1. 教学前的准备性评价 准备性评价,又称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教学背景及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估。教学背景主要是指实际教学环境(包括物质条件)及理论基础。准备性评价通常运用所谓的“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准备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某种新科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或技能,也可以了解在新科目的教学目标中,有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涉及内容有: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前一阶段教育中知识的储备总和; 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 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等。应注意是,教师进行诊断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给学生贴标签,不是要把某些学生编入"慢班"从而降低要求。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为设计一种可以排除障碍的教学方案,是识别那些高出或低于零点的学生,这样就可把他们分置在最有益的教学序列中。根据这两方面得出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定得太高或太低;教学内容选择是否恰当,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及兴趣;并可根据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2.教学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来进行,测验的方式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所有重要的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成败情况,获得教学中的连续的反馈,作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的参考。 3.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检验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是否需要对教学做进一步的改进,以及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三种类型的评价比较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一填空题 ,并进行信息编码; 3 4 特征; 5 6 分构成; 7 术; 8 9 10或网络接口卡,是将不同计11.所有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成分, 12 电话是指在IP网上基于 16 17 用系统; 18.Microsoft Office 档、分析数据和联机协作。 19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和使用信息成为可能; 二判断题 1.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一种信息形态转换为其他信息形态。( ) 2.信息技术产生于19世纪中叶。( ) 3.计算机系统由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部分构成。( ) 4.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在固定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 5.台式计算机只能通过双绞线接入INTERNET。( ) 6.QuickTimeVR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技术。( ) 7.信息只能转换和传递,但不可以再生。( ) 8.计算机主要被用于教学领域,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同义语。( ) 9.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 1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0Mbps。( ) 11.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只能提供文本和图形、图片信息,不能提供多媒体内容。( ) 12.虚拟现实技术一般多用于电子游戏的设计与制作,在其他领域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 13.蓝牙以无线LAN的IEEE802.11标准为基础设计而成。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使相距100米以内的设备进行互联。( ) 14.千兆以太网以光纤为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普通以太网的100倍。( ) 15.在多媒体制作中,图形与图像的生成方式和图像属性是完全相同的。( ) 16.自由组卷是基于题库系统实现的试题管理的基本功能。( ) 17.专家系统的设计使ICAI教学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地个性化学习支持。( ) 18.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以自主探索为主。( ) 19.在人类信息器官中,用以执行大脑所发出的指令的

课堂教学量化评分表

泗县中学理化生组课堂教学量化评分表学科备课组班级授课教师 时间课题评价人 评价项目 现代 教学观 评估内容 权重 分数 评估结果项目 得分 A B C 教学目标(一) 目标 意识 1、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10 5 3 2 2、重点难点处理得当,关键抓得准,以简双繁。 5 3 2 教学程序(二) 主体 意识 3、教学流程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30 5 3 1 4、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 3 1 5、传授知识的量、训练能力的度适中,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5 3 1 6、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体现主体性。 5 3 1 7、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3 1 8、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5 3 1 教学方法(三) 训练 意识 9、以思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0 5 3 1 10、训练方法灵活多样,结合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5 3 1 11、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 5 3 1 12、体现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 5 3 1 情感教育(四) 情感 意识 13、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和谐,课堂气氛融洽,尊重学生。 8 4 3 2 14、注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 4 3 2 教 学基本功(五) 技能 意识 15、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0 4 3 2 16、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4 3 2 17、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 3 2 18、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 3 2 19、应变和调控能力强。 4 3 2 教学效果(六) 效率 意识 20、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12 4 3 2 21、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4 3 2 22、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4 3 2 总分

浅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天津市和平区新华南路小学 作者:李鹏 指导教师:吴强

浅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认可和接受。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断磨合中得以巩固和完善,并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水平提高注入新的活力。从现在取得的成效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确实极大地提升了教师驾驭现代教学的能力,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系统性,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发生了喜人的变化,然而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和问题。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辩证的去看待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关系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所以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一定不能摒弃传统教学的精华。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长期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已经积淀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形式,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数学教学中富有生命力的体现数学教育本质规律尤为重要。如用纸笔运算、推理、作图等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数学学习方式就不能被多媒体技术代替,既使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也只是为学习学得更多更好提供了可能,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拓了广阔空间。但是如果没有学

生个体的手、脑、眼、耳并用的基本的数学运算、推理、作图等实践活动,是无法掌握数学知识的。在课程设计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计算机完成那些繁难的计算、机械的步骤、复杂的作图,从而解放学生的大脑,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 又如板书,现代化的投影屏幕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黑板板书。由于“电子黑板”不受容量限制,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编排与灵活的呈现,所以如今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过分的使用课件容易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定式,象征传统课堂教学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也方便学生做好笔记,抓住重点。因此应充分发挥“电子黑板”与传统粉笔、黑板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取得最佳效果。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喧宾夺主” 随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课件的制作也越来精致,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方面也更加出色。 一部分教师在每节新授课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很多软件中动画形象、生动,背景音乐也很优美,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沉寂于动物画面、音乐的欣赏中,学生却忘记对于问题本身的考

教学评价的种类

教学评价的种类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种类。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1)“诊断”在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 医生要袪除患者疾病并提出使患者康复的处方,必须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诊断。教学工作也一样,教师要想制订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有效

教学策略,也必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技能和能力水平,了解他们对所要学习的学科的态度和抱负水平,了解引导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等。了解学生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测试。不过,教育中的“诊断”涵义较广,它不限于查明、辨认和确定学生的不足和“病症”,它也包括对学生优点和特殊才能的识别。教育诊断的目的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证明其在学业上“能”与“不能”,而是根据诊断结果设计一些依赖或发挥学生长处并补救或克服其短处的活动方式,即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长善救失”,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于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最大的进步。 对学生的诊断不仅可以单独设计和进行,而且还可以利用以前的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来设计和进行。 (2)诊断性评价的作用 学年或课程开始之前的诊断性评价,主要用来确定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安置;教学进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则主要用来确定妨碍学生学习的原因。 ①确定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学校和教师如果打算使每个学生都喜欢学习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必须通过诊断性测试和其他方式了解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如果教师能辨别出学生在情感、认知风格、语言及技能方面的缺陷和特点,就可据此确定每个学生的教学起点并采取某些补救性措施,或给学生以情感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分享

信息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与分享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沟通,我感到十分荣幸。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了“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远程研修学习。在本次培训中,我首先要求自己转变以前网络培训的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踏实地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是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提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本次远程培训,可以说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培训模式新颖多样,扎实有效,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培训期间,我将信息技术手段积极主动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信息技术手段给我自身,包括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下面,我就将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心得体会跟大家交流分享。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一、转变观念,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自身素养。 在对信息技术逐步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我才发觉自己以前的一些想法有些片面和狭隘。之前,我总是简单地认为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而已。直到参加了本次培训,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认识的不足。原来信息技术包含着诸多的内容,而且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培训中,我了解到一些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再次重新认识了多媒体,同时也了解了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明确了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特别

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这是依据分类标准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这是依据()分类标准1.诊断性评价 教师要想制订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有效教学策略,也必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技能和能力水平,了解他们对所要学习的学科的态度和抱负水平,了解引导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等。了解学生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测试。不过,教育中的“诊断”涵义较广,它不限于查明、辨认和确定学生的不足和“病症”,它也包括对学生优点和特殊才能的识别。 学年或课程开始之前的诊断性评价,主要用来确定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安置;教学进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则主要用来确定妨碍学生学习的原因。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这类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测试,注重测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并注重经常进行的检查。其目的主要是利用各种反馈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使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这类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等第成绩或作证明,而是改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主客观条件。形成性评价的测试次数比较频繁,主要在一个单元、课题或新观念、新技能的初步教学完成后进行。正是这一点,才使之能及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反馈。就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来看,最重要的是“反馈一定要伴随有各项改正程序”,以便使学生“为今后的学习任务做好充分准备”。这些改正程序包括:给学生提供内容相同但编写形式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由几个学生互相讨论和复习有关的教材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及由家长对子女进行辅导等等。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作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的证明。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在某门课程或其某个重要部分上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的确定,以便对学生成绩予以评定或为安置学生提供依据。总结性评价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于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总结性评价进行的次数或频率不多,一般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两三次。期中、期末考查或考试以及毕业会考等均属此类。总结性评价的概括性水平一般较高,考试或测验内容包括的范围较广,且每个题目都包括了许多构成该课题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指导中的作用

精心整理 重视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 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代表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着学校的教学面貌。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 "? 1、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过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强调利用好两个工具,即字典和图书馆。今后要增加一个工具,更应该强调通过互联网学习。教

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术开发课程课件,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师肯定要被信息社会淘汰。 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存的观点看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把课堂的教与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活动,让师生在互动、交融、接 ” 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有一个从学习互联网知识到通过互联网学习的过程。此外,对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习惯和意识也要转变,在互联网上,一个人面对的是海量信息,每月付10元钱都觉得亏,而使用电话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每月花上百元都不觉得贵,主要是习惯和意识问题。

二、加强课程的整合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创建信息化学习平台,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是重要的环节。我们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共享,在合作中发展,而做到这些,要突破时空限制,惟有借助网络优势。对此,可以充分利用“三网合一”设施,以课程与教育技术整合课题作为教研内容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促使新理 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注意纠正重硬件、轻软件和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