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实践

读书实践

读书实践
读书实践

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各级各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环节,它体现了德育首位的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确立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迅速发展,根据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结合我校的实际,为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结合本次学校重新修订本科教学方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按照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相结合的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为确保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作用,特制定本大纲。

一、指导思想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密切联系且又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其重点是强化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以党的教育方针、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体现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符合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大众化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学校形势发展的需要。

3.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个性、高素质、广适应”的特色。

4.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要有创新的培养目标、创新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二、基本原则与要求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2.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3.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

4.原则上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时间进行。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学分分布及具体要求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分为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两部分,合计5.5个学分。

1. 读书部分(以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的方式考察),3学分。

2. 社会实践活动部分(以调查报告的方式考察),2.5学分。

(二)具体要求:淡化过程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即:不具体规定学生选择和类课程规定的必读书目,也不规定学生搞什么类型的社会调查,只是以最后形成的文字为准。

读书部分:要求大学生在本科求学期间,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三大类课程所规定的必读书目中,选择两类课程提供的必读书目进行学习,并撰写两篇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

社会调查部分: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是体现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方式。要求学生利用两个寒暑假时间进行社会调查,提交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三)课堂外学时的考核与评价

采取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通过和不通过。

取得通过以上成绩的学生,即可取得课堂外学分。

不通过者,不能取得课堂外学分。该部分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做一次,如果做得好,也可取的课堂外学分。否则,不能取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实践学分。

四、几点说明:

(一)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要求:

第一,必读书目可从文法学院主页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一栏查询。

第二,每个学生必须写出两篇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第三,每篇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不得少于1500字,并且在文章的前面注明文章依据的读书篇目。

第四,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否则,以零分论。

(二)调查报告的要求:

第一,自拟题目,要求报告有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考察、分析;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有自己的结论。

第二,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得低于3000字。

第三,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否则,以零分论处。

(三)提交时间:

第四学期的第五周的三、四、五三天,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将每个人的三份材料装订在一起,收齐并交至文法学院马列部(文理大楼1106),过时不侯。

五、要求

1.两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应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教师),并于第四学期期末及时提交成绩。

2.读书与社会调查活动不能取得规定学分者,不能按时毕业。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读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

4.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5.毛泽东:《实践论》

6. 毛泽东:《矛盾论》

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

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

10.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二卷:《论持久战》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为人民服务》

《论联合政府》

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蒋革命进行到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

2.《邓小平文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5)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0)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11)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江泽民文选》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

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胡锦涛:

1)《共产党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2日。

2)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2年12月6日

3)胡锦涛《“七一”讲话》,2003年7月1日

4)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上的讲话

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2.罗国杰编:《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5月5日。

7.包连宗、黄建华:《人生的选择》,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3年版。

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0.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社会调查参考题目

第一部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农村的主要体现?(政治、经济、文化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贯彻实践状况?(学习、应用、实效)

3、农村自治状况?

4、农村党支部建设状况(思想、组织、作风、制度)

5、农民生活状况(衣、食、住、行、用等)

6、如何人减轻农民负担?(负担状况、承受能力、减轻措施等)

7、农村税费改革的状况?(进行否?结果否?经验教训等)

8、乡镇企业的现状(亏?盈?前景?)

9、小城镇建设的状况?(规划、目标、实施、现状等)

10、农民的思想状况? (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等)

11、农民的文化生活(有?无?形式?内容?反映怎样?)

12、农村干群关系(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号召力,凝聚力,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满意度,支持度,希望等)

13、农民的法治意识?(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等)

14、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时间感受)

15、农民受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表现形式、主要内容、后果、对策等)

16、农民对先富者的看法?(正否?服否?仁否?义否?原因?)

17、在农村如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政策、办法、措施等)

18、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形式、内容、前景等)

19、农民素质如何提高?

20、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农业还是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1、农民各阶层的状况?(经济、政治、组织、文化、思想等)

22、农村基层政权的状况?(组织、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等)

23、农村教育状况?(小学、中学、毛入学率,青壮年文盲率,男女辍学情况等)

24、农村科技状况?(意识、投入、问题、措施等)

25、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何?

26、农村医疗状况如何?(机构、服务、问题、措施等)

27、如何使农民增收?(种养殖结构、办企业工业、劳务输出、大力发展服务业等)

28、农村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三大文明中的模范作用)

29、如何保持农村稳定?(政策、严打、整治、发展等)

30、如何看待农民上访?

31、农村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

32、农村教师状况如何?(教学、生活、待遇、健康等)

第二部分:

1、国有企业现状的正反比较调查与分析

2、农村集体经济单位巩固、发展、壮大、典型的调查

3、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与公正的实证分析

4、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与对策

5、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

6、非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7、目前对农民负担应有怎样的新认识

8、农民增收难的现状调查分析

9、对农村贫、富户的调查的分析

10、农民目前消费状况与小康目标实现的调查

11、农民负担与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

12、农民致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与思考

13、农民在教育消费方面的现状调查与教育政策

14、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文明发展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三部分:

1、农村干群关系现状与对策调查研究

2、农民收入现状调查研究

3、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因素调查研究

4、农村外出打工者合法权益保护调查研究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基层组织中贯彻的方式及效果调查研究

6、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方式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7、乡村文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8、乡村失学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9、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1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调查研究

11、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调查研究

第四部分:

1、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研究

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4、农村党组织执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5、现阶段干群矛盾的表现特征及其解决途径

6、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状况及成效调查第五部分:

1、城市政府如何实施城市化战略

2、城市社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3、城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4、市民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

5、城市弱势群体类别调查

6、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7、城市违法犯罪类型调查研究

8、非典对市民健身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9、城市网吧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10|、城市下岗女性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