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营口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3.3《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辽宁省营口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3.3《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辽宁省营口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3.3《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辽宁省营口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3.3《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的]

1、知道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种类及作用,能运用世界语言分布图了解六种语言的分布。

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能运用“世界宗教分布图”了解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分布。

3、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分析、观察世界地图的能力

4、让学生深刻理解初中阶段学会英语的重要性,通过了解世界宗教,让学生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树立无神论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语言的种类及分布,世界三大宗教的种类及分布

难点:世界三大宗教对于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学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

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在家里,你和亲人、朋友在一起交流时,离不开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语言?你还会使用哪些语言交流?

(过渡)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应当了解有关世界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一、世界的语言

1、设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哪些?

(讲述)目前世界上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有30%有文字。不同的语言发音不同,文字不同,分布地区也不同。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各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呢?

2、展示表格,学生看书思考,找出六种联合国语言的分布地区和国家

1、学生每回答一种语言的分布,教师即结合挂图指出其对应的国家和地区

2、设问:观察世界语言分布图,思考: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

使用人数最广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英语能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

语言?

(过渡)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我们必须把它发扬光

大,而英语作为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只有掌握了英语,

才能融入世界,所以必须学好英语

二、世界的宗教

1、设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世界三大宗教是指什么?

(过渡)世界上有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宗教不仅传播范围广,而且对国家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在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简介宗教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确: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主宰一切的神和上帝,培养学生的无神论观点。

2、阅读“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图”,并结合P49-50的文字,自学

(1)分布最广的宗教是哪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其经典著作是什

么?发源于哪个国家?

(2)佛教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的什么方位?你知道它的发源地是哪个国

家?

(3)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的什么方位?其教徒称什么?我国的

穆斯林主要分布在哪里?其经典著作叫什么?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宗

教是什么?

苏教版七年级上英语期末试题

苏教版七上英语期末试卷 一. 单项选择:(20分) ()1. It’s time _____ school. A. to B. at C. for D. in ()2. Kangkang usually goes to school by _______. A. a car B. the car C. cars D. car ()3. —Where is your CD? —It’s _____ the W alkman. A. in B. at C. on D. next to ()4. Let’s play computer games _______ a while. A. under B. on C. in D. for ()5. We can go to a _______ to mail things. A. post office B. restaurant C. tea house D.gas station ()6. There ______ many farm houses in our area. A. is B. are C. am D. was ()7. What are your neighbours like? A. They are workers. B. They are tall. C. They are quiet. D. They are old men. ()8. You are very ill. Why _____ to see a doctor? A. not to go B. you not to go C. not go D. didn’t go ()9. —_____ do you do outdoor activities? —Two times a day. A. How long B. How soon C. When D. How often ()10. Tom is _____ than me. A. big B. biger C. tall D. taller ()11. There are _____ in the room. A. two bags of rice B. two bag of rice C. two bags of rices D. two bag rice ()12. She says ______ a smile. A. in B. for C. with D. put ()13. He enjoys ________ English in the morning. A. read B. to read C. reading D. reads ()14. The second day of the week is ________. A. Sunday B. Saturday C. Monday D. Tuesday ()15. I hear the birds _______. A. sing B. to sing C. sings D. singing ()16. Jim and Kate ______ English. A. are good in B. are good at C. is good at D. are good with ()17. The country is far ______ from ours. A. away B. way C. to D. long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知识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大于极半径(6357千米)。 二、地球仪的知识 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 ° ° ° ° °

B(30°S, 75°W)B(30°N,60°E) C(30°S, 0°)C(30°S,60°E) 甲: 50°N 、 20°E 北半球、东半球中(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北温带 乙: 20°S 、 170°W 南半球、西半球低(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热带 三、地球的运动 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绕转中 心 方向周期意义 自转地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 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一天昼夜更替和各地的地方时不同 公转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 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 的划分 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总保持66.5度,且地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 (1)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2)①是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此时太阳直 射赤道。 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2011年12月10日晚,在我国境内发生月食现象,月食是因为下列哪个行星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 A.地球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2.地球的形状是 A.立方体B.圆柱体C.球体D.圆锥体 3.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划分经度的起始线D.西一区的中央经线 4.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是 A.本初子午线B.180 经线C.南北回归线D.赤道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5~7题。 5.地球公转与自转特征相同的是 A.方向B.旋转中心 C.周期D.产生的地理现象 6.当地球公转至B处时,太阳直射在 A.南回归线B.北回归线 C.赤道D.北极圈 7.下列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不断交替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东边时间总比西边早 D.广州一年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下面是该小组获得的资料,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完成8、9题。 8.该小组为更好地进行考察活动,应该选择 A.等高线地形图 B.导游图 C.政区地图 D.经济地图 9.该小组在山顶发现了一些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 A.这里过去是海鱼市场B.这里过去

是陆地 C.这里过去是淡水湖D.这里过去是海洋 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亚洲、大西洋B.非洲、太平洋C.非洲、大西洋D.亚洲、太平洋 1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当今海陆分布的是 12.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 A.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地带B.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地带 C.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D.高原与平原的交界地带 13.下列描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B.万里无云C.阴雨连绵D.秋高气爽14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首次环球航行是由率领的? A.麦哲伦 B.郑和 C.哥伦布 D.达伽马 15.一天中,陆地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A.2时左右 B.正午12时 C.下午1时左右 D.14时左右 16、下列气候中四季分明的是( )A.温带气候B.高山气候C.寒带气候D.热带气候 17、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18、某地的气温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那么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9、下列国家既位于南半球又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A.美国 B. 新西兰 C. 日本 D.德国 20.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世界人口增长的是 21.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D.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 22.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A.巴西热带雨林B.欧洲北部山地 C.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平原D.非洲东部高原 23.某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则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 A.2000人/千米2 B.200人/千米2 C.80000人/千米2 D.50人/千米2 24.某中学的外籍教师里格,他的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子扁平,嘴唇厚并且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 (第二课时)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抚顺县大柳中学 设计思路:地形图的判读这节课比较抽象,是本章本册书难点。针对农村学生学校的特点,我采取利用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绘图。尽可能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兴趣,同时以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树立探究合作精神。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概念图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能识别陡坡、缓坡;进一步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主要地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制作、绘图,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会地形图的判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陡、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课前指导学生自制山体模型活动。课上4人一组,动手绘图、填图活动为主线,结合多媒体课件等相关技术,激发兴趣,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观察分

析、交流合作,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拓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4人一组,用马铃薯或萝卜为材料制作山体模型,要求体现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一)情境导入:设疑 教师: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那么怎样在地图上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二)创设情景,动手实践 我们大柳地区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哪种地形分布广呢? 学生:山地。 多媒体展示:山地景观。 教师:问:它有多高,如何表示? 学生:阅读。描述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教师:拿出你们的山体模型放在桌面上,假设把桌面当作海平面,以1厘米代表实际100米的比例尺,以小组为单位,量算出山体的海拔高度,并对比算出两山体间的相对高度。 教师巡视并适当指点。选出优秀一组。 学生:讲述怎样量算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三)再设情景,深入探究 教师:我们知道并能算出山体的海拔高度,那么一座山峰的不同部位的形态叫什么呢?你知道吗?展示山体模型。 学生:阅读教材。 在山体模型上指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教师: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将山体模型每隔一厘米厚度画轮廓线,并沿线用刀切成层片,并按从山底到山顶的顺序层层镶套的关系画在一张白纸上。对比山体模型在图上标注每条线的海拔高度,并在图上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图、填图、讨论。 教师:观察图上哪个位置是陡坡?哪个位置是缓坡?等高线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展示绘出的图,并指图描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归纳总结:在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连成的线,我们称它为等高线。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部分为山脊;向高处突出的为山谷;等高线呈闭合状,数值内高外低的为山顶;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下部分为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教师:你们绘制的图就是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它将高耸的山体在地图上表示出来了。 你们好伟大呀!不过它看起来缺少些立体感,如果用你手中彩笔试着涂点儿颜色,看看你的图会有什么变化?(注意突出山体的立体性。) 学生:涂颜色。 选出优秀的一组展示。 教师点评:这组同学的图的颜色搭配的非常好,立体感较强。可以称它为简单的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还有一种更能突出山体地坡陡、坡缓的地形图。你们知道吗?

苏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 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基础知识点完整汇编(精华版)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基础知识点完 整汇编(精华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概况: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北半球,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临地中海和黑海。 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 南部有三大半岛,自东向西是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 地形、地势特点: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全州面积的3/4。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著名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外围(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地名)平原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及沿海。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的湖面。整个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和湖泊: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河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恒河、印度河等。 著名的湖泊有: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死海,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河世界上最低的湖泊(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河湖) 5. 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原因:跨纬度广,海陆

差异大,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海洋交界处)、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原因:面积广大,内陆远离海洋)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中部和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青藏高原和山地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要能填图) 亚洲有47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东亚指亚洲东部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蒙古五个国家;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11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是: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东帝汶; 南亚是指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岛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共7个国家。 北部有尼泊尔、不丹两个内陆山国,中部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临海国; 南北印度洋上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两个岛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是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也称为南亚次大陆;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 西亚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小亚细亚半岛,共20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是:伊朗、阿富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塞浦路斯、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的俄罗斯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的一个岛国 领土组成:由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上千小

初一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图知识点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 大小:①分子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⑵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①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②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一般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无指向标,经纬网的情况下) ⑶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二.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书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地理书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书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地理书学习七年级地理知识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以下是为大家的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书知识点,希望你们喜欢。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 __、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臵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臵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臵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 __、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臵

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亚洲的地理位臵、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臵: ①亚洲的半球位臵: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亚洲的纬度位臵:亚洲大致位于10S ——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③海陆位臵: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苏教版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比例尺三种表示:①数字式②文字式③线段式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和注记。 3、㈠确定地图上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③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④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㈡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或雪融化的程度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关系: 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如:世界地图) 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如:学校地图)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又回到)大西洋。 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3、比较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 和160°E 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气温高);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气温低)。 7、经纬网的作用: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

1、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是杨利伟。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4、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太平洋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5种基本类型。 3、我们家乡宣城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丘陵海拔不高,地面起伏,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6、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7、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褶皱、断层、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阳光、海浪、风蚀、流水等。)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9、补充: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部位: ①山峰 ②山脊 ③山谷 ④鞍部 ⑤陡崖 第四节海陆变迁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

第三节地形图 1教学目标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2学情分析 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观看景观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 学生自己学习有困难的: 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别坡度陡缓,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3重点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教学过程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4.1.2学时重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进行识别。 4.1.3学时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环节 【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 【教师承转】:地图上显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43米,但我们从山脚望向山顶其实没这么高,经登山者测算从珠峰大本营爬到峰顶垂直高度是3643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我们如何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呢?看图思考问题通过珠峰图片以及高度,引出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自然过渡到本节课课题。 【阶段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讲解】:地面上某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他们的单位都是米。 【出示图片】:姚明与刘翔合影,突出相对高度的概念。 【引发思考】在地图上我们应该采取哪个高度来表示呢?为什么?观看演示文稿思考并回答问题 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将知识内容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独立完成 【阶段一】 学案内容 阶段小结 通过图片和练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得出地图上应采用“海拔”来表示地表某点的高度【阶段二】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地理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 地球的形状:球体。 2、 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 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 经纬线特点: (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 经线 5、 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 ) 、南回归线(23.5°S ) 、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 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8、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1、地球的自转

(课本13页)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 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16——28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低,四周海拔高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处)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理复习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 ①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 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 的纬线圈。 ------ -------- ②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 .纬度和经度| ........................................................... | ① 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 在南极、北极。 ②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 N ”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 S ”表 示、,。 ③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 是南半球。 ④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 ⑤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 ”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 用“ W ”表示。 ⑥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 、160 °E 组成的经线圈。 20 °W 以西到160 °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 °W 或大于160 °E ) 20 °W 以东到160 °属于东半球(小于20 °W 或小于160 °) ②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 --- 秋;夏 ----- 冬) ③ 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 °N--90 °N )、北温带(23.5 °N--66.5 ° N )、热带(23.5 °N--23.5 °S )、南温带(23.5 °S--66.5 °S )、南寒带(66.5 °S--90 S )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 低纬:0 °--30 °;中纬:30 °--60 °;高纬:60 °--90 ° ⑤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 .地图 ①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 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 是小比例尺。 ④ 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 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 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①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 也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 公转 ..太 邙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4 .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 径 6371千 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 线 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180°。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 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 圈。 20°W以西 到160°E属于西半球 20°W以东 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 度 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 道是最大的纬线 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 南、北 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 是 90度,在南 极、 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 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 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 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可打印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比例尺三种表示:①数字式②文字式③线段式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和注记。 3、㈠确定地图上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③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④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㈡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或雪融化的程度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关系: 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如:世界地图) 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如:学校地图)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又回到)大西洋。 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 和160°E 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气温高);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气温低)。 7、经纬网的作用: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29%,海洋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是杨利伟。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4、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太平洋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5种基本类型。 3、我们家乡宣城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4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6、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7、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褶皱、断层、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阳光、海浪、风蚀、流水等。)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

2020年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

2020年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 整理的《2020年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2020年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数学答案 作业1丰富的图形世界 一、必做作业 1.C 2.B 3.A 4.A 5.B 6.①,②,④ 7.图(1)折叠后是长方体,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长方形,有12条棱,4条侧棱,8个顶点. 图(2)折叠后是六棱柱,底面是六边形,侧面是长方形,有18条棱,6条侧棱,12个顶点. 8.49.后面、上面、左面10.(1)10(2)略11.33 二、选做作业 12.①左视图有以下5种情况: ②n=8,9,10,11. 作业2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必做作业 1.C 2.B. 3.A. 4.B 5.B. 6.①③ 7.180m 8.3 10.计算: (1)-56(2)7(3)-45(4)119.3100673 11.100812.(1)6千米(2)14升13.7次 14.(1)28元(2)星期二,29元(3)亏了1115.5元 二、选做作业 15.A.16.A. 作业3整式及其加减 一、必做作业 1.A 2.B 3.A 4.D 5.D 6.B 7.A 8.C 9.C10.A11.m=1,n=212.10b+a13. 14.10x54D215.0.15a16.0.85m17.2s22218.(1)4x6y(2)3abab(3)5x3x3t1 19.-2ab+10(a+b)求值的结果为50 二、选做作业

20.化简结果为A-B,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x2-x+5 21.(1)2.4x+0.6(2)6千米 作业4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答案 一、必做作业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1,2,180,45,2700,60,1, 4.5cm, 5.1或4或6,n(n1)2 6.4, 7.18,22, 8.正西, >或=3cm10.C,11.C,12.B, 13.D. 14.D. 15.C. 16.20°,70°.17.14.18.84°. 2020年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政治答案 1—5CBACD 6—10BCCCB 11—15CACAD 16—20DAACD 21.(1)小刚相信自己是特点鲜明的,欣赏自己独特的美;但是应该注意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追求个性不一定要在装扮上标新立异,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会导致自负。 (2)人的美,既包括外表美,又包括心灵美。我们在体现自己外在美的同时,要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有魅力。 22.(1)首先要和母亲说明白,我们之间是正常交往,都是讨论学习、交往和做人的道理等,同时,还告诉妈妈异性同学交往的好处:①有利于班集体建设,有利于扩大交往范围,发展同学之间的友情,提高交往能力;②有利于相互学习,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