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经络图

人体经络图

人体经络图
人体经络图

人体经络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

凌晨5点-7点(卯时)这段时间是手阳明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7点-9点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起床了,如果你有胃痛、胃酸等毛病,可以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养养胃哦,因为这段时间是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吃些养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显的。例如:凤梨、香瓜、南瓜、番茄、柠檬、柳橙、苹果、红茶、茴香、芹菜、木耳、香菜、蘑菇、玉米、牛肉、牛奶、羊奶、扁豆、马铃薯等。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

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负担。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午休。

虚症: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语言障碍等。

实症: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掌心发热等。

-----------------------------------------------------------------------------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虚症多表现为:背部异常、腰痛、脚神经异常、腿酸、痔疮尿频等。

实症;后颈部疼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疼、流泪、流鼻血等。

----------------------------------------------------------------------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虚症:耳鸣、健忘、尿频、腿酸、性欲减退、便秘、元气不足、易疲劳、骨质疏松,天寒手脚冰冷、脚气等。

实症:耳鸣、月经不调、口干舌燥、血压异常、小便量少、色深、浑浊、性欲减退、神经衰弱、足发热发汗、生殖器病变等。

-------------------------------------------------------------------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虚症:大多表现为润滑液分泌不足、心跳异常、气喘、失眠多梦、心悸亢奋、语言障碍、手掌发热等。

实症:心包发炎、胸闷、心痛、上脘异常、喜欢睡、心血管病变、易头昏、头痛等。

-----------------------------------------------------------------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实症:淋巴发炎、偏头痛、肩膀酸痛、颈侧酸痛无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

------------------------------------------------------------------------------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

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

凌晨1点-3点(丑时)是肝经开穴运转排毒的时间,丑时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皮肤枯黄等。

实证: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晕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饮食多选择:花生、芝麻、核桃仁、山楂、葡萄、香蕉、李子、番茄、莲藕、韭

菜、木耳、牛肉、鸡肉、海带等。

实用人体经络动画图

退出

目录 1,首页 2,目录 3,动画片的作用4,经脉简介 5,手太阴肺经6,手阳明大肠经7,足阳明胃经8,足太阴脾经9,手少阴心经10,手太阳小肠经 11,足太阳膀胱经 12,足少阴肾经 13,手厥阴心包经 14,手少阳三焦经 15,足少阳胆经 16,足厥阴肝经 17,督脉 18,任脉 19,冲脉 20,带脉 21,阴跷脉 22,阳跷脉 23,阴维脉 24,阳维脉 25,末页 点击名称可进入相应的页面 退出

退出这个动画片,就是想告诉大家经络在身体内的 循环路线,你每天按着这些路线敲打,所起的效果 和针灸一样,记住了…离穴不离经…每条经络敲打 完整效果就相当好,也可以用瓷勺按经络走向来 刮…刮得皮肤微红就可以…尤其是刮自已的小腿… 有的人刮完后腿觉得很轻,走路轻多了…以前腿似 灌了铅的感觉马上就没有,…如果能坚持,那结果 不是你能相象的好呢。原因就是敲打和刮拭使身体 的局部循环改善了…如果你做了全身敲打和刮拭, 那么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改善…身体循环得到 改善,那么每个部位都会得到新鲜血液…每个部位 就会得到恢复的机会,每个部位都会生机勃勃,那 么整个人给人的感觉也是生机勃勃阳光灿烂的。

经脉简介退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 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 络系统,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环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 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 官联成一个统一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本动画片中介绍和演示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走行和联 络情况,十二经脉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 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 经、足厥阴肝经。其走行、交接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 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 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交手三阴。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 八条经脉的总称。它们不与脏腑直接相连属。出入于十二经脉 之间,具有调节正经气血的功能。督脉行于背中,总督一身之 阳经,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经。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汇总

经络与调病 一、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 它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的物质基础,亦是用气功为他人调病的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三、经络的功能: 1、沟通上下内外。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的 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 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他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的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和器官,构成一个相对独立

的功能系统。

住血脉 主神志 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在窍为舌 其华在面 与小肠相表里 '主气、司呼吸 主通调水道 朝百 脉,主治节 在志 为忧 肺 在液为涕 在窍为鼻 外合皮毛 与大肠相表里。 主水液代谢、主纳气 主骨生髓通于脑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 与膀胱相表里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 在五行属火;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 其经络: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在五行属金;不耐寒热,易被邪侵; 其经络;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主运化、主统血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脾*在 体合四肢、主肌肉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与胃相表里。 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 本,气血生化之源; 其经络;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主疏泄、主藏血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 <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与胆相表里。 在五行属木;其性刚躁,喜条达而恶抑郁; 其经络;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生殖 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 本,元气之根; 其经络: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节选自马悦凌《不生病的 智慧》) 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侧、腿的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

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给各位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

针灸穴位图一 针灸穴位图

二 针灸穴位图三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 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 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 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 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 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 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 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 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 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 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 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 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 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 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 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转载) 2010-12-09 09:57:14| 分类:中医诊断 | 标签:穴位一侧上肢分布大肠|字号订阅 中医将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能给大家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

经络与调病 一、什么就是经络 经络就是人体运行气血得通路.就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得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得传递系统、 它就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得物质基础,亦就是用气功为她人调病得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得组成: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三、经络得功能: 1、沟通上下内外.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得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得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得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得协调与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 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 中医学认为,人体就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她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得.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得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与器官,构成一个相

对独立得功能系统. ???????????与小肠相表里 其华在面手太阳小肠经. 在窍为舌 其经络:手少阴心经; 在液为汗;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在五行属火; 在志为喜主神志 主血脉 心 ?????? ???????与大肠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 外合皮毛其经络;手太阴肺经; 在窍为鼻,易被邪侵;在五行属金;不耐寒热 在液为涕在志为忧朝百脉,主治节主通调水道 主气、司呼吸 肺 ?????????与胃相表里。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 在体合四肢、主肌肉其经络;足太阴脾经;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 主运化、主统血 脾 ?????????与胆相表里。 在窍为目足少阳胆经。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其经络;足厥阴肝经;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喜条达而恶抑郁;在五行属木;其性刚躁 主疏泄、主藏血 肝 ???????????生殖藏精、主生长、发育与 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足太阳膀胱经。 其华在发其经络:足少阴肾经;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本,元气之根;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 主骨生髓通于脑 主水液代谢、主纳气 肾

实用的人体经脉动画片

退出 Flash图文:网络 PPS制作:辛钰明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成都

目录 1,首页 2,目录 3,动画片的作用4,经脉简介 5,手太阴肺经6,手阳明大肠经7,足阳明胃经8,足太阴脾经9,手少阴心经10,手太阳小肠经 11,足太阳膀胱经 12,足少阴肾经 13,手厥阴心包经 14,手少阳三焦经 15,足少阳胆经 16,足厥阴肝经 17,督脉 18,任脉 19,冲脉 20,带脉 21,阴跷脉 22,阳跷脉 23,阴维脉 24,阳维脉 25,末页 点击名称可进入相应的页面 退出

退出这个动画片,就是想告诉大家经络在身体内的 循环路线,你每天按着这些路线敲打,所起的效果 和针灸一样,记住了…离穴不离经…每条经络敲打 完整效果就相当好,也可以用瓷勺按经络走向来 刮…刮得皮肤微红就可以…尤其是刮自已的小腿… 有的人刮完后腿觉得很轻,走路轻多了…以前腿似 灌了铅的感觉马上就没有,…如果能坚持,那结果 不是你能相象的好呢。原因就是敲打和刮拭使身体 的局部循环改善了…如果你做了全身敲打和刮拭, 那么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改善…身体循环得到 改善,那么每个部位都会得到新鲜血液…每个部位 就会得到恢复的机会,每个部位都会生机勃勃,那 么整个人给人的感觉也是生机勃勃阳光灿烂的。

经脉简介退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 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 络系统,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环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 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 官联成一个统一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本动画片中介绍和演示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走行和联 络情况,十二经脉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 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 经、足厥阴肝经。其走行、交接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 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 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交手三阴。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 八条经脉的总称。它们不与脏腑直接相连属。出入于十二经脉 之间,具有调节正经气血的功能。督脉行于背中,总督一身之 阳经,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经。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十二时辰养生和人体经络动态走向图

-------------- 中医养生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

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 人体经络穴位循行动画图,后面附录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 看图说明: 按⊙为重播 按⊙为播放 按⊙为暂停 按⊙为动画说明 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足阳明胃经循行图 足太阳脾经循行图 手少阴心经循行图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

足少阴肾经循行图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足少阳胆经循行图足厥阴肝经循行图督脉循行图 任脉循行图 冲脉循行图 带脉循行图 阴跷脉循行图 阳跷脉循行图

阴维脉循行图 阳维脉循行图 附录: 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 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转载) 2010-12-09 09:57:14| 分类: 中医诊断 | 标签:穴位一侧上肢分布大肠|字号订阅 中医将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能给大家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 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 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

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 经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 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动画人体经络图

Flash图文:网络 PPS制作:辛钰明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成都

目录 1,首页 2,目录 3,动画片的作用4,经脉简介 5,手太阴肺经6,手阳明大肠经7,足阳明胃经8,足太阴脾经9,手少阴心经10,手太阳小肠经 11,足太阳膀胱经 12,足少阴肾经 13,手厥阴心包经 14,手少阳三焦经 15,足少阳胆经 16,足厥阴肝经 17,督脉 18,任脉 19,冲脉 20,带脉 21,阴跷脉 22,阳跷脉 23,阴维脉 24,阳维脉 25,末页

循环路线,你每天按着这些路线敲打,所起的效果和针灸一样,记住了…离穴不离经…每条经络敲打完整效果就相当好,也可以用瓷勺按经络走向来刮…刮得皮肤微红就可以…尤其是刮自已的小腿…有的人刮完后腿觉得很轻,走路轻多了…以前腿似灌了铅的感觉马上就没有,…如果能坚持,那结果不是你能相象的好呢。原因就是敲打和刮拭使身体的局部循环改善了…如果你做了全身敲打和刮拭,那么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改善…身体循环得到改善,那么每个部位都会得到新鲜血液…每个部位就会得到恢复的机会,每个部位都会生机勃勃,那么整个人给人的感觉也是生机勃勃阳光灿烂的。

经脉简介 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环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成一个统一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本动画片中介绍和演示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走行和联络情况,十二经脉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其走行、交接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交手三阴。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条经脉的总称。它们不与脏腑直接相连属。出入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调节正经气血的功能。督脉行于背中,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经。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 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 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 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人体20经络循环和主治疾病(动画图)

人体20经络循环和主治疾病(动画图) 意圣堂章意推拿 资料来源:《网络》编辑制作:《意圣堂章意推拿》 人体20经络循环和主治疾病(动画图) 查穴方法: 方法一:找到相应的穴位后,直接用鼠标左键点击。 方法二:按Ctrl + F 组合键(先用左手按住Ctrl键不放手,再用右手按一下F键),在屏幕左下角调出查找窗口,在空白框中输入拟查找的穴位,例如输入“中脘”,按回车,找到该穴后,用鼠标左键点击。 看图说明:按⊙为重播按⊙为播放按⊙为暂停按⊙为动画说明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肺经

中府穴 云门穴 天府穴 侠白穴 尺泽穴 孔最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鱼际穴 少商穴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

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 大肠经 商阳穴 二间穴 三间穴 合谷穴 阳溪穴 偏历穴 温溜穴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动画效果)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 足阳明胃经主治疾病 四白穴:可以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天枢穴:肚脐眼旁边2寸。治大肠功能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梁丘穴:在膝盖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经的郗穴,治急和妇科急性乳腺炎。 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强壮穴及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服有胀起要揉足三里。还专治慢性胃痛。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右边好上巨虚:足三里往下3指。治疗大肠疾病。 下巨虚:上巨虚下3指。治疗小肠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脐眼位置,就揉下巨虚)

最全的人体穴和奇经八脉经络图(动画效果比较好).

最全的人体穴和奇经八脉经络图(动画效果比较好)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动画效果比较好)(转载)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全屏欣赏] 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全屏欣赏]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足阳明胃经主治疾病四白穴:可以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天枢穴:肚脐眼旁边2寸。治大肠功能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节。梁丘穴:在膝盖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经的郗穴,治急和妇科急性乳腺炎。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强壮穴及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服有胀起要揉足三里。还专治慢性胃痛。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右边好上巨墟:足三里往下3指。治疗大肠疾病。下巨墟:上巨墟下3指。治疗小肠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脐眼位置,就揉下巨墟 丰隆穴:下巨墟旁边。外踝上8寸旁开一指。(向后)离穴不离经。去处高血脂,是一个化痰穴。痰湿重适合。可化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是非常重要的化痰穴。小结: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面疾患: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癖。其他:白细胞减少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动画效果)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全屏欣赏] 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全屏欣赏]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人体经络穴位大全

[转]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经络基础及动画

转载的经络基础学 人体经络-针灸中医经络系统基础知识 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总结而逐步形成的。人体的经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但我们把它一归类,就会很简单了。首先,我们把它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而经脉又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部分,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又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络、孙络、 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它们具体是,手三阴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中,督脉之督,有总督的意思,因这条经脉循行于背部脊柱正中,有总督全身阳经的作用,故称督脉为诶“阳经之海”;任脉之任,有总任的意思,因这条经脉循行于胸腹正中,有总领全身阴经的作用,故称任脉为“阴经之海”。 在人体的经络系统中,有些经络又有特殊的称谓,比如头被称为诸阳之会,冲脉被称为十二经之海或血海,督脉、任脉、冲脉同时被称为一源三歧等,而十四经的气血循环量也有不同,而阳明经是多气多血的经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及十二皮部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离别,再深入胸腹。阳经经别在进入胸腹后都与其经脉所属络的脏腑联系,然后均在头项部浅出体表。阳经经别合于阳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故有“六合”之称。通过经别离、入、出、合的循行分布,加强了脏腑之间的联系,扩大了经穴主治的范围。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由于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所以是人体的卫外屏障。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的标本根结与气街四海 一根结与标本 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故有“四根”、“三结”之称。足六经的“根”在四肢末端的井穴,“结”在头、胸、腹的一定部位。十二经脉的标与本,大体上“本”在四肢,“标”在头面躯干,其范围较“根”、“结”为广。十二经脉的“根”与“本”,“结”与“标”位置相近,意义也相似。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结者,标者,部位在上,皆为经气归结之所。标本根结理论强调了针刺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穴位,不仅可以治局部病,而且可以治疗较远处的脏腑病、头面五官病等。

人体经络动画示意图(语音提示).

人体经络动画示意图(语音提示) 12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1、手太阴肺经;2、手阳明大肠经;3、手少阴心经; 4、手厥阴心包经;5、手太阳小肠经;6、手少阳三焦经; 7、足太阴脾经;8、足阳明胃经;9、足少阴肾经; 10、足厥阴肝经;11、足太阳膀胱经;12、足少阳胆经; 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 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奇经八脉: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1、督脉;2、任脉; 3、冲脉;4、带脉;5、阴維脉;6、阳维脉;7、阴蹺脉;8、阳蹺脉;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 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最厉害的是《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晋代的皇甫谧,他四十多岁得了一个类风湿性关节炎,痛得什么都不能干了,请了多少医生也看不好,他就自己学,自己治,等治好了他自己的病,他就成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