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叙述正确的是 ( )

A.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凡是气体物质应标上“↑”

C. 凡是注明“点燃”条件都可以用“△”符号代替

D. 因配平需要可改动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

2. 在反应□SO 2+□H 2S =□H 2O +□S 中,方框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应该对应的是

( )

A. 1,3,3,2

B. 1,2,2,3

C. 1,2,3,2

D. 1,3,2,3 3. 下列描述与化学方程式表示一致的是( )

A.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B. 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D. 镁带燃烧

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KClO 3=MnO 2

KCl +O 3↑

B. H 2O 2=MnO 2

H 2↑+O 2↑ C. 3Fe +2O 2=点燃

Fe 3O 4

D. Mg +O 2=点燃

MgO 2

5. 有一学生写出了下列化学方程式:①Mg +O 2↑=点燃

MgO 2;

②KClO 3=KCl +O 2↑;;③C +O 2↑=CO 2↑;④CuSO 4+Fe =FeSO 4+C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式有错误的是①②③

B. “↑”或“↓”符号使用不当的是①③

C. 未配平的是①②

D. 需要注明条件而未注明的是②④ 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P +5O 2P 2O 5

B. 4Fe +3O 2

2Fe 2O 3

C. 2Mg +O 2=2MgO

D. 2KMnO 4Δ?

?K 2MnO 4+MnO 2+O 2↑

7. 已知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 )

A.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 g

B. 乙物质为氧化物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7:24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

8. .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空气中的成分,其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说法不

严谨的是

A. 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分子

B.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

D. 其微观结构示意图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 +2CO =催化剂

N 2+2CO 2

9.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 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 二氧化碳和乙烯均属于氧化物

D. 参加反应的CO 2和H 2分子个数比为1:3

10. 如图是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网络(反应条件部分省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

A. 反应①②③中MnO 2的作用相同

B. 反应④⑤⑥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C. 反应⑤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4Fe +3O 2 点燃 2Fe 2O 3

11. 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甲、乙、丙、丁都可能是氧化物

C. 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5

D.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12.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

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 不考虑反应条件,该反应可能是3H2+N2=2NH3

13.下列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都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

的是

A. 参加反应的微粒“”和“”个数比为

3:2

B. 此反应中有三种物质生成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该反应可表示2HI+Cl2=2HCl+I2的反应

15.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

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C. 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D. 化学方程式为:HCO+O2=CO2+H2O

16.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的方程式为2H2O=2H2↑+O2↑

B. 事先应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C. 1、2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1

D.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17.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______种;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可变化的元素是

______(填元素符号)

18.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

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________,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反应。

(2)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

(3)b玻璃管中的电极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极,玻璃管中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

验,气体能燃烧发出___________色火焰,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4)可燃性气体如果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

要_________________。

(5)请列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誉为“新材料之母”。稀土金属铈是一种银灰色的金

属,粉末在空气中易自燃,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铈,其水溶液为微红色。铈元素在周期表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1)铈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_;

(2)铈与稀硫酸反应,产物中铈元素化合价为+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硝酸铈铵,分子式为(NH4)2Ce(NO3)6,常用作氧化剂用于电路腐蚀及生产其它

含铈化合物。(NH4)2Ce(NO3)6中Ce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粒子个数比为______;

(2)该化学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一个“”分子是由____个原子构成的。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1.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

电子,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元素与A元素化合形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A、B、C、D、E的元素名称及符号: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__

⑴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

⑴A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该单质气体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⑴D元素的单质(灰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 ,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完成该燃烧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 。

①试管夹②坩埚钳③酒精灯④铁架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步骤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当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气体不需要标注“↑“,故B错误;

C.在注明反应条件时,“点燃”只能用点燃二字,而“加热”可以用“△”符号代替,故C错误;

D.在化学方程式配平的过程中,不能改动物质的化学式,否则违背了客观事实,故D

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从氧原子开始配平,在水的化学式前面添加2,然后在硫化氢的前面添加2,二氧化硫的前面添加1,硫的前面添加3,即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

A.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故A错误;

B.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故C正确;

D.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解答】

A.产物错误,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KCl +3O 2↑,故A 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违背了客观事实,故B 错误;

C.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 +2O 2=点燃

Fe 3O 4,故C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D.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故D 错误。 故选C 。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①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反应物中的氧气不能标注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O 2=点燃2MgO

②该反应没有注明反应条件,

未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MnO 2

Δ2KCl +3O 2↑; ③该反应没有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物中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要标注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 +O 2=点燃CO 2

; 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

A.化学式有错误的是①,故A 错误;

B.“↑”或“↓”符号使用不当的是①③ ,故B 正确;

C.未配平的是②,故C 错误;

D.需要注明条件而未注明的是②③,故D 错误。 故选B 。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故A 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生成物错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应该是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

二铁;故B 错误;

C.镁和氧气要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氧化镁,故C 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D 正确; 故选D 。

7.【答案】C

【分析】

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和

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H2S+3O22SO2+2H2O;

A.由甲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甲的化学式是H2S,相对分子质量是:2×1+32= 34,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不是g,故A错误;

B.由图示信息可知乙是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34:(3×16×2)=17:24,故C正确;

D.该反应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且该反应分子数目也发生了改变,故D 错误。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有关的问题。

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解答】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

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由此可知:

A.反应前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两种物质分子,故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故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故说法错误;

D.其微观结构示意图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说法正

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

观察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由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故B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乙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A.根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二氧化锰的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反应特点分析反应类型;

C.根据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解答】

A.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生成物,故A错误;

B.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铁和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都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故C错误;

D.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加,氧化物的概念以及反应类型的特点解决此题。

【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x=(38+6g+32g)?(10g+50g+14g)=2g,丙物质质量减小,是反应物,表格数据及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乙,丙都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丁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44g,是生成物,丁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28g,是反应物,故此反应为,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c+2ab=2a2c+b2。

A.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根据上面分析可知,此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故A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但丁是单质,故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故为:28g:30g=14:15,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有物质剩余,因此,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不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故D错误。故选C。

12.【答案】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微粒构成、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即可正确解读此题。

比较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关系可以得出:该反应的模拟模型图中,6个分子全部参

加反应,而3个分子中只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反应生成的4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可判断图示的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

与生成物的种类,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解答】

A.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其中反应前的3个分子中有1个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该分子有2个;图中的6个分子全部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6:2=3:1,故A不正确;

B.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不正确;

C.反应生成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而反应后的分子为未参加反应的分子、不是反应所生成的分子;因此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故C不正确;

D.由反应的模拟模型图可得知,不考虑反应条件,该反应可能是3H2+N2=2NH3,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根据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反应现象错误,故A错误;

B.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

2MgO,该选项实验现象正确,但化学方程式错误,故B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不是蓝紫色火焰,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反应现象错误,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A.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分子结构图,该反应中有两个微粒没参加,所以参加反应的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两种分子,其中有一种是反应前未参加反应的,故B不正确;

C.反应前各元素组成的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而反应后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

D.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2HI+Cl2=2HCl+I2,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的方程式是;

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故B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甲醛CH2O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故D错

误。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可以知道: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同时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的方程式为

,故A错误;

B.事先应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B正确;

C.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2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可以知道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C错误;

D.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原子一般是用来描述分子的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原子CH

4+H2O?

?一定条件?

?

CO+3H2 2 C、H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H2O?

?一定条件?

?

CO+3H2.

(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原子;

(2)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

4+H2O?

?一定条件?

?

CO+3H2.

(3)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在CH4、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2,在CH4、H2O、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1、0,所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可变化的元素是C、H.

故答为:(1)原子;(2)CH

4+H2O?

?一定条件?

?

CO+3H2.(3)2,C、H.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H

4+H2O?

?一定条件?

?

CO+3H2,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18.【答案】(1)氧气;8:1;;分解;

(2)氢元素;氧元素;

(3)负;淡蓝;;化合;

(4)验纯;

(5)用淘米水浇花。

【解析】

【分析】

(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以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根据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解答;

(2)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解答;

(3)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及氢气的性质解答;

(4)根据点燃可燃性性气体需验纯进行解答;

(5)根据节水措施进行解答。

【解答】

(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按图中连接好实验装置,闭合电源,观察到a、b两管均产生气体,a产生的气体少,是氧气,b管产生的是氢气,质量比为8:1,电

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

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2)由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b玻璃管中的电极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玻璃管中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燃烧生成水,

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

化合反应;

(4)可燃性气体如果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5)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有一水多用,如洗菜的水浇花。

故答案为:(1)氧气;8:1;;分解;

(2)氢元素;氧元素;

(3)负;淡蓝;;化合;

(4)验纯;

(5)用淘米水浇花。

19.【答案】(1)82;

(2)2Ce+3H2SO4=Ce2(SO4)3+3H2↑;银灰色固体溶解并放出气体,溶液由无色变成微红色;

(3)+4。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根据题目信息书写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铈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8,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所以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40.1?58≈82;

(2)铈是一种银灰色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铈和氢气,硫酸铈水溶液为微红色,故填:2Ce+3H2SO4=Ce2(SO4)3+3H2↑;银灰色固体溶解并放出气体,溶液由无色变成微红色;

(3)(NH4)2Ce(NO3)6,中铵根化合价为+1,硝酸根的化合价为?1,设Ce的化合价为x,(+1)×2+x+(?1)×6=0,x=+4。故填:+4。

20.【答案】(1)1:1

(2)原子

(3)2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考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意义,能够从图示中获取信息,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示中反应前和反应后的分子种类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方程式为:

(1)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H2和Cl2个数比为1:1,故答案为:1:1。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再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则该化学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原子;故答案为:原子。

(3)一个“”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2。

(4)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故答案为:。

21.【答案】(1)氧O;硫S;铝Al;碳C;

(2)得到;S2?;

;分解反应;

(4)发白光,放热量;;②③。

【解析】

【分析】

本题题型是填空题,难度不大,考查的基础知识,学生只需熟记即可解决。同时学生在做题过程要注意要认真审题,注意错别字。

【解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是氧、硅、铝、铁,故A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B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可以知道B元素的核外有16个电子,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B 为16号元素,故为硫元素,元素符号为S;根据地壳的元素含量及元素的分类可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符号为Al;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元素是碳元素,符号为C;

故填:氧O;硫S;铝Al;碳C;

(2)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以知道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从而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阴离子S2?,故填:;得到;S2?;

(3)A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是氧气,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来制取,符号表达式为:;从反应来看,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填:

;分解反应;

(4)D元素的单质是碳,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白光,放热量,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故符号表达式为:;在进行碳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用到坩埚钳和酒精灯,故填:发白光,放热量;;②③。

2019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WORD格式 2019年上海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六.选择题 27.氦是太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A.H B.He C.N D.Cl 28.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 B.白醋 C. 白糖 D. 食盐 29属于有机物的是 一、C60 B.CO C.H2CO3 D. C2H6O 30.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氢气与液氢 B.水银与银 C.干冰与冰 D. 氧气与臭氧 31.Cr2O3可以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5 D.+6 32.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 A.pH=1.3的工业废水 B.pH=4.5的雨水 C.pH=7.0的蒸馏水 D.pH=7.3的矿泉水 33.在充满氧气的机器瓶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C.木炭A.硫粉 B.铁丝 D.红磷 34.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3 A.天然气:CO B.烧碱:Na2CO C.熟石灰:Ca(OH) 2D.烧碱:KOH 35.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C+2MgO。该反应 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36.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原理是 37.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人工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采用 A.电解 B.吸附 C.过滤 D.消毒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38.右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 中36.0%~38.0%表示该盐酸中 A.氯元素含量 度 B.溶质溶解 C.溶质质量分数 D.溶质式量 39.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A.可燃性 B.挥发性 C.不稳定性 D.还原性 40.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1.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 间的锌片,表面会形成一 层薄膜,其中含有 2CO3。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 Zn(2OH) 应生成。反应物除了A.一种 B. Zn外,还有 两种 C. 1.N2 2.O2 三种 3.CO2 D. 4.H 四种 2O中的 4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 应可能为 O与o分别代表不同元素原子),该反 A.氢气的燃烧C.甲烷的燃烧 B. D. 水的电解 一氧化碳的燃烧 43.X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X+酸====盐+水;2.X+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X可能是 A.氧化铜 B.盐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44.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 D.溶质质量相同

(完整版)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A B C D 中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4 S 32 Cl 35.5 Cu 64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物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镁条在空气中失去银白色光泽 B .石蜡受热熔化 C .食盐水蒸干后得到食盐晶体 D .酒精挥发 2.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A .氧气 B .氮气 C .氢气 D .甲烷 3. 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 .二氧化碳 B .空气 C .高锰酸钾 D .氧化汞 4. 净化少量自然界的水,可以采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水一定是A .蒸馏水 B .软水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5.高铁酸钾(K 2FeO 4)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钾(K 2FeO 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A .+3 B .+4 C .+2 D .+6 6.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7.有关生活中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Fe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C.维生素、糖类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D.羊毛、塑料和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8.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硫酸钾B.氯化钾C.磷矿粉D.氯化铵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一氧化碳用作燃料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 C.金刚石切割玻璃D.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10. 某同学分别用1g的甲金属、乙金属、丙金属粒与足量的某酸反应以制取氢气。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与当地的金属价格见下表: 物质所需时间价格 甲金属粒约13900s1000g/10.00元 乙金属粒约50s500g/20.00元 丙金属粒约20s25g/10.80元 从上述实验中得出实验室应选用制取氢气的金属是 A.甲金属B.乙金属C.丙金属D.甲和丙金属 11.下列物质中,不密封保存会变质的是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 C.浓盐酸 D. 大理石 12.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变化, 种不同的原子。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3. 所给粒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语文试题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dòu)读.书(dú)不.能(bù)或不.焉(fǒu) B.经传.(zhuàn)传.道(chuán)从.师(cóng)从.兄(zóng) C.老聃.(dān )冉冉.(rǎn)李蟠.(pán)吐蕃.(fán) D.苌弘.(cháng)长者.(zhǎng)近谀.(yù)须臾.(yú)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B.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 ..也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D.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道德学问。3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不耻相师 ⑥孔子师郯子 A.①⑥/②⑤/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⑥ 4.“道”字的意义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下列加点的“其”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8.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2017全国II卷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434618201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化学 【总体评价】:王康 2017年陕西高考化学继续使用全国卷Ⅱ,从整体上看,延续了2016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逻辑推断能力以及高级运用能力。 一、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部分都是考纲中的核心基础知识。选择题第7题依旧是化学常识的考查,查知识点是大家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难度不大。第8题考查N A 都是平时重点练习的,其考查的实例也与课堂讲解的例题一致。第9目描述的数量关系很容易推出具体元素。第10质,与2014全国II 卷有机选择题类似,较简单。第11用,与2013年天津选择题第6正确选项。第12系中的经典题型。第13小比较,难度不大。 二、大题部分 【必做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部分呈现出“稳中求变,突出能力”的特点。第26提纯的基本思路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方程式的书写能力、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第27题以正丁烷脱氢制备正丁烯为载体,与2016产率的变化原因,如果不能正确读懂图像,将很难作答。第28题为实验题,2016的选择,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滴定终点的判断,滴定误差的分析以及氧化还原计算。此题与9题非常类似,题目情景一致,测定方法相同,设问方式也有相同之处。 【选做部分】 2017年选考题变化比较大,第35颖之处在于引进大π键的概念,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第36考查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核心内容,题目中对A 、B 、D 的核心,题目比较传统,平时只要基本功训练扎实,推断题很容易突破。 【真题题号】7 【真题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此题考察化学与生活,难度较小。蛋白质含有肽键,一定含碳、氢、氧、氮元素,而C C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1,因此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A 正确;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B 正确;硒是人D 正确。 8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 -1NH 4Cl 溶液中,NH 4+的数量为0.1 N A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2.24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 D 此题是历年高考的热门考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察各微粒数目。1L 0.1mol·L -1 溶液中,NH 4+会发生水解,所以离子数小于0.1 N A ,A 错误; 2.4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0.1mol Mg 电子,因此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B 错误;标准状况下,2.24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总物质的,分子数为0.1 N A ,C 错误;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根据 H 2 + I 2 2HI , 0.2 N A ,D 正确。 9 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B 此题遵循常规出题模式,由题目所给信息推出元素,而在选项中考察元素周期律(核外电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

2018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8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分) 1.(1分)属于纯净物的是() A.泉水B.河水C.雨水D.蒸馏水 2.(1分)氦气的化学式是() A.He B.H2C.Hg D.N2 3.(1分)属于氮肥的是() A.NH4NO3B.KCl C.K2SO4D.Ca(H2PO4)2 4.(1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酒精B.碳酸C.金刚石D.二氧化碳 5.(1分)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B.蔗糖C.植物油D.粉笔灰 6.(1分)自来水生产中起杀菌消毒作用的是() A.明矾B.氯气C.活性炭D.氯化铁 7.(1分)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黑色B.质软C.稳定性D.导电性 8.(1分)四种溶液的pH如图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A B.B C.C D.D 9.(1分)物质俗称正确的是() A.K2CO3:纯碱B.CaCO3:熟石灰 C.Na2CO3:烧碱D.CuSO4?5H2O:胆矾 10.(1分)能用AgNO3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HCl、KNO3B.HCl、MgCl2C.KNO3、NaNO3D.HCl、H2SO4 11.(1分)分子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 A.质量B.体积C.物质的量D.摩尔质量 12.(1分)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H 2O 2H 2+O 2 B .H 2 O H 2↑+O 2↑ C .2H 2O 2H 2↑+O 2↑ D .2H 2O ═2H 2↑+O 2↑ 13.(1分)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4.(1分)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对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分析错误的是( ) A .颜色改变 B .温度升高 C .碱性减弱 D .质量增加 15.(1分)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蓝色火焰 B .产物无污染 C .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6. (1分)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放入KNO 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2017年广州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小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注意: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2分)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2.(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可以支持燃烧 B.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可用于医疗急救 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 3.(2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SiO2 C.Cu2(OH)2CO3D.Fe(OH)3 4.(2分)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5.(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6.(2分)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非金属元素 B.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7.(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放出热量 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 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 8.(2分)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二氧化碳验满C.干燥气体D. 过滤搅拌 9.(2分)常温下,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7的是() A.KOH B.草木灰C.生石灰D.醋酸 10.(2分)N(NO2)3是科学家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NO2)3说法正确的是() A.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 B.N(NO2)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3 C.N(NO2)3中总共有3个N原子和6个O原子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11.(2分)下列有关金属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在海水中不易生锈 B.钢是纯铁 C.铝片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纯铜硬度高于黄铜(铜锌合金) 12.(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选项性质用途

【专业实务】精选练习题含答案解析Ⅰ

【专业实务】精选练习题含答案解析Ⅰ 单选题-1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为 A怒、喜、思、悲、恐 B酸、苦、甘、辛、咸 C木、火、土、金、水 D风、暑、湿、燥、寒 E青、赤、黄、白、黑 【答案】A 【解析】 中医的“情志“指的是怒、喜、思。 单选题-2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最适宜的时间为 A肌注灭吐灵止吐 B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C快速静滴甘露醇脱水 D应用6-氨基己酸止血 E静脉滴注硝普钠降压 【答案】答案出错 【解析】

解析出错 单选题-3 患者王某,男,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生命体征正常,术后回病房。护士巡视患者的时间为 A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B实施床旁交接班 C每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1次 D基础护理由护理人员完成 E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答案】C 【解析】 该患者实施的是特级护理,C的做法错误,应该是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小时看一次的是二级护理。 单选题-4 患者,男性,49岁,肝性脑病。为该患者灌肠时,不能选用肥皂水的原因是 A42~45℃ B47~49℃ C35~37℃ D39~41℃ E32~35℃ 【答案】D 【解析】

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液的温度是39~41℃,降温是温度为28~32℃。中暑病人用4℃的生理盐水灌肠。 单选题-5 患者,女性,18岁。无性生活史。自诉近日在下腹部摸到一肿块,疑"卵巢肿瘤",应进行的检查为ACT检查 B腹腔镜 C淋巴造影检查 D腹水中细胞学检查 E血清中肿瘤标记物测定 【答案】D 【解析】 卵巢癌的细胞学诊断在临床应用多年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避免剖腹探查。 单选题-6 患者男,38岁。1小时前口服安眠药2瓶,由家人急诊入院,呼之无应答。神志昏迷,护士迅速给予洗胃。护士将患者头部托起的目的是 A插胃管前 B测胃管长度时 C插胃管至咽喉部时 D插胃管至鼻咽部时 E插胃管至贲门部时 【答案】C

2018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 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_ -------------------- __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4 分) _ 卷 _号 生 _ 考 __ __ __ _ __ __ __ 名 __ 姓 __ 答 __ __ __ __ __ 题 __ __ A . Al 3+——铝离子 B . 2K ——2 个钾元素 C . F ——2 个氟原子 D . 2SO ——3 个二氧化硫分子 64 65 3.下列 ------------- ------------- 绝密★启用前 6.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在 -------------------- 河北省 2018 年中考试卷 化 学 _ __ __ __ __ __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_ _ __ _ _ _ _ _ _ _ _ 学 业 毕 (满分 53 分,考试时间与物理共 120 分钟。) 此 Cu : Zn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 -------------------- 1.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 是 ( )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 .油脂 D .糖类 上 -------------------- A .加入固体 B .量取液体 C .收集氢气 D .点燃酒精灯 _ --------------------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 .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 校 4.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 2 3 无 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 A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018年上海市化学中考试题(卷)(附答案)

市2018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理化试卷化学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C—12 O—16 Mg—24 Cl—35.5 K—39 Mn—55 Fe—56 六、单项选择题(共12分) 29.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器生锈B.燃放烟花 C.洒水降温D.食品变质 30.2018年中国足球队进入“世界杯”,小小足球牵动着人们的心。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由多个五边形和六边形组成的形似足球的笼状分子,称为“足球烯”(如右图),化学式(分子式)为C60。关于C60的说确的是…………………………………() A.属于单质B.属于混合物 C.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式量(分子量)为60 足球烯结构模型 3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质子数为16 B.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属于金属元素 32.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 2H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33.现代人正进入以“室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不属于室空气污染

物的是………………………………………………………………………………()A.烹饪时产生的油烟 B.水果散发出的香味 C.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D.劣质粘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毒物质 34.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的硫化铅(PbS),使其恢复白色的方法是蘸涂双氧水(H2O2),发生如下反应:PbS+4H2O2PbSO4+4H2O。其中还原剂是………………………………………………………………………………………()A.PbS B.H2O2C.PbSO4D.H2O 35.下列固体物质通常呈蓝色的是………………………………………………………()A.二氧化锰B.无水硫酸铜 C.胆矾D.生石灰 36.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B.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变小 C.溶剂质量减小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7.某金属放入稀硫酸中.不产生气泡,该金属可能是………………………………()A.Mg B.Al C.Zn D.Ag 38.CO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和CO2,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可将该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A.灼热的CuO、浓H2SO4 B.浓H2SO4、灼热的CuO C.浓H2SO4、NaOH溶液D.NaOH溶液、浓H2SO4 39.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成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的蒸馏器,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发现蒸馏器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精确称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B.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 C.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 D.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 40.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月 日 化学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70 分,与物理共用 12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是( ) A .燃放烟花 B .食物腐烂 C .剪贴窗花 D .钢铁生锈 2.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臭氧(O 3)属于( ) A .单质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混合物 3.“森林重庆”的实施,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的哪种成分的含量?(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4.下列燃料中发球清洁燃料的是( ) A .煤炭 B .汽油 C .氢气 D .柴油 5.学校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是( ) A .扇闻气体的气味 B .先预热,再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C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 .把水慢慢注入浓硫酸中 6.西南大旱提醒我们节约每一滴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体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B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的水 C .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 .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 .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红色固体 8.今年四冰岛火山爆发迫使欧洲的民航飞机停飞,火山灰里含有大量的硅酸钙(CaSiO 3),硅酸钙 中 Si 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4 C .+5 D .-4 9.下列关于生活和健康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 B .用地沟油烹饪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C .水果和蔬菜含有人体需要的维生素 D .甲醛溶液可用于水产品保鲜 10.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A .1 B .2 C .3 D .4 11.下列叙述与化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 A .汽油中加入乙醇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 B .酸雨主要是由于农村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 C .用水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塑料是天然有机材料,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12.右图是实验室抽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 ) A .1 处 B .2 处 C .3 处 D .4 处 13.有关铝、铁、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三种金属中最活泼的是铁 C .铝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D .铜可以用来做电线 14.化学无处不在,右图是物质间发生反应时的颜色变化,其 中 X 是( ) A .稀盐酸 B .稀硫酸 C .硫酸钠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2018年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 ..化学变化的是() 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3.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2H5+H218O B. 常温时,0.1 mol·L-1氨水的pH=11.1:NH3·H2O+OH?

C. 由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 ?Cu 4. 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2S溶液滴入AgCl浊 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 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 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 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 红棕色 5. 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NH2 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 结构简式为: 6. 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①②③④ 温度/℃25304025 pH9.669.529.37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2O+OH?

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熔化B.铁生锈C.米酿酒D.纸燃烧 2.(1分)开封小笼包是地方特色美食,其主要食材瘦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A.糖类B.油脂C.维生素D.蛋白质 3.(1分)“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B.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D.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4.(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A.硫B.镁条C.铁丝D.木炭 5.(1分)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A.锰、钛B.氩、金C.铅、铂D.氦、汞 6.(1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将硬水过滤可得到软水 D.凡是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7.(1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A.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8.(1分)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属于稀有气体元素B.图中n的值为8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D.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9.(1分)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分子的间隔变大 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10.(1分)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氯化钾 C.灼烧后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 D.用酚酞溶液区分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11.(1分)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专四真题及答案解析

PART I DICTATION Male and Female Roles in Marriage In the traditional marriage, the man worked to earn money for the family. / The woman stayed at home to care for the children and her husband. / In recent years, many couples continue to have a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 of this kind. / Some people are happy with it. But others think differently. / There are two major differences in male and female roles now. / One is that both men and women have many more choices. / They may choose to marry or stay single. / They may choose to work or to stay at home. / A second difference is that, within marriage many decisions are shared. / If a couple has children, the man may take care of them /some of the time, all of the time or not at all. / The woman may want to stay at home / or she may want to go to work. / Men and women now decide these things together in a marriage. 听写指导: 由题目可以判定,文章围绕男性和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展开,第一段介绍了传统婚姻中两性的角色,而第二段对当今社会中两性在婚姻中的角色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因此,第一段用到了过去时,而第二段则完全使用现在时。需要考生根据语义判定时态。 PART I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CONVERSATIONS Conversation one 1. Why is the trip to Mars a one-way trip? 答案:B A. The return trip is too expensive. B. There is no technology to get people back. C. People don’t want to return. D. The return trip is too risky. 2. According to the man, what is more important for those recruits? 答案:D A. Intelligence. B. Health. C. Skills. D. Calmness. 3. What is the last part of the conversation about? 答案: A A. The kind of people suitable for the trip.

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生学业考试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l 至4页为选择题.共25分,5至8页为非选择题,共55分。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 一12 0—16 Na 一23 Cl 一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令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5月,孙中山先生铜像回迁至南京市新街口。铜及铜合金属于 A .天然材料 B .金属材料 C .复合材料 D .合成材料 2.下列属于蛋白质类食品的是 A .米饭 B .鸡蛋 C .黄瓜 D .菜油 3·金属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五氧化二钒(V 2O 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A .一3 B .+ 1 C .+ 3 D .+5 4.F 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花生霉变 C .瓷碗破碎 D .火药爆炸 6.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 .木炭 B .硫粉 C .红磷 D .铁丝 7.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 .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8.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氮肥的是 A .CO(NH 2)2 B .KCl C .Ca 3(PO 4)2 D .CaSO 4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中考化学】2019-2020最新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中考化学】2019- 2020最新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选择题:共20分。 1.(1分)(20xx?上海)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O2B.N2C.H e D.C O2 A .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O2占21%,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N2占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中的一种,体积分数小于0.94%,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错 误. D、二氧化碳占0.03%,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2.(1分)(20xx?上海)属于氮肥的是() A.K2CO3B.N a2SO4C.N H4HCO3D.C a(H2PO4)2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Na2SO4中不含氮元素,不属于氮肥. C、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1分)(20xx?上海)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及解析

201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真题】 六、选择题(共20分) 2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西瓜榨汁 C、木炭燃烧 D、糯米磨粉 28、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29、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的物质是( ) A、BaCl2 B、CaCO3 C、K2CO3 D、NaCl 30、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 B、蔗糖 C、植物油 D、大理石 31、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碳酸钙 B、甲烷 C、碳酸 D、二氧化碳 32、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碳60 D、一氧化碳 33、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0 C、-1 D、-2 34、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 A、KCl B、NaOH C、NH4Cl D、BaSO4 35、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 ) A 、称量B、溶解C、过滤D、蒸发 36、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CaCO3+ CO2↑+ H2O A、Ca(HCO3)2?→

B 、2Na + Cl 2 ?? →?点燃 2NaCl C 、2Mg + CO 2 ?? →?点燃 2MgO + C D 、AgNO 3 + NaCl → AgCl↓ +NaNO 3 37、X 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 可能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氢气 D 、 硫粉 38、为比较X 、Y 、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论 正确的是( ) A 、X >Y >Z B 、Z >Y >X C 、Y >X 、Y >Z D 、X >Y 、Z >Y 39、物质所对应用途错误的是( ) A 、氧化钙:作干燥剂 B 、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 、碳酸氢铵:作氮肥 D 、稀盐酸:除铁锈 40、已知: 表示不 同元素的原子。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关于乙的构成说法合理的是( ) 41、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 、减少煤的浪费 B 、减少氧气的消耗 C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减少酸雨的形成 42、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 、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43选项 溶液 杂质 试剂 A NaNO 3 Na 2CO 3 适量BaCl 2溶液 B CaCl 2 稀盐酸 足量CaCO 3固体 C ZnSO 4 CuSO 4 足量铜粉

2018高考江苏卷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 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 Ba 13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光合作用 B.自然降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碳酸盐的沉积 2.用化学用语表示 NH 3+ HCl 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O B.HCl 的电子式: A.中子数为8 的氮原子:8 7 C.NH3的结构式: D.Cl?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 1 mol·L?1KI 溶液:Na+、K+、ClO?、OH? B.0. 1 mol·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C.0. 1 mo l·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 D.0. 1 mol·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5.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KAl(SO4) 2·12H2O溶于水可形成 Al(OH)3胶体 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 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 7.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与CaSO4固体反应:CO32?+CaSO4CaCO3+SO42? B.酸化NaIO 3和NaI的混合溶液:I? +IO3?+6H+I2+3H2O C.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3ClO?+2Fe(OH)32FeO42?+3Cl?+4H++H2O D.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通电 Cl2↑+ H2↑ 8.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 > r(Z) > r(Y) B.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