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做文

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做文

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做文
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做文

篇一:《语用视角下的文本研读》

“语用”视角下的文本研读

阿克苏市第四小学张春梅

一、什么是“语用”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用”

前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语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语用文字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应注重提倡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课程教学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能力训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语用”的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两个

基本点就是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两个基本点。语用点包括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知识包括语文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语序逻辑二理解语言,理解词句,理解表达效果和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运用语言运用是否准确具有概括性,逻辑性,形象性;深动性。

二、如何在“语用”的视角下研读文本

如何进行文本的研读,首先我们来一起看三个片段,第一个片段《妈妈的账单》同学们,学习了《妈妈的账单》,你们认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妈妈,如果你们是彼得你们会对妈妈说些什么,用纸写一写。第二个片段《真理发生的一百个问号之后》文章中写了那些科学家最后把问号拉直变成了感叹号,找到了真理。学生说奥地利医生波伊

尔,美国教授,课文中没有仔细说奥地利医生是怎样反复的观察,实验的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位医生是如何以儿子、妻子、邻居反复观察实验的,同学们现在四人小组内讨论。待会来汇报交流,两个片段,第一个设计思考有写的过程,但是写不是在读的基础上,写的过程是教学上一个虚化的过程。第二个片段比第一个好,很显然,片段二以四人小组讨论去探究问题,看似新颖却没有抓住文本的特点去探讨。也有不足的地方。片段三,《牧场之国》的教学训练,老师说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的地方把牧场之国中的居民写的很有趣。请你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学生找出来以后,老师在黑板上呈现这些句子,老师说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说运用了比喻的写法,不仅写出来他们叫什么也写出来了他们的姿态,老师

追问道,看到公爵,贵妇这样的词语,你会联想到什么呢?学生说欧洲的贵妇看到是一种高贵,高雅的气质。老师又说了,如果这些比喻换了换,你们觉得可以吗?比如把老牛比作公爵,把骏马比作贵妇,这样的比喻对吗?学生说不行,贵妇穿着优雅,举止斯文,不会有牛慢慢悠悠的特点,而公爵风度翩翩身强力壮符合马驰骋的特点。老师说比喻用得好关键用的贴切,最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写出几个比喻句。很显然,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学习。那么如何把握文本的“语用”特点,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呢?研读教材是关键。

(一)变“讲课文”为“学语言”

如何对文本进行语用的研读呢?首先变教课文成学语言,因为每篇文章都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事物的认

识。同样,作者的遣词造句不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意味不同,优秀的文章在思想感情、语言表达上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着独特的教学价值。因此我们要寻找文本所要表达出来的语言当中形式所具有的它的特色是什么。如《慈母情深》中的一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倒装句的处理有什么效果呢,让孩子反复读,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效果就在于,更加强调“我的母亲”,母亲的形象更为突出。我们可以关注到语言的外在形式,还要关注它表达的内在所蕴涵的情感。老师在拿到文本时要多读几遍,读到文本中的语言能想到有哪些表达的特点,然后再去根据学生的情况,定教学点。

歌德有句话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就要有这个本领,发现言语形式的秘密。语言表达的特点,字、词、句、段,甚至标点符号都有表达的效果。那解读形式上,有没有方法可循呢?是有的。从表达手法上读叙述,顺叙、倒叙、插叙;从描写方法上读神态、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环境。如果是说明文,还要关注说明的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二)变“讲课文”为“学阅读”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每天都在读书,那成什么问题。其实读书并不容易,“会读”就更不简单。这里据说的会读书,并不是指拿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能按字逐句较流畅的念下来,而是说要会理解,能品

味并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能力。小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概括、复述、抓关键词句品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等。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老师反复的训练。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关注下单元导读,导读中会有提示,教学要注意哪些训练特点。例如人教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单元导读中就明确提出“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这一组共四篇课文,其中三篇都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这就告诉我们让学生学习采用总分的段式来介绍动物的特点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之一。同时,从“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安排三篇总分结构的文章,不就是要训练学生抓中心句概括内容的能力吗?再看四下第八组课文“故事长廊”,导读中提出“练习复述”,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自读提示中也明确提出“把这个故事简要的讲给别人听”,那么“复述能力”的训练必然就是我们本单元训练的重点了。

(三)变“悟课文”为“学表达”

好的文章往往蕴含着表达的方法与艺术,阅读教学并不仅仅要学生“悟”思想、“悟”意境,而要更好地“悟”写法、“悟”如何表达更加贴切、更加具有表现力。这样,阅读教学就为作文教学作了极好的铺垫,作文教学其实从阅读中就开始了。我们要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寻找并创设读写结合点,让学生适时动动笔。

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中,我们要怎样引导学生去揣摩这种

“自由自在”的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花开了、鸟飞了,所有的事物都像活了一样”把握住了这一表达方法,让学生去写就非常容易写出来的。这种语言是比较随意的。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明显的特点,作为开始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在解读的时候,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抓住文章结构上表达的特点,让孩子通过这篇文章学习学会“总--分--总”的写法,学会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来写景的写法。

研读教材的其实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老师研究教材的能力要远远高于学生,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学点与用点。如何确立“运用点”,我们需要确立文体意识,关注文本,要结合老师自身的解读能力和我们自己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介于文本的不同,我们的重难点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管任何类型的文章,我们解读的时候,可以问自己4 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还可以怎么写?前三个问题很关键,拿到任何文本老师都应该问一问这三个问题,第一个针对的是文本内容,第二个针对的是文本表达,第三个关注的是表达效果,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可以延伸第四个问题还可以怎么写。文本的阅读还必须基于老师的水平,比如说《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会读出不同的内容,有的会关注“我”的情感变化,有的会关注环境的反衬,有的会关注母亲的形象。老师的解读方法不一定要全部交给学生,要适用于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我们的设计方法是有变化的,我们的解读一定要高于学

篇二:《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复习题》

我会填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显微镜是一生的眼睛吗

我们的祖国多么漂亮{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做文}. 下课了我们一起做游戏

你怎么不练功啊

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

你的手洗干净了吗

白菜和萝卜我都爱吃

大海真美啊

10.小朋友非常喜欢我

1林中谁最快乐

1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1你看他长得多结实呀

1你去过北京吗

1江里有两只船

1海军战士用望远镜望着前方

篇三:《证明为什么1+1=2》

证明为什么1+1=2

如果,我们要证明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首先,我们要证明出一加一不等于除二以外的任何一个数,然后,我们要证明在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一加一属于任何一个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的非某“一个数”的集合,而且一加一同时属于每一个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的非某“一个数”的集合,最后,我们运用反证法,进行一加一可能等于任何一个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的假设,运用一加一已经属于任何一个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的非某“一个数”的集合,来推翻

一加一可能等于任何一个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的假设,从而判断一加一不等于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最终,我们将会看到,由于我们已经判断了一加一不等于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那么一加一到底等于几呢?我们还无法做判断,可是由于我们发现还剩一个数没有做判断了,“每一个数”又都已经被判断了,一加一不可能等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那么,最后的这个数二她到底是不是等于一加一呢?一加一,又到底等于几呢?最后只剩下一种可能,一加一等于二。

注意,我们在整个证明的过程中,始终不能说一加一等于二,甚至一丝一加一等于二的含义都不能在里面,只能在结尾判断一加一等于二。

依据上面的指导思想,我们现在来证明为什么1+1=2,也就是说来证明

1+1= 证明1+1=2

∵1+1-2=0,如果1+1=3,那么1+1-2=1,1+1-2=1的结果与1+1-2=0的正确结果相矛盾∴1+1≠3

∵1+1-2=0,如果1+1=4,那么1+1-2=2,1+1-2=2的结果与1+1-2=0的正确结果相矛盾∴1+1≠4

∵1+1-2=0,如果1+1=5,那么1+1-2=3,1+1-2=3的结果与1+1-2=0的正确结果相矛盾∴1+1≠5

∴以次类推,1+1≠6,1+1≠7,1+1≠8,1+1≠9,1+1≠10,即,1+1不等除2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任何一个数

∵如果1+1等于除2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任何一个数,那么,1+1-2所计算出来的结果永远与1+1-2=0所得到的正确结果相矛盾

∴1+1一定绝对没有可能等于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

∵假设1+1=3,那么1+1就不属于非三这个集合

假设1+1=4,那么1+1就不属于非四这个集合

假设1+1=5,那么1+1就不属于非五这个集合

假设1+1=6,那么1+1就不属于非六这个集合

假设1+1=7,那么1+1就不属于非七这个集合

假设1+1=8,那么1+1就不属于非八这个集合

假设1+1=9,那么1+1就不属于非九这个集合

假设1+1=10,那么1+1就不属于非十这个集合

∴以次类推,假设1+1等于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都将导致1+1就不属于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的非这么某一个数的集合

∵如果1+1=3,那么1+1-2=1,这与1+1-2=0的正确结果相矛盾

∴没有假设1+1=3,那么1+1就不属于非三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

∵如果1+1=4,那么1+1-2=2,这与1+1-2=0的正确结果相矛盾

∴没有假设1+1=4,那么1+1就不属于非四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

∵如果1+1=5,那么1+1-2=3,这与1+1-2=0的正确结果相矛盾

∴没有假设1+1=5,那么1+1就不属于非五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

∵如果1+1=6,那么1+1-2=4,这与1+1-2=0的正确结果相矛盾

∴没有假设1+1=6,那么1+1就不属于非六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

∵如果1+1=7,那么1+1-2=5,这与1+1-2=0的正确结果相矛盾

∴没有假设1+1=7,那么1+1就不属于非七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

∵如果1+1=8,那么1+1-2=6,这与1+1-2=0的正确结果相矛盾

∴没有假设1+1=8,那么1+1就不属于非八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

∵如果1+1=9,那么1+1-2=7,这与1+1-2=0的正确结果相矛盾

∴没有假设1+1=9,那么1+1就不属于非九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

∵如果1+1=10,那么1+1-2=8,这与1+1-2=0的正确结果相矛盾

∴没有假设1+1=10,那么1+1就不属于非十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

∴依次类推,没有假设1+1等于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而导致的1+1就会不属于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的非这么某一个数的集合这样的假设

∵假设1+1=3,那么1+1就不属于非三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不成立

∴假设1+1≠3,那么1+1就属于非三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成立

∵假设1+1=4,那么1+1就不属于非四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不成立∴假设1+1≠4,那么1+1就属于非四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成立

∵假设1+1=5,那么1+1就不属于非五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不成立∴假设1+1≠5,那么1+1就属于非五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成立

∵假设1+1=6,那么1+1就不属于非六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不成立∴假设1+1≠6,那么1+1就属于非六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成立

∵假设1+1=7,那么1+1就不属于非七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不成立∴假设1+1≠7,那么1+1就属于非七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成立

∵假设1+1=8,那么1+1就不属于非八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不成立∴假设1+1≠8,那么1+1就属于非八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成立

∵假设1+1=9,那么1+1就不属于非九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不成立

∴假设1+1≠9,那么1+1就属于非九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成立

∵假设1+1=10,那么1+1就不属于非十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不成立

∴假设1+1≠10,那么1+1就属于非十这个集合的这种假设成立

∴依次类推,假设1+1不等于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那么1+1就属于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的非这么某一个数的集合的这样的假设成立

∵1+1属于非三这个集合

∴1+1≠3

∵1+1属于非四这个集合

∴1+1≠4

∵1+1属于非五这个集合

∴1+1≠5

∵1+1属于非六这个集合

∴1+1≠6

∵1+1属于非七这个集合

∴1+1≠7

∵1+1属于非八这个集合

∴1+1≠8

∵1+1属于非九这个集合

∴1+1≠9

∴1+1≠10{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做文}.

∴以次类推,1+1不等于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任何一个数∵1+1≠3

∴1+1属于非三这个集合∵1+1≠4

∴1+1属于非四这个集合∵1+1≠5

∴1+1属于非五这个集合∵1+1≠6

∴1+1属于非六这个集合∵1+1≠7

∴1+1属于非七这个集合∵1+1≠8

∴1+1属于非八这个集合

∵1+1≠9

∴1+1属于非九这个集合

∵1+1≠10

∴1+1属于非十这个集合

∴以次类推,1+1属于任何一个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的非这么某一个数的集合

∵1+1同时不等于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

∴1+1同时属于所有的除二以外的每一个数中的某一个数的非这么某一个数的集合∵1+1属于非三的集合

∴1+1绝对不等于三

∵1+1属于非四的集合

∴1+1绝对不等于四

∵1+1属于非五的集合{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做文}. ∴1+1绝对不等于五

∵1+1属于非六的集合

∴1+1绝对不等于六

∵1+1属于非七的集合

∴1+1绝对不等于七

∵1+1属于非八的集合

∴1+1绝对不等于八

∵1+1属于非九的集合

∴1+1绝对不等于九

∵1+1属于非十的集合

∴1+1绝对不等于十

∴依次类推,1+1绝对不等于除2以外的每一个数假设1+1=3

∵1+1属于非三的集合

∴1+1不可能等于三

假设1+1=4

∴1+1不可能等于四

假设1+1=5

∵1+1属于非五的集合

∴1+1不可能等于五

假设1+1=6

∵1+1属于非六的集合

∴1+1不可能等于六

假设1+1=7

∵1+1属于非七的集合

∴1+1不可能等于七

假设1+1=8

∵1+1属于非八的集合

∴1+1不可能等于八

假设1+1=9

∵1+1属于非九的集合{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做文}. ∴1+1不可能等于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