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20.1.2《中位数与众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位数与众数》是人教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2节内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数据代表,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作出决策。第1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学情分析

学生已会用“平均数”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本节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已经不能很好地代表有极端数据出现的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使学生感受到必须用另一种统计量来代表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力求通过现实情境中的数据,强调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与态度: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难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阿Q大学毕业了,开始找工作,他想找一份月薪在1700以上的工作,那天他看见三毛公司门口的招聘广告,上面写着:现因业务需要招员工一名,有意者欢迎前来应聘,当时阿Q走了进去……

职员C: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中算中等收入.

职员D:我们好几人工资都是1100元.

经理:我公司员工的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

阿Q:三毛公司的工资水平到底怎样?我该不该去应聘?

(二)活动探究:

活动:探究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及确定方法

那时阿Q问了三毛公司的所有员工的月薪,列出如下统计表:

问题1: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经理是否欺骗了小Q?

问题2:你觉得用平均数代表三毛公司的员工工资合适吗?

问题3: 你认为阿Q如果在该公司应聘,工资能达到阿Q预想的要求吗?他的工资很可能是哪个数?试说明理由,与同伴交流.

目的:

一是通过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兴趣

二是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是反应不出问题的,为引入新的数据代表奠定基础。

三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力求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挖掘出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积极投入新知识的学习。

四是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解决问题,得到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

(三):精讲质疑

1、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有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1)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位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四):当堂检测

1. 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所用的时间(单位:min)如下: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 min,他的成绩如何?

2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

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

3.已知数据3,3,2,x, 2

(1)如果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2)如果这组数据x的值是5,则众数的是 .

(五):课堂小结

1.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及确定方法

2.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3.中位数、众数的区别

(六):作业

教材P118练习第二题

教学反思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本节课通过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引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揭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不可一味地否定。教师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千万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可强加给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