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关系与沟通期末复习题

人际关系与沟通期末复习题

人际关系与沟通期末复习题
人际关系与沟通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不包括(C )

A.社会性

B.直接性

C.间接性

D.互利性

2.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D )秒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A .15秒 B.20秒 C.30秒 D.45秒

3.在人际交往互动中,人们期待交际对象达到自己期望的标准,并在交际中用这种标准要求、对待对方,最终使他们实现这种目标。这属于( A )效应。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4.个性心理障碍不包括(D )。

A.态度与情绪

B.自卑与自傲

C.羞怯与孤僻

D.忌妒与愤怒

5.倾听的第三层次是(A )

A.主动积极地听

B. 心不在焉地听

C.被动消极地听

D.同理心地听

6.人类交往的个人距离是( B )厘米。

A.0—45厘米

B.46—120厘米

C.120—360厘米

D.360厘米以上

7.非语言沟通的作用不包括(D )。

A.替代语言

B.表达情感

C.表露真相

D.主导作用

8.副语言不包括( D )。

A.语调

B.语顿

C.语速

D.语气

9.总结社会心理学家在人际吸引领域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魅力是影响人际吸引的最直接的因素,魅力吸引的具体体现不包括(A )。

A.邻近性和熟悉性

B.仪表和容貌

C.才能

D.人格品质

10.当一个母亲严厉斥责她的孩子,而又面带微笑时,孩子将( C )。

A.相信语言信息

B.相信身体语言信息

C.变得迷惑不解

D.两种信息都不相信

11.自我表露的四个层次不包括(C )

A.情趣爱好 B. 隐私 C.意志力 D. 态度

12.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会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一蹶不振。这个事例说明的心理效应是(D )。

A.刻板效应

B.晕轮效应

C.光环效应

D.皮格马利翁效应

13.在(C )阶段,双方关系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此时双方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A.定向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感情交流阶段

D.稳定交往阶段

14.心理学家修茨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此理论称之为(B )。

A.象征性互动理论

B.人际特质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15.马斯洛在其《激励与个性》专著中,将人的需求分成( C )个层次。

A.3

B.4

C.5

D.6

16.认为男人应该独立、强壮、必须能给别人安全感,认为女人则是依赖性强、居家洁净、细心温柔是属于( C )效应。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刻板效应D.刺猬效应

17.如何倾听才是最有效的沟通( A )

A.同理心地认真听 B.被动消极地听 C.主动积极地听 D.心不在焉地听18.商业交谈时正确的是( A )

A.倾听并记录

B.用食指指出对方的所有不同观点

C.坐在距离对方非常近的位置认真听

D.可以靠在椅子上,以舒适的姿势

19.形象语言包括( D )。

A.饰品

B. 发型

C. 化妆

D.以上都是

20.哪个不属于非语言沟通中的副语言( B )

A.重音

B.礼貌用语

C.语速

D.笑声

二、填空题

1.人际认知包括自我认知、他人认知与_____人际环境认知___________。

2.一般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___近因效应_______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容易受___首因效应________效应的影响。

3.按照非语言沟通信息传递的介质分类,非语言沟通可以分为副语言沟通、_______身体语言沟通_______及_________环境语言沟通_________。

4.中国现代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有开放性和多元性、___互利性和失范性__、__间接性和广

泛性__、_____非现实性与匿名性_。

5.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

6.“情人眼里出西施”被称为晕轮效应效应。

7.按照非语言沟通信息传递的介质分类,非语言沟通可以分为副语言沟通、______身体语言沟通______及_____环境语言沟通_____________。

8.问答的技巧可分为学会提问、巧妙回答。

9.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______编码________、通过渠道发送、通过接收、译码、_____反馈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当一个人试图撒谎时,他会尽力避免与你的视线接触。(×)

2.所有的运动和身体行为都有其含义。(√)

3.在人体语言中,面部语言是最丰富、最具有感染力的。(√)

4.研究表明,两个人沟通30%是情绪,70%是内容。(×)

5.刺猬法则也称作距离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既能保留彼此之间的美好印象,又能避免因为走得太近而带来伤害。(√)

6.自我认知是对自身交往的小环境、小空间有目的的观察,包括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的关系的认知。(×)

7.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近因效应的内在原因。(×)

8.位于开始和末尾部分的字词,要比位于中间部分的字词更容易回忆。(√)

9.亲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10.对陌生人的知觉,近因效应更容易产生。(×)

11.“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是一种投射效应。(√)

12.西方人表达很直接,而中国人表达很婉转。(√)

13.提醒别人注意高空坠物应该慢条斯理认真的说。(×)

14.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同。(×)

四、简答题

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人际沟通技巧。

答:明确沟通目的、保持积极的态度、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正确地运用语言、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行换位思考、用非语言信息打动人、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沟通、针对沟通对象进行沟通。

2.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人际吸引条件。

答:魅力吸引性(仪表与容貌、才能、人格品质)、邻近性和熟悉性、相似性和互补性、交互性和增减性、自我表露性。

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作为需求表层次的根本,指出低层次需求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而高层次需求是人所特有的。

2.与同事沟通的技巧。

答:主动交流沟通、懂得相互欣赏、保持适当距离、重视团队合作、善待分歧和矛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