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最有效动力。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其乐学、爱学,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其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是教学

【关键词】培养数学兴趣

心理学上认为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对其产生向往的一种心理倾向。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内在动力,它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改变学习心态,激发学习热情,培养顽强意志。可以说,浓厚的兴趣能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甚至废寝忘食的巨大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益。而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享受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不断学习,直到成功。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后天的诱发和培养形成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应首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转化为稳定的内在学习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唤醒学习数学的内在冲动和激情,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当今社会,对于个人而言,必须具有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中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刻苦学习,具备真才实学,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如银行利率、股票的上涨与下跌、衣服打折、校运动会球赛记分、短跑比赛成绩、春游租车方案等,这些与生活学习联系紧密的词语都出现在了现行的教材和练习册上。学习数学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自己生存的需要。

二、建立民主、健康、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首要条件

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着《学记》说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如果一位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那么他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有96%的原因来自对任教该科老师的喜欢。

1.正视现实。农村初中生大多来自偏远的乡村,而且很多是留守儿童,家庭缺爱,学习缺辅,数学基础总体较差,如果现任教师对此一味进行唠叨、责怪,只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只能正视现实,从本班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2.老师坚信。学生除了弱智者外,都可以学会数学。老师应积极鼓励、暗示学生“我能行”,如果不能坚持这一信念,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不能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造成师生间感情的疏远→发展到在课堂上不听你讲课→反感你上课→厌恶数学→逃避并放弃学习,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3.学生自信。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思维严密、逻辑推理性强。一些学生学不好数学,主要是没有信心。因此老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与学生交流、单独辅导都应该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点燃自信的火花。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从基础一点点补起,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他们才不会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成绩差→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低→成绩更差”。以真爱呵护学生,真诚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坚持民主,对学生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在学习方法上注重指导,在语言上注意激励,在心理上积极暗示,从而在全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风气,教学质量定会得到大面积提高。

4.大胆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一观点已得到广大同仁的认同。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面子与自尊,因此当学生讲述自己的见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时,教师不应马上否定、给出批评,而是与班上其他同学一起分析该同学的解题思路、方法及公式的理解运用、计算是否正确,应尽量做出积极的引导和评价;当学生给出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比老师的更高明,应受到充分的肯定、鼓励与表扬。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进步的取得、老师表扬、赞许是学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产生求知兴趣的源泉。只有这样,通过赏识,学生才会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

5.以身为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心会感染学生,并让学生自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老师懒散,几天才把作业、试卷批改出来,根据遗忘规律,学生几乎忘记得一干二净,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他们就会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甚至放弃。

三、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条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课堂组织能力强,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手工画图好等传统技能外,还要熟练制作课件,应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方式不拘一格,语言幽默风趣,能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探究数学问题,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培养数学兴趣。

四、讲述数学史,培养数学情感,引发兴趣

在漫长的数学历程中,感动人心、激人上进的数学史知识不胜枚举。学生一般都喜欢逸闻趣事,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理论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故事、数学在科技中作出的贡献、数学中一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创设情景、精心设疑,激发探究心理,诱导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通过恰当的质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诱导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这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人的智力,提高兴趣

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分数讨论的思想、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等,常用的解题方法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通过基本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技巧的结合来培养人的数学智力。学生认识到了学好数学的这种重大作用,势必会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的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数学课堂在多数人看来就是一个1+1必须等于2的枯燥无味的教师说、学生听的课堂。因此,数学课堂要达到和其他孩子感兴趣的课堂一样,就需要我们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一向倡导"生活即教育",在其生活教学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张雪门先生提出的"行为课程"也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因此要重视学生生活本身的教育,实行教育生活化。数学是理性的、抽象的。生活却是感性的、具体的,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数学符号时,才可能被称之为数学。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2.研究意义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教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我们要在学校的数学活动中, 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观察、寻找身边的数学入手,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我们要确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让学生在愉悦的数学情境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并力致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指课堂教学、知识巩固以及课外的思维训练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爱上数学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地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来讲,学生更感兴趣,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 在活动中的生趣 1.1 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 1.2 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 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πr2。这种从动手操 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1.3 在情境活动中生趣。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 1.4 在课外活动生趣。课外活动能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因此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 2 在感悟中激趣

利用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利用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摘要: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学生爱上数学课,就要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这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含糊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相信学生就不会对数学课望而生畏了。 关键词:兴趣;培养;求知欲望;融洽的师生关系;愉悦的学习氛围;熟悉的生活情境;动手动脑;激发兴趣;创新意识;游戏;竞争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其实很多学生都是受自己感情所支配的,他们不喜欢学科老师就很难把本学科学的很好,所以他们很容易产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数学这门学科是知识间串联很紧密的学科,如果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其他环节也要受到影响,他的知识链很有可能在某个点上就断裂了。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幽默、时尚、有新意的语言,要求生动、形象,有时代特点。所以教师也应该学习一些流行的语言应用到教学之中,拉近师生间的语言距离,他们会觉得学习是很愉快的。我常常在课堂中讲一些和教学相关学科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会立刻觉得课堂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在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的同时,学生还能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思维也会得到相应的训练。 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8篇论文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理解、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培养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为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水平的欲望。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理应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实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将来工作学习的基石,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证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能够成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实行“没有数学的生活”讨论课,“到宇宙去旅行”,“数学与航天”的主题班会,以及课堂中引入的“数学与生活”等活动,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未来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理解到数学的重要,理解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参加四化建设需要坚实的数学基础,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培养思维水平、逻辑推理水平和想象水平和重要作用,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有理性发展到感性。从而好好学习,为将来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通过生动,具体而富有感染性的方式提出来的,是比较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因而更容易使学生接受这种要求,使它转化为学习兴趣。 二、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作为一名教师,有可能因为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就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所以,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实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要经常使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即时表扬要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防止因操之过急而损伤学生的自尊性,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课上,就能够设置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一天猴王给小猴们分桃子。猴王说:“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吃。”小猴们连连摇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们

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要: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途径:明确的学习目标、先进的教学方式、愉悦的教学过程、开放的课外活动。 关键词:兴趣;数学教学;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就强调了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乐之”,才能“乐学”。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哪?根据我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的建议是: 一、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其中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目标越明确,动机就越强烈,学习兴趣也就越浓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自信,准备好克服困难的动力。特别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才能提高学习兴趣。 二、改进数学教学方式 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恰当的问题情境,设计和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疑问或偏差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并引向深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适时鼓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帮助,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总之,整

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享受自己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欢乐,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也让他们体味到经努力获得成功的愉悦。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习兴趣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良好的开端,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态,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 ⑴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置疑、激疑、制造悬念。这样,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与新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探索并获得新知识。如在进行复数概念的教学时,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ⅰ、方程x2=-1在实数集内是否有解? ⅱ、如何使它有解? 然后教师讲清:我们把实数扩充到复数集后就能使方程x2=-1有二解,要弄清为什么,请同学们学习复数知识。接着教师开始介绍复数概念。这样做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 ⑵新颖的话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下面这三个矩形你们感觉哪个好看?(这种提问方式马上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会踊跃发言。)当然大部分学生认为中间那个比较好看。为什么哪?(这时学生们想急于知道结果,当然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中间那个矩形的长与宽满足黄金分割。(于是引出了这堂课的主要内容┄黄金分割)

浅谈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曹民

浅谈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曹民 发表时间:2012-04-26T16:35:33.95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33期供稿作者:曹民[导读]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曹民 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联系生活--引趣。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例如:以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如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中找熟悉的图形中引出直线、射线、线段、角等有关知识。以关于我们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温饱到小康跨越的文字,文字包含一些数据,引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问题。老师将这些课讲得有声有色,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价值,另外在一些单元和部分课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也适当地讲述数学的应用及其价值。如;负数概念引入后教师结合“阅读与思考”的内容,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在他们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自豪感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占有的欲望。 二、注重直观--诱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有的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教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任课老师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监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激趣。 1.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先将这个数乘上5倍,再将所得结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那么老师即能猜出你默记的哪个数。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很神,此时教师将其中的奥妙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讲给学生,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有趣味的数学典型故事和游戏,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代数的故事”等等,教师都可用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好奇心,收集图片资料,利用模型实物,激发学习兴趣。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配套教具的基础上教师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如金字塔、清真寺、中国的古塔等等,再搜集生活中的一些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如乒乓球,易拉罐、玻璃杯、底面呈六边形或八边形的茶叶筒、魔方等等。让学生感知这些建筑物都是由许多几何图形组成的,从而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观察各种几何体和实物图,通过大量的模型、实物例子形成对各种几何体的直观认识,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4.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成功的欲望。 我们教师特别重视用课外时间因材施教,让优生和差生在数学上都有所进步,培养数学优生,成立数学竞赛辅导小组,每周活动一次,出一些有趣味的习题;(包括新教材中的阅读思考、教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解答。辅导数学差生,班级成立了帮差小组。教师特别注意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关照外,还给吃“小锅饭”,对于他们,教师给予他们的关心和赞扬更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得到心理的尊重和满足,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摘要】兴趣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认识倾向,兴趣是以对某种事物需要的探索及认识为基础,是推动人探究真理和认识事物的重要动机,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够产生较强的学习热情,进而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体验。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国学生兴趣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旨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要求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平台。而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应该积极重视创新的作用,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笔者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合理对策,希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而功倍。本文拟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一探讨。 一、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悬疑法或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如一开始就设下悬念,问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用一个五分的硬币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到“证明”这节课时,先问学生通过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会想到折纸法、剪拼法、度量法,然后进一步问这样剪拼起来恰好就是一个平角吗?度量的三个内角和,会不会是179°或181°呢?怎样才能让人确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新课内容。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变化中体现教学艺术 数学课的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教师要力求用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尽可能与学生已

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学会”,甚至有的新内容老师刚点播一下,许多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教师授课时为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令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教学中可适当地出一些趣味数学题,往往能引发同学们做题的兴趣,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灵活用脑。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插入有趣的数学故事,如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巳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猜想等,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帮助教师处理一些在黑板上画不好,用模型也看不清的图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如在讲到《平移》部分时,学生觉得画图比较难学,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三、重视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研的实际,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而有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应用时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东西。这样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事实证明,当一个学

运用学生兴趣进行数学教学

运用学生兴趣进行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0-06-11T15:36:52.670Z 来源:《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温盛英 [导读] 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获得成功,受到表扬的机会,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散性思维,探索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学生兴趣进行数学教学 温盛英 (广西钦州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535300) 【摘要】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获得成功,受到表扬的机会,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散性思维,探索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49-01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对数学科的兴趣(直接兴趣)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是怎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行数学教学的。 1 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1 1使学生明白,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思维能力高的人,思考问题周密、全面。决策准确率高,办事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高。数学是锻炼人的思维的体操。因此,学好数学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需要和兴趣。 1 2以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数学的例子说明数学不仅建设四个现代化需要,而且作为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需要。在这方面我讲了两个自身经历和目睹的例子。一个是,七五年家里建房时,泥水老欺我算不出多长的料子.后来我用勾股定理一算,得出了料子的长度比泥水老用土法算的准确得多。另一个是,我校原纸厂搞维修时,需要改变卷纸轮的方向,工人师傅做了两天,用增加一个齿轮的方法,但安装又非常困难,实际无法安装,后来我的同事在旁看一看,想一想,提出了把原皮带转动改为交叉皮带传动的方法。一提出来工人师傅大悟,解决了他们两天苦苦思索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节约了资金.通过这些例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通过这些例子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对老师的威信。 2 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获得成功,受到表扬的机会,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1在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充分吃透教材及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要求,重难点,布置练习,作业题的深浅度。对难度大的习题,在布置时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使学生练习,作业的成功率增大。并在下次课时完成得优良的同学进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2别出心裁。在学生掌握知识基础的同期,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多得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勇于思考,善于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第一册教材113页例3,比较下列两个对数的大小: (1)log25.5, log26.3; (2)log0.51.5,log0.51.7; (3)loga5.1,loga5.9; 做了配套练习:114页第3题,后出一道比较log0.98与log1.12.5的大小,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根据对数的函数性质有log0.98<0,log1.12.5>0,所以log0.98<log1.12.5。再出一道题目,比较log0.93与log1.10.2的大小。学生跃跃欲试,可用前面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此时,我指出这类问题目前我们不能解决,待以后有机会再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这样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 发散性思维,探索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个数学模型具有某种性质,这个数学模型的反面具有这种性质吗?一个数学问题用某种方法去解决,还能用其它方法解决吗?从一类数学问题发现它们的共性(数学性质),这种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一个问题的探究迁移到另一个问题的思维教学法,我称它为发散性思维,探索教学法。例如:在讲了第一册35页“两个或几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后提出命题“两个同向不等式,两边相减所得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让学生分析思考是否是真命题。在做练习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或把学生在课堂练习的各种解法集中提出来让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通过把几个指数函数的图象同作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里发现它们具有都在x轴的上方。都通过点(0,1),然后再去说理。所以能活跃学生思维。亦从教学中学生感到他们自己也能发现规律,也能研究数学,能品尝到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果,从而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往往受他们的感知多少直接影响,如果教师的语言越接近他们的生活,他们越熟悉的事物,他们越感兴趣。但要注意把他们最熟悉的跟课的内容能联系起来的事物通过语言艺术把它讲活用活,否则如果语言平淡且内容与课内容不大相关,或学生对内容不熟悉,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使学生感到是画蛇添足。所以我在备课时注意从生活中提炼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例,通过语言艺术加工,用到数学教学中去。 例如:在讲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集合A是2007会计班的同学构成的集合,王少(是2007会计的学生)与集合A有什么关系?我温盛英与集合A的关系是怎样。在讲“且”、“或”联结词时,指着一个学生说:“××同学是男的且是女的”,是真命题吗?“××同学是男的或是女的”,是真命题吗?在讲授指数一节课时,一上课就提问学生“指数是怎样出世的?”……好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指数的出世及成长过程。这样一个例子,一句话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又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

[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应用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可能会感到吃力,因此教师要能从多方面启发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让他们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营销方面的应用题时,我先设置这样的学习环境: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解决生存问题。A同学家开了间服装店:某个品牌的服装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个星期可卖出60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他的家人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如调整价格,每件涨1元,每个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个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这个品牌的衣服的进价为每件40元,你认为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说到买衣服,大家都很熟悉,也知道进价、销售价的意思,还知道利润是怎么算出来的。所以当我说你们把A同学家的店当成你家的,你来当一回老板,告诉我你是怎么卖这些衣服拿到更多的利润时,有的学生就说:有什么难,肯定是降价赚钱多啦,卖得多,钱不就多了吗?有的又说:降价是可以多卖,但工作量大,多累啊,我涨价虽然卖得少,但它贵了自然也得钱多啊,何必那么辛苦!面对他们的争论,我不发表意见,只说:现在你是老板,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到时谁赚得多自有分晓。过了一会,又有学生抛出问题:光知道涨价、降价,衣服到底卖了几件题目没有给啊,如果设每件涨了(或降了)x元,还得设每个星期多卖(或少卖)了y件衣服,两个未知数怎么算才知道最大利润啊?如果再多设一个未知数表示利润那就得三个未知数了,这又怎么算?好像学过的应用题当中也没用过三个未知数解决问题的啊这个时候他们发现,按平时去买衣服的想法根本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怎么办?学生又掀起一番议论。后来有学生说:是不是要用二次函数来解决啊?有的说:这跟二次函数有什么关系?如果说用九九表还说有些关系。有的又说:应该就是用二次函数来解决,因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有个顶点式的表达式,而它的頂点坐标正好可以反映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就是用它来解决这个问题了。其他学生听着觉得有道理,也纷纷动手计算了。最后我把他们算出来的两种结果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己判断哪种方案赚钱多,并让他们做出总结。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更知道了用数据说话的作用。同时,通过把学生组织到活动中,一是可以让他们知道做生意的艰难,从而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二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担当,帮父母分担责任;三是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能从中感受到还需努力学习。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对抽象性的知识想象不是很成熟,表述问题也不是很准确。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大脑能从实物演示中获得抽象性的思维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进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上《什么是三角形?》一课时,要求学生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长方形纸片一张、三角板一副,任意制作一个三角形,然后再用老师发给的小棒(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各一根)任意制作一个三角形。制作好后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方法和结论。教师巡堂查看一遍,并把学生作图的结果展示出来用长方形纸片折出三角形;用三角板画出三角形;用3根小棒或更多根小棒组出三角形,然后提问学生:通过自己作图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图形才叫作三角形?由于自己动手参与了操作,所以学生回答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其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现在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1.角色的转换。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师仍占据“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只会成为听话的“羔羊”;教师要使自己变成学生的“参谋”,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要成为一个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要成为一个仲裁者和鉴赏者,为学生的“拨乱反正”进行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四、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动机。例如:我在进行“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12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我让学生每人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谁说的数能被“2”整除,谁说的数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当教师对学生报的多位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2”整除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都摇了摇头。此时,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继续说道:“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2) 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刘光瑄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刘光瑄 发表时间:2018-09-11T10:34:34.24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作者:刘光瑄 [导读]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数学如此重要,然而现今很多学生都为数学而烦恼,怎么学都学不好,甚至觉得它是枯燥,寻找不到数学的感觉。 刘光瑄(乐业县同乐镇九利村小学广西乐业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001-01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数学如此重要,然而现今很多学生都为数学而烦恼,怎么学都学不好,甚至觉得它是枯燥,寻找不到数学的感觉。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真正感觉到原来数学并非我们想像中的如此枯燥。事实上很多同学都觉得数学难学,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数学的感觉,品味不到数学的乐趣。然而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数学的学习由于其特有的抽象而尤为明显。 兴趣,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保证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前提。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且情景设计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车、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再例如在五年级"数的乘除"这一单元,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向学生介绍说: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数的个位,那能被3整除的数也看个位行吗?然后验证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各种情况都有,显然不能再用看个位的方法来判断,再告诉学生老师有一个判断的"法宝",随便哪位同学站起来说一个任意数也能迅速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可请同学说出大一点的数考考老师,看是否有效。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争先恐后出题考老师,老师立即报出答案,并请同学加于检验,结果准确无误,这时教师再把话锋一转,进入新课,同学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因为大家都想得到这一“法宝”。 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本学期教研课中,我上的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我是这样联系实际导入新课的,先出示这样一题:"学校有12个篮球,体育课上六年级12名男生和12名女生分男生组、女生组2组活动,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几个篮球?"很明显,这是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很简单,同学很快算出了答案,然后再出示这样一题:"三年级上体育课,有12名男生和6名女生喜欢篮球运动,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2组,每组分得几个篮球?"教师讲道:"也能每组分6个吗?"很显然,这样分男生会大有意见,而女生每人一个还多一个篮球,那么怎样分才合理呢?这时我再告诉大家,用老办法(平均分)不合理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一样,学习了"按比例分配"这一课就会合理地分配篮球了,就这样,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学效果极佳。 三、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在老师给我们创造良好的数学氛围后,最重要还是看我们自己。 四、鼓励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感是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学生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一次成功就会增强自信心,学生回答问题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依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反复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成新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甜美时,他会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容积”这一概念时,我事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带2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的学具、1升的啤酒杯和一个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人人开动脑筋、想办法,紧张地忙碌着。反馈、交流时,各个小组的代表争先恐后地汇报他们的成果。有的说,将注满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学具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有的说,把1立方分米的学具盛满水,然后倒回200毫升的烧杯中,发现正好倒了五次,得到1升=1000毫升……最后,还有个学生说:“我知道,由于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以前还学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我推断1毫升=1立方厘米。”学生的神情中充满了无限的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多好的情绪体验啊!它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究、学习下去。他们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养成了自觉探究数学的好习惯。 要把数学学活,首先要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一个在小学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找找其原因的话,多半来源于对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使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迎刃而解。总之,由于自己花费了劳动而看到了成果,从内心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因而产生了兴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