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作者:南舒宇

一、电力信息化行业概述

(一)行业概况

电力信息化是指各类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营销等各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调整和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电力信息化主要包含信息设备装备化、信息技术利用化、信息内容数字化、信息服务完善化等内容。电力信息化行业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细分领域。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对信息传输、信息制作、信息提供和信息接收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或技术需求所提供的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可细分为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储存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业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电力信息化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细分领域,主要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的政策影响,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包括研究拟定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等。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设软件服务业司,专门负责指导软件业

发展,拟订并组织实施软件、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推动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软件服务外包,指导、协调信息安全技术开发。

科技部重点关注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软件产业,产业边界定义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的软件产品,纳入高新技术的软件包含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具软件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及著作权的应用系统(软件包)产品。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科技部下属地方职能部门,直接牵头负责“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资质认证。

2、行业监管部门和机构

行业监管部门和机构主要包括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按照国务院授权,行使行政执法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履行全国电力监管职责。主要职责是:制定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公平竞争;根据市场情况,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调整电价建议;监督检查电力企业生产质量标准,办法和管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处理电力市场纠纷;负责监督社会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是中国电力行业的自律组织,于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以全国电力企事业单位和电力行业性组织为主体,包括电力相关行业企业、组织自愿参加的,自律性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其主要职能为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调查研究,提出对电力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立法建议,参与制定电力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和体制改革工作。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主要自律组织,主要职能是: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制订行业行规行约,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

(三)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法律法规

软件行业相关法规包括《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办法》、《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软件产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软件出口管理和统计办法》等。《中国软件行业基本公约》为国内软件行业规范。

电力行业主要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关于加快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等。

2、行业相关政策

二、行业市场规模

(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全球信息技术服务市场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强大动力,信息产业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随着应用程度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服务与企业生态链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对于提高运营效率,改进管理方式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对企业用户长期发展的战略价值也在不断扩大。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直接带动了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美国信息产业咨询公司Gartner的预测数据,2015年全球IT服务支出达到9,120亿美元,2016年达到9,400亿美元,比2015年相比增长3.1%,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将随着经济前景及投资意愿的好转而稳定增长。2008-2016年全球IT 服务支出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2、中国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概况

2017年是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既面临着宏观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市场需求萎缩的挑战,又面临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加速、国家重大政策实施、新兴领域业务强劲增长、产业协同态势良好等巨大机遇。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信息化投入的逐年增加,我国软件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市场参与者逐步形成分化,研发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发受到重视,科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引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4.28万家,共同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85万亿元,同比增长14.9%,2015年全国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 4.09万家,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6.6%;软件业务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到31.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二)、电力信息化行业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和装备密集型产业,其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其信息化发展的模式。

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和电网稳定运行有着特殊的要求,一般的社会公共通信信息网络无法满足电力行业的特殊需求,所以需要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电网范围内的专用信息通信网络,电力行业的专用通信信息网络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行业专用网络之一。电力系统专用的通信网和信息网将电网内的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供电所和营业厅全部连接起来,是电力生产、调度、销售等电力业务系统运行的高速公路,是整个电网安全、稳定、清洁、高效运行的基础。2006年,以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规划出台为标志,我国电网行业信息化逐步进入深化应用阶段。在电网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各地电网企业大多自行规划建设信息化系统。在我国加强电力资源优化调配大背景下,信息化在数据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始重视统一化和集成化。

2009年以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规划以及国家电网公司资源计划系统(“SG-ERP”)的推出,电网企业信息化投入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代表的电网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目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电网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在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将重点加强各类业务系统的协同性,实现系统的智能性,满足国家对电力运营的需求,而这也对信息化厂商的技术水平及其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表明,中国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近年来维持20%左右的稳定增速。未来几年,预计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仍将以20%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将达804亿元。2006-2018年中国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统计及预测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三、行业产业链分析

电力信息化行业上游包括提供建设电力信息化所需的一系列软硬件设备的供应商,主要为企业提供如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显示设备、电子元器件、系统软件等;电力信息化行业下游主要为电网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

电网公司等。电力信息化行业产业链示意图如下: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一)、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电力信息化行业上游行业涉及电力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包括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产业等,企业主要向行业上游采购解决方案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软硬件产品等。

上游行业中的硬件产品市场属于竞争较为充分的市场,产品供应较为充足,因此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不会受上游硬件供应商的限制。

上游系统软件提供商为电力信息化行业企业提供运行应用系统所需的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系统软件大部分由国外知名软件厂商提供。近年来,随着国内软件企业实力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软件产品价格出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上游系统软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本行业进一步控制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二)、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电力信息化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电力行业。电力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发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行业,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市场空间巨大。在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时,一般由各省级电力公司统一招标。由于电力信息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巨大,在下游客户(电力企业)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大,使得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同时,由于电力行业

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电力行业客户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要求很高。

综上所述,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必须不断加大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以更好的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

四、行业发展趋势

(一)、多重源动力推动电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在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总体策略推动下,伴随着全国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电网需要不断做出网架结构的延伸和改造。同时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厂网分开”、“输配分离”等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节能减排、绿色新能源与电源结构调整、“煤电联营”、“铝电联营”、“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新概念使得电力行业产业链不断延展,给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多重源动力。它们带来的巨大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成为了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信息化建设以咨询为先导,“集成+服务”成为信息化建设重要业务模式

近年来,电力企业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升,传统的网络建设、生产、营销模式以及管理的思路需要进行重新的调整和梳理。为适应这种变化,电力企业的咨询服务业务呈现快速增长。因此,能够提供从需求出发,对客户的现有业务进行梳理,并提供业务规划到总体方案设计服务的电力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占领市场的高端。信息化实施模式将逐步发生转变,从单一的采购、建设转换成以“用户需求—咨询/监理—集成及服务”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格局。

(三)、应用系统的深化和集成开发成为重点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家对电力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各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和其它集团式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统一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致力于实现信息化在整个集团范围内集成、共享和协同,建成信息系统之间“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总体格局。如在某一省电网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中,信息系统之间通过信息门户、数据中心和流程集成系统实现了横向的集成;而电网公司总部与省电网公司、省电网公司和地市公司之间通过生产、营销、人财物等信息系统实现了业务上要求的纵向贯通。

在信息系统软件尤其是企业信息门户软件和数据中心软件有效运行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原有的“信息烟囱”、“信息孤岛”等情况将逐步消除,信息资源将快速的在整个企业集团内部贯通,极大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基于上述信息化发展规划而产生的需求,用于实现信息系统之间集成的企业信息门户软件和数据中心软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四)、“互动化”将进一步推动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

在目前的电网设备中,大部分的电力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基本上是单向方式。而未来智能电网将会形成一种新的通信和交互机制,实现电网设备间双向、互动的数据传输,以此为依托可以大幅度提高电网的智能性。形象地说,就是“电网上的设备之间将进入即时通讯时代”。这对当前的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从事电力信息系统集成的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五、行业竞争状况

(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之间通过竞争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软件技术服务企业凭借良好的客户关系和长期从事某一领域业务积累的经验,已经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保持着一定的领先优势。

从规模来看,国内的软件企业规模偏小,企业自身质量也参差不齐,对于小型软件企业以及新进入行业的企业来说,一方面,研发力量、管理水平、资金来源等因素使其无法推出更新、更具有竞争力的软件产品,而且面临着人力成本、开发成本的高涨,以及行业大型公司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越做越大的局面;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扶持的大型软件开发项目,对于公司的资产、规模、业绩、资质等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小型企业无法达到要求,也就无法得到相关的配套资金支持。小型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一部分企业将逐步消失,或被并购,或被淘汰。而能够生存下来的小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大,推出的产品及服务也将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青睐。这对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不仅能统一国内软件市场的秩序与标准,而且有利于中国软件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二)电力信息化产业

电力信息化市场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市场,涉及到许多细分领域。业内的主要软件服务商都在各自的领域形成了特色优势,尚未出现在整个电网信息化市场的各个领域全面占优的厂商。同时,业内软件服务商主要针对电网信息化的某个环节提供服务,缺乏一体化软件体系供应商。因此,除部分国外软件服务商的某些单项产品在部分细分产品市场份额较大外,参与电网信息化市场竞争的各服务商占有的份额较为分散。目前国内电力信息化行业主要的上市公司及挂牌公司如下:

数据来源:Wind资讯金融终端、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六、行业壁垒

电力信息化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行业格局,资质、技术、人才、行业经验与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络及资金等因素使得新进入的壁垒与前期相比已经显著提高。

(一)、技术与经验壁垒

软件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先导型产业,产品和技术成熟度及创新能力是推动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我国电网规模的快速扩大,要求软件产品对各地区的不同情况有很高的适应性、灵活性,这对软件提供商的技术成熟度及其对我国电网行业需求的理解程度均有很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电网的不断升级及对管理效率提高的要求,我国电力信息化对软件技术研发及创新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或非本土供应商而言,存在着行业应用经验与技术方面的壁垒。

(二)、市场进入壁垒

我国电网行业采取垂直管理的体制,集团用户使用的管理软件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基本上全由集团公司统一选型,电网企业更换软件也须是整体更换。由于软件投资、商业秘密、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程度等原因,更换软件存在较大的风险和难度,提高了电网行业信息化市场的进入壁垒。

(三)、行业资质及从业合法性要求壁垒

软件企业从事生产经营需要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软件企业、ISO9000等资质认证。同时,国家及企业对软件产品所采用或提供数据的合法性、安全性要求日益严格,相关基础数据的采集、加工及运用须具备测绘、勘察资质

等。这些行业资质等级对企业的行业经验、专业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均有着严格的要求与审核,不同资质所具备的业务开展范围也有所不同。同时,电网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和客户均建立了严格的资质认证许可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核,并拥有通过长期业务合作积累的企业信誉。这些壁垒导致行业新进入者及国外服务商进入电网信息化行业的难度提高。

(四)、人才壁垒

电力企业机构设置复杂、协同化管理要求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决定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有既熟悉电力企业客户组织架构以及管理运营特点,又掌握较高IT行业知识的专家。缺少相应的行业专家则难以帮助电力企业客户完成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以及开发出适应其实际应用需求的行业信息应用系统。因此,电力信息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在于高学历及高信息技术水平,同时行业知识经验的积累也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不经历长年积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难以获得的。人才将成为较高的进入壁垒。

(五)、资金壁垒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往往规模较大,且由于电力信息化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给予电力企业客户的账期普遍较长,导致电力信息化企业的应收账款往往占用了较多的资金。另一方面,行业定制化软件的开发周期较长,而且通用性差,高端软件开发人员的人力成本较高,短期收益不明显。因此,投资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通常较难参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市场竞争。

七、行业特征

(一)、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电力企业的投资规划一般受到宏观经济和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的影响。但是,电力信息化作为电力行业,尤其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电力行业整体周期性的影响相对于电网设备制造行业较小,电力信息化行业总体仍旧保持较稳定增长的态势。

(二)、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经过厂网分离、电力体制改革后,国内形成了以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

网公司两大电网集团为主的格局,各地区电力信息化建设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但是由于用电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的电力信息化投入仍高于欠发达地区。

此外,由于电力信息化建设一般由集团公司指定在个别区域开展试点,试点结束后进行统一推广。因此,本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三)、行业的季节性特征

由于本行业企业的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电网公司及相关企业,电网企业垂直管理的特性,决定了电网公司内部投资审批决策、管理流程都有较强的计划性。一般而言,电网企业在前一年第四季度制订下一年的各类(含信息化)项目计划,经电网公司总部各部门审批后,每年前两个季度开始分批逐步开展项目招标和项目启动工作,在第三、四季度集中施工,并对符合验收条件的项目在年末进行正式验收。因此,受客户管理流程因素影响,本行业企业在每年度第三、四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往往高于第一、二季度,呈现出收入不均衡的特点。

八、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行业发展促进政策,主要包括《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2010年第10号)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上述文件统筹了软件产业创新、应用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教育、市场和政府采购等多项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产业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并将软件、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以上政策文件的推出,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相关部门对电力信息化的重视提高了对电力信息化的需求

2006年,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随后,各级部门也相继颁布了相关的配套措施和规划文件。目前,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属于央企及其子公

司,都属于上述指导意见的规范范围。因此,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断升温。

3、电力行业体制改革深化大大提高了对电力信息化的需求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化,电网和发电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能力不断加强,日益增长的供用电需求和不断攀升的竞争环境,使得电力企业客户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

4、“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开展

国家电网公司已制订了明确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及其路径。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三五”调控运行规划》,在未来的十年内,仅国家电网公司预计将投入用于“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资金规模就将达到4.25万亿元,该建设的开展必将成为电力信息化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的强大引擎。

5、可视化、物联网、多媒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逐步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电力信息化领域,可视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多媒体展现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电力行业用户管理和决策水平。具体来说,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性能的快速提升,音视频编解码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可视化技术日趋成熟,可根据用户需求实现综合展示,并可实现个性化的交互;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大范围的监测控制成为可能,可帮助提高电网整体的控制管理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丰富了信息展现的方法和方式,尤其是大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可视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因此,多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力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6、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国家往往加大对该等领域的投资以拉动内需。受各大电力集团电力信息化投资稳健的影响,很多为电力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收入都实现了较大增长。

(二)、不利因素

1、低端信息化建设项目竞争较为激烈

目前,为国内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数量众

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低端的简单硬件系统集成项目上竞争较为激烈。随着两大电网公司在信息化领域投入的不断增加,电网信息化市场也将持续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电网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电网信息化软件的开发队伍中,未来利润率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中小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缺乏技术开发资金投入,研发实力较弱,其实施的多数项目难以满足电力企业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更加难以获得电力企业客户的认可。质量低下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利于改变电力企业客户的传统观念、提升其对信息技术应用手段的重视程度,不利于电力信息化行业的长期发展。

2、技术人才的缺乏

我国电力信息化行业相关人才相对紧缺,人才竞争较为激烈。在电力信息化建设领域,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研发水平,而且需要对电网用户的应用需求和业务具有深入的理解,这种对技术研发水平和行业背景都有较高要求的高端技术人才更为缺乏。因此,技术人才的缺乏将影响到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九、行业风险

(一)、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目前我国电网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两大电网公司在信息化领域投入的不断增加,电网信息化软件市场也将持续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日益提高的电力需求和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国家对电网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这同时导致配套信息化投入的总量规模增加,电网信息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受电力信息化投资稳定增加的影响,近几年电力信息化行业利润水平大体上保持平稳。预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电网信息化软件开发的队伍中来,未来利润率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

(二)、技术风险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行业,产品研发所涉及的技术领域要求更高、保密程度高、进入门槛高,目前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品更新换代快,用户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应用需求水平不断提高。若行业内的企业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正确判断,对行业关键技术、需求的发展动态不

能及时掌控,在新技术或产品的研发、重要项目的执行等方面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将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从而带来一定的技术风险,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三)、人力成本上涨风险

人力是软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人力成本是本行业业务流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投入,软件行业的人力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显著高于其它传统行业。虽然市场逐渐拥有了较为充裕的后续人才供给,软件行业人力成本增速放缓,但整体来看,人力成本还是处于上升阶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公司迅速发展,带动员工薪酬上升,如果软件公司不相应提升员工薪酬,将会导致大量员工由软件行业转入互联网行业。一旦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将对软件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四)、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风险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内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软件开发依赖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经验,系统集成服务和专业服务需要掌握不同品牌厂商产品的特性,成熟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稀缺,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行业内企业需要通过长期积累和不断投入培养较为成熟的技术队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对有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人才的争夺也日趋激烈,行业内企业面临人才吸引、保留和发展的风险。

电力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电力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财达证券研发中心 卢文静 电力设备行业大体包括发电设备、输变电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电力环保等四个子行业。电力设备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品种优势和综合实力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以电力工业为依托,电力投资的规模和方向直接影响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 受益于电力投资的不断增长,电力设备企业近几年景气度稳步走高,尤其是电网设备。我国要实现电源与电网的平衡,必须提高电网的输配电能力,使之能与电源规模相匹配。根据对未来五年的装机增长预测,电网的变电容量年增长率将达23%,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十一五”建设规划也证实了这一增长幅度。 一、电站设备公司分化明显 国内大型发电设备市场日前由东方电气集团(含东方电机和东方锅炉)、上海电气集团和哈尔滨电气集团三家垄断,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由于成本和政策保护等原因,国际发电机制造商在我国市场中的份额并不大。核电设备门槛更高,上电和东电分占国产核岛设备45%的份额。汽轮机加工工艺难,材料要求严,技术较高,国内能生产合格的电站用汽轮机的只有10家公司。 目前国家继续对电力建设投资进行宏观调控,但调控的方向主要是耗能高,效率低的中小火电机组,水电、核电和大型火电机组则并不在严格调控之列。尤其是大型发电设备企业,技术实力比较强,竞争压力小,利润率较高。其中东方电机(600875)、杭汽轮B(200771)的行业竞争力和未来前景最为看好。而华光股份(600475)、武锅B(200770)面向中小发电企业,未来面临宏观调控和订单取消的风险。 前几年电站设备企业持续保持了良好的经营状况。东方电气今年由于地震的巨大损失业绩明显下滑,但去年以前一直保持高增长。杭汽轮B在国内工业驱动汽轮机市场拥有80%的市场份额,占据垄断地位,因此公司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利润率。虽然上述公司在2008年新接订单都有所下降,但这属于在长期增长过程的短期波动,并不能改变这些公司长期的平稳增长趋势。 二、输变电设备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电力建设的传统是重发电,轻输配电,骨干网架结构较为薄弱,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窝电”现象。预计今后几年国家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推进全国联网,积极发展特高压电网将是电力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万公里、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南方电网将规划建成投产500千伏交流线路15651千米,变电容量6175万千伏安;建成投产500千伏直流线路1225千米,输电规模300万千瓦;建成投产800千伏直流线路1438千米,输电规模 500万千瓦。我国未来5年主干网建设规模大幅增加。很显然万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326-20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解决 方案(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0 引言 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全局的管理问题,网络上的任何一个漏洞,都会导致全网的安全问题,我们应该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分析网络的安全及具体措施。安全措施是技术措施、各种管理制度、行政法律手段的综合,一个较好的安全措施往往是多种方法适当综合的应用结果。 1 电力信息网安全防护框架 根据电力企业的特点,信息安全按其业务性质一般可分为四种:一种为电网运行实时控制系统,包括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及支持其运行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火电厂分布控制系统(DCS,BMS,DEH,CCS),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变电所及集控站综合自动化系

统,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第二种为电力营销系统,电量计费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第三种为支持企业经营、管理、运营的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种为不直接参与电力企业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的各类经营、开发、采购、销售等多种经营公司。针对电力信息网业务的这种的层次结构,从电力信息网安全需求上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层次与安全强度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框架即分层、分区的安全防护方案。第一是分层管理。根据电力信息网共分为四级网的方式,每一级为一层,层间使用网络防火墙进行网络隔离。第二是分区管理。根据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特点,分析各相关业务系统的重要程度和数据流程、目前状况和安全要求,将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分为四个安全区:实时控制区、非控制生产区、生产管理区和管理信息区。区间使用网络物理隔离设备进行网络隔离,对实时控制区等关键业务实施重点防护,并采用不同强度的安全隔离设备使各安全区中的业务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中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 经研究表明,电力企信息化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生产、调度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却相对不足。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特征如下: 1、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电力行业相比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进程较为领先。目前,电力系统的计算机装备水平已大大提高,中小型机、微型计算机装备级别不断更新提高,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数量增加较快。到2003年底,各类规模局域网超过2500个,各电力公司本部主要岗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比率接近100%,各网省电力公司本部局域网覆盖本部机关业务工作达90%以上。 2、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成熟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机组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对于电网企业,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提高电网运行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电力软件、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系统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我国电厂、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原国家电力公司在2002年提出改革传统供电营销管理模式,实施电力营销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改造。各省公司供电局响应这种要求,普遍建立了用电管理信息系统,地(市)级供电企业基本实现了业务受理的计算机化。此外,响应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立供电营销客户服务系统的要求,各地供电部门积极进行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一批供电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初步建立起来。 4、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逐渐推进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各级分子公司积极开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初具规模,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指标查询系统,开发了计划统计管理、人事劳资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电力负荷管理、营销管理、燃料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电网实时信息等应用系统为主要功能的网络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环境网络化和计算机化。各发电集团公司也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重新规划企业信息化发展蓝图,借助信息化改造和推动电力工业现代化。各公司在“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分步实施”方针指导下,建立数字化办公环境、企业综合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为公司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但是,总体来看,管理信息化滞后于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进程。 5、信息化机构建设尚需进一步健全在我国电力企业中,信息部门曾一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信息部门在电力公司没有一个专门机构配置,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而是将信息部门附属在生技部下,或者作为企业的三产部门,有的作为设在科技部下的一个科室,有的设在总经理工作部门下,还有的仅设一个“信息化专责”人员。这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特征。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门的机构来推进和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在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形势下,这种状况势必不能适应信息化对人才、机构的要求。 6、信息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信息化重点电力信息网络已经深入到电力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电力生产的各个层面,电力生产与管理对其依赖性日益增大。因此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也更加提高,信息安全已纳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规范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并从安全政策到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实施了电力安全计划的研究和试

常州电力设备制造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常州电力设备制造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常州电力设备制造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变压器行业已经形成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发电集团、电网公司等 主要客户在设备采购时普遍采用招投标制度,对投标者进行资格审查,竞 标者之间面临产品质量、价格水平、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等因素的直接 竞争。目前中国变压器生产企业近千家,输变电网、配网、电站等不同细 分领域,竞争格局差异明显。 该变压器项目计划总投资17088.8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3867.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15%;流动资金3221.78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18.85%。 达产年营业收入3118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4271.26万元,税金及 附加302.56万元,利润总额6912.74万元,利税总额8168.78万元,税后 净利润5184.5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984.2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45%,投资利税率47.80%,投资回报率30.34%,全部投资回收期4.80年,提供就业职位500个。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科学 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可

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以客观公正立场、科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 ...... 2013-2018年中国变压器产量波动变化,受输配电价格下降及产品浪费严重等问题的影响,2015年以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相对饱和及转变其产量小幅减少。2018年,全国变压器产量有所回升,约为17.6亿千伏安,较2017年增长10.67%。

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之路分析

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之路分析 电力行业是我国应用信息技术较早的行业之一,它起始于六十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特别是在生产与安全方面基本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所形成的管理。 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困惑一 信息化如何适应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投入了巨资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应用系统的推广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反应速度和员工的工作效率,有效地支撑了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壮大。然而随着电力行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展和管理级别的提升,集团企业的管理需求同软件功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的信息系统越来越突显出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几点。 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困惑二 如何面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普遍失败的局面 电力行业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所以整个行业对安全运营要求极高,再加上电力行业本身比较封闭,以至于造成整个行业普遍在信息化问题上的保守态度。现在,改革进入正轨,市场开始启动,管理提升对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出一个增长爆发点。一方面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势在必行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国内外一些权威机构对信息化建设失败的统计数字,使得本来“激进不足、保守有余”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 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困惑三 如何面对企业信息化中走马灯式的“三字经” 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信息化的范围越来越广,管理的触角越来越深,集成度和企业决策支撑能力越来越高。企业信息化包括应用层面和控制层面的内容,应用层面包括KM、ERP、CRM、EAM、Portal等多个方面,控制层面DCS、SIS、EMS、DMS、SCADA 等多个方面。 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困惑四 如何解决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IT”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电力企业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两型、两化、国际一流”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努力创建国际一流电力公司,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而目前电力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在旧的管理模式基础薄弱、管理不到位、生产和管理不规范的条件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思想方法,对信息化的作用和目标不明确。建立起来的一些应用系统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导致半途而废。 因此,IT规划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是电力企业信息化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AMT是领先的“管理+IT”专业咨询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实用、为您着想的管理咨询与信息化咨询服务,AMT帮助企业和政府机构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增强竞争力,创造更高价值。 AMT拥有实践经验、学习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强大的咨询团队。本着为您着想的精神、深厚的行业经验和丰富的信息化知识,AMT能够为客户提供战略与组织、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运营、信息化应用领域专业实用咨询服务,并帮助客户将咨询结果落地,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办公OA电力行业信息化敲门砖? 电力企业信息化每个项目都是软件厂商眼中的肥肉,每个项目都是上百万,与其他行业相比,收款相对容易很多,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力信息化工程无论大小都不能有半点差

2021数据中心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2021年数据中心行业研 究分析报告

目录 1.数据中心行业现状 (4) 1.1数据中心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分析 (5) 2.数据中心行业前景趋势 (6) 2.1专业IDC服务商发展空间巨大 (6) 2.2传统IDC同质化竞争激烈,向云计算数据中心升级是未来趋势 (6) 2.3一线城市周边成为IDC新建热点区域 (7) 2.4用户、数据中心设施、解决方案将持续增长 (7) 2.5延伸产业链 (7) 2.6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8) 2.7呈现集群化分布 (8) 2.8数据中心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9) 2.9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0) 3.数据中心行业存在的问题 (12) 3.1资源利用率低 (12) 3.2资源孤岛 (12) 3.3自动化程度很低 (13) 3.4数据中心面临的威胁不只是安全性 (13) 3.5供应链整合度低 (13) 3.6基础工作薄弱 (14)

3.7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4) 3.8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4) 4.数据中心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6) 4.1数据中心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6) 4.2数据中心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6) 4.3数据中心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6) 4.4数据中心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7) 5.数据中心行业竞争分析 (18) 5.1数据中心行业竞争分析 (18)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8)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8)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19)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19) 5.2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0) 5.3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0) 6.数据中心产业投资分析 (21) 6.1中国数据中心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1) 6.2中国数据中心行业投资风险 (21) 6.3中国数据中心行业投资收益 (22)

电力设备行业报告

电力设备行业报告 一、 电力设备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依托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投资的规模和方向直接影响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98-2000年火电项目的大幅减少导致电力投资滞后和电力严重短缺,由此引发了近年来新一轮的电力投资热潮。03年全国电力投资总额3660亿,较2002年增长19%,而04年电力投资总额在03年的高位基础上又增长25%,预计05年仍将增长7%。 根据国内电力建设以往经验,电力总投资中接近40%的部分将用于设备采购,各电力设备子行业的景气度直接取决于电力投资的规模及构成,同时,新投产不同类别电站项目比重变化、电网投资重点转移等因素也直接导致了电力设备各子行业的不平衡发展。其中电源投资在03、04年分别有110%、75%的高增长,在06年后将逐步回落;而电网投资在02-05年表现为10%左右的平稳增长,在06年后未来几年增速将达到20%。 2002 2003 20042005(E)2006(E)2007(E) 100.00电网投资 电源投资电力总投资 二、 电站设备子行业在06年将达到周期顶峰 ㈠电力供需紧张局面逐步缓解 据中电联和国网公司预测,05年新投产的装机容量将超过7000瓦千瓦,而预计的05年最大供需缺口为2500万千瓦,05年年底我国总装机容量将超过5.1亿千瓦,即使考虑需

求有10%的增长,国内总体的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局部地区仍然可能缺电,如广东、华东、浙江等地)。 ㈡国家进一步调控电站建设项目 继《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电站项目清理及近期建设安排有关工作的通知》之后,05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又联合发出公告,要求一批违规电站项目立即停止建设。 根据发改委统计,目前违规开工电站建设项目共计1.25亿千瓦,此次勒令立即停止建设的项目只占违规建设项目的14%。按照目前的调控力度,1.25亿违规建设项目至少有一半将被勒令停建,因此还有继续强制清理违规电站项目的可能。 ㈢在06年将达到周期顶峰 按目前发电设备生产和电力装机容量的增长势头,05年和06年两年发电设备的产量仍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年产量都可能不会低于7500万千瓦,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都可能达到7000万千瓦。按照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6.9亿千瓦,截止04年底已达到4.4亿千瓦,预计到05年底5.1亿千瓦,06年底可达到5.8亿千瓦。这样,07年后的产量很有可能在5000万千瓦以下,电站设备生产企业会出现订单骤减、生产任务不足的现象,业绩将会大幅下滑。 电力建设规模和投产容量需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一般建设规模为投产容量的5-6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解 决方案(最新版)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最 新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0引言 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全局的管理问题,网络上的任何一个漏洞,都会导致全网的安全问题,我们应该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分析网络的安全及具体措施。安全措施是技术措施、各种管理制度、行政法律手段的综合,一个较好的安全措施往往是多种方法适当综合的应用结果。 1电力信息网安全防护框架 根据电力企业的特点,信息安全按其业务性质一般可分为四种:一种为电网运行实时控制系统,包括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及支持其运行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火电厂分布控制系统(DCS,BMS,DEH,CCS),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变电所及集控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第二种为电力营销系统,电量计费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第三种为支持企业经营、管理、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八— 1. 刖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 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 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 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 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 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 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 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 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 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 2.3%。

浅谈电力通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电力通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9-09-16T16:17:16.9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鲁洋洋 [导读] 摘要:风险管理实际是对电力信息化通信系统项目安全问题的保证,以更有效、更全面、更系统的统筹化方式实现安全管理。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奎屯供电公司新疆奎屯 833200 摘要:风险管理实际是对电力信息化通信系统项目安全问题的保证,以更有效、更全面、更系统的统筹化方式实现安全管理。本文首先简介绍通信系统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管理依据,探究了风险管理系统的创建手段。其次具体分析了当今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得出风险管理进程中的工作方案,为实现管理科学化建言献策。 关键词:电力通信;信息化;现状;发展 引言 电力系统在发电、输电、配电等工作环节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于这些数据和信息,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和整理。智能电网就应运而生,智能电网凭借自身储存的数据库对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并得出目前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得出的结论,针对电力系统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改进和维修,从而确保了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但智能电网的作用不仅于此,它不但需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还要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 1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现状分析 1.1人工管理阶段 在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有三个不同的发展过程,首先经历的就是人工化的管理状态,在这个发展阶段之中,由于人力工作能力的限制,导致在这个阶段中电力通信网的建设规模相对来说都比较的小,线路也非常的简单,电力通信系统所服务的对象也是非常的单一,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信息管理主要是使用纸质材料来进行相关信息的记录,所以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造成相关数据的丢失,极大的影响到了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 1.2通信网信息管理电子化阶段 在人工管理阶段之后,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停滞后,部分的电力网数据也逐渐的实现了电力化的管理,能够使用计算机的文档以及表格的相关功能来对电力通信系统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记录。除此之外,在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专业的网管来对相关的设备以及网络线路进行管理,通信网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一些功能相对来说比较的独立,无法进行正常的协调配合工作,所以说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之中仍然存在一些电力公司的通信网信息化系统处于这种阶段。 1.3通信网管理信息化阶段 在信息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通信网建设的规模已经发展的非常的庞大,通信网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承载的业务也是越来越多元化,在现阶段的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云计算、数据库、物联网等方式来进行更高规格的管理,能够对电力通信网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以及配置,并可以进行各个发展模块之间的协调运作。 2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措施 2.1合理规划项目系统 在绝大部分的电力企业中,电力信息化通信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开发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的建设。第一阶段是在总部内建立起项目的以及系统,第二阶段则要根据各色用户的不同需求,设置相对应的项目限制。而总部的所有部门及分部、省级的企业和市级的企业以及各大县的公司,都能够凭借自己的权限,在 web 网上对系统进行操控。用户也能够对系统资源进行调度监管,这也主要得益于系统软件的帮助。系统建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分两步走。第一要详细考察管理体系,工程师进行设计,紧接着是项目能投入实施阶段中去。第二就是注意同步地完善系统的功能,并对系统可对多方面程序兼容的功能进行推广。 2.2故障管理 (1)压缩功能和故障过滤。因为集中运维管理系统中的设备较多,所以报警的数量也非常多,使维护人员在查看和分析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系统实现故障过滤处理和故障压缩处理功能,可以智能化挑选和呈现需要的信息,并过滤非主要原因引起的告警,提高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2)系统故障定位和分析。相关告警提示在故障发生后,系统通过从厂家提供的告警信息编码,初步定位各站点的告警信息并分析出现故障的可能原因,为维护人员提供指导,使维护人员快速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故障。(3)告警提示和通知。告警提示和告警通知的方式由维护人员自由选择,一般是设备报警声音提示和报警短信提示,确保维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故障信息。(4)故障统计。集中运维管理系统的故障统计支持报表功能,比如报表建立、报表发布、报表查询和报表定制等;同时,支持统计和分析告警分布、告警趋势、重要业务通道故障和网络维护水平等多中故障。(5)故障专家系统。故障专家系统是分析以往发生的故障案例,由网络维护专家对这些故障形成诊断规则,一旦后期出现类似故障,系统会根据诊断规则判断故障,并确定故障的产生原因。 2.3电力通信运维的信息资源管理和集中运维管理的建设优化 电力通信运维的信息资源管理和集中运维管理强化调查工作中,需保证其满足电力通信的需求,符合电力通信的特点,引进先进的科研技术和配套的成熟设备。编制技术制度,可维护电力通信运维信息资源管理和集中运维管理的持续性、长久性,促使各电力部门建立电力通信网运维的监管体系。创建资源监督体系时,要具备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资,严格审查网管中的数据信息和设施,确保资源体系初期数据的准确性。资源监督系统正式运行后,要安排专业人员维护互联网系统,并实时追踪数据,进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在电力维修方面,需要为维修、养护人员组织定期培训或教育活动,以确保维护人员能够熟练、高水平展开检修系统的相关工作。此外,为维护人员创建对应的奖励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维护人员展现岗位价值,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2.4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远程监控平台建设与应用的保障措施 就当前一体化远程监控平台的建设现状来看,电力企业要明确信息通信资源的具体适用范围,并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与企业规定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实现信息通信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实现远程监控平台的一体化管理,还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要进行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对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充分明确,加强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此外还要深入用户终端全面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尽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018年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一、新能源汽车:全球周期明确向上,格局渐定首选龙头................................. - 7 - 1、政策引导弱化,市场驱动来临 .......................................................................... - 8 - 2、整车提前放量,启动“跨期行情”,消费升级驱动成长 ................................. - 14 - 3、中游环节新格局,龙头突围真成长 ................................................................ - 26 - 4、电机电控跟随整车放量,车型升级提升热管理需求..................................... - 48 - 5、投资建议:挖掘主流供应,优选行业龙头..................................................... - 55 - 二、新能源发电:技术助力冲刺平价,精益制造利好龙头............................... - 57 - 1、风电:周期反转获验证,新周期新起点 .................................................... - 57 - 2、光伏:提效降本主旋律,平价上网曙光已现............................................. - 72 - 三、工业控制:行业复苏本土崛起,配置时点在当下....................................... - 82 - 1、工控行业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先行指标进入上行通道......................... - 82 - 2、OEM市场加速崛起,行业向上拐点确立................................................... - 83 - 3、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自动化渗透率日渐提升............................................. - 86 - 4、投资建议:向上周期明确,拥抱行业龙头................................................. - 91 - 四、电力设备:寻找行业结构性机会 .................................................................. - 92 - 1、市场展望:历史估值底部,配网自动化投资冲刺..................................... - 92 - 2、改革回顾:改革与转型成新方向,“双改”落地低于预期 ....................... - 102 - 3、改革展望:18年或有性突破,新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 103 - 4、投资建议:结构变化中寻找机会 .............................................................. - 105 - 五、新兴产业:电池回收步入正轨,储能经济性进一步增强......................... - 107 - 1、需求拉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障碍已经解决........................................... - 107 - 2、梯次利用储能先行,退役电池能满足储能需求....................................... - 110 - 3、投资建议 ...................................................................................................... - 112 - 图1、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 - 7 -图2、核心零部件投资逻辑 .................................................................................... - 8 -图3、企业平均燃料消耗积分实施细则 .............................................................. - 12 -图4、2017主流车企CAFC积分(万)............................................................. - 12 -图5、企业新能源积分实施细则 .......................................................................... - 13 -图6、2017主流车企NEV积分(万) ............................................................... - 13 -图7、未来电动乘用车行业变化趋势总结 .......................................................... - 15 -图8、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正在迈入以消费升级为核心驱动力的阶段....... - 15 -图9、国内电动乘用车自发性需求快速扩张 ...................................................... - 16 -图10、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销量(辆)及同比增速.............................................. - 16 -图11、2018年1-4月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辆) ................................................. - 17 -图12、2018年1-4月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车型结构(%).................................. - 17 -图13、2018年1-4月插电式混动销量(辆) ..................................................... - 17 -图14、2018年1-4月插电式混动销量车型结构(%)...................................... - 17 -图15、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速(万辆)预测.............................................. - 17 -图16、外资车企迈入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加快...................................................... - 19 -图17、自主新能源品牌加快布局 ......................................................................... - 19 -图18、海外主流车企新能源规划 ......................................................................... - 20 -图19、城市物流车电动化发展逻辑 ..................................................................... - 20 -图20、2018年1-4月新能源物流车销量(辆)及同比增速 ............................. - 21 -图21、新能源客车行业产业集中度提升逻辑...................................................... - 24 -图22、2018年1-4月新能源客车销量(辆)及同比增速 ................................. - 24 -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作者:南舒宇 一、电力信息化行业概述 (一)行业概况 电力信息化是指各类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营销等各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调整和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电力信息化主要包含信息设备装备化、信息技术利用化、信息内容数字化、信息服务完善化等内容。电力信息化行业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细分领域。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对信息传输、信息制作、信息提供和信息接收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或技术需求所提供的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可细分为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储存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业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电力信息化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细分领域,主要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的政策影响,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包括研究拟定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等。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设软件服务业司,专门负责指导软件业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