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初探

——五里镇四合九年制学校李运涛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斐然,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纷纷呈现。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始终苦扰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笔者就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试图比较全面地来阐述,仅限于和同行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刨根问底”识目标

我们谈及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应该具体到所教学科的学期,单元,甚至具体到课时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的确定,其实是有依据的。教育部门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课程?这一课程在某一学段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是有详细的规划安排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四级目标:A:教育方针——一级目标B、基础教育——二级目标

C、学科课程标准——三级目标

D、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

从这个划分层次上,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明确基础教育这一学段的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这一学期,这一单元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这样一来,我们探讨教学目标,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分析这样四方面因素: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条件分析。

2、依据学情,运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

3、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导向学习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

4、教学评价设计(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二)、当前教者确定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存在问题

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习内容不明确,教材编什么,教什么,不清楚为什么在这学段、这一单元教这个。

2、教学目标的设计行为主体错位:

例:、《春》的教学目标设计2、3条

②、培养准确、生动地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

③、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行为主体全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们只表明了教师的教育意图,而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表述。

3、行为动词模糊,既不能体现学习过程,也无法评价学习效果。

例:《敬畏生命》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

培养、理清、品味、理解这些行为动词千篇一律,既然理清思路、归纳中心是初一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就应该认真分析掌握这些能力还需要哪些先决技能,在什么基础上理清,怎么才算理清了。《敬畏生命》中有些语句谈到了深刻的生命体验,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观自身的能力等一系列学生特征,能否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语句,恐怕需要教师做一些铺垫和引导,笼统地说一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怎样去理解,理解了没有,看不出教师组织学习的方法,也难以测量学生理解的程度。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必然使教学目标落空。

修订为:1、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说说作者所见的情景引发了什么思考。

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编写直接反映出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构思。教学目标的盲目随意,行为主体不明,行为指向不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二、浴火重生建目标

1、根本依据——课程标准重要依据——教科书

必要依据——学习者的特征辅助依据——教学条件

2、教学目标设计的准备过程

①、选定课题:

主题内容是教学目标的核心,一般包括章节内容,单元内容,专题内容。

②、选定课型:课型是完成课题内容的载体,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新授课、单元小结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课等。

③、研读课标

A、研读课程内容标准。研读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标准,找出标准中有关目标定位的核心概念。

B、研读课程目标。重点就三维目标的相关表述,找出其与本课内容的内在联系,剖析分解概念和行为动词。

C、研读教学实施建议,总体构思教学设计。

3、研读教材

①、研读教材知识呈现顺序,分析编排意图,找出内在逻辑关系。

②、研读教材内容,分析重点关键。

4、研究学生

①、分析学生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初定教学难点。

②、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动力、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初定方法过程目标。

5、分解目标

对核心概念(课程标准中有描述)和行为动词(课程标准附录部分有关

行为动词的分类)进行扩展剖析,形成具体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①、确定知识目标②、确定能力目标

③、确定方法目标④、确定情感目标

三、按部就班叙目标

目前公认的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称之为: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属于对象的表述),前文谈到,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虽然我们在表述目标时,有时可能省略行为主体,但目标指向的必须是学生。如“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省略了主体,但教学目标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这一点是明确的。

2、行为动词——可测量。

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属于行为的表述),即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表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如“能解一元一次方程”“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它可以分为含义明确的动词和含义含糊的动词两种。

含义明确的动词如“描述”、“说出”、“辨别”、“观察”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

含义含糊的动词如“知道”、“了解”、“理解”、“喜欢”等,较前者难于操作和评价。

上文谈到,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领会”、“了解”等难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行为指向要明确。

在实际的教学目标表述中,我们通常在行为动词后面加上宾语形成一个

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

案例: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在这样的动宾结构描述中,宾语部分是与物理学科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可以从教学内容中加以把握。

3、行为条件—为了便于评价而设置的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属于条件的表述),即说明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也指明了在何种状况下对教学活动进行评定。

条件一般包括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

对行为条件的表述有4种类型:

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或不可以)使用物理手册”;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根据密度表,说出……”;“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5分钟内,能做完……”;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在教师的指导下……”

4、表现程度(属于标准的表述)

表现程度也叫行为标准,指预期的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定性,也可以二者都有。

行为标准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精确性、准确性、完整性、优良性、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所以其表述常常与“精确到什么程度”“至少百分之几正确”“在多少时间内完成”等问题有关。

行为标准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①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三分钟内完成”;

②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准确无误”;

③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90%的学生”。

案例

例1.通过实际测量(行为条件),所有学生(行为主体)都能准确地(表现程度、行为标准)说出(行为动词)人体的正常温度。

例2.在探究前(行为条件),一般学生(行为主体)都能够(表现程度、行为标准)拟订(行为动词)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例3. 初中二年级学生(对象A行为主体),在观察实际的云或观看云的图片时候(条件C行为条件),应该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标记出来(行为B行为动词),并且至少有80%的标记是正确的(标准D行为标准)。

例4.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条件),学生(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

例5.在热胀冷缩实验中(条件),每个实验小组(主体)能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行为),填写出实验报告(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并不是所有的目标表述都一定要全部包含四个要素,但行为动词是一定要具备的中心要素,描述行为的动宾短语(行为动词+核心概念)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成分。

案例:比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1. 在获得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行为条件),体验(行为动词)多变量分析的方法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思想方法(核心概念)。

例2.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行为条件),获得(行为动词)发现成功的愉悦体验,领略物理理论的和谐(核心概念)。

四、咬文嚼字定目标

(一)、例谈目标研究流程

案例1:散文阅读课《那树》(九年级下第三单元第2课第一课时)。

第一步:初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地位,依据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建

议,完成个人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赏析文章凝练而蕴味深刻的语言。

(2)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

(4)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增强学生环境忧患意识,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步:修订教学目标:

1、研读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2、修订教学目标

第四步:研修小组反思课堂教学,根据课堂实践情况, 再次修改

第一步:初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二步:修订教学目标(研读课标相关内容)

第三步:实施教学并研讨分析(关注课堂)

第四步:再次修订教学目标(关注学情和既有的学习资源)

五、认识与体会

1、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也能反映教师对该课的设计思路,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学习活动方法和策略。

2、对教师而言,教学目标无论采用哪种编写方式,都必须注意:

①目标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②目标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

③目标必须指明行为的条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3、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合作,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在教学目标编写中,强调目标的可测性的同时,如何体现没有确定答案的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结果,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构建的心理过程,如何表述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潜能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我们走了很远,却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波又一波荡涤这广大教师的思想,面对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的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者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必须要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而出发?必须要精心设计我们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必须要回顾总结——我们到了吗?

学习是一次旅行,不应该错过沿途的风景,惊喜、挫折、沮丧都是一份收获,一种体验。恰当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适当的内容,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应当的发展,恰当的教学目标设计,就应该达到这样的境地!

2015年7月7日整理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简介一一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 但是,可以从各种理 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女口: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 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如 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 (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 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 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 设计教学 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 .)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 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 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在 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 找出学习者的 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 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序号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 I : -1 学习需要分析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F *—T * r' 2 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 ------ i ----------------------------- 3 学习目标的阐明 i —' : 4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ij 目标 : 学习者分析 学习策略的制定 :5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7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J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 安 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教 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 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 ……为评价,反馈分析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分析

附件四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非项目课程)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65203 课程类别: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授课单位:美术系 学时:5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科整合课程。《设计色彩》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专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对新的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其目的是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设计色彩的象征性与设计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设计色彩的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使学生将特定的物象进行梳理、提炼,再通过夸张、变形、分解重构等手段表现在画面上。在其过程中,能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习设计色彩造型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之中,让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知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观,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 课程的作用作为环境设计专业重点基础训练课程的《设计色彩》,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讲授和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定位是侧重从美学、设计学、色彩学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重点论述设计色彩的历史沿革,写生描绘、创造灵感的开发,与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艺术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通过主观意识将大自然复杂纷繁的色彩想象还原成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我院设计色彩课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以艺术设计为主要方向,经过多次改革,与其它高校色彩课教学以传统绘画为基础有着本质区别,除吸收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训练因素以外,我院的设计色彩课把专业设计的创新、创造理念纳入教学,建设成为富有艺术设计特色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是色彩基础的学习、后续课程是把色彩构成原理运用到设计中。

教师的教学设计,分这几个步骤来写!

教师的教学设计,分这几个步骤来写!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关乎着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这么严重的教学设计,学好下面几个步骤,就能松弛应对! 一、课前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例外年级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详尽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大凡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大凡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必须是详尽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佳有例外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例外要求、例外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源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详尽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标准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 适用专业[ ] 课程承担单位[ ] 学时[ ] 制定人[ ] 制定日期[ ] 审核人[ ] 审核日期[ ] 批准人[ ] 批准日期[ ]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采用任务体系教学,通过学习工业产品设计的任务与原则,将产品形态设计、产品造型的美学法则、产品色彩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关的人机工程学知识、产品造型设计的表现技法和主要程序,以及产品造型的质量评价等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工业产品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探求人一机一环境相互协调的设计思想,学会一般工业产品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能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业产品设计任务,配合其他人员完成一般家电产品、家具产品、电子设备等工业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工业设计师、产品设计师,以“电热水壶设计”、“移动硬盘造型设计”项目为载体,将工业设计方法、程序、市场调研、专利等知识融到项目中进行讲解。本课程是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中职业技能的重要内容,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要素,是达到工业设计职业标准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需要前期学习《工业设计概论》、《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完成前导任务是“本专业相关的美术基础训练”,为本课程学习提供理论知识与必备技能。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产品造型设计》、《产品结构与创新设计》提供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能力是产品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先掌握必要的设计手段和设计理论知识,继而获得岗位所需的实际产品设计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工业设计的各种方法; 2.学会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流程进行工业产品的策划和设计; 3.能与团队协作完成完整的工业产品设计任务。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工业产品形态设计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一、明确什么是教学设计 首先要明确新课改理念下,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关系。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案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所以,广大考生在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在考题中,试卷编写者也把教案编写的题目直接设计成“教学设计”题目,这里,广大考生要引起注意。 二、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广大考生,在面对具体的教学设计题目时,首先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考生需要知道什么是教学设计,以及写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具体来说,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学设计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2、内容齐全,要点具备 那么明确了教学设计的作用以后,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或者指定的章节,如何设计出优秀的教学设计,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明确教学设计的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在这里提醒广大考生,在备考时,应对教学设计的题目,一定要在心中清楚教学设计所涵盖的这几个方面。 接下来,具体谈一下每个方面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1)课题:说明所选章节的的名称,也即本课的标题。 (2)课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说明第几课时。 (3)课型: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而确定的课的类型,即为课型。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实习课、检查课、测验课、综合课、活动课等。 新授课是以讲解新知识为目的的课。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课。 实验课、实习课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课。 检查课、测验课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为目的的课。 综合课、活动课是将讲授、复习巩固、检查提问、作业练习等活动交叉进行的课。 任课的教师要根据选择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的类型。 (4)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本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点。 ②过程与方法: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写教学目标时,请广大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

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标准

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设计表现技法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学时:30 学分:3 一、课程性质 设计表现技法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和必备技能。它总结了艺术设计表现技法教学和设计实践中方方面面的经验,由浅入深,对各类表现技法分章节、分专题展开说明;同时引进了许多新的观念,探讨特殊和创新的设计表现形式,有助于推动高校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满足设计界青年学子成才的需要。二、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采取先学习基础知识,再临摹,然后创作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和认识设计表现的基本理念,掌握相应的设计表现技法,例如:彩色铅笔,马克笔,水彩效果图技法,水粉效果图技法,综合表现技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使用适宜的绘图技法表现设计思想,表现设计方案,完成设计交流。 (二)具体目标: 掌握徒手绘制透视图实战经验,熟悉各种工具及材料在表现技法中的具体运用,具有能选择运用适宜的表现技法进行设计表现;具有对表现图的明暗、色调、材质的分析与表现能力,具有表现图透视与构图的能力,具有快速地表现其设计构思的能力;树立良好的设计岗位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艺术修养。.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设计表现技法》课程的总课时为30课时,其中理论授课6课时,实践教学24课时。具体如下: “设计思维与表达”理论授课1课时 “设计表现基本原理”理论授课1课时 “手绘表现技法”理论授课3课时,实践教学17课时 “环境设计表现”理论授课1课时,实践教学7课时 (一)理论内容及课时安排(6课时) 序教学项知识内容与要技能内容与要课 掌握设计思维表达中速了解设计思维与表达的概论1设计思1 1 2熟悉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和构思草图的重要与表

教学目标的制定步骤

1、目标分解 教学目标需要自上而下的分解与重构,这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上位目标是下位目标制定的依据,下位目标是上位目标实现的基础。要设计单元目标,就必须明确学段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单元目标及其相互关系。下面以学段目标分解为单元目标为例来说明其操作。 (1)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是明确本单元学生必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主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水平。明确了单元的学习主题,也就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学习任务的选择。确定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的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内容)。如“圆的面积”的单元目标是“探索与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认识圆”、“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够把圆形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数学思想)等学习任务。 (3)学习任务的组织。主要分析各项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其不同的关系进行整体构思,对它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的逻辑序列,

以满足教学实际进程。如要“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首先要“认识圆的周长”,而不能把二者的关系颠倒过来。 (4)单元目标的表述。明确了各单元的学习任务,就可以把每项学习任务编写成相应的单元目标。相对于学段目标来说,单元目标是具体的;但相对于课时目标来说,单元目标又较抽象,这一点与课时目标必须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有很大的不同。如“圆的面积”单元目标,可做如下表述:①能说出身边的圆;②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圆的周长;③能说明圆的面积与圆的周长的区别;④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此后,每个目标还要类别化,即确认它们各自的维度及水平标准。因为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与条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其层次水平不同,教学的过程与条件也是不同的。 2、任务分析 通常的做法是“逆推”,即从已定的终点目标开始,不断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逐步揭示使能目标(从起点通向终点必须掌握的子目标),然后逐级排列出来,从而揭示最终目标的构成成份及其层次关系,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事件的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以通过下位目标的逐个实现达到上位目标的最终实现。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一般要求用明确、具体、详细的行为术语来描述。目标不能定得太笼统、太抽象,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人的理解可能相去甚远。此外,用以陈述教学目的的词语常常是用以说明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词语,如“掌握”、“领会”等,而这些内部过程常常是无法观察和测量的,导致学生无法衡量和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感知、适应、技能、体力等。(辛普森、哈罗) 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克拉斯伍)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3、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认知学习领域学习水平分类: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创见。 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水平分类:模仿、对模仿动作的理解、动作组合协调、动作评价、新动作的创造。 情感学习领域学习水平分类:接受、思考、兴趣、热爱、品格形成。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 可以运用布鲁姆、克拉斯伍、加涅等人的学习目标分类作为框架,把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设计双向细目表的方式完成。

马杰(Mager)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达到。 (2)条件:说明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是所处的环境、条件因素。 (3)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 ABCD模式的具体应用: 1、对象的表述:注明教学对象。 2、行为的表述: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例如: “操作”、“说出”、“列举”、“比较”等都是行为动词,在它们后 面加上对象就构成了教学目标中关于行为的表述。 3、条件的表述: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 4、标准的表述: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一般 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应用ABCD模式的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 2、教学目标必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 段来描述。 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 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⑴教学对象 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⑵行为 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 ①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 ②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 ③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 ④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 ⑤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

结等; ⑥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而在编写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则可以选用下面这些动词: ①注意: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等; ②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称赞、表现、帮助等; ③价值判断: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 ④组织:讨论、组织、判断、确定、选择、比较、定义、权衡、系统阐述、决定等; ⑤价值体系个性化: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解决、要求、抵制等。 编写行为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前面讲过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结合学科内容分成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然后从上面提供的动词中选择出合适的行为动词,最后再把学科内容作为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就可以了。例如: 学习内容是“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要求学生能够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这是一个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其目标层次是应用,所以应该从“应用”一行中查找动词,比如使用“列举”这个词,这样“行为”就可以被描写成“列举生活中的一至两个例子,说明人们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⑶条件

环艺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标准

《环艺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标准 (2013年12 月21 日修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环艺手绘表现技法 (二)课程简称:无 (三)课程代码:03010150 (四)所属教研室:设计学院设计教研室 (五)课程所属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六)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七)授课对象:环境艺术设计、二年上学期 (八)周学时和课程总学时:14节×4周=56节 (九)先修课程:素描、色彩、透视、建筑制图与识图、人体 工程学 (十)后续课程:各类空间设计 二、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整个设计课程中相当重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在第三学期。 2、设置目的:手绘表现技法是设计师用来表达设计意图的方法,它既是一种语言,又是设计的组成部分,学习手绘效果图的任务是通过对构图与透视技巧的表现来忠实地表达设计意图,并能提高设计方案的速度和增强表达设计的能力。

3、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手绘表现的技法,能熟练运用彩色铅笔、马克笔进行各种室内外空间的表现,态度要认真,要求实际,透视比例、尺度、材质、空间、气氛、色彩心理等应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从“意”到“图”的设计构思的表现。为以后各空间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具备对空间的想象能力; 具备对空间效果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具备审美素质和造型能力; 具备手绘平面图、立面图表现能力; 具备手绘效果图表现能力; 具备快速表达设计理念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的专业思维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理解效果图表现的技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兴趣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遵章守纪的良好职业道德; 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 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再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怎么写(1)

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课前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 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 “通过观看影片……” “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 、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 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根据课程规范标准的教学方案计划目标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初探 ——五里镇四合九年制学校李运涛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斐然,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纷纷呈现。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始终苦扰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笔者就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试图比较全面地来阐述,仅限于和同行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刨根问底”识目标 我们谈及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应该具体到所教学科的学期,单元,甚至具体到课时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的确定,其实是有依据的。教育部门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课程?这一课程在某一学段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是有详细的规划安排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四级目标:A:教育方针——一级目标B、基础教育——二级目标 C、学科课程标准——三级目标 D、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 从这个划分层次上,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明确基础教育这一学段的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这一学期,这一单元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这样一来,我们探讨教学目标,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分析这样四方面因素: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条件分析。 2、依据学情,运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 3、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导向学习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 4、教学评价设计(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二)、当前教者确定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存在问题 存在的突出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透视与表现技法》课程标准

《透视与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透视与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实践课程。是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透视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画法,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光影透视等;通过透视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明确透视学的本质是造型艺术的工具,是画面造型的重要工具和表现手段。从而掌握透视学法则在绘画和设计表现中的运用。来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受和想象,对设计思维的前期训练有着重要作用。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在平面上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物象投影成形的原理法则的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掌握基本的透视画法,理解透视形变化的规律,在绘画和设计实践中,能有效地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形象,准确而艺术地表现物象,表达其创作和设计意图,并能适应艺术教育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做出方案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透视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独立完成设计图纸的基本技能训练。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构图方式; (2)掌握绘制的物体空间的尺寸,为绘制透视图的比例打下基础;(3)掌握特定环境的透视变化因素; (4)掌握几种透视图的制图方法。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透视图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透视技法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品德; (2)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3)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4)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5)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中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其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有关新课程改革的问题解答之七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 (1)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与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就是: ●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3)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假设的学生(即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假设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无不例外地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另外,以往的那种重教而轻学的研究是不可取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内部学习过程自己完成的,学习的结果将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处于教学的劣势上,

《建筑装饰表现技法》课程标准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建筑装饰表现技法》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课 适用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三学期 占有学分:6分 1 前言 1.1 课程描述 《建筑装饰表现技法》课程是贵州交通职业技术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Photoshop绘图软件的操作,并能使用绘图软件来表现设计思想,表现设计方案,完成设计交流。着重培养建筑装饰从业人员的常用绘图软件设计表现技能,课程主要讲授Photoshop绘图软件概述,绘图软件的工具与运用方法,表现图的构图、实用透视作图法与色彩,设计草图表现技法,以及其它各种绘图软件表现技法等五部分组成。 熟悉表现图的构成要素,理解各表现技法的具体要求,掌握分类表现技法和技巧,具有能选择运用适宜的表现技法进行设计表现;具有对表现图的明暗、色调、材质的分析与表现能力,具有表现图透视与构图的能力,具有快速地表现其设计构思的能力;树立良好的设计岗位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艺术修养直接配合的相关课程是:《建筑装饰效果图》等课程。 1.2 设计思路 设置依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根据2012版教学计划。 服务项目:本门课在专业中的主要工作项目是提供设计方案、施工资料。 教学模式:采用基于工作系统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课业资源:这门课实施所需相关资料如:教材、规范、多媒体课件、设计方案案例、教学软件以及绘图工具等。 评价方式:是理论考试+过程考核+成果考核。 总控学时:96课时(理论32课时,课内实践64课时) 2课程学习目标 1)熟悉Photoshop绘图软件的操作方法; 2)表现图的构图、实用透视作图法与色彩; 3)具有绘制表现图透视图线稿的能力;

教学目标应如何编写

1.教学目标应如何编写? 新课改实施后,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教学,教学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编写: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三维目标的编写对教育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要实现学生全面、终身的发展;倡导给个性充分、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给学生主体生动、活泼的发展空间。新课程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上,全面依靠学生。 (1)教学目标编写要有整体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通过逐层具体化,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完整体。 (2)教学目标编写要联系实际,切实可行。知识与技能是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根本。三维教学目标把知识与技能放在首位,其实也体现了“双基”教学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主要是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 (3)教学目标编写是要注重挖掘知识中隐含的思想和方法,展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思维过程。要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在思维活动过程中揭示物理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以及方法的探索中激活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在归纳和总结知识过程中概括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4)教学目标编写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2.对物理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你是如何理解的?举例说明。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人们将长期以来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知识通过教材来进行记录,而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来间接地获得这些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就是尽快的吸收这些知识,并在考试中再把它正确而又有条理地再现出来。表面上看来,我们已经教会了学生,但是应试教育弊端恰恰在这里,学生成了知识的存储器,缺乏创造力、想象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承认学习过程和科学方法的价值,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四大要素,也是我们在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例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这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创设情境的策略,首先在前一节教学中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划时代的发现》的内容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呈现,为下节做铺垫。先将学生带入法拉第的时代,将前人研究的成果与矛盾交给学生:奥斯特发现“电生磁”,之后科学家们认为“磁生电”也是存在的,而安培、和科拉顿等人的验证却失败了,逐步将学生引入角色,引发他们的思考“如果我是法拉第,我要怎样进行我的研究?”充分的铺垫过后,在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我采取分组实验探究的策略,把实验器材交给学生并告诉他们“你们现在就是法拉第,请

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1][1]

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标是指一堂课的目标,即一堂课所要完成的具体的目的,是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或训练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正确的、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导出有效的教学。那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就成为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关键。一般说来,教学步骤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因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为教学设计制定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步骤。 步骤导出方法,方法演绎步骤,二者相映成趣,不可孤立。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中,各种方法总是相互穿插,相互补充,在相互独立中相辅相成,从而使教学方法既符合教学内容,又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而不单调。 那么,如何选择有效的适合目标的教学方法呢? 讲授法,又叫讲解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传统的方法,虽然曾经被课改的激进者一度否定,但不管如何,至今依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无论我们的教学内容如何设置,教学辅助手段如何先进,课改理念如何激进,都离不开教师的必要的讲授和说明。即使那些认为讲授如何落伍的教师,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也必然会使用到讲授。无论是叙述的讲述还是议论的阐释,都无疑是教师的讲授。这种

方法的关键是讲授的“精”,教师三言两语,恰当的讲授语言,无疑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必要的铺垫。一旦教师的讲授语言少了精当,就必然会流于“满堂灌”。在讲授中,还应有一定的体态语以辅助,注入手势、身势、表情、眼神等。并且,教师的讲授语言还应该具有启发性。一般说来,对那些知识性很强,人物及其相关背景的穿插介绍,教学中的疑难点,关节处,都需要教师的讲授。它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 朗读法。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材料化为有声的形式。朱自清先生说过:“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对诗词,优美的抒情散文,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体味其中三味。因为诗词和优美的抒情散文,它们自身有一定的旋律,或争气对仗,或一气贯通。因而,准确的朗读是学习的第一步。朗读的方式很多,自由读,配乐读,分角色读,齐读。好的朗读能体味感情,帮助理解形象。各种各样的读本身就是某种旋律的呈现,无数的优秀课堂就是紧紧抓住朗读的环节,构成美的教学旋律。如于漪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就抓住了朗读,一读感情,再读形象,三读押韵和节奏,四读理解和领悟。不同的朗读,构成一个声情并茂、回环往复的教学课堂。不同的朗读环节,就是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再现美的过程。“初读,再读,品读,赏读,味读”,这些新的朗读结构,又何尝不是递进似的环环紧扣的推进呢?但朗读一定要有目的性,每一个读的过

工业产品造型课程标准.doc

工业产品造型课程标准

工业产品造型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授课单位:智能工程系 学分: 3 学分学时: 54 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张慧 2013.06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 《工业产品造型》课程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根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及相关专业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业产品的造型能力,是制造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要素,也是本专业学生通过艺术素养、工程素养、实践平台的培养之后形成的综合能力的最终表现形式,是该专业人才就业必备的能力之一。 本课程通过学习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任务与原则,将产品形态设计、产品造型的美学法则、产品色彩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关的人机工程学知识、产品造型设计的表现技法和主要程序等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探求人——机——环境相互协调的设计思想,学会一般工业产品造型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能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任务。培养学生使用不同创意与表现方法完成造型设计的能力,通过具体制作实施完成造型设计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讨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表 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 前导课程本课程后续课程

AutoCAD软件 应用能力《机械 CAD》 工业产品造 型分析能力 三维软件应 用能力《机械 CAD/CAM 使用软件进(PRO/E)》行工业产 品造型设计能 力 平面软件应 用能力《P hotoshop 平结合产品造面设计》型设计应用 平面软件能 力 《机械制图测绘及 CAD实训》 《机械 CAD/CAM (UG)》《毕业设计》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当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为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新理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建设,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对《工业产品造型》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设计。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行业调查,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专门化方向所涵盖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设计与制造的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设计综合实践表达能力为主线,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选择与该专业专门化方向工作任务相关的、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学生比较感兴趣、与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项目相衔接的操作内容,按照能力掌握的难易程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组合,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培养学生掌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