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综合题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综合题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综合题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综合题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酸 2.2 53% 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分析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2)根据质量守恒,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80.00g+90g-167.80g=2.2g ; (3)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 2CO 3+2HCl ═2NaCl+H 2O+CO 2↑ 106 44 x 2.2g

106=44 2.2x

g

x=5.3g 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5.310g

g

×100%=53%; (4)若样品完全变质,样品全部变成碳酸钠。 设:与10g 碳酸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y , 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 106 98

10g y

1061098g y = y=9.25g ,所需稀硫酸的质量=9.2515%

g

=61.64g 。61.64g<100g ,稀硫酸过量; 若样品没有变质,样品中有10g 的氢氧化钠。 设:与10g 氢氧化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z ,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80 98 10g z

801098g z = z=12.25g ,所需稀硫酸的质量=12.2515%

g =81.67g 。81.67g<100g ,稀硫酸过量; 所以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加入100g15%稀硫酸后,稀硫酸一定过量。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是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2.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 外,还含有MgCl 2、CaCl 2、Na 2SO 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_____。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 4、Mg (OH )2、_____(填化学式)。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 代替NaOH ,理由是_____。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 (5)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 的质量,原因是_____。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 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①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 2的质量为_____g

②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答案】加速溶解 CaCO 3 BaCO 3 引入了新的杂质KCl 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

钠 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4.4g 16.3%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综合性较强,认真审题,理清反应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2)第②步中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第③步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第④步中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 4、Mg (OH )2、CaCO 3、BaCO 3;

(3)氢氧化钾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钾对氯化钠来说就是杂质。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 代替NaOH ,理由是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4)在第④、⑤步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5)在第②③④步中均有氯化钠生成。在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 的质量,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6)根据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可知(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 2的质量为4.4g ,

(2)设:碳酸钠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 Na 2CO 3+2HCl ═2NaCl+H 2O+CO 2↑, 106 117 44 x y 4.4g

106=44 4.4x g ,117=44 4.4y

g

x=10.6g ,y=11.7g ,

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1.7(1210.6)

1273 4.4g g g g g g

+-+-

×100%=16.3%,

答: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

3.在实验室加热32.5g 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完全反应后,把剩余固体倒入100g 蒸馏水中,充分溶解,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最后结果保留0.1%)。 【答案】9.6g KCl 和MnO 2 13.0%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图示可知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2.5g-22.9g=9.6g ;

由于是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钾和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化学式分别为:KCl 和MnO 2;

设:生成9.6g 的氧气的同时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 3

2KCl+3O 2↑

149 96 x 9.6g

149969.6x

g

= x=14.9g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910014.9g

g g

+×100%≈13.0%。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本题中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4.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并且它们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酸与金属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 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叫做中和反应

C 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

D 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康康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 =6,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3)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 体成分,现进行以下实验: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C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 A 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 C 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4)将 50 g 稀盐酸加入 50 g 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 5.85%。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HCl + NaOH = NaCl + H 2O H +和Na + 碳酸钠和硝酸钡 硝酸钠 可取少量滤液C 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 溶液显红色 8% 【解析】 【详解】

(1)A 、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选项A 不正确;

B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选项B 不正确;

C 、酸电离时一定生成氢离子,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故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选项C 正确;

D 、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要遵循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水、沉淀生成或有气体放出,并不是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 2O ;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 =6,说明酸过量,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H +和Na +

(3)①白色固体A 溶于水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得无色滤液,说明A 中不含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硝酸钡;则C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

②滤液 C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滤液显碱性,则滤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证明其中含有氢氧化钠:可取少量滤液C 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含有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4)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4058.550gx (50g+50g)HCl NaOH N 5.85a O

%

Cl H ? 4058.5

=50gx (50g+50g) 5.85%

? x=8%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

5.在实验室中,小敏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 (OH )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

进行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

加入盐酸

252525252525

的质量

(g)

锥形瓶中

75100a150172.8197.8

物质的质

量(g)

(1)a的数值为_____,小敏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做出你的分析)_____.

(2)b的数值为_____.

(3)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5 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 2.2 74.4%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易与空气的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可判断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25g﹣172.8g=2.2g;根据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由二氧化碳的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详解】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2、4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中增加的质量,所以第3次加入盐酸后物质的质量就是第2次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再加上盐酸的质量,故a的值为:100g+25g=125g。

(2)由实验数据和图象可知,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据此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25g﹣172.8g=2.2g

(4

)设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 +=++1004O 4x

2.2g

↑ 100x =44 2.2g

x =5g

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19.8g-5g

100%74.7%19.8g

?≈ 答: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点睛】

氢氧化钙易与空气的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6.某种碳酸盐类铜矿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CuCO 3?bCu(OH)2。已知Cu(OH)2和CuCO 3受热都能分解,分别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组成做了一些探究。小组同学称取了样品17.3g ,用下图装置进行了实验。

(1)请写出一种你所熟悉的碳酸盐类铜矿的名称_____。 (2)请写出A 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D 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C 装置中的现象_____。

(4)对样品进行热分解,直至C 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冷却后测得装置D 增重0.9g ,装置E 增重4.4g .通过计算可得a ∶b=_____。若缺少B 装置,测得的a ∶b 的值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5)此实验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若温度控制不当,会发现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中有少量红色物质出现。有的同学认为这一定是生成了铜,你同意他的观点吗?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

【答案】孔雀石 CO 2+2NaOH=Na 2CO 3+H 2O 吸收水蒸气 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被D 、E 装置充分吸收 样品变黑色 2:1 偏小 不同意 氧化亚铜也是红色固体 【解析】 【详解】

(1)碳酸盐类铜矿有孔雀石、石青等。

2)A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3)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被D、E装置充分吸收,C装置中最终生成氧化铜,因此样品变黑色。(4)冷却后测得装置D增重0.9g,说明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0.9g水,装置E增重4.4g,说明碳酸铜分解生成了4.4g二氧化碳,

设样品中氢氧化铜质量为x,碳酸铜的质量为y,

22

Cu(OH)CuO+H O

9818

x0.9g

高温

32

CuCO CuO+CO

12444

y 4.4g

高温

解得x=4.9g,y=12.4g

根据题意,124a12.4g

=

98b 4.9g

a2

=

b1

若缺少B装置,会导致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的a:b的值会偏小。

(5)不同意,理由是氧化亚铜也是红色固体。

7.钼具有高强度、高熔点、而腐蚀等优点,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利用。图1是化工生产中制备金属钼的部分流程图(假设杂质不与空气反应)。

(1)钼是人体及动植物必需的______(选填“微量元素”或“常量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其中X是______。

(2)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下列物质可以用来吸收SO2尾气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B浓硫酸C氨水

(4)(NH4)2MoO4中Mo的化合价是______,在农业上既是钼肥又是______肥。

(5)如果在实验室模拟操作Ⅰ,则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______。(6)利用H2和CO分别还原等质量的精产品(MoO3),所使用的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______。

【答案】微量元素 13 2MoS2+7O2高温

2MoO3+4SO2 AC +6 氮烧杯 1:14

【解析】

【分析】

【详解】

(1)钼是人体及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其中X=42-2-8-18-1=13;

(2)根据流程图可知,步骤①反应是MoS2和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SO2和MoO3,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oS2+7O2高温

2MoO3+4SO2;

(3)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氨水反应,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可用来吸收SO2尾气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故选AC;

(4)在(NH4)2MoO4中,铵根子、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2,设:(NH4)2MoO4中钼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1)×2+x+(-2)×4=0解得x=+6,(NH4)2MoO4中Mo的化合价是+6,(NH4)2MoO4中含有氮元素,在农业上既是钼肥又是氮肥;

(5)操作Ⅰ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如果在实验室模拟操作Ⅰ,则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6)利用H2和CO分别还原等质量的精产品(MoO3),所需的还原剂分别为H2和CO。设:MoO3的质量为m,所需的还原剂分别为H2和CO质量分别为x、y。

322

MoO+3H Mo+3H O

1446

m x

高温

144m

= 6x

6m

x=

144

32 MoO+3CO Mo+3CO

14484

m y

高温

144m

= 84y

84m

y=

144

6m84m

x:y=:=1:14

144144

。利用H2和CO分别还原等质量的精产品

(MoO3),所需的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14。

【点睛】

认真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8.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纯碱 b.烧碱 c.苏打 d.小苏打

(2)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1。

①根据图示1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 (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

(3)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如图2:

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②写出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 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③溶液X中含有哪些杂质? 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___________

(4)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 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d 硫酸 Na2SO4和H2SO4漏斗 MgSO4+Ba(OH)2=Mg(OH)2↓+BaSO4↓ NaOH 和Na2CO3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或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静置(或过滤),向上层清液(或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 75%

【解析】

【分析】

(1)根据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解答;

(2) ①根据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分析解答;②根据溶液的pH<7,显酸性解答;

(3) ①根据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解答;②根据硫酸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解答;③根据原粗盐含有氯化钙和硫酸镁,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后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分析解答;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详解】

(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选d;

(2) ①由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②溶液的pH<7,显酸性,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和H2SO4;

(3) 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②硫酸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Ba(OH)2=Mg(OH)2↓+BaSO4↓;③原粗盐

含有氯化钙和硫酸镁,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后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故溶液X中的杂质有NaOH 和Na2CO3;鉴别方法: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有Na2CO3;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NaOH;

(4)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g+100g-106.7g=3.3g。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10044

=

3.3g

x

x=7.5g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g

10g

×100%=75%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9.饺子是中国传统食品,小丽周末回家观察了妈妈包饺子的全过程,发现许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1)包饺子所用的原料:面粉、水、食盐、芹菜、大葱、植物油、牛肉。其中芹菜富合的营养素是__;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__;

(2)煮饺子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进行检验。日常生活中常用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煮饺子用的不锈钢锅是一种__制品,它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4)饭后用洗涤灵清洗碗筷利用了洗涤灵的__作用。

【答案】维生素蛋白质;肥皂水煮沸;合金;乳化

【解析】

【分析】

【详解】

(1)面粉富含糖类,植物油富含油脂,食盐富含无机盐,芹菜、大葱富合的营养素是维生素,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而软水含有较少的或不含钙镁离子,所以当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后,硬水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泡沫,而软水能够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据此来选择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在加热时会转化成沉淀而析出,故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来软化硬水;

(3)煮饺子用的不锈钢锅是一种合金制品,它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4)洗涤灵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解成小的油滴,再用水将其冲掉。

【点睛】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10.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

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3)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答案】质量和化学性质 1.6 5%

【解析】

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特点和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过氧化氢的质量。

(1)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2)根据质量守恒,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70g-68.4g=1.6g;

(3)设:产生1.6g氧气需要H2O2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68x

=

32 1.6g

x=3.4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4

68

g

g

×100%=5%。

11.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在应用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

a.金属硬币 b.铜制火锅 c.铝制导线

(2)铝比铁活泼,但铝在空气中比铁稳定,其原因是_____

(3)工业上用盐酸除去钢板表面上的锈要严格控制盐酸的用量,用量过多会发生反应而损坏钢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损坏钢板的反应_____

(4)高铁的迅速发展对钢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业上经常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钢轨,其原理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反应;若焊接钢轨需要50.4kg铁,理论上需要铝的质量是_____kg

【答案】b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

置换21.6

【解析】

【详解】

(1)金属硬币利用了金属的光泽,铜制火锅利用了铜的导热性,铝制导线利用了铝的导电性,故选:b;

(2)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所以铝比铁活泼,但铝在空气中比铁稳定;

(3)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4)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设理论上需要铝的质量是x:

x=21.6kg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在Cu;

②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一稀硫酸的反应为:

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填“影响”或“不影响”)。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Cu2O和Cu;猜想②是:。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 。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通过与实际得到的固体2g进行比较,判断猜想成立(填①或②)。

【答案】[设计方案]Zn+H2SO4==ZnSO4+H2↑;干燥

[实验探究]11:80 ;1:8

[分析交流]在D装置的后面,再连接一个D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分析交流]不影响

[提出猜想]Cu2O

[拓展探究]反应后玻璃管的质量和红色固体的总质量

[定量分析]①

【解析】

该题中水是实验的关键,故需要对水的质量从各个方面防止其它不是本实验产生水的干扰。为了防止制取H2的过程带出水分,故要对H2进行干燥处理,H2是中性气体,故可选择浓硫酸干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故需要在D装置后再连接一个和D一样的装置;

由于装置C中发生H2+CuO Cu+H2O,D中的水其实是C中反应产生的水,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其实质是Cu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其实质是产生水的总质量为1.82g,故氢元素质量为1.82-1.6=0.22g,所以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0.22:1.6=11:80 ;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不会影响水组成,原因是它的存在不产生水;本实验中测定C、D装置质量变化是关键,而C、D装置质量变化都是由于水的质量变化引起的。

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则

Cu2O+H2SO4=CuSO4+Cu+H2O

144 64

3.6 x

x=" 1." 6g

答:生成铜的质量为1.6g

由于 1.6g<2g ,故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u2O,猜想1成立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3.灰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

__________,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右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答案】烧杯内壁有水雾 CO2 +Ca(OH)2= CaCO3↓+H2O 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或水蒸发)碳黑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先撤酒精灯,稍后再撤蜡烛提供充足的空(氧)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

【分析】

【详解】

(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若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钙和水CO2 + Ca(OH)2= CaCO3↓+ H2O;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加热也会使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析出产生沉淀。

[交流讨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而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炭黑。

[实验验证](1)由于碳具有还原性,故要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要排除碳的干扰,故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4) 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那么熄灭酒精灯后要继续通一氧化碳,即先撤酒精灯,稍后再撤蜡烛;

[拓展应用]要使燃料充分燃烧要注意两点:要有足够多的氧气和可燃物与氧气要由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故应采取的措施是提供充足的空(氧)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4.一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

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3)猜想和验证:

【答案】过滤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停止加热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合理即可) 滴入稀硝酸(或稀盐酸) 猜想Ⅱ不成立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于步骤①和②都是将固液体进行分离的,故操作名称为过滤;

(2)由于滤液②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故加入盐酸时会产生气泡,所以当滴加盐酸至刚

好无气泡放出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盐酸量为适量;

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防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Ⅰ:由于碳酸钙、碳酸镁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看到的现象应是有气泡放出,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由于猜想的是BaCO3,结合看到的现象“有气泡放出”,说明往固体中滴入了稀硝酸(或稀盐酸),因为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由于再加入硫酸钠后,不产生白色沉淀,故说明溶液中没有钡离子,则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由于结论是“猜想成立”,即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故要证明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可加入可溶性的钡盐或钡碱,则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从而说明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故答案为:

15.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

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选填图中装置序号)。

【答案】CaCO3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CaO能与水反应气泡放出通入CO2 Ca(OH)2+CO2=CaCO3↓+H2O C、F

【解析】

【分析】

【详解】

做出猜想:

因为CaC2和H2O中含有Ca、C、H、O,能形成常温下的固体有:CaO、Ca(OH)2和CaCO3,所以猜想二为:CaCO3;小明的依据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交流反思:

因为反应物中有水,而氧化钙和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猜想一不成立。

进行实验:

(一)因为题中得出猜想二不成立的结论,也就是白色固体白色碳酸钙,所以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实验现象是:没有气泡放出。

(二)因为题中结论是猜想三成立,也就是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钙,所以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通入二氧化碳,应该有白色沉淀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拓展应用:

本题中C2H2气体由碳化钙(块状固体)与水反应制取,应选择固液不需要加热型制取气体的装置,因为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所以应该选用能控制滴加液体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的装置,装置C中的分液漏斗能控制滴加液体速率,符合题目要求,故发生装置选择C;由于C2H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略小且不能和水反应、不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择F。

16.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1)

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_____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2)

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_____。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

钡溶液

有_____生成

猜想_____成立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3)(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

中考数学复习检测第2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十解答题突破—代数几何综合题(涉及二次函数)

2019-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检测第2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十解答题突破—代数几何综合题(涉及二次函数) 类型一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综合题 【例1】(xx·苏州一模)如图1①,四边形ABCD中,AD∥BC,DC⊥BC,AD =6 cm,DC=8 cm,BC=12 cm.动点M在CB上运动,从C点出发到B点,速度每秒2 cm;动点N在BA上运动,从B点出发到A点,速度每秒1 cm.两个动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 (1)求线段AB的长. (2)当t为何值时,MN∥CD? (3)设三角形DMN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如图1②,连接BD,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MN与BD互相垂直?若存在,求出这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例2】(xx·吉林)如图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C=8 2 cm,AD⊥BC于点D,点P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 2 cm/s的速度运动到点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过点P作PQ∥AB交BC于点Q,以线段PQ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QM,且∠PQM=90°(点M,C位于PQ异侧).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PQM与△AD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 图2 备用图 (1)当点M落在AB上时,x=____________; (2)当点M落在AD上时,x=____________; (3)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xx·宁夏)如图3,在矩形ABCD中,AB=3,AD=4,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B向点B移动;同时点P从点B出发,仍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C 向点C移动,连接QP,QD,PD.若两个点同时运动的时间为x秒 (0<x≤3),解答下列问题: (1)设△QPD的面积为S,用含x的函数关系式表示S;当x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小值; 图3 (2)是否存在x的值,使得QP⊥DP?试说明理由. 2.(xx·梅州)如图4,在Rt△ABC中,∠ACB=90°,AC=5 cm,∠BAC=60°,动点M 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2 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 3 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5),连接MN. 图4 (1)若BM=BN,求t的值; (2)若△MBN与△ABC相似,求t的值; (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CNM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模板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 注重对化学变化的再思考,设计实证性实验探究题 1.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金属与矿物》一章后,到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原理,探究CO 与Fe2O3反应后的产物(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搜集资料】 (1)铁有多种氧化物,常见的有:Fe2O3、FeO(黑色)、Fe3O4 (其中Fe元素化合价为+2、+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2)通常所说的“加热”一般使用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在 400~500℃;而“高温”一般使用酒精喷灯或煤气灯来实现,温度可达700~1000℃; (3)铁的氧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是FeO﹥Fe3O4﹥Fe2O3。 【提出猜想】Fe2O3全部参加反应后所得固体的成分可能是①Fe,②FeO,③Fe3O4,④, ⑤,⑥,⑦,⑧(可不填满,也可添加)。 【实验探究】主要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纯净的Fe2O3固体和澄清的石灰水并按上图要求进行实验; ②观察到管内固体全部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用磁铁靠近玻璃管,固体能被吸引; ③冷却后重新称量玻璃管内的固体以及变浑的石灰水的质量; ④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倒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并适当加热,发现固体逐渐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但自始自终都没有气泡产生; ⑤另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倒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2 mL CuSO4的浓溶液,未见红色固体生成。再用磁 铁靠近试管,发现管内黑色固体仍然能被吸引。 实验所测定的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数据物质质量实验前实验后 数据Ⅰ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g) 数据ⅡB装置(石灰水和广口瓶)的质量(g) 【实验分析】 (1)根据步骤②,可确定Fe2O3固体(填“全部”、“部分”)参加了反应,理由是。 (2)根据步骤④⑤,可确定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理由是。 (3)实验中的数据(填“Ⅰ”或“Ⅱ”)不可靠,理由是。

代数几何综合题含答案

代数几何综合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笥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很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命题的主要结合点是方程与几何、函数与几何等,解代数几何综合题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是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 例1、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 (2,0),B (0,2),P (x ,0)()x <0,连结BP ,过P 点作P C P B ⊥交过点A 的直线a 于点C (2,y )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取最大整数时,求BC 与PA 的交点Q 的坐标。 解:(1) P C P B B O P O ⊥⊥, ∴∠+∠=?∠+∠ ∴∠=∠C P A O P B P B O O P B C P A P B O 90, A (2,0),C (2,y )在直线a 上 ∴∠=∠=? B O P P A C 90 ∴??B O PP A C ~ ∴ =P O A C B O P A ,∴=+||||||x y x 2 2 , x y x y x <<∴= -002 2,,∴=-+y x x 122 (2) x <0,∴x 的最大整数值为-1 , 当x =-1时,y =- 32,∴=CA 3 2

B O a B O Q C A Q O Q A Q B O C A //~,,∴∴=?? 设Q 点坐标为()m ,0,则A Q m =-2 ∴-=∴=m m m 2232 8 7 , ∴Q 点坐标为()8 7 0, 说明:利用数形结合起来的思想,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关键是搞清楚用坐标表示的数与线段的长度的关系。 练习 1.如图,从⊙O 外一点A 作⊙O 的切线AB 、AC ,切点分别为B 、C ,⊙O 的直径BD 为6,连结CD 、AO. (1)求证:CD ∥AO ;(3分) (2)设CD =x ,AO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分) (3)若AO +CD =11,求AB 的长。(4分) B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份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 原理:Cu2O+H2Δ 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 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①打开K2,关闭K1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 (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______(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测定结果 d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③②④① 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探究一: [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一次函数的与几何图形综合的题目(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讲座 思想方法小结 : (1)函数方法. 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法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知识规律小结 : (1)常数k ,b 对直线y =kx +b (k ≠0)位置的影响. ①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 当b =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 ②当k ,b 异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正半轴相交; 当b =0时,即- k b =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k ,b 同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负半轴相交. ③当k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 >0,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2)直线y =kx +b (k ≠0)与直线y =kx (k ≠0)的位置关系. 直线y =kx +b (k ≠0)平行于直线y =kx (k ≠0) 当b >0时,把直线y =kx 向上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 =kx +b ; 当b ﹤O 时,把直线y =kx 向下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 =kx +b . (3)直线b 1=k 1x +b 1与直线y 2=k 2x +b 2(k 1≠0 ,k 2≠0)的位置关系. ①k 1≠k 2?y 1与y 2相交; ②?? ?=≠2 12 1b b k k ?y 1与y 2相交于y 轴上同一点(0,b 1)或(0,b 2) ; ③???≠=21 21,b b k k ?y 1与y 2平行; ④?? ?==2 121, b b k k ?y 1与y 2重合. 例题精讲: 1、直线y =-2x +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 =OB (1) 求AC (2) 在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 ,作PQ ⊥BP ,交直线AC 于Q ,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PM ⊥AC 于M ,BP 交AC 于N ,下面两个结论:①(MQ +AC )/PM x y

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之综合实验题

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之综合实验题 1(2019·孝感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剂 B.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的产物 C.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D.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硝酸铵溶液、硫酸铵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取样装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微热,观察现象 2(2019·长春市)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中可能导致集气瓶底炸裂的原因是:瓶中未预先放入少量或细沙; (2)实验二中加热片刻,观察到左侧棉花上的酒精燃烧而右侧棉花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 (3)实验三通过对比(选填试管编)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可得出铁生锈与水有关。 【解答】解:(1)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部炸裂可能是瓶底未放少量的水或是细沙的缘故,故填:水; (2)左侧棉花上的酒精燃烧而右侧棉花上的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可燃性的物质,故填:可燃物; (3)铁生锈与水有关,故需要对比的实验是AC,故填:AC。 3(2019?临沂)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 (1)定性实验: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 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 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 黄色 粉末为Fe2O3 无明显现象粉末Cu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FeCl3+3H2O。 (2)定量实验: 取该粉末4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实验装置如图:

初三数学代数几何综合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 【题型特征】代数、几何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是以几何知识为主体,以代数知识为工具(背景),来确定图形的形状、位置、大小(坐标)的问题.解答时往往需要从代数几何的结合点或在几何图形中寻找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或在代数条件中探讨各个量的几何模型,进行数与形之间的互相转化,使问题得到解决. 为了讲解方便,我们将代数几何综合题按题目叙述的背景分为:坐标系、函数为背景的代数几何综合题和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代数几何综合题. 【解题策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代数几何综合题,建立函数表达式的常见思路是:利用图形的面积公式建立函数表达式;或利用勾股定理或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建立函数表达式;或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线段成比例建立函数表达式. 类型一坐标系、函数为背景 典例1(2015·湖南怀化)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B=8,∠ABO=90°,∠yOC=45°,射线O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行移动,当射线OC经过点B时停止运动,设平行移动x秒后,射线OC扫过Rt△ABO的面积为y.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当x=3秒时,射线OC平行移动到O'C',与OA相交于点G,如图(2),求经过G,O,B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 (3)现有一动点P在(2)中的抛物线上,试问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三角形POB的面积S=8的情况?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2) 【全解】 (1)∵AB=OB,∠ABO=90°, ∴△AB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45°. ∵∠yOC=45°, ∴∠AOC=(90°-45°)+45°=90°. ∴AO⊥CO. ∵C'O'是CO平移得到, ∴AO⊥C'O'. ∴△OO'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射线OC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 ∴OO'=2x. ∴其以OO'为底边的高为x. ∴点G的坐标为(3,3). 设抛物线表达式为y=ax2+bx,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中,以开放型的命题方式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比重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实验探究题更呈现出多样、灵活和开放。现就该类考题归类解析如下: 一、物质成份的探究 例1、(05黄岗)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1) 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 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 猜想可能是① ;② ;……。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 验 步 骤 现 象 及 结 论 (3 由 (填a 或b )端进入。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 例2、(03宜昌)“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⑴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 我对它还有一个要再探究的新问题: 。 分析:首先是要清楚生 石灰可作干燥剂的化学原理,同时 要分析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以及变化后的产物,针对产物的性质特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问题与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问题1: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 取足量小纸袋中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 适量水,触摸杯壁。 不能做干燥剂 问题2:我猜想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 (可图示)

代数几何综合题(含答案)

代数几何综合题 x<0,连 1、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2,0),B(0,2),P(x,0)() ⊥交过点A的直线a于点C(2,y) 结BP,过P点作PC PB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x取最大整数时,求BC与PA的交点Q的坐标。 2.如图,从⊙O外一点A作⊙O的切线AB、AC,切点分别为B、C,⊙O的直径BD为6,连结CD、AO. (1)求证:CD∥AO; (2)设CD=x,AO=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若AO+CD=11,求AB的长. B

3.如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x 1,0)、(x 2,O),其中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2 +2x+m-3=O 的两根,且x 1<0

1、已知抛物线)0(22 >--=m m x x y 与y 轴的交于C 点,C 点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 ′。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C 、C ′的坐标(可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2)如果点Q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P 在抛物线上,以点C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Q 点和P 的坐标(可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3)在(2)的条件下,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2、如图,抛物线)0(2≠++=a c bx ax y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 A (-1,0)、 B (3,0)、 C (0,3)三点,其顶点为 D . (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四边形ABDC 的面积; (3)试判断△BCD 与△COA 是否相似若相似写出证明过程;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A B D C o x y

中考数学代数几何综合题2

中考数学代数几何综合题2 Ⅰ、综合问题精讲: 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综合题大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显现,其解题关键点是借助几何直观解题,运用方程、函数的思想解题,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解题.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2005,温州,12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内接于⊙O,A 是BDC 的中点,AE⊥AC 于A ,与⊙O 及CB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F 、E ,且BF AD =,EM 切⊙O 于M 。 ⑴ △ADC∽△EBA ;⑵ AC2=1 2 BC·CE; ⑶假如AB =2,EM =3,求cot∠CAD 的值。 解:⑴∵四边形ABCD 内接于⊙O,∴∠CDA=∠ABE, ∵BF AD =,∴∠DCA=∠BAE, ∴△CAD∽△AEB ⑵ 过A 作AH⊥BC 于H(如图) ∵A 是BDC 中点,∴HC=HB =1 2 BC , ∵∠CAE=900,∴AC 2 =CH·CE=12 BC·CE ⑶∵A 是BDC 中点,AB =2,∴AC=AB =2, ∵EM 是⊙O 的切线,∴EB·EC=EM 2 ① ∵AC 2 =12 BC·CE,BC·CE=8 ② ①+②得:EC(EB +BC)=17,∴EC 2 =17 ∵EC 2 =AC 2 +AE 2 ,∴AE=17-22=13 ∵△CAD∽△ABE,∴∠CAD=∠AEC, ∴cot∠CAD=cot∠AEC =AE AC =13 2 点拨:此题的关键是树立转化思想,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此题表现的专门突出.如,将∠CAD 转化为∠AEC 就专门关键. 【例2】(2005,自贡)如图 2-5-2所示,已知直线y=2x+2分 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 作等腰直角△ABC ,∠BAC=90○ 。过C 作CD ⊥x 轴,D 为垂足. (1)求点 A 、B 的坐标和AD 的长; (2)求过B 、A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代数几何综合题含答案

代数几何综合题 1、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 (2,0),B (0,2),P (x ,0) ()x <0,连结BP ,过P 点作PC PB ⊥交过点A 的直线a 于点C (2,y )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取最大整数时,求BC 与PA 的交点Q 的坐标。 2.如图,从⊙O 外一点A 作⊙O 的切线AB 、AC ,切点分别为B 、C ,⊙O 的直径BD 为6,连结CD 、AO. (1)求证:CD ∥AO ; (2)设CD =x ,AO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若AO +CD =11,求AB 的长. 3.如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x 1,0)、(x 2,O),其中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2+2x+m -3=O 的两根,且x 1<0--=m m x x y 与y 轴的交于C 点,C 点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 ′。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C 、C ′的坐标(可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2)如果点Q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P 在抛物线上,以点C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Q 点和P 的坐标(可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3)在(2)的条件下,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B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全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认真看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2019届中考数学总复习:代数几何综合问题

2019届中考数学总复习:代数几何综合问题 【中考展望】 代几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代几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解代几综合题一般可分为“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求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三个步骤,解代几综合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是解代几综合题的灵魂,要善于挖掘代几综合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不等式)的思想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学习解代几综合题的关键. 题型一般分为:(1)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2)函数与几何综合的问题;(3)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4)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5)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 题型特点:一是以几何图形为载体,通过线段、角等图形寻找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代数方程或函数模型求解;二是把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建立联系,使之直观化、形象化.以形导数,由数思形,从而寻找出解题捷径. 解代几综合题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键是要从题目中寻找这两部分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发现解题的突破口. 【方法点拨】 方程与几何综合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中档题,主要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为背景,结合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其基本形式有:求代数式的值、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与方程有关的代数式的证明. 函数型综合题主要有:几何与函数结合型、坐标与几何、方程与函数结合型问题,是各地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主要是以函数为主线,建立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的性质、方程等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函数的图象信息与方程的代数信息的相互转化.例如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相应方程的根;点在函数图象上即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等.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命题的主要考查对象,由于这类题型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 几何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隐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1.几何型综合题,常以相似形与圆的知识为考查重点,并贯穿其他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以证明、计算等题型出现. 2.几何计算是以几何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和弧长的计算,角的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等. 3.几何论证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的能力. 4.解几何综合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挖掘隐含条件,寻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2)注意推理和计算相结合,力求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3)注意掌握常规的证题思路,常规的辅助线作法; (4)注意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 1.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BC>AD),∠D=90°,BC=CD=12,∠ABE=45°,若AE =10,则CE的长为_________.

中考化学实验压轴题综合

一.实验装置变化的实验探究 1.某固体粉末由Mg、MgO和Mg(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实验过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 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产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 【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2)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___(填标号).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 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___g.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 【反思】 (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正确的有___(填标号). 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 C.仅称量步骤Ⅱ中Y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②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__________。(2)乙装置: 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若生成O 2 ②若生成H 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 ,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 若锥形瓶中盛满CO 2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l%(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练

2017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练 (一)物质变质题型 1.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2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 (1)【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则CaO 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如图所示: (3)【判断】 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Ⅱ填:成立、不成立)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填:成立、不成立)。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保存;操作③中玻璃棒作用是。 2.(201 3.内江市)(12分)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 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 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 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九年级数学代数几何综合题解析提高班教师版

1 中考第一轮复习 代数与几何综合初步 本讲包括两个方面:数形结合思想、方程函数与几何的综合. 数形结合思想从解题方法上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体现在数列计算、公式证明等方面;二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体现在用方程、函数最值等来解决图形中的计算或最值问题. 方程函数与几何的综合这部分主要侧重在题型上,将代数式、方程、各种函数及各种几何图形综合在一起,不仅将第一轮复习的内容很好的综合,也能锻炼同学们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形结合思想 【例1】 (1)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 分家万事非”,如图,在边长为1 的正方形纸板上,依次贴上面积为 2 1 , 41,81 ,…,n 2 1的长方形彩色纸片(n 为大于1的整数),请你用“数 形结合”的思想,依数形变化的规律,计算+++81 4121…+n 2 1=___________. (2)利用图形可以计算正整数的乘法,请根据以下四个算图所示规律在右图中画出232312? 的算图(标出相应的数字和曲线) . (2009海淀初三期中) (3)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利用这种思想,可以将代数 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也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数形结合将代数与几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大降低解题的难度,提高效率和正确率,甚至还可以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教科书中利用几何图形证明乘法公式 () 2 222a b a ab b +=++的做法,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如图,a 、b 分别表示一条线段的长度,则a+b 可以表示两条线段之和,那么()2 a b + 就可以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同样, a b b a b

中考化学综合实验习题

【内容综述】 1、熟练掌握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制气分型,型,集气有排水法,排空气法,干燥,净化…) 2、培养审准实验目的,审定全系统步骤先后顺序合理,以达目的的能力 【要点讲解】 1、读审题中信息,联系学过的知识,紧扣实验目的,创设途径选择最佳。 2、分解每一步骤,明确这一步目的,严格准确操作(如气体的投制,净化,干燥各步) 3、审定系统顺序使整个流程谐调(如先查气密后制气,先去杂后干燥;用洗气瓶,长管进短管出…) 例1、例用下图给出装置,设计实验以粗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量(已知氢、氧原子的相对质量)回答提出问题。 (1)按气流从左至右流向,仪器组装连接顺序为(用大写字母标)______________ (2)各组仪器接口顺序为(用小写字母标)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装置的作用A 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解析:1.读、审题目,实验目的:粗测铜的原子相对质量,由给出的图示,可进行氢气还原氧化 铜实验,能测生成水的量,则可达目的。因是计量实验,要尽量使实验值准确,要净化干燥、产物水量要防止其它湿气的干扰。 2.分解审定;参照图示,除HCl用F,干燥用A;测定水量D紧接C,防止大气中湿气干扰后接B。接口位置注意,洗气瓶导管,长进短出,干燥管粗进细出。 答案:(1)E→F→A→C→D→B (2)e→f’, f→a , a’→c , c’→d’, d’→b’ 3)A干燥,B吸收大气口水气F吸收中混有的HCl 例2、已知某食盐中掺有纯碱。为测定纯碱含量,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 组装仪器__________ 2. 准称D装置为M1克 3. 准称样品混合物的质量n克放也入B内 4. _________,使稀缓缓滴在样品上,直至不再产生气泡 5. 向A中鼓入空气,要缓缓进气几分钟后,再称___________(仪品名称)的总质量为克) 请你(1)将步骤中缺处补充完整,回答(2)鼓入空气目的是_________ A,应盛_______溶液(俗称),用作________________(3)步骤4、5操作要慢,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过快,导致实验值_________(偏大或小)(4)E作用____________(5)由记录数据处理,含有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6)夹子K在________操作后打开 解析:(1)读审题目,明确用测定含量导出纯碱质量。一定要保证产物纯且产生,吸收都充分 (1)检查气密性;打开分液漏斗a ;干燥管D 。(2)使产生的全部通过D被吸收A 中盛大碱溶液吸收空气中(3)在B中反应充分,气流通过碱石灰被吸收彻

代数几何综合题.doc

代数儿何综合题一、基础题 (大兴,2010期末,18) 18.已知:如图,在山8C中,ZC = 90°,P为43上一点,且 点p不与点刀重合,过点户作PE1AB交刀C边于点点厅不与点。 重合,若力3 = 10,4。= 8,设,户的长为x,四边形PEC3周长为*. (1)求证:/^APE s MCB ; (2)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图象 (丰台,2010期末,21) 22.(本小题满分6分) 已知:如图,渔船原本应该从A点向正南方向行驶回到港口P,但由于受到海风的影响,渔船向西南方向驶去,行驶了240千米后到达B点,此时发现港口P在渔船的南 偏东60°的方向上,问渔船现在距港口P多远?(结果精确到0.1千米)(参考数据: V2M.41, V3M.73,际"24, ^6^2.45) (丰台,2010期末,25) 25.(本小题满分7分) RtA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ZC=90°, AB=6, AC=3,点A在x轴上由原点。开始向右滑动,同时点B在y轴上也随之向点O滑动,如图2所示;当点B滑动至与点。重合时,运动结束.在上述运动过程中,OG始终是一个以 AB为直径的圆.

(1)试判断在运动过程中,原点。与OG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设点C坐标为(x,y),试求出y与x的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根据对问题(1)、(2)的探究,请你求出整个过程中点C运动的路径的长.

二、提高题 (吕平,2010期末,25) 25. (7分)已知,抛物线y^ax1轴的两个交点分别 为A(1,0), B(4, 0),与y轴的交点为C. (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 (2)点P是在直线x=4右侧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P作PM l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P点,使得以A, 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朝阳,2010期末,24) 24.(本小题7 分)如图,在z^ABC 中,ZA=90°, AB=8, 过M点作MN〃BC交AC于点N.以MN为 直径作。0,并在。0中作内接矩形AMPN.令 AM=x.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IVINP的面积S; (2)当x为何值时,。。与直线BC相切? (3)在点M的运动过程中,设△MNP与梯形BCNM重合的 面积为V,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x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P \ B ------------------ C (第24题) (朝阳,2010期末,25) 25.(本小题8分) 已知:在/XABC中,ZACB=90°, CD_LAB于点D,点E在AC上,BE交CD于点G, EF1BE交AB于点F.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当加入该试剂时观擦到的现象是。【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2、实验室常用下图A与B装置支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3)、(4)的仪器名称(3)(4); (2)小高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图中的装置(填字母),使用的药品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小明要用A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则瓶(1)应盛放(填序号)A.氢氧化钠溶液B.浓盐酸C.浓硫酸 (4)写出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一个化学方式。(5)A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分别加水浸没集气瓶(2)中导管的末端和锥形瓶中长颈漏斗的末端,然后用热毛巾捂住洗气瓶(1),若集气瓶(2)中和锥形瓶内则该装置漏气。

3、化学课上,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中,小宇同学发现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当向该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红色右腿去。 (1)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填“能”与“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2)针对上述实验,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有: (答出两点即可) 4、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组他们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 (1)欢欢同学先按如有图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 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遍地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 操作中的错误。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 有加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仍呈现无色,于是他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他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反思与评价】 (1)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 。(2)根据以上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思考一下,为了保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验成功的关键是。 5、为了探究皮蛋中的化学知识,同学们找来一包皮蛋加工配料,经过查找资料得知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为了验证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配料于小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过滤。过滤后得到的白色固体是。它们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如果反应物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