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为进一步加快我州生物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生物产业,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生物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建设“8311”行动计划的意见》,编制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我州发展生物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和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伴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产业正在展现出不可限量的前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新型产业形态初步形成,生物技术产品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国家、省制定的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必将为生物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审时度势,立足我州生物资源基础,发挥优势,推动生物产业快速发展,这是加快红河新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州的战略目标,把生物产业作为我州的七大重点支柱产业来培植,符合我州发展实际,是对红河州情的不断深化认识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发展生物产业,可以充分发挥我州多气候带、多物种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有利于我州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改变我州目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消费需求,扩大出口创汇。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益,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扩大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加快生物技术、科学管理方式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经营管理等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我州生物产业发展的潜力

(一)资源潜力

我州地处低纬度的高原地区,由于受红河、南盘江、李仙江的纵横切割,海拔高差悬殊大,加之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印度洋西南季风、南下寒潮的共同影响,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形成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适合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是红河以西的哀牢山系南段及南延支脉山区,是云南省热量最丰富、雨量最充沛的高温多湿区,发育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植被类型垂直系列,从最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山顶分布有热带雨林一山地雨林一季风常绿阔叶林一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一山地苔藓矮林,具有全国少有的“立体森林”特点。迄今初步整理出种子植物有229科1530属5667种,是云南及中国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乔灌木植物占全国总数的1/4,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全州已知的珍稀保护树种有116种,主要有桫椤(树蕨)、金花茶、小叶船板木(擎天树)、水松、秃杉、毛坡垒、鹅掌楸、董棕等。此外,还生长有灯盏花、大黄藤、黄连、青叶胆、板蓝根、草果、砂仁、杜仲、肉桂、薯蓣、露水草、重楼等名贵药材,鸡枞、干巴菌、松茸、美味牛肝菌等多种名贵野生食用菌,翡翠芽、香椿、树头菜、羽状金合欢(臭菜)等大量山野菜。品种优异的石榴、葡萄、脐橙、雪梨、大杨梅等温带水果和香蕉、菠萝、荔枝等热带水果以及橡胶、八角、核桃、油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经过近几年的开发,我州自然环境和资源比较优势充分显现出来,不仅适应多种植物的生长,而且同一种植物的内含成分优于其他地区。这为红河州继续发展生物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二)政策优势

进入“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物产业。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省政府下发了《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

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8〕27号文件),2009年6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建全了机构,明确了职责。州委、州政府为实现红河新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加强了对推进生物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制定了发展现代农业“8311”行动计划,批准了《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出台了《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州生物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为我州“十二五”时期加快生物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十一五”时期全州生物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十一五”时期,我州生物产业开发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实施原料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六大工程,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林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天然纤维、花卉园艺、畜牧渔业七大产业。按照全省统计口径,2009年,全州生物产业(未包括烟草、粮食)原料基地面积达到763.72万亩,总产值达到171.03亿元。其中,生物医药种植面积56.49万亩,总产值10.66亿元;生物农业种植面积405.78万亩,总产值52.01亿元;生物林业种植面积234.51万亩,总产值17.17亿元;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及生物化工)原料基地面积53.6万亩,总产值3.56亿元;花卉园艺面积2.11万亩,总产值3.53亿元;天然纤维种植面积3.35万亩,总产值0.14亿元;畜牧渔业综合产值83.96亿元。生物产业在全州产业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特色经济中的支撑地位、生态建设中的关键地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州生物产业发展由于起点低,南北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在生物产业培植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少,扶持配套政策不完善,发展后劲不足;二是产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三是高、深、精生物科技的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弱,缺少核心技术,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四是中介体系不健全,高素质的经济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五是投融资体制不够健全,多元化投入渠道不畅,规模以下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成本增大。

四、“十二五”时期,全州生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州和面向西南的“桥头堡”的目标,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为手段,继续实施原料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六大工程,做强做大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林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及化工)、花卉园艺、天然纤维、现代畜牧渔业等七大生物产业,大力推进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领域,实现我州从生物资源大州向生物经济强州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 全州特色优势生物产业发展的速度年均达到20%左右,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力争实现特色优势生物产业总产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生物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支撑平台。

2.坚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选准突破口,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战略产业,突出抓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努力在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推进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强化加工业对生物产业的带动作用,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工业化程度,在关键领域的产业化、标

准化、规模化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3.坚持统筹规划、集聚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在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采取适当的政策引导,促进生物企业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相关产业向优势地区汇集,培育生物产业区域增长极,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逐步走上专业化集聚发展道路。

4.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构建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原始创新,努力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着力提升生物产业的竞争力。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生物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

5.坚持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把环境影响评估作为生物产业开发的硬性约束,加强生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物种的监控力度,加快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为全州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五、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布局

根据国家和省确定的生物产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我州生物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重大产业规模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举,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做强做大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林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花卉园艺、天然纤维、现代畜牧渔等产业,使之形成我州生物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优势。

(一)生物医药

2009年种植面积56.49万亩,总产值10.66亿元。要以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为基础,继续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天然药物的发展。优先开发有中医药疾病治疗优势的药品,特别是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糖尿病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稳定可控的中药新药。加快发展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具有显著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复方药物。并根据自然条件,遵循地道药材原则,加强地道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濒危稀缺中药材的人工种源繁育,支持道地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和原产地申报认证工作;推进苗、瑶、哈尼、彝等特色民族药物名方二次开发。

依托我州生物药用资源为基础,重点开发单元制药技术及配套设备,新型中药饮片生产工艺与装备,包括提取、分离、纯化、干燥、灭菌、制剂、包装及物料传送等生产过程在内的组装式自动化生产线,中药制药工业参数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总产值达到50亿元。其中:南板蓝根2万亩,产值3亿元;滇龙胆5万亩,产值5亿元;红豆杉3万亩,产值10亿元;灯盏花2万亩,产值5亿元;肉桂1万亩,产值1亿元;露水草5万亩,产值5亿元;草果45万亩,产值10亿元;三七5万亩,产值5亿元;其他中药材(包括:大草乌、石斛、龙血树等)7万亩,产值11亿元。

(二)生物农业

2009年种植面积405.78万亩,总产值52.01亿元。要充分发挥我州植物、微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加大最新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大力发展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茶叶等产业,积极促进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大优质农产品开发力度,开发更多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终端消费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品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采用无公害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精细蔬菜、反季蔬菜,并通过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储运、市场体系建设等方式,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1.特色水果。2009年种植面积107.65万亩,总产值14.02亿元。要以调整品种结构、扩

大种植面积,通过无公害化生产、产品深加工和水果采后加工(包括分级、消毒、打蜡、包装等)、储运、市场体系建设等方式,打造“红果”品牌,实现水果产业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到2015年,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值达到50亿元。热带水果主要布局在红河南部六县,温带水果主要布局在北部七县。

2.特色蔬菜。2009年种植面积119.7万亩,总产值19.61亿元。要以精细蔬菜、反季蔬菜规模化生产和外销品种为重点,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精深加工。到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值达到50亿元。特色蔬菜主要布局在石屏、建水、蒙自、弥勒、泸西等县。

3.特色食品(魔芋、苦荞、大麦苗等)。2009年特色食品种植面积1.89万亩,总产值2129.03万元。要以调整品种结构和绿色食品为标准,扩大种植面积,加快深加工配套建设,以提质增效,推动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到2015年,特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值达到1亿元。主要布局在建水、泸西、石屏等县。

4.茶叶。2009年种植面积26.64万亩,总产值0.89亿元。要以加快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和大力改造中低产茶园为重点,抓好基地建设规范化、产品加工标准化、品牌打造国际化进程。同时,大力招商引资,促进优质资产的重组,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主要布局在元阳、绿春、金平、红河、屏边、个旧、蒙自等县。

5.糖料。2009年甘蔗种植面积35.04万亩,产值9.16亿元。到2015年,甘蔗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值达到15亿元。

6.其他(包括豆类、油菜、食用菌等)。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总产值达到29亿元。

(三)生物林业

2009年种植面积234.51万亩,总产值17.17亿元。要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生物工程技术和生物转基因技术在发展生物林业上的应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立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强化资源培育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林纸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推广特色品种,优化区域布局,推进集约经营,加快发展竹子、棕榈、核桃、草果、橡胶等主要特色经济林及深加工。创新机制,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战略伙伴,大规模、高起点,加快我州林纸一体化产业发展。到2015年,生物林业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1.核桃产业。2009年种植面积48.4万亩。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值达到15亿元。重点布局在弥勒、泸西、石屏、建水、蒙自、绿春等县。

2.油茶产业。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值达到10亿元。重点布局在南部六县和石屏、建水等县。

3.天然橡胶产业。2009年种植面积达83.76万亩,总产值

4.3亿元。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开割40万亩,总产值达到25亿元。重点布局在河口、金平、绿春、屏边、元阳、个旧等县。

4.林(竹)纸产业。到2015年,造纸林(竹)原料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值达到25亿元。制浆造纸企业布局在开远和弥勒,木浆原料基地重点布局在北部七县,竹浆原料基地重点布局在红河南部六县。

5.其他(包括紫胶、干果、花椒等)。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值达到25亿元。

(四)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及生物化工)

2009年原料基地面积53.6万亩,总产值3.56亿元。生物制造要以选育一批速生高产高含油和高热值能源植物品种为重点,实现规模化、基地化种植。充分利用荒山及低产地,以提高单产和淀粉含量,降低原料成本为目标,培育以木薯、脱毒红薯、芭蕉芋等原料的专用作物新品种,做好以薯类、甘蔗等原料生产乙醇,优化乙醇生产工艺,积极推进燃料乙醇示

范工程建设。以天然香料为主的香料加工,以除虫菊、印楝为主的生物农药,以番麻为主的深加工药物中间体及甾体激素,以万寿菊、灵香草为主的食品、饲料等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等产品。到2015年,原料基地面积达到55万亩,总产值达到20亿元,其中:薯类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总产值达到10亿元;除虫菊5万亩,总产值达到5亿元;万寿菊5万亩,产值2亿元;其他(包括印楝、膏桐、八角、灵香草等)5万亩,总产值达到3亿元。重点布局在弥勒、开远、建水、石屏、红河、元阳、河口、蒙自、金平等县市。

(五)花卉园艺

2009年全州花卉面积2.11万亩,总产值达到3.53亿元。要以建设新昆明,拓展昆河经济带花卉产业为契机,依托花卉产业集团,带动和发展红河花卉产业;加快花卉新品种引进与选育、野生花卉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立花卉、绿化植物种子、种苗及种球的繁育体系;强化种植、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以鲜切花为重点,拓展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鲜花、干花生产和绿化苗木、观赏植物的培育以及加工储运、物流配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花卉、绿化园艺生产企业群和花农合作组织联合体,初步建立起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抗风险能力强的现代花卉产业体系,努力将我州打造成继昆明之后的又一花卉生产出口基地、云南省最大的绿化苗木、反季温带鲜切花、室内观叶植物、工业用花卉的种植和加工基地和省内连接东南亚国家的现代花卉展示交易中心和物流枢纽,使花卉成为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之一,成为全州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到2015年,规模达到5万亩,总产值达到20亿元。

1.鲜切花。2009年种植面积0.16万亩,总产值0.28亿元。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总产值达到5亿元。品种以玫瑰、百合、非洲菊、菊花、康乃馨、切叶等为主,种植基地重点布局在蒙自、弥勒、泸西、石屏、个旧等县市。

2.绿化苗木。2009年规模1.12万亩,总产值2.66亿元。到2015年,规模达到2万亩,总产值达到8亿元。重点布局在开远、弥勒、泸西、蒙自、个旧、屏边、河口等县市。

3.盆花(景)。2009年规模0.71万亩,总产值0.55亿元。到2015年,规模达到1万亩,总产值达到5亿元。重点布局在蒙自、开远、石屏、屏边、河口等县。

4.其他(包括种用花卉、食用花卉、草坪等)。2009年规模0.12万亩,总产值0.04亿元。到2015年,规模达到1万亩,总产值达到2亿元。

(六)天然纤维

天然纤维产业(主要包括蚕桑、麻类、木棉)。2009年原料基地面积3.35万亩,总产值0.14亿元。天然纤维是我州传统的优势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将发挥着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天然纤维产业发展,利用我国蚕桑“东桑西移”良好机遇,出台了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我州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科技研发,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促进产业开发,力争成为云南省重要的优质天然纤维原料和加工基地。到2015年,原料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总产值达到10亿元。其中:蚕桑10万亩、总产值5亿元;麻类5万亩、总产值3亿元;木棉15万亩,总产值2亿元。丝麻种植重点布局在蒙自、开远、屏边、弥勒、石屏、河口、红河等县市,木棉主要布局在个旧、开远、金平、元阳、河口等县市。

(七)畜牧渔业

2009年综合总产值83.96亿元。要以转变畜牧产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先进的畜牧兽医技术为支撑,依托畜牧饲料高新技术及设施,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饲养为基础,大力推进生猪、家禽及奶牛发展,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畜牧产品市场供应;积极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业和饲料工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效益;依托州内大型水库资源,积极发展渔业,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渔业发展,农民增收。到2015年,现代畜牧渔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

六、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合力

进一步完善生物产业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全州生物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协调机制,加强生物产业体制改革、技术研究开发、生物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形成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合力。加强和完善红河州发展生物产业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州生物产业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领导。设立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全州生物产业信息中心,就生物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收集全州生物产业开发成果和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有关资料,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州发展生物产业工作部门要积极开展市场调查、信息交流和政策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并加强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产业、主要对策措施的研究和协调,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改、经济、财政、科技、农业、畜牧、林业、质量技术监督、商务、经合、统计、水利、交通、电力、环保、土地、宣传等部门要按各自职能,共同承担起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责任,制定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促进生物产业健康发展。

(二)积极引进和扶持生物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积极引进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诚意、有技术和牵动作用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制定红河州生物产业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标准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对生物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优先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资金支持。同时,支持鼓励生物龙头企业入住红河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加工区和蒙自草坝红河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区。依托地域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扶持龙头企业,采取一个产业一个基地为核心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设模式,引导生物产业特色化、集聚化发展,建立各具特色、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形成蔗糖、茶叶、天然橡胶、畜牧、果蔬、花卉、生物药材、木本油料、林纸等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鼓励企业到境外发展原料基地,进行生物产业开发合作。

(三)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

加强从原料到最终产品各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监督和控制,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农产品为主体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体系。鼓励生物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各类认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实施重点生物产品培育工程,打造一批重点生物产品和品牌

以名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名、优、新、特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着力推进新品种、新产品推广和鼓励生物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发挥行业协会的主体作用,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管理和实施工作,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公共品牌。力争到2015年,在生物产业领域力争培育2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5个以上云南省著名商标。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好市场开拓、企业宣传和产品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我州生物产业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生物产业有序发展。

(五)强化生物科技创新

依托州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生物产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或实验室,组织联合攻关,重点攻克生物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重大技术和共性技术。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利技术、科技成果,扶持、创建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一批生物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进优秀生物科技人才,加强生物科技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通过自主研发、联合研发等形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机制,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六)建设高素质生物产业人才队伍

按照发展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的要求,加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生物安全、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生物产业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重点培养生物技术原始性创新人才、生物技术工程化开发人才、高级经营管理者、产业技工等各类高技能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州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生物产业专题研究。积极设立技术创业基金,引进国内生物开发各类人才创办生物企业和研究,营造有利于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七)扩大对内对外交流合作

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种合作项目,吸引国内外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参与生物产业开发,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企业、大集团以及战略投资者,壮大生物产业龙头。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州优势,进一步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加快推进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鼓励和支持生物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八)加强生物资源保护

开展生物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进一步摸清我州生物资源情况。抢救性收集宝贵生物资源,加强物种种质资源库(圃)及原生境保护点、试验基地和信息与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生物服务业,强化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宣传,促进生物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大江大河流域防护林工程、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促进造林与生态修复。积极开展湖泊生物修复、梯田生态圈修复等领域的配套技术集成和产业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植物园。

(九)多渠道增加对生物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视州级财力增加,逐步扩大全州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整合各级各行业发展生物产业的专项资金,加大对生物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产品给予补贴。促进银企合作,拓宽发展生物产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生物企业信用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生物龙头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鼓励支持和培育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发展生物产业的各类配套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制定灵活的用地政策,保障生物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十)注重生物产业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发展共识

充分利用媒体专栏、网络、会议会展等形式,加强生物产业宣传工作,在全社会树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是生物产业发展基础”的观念,以及“红河具有雄厚的以生物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将全州的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红河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和必由之路,也是全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的共识,举全州之力把我州生物产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在部分领域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围绕生物产业发展政策、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创新成果、创业成功经验等开展宣传,鼓励社会围绕生物产业发展献言献策,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舆论氛围,提高红河生物产业的国际国内知名度,促进红河生物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七年四月 目录 序言....................................................1 一、云南生物产业发展的思路、原则和目标.....................4(一)发展思路.............................................4 (二)基本原则.............................................5 (三)发展目标.............................................7 1、近期目标(到2010 年)........................................ 7 2、远期目标(到2020 年)........................................ 7 二、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布局..............................8 (一)主要任务.............................................8 1 、做精做优传统生物产业......................................... 8 2 、做大做强新兴生物产业......................................... 8 3 、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8 4 、推进生物产业的聚集式发展..................................... 9 5 、实现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9(二)发展重点.............................................9 1、生物医药.................................................... 9 2 、糖、茶和天然橡胶........................................... 11 3、生物化工.................................................. 12 4、林纸...................................................... 12 5、花卉园艺.................................................. 13 6、丝、麻.................................................... 13 7、生物质能源................................................ 14 8、生物服务.................................................. 15 9 、其他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15(三)发展布局...........................................17 三、实施六个重大行动计划和二个专项.......................18(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18 (二)良种选育与推广行动计划.............................20 (三)优质专用原料基地建设行动计划........................20(四)特色产业链培育行动计划.............................21 (五)生物资源保护和环境生物修复行动计划..................21(六)国际国内合作行动计划...............................22 (七)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专项............................23(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专项.............................23 四、保障措施............................................24 (一)加强宏观指导,提高服务水平..........................24(二)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环境..........................24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整理)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计划-2012年.

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计划 (2008-2012年) 时间:2009-01-08 17:02:27 来源:作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 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8〕2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九日 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省发展改革委) 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当前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山东是生物资源大省,农业生物、医药生物、海洋生物等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具备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我省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沉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生物产业革命将为解决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强力支撑,加速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发展,对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趋势及现状

(一)世界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产业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生产以及应用于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称。当前,生命科学正在向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和控制生命过程方面发展,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农业、医药、能源、海洋等领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一批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群正在形成,生物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主导产业。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仅生物制药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生物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对 人类及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产业重点发展,纷纷制订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促进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态势。 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基本上能跟踪世界生物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高技术领域与世界技术水平差距较小且最可能实现突破的新兴产业。近年我国在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基因测序、功能基因组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产业发展方面,基因治疗、组织工程、诊断试剂和芯片等医药生物领域,已有20余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上市;农业生物领域,抗虫棉种植面积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0%,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和开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物制造领域,我国是化工、发酵、制药等行业的原材料出口大国,农业废弃物制备功能糖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以生物柴油、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材料及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国家正着力打造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已在全国建立了20个生物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产业密集区。 (三)山东生物产业基础及发展状况。 1.生物资源丰富。山东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适中,光照时间长,平原、山地、丘陵、湿地分布各异,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各类生物繁育生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多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数的21%;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生物资源得天独厚;黄河三角洲尚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区,是水果、蔬菜、海产品及蚕茧、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多年来粮、棉、油、蔬菜、水果和肉类、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山东工业较为发达,有利于推动工农业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推进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维护国家食品安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不断突破,生物产业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并逐步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湖南生物医药和育种两大领域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28%,总规模居全国第12位。 一是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湖南拥有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09年,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两大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和200亿元,居全国第13和第4位。中药材资源蕴藏量排名全国第2位,杂交水稻、油茶和柑橘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位,生猪出栏量排名全国第2位。培育了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重大品种,形成了一批产值过十亿元的骨干企业,“隆平高科”杂交水稻辐射全球,“千金”成为国内妇科用药第一品牌。 二是抢占了部分领域技术制高点。湖南生物技术研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杂交水稻、医学遗传和个体化基因治疗、干细胞等技术国际领先;生物毒素纯化利用、中药超微粉体、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国内领先。形成了90多个专业研发平台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2006年以来获得生物医药技术发明专利300余个、国家级新药和医疗器械注册证书320个;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500多个,获得新品种权300多个。 三是市场前景广阔。“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和育种市场将年均分别增长20%和30%以上。现代中药产品和生物制品占医药市场的份额由25%提高到40%,将带动中成药、中药超微饮片和诊断试剂等湖南优势医药产品的市场份额年均增长30%以上。水稻、油茶等湖南优势生物品种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巩固,生猪、水产和茶树等特色领域将获得年均30%左右的增长空间。 湖南生物产业既拥有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自主品种和大品种较少,生物医药领域六类以上中药和五类以上化学药新药产值占总产值的4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制约了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新品种开发,品种低水平同质化率达70%。二是药品优质优价的合理定价机制有待理顺,培育质价相符的市场能力较弱,企业缺乏发展支撑力。三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小而少,产业带动和集聚能力不强。 二、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结合梯次创新集成和适度原始创新为动力,以13大类重大常见多发性疾病治疗、重大疫情防治和高产优质的生物育种新品种开发需求为牵引,以9大产业化工程为抓手,着力突破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大力推进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培育领先全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重大创新品种,打造一批具有突出品牌效应的大型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扩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突出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以原(辅)料和医药关键中间体为突破口,积极开发新型药物和新型制剂;加快干细胞技术、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进程,抢占生物制品领域竞争制高点;加快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扶持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产业发展;综合运用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和航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加强动植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加快规模化制种、种植和养殖技术开发,推进示范推广应用,促进生物产业跨越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生物医药产业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位,确保生物育种产业继续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到2015年,累计投入200亿元,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企业5-6个、过10亿元企业30个以上;建设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60个;获批国家中药六类以上、化学药五类以上新药和生物制品100个以上、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0件以上,国家和省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400个以上。 到202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我国特色鲜明的生物产业重要增长极。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2020年及三个基地建设项目方案

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根据云南省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关于加快推进生物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的实施意见》和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生物产业研发中心(2015—2020年)发展规划。 一、研发中心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 楚雄技师学院生物产业研发中心是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学院内设机构。根据国家、省州加快生物产业发展一系列有利政策,依靠学院办学优势,研发中心将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集成创新的原则,重点围绕云南濒危中药(民族药)的人工种植(养殖)研究和种植(养殖)技术示范、推广;云南珍稀野生菌的人工、半人工栽培研究和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利用中(民族)药开发医疗性保健品、保健食品等方面开展工作,力争取得突破,以科研成果转化成产业为目的,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主要工作任务:1.培养生物类相关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为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服务;3.开展中药(彝药)、珍稀野生菌、森林蔬菜的种植(养殖)、品种保护研究、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4.进行医疗性保健品、保健食品研究开发4.

开展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 发展目标:建成3个基地:1.濒危中(彝)药资源抚育基地(2016年);2.中(彝)药种(养)植示范基地(2017年); 3.珍稀野生菌育种、人工、半人工栽培基地(2016年)。形成3个中心:1.产品研发中心,2.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中心,3.楚雄州中(彝)药种(养)植人才培训中心。构建两个工作站:1.云南省专家工作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植所副所长张金渝研究员(2016年)2.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7年)。搭建两个平台:1.学生生产实习实训平台,2.教师科研教学平台。 目标实现后,学院生物产业,如农学、林学、生物制药、中草药(民族药)种植(养殖)等相关专业的办学条件将大为改善,对提升学院影响力、知名度,增强学院竞争力,创新力,提高学院办学层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这对扩大招生规模、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基地和中心建成后对楚雄州扩大中草药种植面积和种植水平、野生菌人工半人工栽培,将提供技术示范,人才支持,这对促进楚雄生物经济跨越发展,建成彝药之乡,野生菌之都,对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科研成果的转化,也能为学

生物蚌埠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前言 生物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巨大的市场潜力、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正为其所有进入者提供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生物技术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资源、新手段、新途径,并引发医药、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新的产业革命。据预测,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3,生物质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未来20年,生物经济带来的效益预计将超过信息经济的10倍,成为继信息产业后又一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蚌埠市位于淮河中游,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交通便利、科教资源丰富,是皖北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加工、商贸、科技中心,工业涉及机械、纺织、轻工、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34个行业、400多个门类,已形成以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和以光伏、生物、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其中,生物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主要企业包括安徽丰原集团公司、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公司、安徽丰原格拉特乳酸公司、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安徽泰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蚌埠安加生物科技公司、安徽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福康药业公司、安徽丰原涂山制药公司、蚌埠八一药业公司、安徽天润化工股份公司等,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特色产品,涉及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生物医药及生物农业等现代生物产业的诸多领域, 2008年实现总产值90亿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视察安徽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积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豫政办[2013]32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3 【实施日期】2013.05.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3〕3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进度安排。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牵头单位要负总责,加强协调,其他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跟踪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工作落实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3日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一、基本公共教育 (一)重点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省教育厅牵头。只明确牵头部门的,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 (二)基本标准。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实施国家校舍建设、设备配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规范等标准。(省教育厅负责)(三)保障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普通高中改造工程。(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二、劳动就业服务 (四)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城乡就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以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努力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供更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五)基本标准。实施国家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加强劳动标准体系建设。执行国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标准,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四川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都江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分析 一、背景与意义 (一)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和现状 进入21世纪,全球医药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07~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分别为7150亿美元、7730亿美元、8370亿美元,增长速度达8%以上,远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传统药物及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国际医药界关注的热点和发现创新药物的突破点,尤其是中国,未来将是亚太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二)中国医药产业整体水平 1.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公费医疗向城镇基本医疗办理保险制度过渡,基本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的人群迅速增加到1.37亿人,增加了两倍多。医疗保险政策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政策覆盖范围从国有企业扩大到非公有制企业,从正规的就业人群扩大到灵活的就业人群,从城镇就业人员扩大到了进城务工人员。另外,我国已经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十五”期间,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普遍推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落实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在部分效益好的企业实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目前绝大多数统筹地区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待遇得到了保障。 2.我国医药产业现状

现在,我国已经能够生产1500种原料药,同时还可以生产多种药品制剂、生物制品、疫苗和医疗器械。我国的医药工业总产值,2007年为6279.57亿元人民币、2008年为7787.92亿元人民币、2009年(1~8月)为5776.75亿元人民币。医药工业总产值前十位的省份是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四川、河南、吉林、上海、北京、江西,占全国的68.54%,2009年全国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为9.83%,比同期下降0.13个百分点。 3.我国中药产业特点 中药产业,包括中药种植养殖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经济产业。其中,中药种植养殖业资源丰富,中药工业涉及面广,中药商业活跃,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不断发展。而中药工业主要包括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成药,以及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美容护肤品、日化用品、农药、兽药等产品和中药制药机械、辅料、包装材料等相关产业。 目前,有中药工业企业约1200多家,职工50多万人,人均创利1.3万元;国家批准上市的中成药共有9000多种,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近几年来中药工业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20%,利税平均年增长率为24%,2009年,中成药销售利润首次超过10%。 (三)意义 1.人类健康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疾病谱和医学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慢性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发病率不断增加,现代医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医药从整体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其生命观、辩证观、疾病观和医学模式更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的生理、心理、社会3个方面的健康定义,人类健康的新需求与中医药“天人合一”理论相契合,展现出中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五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上传者知盟网https://www.doczj.com/doc/3017830000.html,

六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较快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我省坚持走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持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加大;我省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自身看,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我国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对发展生物产业作出部署,作为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推动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十一五”以来,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一批生物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治疗性疫苗与抗体、细胞治疗、转基因作物育种、生物能源作物培育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人用高致病性流感疫苗、分子诊断试剂、超级水稻、聚乳酸等一批创新产品得到推广应用,产业化项目大幅增加,市场融资、外资利用和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2011年实现总产值约2万亿元,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产业初具规模,出现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和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我国在生物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当前,我国面临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食品安全保障、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为保障人口健康、粮食安全和推进节能减排,亟需加快新型药物、作物新品种、绿色种植技术、生物燃料和生物发电、生物环保技术、生物基产品等开发培育和推广应用。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物产业还存在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科研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创新活力的小企业群体等突出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产业内生发展能力为主线,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企业主体作用,着力优化政策法规体系,营造产业创新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和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生物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豫政办〔2011〕8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 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谋划我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农业农村工作不放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启动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深入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43.7亿公斤,连续5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畜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638.3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88.6万吨,奶产量达到290.9万吨,均居全国前列。特色经济作物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油料、蔬菜、水果、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540.72万吨、6624.26万吨、767.33万吨、99.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18.7%、38.1%和9 2.3%。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195.88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8.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