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定义

成就动机问题的研究始于西方,其概念的形成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默里提出人有二十种需要,其中首要的就是“成就需要”。默里对成就的需要定义为:“克服困难,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从此有更多的心理学家研究这一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1953)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的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动”①。阿特金森(1964)进一步着重研究了成就动机的实质,发生发展及测定,他认为:“当人用较高的社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成败时,表现的就是成就动机,它包括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部分”②。奥苏贝尔认为学生最主要的成就动机是学业成就动机,即“学生视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③。

我国最早研究成就动机的杨国枢先生认为,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而在林崇德等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将成就动机定义为“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国内外的学者对成就动机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也都有其共性,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力。现在广泛的定义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二、成就动机的理论

(一)、麦克里兰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发现,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同经历造成的。高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表现给予很高的期望,当儿童表现良好时便给予赞许;而低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给儿童明确的行为指示,代替儿童作决定,并且在儿童表现不良时便表现愤怒。因此,专制型的父母大多不会有高成就动机的子女。麦克里兰认为,如果鼓励父母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会导致高成就需要的孩子产生。其结果便会导致社会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的增多,又导致经济的增长。

(二)、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是麦克里兰的学生,他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

①董春山.关于成就动机的几个问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10):19.

②周国韬.国外成就动机的概念、测量与培养评述.教育科学[J],1989(4):48.

③奥苏贝尔著,余星难等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方设法逃避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④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动机通常是同时在起作用。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会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当两种动机力量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时,便会感受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因此,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最终是由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所决定。

(三)、韦纳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与Y轴一样。韦纳进一步组合了这两个维度。韦纳的归因理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归因结果对个体以后成就行为的影响,把成功与失败归于内部/外部或稳定/不稳定的原因会引起个体不同的情感与认知反映(自豪或羞耻)。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自豪,觉得自己的聪明导致了成功;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⑤。

三、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的学者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与年龄有关,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就动机会有所下降。但从认知角度去分析,个体的成就动机不能简单的说是增强还是减弱。沃建中等从成就归因、自主性动机、自我效能、成就目标四个角度,对62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随年级上升,四个因子基本保持平稳的发展趋势,但在不同的维度上,其发展变化趋势和水平各有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⑥。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会对成就动机产生影响,个体的独立性,自我意识,焦虑对成就动机的水平有一定影响。成绩反馈对不同成就动机取向学生的后继成绩具有不同的影响。陈俊等发现重点中学学生的成就动机总分以及追求成功动机的得分均高于普通中学⑦。此外,归因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杨杏对城市学生的成就归因进行了比较,发现城市男生和农村女生的归因模式更加积极⑧。梁海梅等考察了成就目标与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表明,任务目标通过内部动机对学业成就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外部动机对学业成就产生消极的影响⑨。

可见,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多方面因素互相影响,成就动机是影响学生学绩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的成就动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成就动机较低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而过高的成就动机也容易使学生产生过大的压力,增强抑郁感。因此,应当培养学生适宜的成就目标以增强个体

④张兴贵.成就动机的研究与展望[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1):102

⑤李思.初中生心理暴力、社会支持和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

⑥沃建中等.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学报,2001,2:53.

⑦陈俊、张积家.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1:107.

⑧杨杏.对当前农村与城市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现状的调差研究[J].青年研究,2002,3:89.

⑨梁海梅等.成就目标对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8,5:67

的成就动机水平,促使个体潜能的更好发挥。

成就动机的测量大多采用量表的方式,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式去研究这一课题,相互补充,综合优势,使成就动机的研究更深层次,全方位的展开。另外,应当形成比较系统的研究体系,现有的理论在数量上不少,但是比较杂散,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整合。还可以关注于成就动机的培养这一研究,哪些方式方法可以增强成就动机,使个体发挥最大潜能。不同群体的成就动机也会有所不同,成就动机达到什么水平会最有利于该群体的发展,这些都是有待深入的地方。

成就动机测验及答案

成就动机测验 姓名:应聘岗位:测评日期: 本问卷共30道题目,每一道题目就是一个陈述,请您根据陈述与自己的看法相符的程度作出判断。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有点符合D.完全不符合 1.我喜欢对我没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坚持不懈地努力。 2.我喜欢新奇的、有难度的任务,甚至不惜冒风险。 3.给我的任务及时有充裕的时间,我也喜欢立即开始工作 4.面临我没有把握克服的难题时,我会非常兴奋、快乐。 5.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所吸引。 6.我会被有难度的任务所吸引。 7.面对能测量我能力的机会,我感到是一种鞭策和挑战 8.我在完成由难得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9.对于困难的活动,即使没有什么意义,我也很容易卷进去。 10.能够测量我能力的机会,对我是有吸引力的。 11.我希望把有难度的工作分配给我 12.我喜欢尽了最大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13.如果有些事不能立刻理解,我会很快对它产生兴趣 14.那些我不能确定能否成功的工作,最能吸引我 15.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做有困难的事,即使无人知道也无关紧要 16.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景中工作 17.我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会担心失败 18.在完成我认为是困难的任务时,我担心失败 19.一想到要去做那些新奇的、有难度的工作,我就感到不安。 20.我不喜欢那些测量我能力的场面 21.我对那些没有把握胜任的工作感到忧虑 22.我不喜欢做我不知道能否完成的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一样。 23.在那些测量能力的情景中,我感到不安 24.对需要有特定机会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害怕失败。 25.那些看起来相当困难的事,我做时很担心 26.我不喜欢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工作,即使无人知道也一样 27.如果有困难的工作要做,我希望不要分配给我 28.我不希望做那些要发挥我能力的工作 29.我不喜欢做那些我不知道我能否胜任的事 30.当我遇到我不能立即弄懂的问题,我会焦虑不安。

经典成就动机理论

1经典成就动机理论1953年,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成为成就动机研究的真正开端...。阿特金森1954年提出成就动机有"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维度...。20世纪60 年代以后,心理学家由过去对动机的内在起因和外在诱因的研究转向对人的中介认知因素的研究,认知研究成为动机研究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初, Dweck等人¨1在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理论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也推动了动机理论的成熟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Eccles等人【3 o将阿特金森传统成就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发展成为现代的期望一价值理论,着重论述了期望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并非互补的关系∞J。与此同时: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也在不同角度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 1.2多面取向成就动机理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成就动机的多维度特征,即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不同动机组成的(Kakla&Scher,1986)"J。Slavin(1991)将一般动机分为两类:情境动机和性格动机。前者指的是在特殊情境中的活动,在活动中达到需要的满足,是暂时性的。后者是指个体的追求不限于特定目标,凡是他所爱好的,不因情境改变而有所变异∞J。另有学者根据学习目的不同将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为求知或为个人成长而学习,另一类则是为求得较高的分数或是为博得父母的欢心或教师的赞许而学习。Dweck(1983)将前者看成是学习目标,后者看成是成绩目标。具有性格动机而且在求学时又以学习目的为其学习动机的人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p1 Elliot和Andrew对成就动机的定义进行???新的诠释,认为成就动机是以竞争为基础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激活化和方向化怕J。随后,Elliot(1997)等提出了趋避成就动机层次理论,将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纳入这个理论D J。这些研究说明了成就动机的研究具有越来越多的多面取向。Elizur 等∞-采用了多面取向的成就动机的方法,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种独立的动机组成的。他们将成就需要和其他的需要(如金钱、地位、权力等)结合起来,认为职业道德、支配性、竞争性、对地位的渴望和获得金钱与财富都是成就动机可能的成分。如Elizur 等提出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的结构,即有两个面:A面, 收稿日期:2008-10-06 修回日期:2009一01-1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08166)"中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倾向与职业倦??的关系研究"资助。作者简介:蒋名平(1977一),男,四川达县人,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和职业教育。万方数据114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6卷面对困难的应对方式;B面,时间。A面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包含对困难任务的偏好、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个人独自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计算风险,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为追求完美的结果而努力。B面指的是与任务相关的时间,是在任务之前,期间还是之后。怕J Sagie,Abraham等根据成就动机多面取向理论设计了一种情境成就动机量表来测查成就动机,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体。[7】随着成就动机理论的整合趋势发展,许多研究者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核心因素,如坚持性、对成功的信心;也包括外围的因素,如支配性、集中性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成就动机的"洋葱模型"(Schuler&Prochaska,2001)Do。2成就动机测量的研究成果有关成就动机的研究,焦点在于如何对它进行客观测量。目前最主要的测验有投射测验和自陈式量表的测验。随着成就动机的研究进展,又开发出了Grid技术、成就动机问卷(AMI)等新的测量工具。2.1投射测验1938年Murray运用墨渍投射测验,对内隐动机进行了测量,对动机的测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1投射测验主要有两种方

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 量表简介:叶仁敏的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高标准的倾向。西方学者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不但愿意去做,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其表现包括完成有难度的任务;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超越自我或他人等。成就动机常常突出表现在学业、体育等成就领域,但实际上,成就动机的表现可以非常多样。因为不同的文化、性别、社会角色,乃至不同的个体,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任务、怎样是高标准的具体界定常常是不同的。 成就动机可进一步划分为趋近性和回避性的两个因素,分别可称为希望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前者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成功,而后者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失败。在希望成功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会主动从事学业等重要任务,并会选择有利于任务高质量完成的策略,坚持努力,以求成功。在回避失败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面对重要任务时可能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方式是防御性的,个体力图逃避任务以避免失败;而另一种方式则较为积极,个体会非常努力以避免失败。成就动机的类型和强弱对于个体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不仅可以预测学生短期内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预测个体长期的成就水平。 【指导语】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每个句子,判断句中的描述符合你的情况的程度。请选择1-5来表示你认为的符合程度,数字越大表示越符合。 ①非常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不能确定④有些符合⑤非常符合 1、我喜欢新奇的、有困难的任务,甚至不惜冒风 险。 1 2 3 4 5 2、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境中工 作。 1 2 3 4 5 3、我在完成有困难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1 2 3 4 5 4、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我担心失败。 1 2 3 4 5 5、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所吸 引。 1 2 3 4 5 6、在完成我认为是困难的任务时,我担心失败。 1 2 3 4 5

浅析学习动机之成就动机(一)

浅析学习动机之成就动机(一) 摘要: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个体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欲望。 关键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时,要以动机的激发为突破口,以动机激发来推动其他动力要素的激发,促使各种要素协调发展,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动力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学生学习动力系统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必须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人类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不同学派的心学家从动机的不同侧面把动机划分成各种不同的种类。例如: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与成就动机;内因性动机与外因性动机;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等。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动机,是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自以为重要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内在推动力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心的倾向派生出来的,这种好奇心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力量。这种潜在的因素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取得成功才能逐渐形成和稳固下来。所以我们平时教学要充分利用当堂测试、周测试、月测试。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加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学生知道学习结果后。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又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争取更好的成绩。利用测试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结果。应注意:首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应及时,对低年级学生更如此;其次,反馈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反应,这比知道什么是错误反应更重要;再次,应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学习目标还有多远;最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单纯看其测试结果任何,还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上发现其可取之处,并给予表扬与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学生的测试结果,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要使学生对评价有正确的态度。特别是要正确对待测试和测试结果,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以表扬为主,评价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使学生心悦诚服,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 有关研究及平时教学经验表明,表扬比批评更有效果。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用表扬少用批评,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要多表扬,少批评。表扬应该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批评应带鼓励性,绝对不能对学生采取熟视无睹,不问不闻和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学习较差而又很自卑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扬他某方面的特长来带动其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的积极性,在他取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予鼓励。要分别对待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和缺点较多的学生。如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要适当指出其不足,而对于缺点较多的学生,当他们有了进步,虽然与别人相比微不足道,也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师生间融洽的关系以及相互尊重将直接影响着表扬与批评的效果。有些学习困难和缺点较多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批评,已经对批评与表扬产生了淡漠态度。这时,除了对其优缺点作公正评价外,还需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教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只有尊重老师,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表扬与批评才能重视。要注意个别差异。从性别角度,对女生而言,表扬比批评更有效果,对男生而言,批评比表扬效果似乎更好些。从学习水平角度,表扬对学习困难学生作用更大,对中等生次之,对优秀生最小。从性格角度,对内向的学生,表扬的效果更好于批评,而对于外向的学生批评更有效。了解学生对表扬的估价,动机是学生对成功的估价和对成功概率的估价的综合产物。学生一般情况下,都要对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进行评估。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H.A.Murray)的有关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40~50年代,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等接受默里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例如,大学生想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想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等,都是其成就动机作用的表现。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麦克莱兰的研究发现,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勇于做出决策。 阿特金森将麦克莱兰的理论作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期望—价值理论。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

少),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I=1-P。 然而,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即力求成功的动机(Ts);一种是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即避免失败的动机(Tf)。因此,上述成就动机公式根据其方向的正负,可分别表现为:Ts=Ms×Ps×Is,Tf=Mf×Pf×If。其中,Pf=1-Ps,即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则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动机强度T就是由Ts和Tf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T=Ts+Tf=(Ms×Ps×Is)+(Mf×Pf× If)=[Ms×Ps×(1-Ps)]+[Mf×Pf×(1-Pf)]=[Ms×Ps×(1-Ps)]+[Mf×(1-Ps)×(-Ps)]=[Ms×Ps×(1-Ps)]-[Mf×(1-Ps)×Ps]=(Ms-Mf)×[Ps×(1-Ps)]。 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如果Ms>Mf,则T为正值,而且当Ps=0.5时,动机强度最大;如果Ms< p=""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是,虽然成就动机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但也不能片面地只讲个人的成就和个人的自我提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把追求个人成就和追求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并使个人成就服从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

中国古代诗人的创作心理动机

中国古代诗人的创作心理动机 提到中国古代诗歌,我们立刻会想到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这些名字,想到这些诗人的悲剧性的命运,他们大都在忧患、焦虑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又会想到,中国古代的那些杰出的诗人,几乎没有谁仅仅想做一个诗人,然而他们又只能做一个诗人;也许还会想到,古代的诗人们彼此之间尽管有种种差异,然而他们又似乎不约而同地反复吟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并对某些意象表现出特殊的兴趣。这些现象中,是否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呢?本文试图从分析古代诗人的心理动机及其与古代诗歌(在这里,指的是文人创作的诗歌)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提出看法。 一 在心理学上,动机指人所具有的,能引起某种活动,维持此种活动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内在动力。人的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心理性动机又分为成就动机、亲合动机和探求动机(参见张春兴

《心理学》〔台〕东华书局出版),这些心理动机以动机系统的形式影响着人的具体行动,其中对人的行动起决定性作用的动机叫做“优势动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的心理动机是社会化的产物,是个人接受了特定社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并将其内化的一种结果。 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人的心理动机与古代诗歌的关系的一个方面:诗人的心理动机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题材特点。 中国古代诗人的成就动机,主要是对政治成就的追求,中国古代诗人大都出身于“士”阶层,这一阶层本身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需要的产物,这种制度需要一定的有教养、有才能的人“从政”,并以社会期望的形式、通过社会化过程而内化为士阶层成员的成就动机。中国古代诗人之所以并不把诗歌创作的成功做为主要生活目标而把政治理想的实现做为主要目标(所谓“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正在于此。 中国古代诗人的另一重要的心理动机是亲合动机,这种心理动机源于依亲的需要。依亲是人类共有的社会化心理需要,对于士阶层的成员来说,这种需要更有不同寻常之处,这是因为,他们大都出生于中

大学生成就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TheoryResearch学

表3在生源地因素上成就动机的得分(M±SD) 注:*p<.05,**p<.01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生源地,即城乡背景方面,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差异并不显著。被试中来自城镇占29.2%,来自农村的约占70.8%。 4、大学生成就动机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见表4、5) 由于在调查过程中,学习成绩这一因素是由被试自行选择的,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从本次调查的202分问卷中随机抽取60份,调取这60名被试的期末成绩,计算结果表明其中有58人填写成绩真是有效,有效率为96.7%。由此可知,数据是具有客观性的。 表4在学习成绩因素上成就动机的得分(M±SD) 注:*p<.05,**p<.01 表5.学习成绩因素的事后检验(LSD) 注:*p<.05,**p<.01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在追求成功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学习成绩这一因素的四个水平,在追求成功这一维度进行多重比较(见表5),结果显示,在不及格和良好这两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与分析 1、关于性别在成就动机上差异检验的结果分析 成就动机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所指出的,社会的成就需要先于该社会的经济增长,而这个成就需要又受制于该社会的文化和亚文化因素。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男女两性在社会职业上相接近,扩大了女性的活动领域和空间,这样便造成了男女两性在成就动机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学校教育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挖掘自身潜能的机会,增强了女大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和追求事业成功的信念。社会各个层面涌现的独立、自强、自立、自爱的女性榜样也使女大学生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现代意义的理解。而男生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使他们追求成功的信念得到激发,因此男女两性在成就动机方面就不会存在显著差异。 2、关于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若在家中为独生子女,较可能发展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另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要多很多,这种现象在隔代抚养中更加明显。他们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不强,同时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在大学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要离开家独立生活,在这些方面的不适应可能会对其成就动机造成影响。有些独生子女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意识也较高,因此他们往往有着较强的成就动机,在各个方面都想取得成功,有所作为,同时他们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兴趣,具备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样,他们在避免失败的动机方面也较其他同学较强,他们由于自我评价较高,因此常常更加畏惧失败,不愿意成为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失败者。有时,他们对失败的恐惧更甚于对成功的追求。 若在家中为非独生子女,由于受父母以及长辈关注程度的不同,其成就动机可能不同。非独生子女在家中由于其他兄弟姐妹的存在,可能更急切地现自己,已获得家庭成员更多的关注。他们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后,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期望获得更大的成功。成就动机作为一种高级的动机,就在于它的社会性,大学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非独生子女在这个社会中也有着获得他人认可,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的需要。他们将他们在家庭中渴望受到关注的需要延续到大学生活中来,也渴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成绩。 3、关于生源地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由于农村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想要改变现状的愿望较为强烈,可能导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成就动机较为强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国家三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的生活、经济条件都在逐步提高和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发展很快,其经济、生活水平甚至超过了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大学生希望改变其生活状况的愿望可能没有那么强烈。 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科技、社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等与日俱增。在这种条件下,他们更加追求前沿的技术,渴望掌握更加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能够与先进的科学文化接触,能够认识和了解更多有用的知识,掌握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 4、关于学习成绩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维持功能,积极的心态可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在整个学习阶段具有明确、稳定的学习目标,也具有导向机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在学习活动上,而疏离其他无关学习的事物干扰。由于学习上的成功更使其产生成就期望指标的增力,这种增力具有自我激励作用,使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勤奋,学习成绩得以稳步提高。追求成功的动机推动学生的学习,而学习的成功又促进这一积极动机的加强,,形成良性互动。即使偶然在学习遇到挫折,他们一般会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当等不稳定因素,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取得好成绩的期望指标,反而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进一步发挥主观积极性,直到取得好的成绩。相反,避免失败的动机使大学生对取得成功的目标期望较低,倾向于作出低能力的自我评价,情绪达不到一定的紧张度,总是处在一种消极的心态中,在此情况下机体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有效地保持注意力和知觉活动,更是很难调动潜能,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行为,不利于其学 业成绩的提高。J i a o Y u L i L u n Y a n J i u

传统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教育学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的强度(用T来表示)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一是成就需要,即个体稳定的追求成就的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性(用M来表示);二是对成功的期待,即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三是成功的诱因值,即成功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用I来表示)。 影响动机强度三个因素的关系可表现为下面的公式: T=M×P×I。 对成功的期待和成功的诱因值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即成功可能性越小,这时成功带来的满意感越强,即I=1-P。 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畏困难、达到目标的追求成功的倾向,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害怕失败、避免屈辱的回避失败的倾向,即避免失败的动机。 追求成功的动机可以用下式表示,即:Ts=Ms×Ps×Is; 避免失败的动机公式为:Tf=Mf×Pf×If。 其中成功的可能性与失败的可能性相加为1,因此,Pf=1-Ps。 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动机强度T就是由Ts和Tf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T=Ts-Tf =(Ms×Ps×Is)-(Mf×Pf×If) 因为Is=1-Ps, Pf=1-Ps,If=Ps,那么,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T=Ms×Ps×(1-Ps)-Mf×(1-Ps)×Ps =(Ms-Mf)〔Ps×(1-Ps)〕 合成成就动机的强度和方向依赖于Ms和Mf的强度以及个体对成功可能性的估价(Ps)。当Ms>Mf时,T是正值,这类人的成就动机就高,表现为趋向成就活动,而且当Ps=0.5时,成就动机最高。当Mf>Ms时,T是负值,这类人的成就动机就低,表现为逃避或抑制参与成就活动。当Ps=1或Ps=0时,成就动机最低。 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两种动机通常是同时在起作用。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当两种动机力量势均力敌时,便会感受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因此,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最终要受到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所决定。

成就动机理论

约翰·威廉·阿特金森 成 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 ③成功的诱因值Is。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1-Ps,即当P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 ②失败的可能性N;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其公式为:Taf=Maf×Pf×If 同前面一样,If=1-Pf,也就是说,失败的可能性减小时,失败的诱因值就增加。失败的诱因值可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情感,如羞愧、消沉等。那么在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后所体验到的羞愧感比一种困难任务失败后的羞愧感要强。由以上得出: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Ta=(Ms×Ps×Is)-(Maf×Pf×If)。如果一个人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

成就动机理论

酒店企业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应用 成就动力理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默里(H. A. Murry)提出的成就需要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机制;需要(need)是一种资源的匮乏状态,资源匮乏引发需要,外界资源作为一种诱因,好比燃料,激发人的动机,内在动机的发生出现行为表现,人采取行动。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 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新发展,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是: 1、工作是人获得资源的一种重要活动,通常人们为了获得资源会积极参与到工作活动中; 2、成年人的基本动机模式业已形成,在同一时间内各种动机和需要均存在,但是存在着优势需要,我们只有通过充分应用资源激发其行为来实现组织目标; 3、人的不同需要之间存在着部分替代满足功能,当我们不能满足其A需要时,可以通过满足B需要进行替代,但是这种满足只有部分效果,而且要付出的资源远远超过满足A需要,这种超出往往会是几何倍数; 4、人们本意上力图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获取各种资源,但是对“付出与回报”的衡量缺乏客观参照系统,他们往往采用主观参照系统; 5、由于动机的驱使,人们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能力和行为风格,因此对不同人的管理应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行为。 职业风格:思考型—以思维、策略为行动先导,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表现得思考多于行动。具有适应性强,灵活多变,不拘小节的特点,喜欢随遇而安,对规则和约束反感。 行动型—以积极行动方式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在获得行动所必要的信息时,就不在寻求新的信息而直接付诸行动。具体善于组织计划,有目的性,决断性等特点。 内敛型—以收敛的态度对待外界获得安全感。通常比较关注内心体验,做事时易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满足于独立工作。具有缄默、自持、含蓄等特点。 表达型—一开放的态度表现自我,获得安全感。通常倾向于关注外在的任何事,喜欢热闹,易于与人沟通交流。具有活泼开朗、坦率等特点。 感性型—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自我价值标准,权衡问题的相对价值和利益进行判断和决策,具有主观敏感、渴望和谐等特点。 理性型—以社会的标准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理智作用进行活动和决策,分析事物的价值和问题的解决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具有客观、公正、理性等特点。 亲和型—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获得尊重。通常在群体工作和生活中,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建立和谐关系。具有热心、友善、合作等特点。 支配型—通过建立权威地位获得尊重。通常在组织行为过程中,力图用自己的思想、意图影响和控制他人。具有权威、鉴定、少妥协等特点。 防守型—以谨慎的态度,避免资源损失,以保有成就。通常面临任务情境时存在着回避困难、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倾向。具有保守、稳重、思虑周详等特点。 进取型)—一乐观的态度,积极争取有所成就。通常面对任务情境时,主动设置高目标,并为之进行努力以获得优秀成绩。具有主动、拼搏、满怀激情等特点。 理想型—一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获得知名。通常倾向于感知外界环境的全

成就动机量表计分方法

成就动机量表 指导语: 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如果某个句子所描述的情况和你的情况非常符合,请在答题纸表格中相应题号的下方写4;如果句子描述的情况和你的情况比较符合,请在答题纸表格中相应题号的下方写3:如果比较不符合,请写2; 如果非常不符合,请写1。 每一个问题都请做答。请注意: 例如: “我喜欢独自工作”,如果很喜欢独自工作,但又害怕一个人做事,换句话说你对独自工作有矛盾心理,这不奇怪。但你要记住,这里仅仅要你回答是否喜欢独自工作,而不是问你是否害怕,因此,选择“非常符合”。 1.我喜欢在我没有把握解决的问题上坚持不懈地努力 2.我喜欢新奇的、有困难的任务,甚至不惜冒风险 3.给我的任务即使有充裕的时间,我也喜欢立即开始工作 4.面临我没有把握克服的难题时,我会非常兴奋、快乐 5.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所吸引 6.我会被有困难的任务所吸引 7.面对能测量我能力的机会,我感到一种鞭策和挑战 8.我在完成有困难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9.对于困难的活动,即使没有什么意义,我也很容易卷进去 10.能够测量我能力的机会,对我是有吸引力的

11.我希望把有困难的工作分配给我 12.我喜欢尽了最大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13.如果有些事不能立刻理解,我会很快对它产生兴趣 14.对于那些我不能确定是否能成功的工作,我会被吸引 15.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有困难的事情,即使无人知道也无关紧要 16.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境中工作 17.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我担心失败 18.在完成我认为是困难的任务时,我担心失败,即使别人不知道也一样19一想到要去做那些新奇的、有困难的工作,我就感到不安 20.我不喜欢那种测量我能力的场面 21.我对那些没有把握胜任的工作感到忧虑 22.我不喜欢做我不知道能否完成的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一样 23.在那些测量我能力的情境中,我感到不安 24.当接到需要有特定的机会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会害怕失败 25.那些看起来相当困难的事,我做的时候很担心 26.我不喜欢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工作,即使无人知道也一样 27.如果有困难的工作要做,我希望不要分配给我 28.我不喜欢做那些要发挥我能力的工作 29.我不喜欢做那些我不知道能否胜任的事 30.当我碰到我不能立即弄懂的问题时,我会焦虑不安 11

成就动机测验及答案

成就动机测验 姓名: 应聘岗位: 测评日期: 本问卷共30道题目,每一道题目就是一个陈述,请您根据陈述与自己的看法相符的程度作出判断。 A.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有点符合 D.完全不符合 1.我喜欢对我没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坚持不懈地努力。 2.我喜欢新奇的、有难度的任务,甚至不惜冒风险。 3.给我的任务及时有充裕的时间,我也喜欢立即开始工作 4.面临我没有把握克服的难题时,我会非常兴奋、快乐。 5.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所吸引。 6.我会被有难度的任务所吸引。 7.面对能测量我能力的机会,我感到是一种鞭策和挑战 8.我在完成由难得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9.对于困难的活动,即使没有什么意义,我也很容易卷进去。 10.能够测量我能力的机会,对我是有吸引力的。 11.我希望把有难度的工作分配给我

12.我喜欢尽了最大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13.如果有些事不能立刻理解,我会很快对它产生兴趣 14.那些我不能确定能否成功的工作,最能吸引我 15.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做有困难的事,即使无人知道也无关紧要16.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景中工作 17.我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会担心失败 18.在完成我认为是困难的任务时,我担心失败 19.一想到要去做那些新奇的、有难度的工作,我就感到不安。20.我不喜欢那些测量我能力的场面 21.我对那些没有把握胜任的工作感到忧虑 22.我不喜欢做我不知道能否完成的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一样。23.在那些测量能力的情景中,我感到不安 24.对需要有特定机会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害怕失败。 25.那些看起来相当困难的事,我做时很担心 26.我不喜欢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工作,即使无人知道也一样27.如果有困难的工作要做,我希望不要分配给我 28.我不希望做那些要发挥我能力的工作 29.我不喜欢做那些我不知道我能否胜任的事 30.当我遇到我不能立即弄懂的问题,我会焦虑不安。计分方法每题选A记4分;选B记3分;选C记2分;选D记1分。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定义 成就动机问题的研究始于西方,其概念的形成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默里提出人有二十种需要,其中首要的就是“成就需要”。默里对成就的需要定义为:“克服困难,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从此有更多的心理学家研究这一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1953)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的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动”①。阿特金森(1964)进一步着重研究了成就动机的实质,发生发展及测定,他认为:“当人用较高的社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成败时,表现的就是成就动机,它包括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部分”②。奥苏贝尔认为学生最主要的成就动机是学业成就动机,即“学生视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③。 我国最早研究成就动机的杨国枢先生认为,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而在林崇德等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将成就动机定义为“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国内外的学者对成就动机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也都有其共性,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力。现在广泛的定义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二、成就动机的理论 (一)、麦克里兰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发现,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同经历造成的。高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表现给予很高的期望,当儿童表现良好时便给予赞许;而低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给儿童明确的行为指示,代替儿童作决定,并且在儿童表现不良时便表现愤怒。因此,专制型的父母大多不会有高成就动机的子女。麦克里兰认为,如果鼓励父母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会导致高成就需要的孩子产生。其结果便会导致社会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的增多,又导致经济的增长。 (二)、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是麦克里兰的学生,他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 ①董春山.关于成就动机的几个问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10):19. ②周国韬.国外成就动机的概念、测量与培养评述.教育科学[J],1989(4):48. ③奥苏贝尔著,余星难等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摘要:一些大学生往往不能对自身做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也无法认识到自身过度的完美主义倾向,以至于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为自己设立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目标,而这些标准和目标往往使不少大学生的就业遭受挫折。本文结合一些理论方面的研究,对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已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键词:完美主义;成就动机;关系;研究 1前言 1.1研究背景 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完美主义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倾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都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就就业领域而言,完美主义体现了个人渴求一份完美的职业,是个人就业期望的体现。我们都知道适当的就业期望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完美主义则可能对个人有利无害。一些大学生往往不能对自身做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也无法认识到自身过度的完美主义倾向,以至于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为自己设立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目标,而这些标准和目标往往使不少大学生的就业遭受挫折。如果任其发展,甚至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阻碍。 在中国,这种完美主义的倾向是屡见不鲜的,因为中国的教育一直以追求卓越和成功为目标。我们常常会听到“我一定要比我的同学有更大的成就”、“我一定要在我的兄弟姐妹中成为榜样”等等言论,所有的这些言论,都反映出就业领域的完美主义倾向,而这种倾向往往成为个人做出一定成就决定的阻碍。因此,大学生要想取得应有的成就,就要认清楚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大学生首先最应该做的是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来调整个人对成就的期望,这样取得成就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本文通过对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关系的探讨,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已取得更大的成就。 1.2相关理论研究 1.2.1完美主义的研究 按照Horney (1950 )的定义,完美主义是过分井然有序和一丝不苟的行为倾向,即“苟刻的行为要求”。在他看来,完美主义是一种神经症亚型。Adler (1959 )认为完美主义是对完满性的追求,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天性,Adler表示:“追求完美是生活意义上的一部分,追求完美是先天的,是一种奋斗,一种内驱力,一种如果没有它生活将变得不可思议的东西”。 Burns (1980 )拓展了完美主义的概念,在他看来,完美主义是一种“认知网络”,包括期望、解析的事件、自我评价、对别人的评价。Frost (1990 )进一步确定了完美主义的行为特质,将其规定为个体对自身过高的成就期望设置,并伴随着严格的自我批评倾向。台湾学者林俊德(1998 )对其研究结果中提出了准咨商员于初次会谈中的几种完美主义类型的定

麦克里兰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领导一个小组致力于对成就动机的系统研究,创立了社会成就动机理论。他发现,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同经历造成的。高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表现给予很高的期望,当儿童表现良好时便给予赞许;而低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给儿童明确的行为指示,代替儿童作决定,并且在儿童表现不良时便表现愤怒。因此,专制型的父母大多不会有高成就动机的子女。而且,孩子在生活中独立的时间越早,他们的成就需要就越强;相反,父母期望孩子独立的时间越晚,儿童的成就需要越淡薄。因此,麦克里兰认为,如果鼓励父母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会导致高成就需要的孩子产生。其结果便会导致社会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的增多,又导致经济的增长。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麦克里兰进行了大量的跨文化研究。他采用档案法对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不同国家儿童书籍所包含的成就意向的数量作为成就动机指数,以总贸易量、电力消耗总量、煤的进口量等经济发展指数作为度量社会成就水平的客观指标,发现儿童的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制度、政治背关于高师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景或地理环境,而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麦克里兰的研究,激起了心理学家对成就动机研究的兴趣,确立了成就动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他力图将成就动机与广泛的社会进程联系起来,试图寻找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心理原因,给予人们以有益的启示。他所提出的儿童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就动机与个人操作、学业成就之间的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1. 成就需求(Need for 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个体的成就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求。 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求者有三个主要特点: ①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他们不满足于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而总是想有所作为。他们总是精心选择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们很少自动地接受别人——包括上司——为其选定目标。除了请教能提供所需技术的专家外,他们不喜欢寻求别人的帮助或忠告。他们要是赢了,会要求应得的荣誉;要是输了,也勇于承担责任。例如:有两件事件让你选掷骰子(获胜机会是1/3)和研究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是1/3),你会选择那一样?高成就需求者会选择研究问题,尽管获胜的概率相同,而掷骰子则容易得多。高成就需求者喜欢研究、解决问题,而不愿意依靠机会或他人取得成果。 ②高成就需求者在选择目标时会回避过分的难度。他们喜欢中等难度的目标,既不是唾手可得没有一点成就感,也不是难得只能凭运气。他们会揣度可能办到的程度。然后再选定一个难度力所能及的目标——也就是会选择能够取胜的最艰巨的挑战。对他们而言,当成败可能性均等时,才是一种能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的最佳机会。 ③高成就需求者喜欢多少能立即给予反馈的任务。目标对于他们非常重要,所以他们希望得到有关工作绩效的及时明确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有所进步。这就是高成就需求者往往选择专业性职业,或从事销售,或者参于经营活动的原因之一。 麦克利兰指出,金钱刺激对高成就需求者的影响很复杂。一方面,高成就需求者往往对自己的贡献评价甚高,自抬身价。他们有自信心,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处,所以在选择特定工作时有信心。如果他们在组织工作出色而薪酬很低,他们是不会在这个组织呆很长时间的。另一方面,金钱刺激究竟能够对提高他们绩效起多大作用很难说清,他们一般总以自己的最高效率工作,所以金钱固然是成就和能力的鲜明标志,但是由于他们觉得这配不上他们的贡献,所以可能引起不满。 具有成就需求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显示的态度对待冒险,绝不会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待未来,而是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估计;他们愿意承担所做的工作的个人责任,并希望得到所从事工作的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这类人一般不常休息,喜欢长时间、全身心的工作,并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即使真正出现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一般来说,他们喜欢表现自己。麦克利兰认为,一个公司如果有很多具有成就需求的人,那么,公司就会发展很快;一个国家如果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就需求的特征和表现也就不尽相同,对此,麦克利兰未作充分表述。 2. 权力需求(Need for Power):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