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重点难点归纳总结大全

财政学重点难点归纳总结大全

财政学重点难点归纳总结大全
财政学重点难点归纳总结大全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三大类分配和管理活动[.筹集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提供公共商品/对国民经济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三要素: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满足公共需求3财政分配的对象(客体)是社会总产品价值,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主体性】●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1公共商品理论(萨缪尔森)2效率理论3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需求特点:1受益外在性,即在一个人或少数人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其他人也可从中受益2需求整体性,即这种需求不可能分散或单独得到满足3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公共商品特征1非排他性,即无法排斥他人对同一个商品的消费2非竞争性(最基本),即当增加一个公共商品的消费者时,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消费水平。

●纯粹公共商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商品)混合商品(兼有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特征的商品,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之一的商品)

●私人部门:生产和提供私人商品的个人、组织和机构总称。公共部门: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组织和机构的总称,包括行政和事业单位。(按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性质划分)

●公共部门是从其生产和提供的产品性质角度来定义的,即生产和提供公共品的部门。公有制部门则是从生产资料所有权角度来定义的。

●私人组织是与“政府组织”相对应的、以组织结构和权力性质界定的,指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独立、开放型市场组织。公共部门则是与“私人部门”相对应的、以生产和提供的商品性质差异来划分的。【私人组织也可以提供公共商品。但有一个前提:即私人组织从其所提供的公共商品中的受益大于提供公共商品的成本。一旦当他们提供公共商品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大于他们能够从这些公共商品获得的受益时,则会停止提供。】

●公共商品消费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免费乘车”造成两大后果:1是公共商品定价困难:a公共商品消费非竞争性—允许更多人消费共用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果利用市场机制排斥人们享受共用品则是低效率的b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卖方不可能向买方索取价格,因后者在任何情况下可免费消费,即“免费搭车”。以上说明不存在公共商品的价格或成本补偿机制2是公共商品供给困难—“囚犯困境”,其经济含义是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表明在不相互沟通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想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往往并不符合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

●商品提供方式1私人商品-市场是最佳提供者2纯粹公共商品-政府成为主要提供者

3混合商品-具体提供方式根据混合商品的具体特征产生的原因加以选择(a一定竞争性或排他性b外部性)

●资源配置机制1组成:(决策/信息/动力/协调机制)2可供选择的资源配置机制(a市场机制:核心-价格机制/竞争机制b非市场机制-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资源配置效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条件下,当资源配置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使另一个人的福利受损时的资源配置状态(在不使某个人福利减少的同时,任何其他人的福利都不会增加)。

●市场失败-即市场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表现1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a非竞争性使得不增加供给量而增加消费者成为可能b非排他性使得每个人的受益无法准确评估c公共品供给不足)2不能有效地解决外在性问题(收益外溢将导致私人生产规模小于社会的最优规模;成本外溢将导致私人生产规模大于社会的最优规模)3市场竞争不完全性(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垄断的存在将限制竞争)4市场信息不充分(充分信息是保持市场充分竞争和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5有益品与有害品6收入分配不公平(要使市场保持对资源的高效配置,必将拉大社会成员的个人收入差距)7宏观经济波动(宏观经济稳定三个基本标志: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特征1政府拥有(被赋予)某种私人机构所没有的政治权力2在民主社会,政府领导人是由选举产生的或经过政治程序任命,从而使其合法性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3与私人组织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不同,政府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行为目标是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追求4政府有义务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求(公共目标).

●政府失败即公共政策失败,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表现1政治制度失灵2权力滥用、预算扩张明显(表现在内部性与政府扩张)3成本高,浪费多,寻租普遍(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4官僚主义严重,机构不断膨胀,效率却不断下降。主要原因1政府能力的有限性[a有限的信息b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的有限性c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d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2政府行为越界(本该选择市场交易方式,却选择使用了政治交易方式)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财政支出-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从性质上说,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政府职能主要手段,因而也是组织财政收入的直接目的。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财政支出理论1瓦格纳法则2经济发展阶段论3梯度渐进增长论4公共选择增长论

●公共支出增长微观因素A需求因素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公共商品的收入弹性高,价格弹性低,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商品的需求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公共商品的价格上涨,则不会导致人们的需求相应减少)2对公共商品的偏好(a人口因素: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其它人口特征b技术进步因素c公共选择的过程)B供给因素[a服务环境(生产环境)b共用品的质量。c投入品价格]

●财政支出分类:1按政府职能分类(a维持性支出:如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b经济性支出:如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对经济活动的补贴支出c社会性支出:是政府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平而提供社会服务的事业性支出。如科教文卫支出、社会保障支出)2按支出是否获得等价补偿分类[a购买支出:指政府以消费者的身份,遵循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b转移支出: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利息支出]3按支出用途分类(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研、教育、文化、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债务支出)4按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a一般利益支出b特殊利益支出)

●公共投资-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需的资产而花费的财政支出。(公共投资=资本预算支出+非生产性投资)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区别1投资主体不同2投资目的不同3投资客体不同。联系1互补2互替3互动

●公共投资资金来源[1财政预算拨款2私人投资,财政补贴]

投资方式1政府直接投资2政府间接投资(财政投融资:政府为实现其特定政策目标以信用方式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和融资,如政策性银行。)3私人投资,政府管制

●基础产业投资1直接投资/无偿提供2直接投资/非商业性经营3间接投资/商业经营

●公共消费支出是指财政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用于提供公共消费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即:公共消费支出=经常性支出-非生产性投资

●国家管理支出-政府为维持社会秩序、从事公共管理而安排的支出.特点:1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2消费性3低收入弹性4连续性。影响因素1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2公务员素质3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

●国防支出-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特点:也具有纯公共商品属性和纯消费性。影响因素1政治因素: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2经济因素:受经济实力的制约3经费使用效率:衡量重点是既定目标下的成本最小化4兵员制度:自愿兵役制;义务兵役制5物价水平、技术水平和地域因素

●事业支出特点1对混合商品中的公共商品部分的成本补偿2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3具

有部分的投资性质

●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区别1提供社会商品属性不同:行政单位-纯公共商品;事业单位-混合商品2行使职能不同:行政单位-国家行政管理职能3经费来源与运行方式不同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克服因种种因素造成的物质生活困难,维持其基本生活条件,依法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活动。特征:【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参与上的强制性/制度上的立法性/受益程度约束性】三个层次: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的社会经济功能1 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保护器2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3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式(边进边出式/隔代赡养模式)2完全基金式(特点是长期保持费率稳定,并形成充足储备,但初始费率较高)3部分基金式4公积金制●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无偿地对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所实施的财政补助支出。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其支出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影响因素1经济技术因素2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3其他因素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政治权力为基础,按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体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以及纳税人相互之间的分配关系。现代税收存在依据-1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弥补公共商品的成本(税收是政府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的基本手段)2调节收入分配关系3宏观经济调节

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税收要素1纳税人2课税对象3税率【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c定额税率】4纳税环节5纳税期限6减税免税、税基式减免(起征点与免征额)●税收三原则-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合理的税负水平1经济发展标准:税负既不能过高,损害经济发展;又不能过低,制约经济发展2政府职能标准:总体税负水平的高低,还要视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而定。

结论:就实现一定的税收收入目标而言,应选择较低水平的税率(ta ),以免影响经济的活力;就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目标而言,应选择税收边际收入增长为0的税率(tc)。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以一定方式转嫁给他人承受的过程。(商品交换是税负转嫁的基础)税负归宿:是指经过转嫁后税负的最终落脚点。在这一环节,税收承担者已不能把其所承受的税负再转嫁出去。

●税制结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税收征管能力3征税成本4税收征管能力5课税对象6税收政策目标

●增值税是以应税商品及劳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类型1生产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

●营业税以纳税人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营业收入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以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商品劳务税。

●公共收费是公共部门为社会成员提供有偿服务所取得的报酬,或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定社会资源的价格。基本原则1非盈利性【目的1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和统计2弥补一部分准公共商品成本】2公共收费不应降低公共商品的消费效率3成本效益原则4受益性原则。功能1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2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高公共资源供给效率

●财政预算的基本特征1法定性(程序,约束力)2精细性(部门预算)3完整性(不能另列预算)4时效性(年度性)5公开性

●财政预算基本程序:编制/审批/执行/决算

(政府(职能机构)→立法机关→政府(职能机构)→立法机关)

●财政平衡理解1财政收入与支出在量上大体相等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统一3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统一4中央财政平衡与地方财政平衡的统一

●财政赤字经济效应1国债规模扩大效应2货币扩张效应3需求拉动效应

●预算平衡理论三个发展阶段1大衰退以前的正统预算准则-预算平衡论2大衰退的产物

-周期预算平衡论3功能财政论

●公债是政府为解决正常财政收入的不足,或实施特定的经济调控政策,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特点1从债务人(政府)的角度:[a自愿性b有偿性c灵活性]2同其他收入形式相比特点[a安全性b收益性c流动性]

●公债分类1以发行地域为标准,可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2以发行主体为标准,可分为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3以举债形式为标准,可分为契约借款和公债券。4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可分为短、中、长期和永久公债。5以公债的流动性为标准,可分为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

●公债经济效应1财政效应(公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2公债的货币信用效应3公债的投资扩张和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目标 1充分就业-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失业类型:磨擦性/结构性/季节性/周期性失业】 2物价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分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a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和投资规模b减税c扩大财政信用规模d实行赤字预算。基本功能:增加货币流通量,抑制通货紧缩。

2紧缩性财政政策-a压缩财政支出和投资规模,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b增加税收c缩小国家信用规模d增加财政结余。基本功能:减少货币流通量,抑制通货膨胀。

3中性财政政策

●财政集权权与分权基本问题-合理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职权范围,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达到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组合。

制约因素:1国家政治体制2经济运行模式3历史传统、宗教、文化等因素

●财政分权理论1偏好误识论2辖区受益论3以足投票论4俱乐部理论

●财政职能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划分1资源配置职能-地方政府应承担起资源配置的主要职能,以提高效率[a全国性的公共商品的受益不受居民在该国居住的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应由中央政府提供b地方性的公共商品的受益受具体的地理位置限制,应由地方政府提供c外溢性的公共商品或跨地区的公共商品,应由受益地区按受益程度承担相应费用,中央政府给予必要补助]2收入分配职能-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来行使[a地方政府行使收入分配职能存在较大局限。如果收入分配职能由地方政府行使,因收入分配政策的地区差别带来人口非正常流动,社会公平的目标就无法实现b中央政府可能通过扶持不发达地区,保障落后地区的基本财政需要,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别c地方政府在收入分配中起着辅助作用,如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社会救济等]3经济稳定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来承担[a在开放市场的情况下,要素可以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地方政府运用政策手段的效果必然存在大量的“漏损”(如减税或增支刺激需求,所增加的购买力会有相当部分被其他地区的商品和劳务吸收,拉动其他地区的需求和就业),起不到应有的调节作用b以财政政策稳定经济需要政府周期性地形成财政赤字或盈余。中央政府有足够的资信,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地方财政收支一般应保持大体平衡c地方政府不拥有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运用权力,如货币发行、利率等]

●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1公开性原则2均衡性原则 3效率性原则

财政学案例分析(精选.)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谁来填补养老金缺口 案例来源:根据2013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编写 案例内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从2006年中国对社会保障建设提出“覆盖城乡”的要求,到2013年在较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全覆盖。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目前,养老金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0001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8.39%。总支出为155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1.91%。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看,全国总计达到了62.85%,比上一年提高了7.91个百分点,上海高达96.05%。而这种支出收入比上升的趋势会影响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 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但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学者,均回避了当前个人账户巨额空账的偿还问题。个人账户空账带来了巨额隐性债务问题。目前,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以及记账利率过低等问题,致使养老保险的部分积累功能的设计初衷无从实现,已成为事实上的现收现付制。 根据人社部2013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4万亿元,但与官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缺口的持续扩大。 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3941.31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纯企业单位、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有5602亿元的缺口,与上一年相比,这一缺口扩大了大约240亿元。

南京财经大学人力资源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C答案.docx

南京财经大学 成人教育模拟试题(C卷) 人力资源管理财政学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公共财政的职责范围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Y )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决定了财政的职能及其实现的方式。( Y ) 3.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以公平为目标的国民收入再分配,而市场的收入分配准则是效率。Y 4.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政府征税与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有直接联系。( N ) 5. 文教科卫支出从性质上看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还属于生产性支出。( N ) 6. 私人部门办不好的事情主要有两种:一是外部不经济,二是垄断或规模报酬递增。( Y ) 7. 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标准的确定具有高度复杂性。( Y ) 8. 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但间接来自农业的税收仍然占一定比重。( Y ) 9. 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决定性的。( N ) 10.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贫困程度越低。( N ) 11.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强制无偿征收货币与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Y 12. 一般来讲,课税范围广的商品较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不易转嫁。( Y ) 13. 国债二级市场是转让买卖已发国债的市场。( Y ) 14. 在经济增长减缓以至于停滞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情况下,或经济结构失调与严重通货膨胀并存时,适用“一紧一松”政策。( N ) 15.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量少于商品流通过程的实际需要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Y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市场缺陷:是指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对方。 2.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度,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2财政学概论试卷

案例二:河南省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39.37亿元。今年河南种粮农民享受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又比去年大幅提高:中央和河南省共安排两项补贴资金39.37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3.72亿元,增长了53.5%! 其中,粮食直补14.5亿元,与去年持平;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24.87亿元,比去年增加13.72亿元,增长1.23倍。这就是说,按去年补贴面积9469万亩计算,全省亩均补贴达到41.57元,比去年增加了14.47元。 据介绍,省政府对今年的兑现办法进行了重大改革,决定从今年起,通过“一折通”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等资金,同时在遂平、汤阴两县进行“一卡通”试点。实施“一折通”(“一卡通”),就是在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网点为每个农户开设固定的补贴存款零余额账户,政府的各项惠农补贴逐步通过这一账户直接兑现给农民,存款折(银行卡)一次发放,可以多次、多年使用,农民持存款折和有效证件可到任何一个农信社或邮政储蓄营业网点进行查询或领取补贴资金。(资料来源:河南日报2007-05-30) 6.政府之所以要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是因为( ) A.增加农民收入 B.发展农业生产 C.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外部性正效应D.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外部性负效应 7.政府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实施“一折通”(“一卡通”)是为了( ) A.增加银行存款 B.减少财政事物 C.减少中间环节,防止挤占、克扣。D.方便农民 8.政府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与粮食流通环节补贴相比优势有( ) A.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完全到达农民手里B.农民直接感受到国家农业支持政策 C.市场经济不成熟 D.符合WTO规定 9.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属于( )补贴 A.明补 B.暗补 C.生产环节补贴 D.流通环节补贴 10.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属于财政( )支出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读书笔记500字五篇契诃夫是世界文坛上一位罕见的艺术家。他的小说经受了百年的时间检验,依然闪耀 着独特的艺术光彩。关于《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由契诃夫所著。契诃夫于1860年出生,1879年考进俄国 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他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近距离接触平民的生活,从 此他爱上了普通人,关注他们的痛苦,对于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见风使舵的奴才骨,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毫不留情地批判。被人们称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1904年, 契诃夫他在沙发上进入了永恒的梦境。 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享利和俄国的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的三大巨匠。契诃夫 之所以被成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是因为他的文章不仅质量高,而且数量多。在他的许多篇文章之中,我最喜欢的是《变色龙》和《凡卡》。 《变色龙》中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警官在广场上巡逻。突然,这位警官听到了说话 的声音,接着传来了狗的尖叫声。这位警官顺着声音来到了首饰匠面前,首饰匠的手指被 一只小狗咬流血了。这位警官决定把这条狗打死,并问大家:“这是谁家的狗?”人群中有人说:“这条狗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警官开始质问首饰匠,骂他想要敲诈将军,是个 混帐东西。这时,有一位警察又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于是这个警官对首饰匠说:“我自 己说嘛……你受苦了,这件事我不能不管,得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那位警察继续说,也许是将军家的。 这位警官继续说:“……没准是只名贵的狗,要是每只猪猡都拿烟戳它的脸,要不了多久,就把他作践死了。狗是娇嫩的动物。你,蠢货,放下手来!用不着亮出你那根蠢手指! 要怪就怪你自己!”当这位警官看到将军家的厨师来了,便问他这只狗是不是将军家。厨师说,将军家没有这种狗。于是警官决定把它杀掉。厨师又说,将军的哥哥喜欢这种狗。这位警官说,这个小狗怪机灵的呢。“我早晚要收拾你”,这位警官最后对首饰匠说。 这位警官很明显是一名见风使舵的小人,在他的心中,狗的死活,首饰匠的手是否被 咬破了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让他的上级高兴。对于人们,他只是假仁假义。如果说,有两位政客参加竞选,他会选的肯定是权位高的或者能够让他获得利益的一方,他并不在乎这一方是否正确。这些“变色龙”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十分可恶。我们 决不能成为见风使舵的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我们不能因为上级的高兴或者上级的 不高兴就不做该做的事情。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变色龙”。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财政学案例分析1

公共财政学案例分析 ————谁来填补养老基金缺口 贸易经济11 成员:苏春强 2111802220 王光瑞 2111802221 2013.11.28

题目:《关于“谁来填补养老金基金口”的案例分析》 班级:贸易经济11班 小组成员:苏春强贸易经济11 2111802220 王光瑞贸易经济11 2111802221 讨论过程: (1)仔细研读案例,查找相关资料,适当展开,以确定分析方向和主体。 (2)通过阅读资料,结合当前社会现象,按照提示内容,运用所学的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案例所反映和折射的相关问题提出小组成员的见解。 (3)整合小组成员的见解,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与演示稿。 一.案例简介: 《新民周刊》2012年第38期刊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进的文章说,持续扩大的养老基金缺口必须得到填补。谁来填补缺口?目前看有4个可能的来源。 一是国企红利。我国约有国有资产33.8万亿元,国企红利每年已经超过1万亿。2012年实际上缴比例约为7.4%,远低于欧美国家的20%-60%。若能将上缴比例提高到20%,则可有近2000亿的补贴用于养老保险。 二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我国有外汇储备约3.4万亿美元,占GDP约50%,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我国已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期望通过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率。用主权财富基金的收益补充养老基金是许多国家的做法。 三是社会保障基金。这一基金成立于2000年,主要用于应对今后的养老保险基金危机。如果今后有更多的国企红利、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划拨到社保基金,国家财政通过社保基金补贴养老金缺口不失为一种办法。 四是直接增加财政预算。加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是社会公平的需求,也是政府对之前养老金改革中的隐性债务埋单。 二、案例分析: 1、养老基金缺口的形成 (1)、统筹基金占用个人账户资金是形成养老金缺口的主要原因。 我国从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转变过程中,在探索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满足当期养老基金支付需要;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账户里的钱只能在本人退休时才能发放,可以为将来人口老龄化积累资金。但现在除了部分进行个人账户试点的地区外,其他地区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都是混账核算,大量个人账户的钱被用于当期发放,成了有名无实的空账。 (2)、“中人”的隐性债务进一步扩大养老金缺口。 国务院 1997 年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采取了“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种群体对应三种方法的计发方式,

公共财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财政学读书笔记 【篇一: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还记得在第一节财政学课之前,看到的这样一段话:你了解政府参 与社会资源配臵的规模和结构吗?你知道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筹 集资金以确保支出的需要吗?各种不用的政府收入和支出政策如何 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你是不是希望对政府的财政活动发表自己 的见解?或者你想还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精英或维护公众权利的专家,那么,现在就应该开始财政学的学习。 开学至今,终于在财政学的逐渐学习中开始了解这门课程。从刚开 始对财政学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半知半解,从毫不关心到开始逐渐 关注财经网中的政府活动及政策动向,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 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生活里从不曾关注的另一面,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 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些都是学习财政 学之后所养成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接下来,我将对这一阶段财 政学的学习过程,做一个所学、所思、所感的阶段性总结。 首先,我学到了什么? 财政学的学习是一个入门的过程,从门外到门内,经过八周的学习 我已经初步站到了财政学的门内。首先,我学会了一种关注的意识 和习惯,学会了从课堂到生活中去关注财政学。随着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深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现正需建 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的实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税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对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学习变 得更加重 要。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去学习和去了解的意识,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做是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做生 活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其次,通过学习对财政学 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对政府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 性的了解。从理论篇到支出篇的学习中,对政府收支活动的影响、 结构及规模有了一个概览的认知,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 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通过理论篇的学习,对财政学学科体系和发展 的追溯,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资料查询中对其理论发展的历 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支出篇的学习,知道

南京财经大学_人力资源_财政学_期末模拟试卷E答案

南京财经大学 成人教育模拟试题(E卷) 人力资源管理财政学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亚当·斯密及其之后的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 Y ) 2. 在“有效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是为市场创造各种基础条件,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市场的运作。( Y ) 3. 为了对高收入水平进行调节,国家可以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 Y ) 4. 国家的职能及政府的活动范围决定了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项目、方向和比例。( Y ) 5. 政府采购与一般采购行为相比更加具有政策性、广泛性、公共性和公开性。( Y ) 6.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扶贫支出等。( N ) 7. 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标准的确定更加简单。( N ) 8. 政府的财政投资性支出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性质相同,完全可以由其取代。( N ) 9. 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与社会保障支出相同。( N ) 10. 保证政府公共支出正常合理的需要是确定宏观税负的最高量限。( N ) 11. 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政府占有和控制的数量越多,程度越深,力度越大。( Y ) 12. 国债结构指一国各类债务相搭配以及各类债务收入来源的有机组合。( Y ) 13. 1.特里希的“偏好误识”理论属于西方财政分权理论。( Y ) 14. .向地方政府倾斜原则是西方国家划分政府间职责范围的基本原则。( Y ) 15. “双扩张”政策搭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可以强有力的作用于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促使经济复苏.Y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安全、公共秩序、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和经济发展的条件等公众共同利益的需要。 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 3. 社会保险税:主要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由雇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

同意的计算读书笔记

同意的计算读书笔记 【篇一:《同意的计算》读书报告】 《同意的计算》是一本原创性的纯理论著作,每次读之前,都必须排除杂念,寻一处氛围静谧的地方沉下心来。但是但是由于专业知识所学不够,社会阅历人生感悟实践经验也不足,理论理解和学术知识的探究能力尚且不够层次,所以每次阅读的时候,非常吃力,感觉难度特别的大。但是每次阅读过后又仿佛学到了些什么,眼前和脑海皆有思绪在晃荡,因此也引发了对某些问题探究的兴趣。所以总的来说,很有学习的必要。本文也将针对自己的所学所感谈谈公共选择理论在立宪民主中的应用,由于才疏学浅,所述所言皆为个人观点不具有权威性,还望老师和各位同学多多包涵,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帮助我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寻思和探究,万分感谢!本书的作者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 jr.)是公共选择理论、立宪经济学和原则政治学最著名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也是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布坎南一直对政府充满着不信任,对政府的危险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独到的预防对策。虽然布坎南的国家观比较散乱,甚至会前后不一致,但是它们总体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理论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含义及其基本假设。所谓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经济人的假定为分析武器,探讨在政治领域中经济人行为是怎样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特别是对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所起到的制约作用。所谓经济人假定,即是指:作为一个人,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的满足程度最大化为最基本动机,亦即假定人都具有经济人特点。基于这一假定,布坎南认为,通过类似的行为假设,我们也能够对集体选择的结构特征进行一些基本预测。他指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误的天赋,因为政府仍是一种人类组织,在这里做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这些人一样会犯错误。因此,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上的国家政治理论一遇上“经济人”这一现实问题便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为此,我们必须从一方面是利己主义和狭隘个人利益所驱使的经济人,另一方面是超凡入圣的国家这一逻辑虚构中摆脱出来,将调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过失的方法应用于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这样便使所有分析有了一个共同出发点:

财政学案例分析复习题

案例1: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当火车驶过农田的时候——外部效应与市场失灵 20世纪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仍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思考: (1)、什么是外部效应?在这个案例中外部效应是正的还是负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2)、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4)、为什么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优势? (5)、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列明政府活动的主要范围。 案例:2: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文化三农等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按照教育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03-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达2.4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年均增长18.8%,较好地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3-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8937.91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598.54亿元,增长48.5%,主要用于: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增加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费,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教科书,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加强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和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建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附属生活设施。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一二年级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三批共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继续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还记得在第一节财政学课之前,看到的这样一段话:你了解政府参与社会资源配臵的规模和结构吗?你知道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筹集资金以确保支出的需要吗?各种不用的政府收入和支出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你是不是希望对政府的财政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你想还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精英或维护公众权利的专家,那么,现在就应该开始财政学的学习。 开学至今,终于在财政学的逐渐学习中开始了解这门课程。从刚开始对财政学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半知半解,从毫不关心到开始逐渐关注财经网中的政府活动及政策动向,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生活里从不曾关注的另一面,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些都是学习财政学之后所养成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接下来,我将对这一阶段财政学的学习过程,做一个所学、所思、所感的阶段性总结。 首先,我学到了什么? 财政学的学习是一个入门的过程,从门外到门内,经过八周的学习我已经初步站到了财政学的门内。首先,我学会了一种关注的意识和习惯,学会了从课堂到生活中去关注财政学。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现正需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的实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税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对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学习变得更加重

要。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去学习和去了解的意识,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做是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做生活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其次,通过学习对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对政府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理论篇到支出篇的学习中,对政府收支活动的影响、结构及规模有了一个概览的认知,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通过理论篇的学习,对财政学学科体系和发展的追溯,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资料查询中对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支出篇的学习,知道了公共产品理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等内容,也知道如何区分日常生活中政府的各种支出及作用。最后,通过学习还知道在财政经济学的发展中,李嘉图、穆勒、马歇尔及庇古等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记,虽然目前以我的专业知识及经济学基础还不足以将整个的脉络理清,将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财政经济学的不同见解学习,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去了解去学习的兴趣。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能够真正对整个财政学体系形成和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其次,我想到了什么? 学习一门课程的最初,我常常会想到这样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门课讲的内容是什么?这门课能给我带来什么?同样的,在学习财政学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着这几个问题,也在不断寻找着答案。首先,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门专业课,作为一名金融学的学生,有必要也必须去学好这

国富论读书笔记1000字

[国富论读书笔记1000字]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国富论读书笔记1000字。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斯密明确地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但是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到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读书笔记大全《国富论读书笔记1000字》。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 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觉地由劳动价值论,转到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上去了。马克思把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叫做的斯密的教条,后来的西方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神秘面纱,的确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价值问题上他又含糊其辞,举棋不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斯密的哪一种解释对他们的胃口,便采纳哪一种。甚至连那些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儿,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1)

案例分析题 1.资料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近3万2千亿美元,拥有美国国债投资超过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债权国,而现阶段,招商引资仍然是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将2008年GDP修正为31.4万亿人民币,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至9.6%,调整后我国08年的GDP为4.6万亿美元。09年日本经济处于萎缩状态而中国经济增幅达8.7%,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会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从2003年的2.9%到2009年的1.1%,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正与国际通常要求的警戒线渐行渐远。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赤字率跃上2%的台阶,在2000年至2003年赤字率逼近3%,其中2003年、2004年财政赤字一直维持在3198亿元这一建国以来的最高位。国民经济近几年连续向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蛋糕也越来越大,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相对变小,财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2007年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给了民众一个惊喜,2007年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预算支出将增长相当大的比例,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全体民众身上。在2007年中央财政主要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卫生支出,增幅86.8%,达312.67亿元人民币,以用于免费防止重大传染病、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用于教育的支出858亿元,增长42%,以免除1.5亿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三农支出继续增加,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对就业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增加投入。2007年初财政报告多次提到公平、正义的理念,洋溢着政府对民生的殷切关注。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人民日报》消息,《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50万亿元,达到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相比2011年虽继续有所回落,但仍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上升。《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0%。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2012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第二产业占GDP的45.3%,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4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在解读《统计公报》时表示,国际上,欧债危机仍然没有找到稳定解决的有效办法,欧元区大部分国家增长动力疲弱;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成长显著低于预期。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总格局,实属不易。要求: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行政学的范畴读书笔记

根据专题小组安排,我粗略研读了《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和怀特的《行政学导论》,对这两本书中19世纪初到中叶时期部分行政学学者们关于“行政学的研究范畴”理论进行了总结和重点提炼,并提出一些非学术性读书感悟。 简单介绍下这两本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一书,汇集了近100年来行政管理学各个发展时期的最有影响的一些经典著述,自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研究》到1983年赖特发表的《八十年代政府间的关系:政府间关系的新阶段》,共选编了26篇文章,内容涵盖了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性、公共行政科学研究面临的具体问题、公共行政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行政管理理论解决政府实际问题、一些具体的管理科学和方法等等,详细地呈现了期间行政管理学从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这一行政管理研究领域范式变化的过程,使读者从第一手材料广泛了解行政管理学各种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1926年伦纳德·D·怀特《行政学导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地位的确立,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体现了怀特为对行政学理论系统化的努力,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大多数文章都是介绍早期学者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理论,在这一时期行政学研究特点有,将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研究理论基础,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了行政方面;不重视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注重对正式的政府机制即官僚体制以及法律规则制定的研究,即以官僚制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要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既有效率,又负责任,就必然建立起权力集中、指挥统一、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责职分明的政府系统,因此,几乎所有的管理原则都可以概括为“效率标准”。 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行政学的研究内容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即针对政府行政出现了什么问题,就有相应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还有就是注重对行政学的各组成理论进行研究,如,威尔逊对行政与政治的关系的研究,古克力对财政预算、组织理论的研究,马斯洛的激励理论研究等;第三是学科研究的交叉性,威尔逊、古德诺从行政与政治的关系角度,从组织理论和财政学的角度(古力克),怀特从管理学的角度并结合了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行政学研究》,威尔逊将行政学从政治学分离出来,提出“政治学研究围绕着政治体制、国家的性质、主权的本质和地位、民权和王权、政府实质和目的,忽略了”如何富有启发性地、公平地、迅速而又没有摩擦地实施法律“的问题,即”行政管理“,该文标志着行政学的诞生,他认为: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那种冲突与混乱相距甚远。将政府管理作为专门学科来研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讨论总结报告3 ---------地下通道为何受冷落题目:《关于“地下通道为何受冷落”的分析》 班级:贸易经济11班 小组成员:白刘涛--- ---- 苏春强---经济18---20 刘前---- ---- 讨论过程: (1)仔细研读案例,查找相关资料,适当展开,以确定分析方向和主体。 (2)通过阅读资料,结合当前社会现象,按照提示内容,运用所学的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案例所反映和折射的相关问题提出小组成员的见解。 (3)整合小组成员的见解,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与演示稿。 一.案例简介 2002年,F大学某系一著名教授因跨栏杆横穿邯郸路而被高速行驶的汽车撞到,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事故发生后,该校校报详尽报道了整个过程,并将近年来发生在邯郸路上由于乱穿马路而发生车祸的事故刊登在同期报纸上。触目惊心的文字和让人窒息的悲哀充斥着整个校园。或许此次交通事故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对于近年来横穿马路,车祸发生不断的F大学来说,这已不是新闻。据说,邯郸路与国权路交界处本无红绿灯,如今在路口的人行信号灯是在1998年由于一学生、一教授先后在此出车祸而换来的。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有一定教育程度的名牌大学生和那些为为师表、知识渊博的教授会无视交通法规而乱穿马路、酿成车祸?难道前几年连马路上小朋友都熟背的“七不规范”早已成为过去? F大学国年路人行地下通道早在几年前已经建成。然而,在给各老师、各同学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能坚持过邯郸路时走地下通道的师生比例很低。往返于邯郸路步行的师生很少愿意多走几步路去走地下通道,更不用提那些骑自行车的了。其理由是人行地下通道设置的不合理,不仅要弯很多路,对于上下课时人人争分夺秒的学生老师而言,十分不便。而且设施简陋,一到雨天就积水。加之,管理不善使整个地下通道一直处于脏乱差之中。无奈之下,学校在上下课高峰时间只能派出专职人员负责管理路面交通,吹哨舞旗,防止由于赶着上课而横冲直撞的学生遭遇车祸。 同样,人们也会问:为何学生愿意冒出车祸的风险去和时间赛跑,而不去选择不受红绿灯限制的地下通道?纯粹是为了保障师生过马路安全而建的地下通道为何发挥不了作用而形同虚设? 从上面的现象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在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一方面是政府出资建造了不少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另一方面是不少人坚持乱穿马路。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一种嘲笑。 无论是F大学的地下通道还是交通繁忙处的人行天桥,它们都是政府为人们提供的公共产品,而且普遍存在,为什么它们不能吸引行人去使用,而行人为什么会冒生命危险这样一

南京财经大学_会计学专业_财政学_期末试卷E答案

南京财经大学 成人教育期末试题(E卷) 会计学财政学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 分,共 ?分) ? 亚当·斯密及其之后的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 ? ) ? 在?有效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是为市场创造各种基础条件,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市场的运作。( ? ) ? 为了对高收入水平进行调节,国家可以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 ? ) ? 国家的职能及政府的活动范围决定了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项目、方向和比例。( ? ) ? 政府采购与一般采购行为相比更加具有政策性、广泛性、公共性和公开性。( ? ) ?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扶贫支出等。( ? ) ? 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标准的确定更加简单。( ? ) ? 政府的财政投资性支出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性质相同,完全可以由其取代。( ? ) ? 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与社会保障支出相同。( ? ) ?? 保证政府公共支出正常合理的需要是确定宏观税负的最高量限。( ? ) ?? 公共财政收入占???的比重越高,表明政府占有和控制的数量越多,程度越深,力度越大。( ? ) ?? 国债结构指一国各类债务相搭配以及各类债务收入来源的有机组合。( ? ) ?? ??特里希的?偏好误识?理论属于西方财政分权理论。( ? )

?? ?向地方政府倾斜原则是西方国家划分政府间职责范围的基本原则。( ? ) ?? ?双扩张?政策搭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可以强有力的作用于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促使经济复苏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分,共 ?分) ?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安全、公共秩序、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和经济发展的条件等公众共同利益的需要。 ?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 ? 社会保险税:主要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由雇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 ?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 ? 国债市场:是指政府债券市场,它是以国债券(并不一定是实物)为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的总和。 三、简答题(每小题 分,共 ? 分) ? 课税对象与税目的区别。答: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即对什么征税,它是征税的依据。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一般来说,一个课税对象往往包括多个税目,如关税就有近百个税目,当然也有的课税对象是十分简单的,不再划分税目。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和意义。答: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各项公益性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支出。从性质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从性质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从内容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仅指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支等部门的经费支出,不包括财政向这些部门拨付的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等投资性支出。从费用构成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绝大部分用于支付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所以,从总体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一种社会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还属于非生产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它们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也不生产性劳务。从这个意义上划分,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非

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F

南京财经大学 成人教育模拟试题(F卷)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暴露出市场经济的“缺陷”后,政府被赋予“宏观经济调节”或“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2. 基尼系数是衡量公平程度的主要标准,基尼系数越大说明分配越不公平。(√) 3. 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有效供给不足理论,由有效供给不足的解决途径中引申出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4. 我国目前的部门预算尚缺乏法制性,公开性,完整性。(×) 5. 绩效评估是检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最终标准。() 6. 购买性性支出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7. 税收支出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财政支出,它与直接的财政支出不同,不注重效益。() 8. 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收费是公共收入的主体,一般均占到90%以上的水平。(×) 9.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贫困程度越低。(√) 10. 拉弗曲线说明高收入必须依靠高税率。(×) 11. 税收负担一般指因政府课税相应地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或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 12. 税收中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国家尽可能不给纳税人带来超过税款的额外负担,二是尽可能避免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3. 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发行的首要动因。(×) 14. 我国现行政府预算的编制程序仍实行“两上两下”的编制办法。(×) 15. 采用"因素法"是规范转移支付的重要标志。(√)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2.财政投资评审:财政部门通过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预算和竣工结算进行评价与审查,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其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及追踪问效。 3.税式支出:是指国家为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税法中对正常的税制结构有目的有意识地规定一些背离条款,造成对一些特定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的税收优惠,以起到税收激励或税收照顾的作用,基于这些对正常税制结构的背离条款所导致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放弃或让与就构

国富论第五篇读书笔记

国富论第五篇读书笔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富论》第五篇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对“司法”和“教育”的论述尤其精彩,提出了法庭也应该想商店一样引入竞争机制,而不能以地域来进行垄断。这样如果各法庭就会迫于生存压力而会做出相对公正的判断,如同我们的宋朝时“包青天”那样,就因为大家觉得包拯的断案具有相对的公正。这对中国当下的司法尤其具有参考性,我们中国现在已经出现很多的人民有冤无处诉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要“上访”的缘故,人民已经很没有安全感了,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什么“躲猫猫”,唯有叹息。 关于教育,我实在也有太多的想说的,教育从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公共支出的部分,而我们居然能够想出教育产业化来,实在是用卑鄙下流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我们的教育支出从来就没有超过国家岁入的3%,XX年占%,XX年占%,教育法都规定了至少4%,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台湾达到9%——12%,可见我们口口声声喊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可政府实在是太太太……很多人觉得我们的教育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尤其是高等教育,由原来的入学率3%提高到20%,而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近30年来,我

们的大学数量不但没有增多,反而不断的减少,我们不过是将原来的“中专”提升为“大专”,将“学院”变为“大学”,高中以上的学校数量反而可能没有增加。这就如同说在鱼缸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不断的往鱼缸放入更多的鱼苗。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动不动就是好几万人,比人家一个国家的人可能还有多,一个国家大了可能不是坏事,但一个学校大了,绝对不是好事。关于这个问题,以后详加论述吧,这里面牵涉到独立办学的,没有言论自由,没有结社自由,中国的大学是不能走上独立的,也就是没有出路的。这个问题日后必将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