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12级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讲解

2015(12级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讲解

2015(12级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讲解
2015(12级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讲解

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组织制片技术与显微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技术。

2.掌握中药的显微测量法。

3.掌握大黄的显微鉴别特征。

4.熟悉永久制片、整体封固制片、表面制片的制片方法。

5.识别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内容验

1.徒手制片:(橘皮的徒手切片)动作要快,切片薄而完整。

2.粉末制片:用木签取大黄粉末少许,放于一个载玻片上(中央),滴加水合氯醛2-3滴,用木签搅匀,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受热,然后把粉末置于酒精灯的外焰处加热,水合氯醛刚沸就马上移开,添加水合氯醛防止蒸干。加热至粉末组织变为透明即可。待玻片稍冷再滴加稀甘油一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纸擦干净盖玻片周围。于显微镜下观察。

3.大黄粉末特征观察:(1)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大多短钝);(2)淀粉粒(大多圆球形,脐点常呈星状和十字状);(3)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斜方形)。

4.显微测量

定标:摄测微尺图片(拍摄时注意尽量保持测微尺水平)——图片保存——打开保存的测微尺图片,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点击添加按钮——画线,计算实际距离(多次测量)——保存入库

完成不同放大倍数下显微标尺的定标

数据测量及标注:打开图片文件——设定倍数(单击工具箱中的定标)——选择定标号(当前倍率改为“是”)——测量

测定大黄粉末中簇晶和淀粉粒的直径:

选最大、最小和常见的中等大小的簇晶和淀粉粒各五粒,进行测量。最后取平均值作为淀粉粒和簇晶的直径最大、最小和最常见值。

5. 观察所列中药标本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绘大黄粉末组织的显微特征图。

2.记录定标过程,记录大黄簇晶、淀粉粒的直径测定结果

实验二中药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挥发油测定的原理

2.掌握中药挥发油测定的两种方法

3.了解中药挥发油测定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

将含挥发油的中药与水共同蒸馏,在低于100℃时,挥发油与水一起蒸馏出来,凝集于刻度管中,冷却后,油水自动分离为两液层,根据刻度可以读出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P总=大气压时,液体沸腾

P总=P A+P B+Pc…+P水

∴混合物的沸点要比任一液体的沸点为低

又∵水的沸点为100℃

∴混合物的沸点<100℃

意义:挥发油是中药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驱风、解痉、抗菌、消炎等生理作用。因此,对以挥发油类为主要有效成分的中药,可通过对挥发油进行含量测定来评价中药的品质,控制中药的质量。

三、方法

根据挥发油的相对密度大小不同,挥发油的测定有甲、乙两法。

甲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乙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测定时,先在测定管中加入lml与水饱和的二甲苯。其目的是使挥发油与二甲苯混溶后,相对密度比水小,可以浮于水面,以便读数。因为二甲苯能与水混溶而不与水混合,相对密度又比水小。

仪器:挥发油测定装置、1000ml的圆底烧瓶、电热套、

试剂:二甲苯

五、实验材料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具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的功效,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含挥发油14%~21%,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 -丁香烯、乙酰丁香酚。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6%(ml/g)。丁香油为丁香花蕾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丁香的特有香气,相对密度为1.047~1.060,大于水。

六、实验内容

丁香挥发油的测定——乙法

方法操作步骤:

取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1000ml的圆底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球形冷凝管。将圆底烧瓶置电热套上加热至瓶内内容物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min后,停止加热,放置15min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后取丁香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6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加入烧瓶中,再加数粒玻璃珠,振摇混合后,自冷凝管上端加水并使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开始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5小时,至测定器中的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

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或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

活塞使油层下降至上端恰与刻度0线齐平,读取油层量,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样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七、实验结果及计算

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ml/g)={(油层-二甲苯)体积/ 样品的重量}×100%结论:结论:参照药典与之比较是否合格

八、附注

1.乙法测定的中药中的挥发油相对密度大于1,沉于水底,无法读数,为了使其浮于水面,故加入相对密度比水小的二甲苯。二甲苯能与挥发油混溶而不与水混合,让挥发油溶于二甲苯,此溶液不溶于水,且相对密度比水小故可以浮于水面以便读数。因加入的二甲苯仅1ml,为了保证它与挥发油的混合溶液相对密度小于水,故中药的取量不可太多。另外,加入的二甲苯要先经蒸馏,使水与二甲苯相互饱和,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2.待测样品,除另有规定外,中药须粉碎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3.《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丁香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6%(ml/g)

九、实验报告要求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三根和根茎类中药的鉴定(一)

——甘草、人参、何首乌等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甘草、人参、何首乌等中药的性状与显微特征。

2.掌握粉末制片、解离组织片的制备方法。

3.熟悉双子叶植物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

4.认识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验内容

1.甘草解离组织标本的制备:取甘草适量,切割成火柴杆粗细条状,按硝酸--铬酸法制备标本片。(将材料置试管中,加20%硝酸与20%铬酸的等量混合液适量,以浸没材料为度。室温放置30~60min,至用玻璃棒挤压材料能离散为止,倾出混合酸液,材料用水洗涤后,取少许置载玻片上,用针撕开或用玻棒压散,以稀甘油封藏观察)。

2.解离组织片的观察:导管、纤维、木薄壁细胞

3.甘草粉末制片的制备:(1)水合氯醛透化法,(2)稀甘油装片法

(1)药材粉末过5~6号筛,挑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用牙签,不可多),滴加1~2滴水合氯醛试液用牙签混匀,先于酒精灯上来回均匀受热,后停于粉末下集中加热并搅拌至起泡,移开,添加水合氯醛试液,反复加热至粉末透明(在加热过程中,切勿使水合氯醛试液蒸干或使粉末烤焦)。透化好后,加稀甘油1~2滴混合,加盖玻片,即成。

(2)粉末直接加稀甘油1~2滴

4.甘草粉末显微特征观察:

(1)纤维、晶鞘纤维

(2)具缘纹孔导管

(3)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

(4)淀粉粒,单粒为主

(5)棕色块

5.人参根横切片组织构造的观察:

(1)木栓层

(2)皮层(窄)

(3)韧皮部外有裂隙,有圆形或长圆形树脂道,内含黄色分泌物分布,近形成层处排列成环

(4)形成层环明显

(5)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淀粉粒

6.何首乌根组织构造的观察:

(1)复合型异型维管束

(2)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7.观察中药标本:何首乌、怀牛膝、川牛膝、川乌、附子(黑顺片)、白芍、赤芍、白头翁、粉防己、木防己、板兰根、黄芪、甘草、人参、远志、葛根、独活、山豆根、乌药、苦参、徐长卿、缬草、羌活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绘甘草解离组织、粉末显微特征(纤维、晶鞘纤维、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2.绘人参根横切面简图

实验四和五合

实验四根和根茎类中药的鉴定(二)

——黄芩、黄芪、麦冬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黄芩、黄芪的显微特征

2.掌握麦冬的显微组织特征

3.熟悉单子叶植物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

4.认识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验内容

1.黄芩粉末显微特征的观察:黄色

(1)韧皮纤维微黄色,棱形,壁甚厚,木化

(2)石细胞淡黄色,壁厚

(3)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或长圆形,有时壁呈连珠状增厚

(4)网纹、具缘纹孔导管

(5)木纤维细长,壁稍厚

2.黄芪根横切面显微特征观察

(1)木栓层细胞数列,栓内层为厚角细胞,切向延长。

(2)韧皮部有纤维束,与筛管群交替排列;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及纵向管状木栓组织;韧皮射线外侧弯曲,有裂隙。

(3)形成层成环。

(4)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成群,有木纤维束,木射线明显。

(5)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无草酸钙结晶。

2.麦冬根横切面显微特征观察

(1)根毛、根被

(2)内皮层外侧为一列石细胞(内壁及侧壁增厚)

(3)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有通道细胞

(4)薄壁组织有含针晶束的粘液细胞散在

(5)髓小

3.观察中药标本:三七、当归、柴胡、白芷、防风、北沙参、龙胆、秦艽、丹参、黄芩、地黄、玄参、天花粉、党参、桔梗、南沙参、木香、百部、麦冬三、实验报告要求

1.绘黄芩粉末特征图;2.绘麦冬根横切面简图

实验五根和根茎类中药的鉴定(三)

——大黄、黄连、天麻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大黄、黄连和天麻的显微特征。

2.掌握黄连的理化鉴别方法。

3.熟悉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4.认识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验内容

1.黄连粉末的显微特征观察

(1)石细胞鲜黄色。

(2)中柱鞘纤维鲜黄色,壁厚,具单纹孔,层纹和纹孔明显。

(3)具缘纹孔,端壁斜置或延伸成长尾状。

(4)木纤维成束,细长、壁薄。

(5)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垂周壁多微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6)可见淀粉粒(细小)、草酸钙方晶(细小)。

2.黄连理化鉴别

(1)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下,木质部显金黄色荧光。

(2)取粉末或切片,加70%乙醇1滴,片刻后加稀盐酸或30%硝酸1滴,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小檗碱盐酸盐或硝酸盐),加热结晶溶解并显红色。

3.天麻根茎横切面组织特征的观察

(1)单子叶植物根茎内皮层明显的组织构造。

(2)皮层散有纤维束及有限外韧型叶迹维管束。

(3)中柱散列,周木型(主)及有限外韧型维管子束(少),纤维束及束鞘纤维周围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4)薄壁组织散有类圆形油细胞、淀粉粒。

4. 观察大黄根茎横切面组织构造

(1)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2)韧皮部有粘液腔。

(3)形成层成环。

(4)木质部射线较密。

(5)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排列成环状或散在,异常维管束的形成层成环,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黏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草醉钙簇晶及多数淀粉粒。

5.观察中药标本:

香附、天南星、半夏、石菖蒲、川贝、浙贝母、知母、黄精、土茯苓、山药、莪术、天麻、白及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绘黄连粉末特征图

2.记录黄连理化鉴别方法、结果

3.绘天麻横切面简图

实验六、七合

实验六茎木类、皮类中药的鉴定

——沉香、黄柏、肉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沉香、黄柏的显微特征

2.熟悉黄柏的理化鉴别方法

3.熟悉茎木类、皮类中药的性状和显微鉴定要点

4.认识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验内容

1.沉香的三切面观察

(1)横切面:①木射线1~2列;②导管圆形、多角形;③木纤维多角形木化;

④木间韧皮部扁长椭圆形或条带状

(2)切向纵切:①木射线细胞;②木纤维;③导管

(3)径向纵切:①木射线横向带状;②细胞方形或略长方形

2.黄柏粉末特征观察

黄柏是重要的皮类中药,通过黄柏粉末的特征观察掌握皮类中药的鉴别要点。在粉末中皮类与茎木类或其它中药的主要区别在于皮类中药一般无木质部的细胞特征,如导管。作为皮类中药的粉末鉴定,应注意厚壁组织(石细胞、纤维)、分泌组织、细胞内含物(草酸钙结晶的有无及形态、大小)

(1)纤维及晶鞘纤维较多,纤维鲜黄色,壁极厚,木化

(2)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类长方形或略作不规则分枝状,壁极厚,层纹细密,纹孔多不明显

(3)淀粉粒单粒球形,复粒稀少

(4)粘液细胞少见

黄柏中石细胞、纤维与我们观察过的黄芩的石细胞、纤维颜色较接近,如何区别?

3.观察肉桂的显微粉末特征

红棕色

(1).纤维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壁极厚,纹孔不明显,木化。

(2)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壁长三面增厚,一面菲薄,木化。(3)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黄色油滴状物。

(4)草酸钙针晶或柱晶较细小,在射线细胞中较多。

(5)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质。

(6)淀粉粒极多,圆球形或多角形。

(7)草酸钙结晶片状。

4.黄柏的理化鉴别

黄柏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小檗碱)及黄檗酮等化合物,理化鉴别主要针对这些成分。

(1)取中药粉末1g,加乙醚10ml,冷浸,浸出液水浴蒸干溶剂,残渣加冰醋酸1ml及浓硫酸1滴,溶液显紫棕色(黄柏酮反应)。

(2)取黄柏粉末水浸液1ml,加浓硫酸4滴,沿壁加饱和氯水或溴水1ml使成二层,接触面呈红色(小檗碱反应)。

5. 观察中药标本:

关木通、沉香、钩藤、鸡血藤、厚朴、肉桂、黄柏、杜仲、牡丹皮、香加皮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绘黄柏、肉桂的粉末显微特征图及沉香三切面简图。

2.记录黄柏的理化鉴别方法、结果。

实验七叶类中药的鉴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番泻叶、大青叶的显微鉴别特征。

2.熟悉叶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定要点

3.认识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验内容

1.番泻叶横切面组织特征的观察

(1)等面叶,上下均有1列栅栏细胞,上栅栏细胞长柱状,通过中脉,下栅栏细胞较短,不通过中脉。

(2)海绵组织含草酸钙簇晶。

(3)维管束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中柱鞘纤维束,其外侧薄壁内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2.大青叶粉末显微特征

(1)靛蓝结晶,蓝色,于叶肉细胞中多见,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集成堆。(2)橙皮苷样结晶,在叶肉或表皮细胞中.呈淡黄绿色或无色,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呈针簇状,直径3~32μm。

(3)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成连珠状增厚,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

(4)厚角细胞较多,纵断面观呈长条形;

(5)导管网纹及螺纹。

3. 大青叶横切片组织特征的观察

(1)上下表皮均为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

(2)叶肉组织栅栏细胞3~4列,近长方形,与海绵细胞分化不明显.略呈长圆形。

(3)主脉维管束4~ 9个,外韧型,中间1个形状较大,每个维管束上下侧均可见厚壁组织。

(4)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为小,直径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4.观察中药标本:

银杏叶、侧柏叶、大青叶、青黛、枇杷叶、番泻叶、罗布麻叶、洋地黄叶、毛花洋地黄叶等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绘番泻叶横切面组织特征详图及大青叶横切面组织特征简图图。

实验八、九合

实验八花类中药的鉴别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花类生药金银花、红花和丁香的性状和显微特征。

2.熟悉花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

3.认识所列的中药标本。

二、实验内容

1.金银花粉末显微特征

(1)两种腺毛:一种腺头倒圆锥形,顶部平坦,柄1-5个细胞;另一种较短小,头呈类球形或扁球形

(2)单细胞非腺毛两种:一种长、壁薄、角质、疣状突起明显;另一种较短,壁厚,有的具角质螺纹

(3)花粉粒类球形,黄色,外壁具细密短刺及圆颗粒状雕纹,萌发孔3孔沟(4)可见草酸钙簇晶

2.红花粉末显微特征

(1).柱头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末端较尖的单细胞毛。

(2)分泌管碎片,分泌细胞单列纵向连接,细胞中充满淡黄色至红棕色物质;(3)花瓣顶端细胞分化成碎片,细胞呈乳突状绒毛。

(4)花粉粒呈圆球形或椭圆球形,鲜黄色,极面观可见三个明显的萌发孔,外壁具短刺及网状排列的疣状雕纹。

3.丁香萼筒中部横切片

(1)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气孔少见;

(2)皮层外侧有多数卵圆形油室2~3列排成环状;内侧为一轮双韧型维管束,其周围伴生少数纤维;维管束环的内方为多数类圆形的薄壁细胞,形较小,排列疏松,间隙很大,形成通气组织;

(3)中心轴柱的中央为薄壁组织。外侧由15~25个小型周韧型维管束排列成不整齐的环状。

(4)薄壁组织中含草酸钙簇晶。

4.丁香粉末显微特征的观察

(1)油室多,大多已破碎,完整者椭圆形;

(2)纤维梭状,两端钝圆,壁厚木化;

(3)花粉略呈三角形(在高倍镜下观察大致呈非正多边形);横切面观呈栅状增厚。表面观壁呈念珠状增厚。切面观可见增厚的次生壁呈菊花瓣状。(4)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4~26μm。

(5)表皮细胞呈多角形,有不定式气孔,副卫细胞6~7个。

5.理化鉴定:

红花:取红花1g,加稀乙醇10ml,浸渍。倾取浸出液,于浸出液内悬挂一滤纸条,5min后把滤纸条放入水中,随机即取出,滤纸条上部显淡红色。

6.观察中药标本

松花粉、辛夷、槐花、丁香、夏枯草、洋金花、金银花、红花、菊花、旋覆花、蒲黄等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绘金银花、红花粉末特征图。

2.绘丁香组织构造简图。

3.记录红花理化鉴定结果。

实验九果实、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五味子、马钱子、小茴香、苦杏仁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苦杏仁、五味子、小茴香的性状特征和显微鉴别特征。

2.熟悉中药苦杏仁的理化鉴别方法。

3.熟悉果实、种子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

4.熟悉伞形科植物果实的一般形态及组织构造特征。

5.认识所列的果实、种子类中药的标本。

二、实验内容

1.苦杏仁粉末显微特征的观察:黄白色

(1)种皮石细胞淡黄色或黄棕色,底宽上窄,底宽孔间密层纹无或少,上部相反

(2)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油滴,较大的糊粉粒中含有细小草酸钙簇晶(10 40倍)

2.五味子横切面组织构造的观察

(1)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2)种皮外层石细胞

(3)种皮内层石细胞

(4)种脊维管束

(5)油细胞

(6)薄壁细胞

(7)种皮内表皮细胞

(8)胚乳细胞

3.小茴香横切面组织构造的观察

(1)外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

(2)中果皮由数列薄壁细胞组成,共分布有6个油管,果棱间各1个,合生面2个,油管呈椭圆形或半圆形,切向150~220mm左右,内含红棕色油脂,维管束位于果棱部位,韧皮部位于木质部两侧,维管束四周围有大形网纹细胞;

(3)内果皮为1列狭长的扁平细胞,长短不一;

(4)种皮为1列颓废细胞,含棕色物质;合生面的内果皮与种皮间有种脊维管束。

(5)胚乳细胞多角形,内含糊粉粒和少数脂肪油,糊粉粒中含细小的草酸钙簇晶;

3.苦杏仁的理化鉴别

(1)取本品数粒于乳钵中,加水共研,发生苯甲醛的特殊香气。

(2)取本品数粒,捣碎,即取约1g,置试管中,加水数滴使湿润,于试管中悬挂一条苦味酸钠试纸,用软木塞塞紧,置40~50℃的水浴中,15min内试纸显砖红色。

原理:

OH

NO2

O2N

NO22NaCN

ONa

NHOH

O2N

CN

2

苦味酸砖红色

4.观察中药标本:

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五味子、山楂、苦杏仁、木瓜、决明子、枳实、枳壳、陈皮、青皮、吴茱萸、川楝子、巴豆、酸枣仁、诃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马钱子、黄花夹竹桃、菟丝子、枸杞子、地骨皮、栀子、瓜蒌、薏苡仁、槟榔、大腹皮、砂仁、豆蔻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绘五味子、小茴香组织横切面简图。

2.绘苦杏仁粉末组织特征图。

3.记录苦杏仁的理化鉴别方法、结果。

实验十全草类、藻菌类、动物类、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麻黄、薄荷的显微鉴别特征

2.掌握茯苓、猪苓、鹿茸的显微鉴别特征。

3.熟悉动物类、矿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要点。

4.熟悉薄荷的理化鉴别方法

5.熟悉唇形科植物的主要性状和显微特征

6.熟悉全草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7.认识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验内容

1.麻黄粉末显微特征的观察:粉末淡棕色

(1)表皮碎片,外壁布满微小草酸钙砂晶,被厚角质层

(2)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状

(3)嵌晶纤维及木纤维

(4)螺纹、具缘纹孔导管,具麻黄式穿孔板(端壁具多个圆形穿孔)(5)色素块,棕黄色或红棕色

2.麻黄茎横切面组织特征观察

(1)棱脊数目,表皮细胞方形,被角质层,棱脊间有下陷的气孔

(2)皮层宽,棱脊处有下皮纤维

(3)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4)维管束8~10个,韧皮部窄,束内形成层,木质部类三角形

(5)髓部薄壁细胞含红棕色块状物

(6)可见草酸钙砂晶(表皮细胞外壁、皮层细胞、纤维)

3.薄荷粉末显微特征的观察

(1)腺鳞(6~8个细胞组成,内含淡黄色分泌物)

(2)小腺毛,单细胞柄

(3)非腺毛1~8个细胞组成,常弯,外壁有细密的疣状突起

(4)橙皮苷结晶淡黄色

(5)直轴式气孔

4. 薄荷茎组织横切面特征观察

(1)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单细胞头的腺毛和非腺毛。

(2)四角有明显的棱脊,向内有10数列厚角细胞,

(3)内皮层1列,凯氏点清晰可见。

(4)维管束于四角处较发达,于相邻两角间具数个小维管束。韧皮部下狭窄;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由导管、木质部薄壁细胞及木纤维等组成,髓部为薄壁细胞组成。

(5)茎各部细胞内有时含有针簇状橙皮苷结晶。

5.薄荷的理化鉴别

取中药粉末少量,经微量升华的油状物,略放置,置显微镜下观察,渐见有针簇状薄荷醇结晶析出。加浓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许,显橙黄色,再加蒸馏水1滴,变紫红色。

6.茯苓粉末显微特征观察:粉末灰白色,水装片、5%氢氧化钾装片。(1)水装片:不规则颗粒状多糖团块和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多糖团块及细长菌丝。(2)5%氢氧化钾装片:菌丝细长,有分枝,无色或淡棕色,横隔偶可察见。

7.猪苓粉末显微特征观察:

(1)水装片:散在菌丝和多糖粘结的菌丝团块。

(2)5%氢氧化钾装片:菌丝细长,弯曲,有分枝,横壁不明显。

(3)草酸钙方晶,多呈正八面体、双锥八面体或不规则多面体。

8.观察中药标本:麻黄、麻黄根、薄荷、淫羊藿、颠茄草、伸筋草、石韦、细辛、紫花地丁、金钱草、车前草、茵陈、荆芥、青蒿、益母草、广藿香、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蒲公英、肉苁蓉、淡竹叶、白花蛇舌草、穿心莲、石斛。

昆布、海藻、冬虫夏草、茯苓、猪苓、灵芝、雷丸、血竭、没药、乳香、五倍子、芦荟、海金沙、儿茶、冰片、地龙、水蛭、珍珠、牡蛎、海螵蛸、全蝎、桑螵蛸、蝉蜕、僵蚕、斑蝥、蟾酥、蛤蚧、金钱白花蛇、鸡内金、芒硝、石膏、朱砂、炉甘石、赭石、雄黄、滑石、硫黄、琥珀等。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绘麻黄、薄荷粉末显微特征图。

2.绘麻黄茎横切面组织简图。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学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学习—————好资料 精品资料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己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 2.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 柱头 。 3.茯苓的药用部位是 菌核 。主要活性成分是 茯苓多糖 。 4.黄柏来源于 芸香 科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是 小檗碱 。 5.血竭是植物麒麟血竭 果实 中渗出的红色树脂。 6.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 晒干 , 烘干 , 阴干 。 7.附子道地产区 四川 。商品分为 盐附子 、 黑顺片 、 白附片 。主要成分为 乌头碱 。 8.江西著名道地药材有 枳壳、薄荷、栀子、满山白 。 9.黄芩药材的商品规格主要有 子芩 与 枯芩 。 10.茯苓的药用部位是 。主要活性成分是 。 11.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 , , 。 12.天然牛黄可分为蛋黄和管蛋,蛋黄的鉴别特征 乌金衣 , 层纹 , 挂甲 , 味清凉 等。 13.蛤蚧的主产地 广西 。 14.血竭的采收加工过程中,将血竭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 原装血竭 ;加入辅料加工后成为 加工血竭 。 15.枸杞子的主产地 宁夏、甘肃、青海 ,其主要活性成分 甜菜碱 。 16.延胡索的道地产区是 浙江 ,主要活性成分 生物碱类 。 17.甘草的药用部位是 根及根茎 ,其解毒的活性成分 甘草酸 。 18.麻黄的药用部位是 草质茎 ,主要活性成分 左旋麻黄碱 。 19.茯苓的药用部位是 ,其主要活性成分 。 20.中药鉴定学的研究任务是 发掘整理祖国药学、坚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的坚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21.薄荷来源是 唇形 科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 挥发油 。 22.大黄来源是 蓼科 科植物,其泻下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双蒽酮甙 。 23.红花来源是 菊 科植物。 24.三七的药用部位是 根及根茎 ,其性状鉴别的核心要点是 铜皮铁骨狮子头 二、名词解释 1.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2.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组织相互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 3.铜皮铁皮狮子头:优质的三七。 4.怀中抱月: 怀中抱月常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5.挂甲:又叫“透甲”。指牛黄用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的现象。 6.云锦花纹 云锦花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多指根类药材外侧皮部的异型维管束。 7.乌金衣 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 8.走油 是指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滚油之中迅速拖过,为继 后的烹调提供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9.错入组织:肉豆蔻的外胚乳伸入到内胚乳,形成的称为错入组织。 10.星点 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 11.芦头:人参顶端根茎 12.通天眼 顶端部分光滑,内有细孔道直通角尖。 13.当门子 气香强烈而特异,成颗粒状者俗称"当门子", 三、单项选择题 1.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A.中药材及成方、制剂 B.天然药物 C.中成药 D.中药的化学成分 2.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3.那种柴胡有毒,不能药用( C ) A.北柴胡 B.狭叶柴胡 C.大叶柴胡 D.银柴胡 4.甘草中具有解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 A.甘草甜素 B.甘草苷 C.异甘草苷 D.甘草内酯 5.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 C ) A.含树脂的茎 B.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含有树脂的边材 6.钩藤中具有降血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 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类 7.以干燥的柱头入药的药材是( D ) A.菊花 B.洋金花 C.丁香 D.西红花 8.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 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9.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 、安徽省 B 、江苏省 C 、江西省 D 、湖南省 10.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D ) A 、桑白皮 B 、地骨皮 C 、肉桂 D 、杜仲 12.番泻叶的泻下成分主要是( D ) A 、大黄素 B 、大黄酸 C 、大黄酚 D 、番泻叶苷ABCD 13.当归主产于( D ) A .四川省 B .青海省 C .甘肃省 D .陕西省 14.牡丹皮中具有镇痛、解痉和抑菌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B ) A 、牡丹酚原苷 B 、牡丹酚 C 、牡丹酚苷 D 、芍药苷 15.药用部位为种子的药材是( B ) A 、小茴香 B 、马钱子 C 、五味子 D 、马兜铃 16.枳壳类药材以(B )产者最佳。 A 、湖南 B 、江西 C 、四川 D 、福建 17.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 、安徽省 B 、江苏省 C 、江西省 D 、湖南省 18.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19.下列有关天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B.具“过桥”这一典型特 征 C.具“鹦哥嘴”这一典型特征 D.质坚硬,不易折断 20.下列有关肉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来源为木兰科植物 B.气香浓烈,味甜、辣 C.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D.具分枝状石细胞 25.下列哪项不是猪苓的特征( C ) A 、呈不规则条形、块状或扁块状 B 、表面乌黑或棕黑色,有瘤状突起 C 、体重质坚实,入水下沉 D 、粉末黄白色,菌丝团大多无色 26.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 C ) A 、含树脂的茎 B 、香树脂

中药鉴定学讲义

中药鉴定学练习题 十二、配题思路分析及模拟练习题 配题思路分析及模拟练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收载藏药最多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C.《晶珠本草》 D.《本草纲目》 E.《新修本草》 [答疑编号1] 『正确答案』C 2.采收皮类药材一般宜在 A.春末夏初 B.盛夏 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 E.初春 [答疑编号2] 『正确答案』A 3.目前测定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汞、铜、砷)最常用的方法是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红外分光光度法 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D.薄层色谱扫描法 E.高效液相色谱法 [答疑编号3] 『正确答案』C 4.按《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药材取样法规定,对待检的一般药材1600件,应抽检的包件数是 [答疑编号4] 『正确答案』C 5.在粉末中含草酸钙簇晶的薄壁细胞常纵列成行的药材是 A.大黄 B.白芍 C.人参 D.何首乌 E.金银花

[答疑编号5] 『正确答案』B 6.目前是中药定性鉴别最常用的色谱法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薄层色谱扫描法 D.蛋白电泳色谱法 E.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答疑编号6] 『正确答案』C 7.薄荷的主产地是 A.吉林 B.广西 C.河南 D.山西 E.江苏 [答疑编号7] 『正确答案』E 8.当归采收加工中所用的干燥方法是 A.烘干 B.阴干 C.煤火熏干 D.晒干 E.烟火慢慢熏干 [答疑编号8] 『正确答案』E 9.甘草中具有解毒、抗炎、抗癌、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作用的化学成分是 A.甘草次酸 B.甘草苷 C.甘草酚 D.甘草甜素 E.甘草香豆素 [答疑编号9] 『正确答案』D 10.通草的药用部位是 A.茎髓 B.茎刺 C.藤茎 D.茎枝 E.心材 [答疑编号0] 『正确答案』A

中药鉴定学总结

中药鉴定学总结 1、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种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1.豆砂包(豆蔻、砂仁);2.炒肉,当时肉贵(肉桂),就杀了两猪(苍白术);3.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4.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5.二参麦冬汤。 这26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2、伞形科的13味药 “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 通过这句话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 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3、菊科13种药材 “木香2术冬菊红,茵陈青,北公牛紫。”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蒿、青蒿、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紫菀) 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即“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这样拆: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含有油室的药:“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血竭的性状鉴别可归纲为:“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腔,香像苯甲酸”。 金樱子的性状鉴别可归纳为:“倒卵似花瓶。顶端有花萼,棕色赤小点。拨开花托后,内有小瘦果。包有黄绒毛,美人把衣脱”。 蕲蛇的性状鉴别为:“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连珠佛指甲”。 何首乌有云锦状花纹,我们可以联想到“乌云”。 商陆有罗盘纹,联想到“商人用罗盘,不然没方向”。 银柴胡有珍珠盘,联想到“银色的珍珠盘”。 十字花科植物含有芥子苷,联想到圣经中的“十诫(芥)”。 樟科植物肉桂,可联想“獐肉”。 肉桂主产广西,广西的简称不就是“桂”吗? 水龙骨科植物石韦,想到“水滴石穿”。 山东(鲁)、河南(豫)主产金银花,不妨想想“路遇(鲁豫)金银,好爽啊!” 广地龙的动物来源是参环毛蚓,联想“广东——深(参)圳”。 含有分泌细胞的红花,想到“分红”。 藿香含有间隙腺毛,会想到“物理学家…霍金(间)?”。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想到“白毛女”,并据此推断赤勺也是毛茛科植物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的是双子叶植物,想到《神雕侠侣》中的“陆无双”。 小檗碱:遇漂白粉产生樱红色。(联想到蜡笔小新的狗小白) 呋喃香豆素:包括补骨脂内酯(呋补谐音“互补”)

中药鉴定学重点1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走油: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3.显微化学反应:将药材的切片、粉末或浸出物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后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和颜色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4.理化鉴别:利用中药中存在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品质优劣的方法。 5.木间木栓:又称内涵周皮。即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栓环带,通常由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栓化形成。如黄芩的老根中央可见木栓环。有的根中的木间木栓环包围一部分韧皮和木质部,把维管柱分隔成几个束,如甘松根。 5.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裹的次生韧皮部。这是形成层活动不规则产生的异常构造。在某段时间,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生长韧皮部,但其后又恢复正常生长,致使次生韧皮部被包裹在次生木质部中。如黄芩,华山参,沉香 6.内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内侧的初生韧皮部。 7.次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表皮死亡脱落,栓内层的数列细胞中有的比较发达。 8.后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9两面叶:常为一至数列长柱形的细胞栅栏组织,一般分布在上表皮下方,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 10等面叶:上下表皮内方有栅栏组织或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层不清晰,形成等面叶。 11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表皮细胞数) 12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13.脉岛数: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14.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由异型维管束形成的暗红色星芒状小点,排列成环,木质部在外,韧皮部在内,射线星状射出。 15.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横切面皮部由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形成的云朵状花纹。 16.罗盘纹:商陆根横切面的多轮环状凸起的花纹,木部隆起,是由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 17.过桥:黄连根茎上的长而光滑,形如茎秆的节间。 18.铁线纹:人参根上紧密深陷的横状环纹。 19.珍珠疙瘩:人参须根上明显的疣状突起。 20.枣核艼:人参的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21.狮子盘头:某些根茎类药材顶端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膨大突起,状如狮子头,如党参,三七。 22.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23.马牙嘴:炉贝外面2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较瘦尖,开口。 24.虎皮斑:炉贝表面黄白色,较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 25.红小辫:天麻顶端残留的红棕色干枯芽苞,细长皱缩似瓣状。 26.鹦哥嘴:冬麻顶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孢,因头尖色为红棕色似鹦哥之喙而得名。 27.圆底盘:天麻底端圆脐形瘢痕,为母麻脱落的疤痕。 28.蛤蟆皮:天麻表面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形似蛤蟆的外皮。 29. 车轮纹: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二(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二答案 一、X型题(多项选择题) 1. 《本草纲目》全书(ABCD) A. 共载药1892种 B. 1596年问世 C. 载方11096条 D. 分52卷16部 E. 作者赵学敏 2. 次生代谢产物包括:( ABCE )。 A. 生物碱 B. 萜类 C. 挥发油类 D. 蛋白质 E. 苷类 3. 次生代谢产物包括:(BCDE)。 A. 核酸类 B. 酚类 C. 醌类 D. 苷类 E. 内酯类 4. 中药鉴定工作的依据是( BCE ) A.《中药鉴定学》 B.《中国药典》 C.《部颁药品标准》 D.《本草纲目》 E.《地方药品标准》 5.《中国药典》规定中药的灰分测定有( AC ) A. 总灰分 B. 生理灰分 C. 酸不溶性 D. 灼烧残渣 E. 药材表面附着的尘土 6.中药常用的鉴定方法有( ABCDE ) A. 基源鉴定 B. 性状鉴定 C. 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 E. 生物检定 7.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有( ABCDE ) A. 横切片或纵切片 B. 粉末制片 C. 表面制片 D. 解离组织片 E. 花粉粒与孢子制片 8.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后,可观察(ACDE ) A. 导管 B. 淀粉粒 C. 石细胞 D. 草酸钙结晶 E. 纤维 9.菊糖主要存在于哪些科的植物中( CE ) A. 毛茛科 B. 百合科 C. 菊科 D. 豆科 E. 桔梗科 10.《中国药典》规定植物药材的来源包括( AB ) A. 原植物科名、植物名、学名 B. 药用部位 C. 采收季节 D. 产地加工 E. 主产地 11.中药质量的限量控制主要包括( ABCDE ) A. 水分含量测定 B. 灰分含量测定 C. 农药残留量测定 D. 重金属测定 E. 杂质测定 12.有害物质检查包括( ABCDE ) A. 有机氯农残量 B. 有机磷农残量 C. 黄曲霉毒素 D. 重金属 E. 砷盐 13.中药质量控制项下“浸出物的测定”中浸出物包括( ACE ) A. 水溶性浸出物 B. 碱溶性浸出物 C. 醚溶性浸出物 D. 酸溶性浸出物 E. 醇溶性浸出物 14.可用碘试液进行鉴别的为( BD ) A. 脂肪油 B. 淀粉粒 C. 树脂 D. 糊粉粒 E. 粘液 15.中药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有( ABCDE ) A.虫贮 B.生霉 C.变色 D.走油 E.有效成分自然分解 16.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的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 质。这些物质的结构类型包括( ABD ) A. 脂肪油 B. 挥发油 C. 鞣质 D. 糖类 E. 皂苷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黄酮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黄酮 考点精要: 1.黄酮类化合物的含义与结构分类; 2.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性状、溶解性、酸性、显色反应); 3.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4.中药实例; 5.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构鉴定(UV NMR。 定义: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合物大多呈黄色或淡黄色,且分子中亦多含有酮基而因此被称为黄酮。 经典定义: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 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碳架为现代定义: G-C3-C6。

第一节结构与分类 一、苷元的结构与分类 分类依据: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联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等特点,可将中药中的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分类,如表所示。

此外,尚有由两分子黄酮或两分子二氢黄酮,或一分子黄酮及一分子二氢黄酮按C-C或C-O-C键方式联接而成的双黄酮类化合物。 另有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很复杂,如水飞蓟素为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而榕碱及异榕碱则为生物碱型黄酮。 配伍选择题 A.黄酮醇 B.二氢黄酮 C.二氢黄酮醇 D.异黄酮 E.查耳酮 1.2,3 位有双键,3 位连有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 答疑编号 505629060101]

【正确答案】A 2.2,3 位无双键,3 位连有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 答疑编号 505629060102] 【正确答案】C 3.2,3 位无双键,3 位没有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 答疑编号 505629060103] 【正确答案】B 4.2,3 位有双键,3 位连有B 环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 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 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 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 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 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24.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 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中药鉴定学讲义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

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概述 药用部位为植物分泌或经提取/精致而成的树脂的一类中药称为“树脂类中药”。 树脂类中药均为天然产物,大多数来源于植物体。 树脂一般认为是植物组织的正常代谢产物或分泌物,常和挥发油并存于植物的分泌细胞、树脂道或导管中,他们能被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液染成红色。 树脂的采收,除一部分为收集自然渗出的树脂外,不少是将植物体某些部位经机械损伤。 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而分成以下几类: 1.单树脂类:树脂中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又可以分①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②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血竭。③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等。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挥发油和树胶,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油树脂等。 5.香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游离芳香酸(香脂酸)、挥发油,如苏合香、安息香。 (三)树脂的通性

树脂通常为无定形固体,表面微有光泽,质硬而脆,少数为半固体。它们不溶于水,也不吸水膨胀;易溶于醇、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或完全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溶。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则软化,最后熔融;燃烧时有浓烟,并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将树脂的乙醇溶液蒸干,则形成薄膜状物质。 二、药材重点内容介绍 1.乳香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通常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性状鉴别:索马里乳香: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不规则小块。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变棕黄色或棕红色。常温时质脆,微热可相互粘连,破碎面有玻璃样光泽。具有特异香气,味微苦,嚼之初散成砂粒状,但无砂石感,继之软化成乳白色胶块。 埃塞俄比亚乳香:呈淡黄白色或淡绿色,久存则变黄色。碎断面有蜡样光泽。具柠檬气,嚼之软化粘牙,呈乳白色胶块。 化学成分:树脂;树胶;挥发油 理化鉴别: (1)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2)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

中药鉴定学整理

中药鉴定学 名词解释: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发重要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即“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2、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3、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4、星点:是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较大,有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5、云锦花纹:是指何首乌的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异型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6、鸡爪黄连:是指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的黄连,习称“鸡爪黄连”。 7、过桥:是指味连根茎中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8、芦头:是指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或茎基,习称“芦头”。 9、芦碗:是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 10、艼:人参上的细长横伸的不定根习称“艼” 11、鲜地黄:是指地黄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鲜用者习称“鲜地黄”。 12、生地黄:将鲜地黄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3、朱砂点:是指药材断面散在的红棕色油点,如茅苍术。 14、起霜(吐脂):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抱月:是指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的松贝。 16、鹦哥嘴:天麻顶端有红棕色之深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 17、冬麻:是指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的天麻。 18、春麻:是指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的天麻。 19、发汗:是指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剌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茯苓、厚朴。 20、桂通(官桂):是指剥取栽培5~6年生幼肉桂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21、企边桂:是指剥取十年生以上肉桂树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22、板桂:是指剥取老年肉桂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23、绢状茸毛:是指马钱子表面密被的,呈灰棕色或灰绿色,自中央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的茸毛。 24、间隙腺毛:是指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细胞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 25、铁皮枫斗:是指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茎,除去杂质,减去部分须根,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成弹簧状,烘干而成,习称“铁皮枫斗”(耳环石斛)。 26、铁皮石斛:是指将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茎切成段,干燥或低温烘干而成的药材。 27、二杠、大挺、门庄:花鹿茸的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 28、条痕色:是指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画过后所留下的粉末痕迹的颜色,称为条痕色。 选择题: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我国己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2. 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柱头 : 3. 茯苓的药用部位是'菌核主要活性成分是茯苓 多糖。 4. 黄柏来源于芸香科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是小檗碱。 5. 血竭是植物麒麟血竭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月 6. 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晒干,烘干,阴干。 7. 附子道地产区四川—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主要—碱。 8. 江西著名道地药材有枳壳、薄荷、栀子、满山白。 9. 黄芩药材的商品规格—子芩丐—枯芩—— 10. 茯苓的药用部位是。主要活性成分是—。 11. 药材的干燥方法通, , 。 12. 天然牛黄可分为蛋黄和管蛋,蛋黄的鉴别特征乌金衣, 层纹,挂甲,味清凉等。 13. 蛤蚧的主产地-广西: 14. 血竭的采收加工过程中,将血竭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 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加工后成为加工血竭。 15. 枸杞子的主产地宁夏、甘肃、青海,其主要活性成分甜菜碱。 16. 延胡索的道地产区是浙江,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类。 17. 甘草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解毒的活性成分甘草酸。18"麻黄的药用部位是草质茎,主要活性成分左旋麻黄 碱。 19. 茯苓的药用部位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20.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任务是—发掘整理祖国药学、坚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的坚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21. 薄荷来源是唇形科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挥发油。 22. 大黄来源是蓼科科植物,其泻下的主要活性成分是_双 蒽酮貳_。- 23. 红花来源是菊科植物。 24. 三七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性状鉴别的核心要 点是 二、名词解释 1. 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2. 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组织相互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 3. 铜皮铁皮狮子头:优质的三七。 4. 怀中抱月:怀中抱月常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5. 挂甲:又叫“透甲”。指牛黄用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的现象。 6. 云锦花纹云锦花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多指根类药材外侧皮部的异型维管束。 7. 乌金衣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 8. 走油是指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滚油之中迅速拖过,为继后的烹调提供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9. 错入组织:肉豆蔻的外胚乳伸入到内胚乳,形成的称为错入组织。 10. 星点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 11. 芦头:人参顶端根茎 12. 通天眼顶端部分光滑,内有细孔道直通角尖。三、单项选择题 1. 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A ) A中药材及成方、制剂 B. 天然药物 C.中成药 D. 中药的化学成分 2. 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C ) A晒干 B. 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3. 那种柴胡有毒,不能药用(C ) A北柴胡B.狭叶柴胡C.大叶柴胡 D.银柴胡 4. 甘草中具有解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 ) A甘草甜素B.甘草苷C.异甘草苷 D.甘草内酯 5. 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C ) A含树脂的茎 B. 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 含有树脂的边材 6. 钩藤中具有降血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D ) A黄酮类B.蒽醌类C.皂苷类D.生物碱类 7. 以干燥的柱头入药的药材是(D ) A菊花B.洋金花C. 丁香 D.西红花 8. 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9. 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10. 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D ) A、桑白皮 B、地骨皮 C、肉桂 D、杜仲 12. 番泻叶的泻下成分主要是(D ) A、大黄素 B、大黄酸 C、大黄酚 D、番泻叶苷ABCD 13. 当归主产于(D ) A.四川省 B .青海省 C .甘肃省 D .陕西省 14. 牡丹皮中具有镇痛、解痉和抑菌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B ) A. 牡丹酚原苷 B 、牡丹酚 C、牡丹酚苷 D 、芍药苷 15. 药用部位为种子的药材是(B ) A、小茴香 B、马钱子 C、五味子 D、马兜铃 16. 枳壳类药材以(B )产者最佳。 A、湖南 B、江西 C、四川 D 、福建 17. 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18. 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 开水浸泡后晒干 19. 下列有关天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 A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B.具“过桥”这一典型特征 C.具“鹦哥嘴”这一典型特征 D. 质坚硬,不易折断 20. 下列有关肉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 A来源为木兰科植物 B. 气香浓烈,味甜、辣 C. 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D. 具分枝状石细胞 25. 下列哪项不是猪苓的特征(C ) A、呈不规则条形、块状或扁块状 B、表面乌黑或棕黑色,有瘤状突起 C、体重质坚实,入水下沉 D、粉末黄白色,菌丝团大多无色 26. 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C ) A、含树脂的茎 B 、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 、含有树脂的边材

中药鉴定学讲义第七章皮类中药

第七章皮类中药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概述 皮类中药通常是指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入药的药材。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 (一)性状鉴别 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特征变化,在鉴定时应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现分述如下: 1.形状: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数呈短片状或筒状。一般描述术语有:平坦状或弯曲状。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又分槽状或半管状如企边桂、管状或筒状如牡丹皮、单卷状如肉桂、双卷筒状如厚朴、复卷筒状如锡兰桂皮、反曲状如石榴树皮等。 2.表面:外表面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 3.折断面:皮类中药横向折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平坦状(富有薄壁细胞而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颗粒状(富有石细胞群的皮)、纤维状(富含纤维)、层状(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如黄柏)

等。 4.气味:气味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肉桂和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二)显微鉴别 组织构造:皮类中药构造可分为周皮、皮层、韧皮部三部分。各部位在观察时应注意如下特征: 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2.皮层:大多是薄壁细胞,其中常可见纤维、石细胞、各种分泌组织,如秦皮、黄柏皮层可见纤维、石细胞;肉桂、厚朴皮层可见油细胞;桑白皮可见乳汁管等。常见的细胞内含物有草酸钙结晶,如桑白皮、黄柏含方晶;牡丹皮、苦楝皮含簇晶;肉桂含针晶。 3.韧皮部:包括韧皮部束和射线两部分。 粉末特征:皮类中药的粉末特征中不应观察到木质部的组织和细胞,如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等。 常见的粉末特征有: 1.厚壁细胞有的为分支状石细胞,如厚朴、黄柏;有的为晶纤维如黄柏;有石细胞内含方晶,如桑白皮。 2.分泌组织或碎片有的为油细胞,如厚朴、肉桂;有的乳汁细胞中含橡胶质,如杜仲。 3.细胞内含物有的含草酸钙结晶,如苦楝皮、合欢皮、黄柏含方晶;地

中药鉴定学总复习题da

中药鉴定技术总复习题 一、填空: 1.药材取样中,同一批药材包件中,数量在100件以下得取样( 5 )件,100至1000件,按( 5% )取样,超过1000件得,超过部分按( 1% )取样。 2.药材取样中,同一包件中,一般药材应取(100-500 )克。 3.显微镜得构造可分为( 光学 )与(机械 )系统两部分。 4.药材本身细胞壁与内含物经灰化后遗留得不挥发性得(无机盐 ),称为生理灰分。 5.某中药材粉末黄绿色,味微苦,在显微镜下可见在单细胞得非腺毛,晶鞘纤维与草酸钙,粉末加入5%氢氧化钠呈红色,该药材就是(番泻 叶 )。 6.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一滴,浓盐酸一滴镜检:木质华细胞壁可被染成(红色--- )。 7.黄连粉末置于载玻片,加95%乙醇1-2滴,再加30%硝酸一滴,加盖玻 片,放置片刻镜检结果(黄色针簇状结晶 )。 8.大黄粉末得升华物镜检( 黄色棱针状、羽毛状结晶 )。 9.中药鉴定得基本任务就是(鉴定中药得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 量 )。 10.中药显微鉴定中常用得透化剂就是(水合氯醛 )。 11、常用紫外光灯得波长为(365nm ),短波(254—265nm )。 12、水分测定中烘干法适用于测定(不含挥发性成分药材 )。 13、大黄得稀乙醇提取液、滴于滤纸上,挥散乙醇,紫外光灯下检视显(棕色至棕红色 )荧光,不得显(持久得亮蓝紫色 )荧光。 14.显微鉴定就是利用(显微镜 )观察药材得(组织构造、细胞形态 ) 与内含物得特征来鉴定中药得方法。

15.某中药材粉末黄绿色,味微苦,在显微镜下可见在单细胞得非腺毛, 晶纤维与草酸钙簇晶,粉末加入5%氢氧化钠呈红色,该药材就是(番泻叶 )。 16.五味子种皮石细胞有二种,一种大小均匀,直径在28-50um,呈多角 形、或类圆形,壁厚,胞腔小,这种石细胞称为(种皮外层石细胞 )。 17.某中药材粉末棕色或绿色,味微苦涩,在显微镜下可见有嵌晶纤维, 棕色块与角质层突起,并有特异内陷得气孔,该药材就是( 麻黄 ) 18、显微测量所用仪器得名称(目镜测微尺 )与(物镜测微尺 ), 其中(目镜测微尺 )得值就是通过(物镜测微尺 )标化所得到。 19、实验常用透化剂就是(水合氯醛 ),具有( 清除有碍观察得细胞 内含物,并能使皱缩细胞壁重新彭胀 )得作用。 20.实验中常用得封藏剂就是(稀甘油 ),常用得透化剂就是(水合 氯醛 )。 21、人参树脂道散布得部位就是韧皮部 22、党参得薄壁细胞中含有菊糖及淀粉粒 23、白术得薄壁细胞含菊糖及草酸钙针晶 24、肉桂最内一层木栓细胞得外壁特厚并木化。 25、厚朴得栓内层为石细胞层 26、牡丹皮得粉末微量升华镜检可见 :长柱形、针状、羽状结晶(丹皮酚)。 27、麻黄表皮细胞外被厚得角质层 28、麻黄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 29、麻黄得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状物 30.粉末制片时要求将药材磨或锉成细粉,全部通过0、17-0、25㎜孔径得药典筛 (四、五号筛---80目、65目),过粗与过细都不行。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 双单 外表有木栓层无木栓层或薄 断面形成层的环纹内皮层的环纹 V.B . 环状排列散布 髓中央具髓中央无髓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细辛 大黄 何首乌 牛膝 商陆 银柴胡 太子参 【来源】毛茛科乌头干燥母根——川乌 北乌头的块根——草乌 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 【性状】 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而麻舌 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 【产地】浙江产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略煮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 【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味微苦、酸涩 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的根茎——“味连” 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 云南黄连的根茎——“云连” 【性状】 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鸡爪黄连”;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味极苦。雅连:多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 防己 延胡索 板蓝根 苦参 山豆根 北豆根 甘草 黄芪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称“金井玉栏”;显“菊花心”;气微,生豆腥气弄,味微甜。注:黄芪(色深)和甘草(色浅) 远志 【性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甘草水煮)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园参”:栽培品 ◆“林下山参”、“籽海”:播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热生长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关药”

【性状】1.上部或全体有疏浅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须根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2.根茎(芦头)具稀疏凹窝状茎痕(芦碗)及不定根(艼)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产地】云南东部(滇七) ;广西西部的田东、田阳等县(田七) 【采收】主根称“三七”,剪下的芦头、侧根、细根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性状】表面灰黄色(铜皮)或灰褐色(铁皮),周围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味苦,后回甜。 白芷 【性状】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形成层环近圆形(散生)或近方形(纵生) 南沙参 【来源】桔梗科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 【性状】体轻,质松泡 龙胆 【产地】东北,“关龙胆” 【性状】味甚苦 百前 【性状】质脆,断面中空,称“鹅管百前” 紫草 【产地】新疆、内蒙古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 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 ⑴同名异物:贯众 ⑵同物异名:人参 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 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 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 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 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 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 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

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种质。产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生长年龄。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10、个别药材: 11、采收:槐花在花蕾期采收的芦丁含量最高28%;甘草在开花前期采收的甘草甜素最高%。 12、采收原则:质量最优化。产量最大化。含有毒成分的药材以药效成分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 13、植物类药采收时间及要点: ⑴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⑵皮类:春末夏初采收。杜仲、黄柏采用“环状剥皮技术”(环剥)。 ⑶叶类: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⑷花类:I、含苞待放时采收(金银花、辛夷、丁香、槐花)。 II、花初开时采收(红花、洋金花)。 III、花盛开时采收(菊花、西红花)。

(医疗药品)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前言 中药鉴定学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定、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本课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考试大纲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和执业工作的需要,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委员会对本门课程的考试内容总体介绍如下:1.总论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产地、采收、加工的概况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鉴定依据、一般程序及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鉴定有关的规定。 2.各论 各类中药材的概述和常用名词术语及200余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13组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定。 二、课程大纲及《中药鉴定学》教材的特点 1.题型 今年的考试有最佳选择题,即单选题、配伍选择题和多选题三种题型。 2.内容 现版的《中药鉴定学》的内容特点:①首先是总论中增加了道地药材的介绍;增加了中药检验的分类;②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对各论中的具体中药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原全草类药材细辛新归属到根及根茎类中;取消了中药材天仙子;增加了木通、山茱萸及13组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定。 对于大部分中药材饮片的性状鉴定,考生不必紧张。饮片的特征与原药材类似,即饮片的表面(上下切面)特征与原药材断面特征一样,周边特征即原药材的表面特征,气味与原药材一致或略有改变,即增加炮制辅料的味道,如姜、醋味等。 3.比分

今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考分比例,仍然为中药鉴定学占60分、中药化学占40分。 三、学习建议 《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内容庞杂、规律性差、大量内容需死记硬背的特点,所以建议考生要合理安排时间。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要系统浏览教材(即《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药鉴定学》),因历年来的考题中曾出现过较细、偏的内容,但占分很少。在此基础上可做相应章节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做练习题时,对完答案后一定要对着书理解本题的内容,同时在书上划出对应的考点。 但是,现在已临近考试,相信多数考生已没有太多时间仔细学习教材了!在这种情况下,各位需要把心静下来: 首先,梳理各章的主要考点、易错点,如“果实与种子类”药材中,药用部位易搞错; 同时,明白全书的横向联系点,如来源于豆科的中药材有……(黄芪、苦参、甘草、苏木、鸡血藤、降香、番泻叶、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儿茶等),主产于四川的中药材有……,含有晶鞘显微的中药材有……,主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材有……; 最后,一定要选择一本内容较全面系统、紧扣今年考刚与教材的习题集,从头至尾练习1~2次,对做错的地方要重点注意,明白犯错原因;对于那些猜对的题,也要分析清楚考点所在。还要选做1~2套模拟练习题,熟悉每套题的配题思路,训练时间的把握与考感。 最后,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您的备考带来极大的帮助、能为您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预祝大家复习顺利,成功通过考试! 练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用显微鉴别法鉴别黏液选用的试剂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