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籽油的特性与精炼工艺初探

棉籽油的特性与精炼工艺初探

棉籽油的特性与精炼工艺初探
棉籽油的特性与精炼工艺初探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设计说明书

蚌埠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 学号: 系别:电子与车辆工程系 专业:2013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指导老师:陈兴强

目录 1序言 (2) 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 3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5) 4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6) 5工序设计 (11) 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3) 7设计心得体会 (22) 8参考文献 (23)

序言 课程设计作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程理论学习的综合运用,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系统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设计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和应用。达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次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巩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可或缺的一次实践。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零件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传递扭矩。按结构形式不同,轴可以分为阶梯轴、锥度心轴、光轴、空心轴、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各种丝杠等。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 设计说明书图示传动轴零件属于阶梯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 2.零件的工艺分析 传动轴毛坯材料为45。该材料属于优质碳素钢,经热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具有较高的的强度和较高的塑性、韧性,一般用来制作机床主轴,机床齿轮和其他受力不大的轴类零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规定了主要轴颈、轴头、外圆、键槽以及轴肩有较高的尺寸、位置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保证。因此,该传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头、轴颈、键槽、外圆及轴肩的加工。

山茶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山茶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郑州宏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种植物油、动物油制油设备,精油和色素提取设备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油脂设备加工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天宏日机械为大家详细介绍山茶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山茶油精炼设备的工艺流程:毛油用泵泵入炼油锅,进行脱胶中和操作。当油和皂明显分离,迅速下沉时,停止搅拌,静置,然后吸出上层清油至水洗灌。皂角由底部排空管放至皂角桶,当皂角含油较多时,停止放皂脚,皂脚由泵打入皂脚灌。炼油罐中剩余的油混入下一灌中继续。炼油罐中转移的清油水洗后去脱色罐中进行吸附脱色。 脱色后的油通过泵以恒定的流量泵入析气器中,油的流量通过流量计来调节。在析气器中,油通过进料管上的多个喷嘴喷出,析气器中维持大约3mmHg的绝对压力的高真空以使油中渗入少量空气被释

放。油从析气器中出来,被泵入油--油交换器,与从脱臭塔出来的热油进行热交换,被加热到至少180℃。 从油--油热交换器出来,油流入导热油炉加热器,被加热到260℃,导热油在导热油炉中加热到290℃,在整个过程中循环使用。热的待脱臭油从导热油加热器进入到组合式脱臭塔中,在填料段中用直接汽汽提出脂肪酸和其他相对易挥发的臭味物质,再进入板式段脱臭和热脱色。在加工低酸价或对于成品油酸价要求不高的油品时,可以不需要通过填料段,直接板式段脱臭和热脱色。脱酸脱臭后的油从组合式脱臭塔中排出,泵入热交换器与待脱臭油进行交换,再进入冷却器,被水冷却,冷却后油温不高于70℃,最后通过精滤器,进行保险过滤,再存入成品油罐存灌。对于脱臭后的米糠油,茶籽油,玉米胚芽油等脂(蜡)含量较高的油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脱蜡和脱脂。

热塑性弹性体的注塑成型工艺

TPR/TPE热塑性弹性体的注塑成型工艺

TPR的干燥 根据材料的特性和供料情况,一般在成型前应对材料的外观和工艺性能进行检测。供应的粒料往往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熔剂及其它易挥发的低分子物,特别是具有吸湿倾向的TPR含水量总是超过加工所允许的限度。因此,在加工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并测定含水量。在高温下TPR的水分含量要求在5%以下,甚至2%~3%,因此常用真空干燥箱在75℃~90℃干燥2小时。已经干燥的材料必须妥善密封保存,以防材料从空气中再吸湿而丧失干燥效果,为此采用干燥室料斗可连续地为注塑机提供干燥的热料,对简化作业、保持清洁、提高质量、增加注射速率均为有利。干燥料斗的装料量一般取注塑机每小时用料量的2.5倍。 TPR染色 以SBC为基础的TPE在颜色上优于大多数其它TPR材料。所以,它们只需要较少量的色母料就可达到某种特定的颜色效果,而且所产生的颜色比其它TPR更为纯净。一般说来,色母料的粘度应该比TPR的粘度低,这是因为TPR的熔融指数比色母料高,这将有利于分散过程,使得颜色分布更加均匀。 对于以SBS为基础的TPE,推荐采用聚苯乙烯类载色剂。 对于以较硬的SEBS为基础的TPR,推荐采用聚丙烯(PP)载色剂。 对于以较软的SEBS为基础的TPR,可采用低密度聚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对于较软的品种,不推荐采用PP载色剂,因为复合材料的硬度将受到影响。 对于某些包胶注塑的应用,使用聚乙烯(PE)载色剂可能会对与基体的粘接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注塑前需要清洗料筒 新购进的注塑机初用之前,或者在生产中需要改变产品、更换原料、调换颜色或发现塑料中有分解现象时,都需要对注塑机机筒进行清洗或拆洗。 清洗机筒一般采用加热机筒清洗法。清洗料一般用塑料原料(或塑料回收料)。对于TPR材料,可用所加工的新料置换出过渡清洗料。TPR的成型温度 在加工注塑过程中,温度的设定是否准确是制品外观和性能好坏的关键。下面是进行TPR加工注塑时温度设定的一些建议。 进料区域的温度应设定得相当低,以避免进料口堵塞并让夹带的空气逸出。当使用色母料时为了改善混合状态,应将过渡区域的温度设定

百度文库-典型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典型油脂精炼与加工工艺学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是我国大宗油脂,其脂肪酸组成均以油酸、亚油酸为主,是人类主要食用油脂,如果油料品质好,制取工艺科学,则其毛油的品质是较好的。一般游离脂肪酸含量低于1%,经过粗炼即能达到普通食用油的品质,其精制油的精炼工艺也较简单。两种品级食用油的精炼工艺如下: 1.一级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 操作条件:过滤后的毛油含杂不大于0.2%,水化温度60-65℃,加水量为毛油胶质含量的3~3.5倍,水化搅拌时间30~40分钟,沉降分离时间不少于6小时,干燥温度不低于95℃,操作时极限真空6.6kPa(50mmHg).若有残留溶剂时,根据卓品科技工程师现场经验,脱溶温度160~170℃左右,极限真空为4.0kPa,脱溶时间需要3小时。 2.精制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脱色脱臭)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16~18Be’,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

碱量的10%~25%,有时还先添加油量0.05%~0.20%的磷酸(浓度为85%),脱皂温度 70~82℃,洗涤温度95℃左右,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20%,吸附脱色温度95~98℃,极限真空为4.0~4.7kPa。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20分钟左右,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2.5~5%,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大于70℃。脱臭温度180℃左右,极限真空为 0.67kPa(5mmHg),气提蒸汽通量30~50千克/吨油·小时,脱臭时间’6~7小时,柠檬酸添加量为油量的0.02%(配制成乙醇溶液)在90℃油温时加入,根据卓品科技工程师现场经验,安全过滤温度不高于70℃。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菜籽油 菜籽油是世界性的大宗油脂之一,是含芥酸的半干性油类,除低芥酸菜籽油外,其余品种菜籽制得的菜籽油均含有较高的芥酸,含量约占脂肪酸组成的26.3%~57%,高芥酸菜油营养结构不及低芥酸菜油,但特别适合于制造船舶润滑油和轮胎等工业用油。 由于制油过程中芥子甙在芥子酶作用下发生水解,菜籽毛油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含硫化合物,从而影响食用。一般的粗炼工艺对硫化物的脱除率甚低,因此,从卫生观点出发,食用菜籽油应该进行精制。目前市售菜籽油的品级有粗炼油、精制油和冷餐油,其精炼工艺流程分列如下: 1.一级菜籽油精炼工艺流程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20-28Be’,超量碱为理论碱的

古代的榨油机:传统茶籽油精炼技术

目前油茶籽的加工主要采用预榨浸出工艺,由于高温热榨和化学精炼,存在产品品质低、能耗和炼耗高等问题,影响了油茶的加工效益。低温压榨和吸附精炼技术具有产品品质高、能耗和炼耗低等优点,近年来成为油料加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的油茶籽加工工艺主要有两种:一次压榨法和预榨浸出法。第一种方法主要应用在小型油料加工厂,其特点在于采用“95型”等单螺旋压榨机进行一次性深度压榨,压榨温度很高(125~130℃),因而茶籽油和饼粕的质量较差。第二种方法主要应用于中大型油料加工厂,此法是首先将60%以上的茶油挤压出来,然后用有机溶剂对压榨饼进行浸提,残油一般在1%左右,茶油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精炼工序得到成品油,其主要工艺 流程如所示:油茶籽→烘干→清理→轧坯→蒸炒→压榨→毛油→精炼→成品油↓油茶饼→浸出→毛油→精炼→成品油图 油茶籽压榨工艺流程图Fig.1.2Squeezingprocessofoilteaseed这两种工艺制取的茶油质量不高,而且生产成本较高,饼粕残油高,大多被作为肥料,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了油茶籽的加工效益。 传统的茶籽油精炼工艺流程如图1.3所示:茶籽毛油→脱胶→脱酸→脱色→脱臭→高级

精炼油图 茶籽油精炼工艺流程图茶籽油精炼可以改善茶油的品质和口感,且可以延长保存时间。茶籽毛油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茶籽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以及油脂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茶籽油中的大部分活性物质是热敏感型化合物,在油脂的精炼过程中很容易损失,使、茶籽油的品质下降。因此,探索茶籽油各加工工序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及探寻出有利于提高茶籽油品质的精炼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以来出现了一些精炼茶油的新型方法,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方法有低温冷榨精炼和膜技术精炼等。魏佳等通过应用研究发现,与传统的高温精炼工艺相比,低温精炼油中的VE、VD3、角鲨烯和甾醇的保留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表明低温精炼技术可以在有效除去茶籽油中不良成分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使茶籽油中的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得到保留。K.Kondal等在油脂精制过程中使用了膜过滤技术,脱除了油中的胶质物质、色素物质以及一些游离脂肪酸,达到了脱胶、脱酸和脱色的三重作用效果。陈文伟等(陈文伟等,2008)利用无机陶瓷膜技术对茶油进行精炼,实验结果表明膜技术处理的最优操作工艺5参数为:陶瓷膜2万、混合油浓度50%、压力0.3MPa、温度40℃,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可以使茶油的磷脂含量降到6.86mg/kg,且精炼得到的茶油色泽和酸价等质量指标均能符合茶油的质量标准。这些研究报道都表明膜技术精炼能非常有效地应用于茶油精炼中,它能减少油脂精炼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节省脱色吸附剂的使用量,降低油的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具体来说,茶籽油的精炼技术主要包括脱胶技术、脱酸技术、脱色技术、脱臭技术等。

注射成型工艺

1注射成型的原理、特点、应用 原理:将粒状或粉状的塑料从注射机的料斗送入配有加热装置的机筒中进行加热熔融塑化,使之成为粘流态的熔体,然后再注射机柱塞的压推作用下,以很高的流速通过机筒前端的喷嘴注入温度较低的闭合型腔中,经过一点时间的保压冷却定型后,开模分型即可从型腔中脱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件。 特点: 应用: 2注射成型的工艺过程 答: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射过程和塑件的后处理三部分。 (1)成型前的准备:原料外观的检查和工艺性能测定;原材料的染色及对料粉的造粒;对易吸湿的塑料进行充分的预热和干燥,防止产生斑纹、气泡和降解等缺陷;生产中需要改变产品、更换原料、调换颜色或发现塑料中有分解现象时的料筒清洗;对带有嵌件塑料制件的嵌加进行预热及对脱模困难的塑料制件选择脱模剂等。 (2)注射过程:加料、塑化、注射、冷却和脱模。注射过程又分为充模、保压、倒流、交口冻结后的冷却和脱模。 (3)塑件的后处理:退火处理、调湿处理。 3注射成型工艺参数:温度、压力、作用时间 温度控制包括料筒温度、喷嘴温度和模具温度。 料筒温度分布一般采用前高后低的原则,即料筒的加料口(后段)处温度最低,喷嘴处的温度最高。料筒后段温度应比中段、前段温度低5~10°C。对于吸湿性偏高的塑料,料筒后段温度偏高一些;对于螺杆式注射机,料筒前段温度略低于中段。螺杆式注射机料筒温度比柱塞式注射机料筒温度低10~20°C。 压力分为塑化压力和注射压力。 作用时间(只完成一次注射成型过程所需的时间)亦称成型周期。 4注射成型周期包括哪几部分? 答:注射成型周期包括(1)合模时间(2)注射时间(3)保压时间(4)模内冷却时间(5)其他时间(开模、脱模、喷涂脱模剂、安放嵌件的时间)。 合模时间是指注射之前模具闭合的时间,注射时间是指注射开始到充满模具型腔的时间,保压时间是制型腔充满后继续加压的时间,模内冷却时间是制塑件保压结束至开模以前所需要的时间,其他是是指开模,脱模,涂脱磨剂,安放嵌件的时间。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设计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冷榨法、热榨法和浸出法。其中冷榨法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最为完整。由于冷榨法出油率只有热榨法的一半,因此大部分冷榨油的价格要高出热榨油五成左右。压榨法和浸出法是山茶油提取的两种方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是一种传统的提取工艺;浸出法则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现在很多企业比较普遍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互补的做法,即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道克客巴巴网;具体操作流程山茶油的工艺流程 使用螺旋榨油机榨茶籽油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茶油的生产技术及设备 (一)山茶油的制取工艺: 1、浸出法制油工艺 (1)山茶油浸出取油成套设备主要包括: 进料刮板输送机、存料箱、料封绞龙、平转式浸出器等油料浸泡系统设备;湿粕输送机、封闭绞龙、脱溶剂机等料粕脱溶设备系统;混合油暂存罐,一、二蒸发器、汽提器等混合油蒸发分离设备系统;冷凝器组、分水箱、平衡罐、尾气吸收器、溶剂周转罐等溶剂回收设备系统; 2、压榨法制油工艺 (1)茶籽仁冷榨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冷榨→冷榨毛油→粗滤→清滤→优质冷榨油→优质茶籽饼 油茶籽冷榨制油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毛油质量好,节省能源,运行成本低和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2)茶籽仁高温压榨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蒸炒→压榨出油→沉淀→过滤→茶油 (3)超临界萃取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CO2萃取→分离1→分离2→精馏→茶油 (二)山茶油的精炼工艺 1、茶油的化学精炼工艺 原料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冬化脱脂→成品山茶油 2、茶油的物理精炼工艺 原料毛油→过滤→脱胶→脱色→脱酸→成品山茶油 (三)山茶油的冬化脱脂工艺及设备 (1)冬化生产工艺流程 茶油→热交换器→结晶槽→加热槽→过滤器→冬化油 (2)冬化工作原理: 冬化系统主要为以低温结晶方式将油中之腊质分离出来 (3)冬化处理范围: (4)冬化处理之油种主要为葵花油,棉籽油及葡萄籽油等等 (5)冬化可分为湿式及干式两种 (一)湿式冬化 原理为食用油经过脱色阶段之后,以皂脚颗粒为晶种,快速结晶之后,将腊结晶以水洗水一起分离,但因为快速结晶仍有部份腊会残留,故结晶后达到之标准为5.5小时0℃仍无腊结晶析出,如果需要更少造成低温雾化之条件,可在脱臭之后增加另一慢速晶将微量之腊、糖类以精细过滤除去。 优点为减少使用过滤助剂,如木质纤维素及矽藻土等之成本,操作上亦可降低过滤机换槽之频率。 (二)干式冬化 原理为脱色或脱臭之后,将食用油降温,以慢速结晶,使腊结晶能培养成为大结晶,且使用过滤助剂如木质纤维素及矽藻土将大、小颗粒之腊结晶除去,以达到几乎完全除去油中之腊质。 优点为按冬化油之要求达到12HR,0℃或24HR,0℃不会雾化之条件,可由结晶时间及过滤条件来控制

大豆油生产工艺

大豆油生产工艺 1.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 2.以花生果为例:清理→剥壳→破碎→轧胚→蒸炒→压榨→花生原油(毛油) 3.2.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 4.以大豆为例:清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蒸发→汽提→大豆原油(毛油)5.3.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6.原油(毛油)→过滤→水化(脱胶)→碱炼(脱酸)→脱色→脱臭→成品油 油脂精炼 毛油一般指从浸出或压榨工序由植物油料中提取的含有不宜食用(或工业用)的某些杂质的油脂。 毛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除中性油外,毛油中还含有非甘油酯物质(统称杂质),其种类、性质、状态,大致可分为机械杂质、脂溶性杂质和水溶性杂质等三大类。 1﹒油脂精炼的目的和方法 (1)油脂精炼的目的油脂精炼,通常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毛油中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油脂的食用价值和安全贮藏,而且给深加工带来困难,但精炼的目的,又非将油中所有的杂质都除去,而是将其中对食用、贮藏、工业生产等有害无益的杂质除去,如棉酚、蛋白质、磷脂、黏液、水分等都除去,而有益的"杂质",如生育酚等要保留。因此,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用途,将不需要的和有害的杂质从油脂中除去,得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成品油,就是油脂精炼的目的。 (2)油脂精炼的方法根据操作特点和所选用的原料,油脂精炼的方法可大致分为机械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三种。

上述精炼方法往往不能截然分开。有时采用一种方法,同时会产生另一种精炼作用。例如碱炼(中和游离脂肪酸)是典型的化学法,然而,中和反应生产的皂脚能吸附部分色素、粘液和蛋白质等,并一起从油中分离出来。由此可见,碱炼时伴有物理化学过程。 油脂精炼是比较复杂而具有灵活性的工作,必须根据油脂精炼的目的,兼顾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精炼方法。 2﹒机械方法 (1)沉淀 K沉淀原理沉淀是利用油和杂质的不同比重,借助重力的作用,达到自然分离二者的一种方法。 L沉淀设备沉淀设备有油池、油槽、油罐、油箱和油桶等容器。 M沉淀方法沉淀时,将毛油置于沉淀设备内,一般在20~30℃温度下静止,使之自然沉淀。由于很多杂质的颗粒较小,与油的比重差别不大。因此,杂质的自然沉淀速度很慢。另外,因油脂的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提高油的温度,可加快某些杂质的沉淀速度。但是,提高温度也会使磷脂等杂质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大而造成分离不完全,故应适可而止。 沉淀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其所需的时间很长(有时要10多天),又因水和磷脂等胶体杂质不能完全除去,油脂易产生氧化、水解而增大酸值,影响油脂质量,不仅如此,它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所以,这种纯粹的沉淀法,只适用于小规模的乡镇企业。 (2)过滤

材料成型加工与工艺学-习题解答(9-10-11)备课讲稿

材料成型加工与工艺学-习题解答(9-10- 11)

第八章注射成型 2.塑料挤出机螺杆与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螺杆在结构特点和各自的成型作用上有何异同? (p278)注射螺杆与挤出螺杆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a)注射螺杆长径比较小,约在10~15之间。 (b)注射螺杆压缩比较小,约在2~5之间。 (c) 注射螺杆均化段长度较短,但螺槽深度较深,以提高生产率。为了提高塑化量,加料段较长,约为螺杆长度的一半。 (d)注射螺杆的头部呈尖头形,与喷嘴能有很好的吻合,以防止物料残存在料筒端部而引起降解。 (p221)挤出机螺杆成型作用是对物料的输送、传热塑化塑料及混合均化物料。 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螺杆成型作用是对塑料输送、压实、塑化及传递注射压力。是间歇式操作过程,它对塑料的塑化能力、操作时的压力稳定以及操作连续性等要求没有挤出螺杆严格。 3.请从加热效率出发,分析柱塞是注射机上必须使用分流梭的原因? (p278)分流梭的作用是将料筒内流经该处的物料成为薄层,使塑料流体产生分流和收敛流动,以缩短传热导程。既加快了热传导,也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塑料过热而引起热分解现象。同时塑料熔体分流后,在分流梭与料筒间隙中流速增加,剪切速度增大,从而产生较大的摩擦热,料温升高,黏度下降,使塑料进一步的混合塑化,有效提高柱塞式注射机的生产量及制品质量。

6.试分析注射成型中物料温度和注射压力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成型区域示意图。 (p298) 料温高时注射压力减小;反之,所需的注射压力加大。 8.试述晶态聚合物注射成型时温度(包括料温和模温)对其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p297)结晶性塑料注射入模具后,将发生向转变,冷却速率将影响塑料的结晶速率。缓冷,即模温高,结晶速率大,有利结晶,能提高制品的密度和结晶度,制品成型收缩性较大,刚度大,大多数力学性能较高,但伸长率和充及强度下降。反过来,骤冷所得制品的结晶度下降,韧性较好。但在骤冷的时不利大分子的松弛过程,分子取向作用和内应力较大。中速冷塑料的结晶和曲性较适中,是用得最多的条件。实际生产中用何种冷却速度,还应按具体的塑料性质和制品的使用性能要求来决定。例如对于结晶速率较小的PET塑料,要求提高其结晶度就应选用较高的模温。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郑州宏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种植物油、动物油制油设备,精油和色素提取设备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油脂设备加工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天宏日机械为大家详细介绍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是高档食用油,能否将油菜籽脱皮冷榨生产工艺移植到油茶籽生产上来,还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油菜籽仁和油茶籽仁化学组成不一样,油菜籽仁含粗蛋白较高,为 30%左右,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约为17%,这与大多数油料籽仁的化学组成特点是一致的,即油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但油茶籽不同,其粗蛋白含量较低,在仁的水分平均为8.7%时粗蛋白含量平均约为 9 4%,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平均为35.5%。采用脱壳、加水调质、冷榨工艺生产纯天然油茶籽油是否可行有待实践检验。 宏日机械油茶籽油加工成套设备工艺:

主要工序设备和工艺参数: 清理采用两层振动筛,去除油茶籽中的大小杂质。大杂主要是未裂开的油茶蒲(或称茶包 )。 低温干燥采用平板烘干机,控制夹层加热蒸汽压力0.2M Pa左右,对含水分8%左右的油茶籽干燥至水分含量4%左右。尽量减少仁中的游离水分,以利于加水调质。仁中水分高,使榨料塑性增大,当榨料压力增大时,将使流油通道变窄,影响出油。 分级由于单粒油茶籽体积从 0.3 ~2.5 cm 不等,重量从0.461 ~1.4 6 3 g 不等,相差较大,决定采用分级将大小差不多的油茶籽汇集起来,为脱壳创造条件,分级采用振动筛。 脱壳采用撞击式粉碎机将油茶籽打碎,油茶籽壳较薄,且经干燥后水分较低,易于破碎。 仁壳分离仁壳分离主要有两个主要指标,即壳中含仁和仁中含壳。显然,壳中含仁越低越好,有利于原料的充分利用,提高出油率和出饼率。我们将壳中含仁率定为0.3%,由于前道采用了分级工序,要达到这一指标并不困难。生产稳定后,壳中含仁几乎检测不出。仁中含壳希望越低越好,但有两点需要考虑,其一是含壳率低了,榨油机榨膛容易被入榨料抱死,造成滑膛,压榨难于进行,即使是双螺杆榨油机也如此,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其二是应考虑饼的溶剂法浸出取油,当饼中含壳量少了,没有骨架,料层易被压实,溶剂渗透困难,导致粕中残油高,湿粕含溶高,影响浸出效率和溶剂消耗。

籽棉与棉籽加工流程和成本分析

籽棉与棉籽加工流程和成本分析 皮棉作为一种战略物资资源,其流转过程是:棉农家中零散籽棉→籽棉收购企业→皮棉加工企业→棉纺织企业。在籽棉开始收购阶段,籽棉价格由棉农与籽棉收购企业供求关系决定。此时是籽棉价格决定当期皮棉价格走势。在籽棉大规模收购后,籽棉完成从棉农到皮棉加工企业的转移。此时籽棉收购加工成本应该是皮棉价格的支撑阻力线。籽棉收购完成后,此时皮棉价格由棉花企业和棉纺织企业供求关系决定。现在通过籽棉加工成本的分析来了解影响皮棉价格的基本因素。 籽棉经扎花(使棉纤维与棉籽分离的工艺)得到皮棉、不孕籽和棉籽。加工不孕籽可得到18-25mm长度的清弹棉,清弹棉可理解为长度等级较低的棉花。棉籽经三道剥绒后可得短绒和光籽,头道绒长度12-16mm,可纺低级纱;二道绒长度12mm以下,可纺人造丝;三道绒长度3mm以下,纤维素含量较高,可制成粘胶纤维。 如无特殊说明,短绒通常是指第一、二道混绒。籽经脱壳后得到棉仁与棉籽壳,后者木质素含量较高,种菇类或菌类效果好,也可做合成木材的填充物。棉仁经榨油后可得棉籽油与棉粕,故棉籽也是重要的油料。棉花及其副产品加工流程见图一。 棉花及其副产品加工流程图(略) 单位籽棉能生产皮棉的数量叫衣分率。内地棉的衣分率为33%

-35%,新疆棉为38%-40%。衣分是个很重要的指标。今年10月份以前,籽棉收购价较高,造成市场棉价坚挺的假象,但部分投资者没有注意到扎花厂对收购籽棉的衣分要求相当高,并以此降低皮棉销售成本,因此后期皮棉价格的下降空间较大。应出皮棉与实出皮棉的差占应出皮棉的比率称衣亏率。衣亏率太高皮棉损失较大,衣亏率太低则皮棉中短纤维含量较高。国家规定皮棉加工的标准衣亏率为2.5%-4%,如折算成占籽棉损耗则1、2级皮棉约为1%,3、4级皮棉约为1.5%。 不孕籽经加工可得到回收棉进而得到清弹棉。据了解,清弹棉产量约占皮棉产量的2%,目前市价在7000元/吨左右。有些加工厂虽无力加工清弹棉,但可出售不孕籽。由此每生产1吨皮棉可补贴成本不低于100元。 棉籽在扎花过程中会有1%的损耗。通常每公斤棉籽的出扎花厂价比到棉籽加工厂价要低至少4-6分钱,以作中间环节的损耗及利润。 经剥绒、脱壳和榨油等工艺后,1000公斤棉籽约可得到90公斤混绒,150公斤棉籽油(内地棉籽出油率10%-14%,新疆棉籽出油率18%),棉籽壳280公斤,棉粕420公斤。一吨棉籽加工费通常为170元。具体成本核算可见表一。

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收稿日期:2009-08-21;修回日期:2009-12-08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1064201000027)作者简介:李 丽(1983),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粮油加工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讯作者:吴雪辉 油脂加工 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李 丽,吴雪辉,寇巧花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州510642) 摘要: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保健功能。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高级食用油、化妆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介绍了茶油的理化特性、保健功能、加工工艺,并对茶油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我国茶油产业的发展。关键词:茶油;理化特性;保健功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22;Q94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7969(2010)03-0010-05 Research advance and appli ca ti on prospect of cam elli a seed o il L I L i,WU Xuehui,K OU Q iaohua (College of Food Science,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 Abstract:Ca mellia seed oil is a unique woody oil in China .Ca mellia seed oil has many functi onal compo 2nents,and it has the br oad market p r os pect in f ood,cos metic and medicine industry .The physicoche m ical p r operties,health functi on and p r ocessing technol ogy of ca mellia seed oil were intr oduced,and the app li 2cati on p r os pects were vie wed s o as t o p r omote the devel opment of ca mellia seed oil .Key words:ca mellia seed oil;physicoche m ical characteristics;health functi on;utilizati on 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又名茶籽油、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我国油茶资源丰富,油茶林面积约占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广泛分布于南方17个省的丘陵地区,尤以广西、湖南、江西、云南等地为最多 [1] 。 茶油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和少量的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含量达到74%~89%,脂肪酸组成与世界上公认为最好的橄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对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功效。此外,传统医学认为,茶油有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的作用,能清胃润肠,可治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等 [2,3] 。 目前,我国的茶油加工业主要以生产食用油为主,随着对茶油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的进一步认 识和茶油系列产品的深度研究,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茶油化妆品和医药系列产品具有很大潜力 [4,5] 。 本文介绍了茶油的理化特性、保健功能和加工工艺,并对茶油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油茶资源,开发茶油在医药、化妆品、化工等行业中的应用,促进我国茶油产业的发展。1 茶油的理化特性 表1列出了茶油与橄榄油的理化指标。 表1 茶油与橄榄油的理化指标 指 标 茶 油 橄榄油 碘值(I )/(g/100g )83~8980~88皂化值(K OH )/(mg/g )193~196185~196折光指数(25℃)1.460~1.4641.468~1.470 凝固点/℃ -10~-5 -3~7 不皂化物含量/(g/kg )≤15 ≤15 相对密度(20℃) 0.912~0.9220.910~0.915V E 含量/(mg/kg )510~75070~190 茶多酚含量/(mg/kg ) 121741 由表1可见,茶油的理化特性与橄榄油极为相似。茶油碘值低,相对于其他植物油不易氧化。茶油有较低的凝固点,在0℃还能保持液体状态,不皂化物含量很少,食用后易消化吸收。茶油中还含有

牡丹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牡丹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郑州宏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种植物油、动物油制油设备,精油和色素提取设备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油脂设备加工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天宏日机械为大家详细介绍牡丹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1)精炼工艺流程 1、粗炼牡丹籽油精炼工艺流程 操作要点:过滤除杂操作要求同前述工艺。碱化操作温度为9℃左右,碱液浓度为15°Bé,添加量占油量的1.36%左右,Al2(SO4)3(水溶液浓度为14%~24%),添加量占油量的0.25%~0.5%,碱化反应时间为70min左右,脱蜡分离温度为16~18℃,其余操作参阅前述工艺。

2、精制牡丹籽油工艺流程 操作要点: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18~22°Bé,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碱量的10%~25%,有时还先添加油量的0.05%~0.20%的磷酸(浓度为85%),脱皂温度70~82℃,洗涤温度95℃左右,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20%。连续真空干燥脱水,温度90~95℃,操作绝对压力为 2.5~ 4.0 kPa。吸附脱色温度为105~100℃,操作绝对压力为 2.5~ 4.0 kPa,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30 min左右,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 1%~4%。利用立式叶片过滤机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低于100℃。脱色油中P≤5 ppm、Fe≤0.1ppm、Cu≤0.01ppm。脱臭温度240~260℃左右,操作绝对压力260~650Pa,汽提蒸汽通入量油量的0.5%~2%,脱臭时间 40~120min,柠檬酸(浓度 5%)添加量为油量的0.02%~

0.04%,安全过滤温度不高于70℃。 (2)精炼脱酸工艺 碱炼法碱炼,是用碱中和游离脂肪酸,并同时除去部分其他杂质的一种精炼方法。所用的碱有多种,例如石灰、有机碱、纯碱和烧碱等。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是烧碱。 碱炼的基本原理碱炼的原理是碱溶液与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式如下: RCOOH+NaOH→RCOONa+H2O 除了中和反应外,还有某些物理化学作用。 ①烧碱能中和毛油中游离脂肪酸,使之生成钠皂(通称为皂脚),它在油中成为不易溶解的胶状物而沉淀。 ②皂脚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相当数量的其他杂质(如蛋

热轧板带钢生产工艺分析

热轧板带钢生产工艺分析 学生姓名:舒锐 学号:20122329 年级专业:2012级6班

所谓生产工艺流程就是把产品的生产工序按次序排列起来。正确制定工艺过程是轧钢车间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制定轧钢生产工艺过程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其次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追求轧机的高产量,并能做到降低各种原料、材料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因此,正确制定产品工艺过程,对于工艺过程合理化,对于充分发挥轧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已制定的生产方案,在充分完成产品产量质量要求的前提条件下,用最大可能的低消耗、最少的设备、最小的车间面积、最低的劳动成本,并有利于产品的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有较好的劳动条件,最好的经济效益,具体的原则包括:产品的技术条件,生产规模大小,产品成本和工人的劳动条件。 热轧板带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是:原料的清理准备,坯料的加热,轧制,轧后冷却,精整和质量检查等工序,对于特殊要求的钢种,在加热后不需经过热处理等工序。本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生产工艺过程简述: 1.板坯的选择和轧前准备 板坯的选择主要是板坯的几何尺寸和重量的确定。板坯的厚度选择要根据产品厚度,考虑板坯连铸机和热轧带钢轧机的生产能力。一般板坯的厚度为150-250mm,最厚为 300-350mm。板坯的宽度选择决定于成品宽度,一般板坯宽度比成品宽度大50mm左右。目前板坯宽度可达到2300mm。 通常热连轧带钢的板卷重量为20-30t,最重为45t。板卷的单位宽度的重量不断提高,一般可达到15-25kg/mm,最终可达36kg/mm。 板坯的轧前准备包括板坯的清理和板坯加热工序。板坯加热的送坯方式有板坯冷装炉、板坯热装炉、直接热装炉、和直接轧制四种。板坯入炉前要进行检查,对板坯有表面缺陷的要进行处理,采用冷装炉。对无缺陷的板坯用后三种方

山茶油精炼厂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山茶油精炼厂项目 项目地点: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年产精炼茶油2000吨,年产茶粕12000吨。 建设期限:2011年04月至2012年4月 项目投资:总投资为2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1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700万元。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总负责人: 项目经济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可行性报告编制人: 1.2 可行性研究概况 1.2.1 研究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重点,以技术先进、经济可行为原则,立足黔东南、面向全国、着眼未来、造福社会,促进农民受益、企业增效、国家增收,把本项目建成知名的现代油脂加工企业。 1.2.2 研究工作依据

可行性研究工作主要依据为: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 (2)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3) 国家有关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和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 国家现行的行业规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设计标准; (6) 黎平县以及周边的从江县、榕江县、锦屏县、天拄县、剑河县等优质丰富的山茶油资源优势。 1.2.3 研究工作围 可行性研究工作围主要是资源分布及拥有量,产品性能、市场前景、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工艺技术要求、组织管理、投资估算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评价等。 1.2.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2.1 国家政策导向及项目由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每年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用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并提出农产品的质量从健康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食用油是城乡居民必需的食品,原料主要来自农业中的草本经济作物;但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要拿出更多的土地种植草本油料是很困难的,中南林学院何方教授认为,发展木本食用油料是解决食用油供应不足和质量不高的最好出路。因而,精制茶油生产是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的,何况茶油拥有“东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注射成型过程 各种注塑机完成注射成型的动作程序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其成型的基本过程还就是相同的。现以螺杆式注塑机为例予以说明。从料斗落入料筒中的塑料,随着螺杆的转动沿着螺杆向前输送。在这一输送过程中,物料被逐渐压实,物料中的气体由加料口排除。 在料筒外加热与螺杆剪切热的作用下,物料实现其物理状态的变化,最后呈黏流态,并建立起一定的压力。当螺杆头部的熔料压力达到能克服注射油缸活塞退回时的阻力(所谓背压)时,螺杆便开始向后退,进行所谓计量。与此同时,料筒前端与螺杆头部熔料逐渐增多,当达到所需要的注射量时(即螺杆退回到一定位置时),计量装置撞击限位开关,螺杆即停止转动与后退。至此,预塑完毕。同时,合模油缸中的压力油推动合模机构动作,移动模板使模具闭合。继而,注射座前移,注射油缸充入压力油,使油缸活塞带动螺杆按要求的压力与速度将熔料注入到模腔内。当熔料充满模腔后,螺杆仍对熔料保持一定的压力,即所谓进行保压,以防止模腔中熔料的反流,并向模腔内补充因制品冷却收缩所需要的物料。模腔中的熔料经过冷却,由黏流态回复到玻璃态,从而定型,获得一定的尺寸精度与表面粗糙度。当完全冷却定型后,模具打开,在顶出机构的作用下,将制件脱出,从而完成一个注射成型过程,参瞧下图。

图注射成型过程 1—合模注射;2—保压;3—螺杆预塑、制品顶出 按照习惯,我们把一个注射成型过程称为一个工作循环,而该循环由合模算起,为了明了起见,我们用下面工艺流程图表示。 合模→注射→保压(螺杆预塑)→冷却→开模→顶出制品→合模 注射成型过程包括加料、加热塑化、闭模、加压注射、保压、冷却定型、启模、制件取出等工序。其中,加热塑化、加压射、冷却定型就是注射过程中三个基本步骤。 ①加料。每次加料量应尽量保持一定,以保证塑化均匀一致,减少注射成型压力传递的波动。 ②塑化。塑料在进入模腔之前要达到规定的成型温度,提供足够数量

年产3170吨精炼茶油生产项目环境评估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年产3170吨精炼茶油生产 建设单位(盖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和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年产3170吨精炼茶油生产 建设单位XXXX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XXX 联系人XXX 通讯地址XXXX 联系电话XXX 传真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XXX 立项审批部门XXX 批准文号XXX 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 及代码 C1331食用植物油加工 占地面积(m2)9000 绿化面积(m2) 618 总投资(万元)3800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57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1.5% 项目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XXX,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生产食用油,主要是生产茶油。XXX有限公司投资3800万元建设生产年产量3170吨的精制茶油生产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文的要求,建设单位向环境保护局申办环保审批手续,经宁都县环境保护局审查决定,由环境影响评价持证单位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在填写环境保护申报登记表后,随即委托我公司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工作,在对本项目工程有关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建设年产量为3170吨的精炼茶油,属于中型建设规模的项目。 厂区占地面积9000 m2,主要建筑物包括:生产车间、原料仓库、罐区、锅炉房、动力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塑件的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填充——保压——冷却——脱模等4个阶段,这4个阶段直接决定着制品的成型质量,而且这4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 1、填充阶段 填充是整个注塑循环过程中的第一步,时间从模具闭合开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约95%为止。理论上,填充时间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实际中,成型时间或者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高速填充。如图1-2所示,高速填充时剪切率较高,塑料由于剪切变稀的作用而存在粘度下降的情形,使整体流动阻力降低;局部的粘滞加热影响也会使固化层厚度变薄。因此在流动控制阶段,填充行为往往取决于待填充的体积大小。即在流动控制阶段,由于高速填充,熔体的剪切变稀效果往往很大,而薄壁的冷却作用并不明显,于是速率的效用占了上风。λ 低速填充。如图1-3所示,热传导控制低速填充时,剪切率较低,局部粘度较高,流动阻力较大。由于热塑料补充速率较慢,流动较为缓慢,使热传导效应较为明显,热量迅速为冷模壁带走。加上较少量的粘滞加热现象,固化层厚度较厚,又进一步增加壁部较薄处的流动阻力。λ 由于喷泉流动的原因,在流动波前面的塑料高分子链排向几乎平行流动波前。因此两股塑料熔胶在交汇时,接触面的高分子链互相平行;加上两股熔胶性质各异(在模腔中滞留时间不同,温度、压力也不同),造成熔胶交汇区域在微观上结构强度较差。在光线下将零件摆放适当的角度用肉眼观察,可以发现有明显的接合线产生,这就是熔接痕的形成机理。熔接痕不仅影响塑件外观,同时由于微观结构的松散,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得该部分的强度降低而发生断裂。 一般而言,在高温区产生熔接的熔接痕强度较佳,因为高温情形下,高分子链活动性较佳,可以互相穿透缠绕,此外高温度区域两股熔体的温度较为接近,熔体的热性质几乎相同,增加了熔接区域的强度;反之在低温区域,熔接强度较差。 2、保压阶段 保压阶段的作用是持续施加压力,压实熔体,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补偿塑料的收缩行为。在保压过程中,由于模腔中已经填满塑料,背压较高。在保压压实过程中,注塑机螺杆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动,塑料的流动速度也较为缓慢,这时的流动称作保压流动。由于在保压阶段,塑料受模壁冷却固化加快,熔体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内的阻力很大。在保压的后期,材料密度持续增大,塑件也逐渐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