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候学-复习点整理解读资料

气候学-复习点整理解读资料

气候与气候系统
现代气候学特点
从气候变化来研究气候 宽的时间谱:万年, 千年、…年,季等。
从气候系统来研究气候 大气、海洋、冰雪、陆地、生物圈
3)从气候动力学来研究气候 现代气候学的灵魂。

天气系统:指大气圈和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

反射率及其物理作用:
(百科)

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及正负反馈的判别
就是将一个系统的输出回输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运行过程
正反馈;反之,称为负反馈。
)冰雪反照率反馈 —— 强烈的正反馈放大作用:
温度降低→冰雪覆盖增大→反射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少→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冰雪覆盖减小→反射率减小→太阳辐射增多→温度升高
)水汽反馈 —— 正反馈作用:
→ 气温升高 → 蒸发加强 → 水汽增加 → 温室效应
气温升高 → 加速蒸发过程 → 热效应
大气环流: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东西风带(包括急流)、

假设大气均匀的在地表运动,在南北半球各有3个平行的
哈得来环流
信风(又称贸易风)指的是在低空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

辐射强迫:辐射强迫是对某个因子改变地球–大气系统射入和逸出能
(百


简述 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对大气系统热力平衡的影响
85%贮存在海洋表层(混合层)中,以潜热、长波辐射和感热交

2)对水汽循环的影响
86%由海洋提供,海洋(尤其是低纬度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源
;不同的海洋状况通过蒸发和凝结过程对气候及其变化产生影响。
(3)对温室效应的缓解作用

对大气运动的调谐作用
-气相互作用把信息贮存下来,再作用于大气。海洋热惯性的滞后(大约一个月)
-气耦合作用减频成为低频波(低频变化)后,再

感热、潜热
亦称显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
(百科)
相变潜热的简称,指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


植被的作用

,改变地气间的交换过程。

气候变迁
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

地质时期 万年或万年以上(104~108年)
历史时期 几千年(103~104年)
超长期 几百年 (世纪际102~103 )
长期 几十年(年代际101~102年)
中期 几年(年际100~101年)
短期 月或季(100年)
冰期、间冰期
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第四纪气候 特点

全新世
地质时代最新阶段,开始于12000~10000年前持续至今,气

新仙女木事件
7、8℃,

小冰期
400-500年气候降温时期,区域较

小,
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
20世纪初期。
气候突变及其类型
从一个气候阶段变化到另一个气候阶段时,气候往往发生

:均值突变、变率突变和趋势突变。
现代气候变化特点 补充材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观测到的许

过去三个十年的地表已连续偏暖于1850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十年。
1983-2012年可能是过去1400年中最暖的30年( 中等信度 )。
大部分陆地区域更暖和/或更少冷昼和冷夜;大部分陆地区域更
/或更频繁的热昼和热夜。强降水事件,大多数大陆地地区强降水的频
/或雨量增加。
海洋变暖在气候系统储存能量的增加中占主导地位,近30年间
90%以上储存于海洋,海洋上层(0-700米)已经变暖。
19世纪中叶以来的海平面上升速率比过去两千年来的平均速
高信度 )。1901-2010年期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0.19米。
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冰量一直在损失,全球范围内的冰

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大气浓度
80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自工业化以来,二氧化碳
40%,这首先是由于化石燃料的排放,其次是由于土地利用变
海洋已经吸收了大约30%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这导致了
400ppm。
中国气候变化

全国涝,长江为主
长江涝, 华北及华南旱
长江涝,江北旱
:长江旱, 华北及华南涝
江南旱、江北涝
、全国旱
辐射与能量平衡
太阳辐射的特点(太阳短波辐射)
温度一般都高于6000K,按照Planck辐射定律,其辐射能
2-5μm的波长范围,只有约0.4%的辐射能处在大于5μ
的波长范围。因此一般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
太阳常数:
1367±7 W/m2之间。
太阳短波辐射的变化

一般在22.08o-24.43o之间变化,改变气候带和季节差异,黄
平均周期为4.1万年;偏心率在
之间变化,平均周期为9.7万年;受地球扁圆度影响,二分点沿轨
2.1万年。
臭氧、水汽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了解

Rayleigh散射可

地表辐射特性、影响因素(地表反照率、云、受到温度波长变化)
:地表物体向各个方向上反射的太阳总辐射通量与

大气中云直接反射的太阳辐射所占入射太阳辐射的百分

故用地表的实际辐射通量与同等温度下的黑体辐射通量的比值
(主要受到地表温度、以长波为主波长变化)。
气候系统的研究
收集气候观测数据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空间上,进行全面的观测,综合大气、陆地、海洋等多方面研究数据。
时间上,一定要长时间连续稳定观测。
数据要有源数据特征,采用描绘性语言说明数据获取采用的手段、当

TOGA计划
70个锚定浮标组成,这

温度异常、降水异常、干旱洪涝的确定
由于月平均气温服

从正态分布,根据t-检验法,可以得到出
(低值)的距平值超过(低于)2倍的标准差的约为100年一次。
对月降水量采用Γ分布计算不同百分位所对应的降水量,

:用指数确定,我国业务监测中采用Z指数方法确定。
Z指数是假设降水量服从Person-III分布,通过对月降水量标准化处理
Z指数进行分级判断,就可以确定干旱和洪

:是发生在北大西洋区域空间上具有海盆尺度、时间上具有多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准周期性暖冷异常变化。
70年左右出现一次。
对CO
温室效应的检测
例如把气温变化的曲线与CO
浓度变化

(包括
)、火山活动等的影响,从原序列中把这些因素排除后,再进行滤

三大涛动
北大西洋涛动 北大西洋上北大西洋上冰岛低压与亚述尔高压的
, 跷跷板式的气压变化。
北太平洋涛动 太平洋上阿留申低压与夏威夷高压之间跷跷板

南方涛动 南太平洋气压与印度洋气压的跷跷板的变化。
赤道平流层纬向风有准两年(26个月)的振荡。东西风位向变化
树木年轮推测气温变化的方法,技术路线 3步

,一般取靠近林区边缘的树木。在森林上限100米范围内,或森



气候模拟、气候模式的分类
根据一定的大气或海洋动力学、热力学定律,在给定边界

(1)能量平衡模式(EBM); (2) 辐射对流模式(RCM);
(3) 统计动力模式(SDM); (4) 总环流模式(GCM)。
(5)地球系统模式
集合预报:80年代中后期,人们采用了与统计方法结合,克服初始

海陆分布及海流与气候
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
-海洋耦合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
风应力向海洋传输动量,改变洋流

大洋表层环流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北半球海区环流沿顺
“西向强化”。
(了解)
温盐环流:是一个因为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度引起的海洋密度分布不

输送带:北大西洋的NADW在深层以西边界流的形式向南流去,
NADW部分和形成于威德尔海的南极底层水混合,流


温盐环流与气候变率
)年代际气候变率
/年代际时间尺

)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率
能是和温盐环流的中断与重新形成相联系,如新仙女木事件
11000-10000a BP).
ENSO系统
ENSO:由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有密切关系,厄尔尼诺时涛动为负
ENSO。
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
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拉尼娜: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
,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南方涛动:南太平洋气压与印度洋气压的跷跷板的变化。
沃克环流: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上空

大气是下沉运动,西太平洋印
(个在

对沃克环流、西太平洋副高、QBO的影响
对沃克环流:El Nino事件发生情况下,主要增暖区的西边,也就
El
期间主要降水区由印度尼西亚地区东移到了那里。同时,Walker环流

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同El Nino年ITCZ位置偏南相
El Nino年一般也偏南,而La Nina年西太副高

对QBO也有明显影响:El Nino事件会使所在的西风位相或紧接
(若El Nino在东风位相爆发)的持续时间缩短。
:EI Nino发生时在大气中激发的太平洋-北美型遥响应。
3.ENSO与全球气候异常 (可举例说明,并干变湿区域各举3例)
ENSO的发生造成了大气环流,尤其是热带大气环流的严重持续异

1)距SST正距平区较近的中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由于赤道地区东
但El Nino事件的发生又往往造成南亚、印度尼西亚

2)El Nino事件的发生使中高纬度西风加强,阿留申低压往往比正常
(气压值低),因而常给北美西岸地区造成频繁的强风暴活动,使得暴风

3)El Nino事件在东北太平洋和北美地区引起的PNA型遥响应也必然
PNA遥响应型在位相分布

对中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影晌
:在El Nino年,西太平洋台风数较常年偏少;而在La Nina年,西
并且在El Nino (La Nina)年,登陆中国大陆的
(多)。
在El Nino年夏季,中国东北气温往往偏低;而在La Nina

ENSO同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分地区(例如华北地区
)而论比较恰当。在EI Nino(SOI低)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
SOI高的年份,出现多雨的可能性较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子
太阳活动可能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认为是太阳活动改变大气电场。

(特别是高纬) 。在地磁作用下,可
Ferrel逆环流加强。空气南北交换
(了解)
)太阳活动能引起大气臭氧层的变化。

O3混合比同太阳辐射加热有明显的关系。
)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磁场的变化将引起地壳内部磁流体


(日长)的变化,通过地球与大气和海洋的角动量交换将引起

火山爆发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直接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光学性质。
2)参加化学反应,改变大气成分。
3)平流层气溶胶及光学性质的变化会影响到大气的辐射平衡,进而

生态系统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条件,主要是降水量和温度对植物群落有制约作用,而降水量

植被通过蒸腾作用以及对土壤的“固水”作用,对气候状态起着一
25mm的雨后,有植被地区的土壤湿度明显高于周


温室气体和气溶胶
地球气候主要是地-气系统吸收进入其中的太阳辐射能而在

CO
CH4 卤烃 N2O
既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又能吸收和发射长波辐射。海洋是大气
的最重要的贮藏器

,森林也是另一重要汇。
是大气中在化学和辐射方面都很活跃的成分,它主要通过缺氧过程
OH)的反应而被清除,这种反应过
CH
的主要来源。
不仅对平流层臭氧有破坏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他们

O主要来自生物过程,化肥的使用可增加生物脱硝过程,而使N2O
N
O的主要损失过程,主要发生在平
N
O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大气中N2O主要来自好
N
O的重要源地,

气溶胶通过对太阳辐射和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直接影响气

大气中SO
既是重要的气溶胶成分,又是主要

地-气系统的温度变化
CO2浓度增加将通过改变辐射强迫使地气系统的温度发生变
模拟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将使地面和对流层大气温度增加,而使平

CO2的汇,由于海洋有很大的热容量,可以延迟大气对
浓度增加的响应。同时,由于海流的作用,将会减小因CO2浓度增加

臭氧、臭氧作用及 臭氧空洞
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层,其中以20-28km层有最

)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有强烈吸收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对地球生物

)臭氧的紫外辐射吸收是平流层的主要加热源,是它导致平流层温度

就是极地平流层臭氧浓度的区域性急剧下降,从而形成臭氧
-84oC)下,可形成特有的极地

读书的好处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