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工艺卡

装配工艺卡

装配工艺卡
装配工艺卡

JD-C-TN-20-2013

CD i MD1型电动葫芦

艺过程

2013年6月15日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1、电动葫芦总成装配

2、减速器装配

3、连接架装配

4、主动、从动车轮装配

5、驱动装置装配10

装配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CD i 部件图号共10页

产品名称电动葫芦部件名称总成第1页

序号

工序

名称工序内容

装配部

设备及工艺装配辅助材料

工时定额

1 电动葫芦总成组装

1.1 吊装卷筒外壳与减速器装配行车、单口扳手M12 (16)双头螺栓

M12 (16)螺母0.2

1.2 试装测量减速器输出轴、轴端、挡圈与电动机、轴产央、挡圈距离、测量噪音

1.2.1 装弹性联轴器(》9米,装中间轴、钢性联器)0.2 1.2.2 吊电动机与卷筒外壳联接行车0.2 1.2.3 测量两挡圈内距,接通电机线路,测量噪音盒尺测试仪表 1.0 1.3 分解电动机与外壳分解行车0.2

1.4 吊装卷筒吊入外壳内,再将电动机与外壳用螺栓联接后平放行车单口扳手M12双头螺栓、螺母

M16双头螺栓、螺母0.3

1.5 组装缠绕钢丝绳,绳一端穿入导绳器卡板孔,接通电机线路,使郑筒断续板钮开关内六角板手内六角螺栓

旋转,用压绳板压紧绳端后,将绳缠绕在卷筒上,安装导绳器 1.0 1.6 吊装H = 6米,H = 9米时,分别吊起主动、从动墙板部件,用双头螺栓,螺母调整垫片0.5

与卷筒的架板孔联接

1.7 连接架组装:H > 12米时,用连接架轴分别将两个连接架与卷筒的架板0.5

孔联接(穿入间隔套筒)

1.8 双轮小车,电动小车组装,主动、从动墙板部件,用双头螺栓,螺母与连接架调整垫片0.5

分别吊起双轮小车,主动、从动墙板部件,用双头螺栓,螺母与连接架

孔联接0.5 1.9 装吊钩:将钢丝绳一端穿入吊钩组的滑轮后,绳端用

1设计审核会签批准日期

装配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CD i 部件图号共10页

产品名称电动葫芦部件名称总成第2页

序号

工序

名称

工序内容

装配部

设备及工艺装配辅助材料

工时定额塞块与卷筒外冗的耳子塞牛。

1.10 电器装置安装:固定断火限位器一字旋锥0.4 1.11 限位杆,停止块安装内六角扳手0.5 1.12 将电动葫芦总成吊装于试验台。0.2 1.13 按Q001-025检测规程调试,符合技术要求试验台、砝码

1.14 将电动葫芦吊下试验台

1.15 喷漆喷漆装置

1.16 铭牌安装铆钉

1.17 检查

设计审核会签批准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

装配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CD i 部件图号共10页

产品名称电动葫芦部件名称总成第3页

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装配部

设备及工艺装配辅助材料

工时定额减速器装配

1 清洗用煤油清洗箱体、箱盖、主要是轴承孔径毛刷、油盆煤油

2 检测复检箱体与箱盖孔径的同心度,同轴度

2.1 装定位箱箱体与箱盖合拢,定位圆术销打入定位孔

2.2 连接用2个内六角螺栓使箱体,箱盖紧成一体

2.3 穿心轴箱体向上,将专用检测芯轴(HJK-26、-27)两种,分别穿入被检测的

孔中

2.4 箱体、箱盖交转90°,将芯轴下端装入轴用挡圈,以免芯轴脱落(箱

盖在上方)

2.5 穿孔轴翻转工件,(箱盖在下方),将第三种检测芯轴(HJK-25)由箱盖

孔中他细穿入。

2.6 检测用午分尺分别测量2- 6 40之间距离L,其测数值在规定范围

为合格

2.7 按2.3和2.5时,芯轴能自由穿入和取出,其工件的同轴度为

合格

3 清洗用煤油清洗各轴承,各减速器、各轴、各齿轮。

4 检测各轴轴颈(1)二、三轴空心轴的轴承也安装尺寸。外径千分尺

(2)二、三轴安装齿轮轴承孔安装尺寸。外径千分尺

各轴承内径,各轴承配合箱体,箱盖孔径。内径千分表(千分尺)

审核会签批准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

设计

卡车装配的工艺流程及工艺规定

1、吊放车架于装配线。吊放车架前要检查车架的完整性、表面光洁型;确认无划漆、无雨雪、无锈蚀、无碰伤后,方可把车架吊上线。将车架反放在装配链的枕木上,这样有利于前桥、后桥、传动轴等零部件的装配。 2、以车架为基准装配前后桥 装配时,把前桥、后桥连接销涂上机油使其油槽向下穿入孔中,对准销上的凹槽与支架上的孔,将楔形锁销由前向后穿入孔中,装上弹簧垫圈、扭矩螺母。 3、装贮气筒于支架上 检查贮气筒油漆质量、不得有漏漆、划漆、凸焊螺母焊缝平整、贮气筒不得有明显缺陷。 4、连接传动轴于后桥减速器上。检查传动轴油漆无划伤,将传动轴凸缘上的孔与后桥减速器凸缘上的孔对准,从传动轴方向穿入螺栓、套上弹簧垫圈、扭紧螺母。 5、翻转底盘 首先把后桥垫木夹在后桥上,将翻转底盘夹具夹在车架前、后端,锁住保险销,操纵设备翻转底盘、翻转后取下夹具及垫木。 6、装配转向机及垂臂。检查转向机装配完整性、转向臂轴螺纹不得有损伤;把转向机放在分装夹具上夹好,取转向臂,按标记套在转向臂轴上并压到底,然后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分装工位)取转向机托架,使其孔位与转向机的孔位对准,然后穿上螺栓并套弹簧垫圈,扭紧;把分装好的转向机总成合件用吊具吊起,使托架孔位和大梁的孔位对准,从里向外或从下向上穿螺栓,套上弹簧垫圈,扭紧。 7、装发动机于支架上。检查发动机风扇不得变形,发电机、起动机及各种传感器、警报开关不得变形、碰伤;接线柱螺钉完整;发动机、变速箱油堵处不得有漏油痕迹,表面无明显碰伤。吊起发动机使后悬置软垫的孔位与后支架的孔位对准,从上向下穿螺栓并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在拧上螺母2-3扣;

操纵电葫芦使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的孔位与前悬置托架的孔位对准,从上向下穿螺栓并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在拧上螺母2-3扣;扭紧后支承、前支承的螺栓螺母。 8、装排气管。取排气制动阀,在两端套上垫密圈,再使其夹在消声器进气管前段与进气管后段之间,并使螺栓孔对齐,传入螺栓,套上垫圈、弹簧垫圈并拧上螺母。 9、加注发动机润滑油 取下发动机加油口端,向发动机内加注润滑油,加完后装上油盖,拔出油尺检查加油量,油面不低于下线(2/4),不高于上线(4/4)。 10、装散热器总成 检查散热器片不得有磕碰处,进出气管应平整;在左右纵梁的规定位置放上散热器固定架下垫块总成对准孔(垫块的中间孔大的一侧向上),把散热器总成落下,使水箱固定架的孔与上垫块总成的孔对准,然后在孔中放入套管再套上上垫块总成,取螺栓从下向上穿入对准的孔中,拧上螺母2-3扣并拧紧,然后穿上开口销,并分开尾部。 11、落驾驶室总成 自检驾驶室外观完整性、油漆无划伤。操纵电葫芦,落下驾驶室,使驾驶室后支架落入后悬置横梁上的内外缓冲块之间,前铰接软垫落入驾驶室铰接支架的凸缘面中,取驾驶室铰接软垫盖总成分别盖在左右铰接软垫上,使其上的孔与铰接支架上相应的孔对准,取螺栓套上弹簧垫圈从上向下穿入已对准的孔中2-3扣并拧紧。 12、装车轮。自检车轮气压正常,将车轮套在轮毂,带上螺母2-3扣,用风动气扳机对称交叉扣紧,同时后内、外轮打气咀要错开,也要同刹车毂检查孔错开,避免影响打气和测量蹄片间隙。 13、加注冷却液打开膨胀箱盖、关闭放水开关,向膨胀箱里加注冷却液或水,待冷却液或水液面与溢流管水平为止,扭紧水箱盖。

卡套式管接头装配工艺流程

卡套式管接头装配工艺流程 卡套式管接头由三部分组成:接头体、卡套、螺母。当卡套和螺母套在钢管上插入接头体后,旋紧螺母时,卡套前端外侧与接头体锥面贴合,内刃均匀地咬入无缝钢管,形成有效密封(见下图)。 所有零件均符合 DIN2353/DIN EN ISO 8434,钢管符合 DIN 2391 标准。 为有效解决传统卡套接头装配中的过拧、连接下沉、后续泄露等缺陷,提高密封效率,现规定卡套式管接头的装配工艺步骤: 1、下料 根据所需的长度垂直锯下钢管。相对于钢管 轴线允许有 1/2°偏差。请勿使用切管器或 切割轮,因为会导致严重的毛刺和切偏,推

荐使用固定式无齿锯。 2、对管端稍微去毛刺并清洗钢管 去毛刺(最大×45°)清洗管端装配部位(至 少螺母两倍长度)不得有碎屑、污物和油漆。 3、如图所示放置螺母和卡套 注:不锈钢接头应使用专用润滑脂润滑螺母和 卡套 45°倒锥面及通孔,润滑后立即装配以 免附着污物。 4、标记和预装 将接头体牢靠固定虎钳上,钢管需垂直固定且插入至接头体内端面。手工拧紧螺母至卡套夹住管子,感觉扭矩明增大 (压力点)。为确保正确的拧紧圈数,必须在螺 母、接头和钢管上做好标记,用扳手把螺母拧紧 1?~1?圈。现使用钢管建议预装至约1?圈。

5、检查 检查切割刃的切入深度。在齿形卡套切割刃前应该能看到一圈材料。齿形卡套可以在钢管上旋转,但不能轴向位移。 6、接头体的终装 拧紧螺母直至所需力矩明显增大,终装时螺母再拧 1/6~1/4 圈。(或参照卡套接头装配扭矩表) 7、重装 每次拆卸接头时,都必须与终装所需的相同扭矩重新拧紧螺母。 装配指导流程图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规程完整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3.1所示。 图3.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纯,记忆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 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柜级顺序进行,如图3.2所示。 图3.2 整机装配顺序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源电缆送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 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 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 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 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 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 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