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及煤质专业术语

煤及煤质专业术语

煤及煤质专业术语
煤及煤质专业术语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一、煤及其产品

1、煤(又称煤炭):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2、煤当量..(又称标准煤):能源的统一计量单位。凡能产生29.27Mj/kg低位热能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为

1kg煤当量值。

3、毛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4、原煤: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5、商品煤: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6、洗选煤:经过洗选加工的煤。

7、精煤: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加工生产出来的、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

8、中煤:煤经精选后得到的、品质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9、洗矸:由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高灰分产品。

10、煤泥:洗煤厂粒度在0.5mm以下的一种洗煤产品。

11、筛选煤:经过筛选加工的煤。

12、粒度:颗粒的大小。

13、粒级煤:煤通过筛选或洗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的产品。

14、限下率: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5、限上率: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6、特大块煤:粒度大于100mm的煤。

17、大块煤:粒度大于50mm的煤。

18、中块煤:粒度介于25~50mm的煤。

19、小块煤:粒度介于13~25mm的煤。

20、粒煤:粒度介于6~13mm的煤。

21、混块煤:粒度大于13mm的煤。

22、混中块煤:粒度介于13~80mm的煤。

2 3、混煤:粒度小于50mm的煤。

2 4、末煤:粒度小于25mm或小于13mm煤。

2 5、粉煤:粒度小于6mm的煤。

2 6、矸石:采、掘煤炭过程中从顶、度部或煤层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

2 7、夹矸:夹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

2 8、含矸率:煤中粒度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

二、煤的分类

1、类别: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2、小类: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的类别。

3、煤阶(又称煤级):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阶段。

4、褐煤.(符号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5、次烟煤(符号CIY ):国际煤层煤分类中,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等于、大于20到小于24Mj/kg

的低煤阶煤。(20M j/kg w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v 24M j/kg)

6、烟煤一(符号YM ):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7、无烟煤(符号WY曾称白煤):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8、硬煤: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或者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于或大于24Mj/kg或小于24Mj/kg (Qgr.maf > 24Mj/kg或Qgr.maf v 24Mj/kg但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等于或大于0.6%的煤。

9、长焰煤(符号CY ):变质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的烟煤,一般不结焦,燃烧时火焰长。

10、不粘煤(符号BN ):变质程度较低的、挥发分范围较宽、无粘结性的烟煤。

11、弱粘煤(符号RN):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粘结性介于不粘煤和1/2中粘煤之间。

12、1/2中粘煤(符号1/2ZN):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13、气煤(符号QM):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焦炭多细长、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

14、1/3焦煤(符号1/3JM ):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单独炼

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15、 气肥煤(符号QF ):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单煤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煤气和胶质体,但不 能生成强度高的焦炭。

16、 肥煤(符号FM ):变质程度中等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良好的焦炭,但有较多的横裂 纹,焦根部分有蜂焦。

17、 焦煤(符号JM 曾称主焦煤):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生成的胶质体热稳定性好,所得 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强度高。

18、 瘦煤(符号SM ):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大部分能结焦。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但 熔融较差,耐磨强度低。

19、 贫瘦煤(符号PS ):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结焦性低于瘦煤。

2 0、贫煤(符号PM ):变质程度高、挥发分最低的烟煤。不结焦。

2 1、风化煤:受风化作用,使含氧量增高,发热量降低,并含有再生腐植酸等性质有明显变化的煤。

2 2、天然焦(曾称自然焦):煤受岩浆侵入,在高温的烘烤和岩浆中热液、挥发气体等的影响下受热干镏 而形成的焦炭。

三、煤的采样和制样

1、 煤样:为确定煤的某些特性按规定方法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试样。

2、 采样:按规定方法采取有代表性煤样的过程。

3、 采样单元:从一批煤中采取一个总样的煤量。一批煤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采样单元。

4、 批:需要进行整体性质测定的一个独立煤量。

5、 子样:采样器具操作一次或截取一次煤流全断面所采取的一份样。

6、 总样: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的全部子样合并成的煤样。

7、 分样:一个能代表整个采样单元的一部分试样,供制备试验室样或测试样。

8、 随机采样:在采取子样时,对采样的部位或时间均不加任何人为的意志,能使任何部位的煤都有机会 采出。

9、 系统采样:按相同的时间、空间或质量的间隔采取子样,但第一个子样在第一个间隔内随机采取,其 余的子样按选定的间隔采取。

10、 多份采样: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若干子样依次轮流放入各容器中。每个容器中的煤样构成一份质量 接近的煤样,每份煤样能代表整个采样单元的煤质。

11、 煤层煤样:按规定在采掘工作面、探巷或坑道中从一个煤层采取的煤样。

12、 分层煤样:按规定从煤和夹矸的每一自然分层中分别采取的试样。

13、 可采煤样:按采煤规定的厚度应采取的全部试样(包括煤分层和夹矸层)

。 14、 生产煤样: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在一个整班的采煤过程中采出的,能代表生产煤层煤的物理、化学 和工艺特性的煤样。

15、 商品煤样:代表商品煤平均性质的煤样。

16、 浮煤样:经一定密度的重液分选,浮在上部的煤样。

17、 沉煤样:经一定密度的重液分选,沉在下部的煤样。

18、 试样室煤样:由总样或分样缩制的送往试验室供进一步制备的煤样。

19、 一般分析煤样一…(又称空气干燥煤样):将煤样按规定缩制到粒度小于

0.2mm ,并与周围空气湿度达 到平衡,可用于进行大部分物理和化学特性测定的煤样。

具有高度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和准确量值的煤样。 使煤样达到试验所要求的状态的过程,包括煤样的破碎、筛分、混合、缩分和空气干燥。 在煤样制备中,将试样分成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分,一份或多份留下来的过程。

:把煤样从顶端均匀分布,堆成一个圆锥体,再压成厚度均匀的圆饼,并分成四个相等 的扇形,取

其中相对的扇形部分作为煤样的缩分方法。

2 6、二分器:由一列平行而交替的宽度相等的斜槽所组成的用于缩分煤样的工具。

四、煤质分析

1、 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分析的总称。

2、 外在水分…(符号M f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

所失去的水分。 3、 内在水分(符号M inh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

所保持的水分。

4、 全水分…(符号M t ):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5、 一般分析煤.样水.分...(符号Mad 、又称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曾称分析煤样水分、 ):在一定条件下,一般 分析煤样在实验室中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大致平衡时 所含有的水分。 标准煤样

2 1、煤样制备

2 2、煤样破碎

在制样过程中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减少煤样粒度的过程。 2 3、煤样混合 把煤样混合均匀的过程。

2 4、煤样缩分 2 5、堆锥四分法

6、最高内在水分.…(符号MHC ):煤样在温度30C、相对湿度96%下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内在水分。

7、化合水:与矿物质结合的、除去全水分后仍保留下来的水分。

8矿物质:(符号MM):煤中的无机物质,不包括游离水,但包括化合水。

9、灰分:(符号A):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10、外来灰分:由煤炭生产过程混入煤中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11、内在灰分:由原始成煤植物中的和由成煤过程进入煤层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12、碳酸盐二氧化碳(符号CO 2):煤中以碳酸盐形态存在的二氧化碳。

13、挥发分(符号V):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

'WWVWWMWWW

14、焦渣特征:煤样在测定挥发分后的残留物的粘结、结焦性状。

1$、固定碳1「(符号FC ):从测定煤样的挥发分后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用100减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

16、燃料比...(符号FC/V ):煤的固定碳和挥发分之比。

17、有机硫(符号S O):与煤的有机质相结合的硫。

18、无机硫(又称矿物质硫):煤中矿物质内的硫化物硫、硫铁矿硫、硫酸盐硫和元素硫的总称。

19、元素硫(符号S e):煤中以游离状态赋存的硫。

2 0、全硫(符号S t):煤中无机硫和有机硫的总和。

2 1、硫铁矿硫(符号S p):煤的矿物质中以黄铁矿或白铁矿形态存在的硫。

2 2、硫酸盐.硫—(符号S s):煤的矿物质中以硫酸盐形态存在的硫。

2 3、固定硫:煤热分解后残渣中的硫。

2 4、全磷(符号P t):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总和。

2 5、全氯(符号C IJ:煤中无机氯和有机氯的总和。

2 6、真相对密度(符号TRD曾称真比重):20C时煤(不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2 7、视相对密度(符号ARD曾称视比重、容重):在20C时煤(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2 8、散密度(又称堆密度、曾称堆比重):在规定条件下,容器中单位体积散状煤的质量。

29、块密度(曾称体重):整块煤的单位体积质量。

30、孔隙率(又称孔隙度):煤的毛细孔体积与煤的视体积(包括煤的孔隙)的百分率。

31、弹筒发热量:在氧弹中,在有过剩氧的情况下,燃烧单位质量试样所产生的热量。

32、恒容高位发热量(符号Q gr,v):煤样在氧弹内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减去硫和氮的校正值后的热量。

3 3、恒容低位-发.热量..…(符号Q net,v):煤的恒容高位发热量减去煤样中水和燃烧时生成的水的蒸发潜热后的热值。

3 4、元素分析.…:碳、氢、氧、氮、硫五个项目煤质分析的总称。

3 5、灰成分分析:灰的元素组成(通常以氧化物表示)分析。

3 6、着火温度:煤释放出足够的挥发分与周围大气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燃烧温度。

五、煤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收到基(符号ar曾称应用基):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

2、空气干燥基(符号ad曾称分析基):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

3、干燥基(符号d曾称干基):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

4、干燥无灰基(符号daf曾称可燃基):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5、干燥无矿物质基(符号dmmf曾称有机基):以假想无水、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

6、恒湿无灰基(符号maf):以假想含最高内在水分、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7、恒湿无矿物质基(符号m,mmf):以假想含最高内在水分、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

六、煤的工艺性试验

1、结焦性:煤经干镏形成焦炭的性能。

2、粘结性:煤在干镏时粘结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质的能力。

3、塑性:煤在干镏时形成的胶质体的粘稠、流动、透气等性能。

4、膨胀性:煤在干镏时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性能。

5、胶质层指数:由萨波日尼柯夫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塑性的指标,以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

X值等表示。

6、胶质层最大厚度(符号Y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利用探针测出的胶质体上、下层面差的最大值。

7、胶质层体积曲线: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所记录的胶质体上部层面位置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8、最终收缩度(符号X):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温度730 C时,体积曲线终点与零点线的距离。

9、罗加指数(符号R丄):由罗加提出的在规定条件下,煤与标准无烟煤完全混合,依据碳化后所得焦碳的机械强度确定煤的粘结力的量度。

10、粘结指数(符号G R, I,又称G指数):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

11、坩埚膨胀序数(符号CSN又称自由膨胀指数):在规定条件下以煤在坩埚中加热所得焦块膨胀程度的序号表征煤的膨胀性和塑性指标。

12、奥阿膨胀度:由奥迪贝尔和阿尼二人提出的、以膨胀度b的收缩度a等参数表征烟煤膨胀性和塑性的指标。

13、吉泽勒流动度(又称吉氏流动度、曾称基斯勒流动度):由吉泽勒提出的以测得最大流动度表征烟煤塑性的指标。

14、格金干镏试验(曾称葛一金干镏试验):由格雷和金二人提出的煤低温干镏试验方法,用以测定热分解产物收率和焦型。

15、铝甑干镏试验由费希尔和施拉德二人提出的低温干镏试验方法、用以测定焦油、半焦、热解水收率。

16、抗碎强度(符号SS曾称机械强度):一定粒度的煤样自由落下后抗破碎的能力。

17、热稳定性(符号TS): 一定粒度的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受热后保持规定粒度的能力。

18、煤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符号a):煤在规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的能力。

19、结渣性(符号Clin ):在气化或燃烧过程,煤灰受热、软化、熔融而结渣的性质。

2 0、可磨性:在规定条件下,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2 1、哈氏可磨性指数(符号HGI又称哈德格罗夫可磨性指数):在规定条件下,用哈氏可磨性测定仪测

得的可磨性指数。

2 2、磨损性(符号AI):煤磨碎时对金属件的磨损能力。

2 3、灰熔融性(曾称灰熔点):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变形、软化、呈半球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

2 4、变形温度(符号DT曾称T1):在灰熔融性测定中,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变曲时的温度。

2 5、软化温度(符号ST曾称T2 )在灰熔融性测定中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2 6、半球温度(符号HT ):在灰熔融性测定中,灰锥形状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2 7、流动温度(符号FT曾称T3):在灰熔融性测定中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小于 1.5mm的薄层时的温度。

2 8、灰粘度:煤灰在熔融状态下对流动阻力的量度。

29、碱/酸度:煤灰中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与酸性组分(硅、铝、钛的氧化物)之比。

30、沾污指数:灰碱度乘灰中Na2O值。沾污倾向按沾污指数RF为0.2、0.5、1.0为分界值划分为低、中等、高和严重沾污四个等级。

3 1、透光率(符号PM ):专指褐煤、长焰煤在规定条件下用硝酸与磷酸的混合液处理后所得溶液的透光百分率。

3 2、酸性基(曾称总酸性基):煤中呈酸性的含氧官能团的总称,主要为羧基和酚羟基。

3 3、腐植酸(曾称总腐植酸):煤中能溶于稀苛性碱和焦磷酸钠溶液的一组高分子量的多元有机、无定形化合物的混合物。

3 4、原生腐植酸:成煤过程中形成的腐植酸。

3 5、次生腐植酸(又称再生腐植酸):煤经氧化(包括风化)而形成的腐植酸。

3 6、黄腐植酸:一组分子量较小的腐植酸,抽提物一般呈黄色,能溶于水、稀酸和碱溶液。

3 7、棕腐植酸:一组分子量较大的腐植酸,抽提物一般呈棕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和丙酮,不溶于稀酸。

3 8、黑腐植酸:一组分子量大的腐植酸,抽提物一般呈黑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不溶于稀酸和丙酮。

39、游离腐植酸(符号HAr ):酸性基保持游离状态的腐植酸,可溶于稀苛性碱溶液,在实际测定中包括与钾、钠结合的腐植酸。

40、结合腐植酸(符号HAc ):酸性基与金属离子结合的腐植酸。在实际测定中,不包括与钾、钠结合

的腐植酸。

41、苯萃取物物质基(符号EB曾称苯抽出物):褐煤中能溶于苯的部分,主要成分为蜡和树脂。

42、褐煤蜡(又称蒙旦蜡):褐煤经苯、甲苯、乙醇或汽油等有机溶剂萃取所得的蜡状物。

七、煤质分析常用数理统计术语

1、观测值:在试验中所测得或观测到的数值。

2、极差:一组观测值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

3、偏差:一个观测值与一个规定值之间的差值。

4、平均偏差:各观测值与其平均值差值(取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5、总体(曾称母体):作为数理统计对象的全部观测值。

6、个体:总体中的一个,即指一个观测值。

7、总体平均值(符号u又称均值):总体中全部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8、方差.一(符号V曾称S2):各观测值与平均值差值的平方和的均值。

9、标准偏差(符号S曾称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

10、变异系数(符号V):标准偏差占平均值(取绝对值)的百分数。

11、真值:被测物理量的真实值。

12、误差:观测值与真值或约定真值之间的差值。

13、系统误差:观测值比真值系统偏高或系统偏低的误差。

14、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15、精密度:一组观测值互相接近的程度。

16、准确度: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17、允许差: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的两个或多个观测值之间允许的最大差值。

18、重复性界限:一个数值在重复条件下,即在同一试验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仪器,对同一试

样,于短期内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间的差值在95%概率下不能超过此数值。

19、再现性临界差:一个数值在再现条件下,即在不同试验室中,对从试样缩制最后阶段的同一试样中分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的平均值间的差值在特定概率下不能超过此数值。

2 0、置信度:统计推断的可靠程度,常以概率表示。

2 1、临界值:统计检验时,接受或拒绝的界限值。

名词解释

1、热量单位:热量的单位为焦耳(J)。1焦耳(J)= 1牛顿(N)X1米(m)= 1牛?米(N ?m)。发热量测定结果以兆焦每千克(M J/kg)或焦耳每克(J/g)表示。

2、弹筒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

3、恒容高位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

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恒容高位发热量即由弹筒发热量减去硝酸生成热和硫酸

校正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4、恒容低位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恒容条件下,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恒容低位发热量即由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煤中原有的

水和煤中氢燃烧生成的水)的气化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5、恒压低位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恒压条件下,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6、热量计的有效热容量:量热系统产生单位温度变化所需的热量通常以焦耳每开尔文(J/K)表示。

热量计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为,测试精密度:5次苯甲酸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差不大于0.20% ;准确度:标准煤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之差都在不确定度范围内,或者用苯甲酸作为样品进行5次发热量测定,其平均值

与标准热值之差不超过50J/g。

试验室条件

1、进行发热量测定的试验室,应为单独房间,不得在同一房间内同时进行其它试验项目。

2、室温应保持相对稳定,每次测定室温变化不应超过1C,室温以不超过15C?30C范围为宜。

3、室内应无强烈的空气对流,因此不应有强烈的热源、冷源和风扇等,试验过程中应避免开启门窗。

4、试验室最好朝北,以避免阳光照射,否则热量计应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氧弹需要具备3个主要性能

(a)不受燃烧过程中出现的高温和腐蚀性产物的影响而产生热效应

(b)能承受充氧压力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瞬时高压

(c)试验过程中能保持完全气密

氧弹还应定期进行(20.0Mpa )水压试验,每次水压试验后,氧弹的使用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年。

内外筒间应有10mm?12mm的间距。

搅拌器转速(400?600)r/min为宜,并应保持恒定。

在一次试验的升温过程中,内外筒间热交换量应不超过20J。

搅拌器的搅拌效率应能使热容量标定中由点火到终点的时间不超过10min,同时又要避免产生过多的搅拌

热(当内、外筒温度和室温一致时,连续搅拌10min所产生的热量不应超过120J)

精品煤质化验室管理1

JINGPING煤质化验室管理 煤质化验室管理制度 一、原始记录填写制度 1)数据要保持完整性。 2)化验人员要在化验记录上记录整个化验过程,并按此记录出具化验结果报告单,所有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3)化验人员必须在化验记录和化验结果报告单上签字,由部门主管审核,并对记录结果负责。 4)对化验记录和化验结果报告单要求及时填写,内容真实、完整,字迹清晰,能准确识别,签名齐全,不得随意更改涂改。 二、化验室药品、玻璃器皿、仪器管理制度 1)对常用药品和玻璃器皿,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完毕后,要摆放整齐,试剂瓶上标签要清晰。 2)各种药品及试剂要按有关要求进行分类保管。 3)仪器发生故障或损坏等事故立即报告仪器管理人员。 4)化验室法定的计量器具,按要求定期进行检定校准,严禁使用未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检查、维护和自校。 三、化验制度 1)样品按标准方法取样,取样后立即做样,防止样品成分发生变化。 2)在化验过程中,样品由化验人员保管,化验人员要保持样品不被污染直至化验结束。 3)配制试剂应注明日期、配制人、浓度大小。 4)属于保密范围内的技术资料和文件,由有关人员传阅和处理,不得擅自复制或私自转借外单位人员。 四、安全卫生制度

1)化验室每天要清扫化验室,保持化验室整洁卫生,仪器设备要布局合理,保持清洁。 2)化验用的样品要摆放整齐,不可乱堆乱放。 3)化验员工作时劳保必须穿戴齐全。 4)严禁个人物品乱存乱放,严禁室内饮食、吸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化验室。 5)化验室工作完毕后,详细检查化验室的门、窗、水、电安全后方可锁门。 煤质化验室副主任岗位职责 一、在分管厂长领导下,负责全厂、全矿销售商品煤炭的煤质化验工作。 二、认真、严格执行煤质化验制度,加强对采制样、化验的管理与协调,保障煤质化验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三、随时了解不同煤种的工艺指标及性能特征,对煤质化验工作不断进行完善,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四、对煤质化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不断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掌握全员思想动态,加强职工更专业化学习,不断提高整体专业化水平;加强职工道德教育,杜绝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影响化验数据精确度的现象。 六、负责上传下达,保证政令畅通,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上级有关领导。 七、完成领导临时安排的工作。 化验员岗位职责 一、负责化验不同煤种的工艺指标及性能特征。 二、对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品应妥善保管,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

(2008-06-19 10:04:30) 中国煤炭分类 中国煤炭分类: 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 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煤的元素成分煤质及煤分析知识普及

1.碳和氢? 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碳含量(Cr)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泥炭的Cr为50~60%;褐煤为60~77%;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在煤化程度相同的煤中,丝质组的Cr最高,镜质组次之,稳定组最低.氢中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腐泥煤的氢含量(HR)比腐植煤高,一般在6%以上,有时达11%,这是由于形成腐泥煤的低等生物富含氢.在腐植煤中,稳定组的HR最高,镜质组次之,丝质组最低.随煤化程度升高,它们的H R均逐渐减少.? 2.氮? 煤中的氮,主要是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人们认为煤中的氮通常都是有机氮,其中有一些是杂环形的.? 煤中的NR通常约为~%,但也随煤公程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我国弱粘结煤和不粘结烟煤的NR多低于1%,可能是在泥炭化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氧化分解,故N R普遍较低.? 3.氧? 氧是煤中主要元素之一,氧在煤中存在的总量和形态直接影响着煤的性质. 煤的元素组成? 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一、煤中的碳? 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烟煤的碳含量为7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 二、煤中的氢? 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 三、煤中的氧 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有机氧主要

煤炭常用术语大全

煤炭常用术语大全 煤 coal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煤的品种 Categories of coal 以不同方式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煤炭产品。 标准煤 Coal equivalent凡能产生29.27MJ的热量(低位)的任何数量的燃料折合为1kg标准煤。 毛煤 Run-of-mine coal 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原煤 Raw coal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商品煤 Commercial coal;salable coal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精煤 cleaned coal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后生产出来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中煤 Middings煤经精选后的热值、灰分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洗选煤 Washed coal经过洗选后的煤。 筛选煤 Screened coal;sieved coal经过筛选加工的煤。 粒级煤Sized coal 煤通过筛选或精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并规定有限下率的产品。 粒度 Size颗粒的大小。 限上率 Oversize fraction 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上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限下率 Undersize fraction 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中的粒度下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特大块 Ultra large coal(>100mm)大于100mm的粒级煤。 大块煤 Large coal(>50mm)大于50mm的粒级煤。 中块煤 Medium-sized coal(25~50mm) 5~50mm的粒级煤。 小块煤 Small coal(13~25mm) 13~25mm的粒级煤。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煤: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褐煤(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烟煤(YM):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无烟煤(WM):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煤样:为确定煤的某些特性按规定方法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试样。 采样:按规定方法采取有代表性煤样的过程。 一般分析煤样(空气干燥煤样):将煤样按规定缩制到粒度小于0.2mm,并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可用于进行大部分物理和化学特性测定的煤样。 标准煤样:具有高度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和准确量值的煤样。 煤样缩分:在煤样制备中,将试样分成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分,一份或多份留下来的过程。 工业分析: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分析的总称。 外在水分(M f):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内在水分(M inh):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全水分(M t):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一般分析煤样水分(M ad):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分析煤样在实验室中与周围空

气湿度达到大致平衡时所含有的水分。 灰分(A):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挥发分(V):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焦渣特性:煤样在测定挥发分后的残留物的粘结、结焦性状。 固定碳(FC):从测定煤样的挥发分后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用100减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 全硫(S t):煤中无机硫和有机硫的总称。 弹筒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 恒容高位发热量(Q gr,v):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恒容高位发热量即由弹筒发热量减去硝酸生成热和硫酸校正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恒容低位发热量(Q net,v):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恒容条件下,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恒容低位发热量即由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气化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元素分析:碳、氢、氧、氮、硫五个项目煤质分析的总称。 收到基(ar):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 空气干燥基(ad):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

煤种分类及煤质特征

煤种分类及煤质特征 分为十四大类,24小类,大类为: 1)无烟煤:煤化程度最高,含碳量高达90%—98%,含氢量较少,一般小于4%。外观呈黑至钢灰色,因其光泽强,又称白煤。硬度高,不易磨碎。纯煤的真密度为1.4—1.9g/cm3,燃点高,火焰短,化学反应弱.主要生产氮肥和民用,少数电厂也用。. 2)贫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烟煤,受热时几乎不产生胶质体,所以叫贫煤。含碳量高达90%—92%,燃点高,火焰短,发热量高持续时间长,主要用于动力和民用。 3)瘦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炼焦用煤。特性和贫煤一样,区别是加热时产生少量的胶质体,能单独结焦。因胶质体少,所以称瘦煤。灰融性差,多用于炼焦。 4)1/3焦煤: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5)气肥煤: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煤气和胶质体,但不能生成强度高的焦炭。 6)1/2中粘煤: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7)贫瘦煤: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结焦性低于瘦煤。 8)焦煤:是结焦性最好的炼焦煤,也称主焦煤。中等挥发分,一般大于18%—30%,大多能单独炼焦。Y 值一般大于12%—25%,主要是炼焦用。 9)气煤:是煤化程度最底的炼焦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均大于30%,胶质层最大厚度大于5—25mm,隔绝空气加热能产生大量煤气和焦油。主供炼焦,也作为动力煤和气化用煤。煤质低灰低硫,可选性好,是我国炼焦煤中储量最多的一种。 10)肥煤:中等煤化程度的烟煤,高于气煤。挥发分一般为24%—40%,胶质层最大厚度大于25mm,软化温度低,有很强的粘结能力,是配煤炼焦的重要成分。主要用于炼焦,也作动力用煤。

煤炭行业术语

煤炭行业术语 一、一票价:是指除了煤炭的车板价以外,还包括了铁路运费和港杂费。一票价含全额增值税发票,税率为17%;两票包括了运费票和含票煤炭两项,其中运费票含税率为7%。 二、平仓价:平仓价格又称FOB价格。是指煤运到港口并装到船上的价格,包含了上船之前的所有费用,也就是说卖方把煤炭装在船舶上,但不支付海运运费的交易价格。(一吨煤到港装船平仓包含几个环节:以秦皇岛港为例1、车皮进入秦港的各卸煤地点,比如六、七公司到柳村南站,进入翻车机房卸煤。2、然后由皮带机倒放至煤垛,倒放至煤垛中有堆存费用根据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费用标准。3、由取料机从煤垛采煤由皮带机送至装船机装船平仓。秦港这些装船平仓的整个流程的费用通称港口包干费,大概16元/吨,堆存费另算。 三、到岸价:又称到港价或CIF价格,是指成本+保险费+海运运费(目的港)价格。 四、库提价:煤炭从仓库运出的价格。(包括煤炭入库之前的价格+仓库使用费) 五、车板价:就是在火车已装载煤炭,既将发出之前除火车运费以外的一切费用。它包含煤炭的坑口价、税费(又名出境费)、汽车运费、火车站台上的若干税费、铁路计划费(又名点装费)。 六、到库价:煤炭过运输送到指定仓库的价格。(包括车板价+运费+运输途中的其他费用) 七、船板价:就是在船已装载煤炭,既将发出之前除船运费以外的一切费用。它包含煤炭的坑口价、税费(又名出境费)、汽车运费、船码头上的若干税费。 八、坑口价:是指在坑口进行交易的价格,一般不包含除煤价外任何产生的费用(如山西装火车费用有代发费、站台费、装车费、借户费、能源基金等)。 九、过驳价:就是平仓价格+过驳作业费用。过驳作业,是指大船靠码头、浮筒、装卸平台,或大船在锚地用驳船或其他小船装卸货物。过驳作业的费用,由货主负担。但是,大船因受港口公布的吃水限制,在锚地、港外加载或减裁的过驳作业费用,由船方负担。(驳船本身无自航能力,需拖船或顶推船拖带的货船。其特点为设备简单、吃水浅、载货量大。驳船一般为非机动船,与拖船或顶推船组成驳船船队,可航行于狭窄水道和浅水航道,并可根据货物运输要求而随时编组,适合内河各港口之间的货物运输。少数增设了推进装置的驳船称为机动驳船。机动驳船具有一定的自航能力。采用内河运输时,先将货物装于驳船上,拖到港口后再将整个驳船装上母船,到达目的地后,同样将整条驳船卸下再拖到内河卸货,或子船从母船卸下后,可立刻开航,大大缩短了在港时间。) 煤炭资源税改革遭遇尴尬 卓创资讯耿珍编辑于:2011-5-10 14:01:27 【大中小】【关闭】 近日,有媒体报道,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将油气资源税税率定在了5%-10%,而煤炭资源税将继续实行从量征收,税率也只是准备从之前的每吨0.3元-5元,调整至每吨0.3元-8元。可见,一方面,油气资源税将延续从价计征的改革思路继续推进,而且与去年在新疆率先推行的5%的税率相比,未来存在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另一方面,煤炭资源税继续实行从量计征,税额每吨最多也就提高7.7元左右(之所以说最多提高7.7元,是之前按照0.3元/吨征收资源税的煤种改革后调整为8元/吨,其实这种可能性很小,褐煤不可能和焦煤一样,都按8元/吨的税率缴纳资源税)。 去年6月1日,财政部印发《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率先在新疆实行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税率为5%,这次改革未将煤炭纳入其中。当时笔者认为,在新疆率先选择石油、天然气推进资源税改革,主要是为了增强新疆地方财力,支持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而没有选择煤炭,一方面是因为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是因

新版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新版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新版的《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GB/T 3715—2007)代替GB/T 3715—1996,与GB/T 3715—1996相比,新标准主要做了如下补充和修改。 1 修改了标准编写的格式 GB/T 3715—1996以表格的形式给出所有术语及其定义;GB/T 3715—2007以文字的形式给出所有术语及定义。 2 删除了引用标准 GB/T 3715—1996在第2章给出了引用标准,包括以下3个标准: ISO 1213-2:1992 固体矿物燃料—术语—第二部分 GB/T 1.1—标准化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术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GB/T 3358.1—1993 统计学术语第一部分一般统计术语 GB/T 3715—2007删除了引用标准部分。 3 术语部分的变化 3.1 术语的类别做了调整 3.2.1 煤及其产品术语 2007版的第2.1节,1996版的3.1节。与1996版相比,2007版增加了10个新术语,删除了1个术语,修改了4个术语的定义,新增术语具体见表2,修改的术语定义见表3。

品物理性质的物理量,因此予以删除。 3.2.2 煤炭分类术语 (1)删除2个术语 2007版的第2.2节,1996版的3.2节。与1996版相比,2007版删除了2个术语,即风化煤和天然焦。在《中国煤炭分类》(GB 5751—1986)并没有风化煤和天然焦,并且新版标准已将它们列入了2.1煤及其产品术语中,具体见表4。 2007版标准修改了次烟煤和硬煤的定义,具体见表5。

3.3.1 采样和制样 这部分内容对应1996版的3.3节煤的采样和制样。其中2007版增加了7个术语,修改了8个术语的定义,删除了1个术语。具体见表6、表7。

煤种分类及煤质特征

煤种分类及煤质特征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煤种分类及煤质特征 分为十四大类,24小类,大类为: 1)无烟煤:煤化程度最高,含碳量高达90%—98%,含氢量较少,一般小于4%。外观呈黑至钢灰色,因其光泽强,又称白煤。硬度高,不易磨碎。纯煤的真密度为—1.9g/cm3,燃点高,火焰短,化学反应弱.主要生产氮肥和民用,少数电厂也用。. 2)贫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烟煤,受热时几乎不产生胶质体,所以叫贫煤。含碳量高达90%—92%,燃点高,火焰短,发热量高持续时间长,主要用于动力和民用。 3)瘦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炼焦用煤。特性和贫煤一样,区别是加热时产生少量的胶质体,能单独结焦。因胶质体少,所以称瘦煤。灰融性差,多用于炼焦。 4)1/3焦煤: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5)气肥煤: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煤气和胶质体,但不能生成强度高的焦炭。 6)1/2中粘煤: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7)贫瘦煤: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结焦性低于瘦煤。

8)焦煤:是结焦性最好的炼焦煤,也称主焦煤。中等挥发分,一般大于18%—30%,大多能单独炼焦。Y值一般大于12%—25%,主要是炼焦用。 9)气煤:是煤化程度最底的炼焦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均大于30%,胶质层最大厚度大于5—25mm,隔绝空气加热能产生大量煤气和焦油。主供炼焦,也作为动力煤和气化用煤。煤质低灰低硫,可选性好,是我国炼焦煤中储量最多的一种。 10)肥煤:中等煤化程度的烟煤,高于气煤。挥发分一般为24%—40%,胶质层最大厚度大于25mm,软化温度低,有很强的粘结能力,是配煤炼焦的重要成分。主要用于炼焦,也作动力用煤。 11)弱粘煤:粘结性较弱,煤化程度较低的煤,介于炼焦煤和非炼焦煤之间,结焦性较好,低灰低硫高热量,可选性较好。部分炼焦,多部分作动力煤和民用。 12)不粘煤:挥发分相当于肥煤和肥气煤,但几乎没有粘结性,水分高,发热量低,主要作动力煤。 13)长焰煤:煤化程度仅高于褐煤的最年轻烟煤,挥发分高,水分高,不粘,主要是发电和其他动力用煤。 14)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外观呈褐色或黑色,与烟煤最主要的区别是褐煤含有数量不等的原生腐植酸,而烟煤不含。高水分高挥发分,低发热量低灰熔点,热稳定性差,主要是发电和动力用煤。

煤炭业务基础知识

二、煤炭业务基础知识 (一)、煤炭行业常用语 ?付款方式 1、一票:就是价格里已经带有煤管票的价格。 2、两票:价格里分别包含煤炭增值税票和煤管票的价格。 3、大款:煤炭合同价,即走公司帐目。 4、小款:好处费,这个是不走公司帐目的。 5、大款+小款:比如650+30,意思是说煤炭合同价650,30块钱的好处费。 ?报价方式 1、坑口价是在煤矿坑口交货的价格。 2、车板价,是在煤矿所在地火车站交货的价格。主要区别是交货地点不同和内含其他费用多少的不同,区别就类似于国际贸易术语种的EXW,和FOB。 3、车板含税价:有税的车板价格。 4、一票制:所谓一票,是指将购进的所有发票项目进成本。 5、平仓价:平仓价是指煤炭在港口装船后的价格。除煤炭本身价格外,需要加上港杂费一项,国内港口不同,15-20元|吨。这个费用是交给港口的,也就是所说的场地费和装卸费。 6、场地价:是指在某个堆放场地交货的价格,一般是不包括税的。平仓价是指煤炭在港口装船后的价格。 7、含税车板价:是指在火车车厢交货、含增值税的价格。 8、不含税车板价:是指在火车车厢交货、不含增值税的价格,也就是说,没有在煤价上加17%的税。 9、含税包干价、不含税包干价是指,把煤运到用户指定的地点的价格,一般是用火车或者船、或者汽车运输。含税和不含税是说用户需要不需要发票,如果需要发票,是以煤价和运费为基础,加上税。10、到站价:和含税包干价、不含税包干价一样。 (二)、煤炭业务操作方式 ?注意事项:

1.煤炭首先要搞清楚煤种,煤种的主要依据是挥发份,这样可以决定煤的下游用户群; 2.搞清楚煤炭质量,燃料用煤主要看发热量,其它用煤主要看灰份; 3.结算方式,现在基本是两票制,煤价和运价综合考虑; 4.运输方式,水、陆、铁。 5.付款方式,销售的关键,这一环节把不好有可能会出现上当。 ?跟踪付款的操作方式: 1、签订购销合同,并公证。 2、我司垫资报批计划,计划批下来再付计划费给我公司。垫资批计划主要是针对直接(终端)用户,对于是中间商和中介朋友,计划费需预付。 3、双方化验煤炭质量和确定煤矿。煤矿所需的预定金由我公司支付。 4、煤炭上站的当天预付50%货款。也可以每天实际上站多少吨就结算多少吨。 5、装车完毕,双方检查煤炭质量和数量。由我公司垫资起票,并开具增值税发票,客户见铁路大票付45%的货款。 6、留5%货款作为质量保证金,货到厂化验合格后付清(煤炭的重量以始发站轨道衡称重为结算依据,煤炭质量以厂家化验结果为结算依据)。 (三)、合同流程及注意事项 ?签订合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与新客户签订合同的步骤 ①向部门提供客户调查表和对方公司的五证(营业执照、煤炭经营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 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 ②根据合作的具体情况拟定合作合同(尽量争取合同由我方拟定); ③把客户调查表、客户公司五证和合同一同交予审计部进行审核; ④审核通过后双方进行最终合同的签订,否则找出具体原因是否要继续进行合作。 2、与老客户签订合同的步骤 ①无论是采购还是销售合同,在拟订合同之前各业务小组根据具体操作情况先向部门领导汇报审

选煤厂煤质化验工技术比武方案

附件1: 煤质化验工比武技术方案 一、评分标准 本次大赛试题内容由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占40%,实际操作占60%。 二、理论考试内容 (一)命题标准 内容包括商品煤样的采取方法、煤样的制备方法;煤质化验基础知识: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误差和数理统计基础知识、煤炭分类。 煤质化验试验方法: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二)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分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五种,试卷满分100分。 (三)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实际操作内容 (1)发热量测定(60%)(个人操作项目J1) (2)挥发分测定(40%)(个人操作项目J2) 四、计分考核方式 理论知识竞赛和技能操作竞赛满分各100分。按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折算后以100分计算。个人竞赛总成绩=L×40% +(J1×60% +J2×40%)×60%(其中:L为理论知识考试成绩,J1、J2为各技能操作项目成绩)。

五、奖罚方式 1、一等奖1名,奖金200元,且季度每月工资另加100元。 2、二等奖1名,奖金100元,且季度每月工资另加50元。 3、不及格者(低于70分),当月工资中扣除100元。 4、连续两次倒数第一名者,下季度工资每月扣除100元。 5、一等奖获得者的荣誉及待遇: 连续两季度获得一等奖的员工,由厂部任命为选煤厂首席化验工,作为年度评先的优先条件考虑。 6、技术比武前二名的员工,选煤厂直接推荐参加焦煤集团以上级别技术比武,在参加焦煤集团以上级别技术比武中获奖人员,选煤厂另给予嘉奖。 六、操作项目说明 (一)发热量的测定 1、考核主要内容 ①主要对发热量测定操作的规范性和测定结果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考核; ②准备工作的规范性、熟练性; ③化验结束工作的规范性。 2、说明与要求 ①由赛场提供标准实验室及符合国家标准的仪器设备; ②由赛场提供标准煤样进行测定,选手的测定结果与标样标准值比较; ③竞赛项目由选手独自完成; ④竞赛时间为50分钟。

煤种分类及煤质特征精编WORD版

煤种分类及煤质特征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煤种分类及煤质特征 分为十四大类,24小类,大类为: 1)无烟煤:煤化程度最高,含碳量高达90%—98%,含氢量较少,一般小于4%。外观呈黑至钢灰色,因其光泽强,又称白煤。硬度高,不易磨碎。纯煤的真密度为1.4— 1.9g/cm3,燃点高,火焰短,化学反应弱.主要生产氮肥和民用,少数电厂也用。. 2)贫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烟煤,受热时几乎不产生胶质体,所以叫贫煤。含碳量高达90%—92%,燃点高,火焰短,发热量高持续时间长,主要用于动力和民用。 3)瘦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炼焦用煤。特性和贫煤一样,区别是加热时产生少量的胶质体,能单独结焦。因胶质体少,所以称瘦煤。灰融性差,多用于炼焦。 4)1/3焦煤: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5)气肥煤: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煤气和胶质体,但不能生成强度高的焦炭。 6)1/2中粘煤: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7)贫瘦煤: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结焦性低于瘦煤。 8)焦煤:是结焦性最好的炼焦煤,也称主焦煤。中等挥发分,一般大于18%—30%,大多能单独炼焦。Y值一般大于12%—25%,主要是炼焦用。 9)气煤:是煤化程度最底的炼焦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均大于30%,胶质层最大厚度大于5—25mm,隔绝空气加热能产生大量煤气和焦油。主供炼焦,也作为动力煤和气化用煤。煤质低灰低硫,可选性好,是我国炼焦煤中储量最多的一种。 10)肥煤:中等煤化程度的烟煤,高于气煤。挥发分一般为24%—40%,胶质层最大厚度大于25mm,软化温度低,有很强的粘结能力,是配煤炼焦的重要成分。主要用于炼焦,也作动力用煤。

煤炭常用术语

煤炭常用术语 煤灰成分分析coal ash analysis 对煤灰中各种无机氧化物及盐类的分析测定。 灰熔融性ash fusibility 曾称“灰熔点”。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锥变形、软化、呈半球和流动的特性。 变形温度deformation temperature,DT 曾记作T1。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体尖端(或棱)开始弯曲或变圆时的温度。 软化温度softening temperature,ST 曾记作T2。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体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半球温度hemispherical temperature,HT 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形变到近似半球形,即灰样高度约等于底长一半时的温度。 流动温度flow temperature,FT 曾记作T。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体熔化展开成高度小于1.5mm薄层时的温度。 灰粘度ash viscosity 煤灰在熔融状态下流动阻力的量度。 灰碱度ash basicity 煤灰中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与酸性组分(硅、铝、钛的氧化物)之比。灰酸度ash acidity 煤灰中酸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 与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之比。 灰烧结强度ash sintering strength 煤在规定条件下燃烧的过程中,灰渣的耐磨强度和抗碎强度的总称。 灰处理ash handling 对煤在燃烧或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灰渣,进行处理的作业。 沾污fouling 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粒对炉壁或后系统设备的沾结和污染。 沾污指数fouling index,fouling factor 灰碱度乘灰中Na2O值。沾污指数RF按小于0.2,0.2―0.5(不含),0.5―1.0和大于1.0划分成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低、中等、高和严重沾污倾向。 收到基as received basis 曾称“应用基”。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代表符号“ar”。 干[燥]基dry basis 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代表符号“d”。

煤质分类

煤质分类

中国煤炭分类 (2008-06-19 10:04:30) 中国煤炭分类: 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 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 在于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煤及煤质专业术语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一、煤及其产品 1、煤(又称煤炭):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2、煤当量(又称标准煤):能源的统一计量单位。凡能产生29.27Mj/kg低位热能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为1kg煤当量值。 3、毛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4、原煤: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5、商品煤: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6、洗选煤:经过洗选加工的煤。 7、精煤: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加工生产出来的、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 8、中煤:煤经精选后得到的、品质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9、洗矸:由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高灰分产品。 10、煤泥:洗煤厂粒度在0.5mm以下的一种洗煤产品。 11、筛选煤:经过筛选加工的煤。 12、粒度:颗粒的大小。 13、粒级煤:煤通过筛选或洗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的产品。 14、限下率: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5、限上率: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6、特大块煤:粒度大于100mm的煤。 17、大块煤:粒度大于50mm的煤。 18、中块煤:粒度介于25~50mm的煤。 19、小块煤:粒度介于13~25mm的煤。 20、粒煤:粒度介于6~13mm的煤。 21、混块煤:粒度大于13mm的煤。 22、混中块煤:粒度介于13~80mm的煤。 23、混煤:粒度小于50mm的煤。 24、末煤:粒度小于25mm或小于13mm煤。 25、粉煤:粒度小于6mm的煤。 26、矸石:采、掘煤炭过程中从顶、度部或煤层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 27、夹矸:夹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 28、含矸率:煤中粒度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 二、煤的分类 1、类别: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2、小类: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的类别。 3、煤阶(又称煤级):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阶段。 4、褐煤(符号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5、次烟煤(符号CIY):国际煤层煤分类中,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等于、大于20到小于24Mj/kg 的低煤阶煤。(20Mj/kg≤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24Mj/kg) 6、烟煤(符号YM):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7、无烟煤(符号WY曾称白煤):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8、硬煤: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或者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于或大于24Mj/kg或小于24Mj/kg(Qgr.maf ≥24Mj/kg或Qgr.maf<24Mj/kg但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等于或大于0.6%的煤。 9、长焰煤(符号CY):变质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的烟煤,一般不结焦,燃烧时火焰长。 10、不粘煤(符号BN):变质程度较低的、挥发分范围较宽、无粘结性的烟煤。 11、弱粘煤(符号RN):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粘结性介于不粘煤和1/2中粘煤之间。 12、1/2中粘煤(符号1/2ZN):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13、气煤(符号QM):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焦炭多细长、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 14、1/3焦煤(符号1/3JM):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单独炼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 (2008-06-19 10:04:30)

??中国煤炭分类: 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 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煤炭专业术语

煤矿开采专业术语 开采水平ming level,gallery level 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水平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 辅助水平subsidiary level 在开采水平内,因生产需要而增设有运输大巷的水平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 开采水平垂高lift,level interval 又称“水平高度”。开采水平上下边界之间的垂直距离。 矿井延深shaft deepening 为接替生产而进行的下一开采水平的井巷布置及开掘工程。 采区准备preparation in district 采区(盘区、带区)内主要巷道的掘进和设备安装工作。 采区district 阶段或开采水平内沿走向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开采块段。近水平煤层采区又称“盘区(panel)”;倾斜长壁分带开采的采区又称(“带区(stripdistrict)”)。 分段sublevel 曾称“小阶段”、“亚阶段”、“分阶段”。在阶段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区段district sublevel 在采区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分带strip 在带区内沿走向划分的开采块段。前进式开采advancing ming

(1)自井筒或主平硐附近向井田边界方向依次开采各采区的开采顺序; (2)采煤工作面背向采区运煤上山(运输大巷)方向推进的开采顺序。 后退式开采retreating ming (1)自井田边界向井筒或主平硐方向依次开采各采区的开采顺序; (2)采煤工作面向运煤上山(运输大巷)方向推进的开采顺序。 往复式开采reciprocating ming 前一采煤工作面推进到终采线位置后,相邻的后续采煤工作面按相反方向推进的开采方式。 上行式开采ascending ming,upward ming 分段、区段、分层或煤层由下向上的开采顺序。 下行式开采descending ming, downward ming 分段、区段、分层或煤层由上向下的开采顺序。 开拓巷道development roadway 为井田开拓而开掘的基本巷道。如井底车场、运输大巷、总回风巷、主石门等。 准备巷道preparation roadway 为准备采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如采区上、下山,采区车场等。 回采巷道entry, gateway, gate 又称“采煤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如开切眼、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回风巷等。 暗井blind shaft,staple shaft 不直接通达地面的立井或斜井。溜井draw shaft

煤炭常用术语

煤灰成分分析coal ash analysis 对煤灰中各种无机氧化物及盐类的分析测定。 灰熔融性ash fusibility 曾称“灰熔点”。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锥变形、软化、呈半球与流动的特性。 变形温度deformation temperature, DT 曾记作T1。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体尖端(或棱)开始弯曲或变圆时的温度。 软化温度softening temperature, ST 曾记作T2。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体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半球温度hemispherical temperature, HT 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形变到近似半球形,即灰样高度约等于底长一半时的温度。 流动温度flow temperature, FT 曾记作T。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体熔化展开成高度小于1、5mm薄层时的温度。 灰粘度ash viscosity 煤灰在熔融状态下流动阻力的量度。 灰碱度ash basicity 煤灰中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与酸性组分(硅、铝、钛的氧化物)之比。 灰酸度ash acidity 煤灰中酸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 与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之比。 灰烧结强度ash sintering strength 煤在规定条件下燃烧的过程中,灰渣的耐磨强度与抗碎强度的总称。 灰处理ash handling 对煤在燃烧或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灰渣,进行处理的作业。 沾污fouling 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粒对炉壁或后系统设备的沾结与污染。 沾污指数fouling index, fouling factor 灰碱度乘灰中Na2O值。沾污指数RF按小于0、2,0、2―0、5(不含),0、5―1、0与大于1、0划分成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低、中等、高与严重沾污倾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