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的理解与思考

浅谈对《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的理解与思考

浅谈对《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的理解与思考
浅谈对《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的理解与思考

浅谈对《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的理解与思考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第八十六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因其他责任人的原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

这两条规定改变了《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之前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对于建筑物等侵权的规定,首先是从侵权物件的表述上增加了一个“构筑物”;其次是侵权责任主体由之前的所有人和管理人变成了第八十五条的所有人、管理人和使用人以及第八十六条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三是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致人损害的责任单独规定在了第八十六条当中,并且在归责原则、赔偿义务人等方面做出了与第八十五条不同的规定。

本文拟考究《民法通则》规定的建筑物等致损的相关规定,结合《侵权责任法》的新规定,从归责原则、侵权物、赔偿义务人等几个方面,浅谈作者对《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的理解。

一、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是从法条中总结出来的、行为人因实施了法条规定的行为导致了该法条规定的危害后果时,是否以过错的有无作为承担责任要件的规则和标准。概括来说,国内外民事立法中采用的归责原则基本可以分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过错原则是指在侵权责任判定过程中以行为人有过错作为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过错推定责任可以看成是过错责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也以过错为必要条件之一,但是这里的过错不由受害人举证,而是由行为人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法律就当然地推定行为人有过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在社会发展导致工

业灾害、交通事故等侵权情形剧增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指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发生,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不考虑其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都要求其承担责任。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在行为人和受害人对损害结果发生都没有过错,按法律规定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时,依据公平理念在双方之间分担损失的原则。

对于建筑物及其他工作物倒塌、脱落等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国外立法均作出了明确地规定,使用了上述某一种归责原则。比如,德国民法典规定土地占有人、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占有人、维护人对于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的倒塌或脱落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时,采取过错推定责任。日本民法典规定占有人或所有人对土地工作物造成他人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依据瑞士债务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所有人对建筑物和其他工作物导致的损害依据无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赔偿责任1。我国法律对于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及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先后采用了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具体来说,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所有人或管理人对于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毁对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时采取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即所有人或管理人需要举证证明自己对于倒塌、脱落、坠毁的发生没有过错,否则法律推定其有过错并因此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2010年7月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拆分了《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其中第八十五条继承了《民法通则》的归责原则,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无法证明自己对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没有过错的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第八十六条单独规定了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形,并且在这一条中改变了《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之规定,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而且,本文作者认为第八十六条中的归责原则倾向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法条的文字表述来看,第八十六条是一个典型的无过错责任的表述方式。首先,该条第一句表明,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这个事实发生,就应当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句中既没有插入对过错的要求也没有但书规定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有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义务,

1韩骁,建筑物倒塌之侵权责任研究,中国社科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这表明,在这里立法者不考虑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是否有过错,只要发生了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附属设施倒塌致人损害的结果,就要求他们承担侵权责任。其次,第八十六条第一款后半段规定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追偿权,但是这里的求偿权是建立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已经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之后的规定,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受害者请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能以“其他责任人的原因”作为其不承担责任的抗辩事由,从而佐证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第三,第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因其他责任人的原因,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倒塌造成损害的,由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这也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表现,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不以是否存在过错为前提。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第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了“因其他责任人的原因,……则由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本文作者的理解是,条文中使用了因其他责任人的“原因”,而不是像其他条款(如第八十三条)一样使用“过错”一词,就表明这里的“原因”不等同于“过错”,换言之,这里不要求其他责任人有过错作为承担侵权责任的要件。当“其他责任人”是导致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倒塌造成损害的唯一原因时,“其他责任人”对损害承担无过错的侵权赔偿责任。论及第八十六条第一款后半段与第二款的关系问题,本文作者认为,第八十六条第一款的后半段规定的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其他责任人的原因共同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发生,而第二款规定的是“其他责任人”独自的原因造成损害结果发生,其共同点是两款中都没有要求证明过错或者推定过错,即整个第八十六条规定是统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从立法目的上探寻,第八十五和第八十六条将《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加以拆分,用第八十六条单独规定了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的倒塌,说明这一侵权责任的承担与八十五条是有区别的,立法者使用第八十六条来单独规定也正是需要社会在法律实际适用的过程中注意到这种区别。因此,第八十六条显然不会是和第八十五条一样的过错推定责任,这从法条表述上就能明显地看出。而从严重程度来分析,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倒塌的危害后果一般是比第八十五条规定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的脱落、坠落严重得多,社会影响也更坏的,对于赔偿责任人显然应该规定较第八十五条更加

严重的归责原则,因此,第八十六条只可能是最严格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三)从实际适用看,现已发生的绝大部分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倒塌确实是由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过错造成的,但是让受害人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可能还涉及到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的复杂而专业的建筑过程中举证责任人的过错是十分困难、甚至是不现实的,而反过来,在整个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建成的整个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仅负有防止建筑物等倒塌的义务,而且通常情况下,他们对建筑物等发生倒塌的危险拥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因此一旦建筑物等倒塌的危险实现为倒塌的实际损害,法律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承担严格的责任。另外,从获益的角度来说,作为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的较大获益一方,法律分配给他们比一般人严格的责任也是必然和公正的。

二、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建筑物侵权赔偿责任的确定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界定建筑物。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构筑物”,一共列举了三类,即建筑物、构筑物、其他设施。但是两部法律都没有明确给出上述三者的准确定义。我国学者曾为《民法通则》中的这类损害物做出了很多学理解释。如:

1、“建筑物”是由建筑材料牢固的组合在一起,四周封闭并供人们直接在内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社会活动的人工建造物2;建筑物是指一切结构、形状、功能和材料,通过人工建造而附着于土地的永久性或临时性设施3。建筑物等是人工建造或者设置的“物”,包括一般建筑物、特别建筑物。但是服务于高空、高压、易燃、剧毒、放射性和高空运输工具作业的除外4。建筑物是附着于土地或与土地相接合,由人工建造或安装的物5;建筑物是人们在地面之上建造的能为人们在内进行生产、生活及其他社会活动提供场所的各种建造物,既指房屋也包括建筑物的构造部分,如门窗、电梯、屋檐、烟囱等6。

2孔祥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造成损害的民事责任,法律科学,1992年第5期

3王家福、梁慧星,《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第522页。转自任瑞芝,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制度赔偿,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

4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0页

5郭明瑞、房绍坤,《民事责任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235页

6房绍坤,论工作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烟台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第71页

2、“构筑物”,是指在土地上建设的不供人们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如道路、桥梁、隧道、水井等7。

3、“其他设施”是指由人工设置或加工过的与土地相结合的为人们所利用的各种物,如建筑脚手架、起重吊塔、缆车、索道、电线、路标、广告牌、标语牌等8。但是不包括直接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等的活动场所。

上述诸多观点中,有的根据目的对建筑物进行了概念的抽象,有的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结合大类的列举,还有直接采取不完全列举方式来界定的;而在对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解释上,出现了模糊和交叉的地方。

本文作者认为,界定这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单纯依靠抽象概念或者是列举分别说明均不足以完全涵盖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中的全部情形,而且容易导致实践中的争议和适用上的困难。因此,本文作者试图综合学者们的观点,采用概念、列举以及例外情形相结合的办法来界定:“建筑物”是人工建造或加工的、供人们在其内部进行活动的、由有形材料组合而成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结构物,比如房屋等;“构筑物”是除了建筑物以外的,由人工建造、加工或设置的,以其结构和外观为人类服务的、附着于地面或其他有形物的结构物,如纪念碑、人工礁石、路标及广告牌等;“其他设施”指除了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外,其他人工建造、加工或者设置的、以其功能为人类服务的、附着与地面或其他有形材料的“物”,如索道、桥梁,吊塔等,但是服务于高空、高压、易燃、剧毒、放射性和高空运输工具或作业等法律另有规定的某些设施(如高压输电线、飞机机舱等)不属于这里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侵权责任法》改变了《民法通则》中“所有人或管理人”作为赔偿义务人的规定,第八十六条在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倒塌致人损害责任中,使用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作为赔偿义务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都用到了“建设单位”这一名称,但是法律并未对其概念进行明确地规定。《建筑法》中先后二十四次使用到“建设单位”一词,涉及的条文分散在该法的第二至第八章。从7任瑞芝,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制度赔偿,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

8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521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转自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0页

包含“建设单位”的条文来看,建设单位应该是整个建设工程的发起者、资金提供者和建设工程完成后的利益享有者,是参与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的开标、评标及定标活动的单位,还是与工程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另外,在对“建设单位”一词进行理解时,本文作者认为,这里的单位应该做扩张解释,事实上是指需要开展建设工程的一方,即可以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法人,也可以是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单位、组织。

“施工单位”从字面上理解是实际施工的一方,依照《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应该是承担建设工程全部或者部分施工责任的一方或者几方。这里对“单位”就只能限制在有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施工项目的单位。另外,依据《建筑法》规定,大型建筑工程和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承包,而且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依照承包合同或者经建设单位认可,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一个建筑项目中出现的施工单位可能远远不止一个,本文作者认为,不管是与发包人签订承包合同的总承包单位、还是接受总承包单位分包的分包单位,都属于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倒塌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的“施工单位”。

在《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的具体适用中还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这里的“施工单位”是否也包括在现实生活中承担一线建筑活动的小包工队、甚至是松散的建筑工人组织?本为作者的回答是需要考量这些主体是否与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签订了合法有效的分包合同。如果有合法有效的分包合同,上述主体依照法律和有效的分包合同规定属于该项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也就是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赔偿义务人“施工单位”之一。但是因为《建筑法》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分包行为和分包人资质作出了严格的限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小包工队或者松散的建筑工人组织根本就不具有法定的分包人资格,那么这个时候也就直接被排除在《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的“施工单位”之外了。

四、追偿权利

如上文所述,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倒塌造成损害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只要倒塌产生了损

害后果,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就需要承担连带的损害赔偿责任。但与此同时,出于公平分配责任的需要,法律也规定了一定情况下,向受害人履行了赔偿责任的一方有向其他应承担责任的主体追偿的权利。

1、连带责任人内部追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倒塌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于是当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一方承担了全部的赔偿责任之后,是否有权向另一方追偿,追偿的份额如何确定的问题就提了出来。依照民法中关于法定连带责任的理论,连带责任人对外部的赔偿请求人承担连带责任,即负有连带责任的任何一方都有义务向赔偿请求人清偿全部债务,但是在连带责任关系内部,全体连带责任人仍然承担按份责任,清偿了全部债务的一方有权利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超过其应承担份额的部分。《侵权责任法》在第十四条中规定,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所以,连带责任人内部承担按份责任并且承担超出自己份额的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这是毫无疑问的。

关键是全体连带责任人内部承担赔偿责任的份额如何确定,各国法律有着不同的规定和做法。日本法原则上依据过失的比例,但也有在加害原因力的大小并不一定反映在过失的场合,考虑包含过失的违法性程度的见解9。奥地利法上,数侵权行为人责任是以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为基础进行分配,没有特殊关系时,将通过权衡因果关系、不法性、过错等因素来确定,严格责任中还考虑危险程度10。德国法中,内部关系上的责任量系根据各致害人的过错程度和因果关系上的贡献度来确定11。美国《关于共同侵权人共同分担责任的统一法律》第二条规定:“在决定共同加害人对全部侵权责任的份额时,其相关的过错程度将不予考虑。”我国台湾地区《中华民国民法典》第280条规定:连带债务人相互之间,除了法律另有规定或契约另有订定外,应平均分担12。除非合同或法令已规定了责任分配方案,就由法官来确定各自的份额,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因果关系、过错程度以及其他背景13。

9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0Bernhard A. Koch, Peter Schwazenegger, Maltiple Tortfeasors under Austrian Law, in : W. H.Rogers(Er.), Unification of Tort Law: Muitiple Tortfeasor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4, P20。转引于叶金强,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后果,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11Reiner Schulze(Hrsg.),BGB Handkommentar, Nomos Verlagsgesellschaft Baden—Baden,3.Auflage 2003,第1049页。转引于叶金强,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后果,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12姬新江,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法理分析,政法学刊,2011年6月

13Ulrich Magnus, Muptiple Tortfeasors under German Law, in: W.V.H.Rogers(Ed.), Unification of Tort Law: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规定“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对于这里的“责任大小”,法律没有给出明确地解释。在论及共同侵权行为和多因一果的侵权行为引发的连带责任内部分担时,张新宝教授提出,在法律没有规定而当事人也没有明确约定时,应当以当事人行为的原因力大小、过错程度为主要标准,同时参考双方经济状况和公平原则来确定最终的责任分配,但应当以原因力为主要参考因素。如实在无法确定,推定各行为人的原因力大小相等,令其平均分担损害赔偿责任14。还有学者提出,在无特别规定或特殊约定的情况下,应以因果关系贡献度为主要的判断标准15。

本文作者认为,上述立法实践和学术观点对于第八十六条中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划分内部连带责任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但是因为第八十六条的赔偿义务人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那么在赔偿义务人内部重新考察和划分过错不仅操作不便还有将最终责任的承担推向过错责任的可能,因此在这里可以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倒塌损害的原因力为主要判断标准,辅之以危险控制能力、赔偿能力、获利情况及公平观念的考虑来综合判断各方“责任大小”。

2、向其他责任人的追偿。第八十六条第一款的后半段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这里的追偿是指在上述连带责任人之外如果因其他责任人的原因导致了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倒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利向其他责任人追偿。这一条有些类似于《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第三人责任,但是本文作者认为,第二十八条中第三人对侵权损害承担责任应以过错为前提,而本款规定的追偿之所以要单独写出来,原因就是“其他责任人”承担责任不需要以有过错为比必要前提,即他们承担无过错责任。换言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承担了向被害人的侵权赔偿责任之后,如果能够证明“其他责任人”的行为也是倒塌的发生原因之一,则可以向该其他责任人行使追偿的权利,而不需要再去证明该其他责任人

Muptiple Tortfeasor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4,第95-96页。转引于叶金强,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后果,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14张新宝、明俊,侵权法上原因力理论研究,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

15叶金强,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效果,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是否对倒塌损害结果的发生具有过错。

五、结论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大幅度改变了《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对于建筑物等倒塌致人损害的规定,从归责原则上选用了更加严格的无过错责任、规定的侵权物件的种类增多并且划分更趋科学而且在责任承担主体上选择了从建筑物等获益较大且对侵权物件具有更大更直接控制能力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但同时也考虑其他原因力的大小要求其他责任人承担部分的或者全部赔偿责任。这一规定,不仅从风险分配和权利义务的划分上更加合理,而且在实际适用中也更便于执行。另外,通过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严格的责任规定,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倒塌损害未发生时严格控制、尽最高的注意义务,从而避免倒塌损害情形出现。

参考文献:

[1].韩骁,建筑物倒塌之侵权责任研究,中国社科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孔祥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造成损害的民事责任,法律科学,1992年第5期

[4].王家福、梁慧星,《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第522页。转自任瑞芝,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制度赔偿,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

[5].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0页

[6].郭明瑞、房绍坤,《民事责任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235页

[7].房绍坤,论工作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烟台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第71页

[8].任瑞芝,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制度赔偿,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

[9].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521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转自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0页

[10].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1].Bernhard A. Koch, Peter Schwazenegger, Maltiple Tortfeasors under Austrian Law, in : W. H.Rogers(Er.), Unification of Tort Law: Muitiple Tortfeasor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4, P20。转引于叶金强,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后果,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12].Reiner Schulze(Hrsg.),BGB Handkommentar, Nomos Verlagsgesellschaft Baden—Baden,3.Auflage 2003,第1049页。转引于叶金强,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后果,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13].姬新江,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法理分析,政法学刊,2011年6月

[14].Ulrich Magnus, Muptiple Tortfeasors under German Law, in: W.V.H.Rogers(Ed.), Unification of Tort Law: Muptiple Tortfeasor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4,第95-96页。转引于叶金强,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后果,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15].张新宝、明俊,侵权法上原因力理论研究,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

[16].叶金强,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效果,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摘要: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电泳分离分析方法。该技术可分析的成分小至有机离子、大至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可用于分析多种体液样本如血清或血浆、尿、脑脊液及唾液等,比HPLC 分析高效、快速、微量。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原理分离模式应用 1概述 毛细管电泳(Caillary Electrophoresis)简称CE,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技术。CE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7年瑞典Hjerten最先提出在直径为3mm的毛细管中做自由溶液的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但他没有完全克服传统电泳的弊端[1]。现在所说的毛细管电泳(CE)是由Jorgenson和Lukacs在1981年首先提出,他们使用了75mm的毛细管柱,用荧光检测器对多种组分实现了分离。1984年Terabe将胶束引入毛细管电泳,开创了毛细管电泳的重要分支: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1987年Hjerten等把传统的等电聚焦过程转移到毛细管内进行。同年,Cohen 发表了毛细管凝胶电泳的工作。近年来,将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引入毛细管电泳中,又发展了电色谱,扩大了电泳的应用范围。 毛细管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一样,同是液相分离技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HPCE与HPLC可以互为补充,但是无论从效率、速度、样品用量和成本来说,毛细管电泳都显示了一定的优势毛细管电泳(C E)除了比其它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具有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样品和试剂耗量更少、应用面同样广泛等优点外,其仪器结构也比高效液相色谱(HPLC)简单。C E只需高压直流电源、进样装置、毛细管和检测器。 毛细管电泳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试验成本低、消耗少、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药学、材料学以及与化学有关的化工、环保、食品、饮料等各个领域[2]。

侵权责任法重点

绪论1.侵权责任法性质: 私法、强制法、救济法、责任法。 第一章 1.侵权行为 a.概念:侵权行为就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并造成损害依法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的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损害行为。 b.特点:①侵权行为是行为人侵害他人人身和财产的行为 ②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主要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等绝对权 ③侵权行为还包括侵害他人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的行为 ④一般侵权行为是行为人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⑤侵权行为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c.种类:①根据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②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积极侵权行为和消极侵权行为(关键点:作为与不作为) ③根据侵权人的人数: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 2.侵权责任

a.概念:侵权责任是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指行为人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造成损害,依法应答承担的法律后果。 b.特点:①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②侵权责任以存在侵权行为这一法律事实为根据 ③侵权责任的形式主要是财产责任,但不仅限于财产责任 c与违约责任比较(重点): ①归责原则不同。侵权责任采取一般采取过错责任原则,例外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违约责任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例外采取过错责任原则。 ②责任基础不同。违约责任的责任基础是行为人违反约定义务,没有约定才适用法定条款,且构成违约责任一般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侵权责任的责任基础是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构成侵权责任一般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例外为无过错。 ③举证责任不同。违约责任中受害人无须证明违约方是否有过错,只要证明违约的事实存在即可,违约方只有证明具有法定或约定的免责是由才可免责。侵权责任中,加害人只有能证明其无过错的可免责,在特殊侵权中加害人只有证明其有法定免责是由才能免责。 ④免责条件不同。违约责任中有法定免责是由还有约定免责是由,但不得预先约定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侵权责任中只有法定免责是由。

浅谈对体罚现象的思考

目录 一、实施体罚的危害 (2) 1、体罚现象治标不治本 (2) 2、体罚和变相体罚会伤害学生身心健康 (2) 3、体罚影响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 4、体罚与素质教育的落实发生冲突 (3) 二、造成体罚的原因 (3) 1、体罚被认为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捷径 (3) 2、当今部分教师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 (4) 3、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心理调试能力不强 (4) 三、杜绝体罚的措施 (4)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4) 2、教师一定要知法、遵法、守法 (5) 3、继续完善素质教育体制,减轻教师压力 (5) 参考文献 (7) 致谢 (7)

浅谈对体罚现象的思考 【摘要】:在当今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当中,尤其是在农村,教育工作者将体罚作为一种非理性的教育方式至今还没有完全退出教育的舞台,下面笔者将通过对体罚的危害及其原因的论述使所有的老师意识到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小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最终杜绝体罚现象。 【关键词】:教师教学体罚教师素质 体罚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教师法》相关规定中所禁止的一种行为,但在当今小学教育教学中,个别教师仍因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落后而影响班级总成绩、荣誉等原因,对学生进行体罚甚至变相体罚,让学生们产生恐惧感甚至讨厌老师,导致学生的叛逆,进而讨厌学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一、实施体罚的危害 1、体罚现象治标不治本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不认真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讲,上课打闹的学生进行体罚教育,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杀鸡儆候”式的体罚只能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害怕教师。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经常体罚反而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导致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2、体罚和变相体罚会伤害学生身心健康 体罚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对学生的身体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教师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据新闻报道:“2000年11月20日,辽宁省沈阳市第22中学的初一学生金岩在向老师询问自己的月考分数时,竟惹得教师火冒三丈,当着全班同学连扇该学生4个耳光,将其鼻口打得流血;河南省汝阳县一小学生张某因上课精力不够集中,被老师随手掷来的小竹棍

小学体罚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体罚现象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小学中体罚盛行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教育观念、家长推波助澜和应试教育等,应该通过提高教育者素质,普及教育法律和改革教育制度等措施来改善。 关键词:体罚恶劣影响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明文规定,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实际上这一现象依然相当严重。体罚的手段变得更为隐蔽,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我们可以不时从电视新闻中得到这些消息。部分教师赞同体罚教学,极少数学生也赞同。究竟为何中小学体罚现象盛行?体罚教学有利有弊?教师、学生和家长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在武夷山市崇安中心小学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对象 武夷山市崇安中心小学部分在校学生和教师 二、调查目的 1、探究体罚的成因 2、探究体罚形成的后果 3、提出改善这一社会现象的建议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 四、调查结果 1、对体罚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通过向小学及中学各发放了一百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2%的同学赞同体罚,7%的同学表示没有意见,而91%的同学反对体罚。其中,46%的同学曾经遭受不同程度的体罚。另外,15%的教师赞同体罚,10%的教师持中立态度,而75%的教师反对体罚。这些数据表明体罚这一陋习仍在延续,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这一社会现象?通过随机采访及结合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侥幸心理暗中作祟个别教师以身试法 当人民教师体罚学生时,其理智并没有完全泯灭,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尚未完全忘记,只是在内心深处伴随体罚的是一种侥幸心理。 1、违纪违法--手段高。不少教师明明知道体罚学生违纪违法,却自认手段高明、隐秘,无人知晓,背地里进行体罚,就是查起来,还可来个死无对证,死不认帐。 2、自持有"理"--心不虚。认为自己的心是好的,只不过是好心办了坏事,问题不大,何况自己还相对于学生是强势群体,自然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家长授意--壮了胆。"严是爱,松是害"的观念还很流行,不少家长都要求教师管严些,教师认为体罚学生似乎是"分内之事"。 4、"敲敲打打"--无所谓。不少教师认为敲一敲,打一打,给他个警告,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况且别人就没事,自己也不会那么倒霉。 正所谓"久走夜路必撞鬼",若不遏制这些侥幸心理终会酿成大祸,导致犯罪。 (二)处理不严变相放纵考核失察监管不力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人们对体罚学生现象的不良认识导致处理教师体罚学生案件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 1、教师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身正为范",为了维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辉形象,也便于教师今后开展工作。处理时难免处理不到位,有护短心态。 2、体罚学生被视为责任心强。在学校领导、家长及学生心中都会认为体罚学生的老师工作责任心都较强,且教学效果好,自然一美遮百丑嘛,只要不出大事,随他去吧。

《侵权责任法》全文解读

《侵权责任法》全文解读 一、《侵权责任法》总体分析 (一)基本构架 《侵权责任法》基本构架就是一般侵权行为加上特殊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有一般的责任条款,一主要体现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剩下的除了第一章和附则以外,都是特殊侵权行为。 (二)一般侵权责任 1、概念:行为人以自己的行为致人损害,依照民法上的一般责任条款承担民事责任。 2、形式:直接侵害人身,侵权人格、身份,侵权财产(有形、无形)。 3、法条规定:《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构成要件: (1)损害事实 一定的行为或者事实而造成人身或者财产上对法律而言的权利利益的不利(不良后果、不良状态)。 判定标准:第一,“损害”必须具有客观的、真实性、可确定性,不真实的损害不构成应该得到补偿的法律上的损害。所以不能据以要求赔偿。第二,还必须是具体的民事权利,第三,损害必须具有不利益性,受害人所承受的后果,在性质上讲与其合法权益是相冲突的,而且是不利于其合法权利的,并且在社会上是被认为不可接受的,第四,必须具有法律上的可补救性,说明损害达到一定程度需要法律进行补救。如果受到过分琐碎的损害法律可以不去计较。 (2)致害行为 民事主体实施的加害别人的作为或者不作为。致害行为是构成侵权损害赔偿的第二条件,如果没有加害行为,即使有损失也不能以与此没有关系人主张赔偿,必须要证明被告人有行为而且这种行为会导致损失。 (3)因果关系 根据损害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联形式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直接造成原因的行为,间接原因是间接关系的事件。 判定方法:两分法,首先确定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事实上的原因,不作主观判决。第二步判断是否构成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法律上是否构成对损害负责的原因。 (4)过错 行为人通过其侵权行为所表现出的在法律上应受非难的心理状态。 判定方法:一般采用客观判断方法,即一个人应该预见而没有预见,应该注意而没有注意。在现代民法上就是理智之人的标准:任何不致人损害故意的人,当他作为一个一般智力应该合理预见其行为可能给他人利益损害不合理损害危险情况下,实施该行为或者未采取应有的防范行为即为有过失。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会使他人遭受不合理损失的时候,这个人被要求对周围情况给予一般智力之人所应该有的重视,并在一般智力认识在相同情况下应该采取行为。如换成另外一个理智之人来确定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这个理智之人是一个基本的预期水平。 5、判断步骤:

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大班18人 活动目标: 1.知道带缝隙的物体使水向上走是毛细现象原理,体验和探究发现的乐趣(感知毛细现象原理) 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猜想、探究和发现。 3.能够探索可以发生毛细现象的物体,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重点:能够探索可以发生毛细现象的物体, 难点:观察出让水移动的物体都有细缝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毛巾,清水,容器,尼龙绳,筷子,报纸,棉布,卫生纸,记录表,带颜色的水 经验准备:有记录表格的经验 场地准备: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经验迁移:“我们平时看到的水都是往哪个方向流的呢?谁能够给我举出几个例子(洗手、喝水、下雨)” 引发幼儿猜想:“水会往低处流,还会往其他方向移动吗?” 现象演示:将毛巾的下端浸在水中,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毛巾的上端也湿了?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让水往上移动呢? 你们觉得有哪些东西可以让水往上移动?出示材料,让幼儿猜想,并在白板上画出表格,用“正”字记录数据,最后进行验证。 (二)引导幼儿进行试验验证,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每个人都说出了不一样的看法,现在我们三个人为一组,到身后的材料台拿材料,然后去操作台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当中有个要求,你们组的成员要自行分配好任务,有做记录的,有做观察,还有人一会要说出来你们组都发现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哦!” 幼儿实验操作,进行个别指导。(在实验过程当中注意容器的水和记录表) (三)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梳理提升经验

实验结束后让孩子拿着记录表坐到椅子上,“你们谁看见水往上移动了?你们都选取的哪些材料,有哪些可以让水移动呢?”,与实验之前记录的表格相对比,看看猜想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提升:“你们刚才都做实验了,那能让水移动的物品都有什么共同点,或者说和其他的相比有什么不同点?”拿出材料,让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物品特征,“能让水向上移动的物品摸起来和看起來有什么不同?” 结论:原来带缝隙的物品能让水往上移动。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与制作,搜集、记录信息,思考、解释与得出结论,表达、分享与交流 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常使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乐于与同伴分享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产生疑问猜想假设实验验证

侵权责任法重点整理

侵权责任法重点整理

绪论 1.侵权责任法性质: 私法、强制法、救济法、责任法。 第一章 1.侵权行为 a.概念:侵权行为就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并造成损害依法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的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损害行为。 b.特点:①侵权行为是行为人侵害他人人身和财产的行为 ②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主要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等绝对权 ③侵权行为还包括侵害他人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的行为 ④一般侵权行为是行为人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⑤侵权行为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c.种类:①根据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②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积极侵权行为和

消极侵权行为(关键点:作为与不作为) ③根据侵权人的人数: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 2.侵权责任 a.概念:侵权责任是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指行为人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造成损害,依法应答承担的法律后果。 b.特点:①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②侵权责任以存在侵权行为这一法律事实为根据 ③侵权责任的形式主要是财产责任,但不仅限于财产责任 c与违约责任比较(重点): ①归责原则不同。侵权责任采取一般采取过错责任原则,例外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违约责任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例外采取过错责任原则。 ②责任基础不同。违约责任的责任基础是行为人违反约定义务,没有约定才适用法定条款,且构成违约责任一般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侵权责任的责任基础是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构成侵权责任一般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例外

为无过错。 ③举证责任不同。违约责任中受害人无须证明违约方是否有过错,只要证明违约的事实存在即可,违约方只有证明具有法定或约定的免责是由才可免责。侵权责任中,加害人只有能证明其无过错的可免责,在特殊侵权中加害人只有证明其有法定免责是由才能免责。 ④免责条件不同。违约责任中有法定免责是由还有约定免责是由,但不得预先约定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侵权责任中只有法定免责是由。 ⑤责任形式不同。违约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而侵权责任既包括财产责任,也包括非财产责任。 ⑥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同。 ⑦诉讼管辖不同。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体罚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教师体罚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科 学,不理智,不人道的行为,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伤害,但是爱玩常常是小朋友的天性,以至于无视学校、课堂纪律,任性贪玩,对教育毫无敬畏之心,甚至把老师的宽容视为软弱可欺,在难以管理的情况下,教师一般采取体罚来责罚学生,痛了自然也就听话了,痛了自然也就认真了。 关键词:体罚挨打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五月至六月中旬,由于学校需要,我提前在达州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实习,在实习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因为在做作业时错了一些 较为简单的题,站在自己的座位上抬手等着一个一个的挨打,被挨几下也 是由老师的心情而定;有个别学生没有写作业,被叫到讲台上脱掉裤子当 众打屁股,明明很疼,却不敢哭出声音来;更甚至于有的学生因此而逃了 两天学,当被爸爸带到办公室解释了原因之后,爸爸当着所有老师的面打 骂孩子并对老师说对不起,我能看到,当时那个学生的手臂上被打得青一 块紫一块的…… 二、看到这些情况,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一个敏感的话题——“体 罚”。 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下蹲、打撕嘴巴等行为。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 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 生活中,很多小学生一般都是家里的小霸王、小公主,打不得、骂不得、碰不得,不然就会哭闹不停,搞得家里鸡犬不宁。而他们在学校里做 错了题,挨了打,却不哭不闹,即使很疼,也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或也只是 小声的抽泣,我曾私下里问一个学生:“疼吗?”他们便会很坚强的回答:“不疼。”可我拿起他的手一看,仅仅被打了一下,青得发肿,等又过了 两节课,还能看得到被打得地方的红肿。被打得这么厉害,是真的不疼吗? 老师的力道,打在我们的手上,都会有火辣辣的感觉,更何况是小朋友呢?他们有怎么可能不会觉得疼呢?只是不敢罢了,因为他们越是哭闹,老师便会打得越加厉害,或许尽量不要哭闹,几下便就会过去。 三、体罚的危害 首先,体罚会对学生造成生理伤害。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伤害一旦产生,便容易给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在小 学教育中,这样的事情绝非杜撰:狂怒的老师一巴掌抡向学生,于是学生 再也听不到了大自然美好的声音和父母亲切的呼唤;暴怒的老师拧起学生 的耳朵,试图将他拉出教室,用力之下,他手里捏的只是学生娇嫩的耳

关于教师体罚现象的若干思考

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若干思考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频繁地被网络曝光,由此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那么到底何谓体罚、教师到底该不该体罚、以及教育应不应该出现体罚等相关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个人认为体罚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实施一定的惩罚并且让其受到伤害的一种不理智不科学的行为,例如最常用的罚站、下蹲等。有些老师为了避免直接体罚就采用间接体罚的手段来实现批评教育的目的,比如罚抄、侮辱、扫地一周等。由此可见,老师体罚的方式和手段是多元化的。那么教师为什么会有形式多样的体罚方法呢?我想原因不是单一的,可以从学生、老师、社会等三个方面去思考。首先,学生作为当事人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众所周知,现在新时代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平日里万千宠爱于一身,不懂纪律,缺乏文明礼貌,以至于在课堂上随心所欲,毫无纪律可言,这无疑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挑战了老师的权威,由此导致了老师的相应体罚。虽然相关教育法律规定,应该保护未成年人,但是老师的体罚也是事出有因,试想如果每个学生都听话,表现很好,体罚还会存在吗?所以学生也应该为教师的体罚承担责任。其次,体罚的出现教师肯定也有一部分的原因。例如教师法制观念淡薄,虽然法律明文禁止不可以惩罚学生,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都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会使得教师体罚学生缺乏相应的约束。此外,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权利欲望也是原因之一。老师认为若学生犯规违纪得不到相应的批评和体罚便是对自己权威的一种亵渎,从而有可能导致以后无法管理课堂和班级,所以体罚呼应而出。最后便是社会的原因。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盛行,学生受到了“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自然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没那么认真,相应的犯规的次数就会增加。同时由于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大部分人认为“黄金棍下出好人”,家长在某种程度上是支持教师体罚学生的,只要不出现严重的后果,惩罚学生是被默许的。加之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摧残下,老师为了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要求也会相对较高,只要作业做不好或者分数少了都有可能被老师体罚。总之,体罚现象的出现绝不是某种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各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并且还会造成以下几点弊端:第一,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虽然教师用体罚的方式让学生短暂性的认识到了错误,但是效果并不久远,因为学生并没有从内心真正诚服于教师的人格魅力,甚至有可能对教师产生厌恶和憎恨的情绪,显然师生关系是无法真正实现和谐的。第二,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当教师一直用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时,班级会形成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的气氛。

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 摘要:毛细作用,是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吸引力。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上升,高于管外,毛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管内液体下降,低于管外的现象。毛巾吸水,地下水沿土壤上升都是毛细现象。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放一滴水银,它能够滚来滚去而不附着在玻璃板上。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浸入水银里再取出来,玻璃上也不附着水银。生活中有很多这种毛细现象。 关键词:毛细;生活;应用 一、毛细现象及其相关概念 1.1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又称毛细管作用,是指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现象。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能够经由茎内维管束上升,即是毛细现象最常见的例子。当液体和固体或管壁之间的附着力大于液体本身内聚力时,就会产生毛细现象。液体在垂直的细管中时液面呈凹或凸状、以及多孔材质物体能吸收液体皆为此现象所致。 1.2 浸润液体 在洁净的玻璃上放一滴水,它会附着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浸入水中再取出来,玻璃的表面会沾上一层水.这种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对玻璃来说,水是浸润液体。同一种液体,对一种固体来说是浸润的,对另一种固体来说可能是不浸润的。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

1.3 毛细现象产生原因 产生毛细现象原因之一是由于附着层中分子的附着力与内聚力的作用,造成浸润或不浸润,因而使毛细管中的液面呈现弯月形。原因之二是由于存在表面张力,从而使弯曲液面产生附加压强。由于弯月面的形成,使得沿液面切面方向作用的表面张力的合力,在凸弯月面处指向液体内部;在凹弯月面处指向液体外部。由于合力的作用使弯月面下液体的压强发生了变化——对液体产生一个附加压强,凸弯月面下液体的压强大于水平液面下液体的压强,而凹弯月面下液体的压强小于水平液面下液体的压强。根据在盛着同一液体的连通器中,同一高度处各点的压强都相等的道理,当毛细管里的液面是凹弯月面时,液体不断地上升,直到上升液柱的静压强抵消了附加压强为止;同样,当液面呈凸月面时,毛细管里的液体也将下降。 1.4 水和汞的毛细现象 由于表面张力与附着力的差异,水在毛细管中,中央较四周凹下;汞在毛细管中,中央较四周凸起。毛细管常被用来说明毛细现象,当垂直的细玻璃管底部臵于液体中(例如水)时,管壁对水的附着力便会使液面四周稍比中央高出一些;直到液体表面张力已经无法克服其重量时,才会停止继续上升。在毛细管中,液柱重量与管径的平方成正比,但是液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只与管径成正比;这使得较窄的毛细管吸水会比较宽的毛细管来得高。例如,一根管径0.5毫米的玻璃细管,理论上能够将水抬升2.8厘米,但实际观察时其高度会略低些。 在某些液体与固体的组合中,与毛细管吸水的状况略为不同,例如细玻璃管与汞,汞柱本身的原子内聚力大于汞柱与管壁之间的附着力,故汞柱液面中央会稍比四周凸起,这和毛细管吸水的状况恰为相反。

侵权责任法案例

1.石某在王某的摩托车店里购买了一辆摩托车,该车的生产商为某摩托车公司。两个月后,石某在一次正常驾驶时突然发生翻车事故,受伤严重,经治疗花去医疗费3万多元。后经鉴定,事故原因为石某所驾驶的摩托车车轮材料不正常疏松所致。石某的经济损失应该由谁负责呢? 分析:《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四十三条又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此产品责任纠纷属于特殊的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受害人能够证明产品具有缺陷,即可构成侵权责任,受害人是不必证明产品制造者或者销售者的过错,这种责任方式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权利。受害人可以起诉制造者,也可以起诉销售者。本案中的摩托车车轮材料不正常疏松应为产品缺陷,因此本案属于产品责任纠纷,无须石某证明王某和摩托车公司有过错,只需证明有购买摩托车的事实、损害结果和产品质量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即可。因生产者和销售者没有法定免责的情形,因此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产品缺陷是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如果产品缺陷是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2.一天夜晚,钟某在回家途中看见曹某纠缠女青年孟某,于是上前劝阻,却遭到曹某的殴打,下腹还被曹某随身携带的尖刀捅伤。钟某为此支付了医疗费1.14万元。案发后,曹某支付了赔偿费1.05万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又判决曹某赔偿钟某医药费等费用 3.26万元(已执行)。其后,钟某觉得自己受伤是因为见义勇为所致,受益人也就是孟某应该给予适当的补偿,于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孟某赔偿2万元。法院是否支持钟某的诉讼请求呢? 分析:对于钟某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钟某在他人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挺身而出,使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是事实,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也就是说,受益人对受害人给予适当经济补偿是有条件的,只有侵权人逃逸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的情况下,才可以要求受益人给予受害人适当的补偿。而本案的侵权

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准备材料:一块纯棉布、一块化纤布、一次性纸杯、一小块报纸、铅笔、塑料勺子、雪糕棍周末妈妈给我买了几件衣服,回家后让我试了一件又一件,还说这件是纯棉,那件是60%的棉,还有什么速干面料的;还说这件比较凉快,那件出汗以后比较容易干。我问妈妈,各种衣服的作用都不同吗?妈妈说,准确的说,衣服的质地不一样穿上的感觉的一样,尤其是在夏天,选择合适的衣服会感觉很凉爽,有的衣服却感觉很热。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妈妈每次买衣服都要先翻吊牌,是看衣服的质地啊。妈妈看我还是有些不太明白,说我们一起做个简单的小实验我就会很快明白的。一听做实验,太高兴了,我赶紧把实验装备全都搬出来。 需要的材料:一个盘子、一块纯棉布、一块化纤布 实验过程:把纯棉布和化纤布浸泡在水中,观察它们被浸湿情况。

实验结果:发现纯棉布很快湿了一大片,而化纤布湿的很少。 实验原理:棉布是用有空隙的细纤维织成的,由于毛细作用,汗液可以通过这些空隙跑出去,所以大部分人喜欢在夏天穿棉、麻等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如果用化纤做内衣会感觉很热,这是因为化纤纤维缝隙较少,难以产生毛细现象,所以不宜吸汗,会使你感到汗在衣服里流淌。因此,夏天穿纯棉或者天然纤维的衣服最凉爽。 实验延伸: 为了对毛细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采用了其它两种实验: (一)通过手工纸折成花朵状,放入水中,观察“花朵”,说明纸也有毛细现象。

妈妈让我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还心中有疑问,“花朵”会盛开吗?实验证明,纸也有毛细现象。因为纸的主要材料是植物纤维,它们也有极细的管道,水渗入这些毛细管中,纸开始膨胀,纸做的“花朵”就盛开了。 (二)利用家中的一些材料做比试,看看它们是否都有毛细现象?材料:塑料勺、冰糕棍、铅笔、粉笔。 通过比试,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毛细现象。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几分钟后,粉笔全部都变湿了,铅笔的笔尖处已被水浸湿,冰糕棍的一头由于水的浸泡颜色开始变深,而塑料小勺没有变化。 实验后的感想:

侵权责任法试题(含答案)

侵权责任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侵权责任是任何人都 对他人承担这样一种义务,即不因为自己的错误(过错)行为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否 则即能构成侵权行为,要对受害方承担责任。侵权行为基本上都是违法行为。 2.过错责任原则 也叫过失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 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 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 3.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它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英美法称之为“严格责任” 4.高度危险致人损害责任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 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5.用人者责任傲物关系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 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 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二、简答题(每题 7 分,共 42 分) 1、过错责任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行为的违法性 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 二、损害事实的存在 损害事实,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 三、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 的损害事实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只有当二者间存在因果 关系时,行为人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借 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反映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 2、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侵权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是指,当一个行为引起一个损害结果的发生,该 损害结果的发生是被该行为引起的客观联系。对于如何确定因果关系有多 种学说: 一是条件说。 主张只要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是引起损害结果发生的条件,就是损害结果的原因。 二是必然因果关系说。 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发生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时,才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三是相当因果关系说。 不应要求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只要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构成适当 条件,行为人就应负责。 3、简述过错的含义、类型和判断标准 一、过错的含义 过错乃是一个主观和客观要素相结合的概念,它是支配行为人从事在法律上应受到非难的行 为的故意和过 失的状态,换言之,是指行为人通过违背法律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状态。它包括了两层含 义:一、过错 是行为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二、过错也是一种应受法律非难的行为。 二、过错分类 共 第一次分类:单独过错,过错共同过错混合过错 第二次分类 : 单独违反义务的过错单独过错单独滥用权利的过错共同违反义务的过错共 同过错 同滥用权利的过错一方违反义务,另一方滥用权利的过错 混合违反义务的过错混合滥用权利的过错混合过错加害方违反义务, 受害方滥用权利 的过错受害方违反义 务,加害方滥用权利的过错 三,过错认定标准

第二章毛细现象

第二章毛细现象 要求:了解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的定义,产生机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表面物理化学》四大定律之一的Young-Laplace formula 的含义,掌握其应用;掌握毛细现象产生机理及其重要意义;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2.1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2.1.1 表面自由能 1、定义 系统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需做的可逆功,也可以说是单位表面积的表面相分子与本体相分子相比,所具有的额外的势能,这种势能只有分子处于表面时才有,所以叫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 2、表面自由能产生的机理 由于表面或界面的分子或原子与本体相的分子或原子相比,其所受到的键力不平衡,从而存在着表面或界面不饱和键力。表面不饱键力的存在是表面自由能产生的根本原因。

图2-1 不饱和键力示意图 物质结构不一样,不饱和键力大小不一样,离子键物质不饱和键力>原子键物质>分子键物质。 根据热力学原理,有不饱和键力的表面,是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体系,一有机会就要想法补偿: (1) 在真空中,则表面不饱和键力能得不到任何补偿; (2) 在空气中,由于氧、氮分子密度低,又是非极性分子,所以表面不 饱和键力能得到的补偿很小; (3) --- O ---- ---------- ----------- -- O ------- ---------

补偿。

3、表面或界面越大的体系,表面能越大,这些体系都是不稳定体系(1)微细颗粒体系是不稳定体系,容易聚团; (2)油水混合体系是不稳定体系,容易分层; (3)材料中的裂缝体系,热力学上也不稳定,存在着很强的作用力;4、表面能:S G = ? G? A §2.1.2 表面张力 定义:沿液体表面切线方向,单位长度上所受到的,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叫表面张力,其是纯粹物质表面层分子间实际存在的力,单位:N/m, dyne/cm。 §2.1.3 表面张力与比表面自由能的关系

侵权责任法试题(含答案)

侵权责任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侵权责任是任何人都对他人承担这样一种义务,即不因为自己的错误(过错)行为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即能构成侵权行为,要对受害方承担责任。侵权行为基本上都是违法行为。 2.过错责任原则 也叫过失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 3.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它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英美法称之为“严格责任” 4.高度危险致人损害责任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5.用人者责任傲物关系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 1、过错责任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行为的违法性 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 二、损害事实的存在 损害事实,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 三、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否是 行为人的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只有当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 责任。 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借 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反映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 2、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侵权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是指,当一个行为引起一个损害结果的发生,该损害结果的发生是 被该行为引起的客观联系。对于如何确定因果关系有多种学说: 一是条件说。 主张只要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是引起损害结果发生的条件,就是损害结果的原因。 二是必然因果关系说。 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发生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时,才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三是相当因果关系说。 不应要求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只要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构成适当条件,行为人就应负责。 3、简述过错的含义、类型和判断标准

毛细现象

第二章 毛细现象 要求:了解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的定义,产生机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 《表面物理化学》四大定律之一的Young-Laplace formula 的含义,掌握其应用;掌握毛细现象产生机理及其重要意义;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2.1.1 表面自由能 1、定义 系统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需做的可逆功,也可以说是单位表面积的表面相分子与本体相分子相比,所具有的额外的势能,这种势能只有分子处于表面时才有,所以叫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 2。 2、表面自由能产生的机理 由于表面或界面的分子或原子与本体相的分子或原子相比,其所受到的键力不平衡,从而存在着表面或界面不饱和键力。表面不饱键力的存在是表面自由能产生的根本原因。 图2-1 不饱和键力示意图 物质结构不一样,不饱和键力大小不一样,离子键物质不饱和键力>原子键物质>分子键物质。 根据热力学原理,有不饱和键力的表面,是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体系,一有机会就要想法补偿: (1) 在真空中,则表面不饱和键力能得不到任何补偿; (2) 在空气中,由于氧、氮分子密度低,又是非极性分子,所以表面不 饱和键力能得到的补偿很小; (3) 补偿。 --- O ---- ---------- ----------- -- O ------- ---------

3、表面或界面越大的体系,表面能越大,这些体系都是不稳定体系 (1) 微细颗粒体系是不稳定体系,容易聚团; (2) 油水混合体系是不稳定体系,容易分层; (3) 材料中的裂缝体系,热力学上也不稳定,存在着很强的作用力; 4、表面能: S G A G ?=? §2.1.2 表面张力 定义:沿液体表面切线方向,单位长度上所受到的,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叫表面张力,其是纯粹物质表面层分子间实际存在的力,单位:N/m, dyne/cm 。 §2.1.3 表面张力与比表面自由能的关系 如图2-2所示的皂膜拉伸示意图。液体的表面张力σ为: L F 2=σ 图2-2中,在F 力的作用下金属丝移动了dx 的距离,则所作的功为: dx L Fdx dW ??==2σ 但2Ldx 等于液膜的面积增量dA, 所以 dA dW ?=σ 将上式改写成如下形式: S G dA dW ==σ 从上式可知: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际上在数值上等于表面自由能。 量纲分析: [σ]=[N/m]=[Nm/m 2]=[J/m 2]=[G s ]。由此可知,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量纲一致。

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 开放分类:生活常识、物理常识、趣味科学 毛细现象 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放一滴水银,它能够滚来滚去而不附着在玻璃板上.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浸入水银里再取出来,玻璃上也不附着水银.这种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在洁净的玻璃上放一滴水,它会附着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浸入水中再取出来,玻璃的表面会沾上一层水.这种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对玻璃来说,水是浸润液体. 同一种液体,对一种固体来说是浸润的,对另一种固体来说可能是不浸润的.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 把浸润液体装在容器里,例如把水装在玻璃烧杯里,由于水浸润玻璃,器壁附近的液面向上弯曲(图1乙),把不浸润液体装在容器里,例如把水银装在玻璃管里,由于水银不浸润玻璃,器壁附近的液面向下弯曲(图1甲).在内径较小的容器里,这种现象更显著,液面形成凹形或凸形的弯月面. 毛细现象把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管内的水面比容器里的水面高,管子的内径越小,里面的水面越高.把这些细玻璃管插入水银中,发生的现象正好相反,管子里的水银面比容器里的水银面低,管子的内径越小,里面的水银面越低. 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能够产生明显毛细现象的管叫做毛细管. 液体为什么能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呢?我们已经知道,液体表面类似张紧的橡皮膜,如果液面是弯曲的,它就有变平的趋势.因此凹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拉力,凸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压力.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液面是凹形的,它对下面的液体施加拉力,使液体沿着管壁上升,当向上的拉力跟管内液柱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管内的液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同样的分析也可以解释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的现象.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毛细现象的例子.植物茎内的导管就是植物体内的极细的毛细管,它能把土壤里的水分吸上来.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在这些物体中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 有些情况下毛细现象是有害的.例如,建筑房屋的时候,在砸实的地基中毛细管又多又细,它们会把土壤中的水分引上来,使得室内潮湿.建房时在地基上面铺油毡,就是为了防止毛细现象造成的潮湿. 水沿毛细管上升的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地下的水分经常沿着这些毛细管上升到地面上来.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应当锄松地面的土壤,破坏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毛细作用

第二章毛细现象

(3) 补偿 第二章毛细现象 要求:了解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的定义, 产生机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 《表面物理化学》四大定律之一的 Young-Laplace formula 的含义,掌握其应 用;掌握毛细现象产生机理及其重要意义;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2.1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1.1表面自由能 1、 定义 系统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需做的可逆功,也可以说是单位表面积的表面 相分子与本体相分子相比,所具有的额外的势能,这种势能只有分子处于表 面时才有,所以叫表面自由能,单位为: J/m 2。 2、 表面自由能产生的机理 由于表面或界面的分子或原子与本体相的分子或原子相比, 其所受到的 键力不平衡,从而存在着表面或界面不饱和键力。表面不饱键力的存在是表 面自由能产生的根本原因。 物质结构不一样,不饱和键力大小不一样,离子键物质不饱和键力 >原子 键物质〉分子键物质。 根据热力学原理,有不饱和键力的表面,是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体系,一有 机会就要想法补偿: (1) 在真空中,则表面不饱和键力能得不到任何补偿; (2) 在空气中,由于氧、氮分子密度低,又是非极性分子,所以表面不 饱和键力能得到的补偿很小; 图2-1不饱和键力示意图 在水中,由于水是强偶极分子,则固体表面不饱和键力能得到部分 + + H 105 °' H

3、表面或界面越大的体系,表面能越大,这些体系都是不稳定体系 (1)微细颗粒体系是不稳定体系,容易聚团; (2)油水混合体系是不稳定体系,容易分层; (3)材料中的裂缝体系,热力学上也不稳定,存在着很强的作用力; S 4、表面能:G A G 弦.1.2表面张力 定义:沿液体表面切线方向,单位长度上所受到的,使液体表面收缩的 力,叫表面张力,其是纯粹物质表面层分子间实际存在的力,单位:N/m, dyn e/cm。 §2.1.3表面张力与比表面自由能的关系 图2-2皂膜的拉伸 如图2-2所示的皂膜拉伸示意图。液体的表面张力c为: F 2 L 图2-2中,在F力的作用下金属丝移动了dx的距离,则所作的功为: dW Fdx 2L dx 但2Ldx等于液膜的面积增量dA,所以 dW dA 将上式改写成如下形式: dW.dA G S 从上式可知: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际上在数值上等于表面自由能。 量纲分析:[q]=[N/m]=[Nm/m 2]=[J/m2]=[G s]。由此可知,表面张力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