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及其形式 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及其形式 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及其形式 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及其形式 教案

能量及其形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认识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磁能等);

2、能在具体例子中识别能量的形式;

3、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能量的了解,知道能量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九上第三章的起始内容,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科学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有关能量的初步概念,如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本节课就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同学们认识到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3重点难点

1、认识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磁能等);

2、理解什么是能量。

4教学过程

4.1一、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能量极其形式》。今年的9月4日—5日,大家知道我们杭州有什么重要会议吗?

生:“G20”峰会!

师:对,届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脑将汇聚杭州,共谋发展。作为杭州人我们很自豪,很骄傲。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款概念车,为“G20”峰会献礼。或许有同学会问,什么是概念车?简单地说就是“未来的车,想像中的车”,请大家开动你的脑筋,发挥想像,为我们的概念车出谋划策,好不好?

生:好!

学习能量的各种形式(任务驱动):

师:看!现在概念车处于什么状态?

生:静止。

师:现在想让车动起来,除了用手推或者用马拉,你还有其它方法吗?好,先小组讨论一下!等会儿一起分享。

小组讨论1—2分钟……

师:下面请小组汇报一下,谁先来?

生:装电池;装太阳能电板;风吹;汽油机;原子核;蒸汽;斜面(抬高);……师:这些物体都能让车动起来,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具有能量。

师:关于能量,我们小学知道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到初中我们将更深入学习能量的形式(贴出板书—能量的形式)。

师:风吹和手拉都在做哪种最简单的运动?

生:机械运动。

师: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我们说它具有机械能,你还能举一些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吗?生:流动的水、游动的鱼等等

师:这里的电池给车提供什么形式的能呢?

生1:电能有不同意见吗?

生2:化学能

师:谁对呢?我认为都有道理。其实电池内部含有的是化学能,而输出的是电能。那么这里的汽油内部也含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生:化学能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燃烧后能释放热量。

师:对,所有的燃料都储存化学能。那它内部储存有化学能吗?(先后出示苹果和树枝)生:都有,因为食物可以吃,人和动物从食物中获取化学能。树枝干枯以后至少可以燃烧。师:太阳能中其实包含光和热,这里的太阳能汽车主要是吸收什么呢?

生:光

师:光含有的能小学我们把它叫光能,到初中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分析,光的本质是什么?生:电磁波

师:对,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所以它属于电磁能的一种。电磁辐射具有的能我们都把它叫电磁能。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电磁能,你能举例吗?

生1:天地对话用到电磁波,具有电磁能。

生2:遥控器发射红外线,是电磁波具有电磁能。

生3:手机能辐射电磁能。

师:当电磁能超过一定强度,会对人体有危害。你对我们平时手机的使用有好的建议吗?生1:少玩游戏。

生2:少打电话、用耳机接听等

师:据科学研究,当手机信号弱时,接听或拨打电话,手机辐射的电磁能大大增加,所以最好不要的地铁或高速移动的交通工具上接听或拨打电话。

师:原子核内呢?

生1:具有核能,因为我们的核电站就是利用核反应产生核能来发电的。

生2:还有核动力航母等。

师:水蒸汽中含有热能等等各种各样的能量。

师:讲到“概念车”的运动,我小时候就有想法,有谁知道要让马运动,除了用马鞭,嘴巴一般怎么喊?

生:“驾!”,停止喊“吁!”

师:对,那么我们能否实现“概念车”也一喊就动起来呢?

生:可以。因为声音具有能量。

师:你怎么知道声音具有能量?

生1:比如我们学校旁的工地上,很吵,头都让它搞大了。

生2:比如我们亚丁湾海军装备的声波武器,可以驱散海盗。

生1:比如我们《功夫》电影中周星驰的“狮吼功”能把房屋都掀翻。

师:当然电影是一种艺术,用了夸张的手法,不太真实。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类似的“狮吼功”,请看视频。(点击视频)总结:其实让让车动起来的方法很多,但都需要能量,而且能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的。(板书大括号)

想像没有能量的世界:那么反过来,如果没有能量呢?这车就动不起来,下列情景能发生吗?

生:都不能发生。

师:那么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没有能量,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会怎样呢?这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1:没有光和热,到处冷冰冰;

生2:没有任何动静,到处静悄悄;

生3:整个世界死气沉沉。

总结:有了能量,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自然界中各种运动和变化都与能量有关。

请分析以下两种现象与哪些形式的能量有关:

1、雷电交加的场面非常壮观,那么雷电具有哪些形式的能呢?(电能、电磁能、声能)

2、来回摇晃一下手摇手电筒,手电筒的小灯泡就能发光。在摇动手电筒的过程中,手电筒具有什么形式的能呢?(机械能、电能、电磁能、热能)

四、认识能量:讲了那么多能量的形式,那么到底什么是能量呢?能量非常抽象,要理解它并不容易,我们先来分析一个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

师:由于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所以同学们先自行阅读《实验任务单》,上面有详细的实验器材、实验操作步骤和要求。

生:阅读《实验任务单》

师:大家对实验器材和步骤有疑问吗?

生:怎么调节斜面的坡度。

师:说明调节方法。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没有)老师还有2个问题,如何确定小球滚到右边斜面(乙、丙)最高点?

生:第一次滚到的最高点为准。(注意作好记号)

师:第2个问题是为什么同种情况要做三次?

生:为了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

师:下面开始实验并完成《实验任务单》上的问题。

生:学生实验(3分钟)

师:下面开始汇报一下各组的实验结果。

生:小球在最低点自由释放,不能滚动。将小球抬高到一定高度静止释放,斜面较陡和较缓小球能滚动的高度相同。

师:实验结果和这组一样的请举手。你这组结果不同,你的结果怎样?

生:斜面较缓时滚的稍微高一些。

师:你觉得什么原因造成与人家不同的结果呢?

生:我的实验可能更准确,因为可能不同坡度的摩擦阻力不同。

师:大家认为他分析的有道理吗?

生:我觉得他是对的。

师:我也觉得他是对的,实验很认真,而且很会动脑筋,值得大家学习。那么假如没有摩擦力,大家猜猜会怎样呢?

生:一样高。

师:和谁一样高?

生:不管斜面坡度陡还是缓,都与甲斜面的起始高度一样高。

师: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生:小球好像“记住”了原来的高度了?

师:为什么能记住呢?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小球牵涉到的是两个量,一个是小球被抬高时获得的与高度有关的量,(左边记作A,右边记作A’),另一个是小球滚动时获得的与速度有关的量(左边记作B,右边记作B’)。当小球往下滚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A转化为B。而到第二斜面时,刚好相反,B转化为A。如果没有摩擦阻力时,这两个量的和是不变的,当左边释放时B为零,右边最高点时,B也是零,当然左右两边的A相等,即小球记住的实质是与高度有关的量A,这个量我们把它称为能量,简称能。当然B也是一种与速度有关的能量。

师:这是刚才同学们总结出的3个结论中,你认为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推论?

生:第1、2句是事实,第3句是推论。

师:所以这里应用了什么科学方法?

生:事实加推论、控制变量法、实验法、观察法

师:我们继续推理下去,如果将右边斜面掰平成丁斜面,如果不计摩擦阻力,小球将怎样运动呢?

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1:因为与高度有关的量A为零,则与速度有关的量B就保持不变。

生2:小球想达到原来的高度,但永远达不到,只能永远运动下去。

师:这种运动状态,让你想到运动和力的什么定律?

生: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师:对,其实在牛顿总结出第一运动定律之前,伽利略就通过理想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自己都谦虚地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师:好,通过与伽利略和牛顿的对话,我们的课接近尾声,你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自然界不能没有能量,能量无处不在。

生2:我学到了能量的新形式电磁能、声能。

生3:我理解了什么是能量。

师:除了学到知识外,本节课用到了什么科学方法?

生:事实加推理的方法、理想化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概念车要动起来需要能量,但有能量就能推动概念车运行了吗?比如:有了电能,它一定能运动吗?是否需要电动机,那么电动机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再比如电动机和柴油机在推动概念车的效果谁更好呢?关于能量的知识还有待我们继续学习探究。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