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挝语语法特点及与汉语的异同

老挝语语法特点及与汉语的异同

老挝语语法特点及与汉语的异同
老挝语语法特点及与汉语的异同

老挝语语法特点及与汉语的异同

某某

(XX大学XX学院XX专业,学号XXXXXXXXX)

摘要:老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所以在很多方面老挝语同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南部地区(包括中国壮语南部方言在内)都是大同小异的,尤其是语法方面。所以在针对老挝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我们更应该从各自语法的特点着手进行对比教学。这样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而老挝语语法与汉语对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词法上数词、量词和名词的组合词序不同。还有就是一些虚词、代词及其使用情况也有明显区别;句法上定语和状语的语序不同。

关键词:语法特点、对比异同、词法句法

老挝位于印度支那半岛北部,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也是我国山水相连的邻邦。老挝也称寮国,老挝语也称寮语,是老挝主体民族——老龙族的语言,为老挝的官方语。老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

老挝语是一种孤立型语言。这类语言的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汉语的发展过程是由综合语发展到孤立语的,现代汉语已经变成了孤立语,语法功能用虚词表示。如时态以“了”表示过去时、以“着”表示进行时;被动语态以“被”加动词表示;两个名词用“的”相接,表示第二个名词属于第一个名词,而不是用第一个名词加词缀变成属格表示。所以,从语言类型来看,老挝语和汉语都是孤立型的语言,因此两者在语法上必定存在许多相似性。而跟语言、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即每种语言都有各自明显的民族特点,不同语言的语法有同有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特点之所在。我在这里主要是通过对比老挝语和汉语,找出老挝语的语法特点。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的存在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种语言发展成熟的体现。语法又分为词法和句法。首先,从词法方面,老挝的词同汉语一样也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介词、连词、叹词等。这些词汇有老挝语的原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借词。其中有巴利语借词,梵语借词,高棉语借词,泰语借词,汉语借词和法语借词。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老挝语受高棉语(柬埔寨语)的影响最大。

语言学家、美籍华人李方桂根据壮傣语支语音特点,词汇的异同和一些语词反映出的特点,把老

挝语分入中部组、北方组和西南组三个组中的西南组,中国南部包括中国壮语南部方言在内的地区被分入中部组。经语法对比发现,在数词、量词和名词的组合次序上中部组名词在量词后,这与汉语的词序是一样的,即数词+量词+名词。而西南组名词在数量词前面,数词在量词前,即名词+数词+量词(“一”除外,数词“一”都是在最后的)。由此可见,老挝语在词类上,除了量词用法特殊以外,其他大致都是一样的。所以在词法上主要探究的是老挝语量词的特点。

老挝语的量词相当丰富,使用广泛,成为句法结

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老挝语量词种类划分细致,有名量词和动量词,其中还有很多细小的划分。量词的最基本用法是名量词用在数词之后,修饰名词作定语。这里分为四种情况。

(1)用在两或两以上的数次之后,主场词组,修饰前面的名词,即名词+数词+量词。如“两张桌子”

在老挝语里就是“桌子两张”;“三条鱼”就是“鱼三条”等等。

(2)如果数词是一,其顺序是名词+量词+数词。如“一只鸡”就是“鸡只一”;“一个人”就是“人个一”等等。

(3)用于形容词前,组成词组,修饰前面的名词,其顺序为名词+量词+形容词。如“这个学生”就

是“学生个这”;“大苹果”就是“苹果大”等等。(4)用名词兼作的量词,用在数字之后,为了避免重复,常常省去前面的名词。即名词+数词+兼类

量词省略为数词+兼类量词。如“三个岛”的原本的顺序是“岛三个”,省略为“三岛”。岛本是名

词,在这里就兼作为量词,所以为了避免重复就

把前面的名词省略。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特殊情况。

(5)老挝语有些量词还有名物化的作用,即在某些

形容词的前面加上一定的量词就变成名词性的

了。如在形容词“熟”前面加上量词“个”变成“熟的”;在“大”前面加上“个”变为“大的、大个的”……由此可推测,老挝语中的许多量词都是由名词发展而来的。正如王力先生所说,量词“是由普通名词演化而成的,并且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汉语史

稿》)。

(6)老挝语的量词不能重叠表示“每一”的意思,在量词或具有量词作用的名词之后加dai',或者在之前加t'uk,则表示“每一”的意思。

(7)在老挝语量词中,有一个泛指某些东西的特别的量词“”(类似于汉语里的“个”),当我们在翻译时不知道某种事物的量词一般都可以用它来代替,但也不能随意乱用,如说两个田、三个路这样就不合适了。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老挝语和汉语词类划分没什么区别,主要区别在于汉语的数量词与名词的

词序是数词+量词+名词,而老挝语的词序则是名词+数词+量词(“一”除外,置于量词后),这也是老挝语的特点之所在。

接下来,我们来看句法。句子是由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有一定的语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的使用单位。句子的组成部分就是成分。汉语中句子成分总共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六大成分。

从结构上看,老挝语句子是由主要和次要两大部分构成。句子主要构成成分是指句子的主谓(宾)成分;次要构成成分也叫附加成分,是指句中除主谓(宾)成分外的其他成分,它们的出现是为了进一步解释或说明句子的主要构成成分,也就是我们汉语中所谓的定、状、补等附加成分。所以老挝语的句子成分一般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谓语的修辞语(相当于状语)。

那么,当我们比较汉语和老挝语句子主要构成成分时可以得出以下三点:

(1)主语的比较:汉语和老挝语中名词主语句中的主语都可以由名词、数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

当。翻译时可直译,不需要转变词型,在句中所

处的位置也是一样的;而谓词主语句中的主语都

可以由主谓短语来充当。在汉语中,句子中充当

主语成分的谓词性词语或词组可以直接用,不需

变词型,也不需要把词性转变成为名词性词语。

老挝语学习指南

老语学习指南 学习入门 老挝话是一种拼音文字的语言,它对发音的要求特别高,只要声音稍微不准一点,别人就听不懂了。同时它的句子结构,又跟中国的语法根本不同,有的话倒过来讲,有些话又顺着读,作为一个初学者,绝对是掌握不了的。况且,它很多词语的发音,中国字又无法准确注音,只能是用比较接近的中文字音来注音。根据本人的实际经验,只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就足够了,不准也无妨,并且借助语言环境,经常讲,反复讲,别人在交谈中会帮你纠正发音的,同时自己听到对方的标准发音,自身也会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什么叫语言环境呢?就是你到加油站,只要讲“爱上”,老挝人就会给你加汽油,如果讲“革双”他也一定会给你加柴油。这个“爱上”和“革双”虽然很不准确,但在加油站人家就听得懂。这个加油站,就叫做语言环境。 世界任何语言,其语法一般都不重要,老语也一样,只要知道一定量的词语,同样可以进行对话。讲多了,听多了,自然就知道语法了。如果一个初学者,连基本的词句都不懂,拿着书读一句长长的话给老挝人听,对方肯定被搞得莫名其妙。假如你,在这个环境下,用单词,一句一句的讲,效果一定很好。本人认为,初学者用词语跟别人对话,那是最实用了,再加上有语言环境的配合,这样,一定在短期内就可以对话。 由于谈话的深入,你也一定会把自己掌握的词语,按照中国话的习惯自觉的组合起来,这样,不知不觉的,而又轻轻松松地学会了老挝话。譬如,你知道“快”就是[我]的意思,“牙”是[要]、“金靠”是[吃饭],那你在饭店定会这样组合:“快”“牙”“金靠”,那就是[我要吃饭]的意思。又如,你知道“落”便是[车]、“甲蒙”就是[几点]、“务佰”是“开车”的意思,那你也会这样组合:“落”“甲蒙”“务佰”,就是{车几点开出}的意思。这样,你可以根据需要,自己组合语句,跟别人讲话。这样讲,老挝人,人人都听得懂。实际上,中国人日常讲话,也不是按语法标准来讲的;老挝人也一样,只要把词句表达清楚,随便你怎么组合语句,人家都是知道的。如:按照老语的语法标准:“甲蒙”“务佰”“落”才是标准的,可是在实践中,“落”“甲蒙”“务佰”和“务佰”“甲蒙”“落”,不管你怎么组合讲,人家都知道,这是[车几点开出]的意思。 朋友们,只要你认真地把本书中的词汇,按照中文注音读出来,讲出来,灵活应用,不久你就可以跟老挝人聊天了。但是在初期,你必须借助语言环境,进行会话。初学者,根本就没必要学老挝文字,即使你能拼出声音,但又不知道这发音的意思,毫无意义。只有先懂语言,然后再学文字,这样才锦上添花。所以,本书不采用老文对照。 本书共分为十一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大量的单词和短语,并且还附有一定的语句,供读者学习和提高。这些单词和语句,贯串了整个老挝的社会生活。 《基本词语部分》 你:[娇`jiao ]。我:[快`kuai ]。你们:[泡娇pu `jiao ]。我们:[泡快pu `kuai ]。男人:[普赛pu `sai ]。女人:[普您pu `ning ]。儿子:[路赛`lu `sai ]。女儿:[路您`lu `ning ]。大人:[普捏pu `nia`i: ]。丈夫:[坡啊pu `a ]。老婆:[米啊mie `a:]。小孩:[普乃pu `nuai ]。婴儿:[立乃li `nuai ]。姑娘:[普少pu `sao ]。小伙:[普宝pu `bao ]。老头、:[朴桃pu `tao ]。老太:[蜜桃mie `tao ]。老人:[昆桃`kun `tao ]。爸爸:[抛`po ]。妈妈:[麦`mai ]。哥哥:[矮`ai ]。姐姐:[饿矮e `ai ]。弟弟:[农赛nong `sai ]。妹妹:[弄扫`nong ` sao ]。人:[昆`kun ]或[普`pu ]。中国:[金`jin ]。中国人:[昆金kun `jin ]。老挝人:[昆老kun `lao ]。泰国人:[昆泰kun `tai ]。外国:[当八TE]。西欧:[发廊]。国家:[巴铁]。住家、房子:[亨]。家庭:[靠(扑)阔]。好:[利`li:]。没、不:[不`bo]。不好:[不利bo`li:]。热:[`huan]。冷:[脑`nao]。疼:[结`jie]。痒:[亢]。是:[面`mian]。有:[米`mi:]。没有:[不米`bo`mi:]。去、走:[佰`bai]。来:[马`ma:]。从。。。。。。来:[码滴`ma `dai `sai:]。从北京来:[码滴,北京]。吗:[不]。这个:[阿尼`an`nei:]。那个:[阿那`an `nan:]。个:[安`an]。一个:[安能an `neng]。语言、话:[帕沙pa `sa:]。中国话:[帕萨金pa `sa `jin]。老挝话:[帕萨老pa `sa `lao]。这里:[由尼`you `nei]。那里:[由pun(普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

语法练习题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 1判断题: ( 1 ) 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 ) 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 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 3 填空题: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 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尚书·无逸》 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诗经·小雅·彤弓》.)指出下列句子中加

点字“殆”的词性2(.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孟子·梁惠王上》..4 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 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 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 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练习题)第二节 1 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相”的用法是 ( ) (A)名词用作意动 (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 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在下列四句话中,(2).

( ) (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2 解释名词术语:(1)名词的使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 3 判断题:(1)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 (2)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 问答题: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有那些? 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勿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汝狗白 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下》 (2)孟柯,邹国人,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作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书》、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

语言语法范畴

什么是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什么意思? 语法范畴就是对各种语法意义的归类。而广义的语法范畴也包括名词、动词等词类,甚至包括句子(句法范畴)。 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广义语法范畴,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如结构范畴: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等;功能范畴:名词、动词等词类范畴;表述范畴:如陈述、疑问等语气范畴。 狭义语法范畴是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词的形态变化是用附加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等方式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变体,简称词形变化。一般来说,确定一种语言中是否有某种狭义语法范畴,就是看这种语言是否用词形变化表示这种语法意义。而一旦通过词形变化确定了某种狭义语法范畴,有时不用词形变化,而用别的形式如前置词、后置词、冠词等虚词或助动词表示,这些非词形变化形式也被看作狭义语法范畴的语法形式。但如果某种语言完全不用词形变化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只用辅助词等其他形式表示,就不是狭义语法范畴。一般所说的语法范畴,多是狭义语法范畴。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语法范畴。 1.性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是把名词分成阴性、阳性、中性或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有些语言形容词和冠词也有性的分别。俄语名词分阴性、阳性、中性三类,分别用不同的词缀表示,但每个名词只有其中一种形式,没有词形变化。俄语形容词则用词形变化表示阴性、阳性和中性,每个形容词有三种不同的词形,并与名词的性保持一致。德语则用冠词的词形变化来区别名词的阴性、阳性和中性,名词本身没有性的形式变化。法语只有阴性和阳性之分,也是用冠词的词形变化表示,名词本身也没有性的形态变化。所以名词的性只是一种功能范畴,不属形态语法范畴;形容词和冠词都有性的词形变化,属形态语法范畴。 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区别名词的性,名词的性都只是一种语法类别。作为语法类别的性,与事物的自然性别有一定的联系,表示动物的名词的性与动物的自然性别大体上相应,但也有不相应的。如德语Weib(妇女)、Madchen(少女)、Fraulein(年轻女士)在语法上是中性。至于表示非动物的名词的性别,客观依据就不太明显了。 2.数 数也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或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和复数,或是单数、双数和复数(大于二的数)。有些语言中动词、形容词或冠词也有数的形态变化,与名词的数在形式上保持一致。俄语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单数与复数的词形变化,并相互保持一致。阿拉伯语、斯洛文尼亚语等,名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三种形式。汉语的人称代词和指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复数,但表示复数时也可不加“们”。

老挝语中文对照发音

老挝语中文对照发音《基本词语部分》 你:[娇` ]. 我:[快` ]. 你们:[泡娇 ` ]. 我们:[泡快 ` ]. 男人:[普赛 ` ]. 女人:[普您 ` ]. 儿子:[路赛` ` ]. 女儿:[路您` ` ]. 大人:[普捏 ``: ]. 丈夫:[坡啊 ` ]. 老婆:[米啊 `:]. 小孩:[普乃 ` ]. 婴儿:[立乃 ` ]. 姑娘:[普少 ` ]. 小伙:[普宝 ` ]. 老头、:[朴桃 ` ]. 老太:[蜜桃 ` ]. 老人:[昆桃` ` ]. 爸爸:[抛` ]. 妈妈:[麦` ]. 哥哥:[矮` ]. 姐姐:[饿矮 ` ]. 弟弟:[农赛 ` ]. 妹妹:[弄扫` ` ]. 人:[昆` ]或[普` ]. 中国:[金` ]. 中国人:[昆金 ` ]. 老挝人:[昆老 ` ]. 泰国人:[昆泰 ` ]. 外国:[当八]. 西欧:[发廊]. 国家:[巴铁]. 住家、房子:[亨]. 家庭:[靠(扑)阔]. 好:[利`:].没、 不:[不`]. 不好:[不利`:]. 热:[`]. 冷:[脑`]. 疼:[结`]. 痒:[亢]. 是:[面`]. 有:[米`:]. 没有:[不米``:]. 去、走:[佰`].

来:[马`:]. 从......来:[码滴` ` `:]. 从北京来:[码滴,北京]. 吗:[不]. 这个:[阿尼``:]. 那个:[阿那` `:]. 个:[安`]. 一个:[安能 `]. 语言、话:[帕沙 `:]. 中国话:[帕萨金 ` `]. 老挝话:[帕萨老 ` `]. 这里:[由尼` `]. 那里:[由(普恩)` `]. 在:[由`]. 哪里:[赛`]. 在哪里:[由赛` `]. 名字:[斯`:]. 年龄:[啊妞`: `]. 几:[甲`]. 多少:[脱贷``]. 多少钱:[恩,涛贷` ` `]. 年、岁:[比`:]. 几岁:[甲比` `:]. 你几岁:[娇,甲比]. 什么:[娘`]. 你叫什么名字:[娇斯娘` `: `]. 你好:[色白离 ` `: ]. 谢谢:[靠再 `]. 再见:[拉光`: `]. 她是姑娘:[考,面,普扫]. 你有几个哥哥?:[娇,米,矮,甲昆?]. 我们是中国人:[泡快,面,昆金]. 这个老头是你爸爸吗?:[阿尼,朴桃,面,一坡,娇,不?]. 那个房屋是你们家庭吗?:[阿那,亨,面,库夸,泡娇,不?]. 这是什么?:[阿尼,面,娘?]. 〈〈数字时间作息部分〉〉零:[颂`]. 一:[能`]. 二:[双`]. 三:[三`]. 四:[西`:], 五:[哈`:]. 六:[或`]. 七:[街`]. 八:[备`]. 九:[够`]. 十:[些`]. 十一:[些爱` `].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132)

语言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第四章语法 一、概念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词类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2.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4.复合词 复合词就是完全由词根语素与词根语素结合构成的词。 5.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 二、填空(25分,每空1分)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注意:有些同学解题答案是单纯词、合成词,这两个概念是从结构角度划分出来的单位。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7.(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10.(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1.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其类型有四: 1.事物——成为该事物: 微禹,吾其鱼乎!《左传》 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 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 从左右,皆肘之。(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 范曾数目项王。(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 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 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史记·留侯世家》 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史记·项羽本纪》 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史记·项羽本纪》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候雁北。《吕氏春秋》 二、名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其类型主要有四: 1.比喻动作的状态。例如: 豕人立而泣。《左传·庄公八年》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战国策·秦策一》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贾谊《论积贮疏》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例如: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汉书·司马迁传》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汉书·鲍宣传》 3.表示动作凭借工具、依据或进行的方式等。例如: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橐:盛物的袋子)《战国策·秦策三》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臣:指田延年。)《汉书·霍光传》 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舜户说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译:没有表扬奖赏的勉励,没有刑法的威严震慑,抛开权势、放弃法治,让尧、舜挨家挨户、一个人一个人地去辨析道理,那么他们连三家人也治理不了。)《韩非子·难势》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语法范畴 主讲人吴锋文 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两者之间的关系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例如: 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慢慢:语法形式(重叠式)——语法意义(程度高“很”) 猩猩、妈妈(重叠式)——不是语法形式,因为不能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很高(程度高)——因为不是通过语法形式而是通过语汇形式表示的,因而这种“程度高”不是语法义而是词汇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非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例如: 红烧鱼块(偏正;动宾)安排好工作(动宾—偏正;动补) 我的朋友、我朋友(偏正)都是NP、也不VP、真是的(责怨义) (二)语法形式 1.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也叫语法手段,它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重叠、词缀以及各种语音手段。例如: 我笑——笑我西瓜甜——甜西瓜班长和副班长——班长或副班长 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例如:鸭蛋大鸡蛋大——什么大——鸡蛋很大(主谓) 鸡蛋大——多大——像鸡蛋那么大(偏正) 鸡不吃了(受动;施动) 2、显性语法形式 主要有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语调、异根式、零形式等形式。(1)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我看书。(svo)日语:我书看。(sov)看我书(vso) 古汉语和现汉语:状语语序V+O+于+L 封禅于泰山北败晋兵于河上 定语、状语语序—中心语: 我们正在操场打篮球。We’re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ground. 人称格的区分:动词前主格、动词后宾格I laugh —laugh at me (2)辅助词: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主要有虚词和助动词。虚词如前置介词、后置词、连词、助词、冠词或语气词等。其语法作用有四种:

老挝语如何入门

老挝语如何入门 老挝话是一种拼音文字的语言,它对发音的要求特别高,只要声音稍微不准一点,别人就听不懂了。同时它的句子结构,又跟中国的语法根本不同,有的话倒过来讲,有些话又顺着读,作为一个初学者,绝对是掌握不了的。况且,它很多词语的发音,中国字又无法准确注音,只能是用比较接近的中文字音来注音。根据本人的实际经验,只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就足够了,不准也无妨,并且借助语言环境,经常讲,反复讲,别人在交谈中会帮你纠正发音的,同时自己听到对方的标准发音,自身也会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什么叫语言环境呢?就是你到加油站,只要讲“爱上”,老挝人就会给你加汽油,如果讲“革双”他也一定会给你加柴油。这个“爱上”和“革双”虽然很不准确,但在加油站人家就听得懂。这个加油站,就叫做语言环境。 世界任何语言,其语法一般都不重要,老语也一样,只要知道一定量的词语,同样可以进行对话。讲多了,听多了,自然就知道语法了。如果一个初学者,连基本的词句都不懂,拿着书读一句长长的话给老挝人听,对方肯定被搞得莫名其妙。假如你,在这个环境下,用单词,一句一句的讲,效果一定很好。本人认为,初学者用词语跟别人对话,那是最实用了,再加上有语言环境的配合,这样,一定在短期内就可以对话。 由于谈话的深入,你也一定会把自己掌握的词语,按照中国话的习惯自觉的组合起来,这样,不知不觉的,而又轻轻松松地学会了老挝话。譬如,你知道“快” 就是[我]的意思,“牙”是[要]、“金靠”是[吃饭],那你在饭店定会这样组合:“快”“牙”“金靠”,那就是[我要吃饭]的意思。又如,你知道“落” 便是[车]、“甲蒙”就是[几点]、“务佰”是“开车”的意思,那你也会这样组合:“落”“甲蒙”“务佰”,就是{车几点开出}的意思。这样,你可以根据需要,自己组合语句,跟别人讲话。这样讲,老挝人,人人都听得懂。实际上,中国人日常讲话,也不是按语法标准来讲的;老挝人也一样,只要把词句表达清楚,随便你怎么组合语句,人家都是知道的。如:按照老语的语法标准:“甲蒙”“务佰”“落”才是标准的,可是在实践中,“落”“甲蒙”“务佰”和“务 佰”“甲蒙”“落”,不管你怎么组合讲,人家都知道,这是[车几点开出]的意思。 朋友们,只要你认真地把本书中的词汇,按照中文注音读出来,讲出来,灵活应用,不久你就可以跟老挝人聊天了。但是在初期,你必须借助语言环境,进行会话。初学者,根本就没必要学老挝文字,即使你能拼出声音,但又不知道这发音的意思,毫无意义。只有先懂语言,然后再学文字,这样才锦上添花。所以,本书不采用老文对照。 本书共分为十一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大量的单词和短语,并且还附有一定的语句,供读者学习和提高。这些单词和语句,贯串了整个老挝的社会生活。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

题目:论古代汉语中的“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的比较 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摘要:“者”“所”是古代汉语中两个十分重要的词语, 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 主要是与其它成分结合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充当各种句法成分。“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是古汉语研究中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它们在词性、功能、结构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的学者对于这两者的看法有所不同,本文不能全部列出,仅选取其中一些观点进行归纳整理。本文从语法功能、结构的构成特点以及结构的性质三个方面尝试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者”字结构“所”字结构语法功能构成特点构成性质 一、从语法功能上看 从语法功能上看,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中“者”和“所”字都是特别的指示代词,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语法功能,即指代作用;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即不能独立进入句子,充当句子成分。但二者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者”字的作用都是“指”指别而“代”代替 ,因此,“者”字的后面不会再出现所代的名词“所”字一般是“指”而“代”,但有时是指”而不“代”。指而代时,所字结构后面不

再出现所代的名词,指而不代时,所字结构后面另外出现名词。例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大者王,小者侯。(汉书·高帝纪) 此二句的“者”,王力认为是特别的指示代词。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此二句中的“者”,王力认为是语气词。 君子所贵于道者三。(论语·泰伯)这一句中的“者”,王力认为仍是指示代词,但指示作用由“所”承担,“者”主要表称代。 天所立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史记·匈奴列传)中“所”为指而不代。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两个“所”恰好说明“所”字不仅可以指而代,有时也可以指而不代,前一个“所”是指而不代 ,后面另外出现“室 ,以示指别之对象 ,后一个“所”是指而代。正因为所字有指而不代的情况 ,因此可以出现“所……者”的结构,这时, “所”是指别, “者”是代替。如: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礼记·大学) 拱把之桐梓 ,人苟欲生之 ,皆知所以养之者。(孟子·告子上) 二、从结构的构成特点上看 从结构的构成特点上看,跟“者”、“所”结合的通常是谓词性成分。其中,“所”一般只跟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其构成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所+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例如: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荀子·劝学) (二)所+动词+者,例如: 狄人之所欲者, 吾土地也。(孟子·梁惠王下) (三)所+介词+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例如: 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者字结构则由形容词、动词、数词或动词性短语加“者”构成。例如: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者不惧。(论语·宪间) (3)此五者, 邦之蠹也。(韩非子·五蠹) (4)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战国策·齐策四) 在固定结构里,“者”字放在组合词之后,所字放在组合词之前,这种词序、语序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它们共同的指代功能 ,恰恰相反,由于“所”的虚化较“者”更强,“所”在实施指代功能并使整个结构名词化的过程中似乎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往往求助于“者”构成“所…者”结构,从而巩固和加强其语法意义。 三、从结构的性质上看 从结构的性质上看 ,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都是名词性结构。者字结构表示的是具有某种特征意义的实体,如动词加“者”,表示具有某种动态特征的实体,形容词加“者”,表示具有某种性状特征的实体。 (1)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孟子·公孙丑上) (2)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史记·游侠列传) (3)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4)治国能使贫者富。(商君书·去强) 以上四例,(1)、(2)例为动词(短语)加“者”,分别表示具有“为此诗”、

古汉语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语法(一) 古代汉语的词类 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根据词与词的结合能力,以及词在句中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等标准,古代汉语有以下词类: 一、名词 名词是人和事物的名称。如:孔子、赵威后、国、家、阿房宫、东、年、星、箕畚。 名词不受“不”、“很”、“将”这些副词的修饰,能受“大”、“好”等形容词的修饰,能受数词或数量词的修饰,如“一人”、“良马”。名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句子结构中作主语、宾语和判断谓语,也可以作定语,如: 客.从外来,与坐谈。(《战国策·齐策》)(“客”作主语) 却宾客以业诸侯 ..。(《谏逐客书》)(“诸侯”作宾语) 制,岩邑 ..也。(《左传·隐公元年》)(“岩”作定语,修饰“邑”;“邑”与“岩”构成名词性词组,一起充当判断谓语。) 古汉语的名词在功能上的特殊之处是可以作状语。古汉语名词作状语可分为以下几类:1.表比拟。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思是“像……一样地”。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过秦论》)“云”、“响”、“影”分别译作“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2.表态度。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含有“像对待……”、“把(宾语)当作……”等意思。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兄”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 3.表动作方式。某些名词作状语时,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面”译作“当面”。 4.表工具。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含有“用……”的意思。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丹”译作“用丹砂”,“丹书”即“用丹砂写”。 5.表凭借。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依据,有“按照……”、“根据……”等意思。如: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法”译作“根据法令”。 6.表处所。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或方位,含有“在……”之类的意思。如: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山、”“谷”分别译作“在山上”、“在山谷”。 7.表趋向。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含有“向……”、“往……”等意思。这类词主要是方位名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东”译作“向东”。 8.时间名词“年”、“月”、“日”、“岁”等作状语时,除了起一般的时间修饰作用外,其表示的意义与原来的词义有所不同。以下三种情况值得注意: ①时间名词置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经常发生、频数很密,含有“年年”、“每年”、“月月”、

语法范畴

1、简述语法范畴的类并举例说明 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 狭义语法范畴是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语法意义是从各种具体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中进一步抽象出来的高度抽象的意义。 广义语法范畴是一个比语法意义更广的概念。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把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或二分为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如俄语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三类,分别用不同的后缀表示,但每个名词只有一种形式,没有词形变化,而形容词则用词形变化表示阴性、阳性、中性,每个形容词标明三种不同的词形,并与名词的性保持一致。 数。也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或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或复数,或是单数、双数或复数。如英语,阿拉伯语等。 格。是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如俄语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格的变化,共有六中格。 时和体。都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和状态。时表示行为动作的时间与参照时间(一般是说话时间)的时序关系,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最常见的有完成体或未完成体。时和体的关系非常密切,往往互相配合,甚至副为一体。如英语有三种时和三种体,可以配合成十六种格式。汉语的“着、了、过”也可以表示时和体。 态。又称语态。是表示主语和动词的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别主动态和被动态。如英语就有主动态和被动态之分。主动态的动词形式不变,被动态则用助动词BE加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 式。又称语式或语气、情态,是表示句子的语气或情态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来区分陈述式、命令式、虚拟式、愿望式等,如俄语有陈述语、命令式、虚拟式之分。 人称。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在人称上的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他第三人称。如英语一般动词的现在时单数有单数第三人称的形式变化,动词BE的现在时单数则有AM,ARE,IS等。 级。是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形容词、副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如英语单章节形容词他一部分副词一般用词尾变化区分这三级,如FAST(快,原级),FASTER(比较快,比较级),FASTEST(最快,最高级)。 2、分析语法结构的类型并指出其代表语言 世界上的语言按语法结构类型分可分为4种(孤立、黏着、屈折、复综)。 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是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虚词的作用很重要,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除了词序,很多都是由虚词来表达的。汉语、彝语、壮语、苗语等都属于孤立语这一类型。 屈折语的“屈折”是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所以又叫做内部屈折。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屈折语的一个变词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此外,屈折语的词根和词尾结合得很紧,脱离词尾这种变词语素,词根一般就不能独立存在。俄语、德语、法语、英语等都是屈折语。英语、法语的词形变化在历史演变中已经大大简化。

老挝语中文对照发音

基本词语部分》 你: [ 娇 'jiao ] 。 我: [ 快 'kuai ]。 你们: [ 泡娇 pu 'jiao ] 我们: [ 泡快 pu 'kuai ] 男人: [ 普赛 pu 'sai ] 。 女人: [ 普您 pu 'ning ] 儿子: [ 路赛 'lu 'sai ] 女儿: [路您 'lu 'ning ] 大人: [ 普捏 pu 'nia'i: ] 丈夫: [ 坡啊 pu 'a ] 。 老婆: [ 米啊 mie 'a:] 。 小孩: [ 普乃 pu 'nuai ] 婴儿: [ 立乃 li 'nuai ] 姑娘: [ 普少 pu 'sao ] 。 小伙: [ 普宝 pu 'bao ] 。 老头、 : [ 朴桃 pu 'tao ] 老太: [ 蜜桃 mie 'tao ] 老人: [ 昆桃 'kun 'tao ] 爸爸: [抛'po ]。 妈妈: [麦'mai ]。 口 1. 口 1.[矮'ai ]。 姐姐: [ 饿矮 e 'ai ] 。 弟弟: [ 农赛 nong 'sai ] 妹妹: [ 弄扫 'nong ' sao ] 人:[昆'kun ]或[普'pu ] 中国:[金'jin ]。

中国人:[昆金kun 'jin ]。 老挝人:[昆老kun 'lao ]。 泰国人:[昆泰kun 'tai ]。 外国:[当八TE]。 西欧:[发廊]。 国家:[巴铁]。 住家、房子:[亨]。 家庭:[靠(扑)阔]。 好:[利、li:]。没、 不:[不'bo]。 不好:[不利bo'li:]。热:['huan]。 冷:[脑'nao]。 疼:[结'jie]。 痒:[亢]。 是:[面'mian]。 有:[米'mi:]。 没有:[不米'bo'mi:]。 去、走:[佰、bai]。 来:[马'ma:]。 从。。。。。。来:[码滴'ma 'dai 'sai:]从北京来:[码滴,北京]。 吗:[不]。 这个:[阿尼'an'nei:]。 那个:[阿那'an 'nan:]。 个:[安'an]。一个:[安能an 'neng]。 语言、话:[帕沙pa、sa:]。 中国话:[帕萨金pa 'sa 'jin]

语言学理论 - 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 概念: 语法范畴是由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聚合,是语法意义的类。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概括成类,因而成为语法范畴。 语法意义语法范畴 单数 数 复数 普通体 进行体体 完成体 形态与范畴的关系 形态是词的变化形式方面的聚合:英语的数的形态变化有两种形式:单数形式和复数形式。动词时的形态变化有三种: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变化形式。 语法范畴是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3.形态变化→语法意义→语法范畴 s →复数意义→数范畴 ing →进行体→体范畴 所以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的概括。一个语法范畴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一性质互相对立的语法意义构成,也就是说只有表示共同的意义才能构成语法范畴,如单数与普通体不能构成数或体的范畴。 语法范畴的分类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名词 体、时、人称、态→动词 ⒈性: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词上反映出来。名词的性范畴是词在入句前就确定的。如俄语、德语的名词有阳性、阴性、中性的分别。法语的名词有阳性、阴性的分别。 ⒉数:数表示名词、代词等所指称的事物的数量。这个数量不是由数词、量词表示的,而是由名词、代词等自身的形态表示的。如英语room是单数,rooms是复数,这的词尾“s”就是表示复数语法意义的形态。 ⒊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直接和句法有关。 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 常见的是“完成体”、“未完成体”(持续体、进行体)。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 汉语动词的体范畴有人指出有四种:a,未然体(动作尚未发生),如:“你开窗户了吗?”。b,曾然体(动作曾经发生)如:“你开过窗户了吗?”。c,已然体(动作已经发生),如:“你开了窗户吗?”。d,持续体(动作持续进行),如:“窗户开着吗?”。 时:时又称“时制”,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即以说话的时间为准, 指出谈话中所说的行为或过程是发生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等等。许多语 言的动词有三种基本的时: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每种时都有一定的 形态标志。 人称:表示动作行为是由谁发出的。 英语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单数有第三人称的形式变化,加后缀(e)s,动词be的现在时单数则有三种人称形式变化:am, are, is。各语言中人称代词都有人称的区别,但代词的人

老挝语汉语对照学习入门Microsoft Word 文档

老挝语汉语对照学习入门 老挝话是一种拼音文字的语言,它对发音的要求特别高,只要声音稍微不准一点,别人就听不懂了。同时它的句子结构,又跟中国的语法根本不同,有的话倒过来讲,有些话又顺着读,作为一个初学者,绝对是掌握不了的。况且,它很多词语的发音,中国字又无法准确注音,只能是用比较接近的中文字音来注音。根据本人的实际经验,只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就足够了,不准也无妨,并且借助语言环境,经常讲,反复讲,别人在交谈中会帮你纠正发音的,同时自己听到对方的标准发音,自身也会提高发音的准确性。什么叫语言环境呢?就是你到加油站,只要讲“爱上”,老挝人就会给你加汽油,如果讲“革双”他也一定会给你加柴油。这个“爱上”和“革双”虽然很不准确,但在加油站人家就听得懂。这个加油站,就叫做语言环境。世界任何语言,其语法一般都不重要,老语也一样,只要知道一定量的词语,同样可以进行对话。讲多了,听多了,自然就知道语法了。如果一个初学者,连基本的词句都不懂,拿着书读一句长长的话给老挝人听,对方肯定被搞得莫名其妙。假如你,在这个环境下,用单词,一句一句的讲,效果一定很好。本人认为,初学者用词语跟别人对话,那是最实用了,再加上有语言环境的配合,这样,一定在短期内就可以对话。由于谈话的深入,你也一定会把自己掌握的词语,按照中国话的习惯自觉的组合起来,这样,不知不觉的,而又轻轻松松地学会了老挝话。譬如,你知道“快”就是[我]的意思,“牙”是[要]、“金靠”是[吃饭],那你在饭店定会这样组合:“快”“牙”“金靠”,那就是[我要吃饭]的意思。又如,你知道“落”便是[车]、“甲蒙”就是[几点]、“务佰”是“开车”的意思,那你也会这样组合:“落”“甲蒙”“务佰”,就是{车几点开出}的意思。这样,你可以根据需要,自己组合语句,跟别人讲话。这样讲,老挝人,人人都听得懂。实际上,中国人日常讲话,也不是按语法标准来讲的;老挝人也一样,只要把词句表达清楚,随便你怎么组合语句,人家都是知道的。如:按照老语的语法标准:“甲蒙”“务佰”“落”才是标准的,可是在实践中,“落”“甲蒙”“务佰”和“务佰”“甲蒙”“落”,不管你怎么组合讲,人家都知道,这是[车几点开出]的意思。朋友们,只要你认真地把本书中的词汇,按照中文注音读出来,讲出来,灵活应用,不久你就 可以跟老挝人聊天了。但是在初期,你必须借助语言环境,进行会话。初学者,根本就没必要 学老挝文字,即使你能拼出声音,但又不知道这发音的意思,毫无意义。只有先懂语言,然后再学文字,这样才锦上添花。所以,本书不采用老文对照。本书共分为十一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大量的单词和短语,并且还附有一定的语句,供读者学习和提高。这些单词和语句,贯串了整个老挝的社会生活。 〈〈职业婚姻学习部分〉〉 职业:[阿些]。中央:[松敢]。国家主席:[巴炭,巴铁]。总理:[奶牛]。部长:[楼透蒙帝]。省长:娇魁]。县长:[娇门]。公务员:[帕那昂]。警察:[当落呵]。军人:[阿些他憨]。主任:[货那]。老板:[涛给]。董事长:[巴炭,布里沙]。博士:教授:[阿将]。经理:[本内敢]。工程师:[微萨干vi`sagan]。记者:[纳靠]。会计:[班si]。教师:[库算]。医生:[他毛]。护士:[乃毛]。学生:[纳海因]。和尚:[孤巴]。方丈、主持:[娇瓦]。工人:[嘎马光]。农民:[哨那]。山民:[昆巴]。小商贩:[昆卡开]。驾驶员/司机:[色fe罗]。飞行员:[纳丙]。保安:[昆仰]。售货员:[昆开肯。人民:[巴沙松]。地主:[娇空,另]。主人:[娇空]。房东:[娇空,亨]。歌手:[纳龙]。佣人:[妹夸]。犯人:[昆吐]。民族:[松泡]。宗教:[萨色那]。佛教:[萨色那,扑]。你是什么职业:[娇面,阿些,娘]。我是医生:[快面,它卯]。他是和尚吗:[考面,沙徒,不]。庙:[瓦]。不是,他是庙里的主持:[不面,考面,娇瓦,由乃瓦]。内:[乃]。工作:成为、当:[并]。自由:[当色白]。按照、根据:[当]。规章制度:[国勒笔呵]。有限、限制:[将嘎]。知道:[湖]。明白:[考宰]。你们是警察,工作是自由的:[泡娇,并,当落呵,黑微,呆,当色白]。不,不是的,我们一样有规章制度的:[不,不面,套敢,泡快米,国勒笔呵]。你是医生,应该知道,吃药有规定吗?:[娇面,路德,动湖,金牙米,勒笔呵,不?]。有,应该按照规章吃药:[米,动,当,国勒笔呵,金牙]。结婚:[den昂]。喝喜酒:[金东]。参加婚礼:[白金东]。新郎:[招不凹]。新娘:[招扫]。请客:[亮]。送礼:[海空宽]。处女:[扫索]。纯净:[索]。童男子:[普宝索]。离婚:[八敢]。风俗习惯:[八匹尼]。幸福:[宽索]。,老人:富裕:[汉米]。贫困:[突]。经济:[些他给]。情况、状况:[色怕]。尊敬:[纳透]。能力:[宽色马]。依靠:[阿赛]。从来:[爬马]。我们结婚有十多年了,从来不吵架、不打架,感情

古汉语语法

一、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 1被动句:主事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2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 3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A 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 有句法标志的被动句: (1 )“于”字句。 a “及物动词+ 于+ 施事者”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 省略“于”字,“动+ 施事者”如: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c “于”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 “乎”(介词)的语法功能与介词“于”同。 (2 )“为”字句。a “为+ 施事者+ 及物动词”,如:(吾子)今为赤帝子斩之。b “为+ 及物动 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 )“见”字句。a “见+ 及物动词”如:人皆以见侮为辱。b “见+ 及物动词+ 于+ 施事者”,如: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c 南北朝后,“见+ 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慈父背弃我)。(不是被动

句)(4 )“为……所……”句。a “为+ 施事+ 所+ 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b “为+ 所+ 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 东汉 后,“为……之所……”“为……所见”在汉魏六朝常见,唐后消亡。 (4 )“为……所”句。 a “为+ 施事+ 所+ 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b “为+ 所+ 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东汉后,“为……之所……”“为……所见”在汉魏六朝常见,唐后消亡。 (5 )“被字句”。 a “被+ 施事者+ 及物动词”如:臣被尚书召问。 b 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复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c 汉代后,至今,“被+ 及物动词”。如:杯子被打破了。 二、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1 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 2 宾语前置的种类: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a 作动词的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 b 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需要注意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