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音的特性PPT

声音的特性PPT

初中物理 声音的特性 课件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引言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现在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听音乐,它们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响度、音调和音色。 1.响度 物理学中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课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实验:鼓面上放些碎纸屑,先后以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以来纸屑跳起的高度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观察声音强弱不同时,纸屑跳起的高度不同。 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2.音调 声音有响度的不同,也有音调的不同。有得听起来音调(pitch)高,有得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 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3.音色 四、练习 A部分 1.用线条把相关知识连接起来。 震耳欲聋的雷声刺耳的尖叫声 音调响度 声源的振幅声源的振动 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很高;我们能够瞧分离出各种不同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 3.“小芳唱歌比小红唱歌好听,说明小芳的嗓子比小红的嗓子好”,从声音的三要不素角度考虑,这句话实际是比较的两声源的_______不同。 4.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 olume)”旋钮是用来控制声音的____________。 5.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否因为雷声的( ) A.频率很高B.振幅很大C.响度很大D.音调很高 6.蝴蝶和蜜蜂从身旁飞过时,我们凭听觉不能发现蝴蝶的飞行;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响度不同D.音色不同7.人可以分辨出胡琴声、笛子声、喇叭声,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 ) A.频率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以上判断都不对8.往保温瓶里灌开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9.马戏团的驯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驯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地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声音的特性(含解析)

2019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声音的特性(含解析) 一、单选题 1.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 A. 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 B. 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 C. 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 D. 狗、猫的耳廓能转动 2.“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3.“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 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手机发出声音时,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 “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C. 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 D. 你发出的和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4.我们能分辨女高音和女低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 A.音调 B.振幅 C.响度 D.音色 5.“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6.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 A. 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B. 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 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 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指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频率决定着_____高低。 答案: 每秒振动的次数快慢xx(Hz)音调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三项均未改变 答案: B 4.“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思路 解析: 大多数女生的声带薄而短,频率可达1 300 Hz,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所以称“女高音”。大多数男生的声带长而宽厚,可发出低至64 Hz的声音,声音的频率低,音调低,听起来低沉,所以称“男低音”。 答案: A

5.“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 .音调高低 B. .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 .以上均有可能 思路 解析: :“引吭高歌”是形容人精神高涨,兴奋时大声地歌唱;“低声细语”是指在特定环 境、情况下小声说话。所以这里的“高”与“低”是指响度的大小。 答案: B 6.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A. .音调B.响度C. .音色D. .声音是否刺耳 思路 解析: 当车轮有损伤时,我们可以理解成发声体本身发生了改变,而音色就是由发声体 本身决定的,所以当车轮有损伤时,声音的特色——音色(音品、音质)就会发生改变。 答案: C 7.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音调、响度各与什么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声的音色不同。 2、过程和方法 通过预习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时的丰富多彩,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重、难点: 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及其各与什么有关。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器材: 收音机、发音齿轮、钢尺、乒乓球。 学习课时:2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声音的三个特性包括:、和。 2、音调是指声音的,越高,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表示物体振动的,单位是,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 3、响度是指声音的;物体越大,响度;听者距发声者越响度越。

4、音色又叫,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音靠。 5、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高于叫超声波;低于叫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同,大象靠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声波。 6、常见的乐器一般分为管、弦、打击乐器,管乐是靠发声的;如,弦乐是靠发声的,如;打击乐是靠发声的,如。 二、课前展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15 ℃时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4、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5、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靠骨传导判断的 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三、创设情景: 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我们为什么还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的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 的知识点 1、乐音: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3、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 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频率单位是: 次/秒,又记作Hz. 4、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5、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蝙蝠、海豚等可发出) 6、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可发出) 7、超声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8、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响度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

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9、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litude). 10、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11、乐音三要素(或三特征):音色、响度、音调. 12、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13、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14、三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 (1)要使打击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打击乐器的材料、大小、形状; (2)要使弦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程度; (3)要使管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管的材料、长度、粗细、形状. 15、了解几个数据: (1)人类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85-1100Hz 之间; (2)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约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有关; 3.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音调的高低——频率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 (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 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 (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进阶: 1、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二、声音的强弱——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响度的因素: (1)振幅; (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要点进阶: 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归纳 1、乐音: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3、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频率单位是:次/秒,又记作Hz. 4、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 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Wave).(蝙蝠、海豚等可发出) 6、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Wave).(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可发出) 7、超声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8、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9、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Amplitude). 10、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Quality).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11、乐音三要素(或三特征):音色、响度、音调. 12、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13、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14、三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 (1)要使打击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打击乐器的材料、大小、形状; (2)要使弦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程度; (3)要使管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管的材料、长度、粗细、形状. 15、了解几个数据: (1)人类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85-1100Hz之间; (2)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约在20-20000Hz之间; (3)一般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20-4000Hz之间; (4)狗的听觉范围约在15-50000Hz之间.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三、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指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频率决定着_________高低。 答案:每秒振动的次数快慢赫兹(Hz)音调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项均未改变 答案:B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思路解析:大多数女生的声带薄而短,频率可达1 300 Hz,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所以称“女高音”。大多数男生的声带长而宽厚,可发出低至64 Hz的声音,声音的频率低,音调低,听起来低沉,所以称“男低音”。 答案:A 2.“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均有可能 思路解析:“引吭高歌”是形容人精神高涨,兴奋时大声地歌唱;“低声细语”是指在特定环境、情况下小声说话。所以这里的“高”与“低”是指响度的大小。 答案:B 3.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是否刺耳 思路解析:当车轮有损伤时,我们可以理解成发声体本身发生了改变,而音色就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所以当车轮有损伤时,声音的特色——音色(音品、音质)就会发生改变。 答案:C 4.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初二物理试题声音的特性

初二物理试题: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1.人耳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发声体振动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形式传播人耳接收到声波引起_______。事实上人听到声音是由两条路线传入内耳的,即空气传导和_______。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音色。音色是听觉所感受到的声 音的特色,它是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_______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不同的人。 3.音调是反映声音的_______。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有关,频率越高,音调_______。 4.响度表现为声音的_______。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和距离_______有关,振幅越大,响度_______,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_______。 二、课堂互动 活动1:体验与思考: 手耳并用。请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 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 展示自己的做法。小组合作填写下面的空。 有的声音_______,有的声音_______,有的声音_______,有的声音 _______,有的声音_______,有的声音_______,有的声音_______等等。 小组讨论:声音的音调是指上面的哪些?声音的响度是指上面的哪些?总结 一下音调和响度的定义。 音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响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用手势相互之间来表示表示。有的振 动_______,有的振动_______,有的振动_______,有的振动_______。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下面我们来探究: 知识点(一)音调 探究1: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八年级上册物理之声音的特性(基础)知识讲解

声音的特性(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有关; 3.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音调的高低——频率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高清课堂:《声音的特性》】频率: (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 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 (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诠释: 1、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二、声音的强弱——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响度的因素: (1)振幅; (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要点诠释: 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声音的特性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 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

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生]阅读,并讨论上述问题。 [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生答]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frequency) 。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 频率低于20 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超声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声音的特性(初三物理)

《声音的特性》复习学案 一、基础知识 1.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音调表示声音的_________,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越大,音调越高. 3.响度指声音的,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响度越强;还跟距发声体的____ ______有关,减少声音的能增加声音的响度。 4.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乐器和其他发声体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不同. 5.大多数人听觉范围是______Hz到____________Hz,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 6.“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很强;“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 7.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________不同,其原因是女同学的声带教窄,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 8. 大象可以用交流,海豚可以利用交流,这两种“声音”人类(填能或不能)听到。 9.用硬纸片快刮木梳齿比慢速刮过听到声音的音调,这说明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 越。 10.用锤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 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 11.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拿一把薄钢尺紧按在桌面,一端伸出桌边,改变尺子留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注意使钢尺每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发出音调。由此得出,此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二、典题解析 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B.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 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 2.“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均有可能 3.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的节奏 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小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华找到了下表所列九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频率指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频率决定着_________高低。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项均未改变 1.“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2.“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均有可能 3.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是否刺耳 4.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的节奏 5.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其原理是() A.减少声音分散,增强响度 B.改变音色 C.提高音调 D.增大发声体的振幅 6.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7.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响度、音色都改变 8.(2010北京海淀模拟)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