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填表说明分解.doc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填表说明分解.doc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填表说明分解.doc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填表说明分解.doc

目录

目录 (1)

注意事项…………………………………………………………

一、单位用户启用....................................................

1.通过VPN登录系统...............................................

2.CA证书登录.......................................................

3.Adobe Reader控件安装…………………………………………………

二、事业单位数据采集系统常见问题解答文档.................

三、单位数据采集操作说明..........................

1. 单位信息采集...................................................

2. 在职人员采集...................................................

3. 退休人员采集...................................................

4. 在职人员信息修改.............................................

5. 退休人员信息修改.............................................

6. 人员信息删除...................................................

7. 数据上报.........................................................

8. 报表打印.........................................................

9. 日志记录查看...................................................

10. 报表工具下载..................................................

注意事项

此次信息采集时间点为2014年10月1日零时,2014年10月1日之后调出、辞职、死亡的人员均在此次采集范围;2014年10月1日及以后退休和在职死亡人员均按在职人员采集,离休人员不在此次采集范围。(可按照已审批的2014年10月

1日调标名册上的人员填报)

按照上级文件规定,信息采集填报数据要求严格依据个人档案记

“信息采集相关表格由单位根据申报材料以及个人档案认载录入填报。

真录入填报,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由于此次事业单位信息采

集要求时间紧,各单位填报时要严格审查个人档案,有主管部门的单

位,主管部门也要认真审档,人社部门将对档案进行抽查。各单位和

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一定要认真审核上报的各种表格然后再签字,本

着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今后如果一经发现问题将追责。

***1、为了确保能够正常使用本系统,操作系统必须是win7或

者win7以上系统,但是不要做简装的系统。必须使用IE11版本浏览

器进行访问操作,不能使用360浏览器或其他版本的浏览器。

2、必须安装Adobe Reader xI阅读器。

3、登陆系统之前必须关掉所有安全卫士和杀毒软件,最好防火墙也关闭;

4、登录SSL VPN时,用户名为jgb,密码是jgb-1234,其中的

“-”是键盘上排数字0后面的“-”。

5、每次登陆都要插入电子钥匙,从网址或快捷方式进网(如果

出现暴破问题,可分别使用两个备用用户名进网,备用:用户名jgb1,

密码jgb1-1234或用户名jgb2,密码jgb2-1234)。

6、电子钥匙使用中,每输错密码1次,会提示还有几次密码重试机会,连续10次输入错误密码,电子钥匙将被锁死,锁死后必须与人社部门(工资福利科)联系并提供以下材料:(1)单位组织机构代码或统一信用代码证的原件彩色扫描件,并在扫描件上加盖单位公章;

(2)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彩色扫描件。

7、电子钥匙损坏或丢失再申请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和费用。

8、审核端审核通过后不可取消上报,各单位一定要确认信息准确后再点击上报。

9、社保开启银行:镇内的单位统一选择建设银行,农村的单位统一选择农商行。

10、为确保参保单位及填报数据的安全性,参保单位需由专管人员填报并管理。

11、本软件只针对编制内人员进行采集(在职人员包括2014年9月30日(含)前转正定级人员);2014年10月1日及之后转正定级人员不在此次信息采集范围内。

12、本软件均须使用汉字、阿拉伯数字、大写拉丁(英文)字母规范填写。

13、所有工资项目单位均为元/月,按年发放工资项目均按除以12个月后的数据录入。

14、所有工资指标项目,计算时出现小数点的,均四舍五入后保留两位小数。

15、补发工资采集问题。为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凡是补发

工资均从补发起始日逐月还原至历年历月。

16、关于身份与工资不对应问题。身份与工资均按实际情况填写,工资如不能自动录入可手工录入。

17、借调人员数据采集问题,由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填报。

18、关于所在单位隶属关系变动问题。隶属关系发生变动的事业单位,以变动后当前的隶属关系为准。

19、关于工资关系与编制关系不在同一单位人员的数据采集问题。原则上由编制关系所在部门(单位)负责录入。

20、个别人员职务双跨问题。个别单位存在着职务双跨人员,其职务、职级等数据均按其工资待遇发放认定的身份和项目进行采集。

21、蓝色字不可以修改,黑色字可以手动录入保存,带*号的为必填项。按顺序录入,一定先录入单位信息。

22、视同缴费月数和连续工龄快速计算:视同缴费月数=(2014-参加工作年)×12+(10-参加工作月);连续工龄=视同缴费月数÷12,保留小数后1位。(另附电子版)。在职人员视同缴费和实际缴费分开,实际缴费不用填。例如,一个从企业调入事业单位人员,他1980年3月在企业参加工作(已缴社保),2003年5月调入事业单位,他的视同缴费月数是从1980年3月到1995年6月(企业缴费从1995年7月开始)一段,从2003年5月到2014年9月一段,两段相加为视同缴费月数。

23、人员信息采集完先到编制部门核准盖章,再到财政部门核准盖章,然后,按照《时间安排表》上安排的时间带电子钥匙、2014年10月1日调标名册、1993年10月1日以来的工资件、2001年以后

取得学历并兑现工资待遇(本科定级)的人员需带学历查询证明(学信网查询打印带有二维码的网页)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科审核,合格后由本人签字,最后将纸质版报送给人社部门。如没按规定的时间上报,后果自负。

此说明未涉及到的事宜按上级文件和要求执行。

参保单位需报送以下材料:

1、批准成立的文件复印件;

2、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或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登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机构编制管理证原件;

4、《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认定表》(附件1)四份;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保申报汇总表》(附件2)三份;

6、《事业单位退休(职)人员参保申报汇总表》(附件3)三份;

7、《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认定和信息采集财政审核表》(附件4)三份;

8、《参保单位基本信息采集表》(见附件5)二份;

9、《参保单位工作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见附件6)二份;

10、《参保单位退休(职)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见附件7)二份;

11、《参保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报电子版。

三、单位数据采集操作说明

单位用户登陆系统对单位信息、参保人员(在职、退休)信息根据填报口径的要求进行填报。所有参保人员登记完成并检查无误后,将采集数据进行上报操作。完成上报后,单位按我省经办规程的要求,携带相关纸质材料,到人社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的数据由人社部门确认启用,完成参保登记工作。

1.单位信息采集

单位在首次登入系统后,需根据系统提示完善单位信息。在登录的主界面点击【单位信息采集】,进入单位信息采集页面。

按要求输入单位信息,红色星号标识的为必填项,完成信息填报

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单位信息,保存成功后会提示“单位信息保存成功”,点击【确定】,完成单位信息采集工作

单位信息采集填完之后若修改,直接在单位采集模块进行修改,然后点保存。

1、单位类型:选择事业单位。单位级别按编办确定的进行选择。

2、财政负担比例:0-100%。

3、改革时点是否参加城职保:全额、差额单位选择“否”。

4、社会保障卡开户银行:镇内的单位统一选择建设银行,农

村的单位统一选择农商行。

5、编制人数:经编制管理部门核定批准的编制数。截止到2014

年9月新录用的事业编制人员见习期未满的,编制部门给确定编制的时间如果是9月30日前,就需要采集,如果不是就不采集。

6、退休人数:退休前为在编工作人员,经组织或人事部门批

准纳入退休管理的人员人数。

7、单位地址:需填写到具体的街路门牌号、楼栋号。

8、申办人所属部门:填写本单位内设的具体经办部门(如党政办公室、人事科、政治处等)。

9、所属行业: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需要填写,下拉式菜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其他5个选项,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四类之外的行业均填其他。

10、事业单位改革分类: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按编办确定的进行选择公益一类、公益二类或生产经营类(三类)。

2.在职人员采集

在职人员采集需首先在【系统功能】页面,点击【在职人员采集】按钮后进入在职人员采集页面:

按信息项名称输入在职人员信息项,标识*的为必填项。上半部分主要是:“个人信息”、“当前人事信息”和“其他信息”,录入人员的基本信息和改革前后职务岗位和人员单位参保时间;下半部分主要是:“工资信息”,录入人员的改革前后工资信息。其中,“改革后职务或岗位”是根据“编制类型”选择的不同,进行筛选的。

注:

1、“姓名”:只可填入中文、英文、数字和字符“·”的组合,其中,若只填入数字,不可保存;若填中文、英文、和数字的任意组合,可以保存,但若非只填中文,则给出提示。若人事档案信息与身份证不同,原则上以身份证为准,但相关身份认定材料要在档案中有显示,这样保证了档案与身份证上的姓名保持一致;

2、“证件号码”按照国家统一18位身份证的格式填写;证件有效期:为身份证上“有效期限”的截止日期(年月),若长期有效不点选该项即可;

3、“档案出生年月”不能大于当前时间,不能大于2014年10月;

4、“参加工作年月”不能早于“档案出生年月”,参加工作年龄不在16岁到40岁时,给出提示;

5、“户口所在地址”、“通讯地址”必须含有汉字;通讯地址需填写

到家庭住址具体的街路门牌号、楼栋号、房间号。不能填写单位地址。

6、“手机号码”按照通用手机号格式输入;电话号码:固定电话需

要填写区号。

7、“联系电子邮箱”尽量都要填写个人邮箱,按照正规邮箱地址填写,至少3个字符+@https://www.doczj.com/doc/3211109420.html,,实在没有邮箱的人员统一填“无”,一般情况下不能为“空”;

8、“是否劳模”默认为“否”,若选择“是”,则“授予劳动模范时间”和“授予劳动模范级别”必填(审核时带证书);国家级及相当于国家级、国家部委和省级及相关于国家部委和省级、省部级及相当

于省部级3个选项,分别对应原退休费加发15%、10%、5%三种类型;

9、“授予劳动模范时间”大于2014年10月或早于“参加工作年月”,则给出提示;

10、“视同缴费月数”指改革前(2014年9月30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属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工龄,不足1个月的部分按1个月计算。在职人员的视同缴费月数是从参加工作时间起计算到2014年9月30日(如:2006年7月参加工作,视同缴费月数为99),如果有特殊情况的(如工龄间断),要除去特殊情况的时间段;大于“参加工作年月”到2014年10月的月份差,系统则给出提示;

11、“保密人员标识”默认为“否”,若选择“是”,则在“在职人员采集信息修改”模块中可以查询到添加的人员并修改(我市事业单位无此类人员,不需要填写“是”);

12、“改革前职务岗位”与“改革后职务或岗位”均为:选择事业管理,则岗位级别(如科员为9)和岗位档次必填;选择事业专技,则岗位级别(如助理级为11)、岗位薪级和是否提高10%(教护龄)必填;选择事业工勤(如初级工为5),则岗位级别和岗位薪级必填;

13、“改革前信息”中,“工资应发合计”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工作性津贴”、“生活性津贴”、“绩效工资水平”、“国家统一津贴”、“改革性津贴”和“其他津贴补贴或奖金”之和,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根据“改革前职务或岗位”选择的不同,显示不同的工资项,“改革后信息”与“改革前信息”填写方式一致;是否标准工资:可选择是、否(如无特殊情况均填“是”)。

14、关于“年终一次性奖金”问题。事业单位无年终一次性奖金(不需填写),事业单位的“年终绩效奖金”,需按月平均后,合并计算到绩效工资水平之中,并在“绩效工资水平”项目录入。

15、是否提高10%:仅事业专技岗位显示此项目,指教师、护士等事业专技岗位人员按岗位、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

16、关于各类津补贴录入原则。①国家统一规定的事业单位岗位津贴主要有:特级教师津贴、教龄津贴、护龄津贴、林业津贴、环境保护监测津贴、农林一线浮动工资等统一填写为特殊岗位津贴,不需具体区分。工伤津贴、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均录入到国家统一津补贴部分的“其他津补贴”项目栏。②我市改革性补贴包括住房公积金、取暖费。③“其他省级津贴补贴”录入范围,我市只有“独生子女费”项目栏。

17、绩效工资水平:指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该项目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填写。填写时注意把握两点:一是将绝对额保留项目正常计入。绩效工资除正常按规范标准发放外,还有部分人员有绝对额保留项目,主要是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后,对部分事业单位其改革前工资构成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套改后按绝对额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或套改后暂按绝对额予以保留。二是未实行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除国家统一的津补贴之外的其他津补贴和年终绩效奖金合并计入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水平=绩效工资+年终绩效奖金÷12)

每完成一个人员信息填报后,点击【保存并添加下一条】按钮,保存当前填报的人员信息,并继续填报下一条人员信息。

3.退休人员采集

采集退休人员信息,需首先在【系统功能】页面,点击【退休人员采集】按钮后进入退休人员采集页面:

按信息项名称输入退休人员信息,标识*的为必填项。和“在职人员采集”模块类似,上半部分为:“单位参保信息”、“个人信息”和“参保信息”,录入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和编制类型;下半部分为“退休时人事信息”和“工资信息”,录入退休时的职务岗位等情况和工资细项。

注:

1、“姓名”:姓名、证件号码、性别、证件类型、证件有效期、户口所在地地址、户口性质、电话类型、电话号码、电子邮箱、通信地

址、邮政编码、出生年月、参工时间、民族、身份、职务或岗位、职务(技术等级、事业管理岗位、事业专技岗位、事业工勤岗位)等均同在职人员个人信息;

2、“档案出生年月”小于1914年,或大于1969年,给出提示。

3、“参加工作年月”晚于2014年10月,或参加工作年龄不在16岁到40岁时,给出提示;

4、“退休年月”晚于2014年10月,或早于“档案出生年月”,给出提示;退休时间:格式同“参工时间”,按此次采集的时间节点,改革前(2014年9月30日)已退休人员纳入退休人员信息采集范围;改革后(2014年10月1日)退休人员纳入在职工作人员信息采集范围。

5、视同缴费月数:指改革前(2014年9月30日),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属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工龄,不足1个月的部分按1个月计算。视同缴费年限是指职工全部工作年限(退休时间—参加工作时间)。

6、“实际缴费月数”,指改革前(2014年9月30日),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月数;若“改革时点参加城职保”选择“是”,则实际缴费月数必须大于0。

7、“视同缴费月数”与“实际缴费月数”之和大于“参加工作年月”与“退休年月”之间的差值月,给出提示;

8、“连续工龄”大于“退休年月”与“参加工作年月”之间的差值年,或“连续工龄”大于60,则给出提示;以年为单位,小数点后

保留1位。如:198108参加工作,2014年9月退休,工龄是398个月。连续工龄计算:398除以12,即:33.2年。

9、“职务或岗位”根据“编制类型”选择的不同,显示不同的下拉选项;

10、“级别/技术等级/岗位”根据“职务或岗位”选择的不同,显示不同的下拉选项;

11、“退休待遇合计”为“基本退休费”、“退休人员补贴”、“国家统一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改革性津贴”和“其他津贴补贴”之和;基本退休费指各单位(或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退休费及退职人员的退职费。退休人员的工资信息以调整(2014年10月1日)之后的为准,即:基本退休费=现退休费总额-退休人员补贴-特殊岗位津贴(如教护龄津贴)。退休人员补贴: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性补贴(见附表)。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主要包括特殊岗位津贴等纳入退休待遇的补贴(如教护龄津贴,按退休费比例计算)。

本人签名问题(必须由人社部门审核合格后再签):退休人员在外地,可以是最直近的亲属代签,单位附情况说明。

4.在职人员信息修改

在职人员信息修改需首先在【系统功能】页面,点击【在职人员采集信息修改】按钮后进入在职人员信息修改页面:

在“证件号码”一栏输入需要修改的在职人员证件号码点击键盘【ENTER】按钮,或者直接点击【查询】按钮,进入查询界面进行查询,查询界面如下图:

输入“证件号码”或者“姓名”,点击【查询】按钮,查询需要修改的在职人员,双击需要修改的人员信息项,进入修改界面,修改需要修改的信息项。完成修改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在职人员信息,完成在职人员信息修改。

注:1、证件号码弹出的查询框,只可查询出在职且非保密人员的;

2、“证件号码”:不可输入退休人员证件号码;

3、在职人员信息修改页面只可修改在职人员;

5.退休人员信息修改

退休人员信息修改需首先在【系统功能】页面,点击【退休人员采集信息修改】按钮后进入退休人员采集信息修改页面:

输入已填报的,需要修改的退休人员“证件号码”点击键盘【ENTER】按钮,或者直接点击【查询】按钮,进入查询界面进行查询。

输入“证件号码”或者“姓名”点击【查询】按钮查询需要修改的退休人员,双击需要修改的退休人员信息项,进入该退休人员信息页后,修改需要修改的信息项。完成修改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退休人员信息,完成退休人员信息修改。

注:1、证件号码弹出的查询框,只可查询出退休且非保密人员的;

2、“证件号码”:不可输入在职人员的证件号码;

3、退休人员信息修改页面只可修改退休人员;

6.人员信息删除

在系统功能界面点击【人员信息删除】按钮,进入人员信息删除界面,输入“证件号码”或者“姓名”点击【查询】按钮查询需要删除的人员信息,或直接点击【查询】按钮,查询出所有人员,勾选需要作废的人员信息,点击上方的【删除】按钮,系统会弹出提示框,提示“是否删除选中人员信息”,点【是】按钮确认删除。

注:数据上报后,不能对人员进行人员信息删除操作。

7.数据上报

数据上报需首先在【系统功能】页面,点击【数据上报】按钮后进入数据上报页面: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摘要]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决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纳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8%,单位缴纳比例为单位工资总额20%。参保人员未领足139个月即死亡,家属可继承余额。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一、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既体现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又体现工作人员之间贡献大小差别,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提高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二)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形成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 (三)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水平,切实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四)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立足增量改革,实现平稳过渡。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6号)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及劳动保障部发布的规章、文件确定的。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覆盖范围。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一些地方将自由职业者也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二)缴费基数和费率。 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应逐步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的缴费全部由自己承担,缴费比例一般为20%,其缴费基数可以在当地职

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之间选择一个缴费基数档次。 (三)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逐步降至3%。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个人帐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企业缴费划入个人帐户部分,入社会统筹基金。 (四)养老金待遇。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养老保险制度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养老保险制度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调整办法。

养老保险退休工资怎么计算

养老保险退休工资怎么计算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96年前参加工作的才有该项) 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全市非私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退休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全市非私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本人建立个人账户前缴费年限(96年前的工龄)×1.4%*(有的地方为1.2%)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上年度全市非私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个人缴费平均指(0.6~3) 中国目前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构架按照人口类型可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三大部分。中国最初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是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分离出来的,其后,在制度变革过程中又经历了合并和分离的过程。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先后经历初步建立(1950—1966)、“文革”中的破坏以及“文革”后的恢复(1966—1986)、改革与完善(1986年至今)三个阶段。初步建立阶段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完全现收现付制的模式;(3)企业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4)企业间实行全国统筹的保险费率;(5)政策制定、监督和执行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承担。劳动部负责政策的制定和监督,工会系统负责具体的保险经办,二者相互监督相互制衡[1]。但该制度也存在明显问题:(1)覆盖范围狭窄,即仅限于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正式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2)按岗位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211109420.html,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建议 作者:魏鹏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15期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意义是重大的,是众望所归的,在具体的实施管理措施当中,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措施当中,我们一定要科学的、规范的,有效的稳步实施,为国富民强提供一个有力保障。 【关键词】养老保险并轨机关事业单位意义建议 2015年初,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多 年来社会各界人士极为关注、众说纷纭的“养老金并轨”,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终于尘埃落定,“养老保险双轨制”以及它日益突出的矛盾伴随着“养老金并轨”制度的进一步推行实施落实,也将成为历史。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设计一个制度“并入”另一个制度,而是各类群体实行大体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同样的待遇确定及调整机制,从制度上实现公平,最终取消“双轨制”。此次“养老金并轨”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真可谓一竿子插到底,力求从制度和机制上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此项改革事关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改革程度之深、牵动面之广是建国以来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次养老金并轨的意义颇多,颇为深远,其中最主要能体现以下几点意义。 一、退休养老金并轨制度和“依法治国”的精神相符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中第四十四条是这样具体规定的: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事业组织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按照以上规定,在享受国家和社会的养老保障的权利上,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完全相等的。而之前的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明显对不同单位、类别的离退休人员执行不同制度、不同规则,不论是在职缴费直到退休后收入的差距都显然悬殊,给予差别化待遇,造成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发生,不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而是按部门、类别分配,这些都显然侵犯了养老公平权,是有违宪法精神的。所以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改革不但具备法律基础,同时也是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真正体现。 二、退休养老金并轨制度体现“公平正义”原则,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之前在公众认为严重不公平的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度下存在两种养老保险制度,一种是缴费型,例如企业;一种是非缴费型,例如机关和大部分事业单位。可以看出两种养老制度模式所

公司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公司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条投保范围 凡属公司正式聘用的员工(含钟点工),一律需要按政府有关规定缴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其中: 1.本市户籍员工,如果在本市其他单位仍有缴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凭其保险手册(卡),可以不在公司缴纳保险; 2.非本市户籍员工,如在户口所在地未办理社会保险,一律在公司缴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3.退休返聘的员工,可以不缴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4.本市以外合资企业的当地员工,可参加当地社保; 5.公司驻外机构的当地聘用人员,可参加当地社保。 第二条缴纳标准 1.缴纳养老保险费以员工的月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工资。缴费工资总额不可低于本市上年度城镇员工月平均工的资的60%;不可高于本市上年度城镇员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2.本市户籍员工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员工缴费工资的17%,其中11%进入个人账户,6%计共济基金。 非本市户籍员工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员工缴费工资的10%,其中7%进人个人账户,3%计共济基金。 3.员工个人账户积累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利息全部转入员工个人账户中。

第三条养老金的领取 1.有本市户籍的员工,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但不满缴费年限的(缴费年限累计为15年),其个人账户积累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从共济基金中支付一次性生活费;一次性生活费标准:缴费年限每满1年支付给该员工1个月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城镇员工月平均工资。 2.有本市户籍的员工,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并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时享受月养老金,月养老金的构成是:基础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性养老金按退休时止年度本市城镇员工月平均工资的20%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按退休时个人账户积累额的1/120计算。 3.达到国家退休年龄的非本市户籍员工,个人账户积累额转入其户口所在地的社会保险机构,或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4.退休前调出或辞职离开本市的员工,个人账户积累额按以下办法处理:当地有社会保险机构的,积累额全部转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当地没有社保机构的,积累额全部退还本人。 5.退休前出国或赴港、澳、台地区定居员工,个人账户积累额全部退还本人。

[2018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各地齐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2018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各地齐出]机关事业单 位养老保险 截至目前,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已经全部出齐。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并轨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一起来回顾一下,改革的顶层设计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各地又有哪些做法。据统计,截至目前,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已经全部出齐,办法除确定改革范围和缴费基数外,还提出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向“中人”发放过渡性养老金,部分地区明确在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根据 __去年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后,各省份陆续出台实施办法,对缴费和待遇、改革的范围、改革前后待遇衔接、基金管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职业年金等政策进行了明确。养老并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根据安排,机关及参公管理单位、行政类、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按本单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20%、个人按本人工资收入的8%缴费。同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个人、单位分别按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4%、8%缴费,全部计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此外,各地实施意见对于改革范围也作出界定。要求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确定参保人员范围,编制外人员应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编制管理不规范的单位,要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

理规范,待明确工作人员身份后再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资金的筹集问题,各地的方案表述基本一致,均要求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云南等地更进一步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需财政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行政隶属关系和现行经费保障渠道解决。不过,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别和省级以下地区具体贯彻意见拟订进度的不同,启动改革实施工作的时间也将有所差别。“中人”待遇: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过渡性养老金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相对于“新人”(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和“老人”(本办法实施前为编制内工作人员且已经退休的),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中人”的待遇如何过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各地实施办法均明确提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不过,对于过渡性养老金的具体计发等问题,一些地区尚未给出具体过渡办法,未来或将另行制定。事实上,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过程中,相关政策也作出了过渡期的安排,对改革中的“中人”,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过渡性养老金。目前,随着“中人”逐渐退休、“新人”越来越多,过渡性的政策安排逐步弱化,新制度逐渐居于主体地位,体现了平稳过渡的改革方针。对此,专家表示,通俗来讲,“中人”退休后待遇将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一、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既体现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又体现工作人员之间贡献大小差别,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提高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二)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形成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 (三)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水平,切实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四)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立足增量改革,实现平稳过渡。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五)解决突出矛盾与保证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量力而行,准确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先行解决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的突出矛盾,再结合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坚持精算平衡,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 二、改革的范围。本决定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三、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四、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 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指导实施。 本决定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 本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五、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最新解读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最新解读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机关 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此次改革涉及哪些人群?改革后养老金如何缴纳?如何确保在职人员待遇不下降?职业年金 有何作用?就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并轨”凸显公平 1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询问时提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这次改革,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五个同步”。 “这次改革有利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参保 的发展目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随着我国社保覆 盖面的扩大,各类社会群体逐步纳入社保体系。虽然过去曾经在多数地区开展机关事业单 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但改革并不到位。这次改革能够从制度层面上根本解决 “双轨制”问题。 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基 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代扣代缴。个人缴费工资超过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即“300%封顶、60%托底”。 “此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意味着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公平 性有了质的提升,也有利于加快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首都经贸大学社会保障 研究中心主任吕学静说,按照“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可以把按劳分配与缴费的权利义务对等起来,有助于提高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加分材料的报送地点:阿坝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考录奖惩科(马尔康县阿 底加油站后)、茂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大厅(茂县,原人才市场)、汶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汶川县),考生可自愿选择报送地点申报加分。 单独建账避免风险 眼下在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未来的新人会按照什么标准参加社保,他们 的养老保险如何缴纳? 公务员调资办法:从2020年10月1日起,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 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调整后,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的340 元至4000元分别提高到510元至5250元;级别工资各级别起点标准由现行的290元至3020元分别提高到810元至

浅谈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浅谈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特征的确立,原有的国有企业职工 的养老保险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客观发展的要求,改革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成 为必然。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 1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沿革与弊端 由于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照产品经济模式设计的,社会保险工作涉及到的人、钱、物都由企业或单位自己管理,即企业办社会保险。这必然造成企业包揽过多,企业负担过重的局面。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的养老 保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1 实施范围狭窄《劳动保险条例》基本上是在国有企业中实行的大集体和 外商投资企业参照执行,而小集体企业、新建的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基本上尚未 实行。改革开放后,多种形式的企业不断涌现,但非国有企业的职工却不能享受 国有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随着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些企 业与国有企业职工生活待遇不同,成了改革初期政府亟待解决的难点。这对于这 类企业的健康发展,解除职工后顾之忧极为不利。特别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趋 势越来越猛,职工养老保险问题不能解决,对此类企业职工越来越成为了困难。 1.2 社会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不仅负担了职工养老保险,而且还负担了职工 的生育、疾病、伤残、死亡等保险待遇,实际上企业承担了本应由社会保险机构 承担的工作。这自然加大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3 超越国情,且职工缺乏自我保障意识长期以来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完全由 国家和企业包下来,职工和个人不缴纳保险费,这不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 点和生产发展水平低、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不适合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 的形势。国家和企业负担越来越重,也必将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个人 不缴费,缺乏自我保障意识,助长了人们完全依赖国家和单位的思想,这不利于 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1.4 有悖于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原则社会保险机构按照国家法令将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保险费通过社会统筹的方式征集起来,形成保险基金, 然后在不同的职工中进行分配,它具有互助共济的性质。但“企业保险”使企业之 间养老保险负担不平衡,老企业退休职工多,负担重;新企业退休职工少,负担轻。经济改革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和市场,而企业却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新企业 轻装上任,老企业负重难行。 2 建立健全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客观必然性 在今天的中国,建立健全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推动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经济改革纵深发展的配套措施,它所具有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2.1 有助于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成为真正独立的生产经营者社会保险 是国家立法确定的,以保险形式实行的对工薪劳动者(或全体公民)的生活保障措施。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险 项目。如此可以大大减轻企业的负担,还企业以其固有的经济职能身份,排除其 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阻力。 2.2 决定着劳动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发展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与人才市场体系,使人员流动、职工辞退、机构精简正常化和规范化、社会性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

退休员工工资怎么计

退休员工工资怎么计算 退休员工工资计算方法 一、2012年底以前已按城镇养老保险规定办理退休(职)手续,并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生活费)的人员,每人每月按照以下办法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 1、先增加55元; 2、再按照本人工作年限,每满1年增加1元。 上述两项合计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不足65元的,补足到65元。 补充养老金,下同)的人员,每人每月再按下述办法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 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人员,按照本人工作年限,每满1年增加1元; 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的人员,按照本人工作年限,每满1年增加2元; 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按照本人工作年限,每满1年增加3元。

二、养老金如何算呢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 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 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例:50岁195个月、60岁139个月)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全部平均工资指数本人97年以前缴费年限(工龄) 1% 上述人员增加后的月基本养老金最高不超过2000元。 三、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公式 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以上便是退休工资计算方法具体公式的介绍。当然,如果您对退休工资计算上还有异议,可以登录您所在地区社保网站,将具体的社保卡信息输入后即可查询。 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方法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填表说明分解.doc

目录 目录 (1) 注意事项………………………………………………………… 一、单位用户启用.................................................... 1.通过VPN登录系统............................................... 2.CA证书登录....................................................... 3.Adobe Reader控件安装………………………………………………… 二、事业单位数据采集系统常见问题解答文档................. 三、单位数据采集操作说明.......................... 1. 单位信息采集................................................... 2. 在职人员采集................................................... 3. 退休人员采集................................................... 4. 在职人员信息修改............................................. 5. 退休人员信息修改............................................. 6. 人员信息删除................................................... 7. 数据上报......................................................... 8. 报表打印......................................................... 9. 日志记录查看................................................... 10. 报表工具下载..................................................

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原标题: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以下为《决定》全文: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一、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既体现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又体现工作人员之间贡献大小差别,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提高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二)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形成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 (三)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水平,切实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 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 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 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 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 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改革问题,通过对问题背景及附件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采用数据拟合、求平均值、图表等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各个问题较合理的结果。 对于问题一,先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工资增长采取了经济预测,再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预测出从2011到2035年山东省的年平均工资(见表一)。 对于问题二,在已知的基础上,结合问题一的结论和附件2可以求出2009年该企业各年龄段职工工资与该企业平均工资之比(见表三),又根据职工缴费指数的参考值和养老金的计算办法,考虑某职工自2000年起分别从30岁,40岁开始缴养老保险,一直到退休(55岁,60岁,65岁),建立了模型一,根据模型一计算出在这6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养老金的替代率为25.56%、30.67%、34.92%、15.36%、20.45%、25.60%。 对于问题三,是在问题二的基础上,可以得出该职工30~55岁、30~60岁、30~65岁各年龄段缴纳的总金额分别为155940元、287268元、509676元; 再得出该职工从退休到75岁死亡,这段时间内每年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分别为:11004元、24804元、60552元; 最后得该职工缴存的养老保险金与领取的养老保险金的差额(见表五、六、七); 对于问题四,是在深入分析前三个问题的基础,给出了提高养老金增值率、采用多层次的企业养老统筹体系、深化改革等方案措施来实现既要达到目标替代率又要实现收支平衡的目的 经检验,各问题解决的结果较合理,所采取的错施对我国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事业单位今年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事业单位今年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工资按本人退休前“岗位(职务)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 是独生子女的增加5%。既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5%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例:50岁195个月、60岁139个月)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全部平均工资指数×本人97年以前缴费年限(工龄)×1%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 ×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 ×3.0)÷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 ×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 ×1.0)÷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 ×3.0)÷2×40×1%=3200元 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知识测试题题库

机关保险处业务知识测试题题库 一、单选题(40题) 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 A )、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A、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 B、与机关事业单位紧密联系 C、以财政供养为主 D、财政和单位共同承担 2、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是(D),个人缴费比例是()。 A、28%、8% B、20%、12% C、12%、8% D、20%、8%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依据的是下列哪个文件?(A ) A、《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B、《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C、《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 D、《社会保险法》 4、下列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参保范围的是(C ) A、企业退休人员 B、离休干部 C、机关在职在编工作人员 D、已转企改制到位的单位 5、改革后,下列哪项为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统筹外项目?(C ) A、基本工资 B、年终一次性奖金 C、奖励性补贴 D、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 6、跨统筹区域流动或者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的,既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也转移个人账户,还转移(B)的统筹基金。 A、8% B、12% C、20% D、28% 7、下列哪项不是直接影响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因素(A)

A、参加工作时间 B、缴费基数 C、缴费年限(工龄) D、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间节点为(A)。 A、2014年10月1日 B、2014年9月30日 C、2015年1月1日 D、2016年5月1日 9、中人的基本养老金由哪几项构成?(C) A、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B、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C、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D、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 10、下列哪个退休时间不在过渡期内(A)。 A、2014年9月30 B、2014年10月1日 C、2015年1月1日 D、2016年1月1日 11、从养老保险基金发放的项目是?(D) A、住房补贴 B、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C、丧葬费 D、警衔津贴 12、如果按新办法计发待遇是5000元,按老办法计发待遇是4000元,2017年退休,应发待遇是(A) A、4300 B、4200 C、 5000 D、4000 13、如果按新计发待遇是4000元,按老办法计发待遇是5000元,2017年退休,应发待遇是(C ) A、4300 B、4200 C、 5000 D、4000 14、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称“中人”,设立(B)年过渡期。 A、20 B、10 C、5 D、15 15、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是多少(A) A、8% B、12% C、20% D、28%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用表

附件: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用表 1、社会保险登记表(表2-1) 2、社会保险登记证(表2-2)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在职人员基本信息明细表(表2-3) 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退休(职)人员基本信息明细表(表2-4) 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信息变更申报表(表2-5) 6、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信息变更申报表(表2-6) 7、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注销登记申报表(表2-7) 8、社会保险登记证验证表(表2-8) 9、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工资收入申报表(表3-1) 1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及职工个人缴费申报核定汇总表(表3-2) 1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征缴计划(表4-1) 1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滞后补缴计划(表4-2) 1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征缴计划实缴清册(表4-3) 1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滞后补缴计划实缴清册(表4-4) 1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滞纳金征收计划(表4-5)

16、社会保险费限期补缴通知(表4-6) 17、机关事业单位欠缴养老保险费及对应滞纳金明细表(表4-7) 18、河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提请行政处罚建议书(表4-8) 19、机关事业单位建立(恢复)养老保险关系申报表(表5-1) 2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滞后补缴结算单(表5-2) 21、机关事业单位中断养老保险关系申报表(表5-3) 2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支付申报表(表5-4) 2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支付核定表(表5-5) 24、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人员领取职业年金待遇方式申请表(表6-1) 2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退休(职)人员待遇计算单(表6-2) 26、机关事业单位新增退休人员养老金及相关费用结算单(表6-3) 27、机关事业单位新增退休人员养老金及相关费用结算计划(表6-4) 28、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人员死亡待遇申报表(表6-5) 29、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人员死亡待遇核定表(表6-6) 30、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死亡待遇结算单(表6-7) 31、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死亡待遇结算计划(表6-8) 32、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及相关费用拨付计划(表6-9) 33、财政全额供款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汇总表(表8-1) 34、财政全额供款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同级财政拨付资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doc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2019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更新:2018-12-31 23:29:36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这项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决定》的发布实施,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体现,是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的又一重大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打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场“硬仗”。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于1955年开始建立,60年来,这项制度对保障退休人员生活、稳定干部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也逐步暴露出一些矛盾。从制度内部看,主要有两个:一是退休人员按单位管理,退休费用全部由财政或单位承担,单位之间负担畸轻畸重,一些地区和单位,特别是一些基层事业单位甚至出现了退休费不堪重负、无法保证及时足额支付的现象;二是现行退休费计发办法是以工作人员退休前的“最终工资”为基数,按工龄长短分档计

算,档次划分比较粗,难以体现同级别干部任职长短的细致区别,更无法充分体现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从社会层面看,上世纪90年代,企业改革了原有退休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其他就业群体也陆续进入到这一制度范围。目前只有机关事业单位仍实行原有退休制度,不同的退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产生了“双轨制”、“待遇差”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企业单位和职工个人都缴纳养老保险费,待遇水平与缴费多少联系密切;而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缴费,待遇与缴费无关,从而引发了社会对养老保障制度公平性的质疑。同时,由于制度模式不同,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相互交流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这次改革意义重大。 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党中央把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普遍参保,加上城镇企业职工和其他就业群体,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全国8.4亿多人,而50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游离在养老保险制度之外,成为制度全覆盖的“短板”和“孤岛”。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 有利于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不缴费而享受较高水平的退休费,权利与义务不对应,成为矛盾的焦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和政策,体现制度公平和规则公平,可以逐步化解待遇差距较大的矛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