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利政策分析

股利政策分析

股利政策分析
股利政策分析

股利分配是现代公司理财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当前上市公司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敏感的热点问题,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其理财活动的必然结果。好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增加广大投资者对公司信心及激发其持续追加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这就使得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股利分配政策对公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经济的国家,股市还是个不十分成熟的市场,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市场效率性还较弱,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规范。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是具有深远的理论和显示意义的。

本文以股利分配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根源做了剖析。最后,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提出了对策建议,用有关知识分析了用友软件的股利分配政策。

关键词:股利分配,股利政策,上市公司

3.通货膨胀因素

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购买力下降,企业维持现有的经营规模则需要更大量的资金,一旦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则必然要将更多的税后利润用于内部积累,这种情况下必然要实施较低的股利发放政策。同样,在发生通货紧缩时,同样数额的资金,购买力则更高,但人们的消费意愿会下降,这时企业往往也会实施较低的股利发放政策。

4.股东因素

稳定的收入和避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成熟的资本市场中,由于股权分散,公司经理层由于外部的压力往往满足股东对某一股利形式的偏好。而我国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使权利不对称的情况比较明显,上市公司经理层则有利用某种股利形式满足自身效用的内在动机;另外,一些高股利收入的股东又出于避税的考虑(股利收入的所得税高于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税)往往反对公司发放较多的股利。控制权的稀释和争夺,一方面,当支付较高的股利时,往往会导致公司留存收益的减少和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如果公司的控股股东没有或者不能认购增发的新股,发行新股会导致其控制权被稀释,控股股东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可能采取低支付率的股利政策。虽然这种股利政策不可能使全部股东的财富最大化但却对具有控制权的股东有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当一个公司面临被其他公司或投资者收购的危险时,低股利支付率可能有助于“外来者”取得控制权,外来者可以游说公司的股东相信目前公司不能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他们(外来者)却可以做得更好,这就会导致面临被收购的公司不得不支付较高的股利来取悦其股东。

三、中美股利分配政策的差异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

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目已由过去的十几家,增长到2011年3月底的1548家,总市值达到190187万元。随着股票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日益健全,市场运作日渐规范、投资者日趋理性,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中,股票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属于新兴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诸多问题。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也就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一些鲜明的特点。

1.不分配少分配现象普遍

表1 1992年—2010年未分配股利和未分配现金股利公司统计

年度未分配股利公司未分配现金股利公司公司个数所占比例(%)公司个数所占比例(%)199247.692344.231993158.573318.861994269.226421.9919956019.6110534.31199614227.9

33064.83199733346.5749268.81199843052.3855867.97199951956.5461166.56200035233.44 0639.52200142137.1648041.83200254645.3958948.96200361348.3466552.44200460244.016 7749.49200533933.0162150.92200628224.7269849.82200767042.5179750.67200855534.776 246.92200968739.9974243.19数据来源:1992—2009数据来源于张孝梅、王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会计之友.2010(2)

上市公司不分配现象严重。截至2007年4月30日,深市主板490家上市公司均如期披露了2006年年度报告。深交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共有198家公司在2006年年报中提出了股利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预案,占公司总数的40%,比2005年家数增加了20家,提高约4个百分点。这已经是我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上市公司分配状况最为乐观的一年,但即便如此,这样的水平仍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上三十余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根据道琼斯公司的统计,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平均股息收益率为2.81% ,而我国证券市场在1994年至2003年10年间流通股股东获得的年平均股息收益率才0.89%,低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

1997年有200家不分红派息的公司,占总数的35%,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而香港股市1996年不分配利润的公司占总数的13%。这反映了即使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时期微观上仍有相当部分企业资金困乏,留存收益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改制名不副实,虽然通过上市募集了一批资金,但本身仍处于亏损状态,收益分配更无从谈起。

在近10年中,美国每年宣布实行股票分割或股票股利的公司约占总数的10-15%,香港股市1996年送现金的公司占总数的 61%,送红股、配股的公司占总数的19%。而我国沪深股市1997 年送红股的公司为187家,占总数的 33 %,送现金的公司为129 家,占总数的23%。这种现象是与这一时期国内企业普遍缺少资金密切相关的,因为筹资渠道相对较少,企业愿意少派现金多送红股。具体的近十年上市公司分配股利情况如表1所示。

2000年以后,现金股利比例有所增长,这主要是因为证监会出台相关规定,把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并未具体规定现金分配比例,大部分上市公司只是象征性地分红以达到再融资的目的。这样一来,现金分红只是比原来略有增加而已。

2.股利分配政策受大股东意愿支配

由于历史原因,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国家股股东或发起人股东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中的话语权很大。这就使得公司股东大会最终的决定可能并不是公司整体股东权益最大化,而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家股其实仍是直飞公司的重大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小股东无力给董事会形成压力,大股东也不用担心不发放现金股利导致股票价格下跌而影响公司控制权问题。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就呈现出不派现或低派现的特点。

3.股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差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经常是一年几变,由于不注重投资者的利益,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远见,目的不明确且具有随意性。即使是一些连续派现的公司,派现数额在各年度的分配也很不均衡。有的年度畸高,有的年度甚至不分配。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随意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与成熟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4.利用股市“圈钱”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注意到上市公司利用股利分配政策进行“圈钱”活动,200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新股需符合“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平均可分配利润的20%。”但是,这一法规却成了一些净资产数额较高的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标准。证监会于2008年10月9日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规定“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积分配的利润不少

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其主要内容包括在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公司的现金分红政策,使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明确预期,在公司章程中列明进行现金分红的长期制度安排、条件、比例、种类等内容,并强调严格执行。这些带有强制性的法规措施,保护了外在股东的利益。

(二)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

1.高股利政策的现金股利形式

据统计,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较高,也就是说净利润的大部分都分配给了股东。原因主要有:第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自有资本率比较高,股东的力量相对比较强大,使得经营者在经营方向和利益分配方面必须按照股东的价值最大化安排;第二,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比较完善,此外美国上市公司外部直接融资能力很强,当一个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张时公司间的兼并收购则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公司必须采取高股利政策。这样既可以稳定股东的情绪,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又能够达到保护自己、抵御恶意收购的目的。

股利支付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美国公司回报股东的一般方式是现金股利形式,较少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股利支付率一般在50%以上,占公司现金流量的20%左右;而采取股票股利分配形式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还不到15%.此外,上市公司通常是按季度分配,每年发放四次股利,按年度或半年度分配的则比较少。多年来,美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坚持高比率的现金股利分配形式,这也成为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一个突出特点。

2.股利政策具有相对稳定性

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相信信号传递理论,即他们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是在向投资者传递信息,稳定的股利政策会传递给投资者公司经营情况乐观的信息,从而吸收更多的投资。所以不会轻易削减股利。一方面有些上市公司在某一年度出现股利分配困难时,甚至会采取举债发放股利;另一方面在事先确定了股利分配率,但当期盈利出现出乎意料的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也不会立即大幅增发股利,而是在以后年度中逐渐提高股利支付水平。因此股利政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股票回购也被经常使用

美国是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现象很普遍。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股票回购已经成为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回购方式向股东支付现金的比例与现金股利几乎达到了一样的水平。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主要动机是将其作为股利的一种替代方式,但由于回购不会稀释每股的价值,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用作管理层认股股权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股票期权来激励管理层。通过回购股票向股东分配利润,同时还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权益负债率,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因而它很受股票价值低估的上市公司的欢迎,而且美国的资本利得税税率低于股利所得税税率,所以股票回购也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三)中美鼓励分配政策的差异

1.股权结构差异

美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50%以上的个人股,比重较大。其次是法人股约占30%,其余是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持股。而我国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来的,呈现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并存的状态。据数据调查显示,股份制改造后,国家法人股都在50%以上,要不就是国家独揽大权,操纵企业。根据股权结构理论:股权结构越集中,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结合越紧密,代理成本也越小,管理层越倾向不支付股利的政策。根据该理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上市公司应该着手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减少部分国有股,使股权结构向多元化、分散化发展,此外,应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增强中小股东的话语权。例如,与其他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进行股份置换,减少大股东对单只股票的持股数量;限制最大表决权;开辟国有股、法人股转让

市场等。

2.资本市场成熟程度差异

由于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供求相对平衡的成熟市场,所以投资者通过资本利得获取收益的机会相对比较少,这就使得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成为最直接的获益方式。而我国现在资本市场的状况是供小于求,且规模有限,这就使得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外的其他东西,即投机动机远大于投资动机,投资者买卖股票主要是为了谋取资本利得而非股利,投资行为明显趋于短期化。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也正是看中了这点,所以制定出非理性的股利政策。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与合作,为股利政策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可以通过适度提纲股利支付率回报投资者;对中小投资者进行培训提高其投资素质从而树立趋于理性的投资理念;培育投资机构的投资者使其成为股市的主导力量等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3.利润分配政策上的差异

根据美国《国内收入法》规定,美国上市公司在支付了优先股股利后就可以向普通股股东分配股利,充分体现了全体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原则。并且还规定,上市公司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累积的留存收益超过25万美元的将被征收重税,这毫无疑问增加了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成本。而我国的新《公司法》规定,公司税后利润在支付优先股股利前还要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有亏损),计提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当年累计额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50%可不提取),接着再计提5%~10%的法定公益金,如果经股东会决议,还可以提取任意的盈余公积金,其比例就更不好把握。经过这样的利润分配程序后,即使有盈利的公司最后可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利润也所剩无几了。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股利政策实施的好坏与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不可分割的,应健全、完善《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一)加强股利政策稳定性管理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缺乏长远的股利政策目标,“多利多分,少利少分”思想较严重,只注重短期盈利水平而忽略了长远发展;同时,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氛围较重,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分析能力较弱,受股权分散的限制无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发挥支配作用,因此,应加强对企业股利政策稳定性管理,要求上市公司对未来的股利分配方案进行预测,并对其股利分配方案作详细说明。如果实际分配方案与预测方案不符,则应有充分、正当的理由,从而引导上市公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制定切实可行的股利分配政策,并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贯彻执行。另外,加强股利政策稳定性管理也可以使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趋于更加理性,以长期稳定的回报为投资目的,而非从股票差价中获取收益,从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二)完善法制环境和加强信息的发布

1.完善公司法律法规建设以遏制不分配现象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真正做到让上市公司及时、足额分配,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在法律法规中规范股利分配行为,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分红时间和有条件性的、大概的比例范围,限制上市公司大量保留盈余,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当公司的每股未分配利润达到一定标准后,必须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否则国家可通过征收一定程度的赋税对企业加以约束。

2.加快税制改革

我国的税法规定,对现金股利要征收20%的所得税,而资本利得不征税。这条规定让大量的投资者产生投机心理从而对现金股利不看好。我国要增加企业的派现率,就必须改革这条税制,使现金股利的征税率降低并对资本利得征税。

3.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从而抑制市场过度投机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市场退出机制,因而对上市公司缺乏一个有效的外部制约。在我国,由于受地方政府或母公司的保护等多种原因影响,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一直无法有效实施,使得亏损甚至严重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迟迟不能退出证券市场。在这样一个外部制约机制缺乏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没有应有的约束力,并缺乏对股东长远利益的考虑,从而忽视对股利政策的重视。

4.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

信息闭塞是造成股票市场内部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一方面可以避免市场操纵,建立一个健全的市场,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切断其与机构联手作假的机会,从而使上市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失去牟取暴利的手段;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投资失误,让公司管理层明白,善待投资者就是善待自己。让所有投资者站在同一起跑线去竞争是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追求的目标。

(三)深化股权结构改革

流通股股权和非流通股股权的分割是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特殊现象。股权的割裂导致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冲突,处于控股地位的非流通股股东利用其优势,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侵占中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从而获得巨额收益。因此只有解决股权分割的问题,实现股票全流通,才能真正实现同股同权和同股同利。

(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着手,加快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使中小投资者能够合理行使监督权,使股东大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应主要归咎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母公司左右,权利掌握在经营者手中,一切重大决策都由经营者根据自己意愿做出,为此必须尽快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首先,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一方面独立董事的加入能使内部人控制的状况得以改善使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更理性,更规范,另一方面还可独立监督公司管理层,减轻内部人控制带来的问题。其次,规范和强化董事会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同时,不要忽视外部监控机制,从而使中小投资者也能参与公司的监督,保护自身的权益。另外,成长率较低的企业应在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上下工夫,积极增强自身积累资金的能力,而不是盲目依靠在股市“圈钱”的外部融资方式。

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引进和培育多元持股主体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机制得到优化,各类股东利益冲突得到缓解然而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并不会因此而得到彻底解决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矛盾仍然存在对待公司股利政策的态度也不会一致根据代理成本理论发放股利是降低代理成本的有效方法降低代理成本、加强公司内部治理仍是完善股利分配机制的必需措施同时还要积极引进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外部监督约束作用防止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和中小股东的行为。

五、结束语

股利分配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理想的股利政策应该是在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求得某种平衡。本文将股利政策放至于国际视角下与美国股利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差异,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应用还不够成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竞争力,上市公司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股利分配制度,真正从公司战略角度思考股利政策的制定,并在分发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和深化股权结构改革等方面做出努力。

致谢

时光飞逝,此次论文的完成,标志着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也意味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也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学习能力。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就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的新的知识来提高自我。

本文是在刘晓霞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到选到课题的研究和论证,再到毕业设计的编写、修改,每一步都有刘老师的细心指导和耐心的解析。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论文的设计。在这里我对刘晓霞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表示诚

中国工商银行股利政策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股利政策分析 小组成员: 刘阳 王琪 焦琪琦 牛佳丽 于凡迪 邓鑫杰

中国工商银行股利政策分析 一.中国工商银行简介 证券简称:工商银行 公司名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成立日期:1984-1-1 改制日期:2005-10-28 上市日期:2006-10-27 上市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 所属行业:金融、保险业 注册资本:人民币3490亿元(2011-3-4) 法人代表:姜建清 董事长:姜建清 行长:易会满 董事会秘书:胡浩 注册地址/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55号(邮政编码:100140) 公司口号:工于至诚,行以致远 2总部大厦 中国工商银行总部大楼,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55号。由美国SOM设计师事务所设计,楼高13层,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分矩型区和弧型区两大部分,中间以天桥形式联为一体。 大楼为整体钢结构工程,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其结构形式为磨擦型高强度螺栓联接,底层插入柱为箱形截面,全熔透焊接最大板厚达100mm;总用钢量达8000吨,由中铁武桥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原武汉桥机厂)进行施工详图深化设计,并完成全部钢结构的工厂制造任务。 该项目按《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95)制造、安装并验收,整体工程获得国家颁发的鲁班奖。 3企业文化 使命:

提供卓越金融服务 ——服务客户 ——回报股东 ——成就员工 ——奉献社会 愿景: 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 价值观: 工于至诚,行以致远 ——诚信、人本、稳健、创新、卓越 二.股利政策基本分类 类型有5种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政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一)剩余股利政策 是以首先满足公司资金需求为出发点的股利政策。根据这一政策,公司按如下步骤确定其股利分配额: 1、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 2、确定公司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量; 3、确定按照最佳资本结构,为满足资金需求所需增加的股东权益数额; 4、将公司税后利润首先满足公司下一年度的增加需求,剩余部分用来发放当年的现金股利。 (二)稳定股利额政策 以确定的现金股利分配额作为利润分配的首要目标优先予以考虑,一般不随资金需求的波动而波动。这一股利政策有以下两点好处。 1、稳定的股利额给股票市场和公司股东一个稳定的信息。 2、许多作为长期投资者的股东(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希望公司股利能够成为其稳定的收入来源,便安排消费和其他各项支出,稳定股利额政策有利于公司吸引和稳定这部分投资者的投资。 采用稳定股利额政策,要求公司对未来的支付能力作出较好的判断。一般来说,公司确定的稳定股利额不应太高,要留有余地,以免形成公司无力支付的困境。 (三)固定股利率政策 政策公司每年按固定的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现金股利。从企业支付能力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真正稳定的股利政策,这一政策将导致公司股利分配额的频繁变化,传递给外界一个公司不稳定的信息,所以很少有企业采用这一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案例

案例1:用友软件的现金股利政策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自1988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自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应用软件产品(ERP、SCM 、CRM、HR、EAM、行业管理软件)和电子政务管理软件产品的研发、销售和服务。用友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管理软件/ERP供应商、财务软件供应商和独立软件供应商。其经营范围包括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外部设备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数据库服务;销售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及外部设备等。公司前身可追溯至创始人王文京、苏启强于1988年成立的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于1990年3月正式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1995年1月18日在原公司基础上组建成立用友集团公司,1999年12月6日,批准公司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月,用友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2年“用友”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2年被中国权威的IT市场研究机构CCID评为“年度成功企业”。 公司董事会于2002年5月16日在《上海证券报》刊登了《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度分红派息实施公告》,根据公司2001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2001年末总股本100,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含税)。股权登记日为2002年5月21日,除息日为2002年5月22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2002年5月28日。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净利润91,605,983元,在计提10%法定盈余公积金9,160,598元,5%法定公益金 4,580,299元,加年初未分配利润126,947元后,本次实际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是77,992,033元。 根据用友软件公布的年度报告,公司分红方案是10股派现6元(含税),将共计派发现金股利6000万元,而大股东王文京拥有55.2%的股份,可分得现金红利3321万元。去年4月用友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情况显示,王文京直接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5.2%。此次分红后,王文京将拿回自己投资用友公司的一半投资。按照这种情况,王文京投资用友的全部股份在两年内就可以用现金的方式全部收回。而流通股股东分得红利则需要133年才能收回投资。

股利分配政策案例分析

股利分配政策案例分析 浅论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股利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政策之一,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一直是现代中西方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我 们应在研究我国股利政策实践的不同特点的同时,还应分析我国股 利分配政策成因及因素。 【关键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成因分析 一、股利分配方式 股利是股息与红利的总称,是指股东依靠其所拥有的公司的股份从公司分得的利润,是董事会正式宣布从公司净利润中分配给股东,作为给每一个股东对公司投资的一种报酬。股利是一种积累留存的 利润,股东分配股利是一种权利,但分配股利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又称红股、送股)两种,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常常被上市公司 作为股票股利的一种替代品,在此一并归人股利分配范围讨论。现 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1、条件不同。现金股利适用于企业现金较充足,分配股利后企 业的资产流动性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并且具有有效广泛的筹资渠道 的企业。股票股利只要符合股利分配条件,即企业不管是否实际收 到现金,只要账上能够盈利,就可以采用股票股利。 2、性质不同。现金股利的发放致使公司的资产和股东权益减少 同等数额,是企业资产的流出,会减少企业的可用资产,是利润的 分配,是真正的股利。股票股利是把原来属于股东所有的盈余公积 转化为股东所有的投入资本。实质上是留存利润的凝固化、资本化,不是真实意义上的股利。

3、财务影响不同。发放股票股利可使股东分享公司的盈利而无 须分配现金,使公司留存了大量的现金,便于进行再投资,有利于 公司的长期发展。而发放现金股利将减少企业的实物资财,直接影 响企业内部资产的结构,致使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重发生变化,有利于调节资产的结构。 4、会计处理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 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先由公司董事会提出,最终由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并按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分配,所以,两种分配方案 不但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且在内容上也存在差异,在会计核算上就 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成因分析 二级市场比较欢迎送红股,而反感派送现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股市还不成熟。红利与股价之比很低,与资本利得相比更微不足道。投资者主要是期望从股利波动中获利,而送红股又是二级市场炒作 的题材,填权的可能性很大。也有一些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的个人 或机构为了赚取该企业股票的投机收益,利用其影响促使管理当局 分派股票股利,甚至是高比例送股或转增股本。而西方成熟股市, 投资者大都关心的是拿到手的现金股利,而不在乎虚有的送股。 我国上市公司中不少企业致益较差,无利可分。有的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要求,操纵利润,因只是账面利润,无能力支付股利;也有 的上市公司尽管有利润,但变现能力差,流动性不足,无现金可分。而发放股票股利,公司只要在账簿上做一笔转账业务,无须支付任 何代价。这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股票股利而不选择现金股利的客 观原因。 三、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 上市公司在制订一个适度的股利政策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每—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政策的合理性,所以公司在制订政策时不 仅需要考虑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法律因素。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证券交易的正常进行, 防止企业股东和管理人员滥用手中职权,除债权人在签订债务、合

用友软件的高额现金股利分配案例分析

用友软件的高额现金股利分配案例分析 1、对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1)财务状况良好。总体来说公司的发展状况良好,有乐观的盈利预期。 主营收入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增长迅速。2001年,公司实现主营收入3270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为30444万元,与2000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56.2%和55.9%。 1.偿债能力 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高于12,远远超过一般认为的2或1的标准,资产负债率也只有 27%(2002),长、短期都没有偿债压力,财务风险很低。而且公司每年都盈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都是正值,说明净利润是有真实的现金保证的。 2.经营成果 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在90%以上,净利润的绝对值也达到4011.88万元(2002),高于准备发放的现金股利。 3.现金流量 公司2001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为67,300.56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更有10,329.34 万元,说明净利润是有真实的现金保证的。在发放现金股利之后(200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额为-9024.47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1543.79 万元,证明发放高额现金股利还是对该公司现金流量造成了巨大的了影响。 4.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用友软件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大于6,高于企业标准值3的标准,说明企业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正常。 5.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为5(2002)。高于企业标准值3的标准,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快。 2、发放高额现金股利对公司及股东的影响 是否发放股利会对公司价值造成一定影响。首先,因为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

信息不对称,外部股东无法确实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很有可能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去推断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故现金股利起着传递信号的作用;其次,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对于股东来说,发到手的现金股利是确定性获得的,而将现金留在公司等待未来的股票增值或更高的现金股利,则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因此股东可能会对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更高的估值;最后,管理者和股东是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利益冲突,自由现金流过多,公司的管理者更可能过度投资,致使股东财富损失,增加委托代理成本,而现金股利分配将利润返给了股东,减少了管理者滥用现金流的可能,降低了代理成本,这也导致股东对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的估值更高。 另外,我们也应该关注历史因素。在2005年以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股权分置。发起人手中所持有的股份是不能上市流通的,因此大股东的控制权私利无法通过交易手中的股票实现,转而通过股利政策的选择和关联方交易从上市公司转移利润和现金流。虽然经过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将逐渐走上流通的道路,但这仍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公司,通过高额派现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流的可能性越大,因为现金流将更多地流向控股股东。如前述,用友软件是典型的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王文京一人对上市公司的股票占有较大比重约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其利用股利政策获取控制权私利的可能性很高。 通过用友的高派现政策,可以使非流通股股东早日实现把手中的股票变成资金,早日完全收回成本。而持有用友股份的流通股股东,就不如非流通股股东(购买股票的高价格等因素影响)那么容易收回成本。由此可见,在高派现的过程中,大股东动了小股东的奶酪,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综上所述: 用友软件的股权集中度高,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高派现股利政策最终沦为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利的手段。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事实上已经变成了不同的股,具有可流通与不可流通的不同权利,但这不同权的普通股又具有同等的投票权和分红权。由于三分之二的股权不流通,尽管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买入的是高溢价的股票,决策权还是落在投资成本很低的非流通股股东手中。这样,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决策自然只会是有利于非流通股股东。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法规制度和企业组织结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股利政策影响的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币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最先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还没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对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股利政策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此后,很多财务学家对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形成了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方面,形成了股利无关论与税差理论;而后者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一)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 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存给公司。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1956年哈佛大学约翰·林纳(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拉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1.“一鸟在手”理论。“~鸟在手”理论主要的代表者是戈登。1962年戈登(Grordon.M.J)和夏普(EliShapiro)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戈登模型。该理论基于投资者偏爱即期收入和即期股利能消除不确定性的特点,认为股票价格变动较大,在投资者眼里股利收益要比留存收益再投资带来的资本利得更为可靠,由于投资者一般为风险厌恶型,宁可现在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等到将来收到更多的股利,故投资者一般偏好现金股利而非资本利得。在这种思想下,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与股东财富息息相关,股利支付的提高将会增加股东财富。 2.股利无关论。最著名的MM股利无关论是由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61年提出的,因为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均为M而简称为MM理论。Modigliani和Miller认为,在一个信息对称的完善资本市场里,在公司投资决策既定的条件下,公司的价值和公司的财务决策是无关的,因此,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对股东的财富和公司价值没有影响,股利政策与股价无关,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会影响股票的市价。 3.税收效应理论。法勒(Farrar)和塞尔文(Sel—wyn,L)通过研究认为,在不存在税收因素的条件下,公司选择何种股利支付方式并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如果现金红利和资本利得可以不同税赋,如现金股利税赋高于资本利得的税赋,那么,在公司及投资者看来,支付现金股利就不再是最优的股利分配政策。由此可见,存在税赋差别的前提下,公司选择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不仅会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也会使公司(及个人投资者)的税收负担出现差异,即使在税率相同的情况下,资本利得只有在实现之时才缴纳资本增值税,相对于现金股利课税而言,仍然具有延迟纳税的好处。 (二)现代股利政策 现代股利政策认为,在完善资本市场环境中,股利政策并不重要,每个股东都能无成本地选择公司的股利政策,以适应自己偏好,所以股利不影响公司价值。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由于资本市场存在不对称税负、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三种缺陷,公司的股利政策将对公司的价值产生影响,这时股利政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1.追随者效应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是税差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股东的税收等级不同,导致他们对待股利水平的态度不同。有的税收等级高,而有的税收等级低。公司应据此调整股利政策,使其符合股东的愿望达到均衡。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将吸引一类追随者,由处于低边际税率等级的投资者持有;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将吸引另一类追随者,由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分析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分析 摘要: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股利政策有助于公司在资本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公司的长远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公司的财务决策中,制定一个正确、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对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诸多因素作了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理论因素主要有法律性限制、契约性限制、公司内部的有关限制和股东的意愿等几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股利政策影响因素股利分配 Abstract:Dividend polic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mpany's financial management. Reasonable dividend policy help the company establish a good image in the capital market, creating favorable factors for the company's long-term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ompany's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establishing a correct, stable dividend distribution policy plays a vital role. Therefor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dividend policy in a company. The theoretical factors are legal restrictions, contractual restrictions, company's internal relevant restriction and shareholders' suggestions. Keywords: dividend policy relevant factors distribution of dividends 一、引言 股利政策是企业对股利分配所采取的策略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股利政策, 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廉价的资金来源, 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 以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而公司股利政策的形成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即公司的股利分配是在种种因素下进行的,公司不可能摆脱这些因素的影响。 二、股利及股利政策概述 1、股利及股利的支付形式 股利是指企业的股东从企业所取得的利润,以股东投资额为分配标准,包括股息和红利。股息是指优先股股东依照事先约定的比率定期提取的公司经营收益;红利则指普通股股东在分派股息后从公司提取的不定期收益。股息和红利都是股东的投资收益,统称为股利。一般来说,股份公司通常在年终结算后,将盈利的一部分作为股息分配给公司的股东。 股利的支付形式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以及股票回购。其中最常用的是现金股利,股票股利以及股票回购。 (1)、现金股利 所谓现金股利,也称派现,是指公司用现金向股东分配的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投资者认为,现金股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在公司持续经营的基础上于本期收到的,因此许多公司经理便投其所好,分配现金股利。公司支付现金股利会导致公司未分配利润减少,股东权益相应减少,在股本不变的前提下,会直接降低每股净资产,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2)、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指公司向现有股东发放的额外的普通股股票,我国通常称为“红股”。与现金股利不同,股票股利只是资金在股东权益账户之间的转移。即将公司的末分配利润或盈余公积金转化为股本。它不会导致公司现金的流出,也不增加公司的资产,股东权益账面价值的总额也不发生变化。但发放股票股利将增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票数量.导致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股东权益账面价值的减少。不过由于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数量将相应地增加,每位股东

股利理论与政策

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Dividend policy)是指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一切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较具原则性的做法,是关于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方面的方针和策略,所涉及的主要是公司对其收益进行分配还是留存以用于再投资的策略问题。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方面来说的股利政策就是指探讨保留盈余和普通股股利支付的比例关系问题,即股利发放比率的确定。而广义的股利政策则包括:股利宣布日的确定、股利发放比例的确定、股利发放时的资金筹集等问题。 传统理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学者们研究股利政策理论主要关注的是股利政策是否会影响股票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鸟在手理论、MM股利无关论和税差理论,这三种理论被称为传统股利政策理论。 “一鸟在手”理论 “一鸟在手”理论源于谚语“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该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M.Gordon 1959年在《经济与统计评论》上发表的《股利、盈利和股票的价格》,他认为企业的留存收益再投资时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扩大,因此投资者倾向于获得当期的而非未来的收入,即当期的现金股利。因为投资者一般为风险厌恶型,更倾向于当期较少的股利收入,而不是具有较大风险的未来较多的股利。在这种情况下,当公司提高其股利支付率时,就会降低不确定性,投资者可以要求较低的必要报酬率,

公司股票价格上升;如果公司降低股利支付率或者延期支付,就会使投资者风险增大,投资者必然要求较高报酬率以补偿其承受的风险,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会下降。 MM理论 1961年,股利政策的理论先驱米勒(Miller,MH)和弗兰克·莫迪格利安尼(Modieliani,F)在其论文《股利政策,增长和公司价值》中提出了著名的“MM股利无关论”,即认为在一个无税收的完美市场上,股利政策和公司股价是无关的,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彼此独立,公司价值仅仅依赖于公司资产的经营效率,股利分配政策的改变就仅是意味着公司的盈余如何在现金股利与资本利得之间进行分配。理性的投资者不会因为分配的比例或者形式而改变其对公司评价,因此公司的股价不会受到股利政策的影响。 税差理论 Farrar和Selwyn1967年首次对股利政策影响企业价值的问题作出了回答。他们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法,并假设投资者都希望试图达到税后收益最大化。他们认为,只要股息收入的个人所得税高于资本利得的个人所得税,股东将情愿公司不支付股息。他们认为资金留在公司里或用于回购股票时股东的收益更高,或者说,这种情况下股价将比股息支付时高;如果股息未支付,股东若需要现金,可随时出售其部分股票。从税赋角度考虑,公司不需要分配股利。如果要向股东支付现金,也应通过股票回购来解决。

用友公司股利分配案例分析

用友公司股利分配案例分析 11春金融本 徐红梅 1144201200090 一、事件背景 用友软件分红方案每10股派现6元,2001王文京现金分红3321万!大股东王文京成为最大获益者。 王文京、苏启强于1988年成立的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最初的注册资本为5万元人民币。后于1990年3月正式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995年1月18日,用友组建成立用友集团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2000万元人民币。 1999年12月6日,用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终增至7500万元人民币。 2001年5月18日,用友软件(600588)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家核准制下发行的股票,以每股36.68元的价格发行,上市当天该股最高摸至100元,收盘价92元,创下中国证券市场新纪录,王文京个人身价一度超过50亿元人民币。 中国软件业的风云人物王文京再一次成了媒体聚焦的对象。作为当年第一家核准制上市公司用友软件(600588)的最大股东,他在上市第一年的0.6元(含税)分红中得到了3321万元的红利。根据计算,用友软件出资8000多万元的大股东,一年分得红利4500万元,回报率高达54%,不到两年就能收回投资。而出资20个亿的流通股股东分得红利1500万元,回报率只有1.6%,需要133年才能收回投资。 二、分红资料

三、用友公司决定股利分配政策主要考虑问题 1、股东的利益 2、过多的现金分配 3、配股要求 4、市场信心 四、用友公司选择现金股利的理由及影响 动机: 1、降低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 2、传递公司的未来信息 3、满足配股要求 4、满足股东权益要求 5、降低企业现金持有量。 分析: 1、在市场监督不足情况下,股权结构分散的管理者将选择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股东的公司资源配置行为,如投资决策时会选择低风险、预期收益低的项目,而在现金流量充足的公司里,管理者可能采取过渡投资行为而获取个人利益。因此股东为了增加管理者任意分配资源的难度,股东可以通过增加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来减少管理者控制的现金流量。 2、高派现可以作为公司对外投资者传递信心的信号,但用友高派现后股份一路下滑,与实际理论相悖。 3、中国证监会对公司配股有明确规定,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3年超过10%,净资产值较高而业绩平平的公司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常常采用发放现金股利的方法用友2000 净资产收益率为46.76% 超高发行价后预计净资产收益率为5.87% 高额派现后为7.0%,满足了目前新股增发或配股需三折平均收益率底线6%的规定,为再融资创造了条件。 4、由于公司未来的收入的不确定性,投资者更愿意得到实实在在的现金股利, 5、用友公司出现“钱难花”现象,现金投资收益率不高,大量现金滞压。

股利政策分析

股利分配是现代公司理财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当前上市公司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敏感的热点问题,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其理财活动的必然结果。好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增加广大投资者对公司信心及激发其持续追加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这就使得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股利分配政策对公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经济的国家,股市还是个不十分成熟的市场,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市场效率性还较弱,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规范。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是具有深远的理论和显示意义的。 本文以股利分配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根源做了剖析。最后,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提出了对策建议,用有关知识分析了用友软件的股利分配政策。 关键词:股利分配,股利政策,上市公司 3.通货膨胀因素 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购买力下降,企业维持现有的经营规模则需要更大量的资金,一旦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则必然要将更多的税后利润用于内部积累,这种情况下必然要实施较低的股利发放政策。同样,在发生通货紧缩时,同样数额的资金,购买力则更高,但人们的消费意愿会下降,这时企业往往也会实施较低的股利发放政策。 4.股东因素 稳定的收入和避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成熟的资本市场中,由于股权分散,公司经理层由于外部的压力往往满足股东对某一股利形式的偏好。而我国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使权利不对称的情况比较明显,上市公司经理层则有利用某种股利形式满足自身效用的内在动机;另外,一些高股利收入的股东又出于避税的考虑(股利收入的所得税高于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税)往往反对公司发放较多的股利。控制权的稀释和争夺,一方面,当支付较高的股利时,往往会导致公司留存收益的减少和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如果公司的控股股东没有或者不能认购增发的新股,发行新股会导致其控制权被稀释,控股股东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可能采取低支付率的股利政策。虽然这种股利政策不可能使全部股东的财富最大化但却对具有控制权的股东有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当一个公司面临被其他公司或投资者收购的危险时,低股利支付率可能有助于“外来者”取得控制权,外来者可以游说公司的股东相信目前公司不能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他们(外来者)却可以做得更好,这就会导致面临被收购的公司不得不支付较高的股利来取悦其股东。 三、中美股利分配政策的差异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 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目已由过去的十几家,增长到2011年3月底的1548家,总市值达到190187万元。随着股票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日益健全,市场运作日渐规范、投资者日趋理性,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中,股票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属于新兴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诸多问题。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也就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一些鲜明的特点。 1.不分配少分配现象普遍 表1 1992年—2010年未分配股利和未分配现金股利公司统计 年度未分配股利公司未分配现金股利公司公司个数所占比例(%)公司个数所占比例(%)199247.692344.231993158.573318.861994269.226421.9919956019.6110534.31199614227.9

绿城股利政策案例分析_[全文]

山东师范大学 研究生学位课程作业答卷 姓名陈沐阳 学号跟读生 学科专业工商管理 科目财务管理 时间2013年5月29日 分数 绿城股利政策案例分析 一、引言 尽管根据经典的MM股利政策不相关理论,企业可以随意安排股利支付,但在实务中,受到税赋交易成本不对称信息乃至法规限制,企业内部融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部融资成本,股利支付的多少对企业价值并非不相关,股利政策不仅会影响股东的利益,也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以及未来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因此,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不得不进行慎重考虑在理论研究中,可以将股利政策从融资政策和投资政策及公司经营活动中抽象出来进行单独的静态分析;而在实务中,各个财务政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必须结合起来从动态角度予以综合考虑。本文以绿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为案例,探讨其1997年至2012年股利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投融资政策的支持效应。 根据MM股利不相关理论,企业可以随意安排股利支付,但在实务中,股利支付的多少对企业价值并非不相关,股利政策不仅会影响股东的利益,也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以及未来

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通过对绿城案例的研究发现,股利政策对融资政策和投资政策及公司经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实务操作中,各个财务政策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从动态角度出发,合理运用股利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相关概念简述 13>.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是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稳定股价为核心,在平衡公司内外部相关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净利润在提取各种法定公积金后如何分配而制定的支付股利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股利政策是公司支付股利的跨期安排,其影响具有持续性,所以在制定过程中往往着重考虑有持续性影响的因素,努力使股利政策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 股利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1)股利分配利益主体的确定。股利分配的利益主体指参与公司股利分配的代表不同利益的主体,即公司股利分配的参与者。(2)股利支付率政策,即确定每股实际分配盈余与可分配盈余的比率。(3)股利支付具体形式的选择,即确定合适的分红形式: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股本及混合形式等。(4)股利支付率增长政策,即确定公司未来股利的增长速度,它将制约某一时期股利支付率的高低。(5)股利发放策略的选择,是采取稳定股利政策,还是剩余股利政策,或固定股利政策。(6)股利发放程序的策划,如股利宣告日登记日除息日和发放日的选择等。 2.MM股利政策 1961年,股利政策的理论先驱米勒(Miller,MH)和弗兰克·莫迪格利安尼(Modieliani,F)在其论文《股利政策,增长和公司价值》中提出了著名的“MM股利无关论”,即认为在一个无税收的完美市场上,股利政策和公司股价是无关的,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彼此独立,公司价值仅仅依赖于公司资产的经营效率,股利分配政策的改变就仅是意味着公司的盈余如何在现金股利与资本利得之间进行分配。理性的投资者不会因为分配的比例或者形式而改变其对公司评价,因此公司的股价不会受到股利政策的影响。 三、案例简介 1.绿城公司简介 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1995年1月6日注册成立,国内知名开发企业,专注于开发高品质物业。2006年7月13日,“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900)在香港上市,绿城为其全资子公司。 历经17年的发展,绿城拥有100多家成员企业,3400多名员工,开发足迹遍及国内50多个城市,包括浙江省内的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丽水以及国内北京、上海、天津、合肥、长沙、济南、郑州、乌鲁木齐、南京、无锡、苏州、青岛、大连、海南陵水等。至2011年4月底,公司土地储备总用地面积达2600多万平方米,

上市公司收益分配案例分析(作业版)

市公司收益分配 案例分析 班级: 财务管理一班学号:113 姓名: xx 、中外收益分配政策对比一)、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政策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主要采取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分红方式。在证券市场建立的初期,采取现金股利形式分红的上市公司较少,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采取现金股利形式分红的公司越来越多。 案例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摘录) 1、分配年度:2010 年度。 2、本次分配以公司总股本415,646,69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 现金红利 0.6 元(含税)。 3、每股税前现金红利金额 0.06 元。 4、对于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A 股股份的个人股东(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按10%的税率代扣个人所得税后,实际派发现金红利为每股 0.054元。对于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A股股份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 D,公司委托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按照扣除10%企业所得税后的金额,即每股人民币 0.054 元进行派发;如该类股东在本公告刊登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公司提供相

关纳税证明文件: 1)以居民企业身份向中国税务机关缴纳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凭证;2)以居民企业身份向中国税务机关递交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3)该类股东虽为非居民企业,但其本次应获得的红利属于该类股东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取得的证明文件。由本公司核准确认有关股东属于居民企业股东后,安排不代扣代缴10%企业所得税,并由本公司向相关股东补发相应的现金红利款每股 0.00 元。 如果该类股东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证明文件,则本公司将按照10%的税率代扣代缴QFII股东的红利所得税。对于其他非居民企业,我公司未代扣代缴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所得发生地缴纳。对于属于《企业所得税法》项下居民企业含义的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A 股股份的机构投资者的所得税自行缴纳,实际发放现金红利为每股人民币 0.06 元。 二)、国外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政策 在国外发达的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分红收益分配方案大致可以分为4 种形式。 (1)现金股利形式。即上市公司分红时向股东分派现金。这种分红方式可以使股东获得直接的现金收益,方法简便,是分红的主要形式。但是在确定分派现金比例时,往往存在公司与股东之间的矛盾。分派现金过多,受到股东的欢迎,但是公司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就会减少,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分派现金过少,虽然公司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增加,但是股东的眼前利益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公司股票的价格。 (2)股票股利形式。即上市公司以本公司的股票代替现金作为股利向股东分红的一种形式。这种分红形式即送红股的形式。所送红股是由红利转增资本或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形成的,属于无偿增资发行股票。由于所送股票是按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分派的,每位股东在公司拥有的权益不发生变化。同时,这种分红方式只是使公司帐户上的一部分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公司的资产及负债并未受到影响。送红股方式的好处在于,现金股利可保留在公司内部,防止其流出公司,既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又扩大了公

苹果计算机公司股利政策案例

苹果计算机公司股利政策案例 【案例背景】苹果计算机公司创立于1976年,到1980年,该公司研究生产的家用电脑已经销售13万多台,销售收入达到1.17亿美元。1980年苹果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上市以后,公司得到快速成长,到1986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已达到19亿美元,净利润实现1.54亿美元。1980—1986年,苹果公司的净利润年增长率达到53% 。1986年,苹果公司与马克公司联合进入办公用电脑市场。办公用电脑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实力非常强大的IBM 公司,尽管竞争非常激烈,1987年,苹果公司仍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销售收入实现了42%的增长。但是,人们仍然对苹果公司能否持续增长表示怀疑。为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苹果公司在1987年4月23日宣布首次分配季度股利,每股支付现金股利0.12美元,同时按1:2比例进行股票分割(即每1股分拆为2股)。股票市场对苹果公司首次分配股利反映非常强烈,股利分配方案宣布当天,股价就上涨了1.75美元,在4个交易日里,股价上涨了约8% 。在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苹果公司的经营业绩保持良好的增长,截至1990年,实现销售收入55.58亿美元,净利润4.75亿美元,1986—1990年间,销售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为31% ,净利润平均年增长率为33% 。但是1990年以后,苹果公司的业绩开始逐年下降,1996年亏损7.42亿美元,1997年亏损3.79亿美元。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从1990年的48美元/ 股跌到1997年的24美元/股。尽管经营业绩发生较大变化,但苹果公司从1987年首次分配股利开始,一直坚持每年支付大约每股0.45美元的现金股利,直到1996年,由于经营的困难,不得不停止发放股利。 【案例要求】: 1.苹果公司为什么决定1987年首次发放股利,并进行股票分割? 2.苹果公司采用何种股利政策?评价这种股利政策的利弊。 【案例解析】: 1.为什么苹果公司决定发放股利?其中一个答案是苹果公司试图向市场传递一种关于公司潜在的成长性和渗透到办公用电脑市场的美好前景的信号。发放股利也可能是对良好经营业绩的证实,苹果的首次股利使得市场确信公司的成功不是暂时的。为什么苹果在宣布首次股利的同时宣布2:1的股票分割呢?人们普遍认为没有现金股利的股票分割就好比用两张五美元的票子换取一张是美元的票子。钱包感觉吼了,但实际状况并未改善。然而,伴随着先进股利的股票分割可以强化的信号,传递更多信息。此外,有时公司进行股票分割时因为其认为低股价可以吸引更多的个人投资者,从而提高股票的流动性。 2.发放首次股利是苹果公司的最佳决策吗?市场的正面反应和苹果以后的经营成果证

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第五章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习题 一、客观题: 1、【单选题】企业的收益分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下列各项中,属于狭义收益分配的是()。 A.企业收入的分配 B.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C.企业产品成本的分配 D.企业职工薪酬的分配 『正确答案』B 2、收益分配是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的重要措施。()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留存收益是企业重要的权益资金来源,收益分配的多少,影响企业积累的多寡,从而影响权益与负债的比例,即资本结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要求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因而收益分配便成为了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的重要措施。 3、收益与分配管理是对企业收益与分配活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的组织与调节,是企业将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经营成果向企业所有者进行分配的过程。()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收益与分配管理是对企业收益与分配活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

系的组织与调节,是企业将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经营成果合理地在企业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有效分配的过程。 4、【多选题】企业的收益分配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 A.投资与收益对等 B.成本与效益原则 C.兼顾各方面利益 D.分配与积累并重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分配原则、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原则、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5、【判断题】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法定公积金的提取比例为当年税后利润的10%。当年法定公积金的累积额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正确答案』× 6、【单选题】某企业在选择股利政策时,以代理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之和最小化为标准。该企业所依据的股利理论是()。 A.“手中鸟”理论 B.信号传递理论 C.所得税差异理论 D.代理理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代理理论认为,高水平的股利政策降低了企业的代理成本,但同时增加了外部融资成本,理想的股利政策应当使两种成本之和最小。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_以贵州茅台为例

案例库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以贵州茅台为例 ◎文/许 云 赵 娣 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贵州茅台异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通过迎合理论和代理理论分析贵州茅台派发高股利的真正动机。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主要并不在于传递某种信号,或是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间代理问题,更主要的是与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集中度有关,现金股利更多的是被大股东用作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或“套现”的工具。 关键词:股利政策;迎合理论;代理理论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1961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了股利无关论,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完备资本市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1.没有税收。2.没有破产成本。3.负债对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决策没有影响。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以上假设,当放松这些假设时,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不再无关,从而出现了股利相关论。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股利政策的研究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过程。然而,由于西方理论所提出的假设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不具备,再加上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及其发放动机存在着差异性。 以A股市场为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二十余年里,累计已实现现金分红总额为16050亿元。然而,20年来沪深两市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在内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3.7万亿元,比较二者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占融资总额的比例仅为43.3%。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以现金股利为主,它的分配水平呈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总体分配金额不高,平均为每股分配现金0.16元,中位数为每股0.1元; 2.各公司间的差别较大,每股现金股利最大值达到 3.997元人民币,而最小的只有0.0035元,相差1142倍;3.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受政策影响较大。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治理模式以及制度背景:股权相对集中,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股独大”,外部的法律及市场发育较差,监督机制弱化,缺乏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可能主要并不在于传递某种信号,或是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间代理问题,更主要的可能是与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集中度有关,现金股利更多的是被大股东用作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或“套现”的工具。本文旨在探究贵州茅台异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通过迎合理论和代理理论分析贵州茅台派发高股利的真正动机。 二、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贵州茅台”)股利政策分析 (一)迎合理论分析 2012年12月9日,网上有网友爆出贵州茅台含有塑化剂,引起一片哗然。受此影响,茅台10日停牌,11日复牌,开盘报198.50元,跌0.15%,开盘后一分钟股价急速拉升,并重上200元,涨幅超过1%。贵州茅台的高股价在沪深两市一直是一枝独秀,公司2001年8月27日上市,发行价为31.39元/股,在之后的11年时间内,公司的股价从最初的开盘价34.51元/股一路走高,在2012年7月16日达到峰值266.08元/股。根据统计显示,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少发或者不发股利所不同的是,贵州茅台自2002年度至2012年度,实现净利润合计292.05亿元,公司同时期的分红总额为110.2亿元,股利支付率为37.74%。贵州茅台采取的是稳定增长型股利政策,每年发放现金股利,且股利支付水平稳步增长,与同行业相比,贵州茅台的每股现金股利十分突出。 那么根据Baker和Wurgle的股利迎合理论,贵州茅台的高股利是否与公司的高股价有关呢?事实上,公司发放股利越多,对股东和潜在投资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也就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公司声誉。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会更多的买进公司的股票,从而促使股价上升,公司股票的价格越高,对公司吸引投资以及再融资就越有利。另一方面,过高的股利分配政策,会使公司的留存收益减少,从而影响公司未来收益和股东收益。因此,公司在发放股利时应当做好发放股利和再投资之间的权衡取舍。 统计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在近5年整体上保持着超出行业水平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盈利能力,这给投资者传达了公司发展势头猛进的利好信息。另外,公司的每股收益为行业水平的17.36倍,位居整个行业的第一位。为了迎合投资者的期望,公司倾向于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 (二)代理理论分析 原红旗(2001)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分析时,认为在国外股利政策是控制代理成本的一种工具,但是在中国现行股利政策恰好是代理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产物。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股利形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贵州茅台的股权结构是否存在上述代理问题呢?通过对目前贵州茅台股权结构的研究发现,茅台实现了股票的全流通,消除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的不平等,避免出现非流通股股东为套现而大肆派现的情况发生。但是它的股权相对集中,国有法人股东仍旧是控股股东,对企业有着绝对的控制权。由于我国监督机制的亟待完善,对于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还存在不足,对于股票的散户持有者而言,他们购买股票更加关注股票的溢价能力,比较容易忽略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而且,贵州茅台的高股价也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它分配的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大部分都流向了大股东,成为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渠道。 62015.01 当代会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