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常常有这样的问题困扰着我。就是应该怎样教,不应该怎样教或者怎样教更好。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并对自已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合作学习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已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

问题一: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有的小组一看就知道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的,缺乏必要的训练。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由于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乏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三: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结果造成:1、由于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2、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充斥其中,使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问题四: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结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问题五: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与深刻性稍逊往往落在后面,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子变相剥夺了学生的权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