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气候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

全球气候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

全球气候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
全球气候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

全球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已是当今学术界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的一个热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当今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0 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0.6°C。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也到人们关注,尤其是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响应更为显著且敏感。长白山地区是气候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带,气候变化对长白山森林影响会更加明显。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综合了在全球变化影响下几方面长白山北坡森林的变化。关键字:气候变化长白山森林植被

一、前言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大气物理化学的改变,从而引起地球表面云系、温度和降水等气候格局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地球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状况等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尤为重要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原始森林的大量采伐,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等,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大气中CO2、CH,、CFCS和N20等温室气体浓度的提高。

全球气候变暖势必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而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占地球表面的1/3,它贮藏着全球陆地生态系统80%的有机碳,其碳库的任何变化,都将对大气中CO2的浓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陆地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森林生态系统也会做出相应的响应,这必然对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

中朝两国交界处,41°23′N~42°

36′N,126°55′E~129°E。是东

北地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

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休

眠火山,是欧亚大陆东岸的最高山,

海拔2744 m。属温带大陆性山地

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

降水量占全年的80%。但它东边受

太平洋影响,气候潮湿多雨,从山

脚到山顶,年降水量变幅在

800-1800 mm之间,年相对湿度

为65%-74%,年均温度在-7.3-4.9℃

之间,无霜期约140d,日照时数

1800-2300d, 综上所述,长白山地区气温低、降水多、蒸发多量小,气候非常湿润。该区地带性土壤为山地暗棕色森林土,主要优势树种为红松、椴树、蒙古栎、水曲柳和色木槭等林分为复层异龄林,林分平均高度为 26m,优势树种平均年龄约 200a。

二、全球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

气候是影响植被过程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植被需要的光照、温度、水分等因子来实现,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表现在对其分布范围,植被生产力以及植被多样性等方面,进一步分划,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森林分布范围、生态系统变化和树的种类组成等等。以下作详细介绍。

1、林线

林线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长白山北坡的森林分布范围的变化。

通过对林线岳桦种群径级结构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近50 年来岳桦向苔原的入侵程度增加,林线上移,长白山北坡林线是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一个重要标志。

王晓东等在长白山北坡林线带设置7 条样带,采用遥感影像、样方调查、树轮分析等手段结合数字地形、气象资料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GIS 技术和树轮分析技术分析长白山北坡林线56 年(1953-2008)和近150 年(1860-2008)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点,印证了东北和长白山北坡近年气温升高的事实。并总结出在气温升高的大趋势下,无论是在突变型林线、前缘树岛还是整个北坡林线岳桦种群都普遍上侵,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响应。突变型林线岳桦按径级从小到大生长阶段明显分为适应期,弱胁迫期和胁迫期,与气温变化规律一致。当气温升高时,岳桦以树高生长加快的方式做出明显的响应。树岛和整个北坡林线岳桦以调整繁殖方式与生存数量对气温变化做脉动式响应。在气温升温不明显阶段,岳桦以无性繁殖的灌木状地下根占领点状生态位完成繁殖和生长过程;在温度明显增高阶段,以有性繁殖的乔木状生长方式实现种群的增长与面状领域的扩张。岳桦以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相结合实现气候变暖情况下林线的上移和种群的扩张,数理统计和GIS 技术的时空分析显示种群动态对气候变化响应积极(相关系数高),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高于降水变化(气温的相关系数与纳入频数>降水),气候变暖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岳桦沿海拔由低向高差异性扩张(p<0.05)。气温变暖不仅使岳桦种群上侵,而且促使岳桦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相继移动,即上侵不仅是单一岳桦种群的变化,而是森林群落向苔原群落的整体入侵,在空间上抢占生态位的过程。在林线上侵过程中,群落各种组分的上侵与后退亦存在差异。岳桦群落上移过程中当岳桦种群占领苔原生态位后,岳桦林下的牛皮杜鹃随之入侵,开始挤占苔原植物生态位,当小叶章等草本植物完成入侵后,岳桦群落在整体上替代苔原群落。

此外,刘红梅等借助植硅体的研究明确了1500年长白山林线的变动情况,从整体上看,长白山北坡林线基本上是呈上侵趋势;王晓明等利用岳桦年轮年表与气候的关系分析气候对林线的影响,得出结论岳桦生长并未显示出会随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加。Wang等与Camarero等的研究同样表明相似的情况,即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预估的气温升高并不会必然引起海拔上林线的攀升. 这是由于温度并不是影响林线树木生长动态的唯一气候要素,且在其研究中岳桦对月份和季节性气候因子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因此全球变暖对岳桦生长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不可过于简单地得出关于岳桦林线进退的结论,还需要对生长与气候响应模式作进一步的研究。

2、森林植被物候

物候是反映气候变化对植物发育阶段影响的综合性生物指标。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植物的物候也将发生显著变化。冬季和早春温度的升高使春季提前到来,

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物候,使它们提早开花放叶,这将对那些在早春完成其生活史的林下植物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使其无法完成生命周期而导致灭亡,从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物种组成的改变。气温升高也将导致地面蒸散作用增加,使土壤含水量减少,植物在其生长季节中水分严重亏损,从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出现落叶及顶梢枯死等现象而导致衰亡。但是对于一些耐旱能力强的物种来说,这种变化将会使它们在物种间竞争处于有利的地位,从而得以大量的繁殖和入侵。总之,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植物物候的变化。

郑景云等分析了近40年我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及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候期地理分布规律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温度上升,我国的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北、华北及长江下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提前,西南东部,长江中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推迟,同时物候期随纬度变化的幅度减小。张福春论证了气温是影响中国木本植物物候的主要因子,又利用其建立的统计模式分析计算了未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0.5~2.0℃和未来大气中CO2浓度倍增而增暖情况下,我国主要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大致变幅。

针对长白山,李明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99~2008 年长白山森林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生长季长度、DN 年最大值、DN 年振幅和DN 生长季积分值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年际变化趋势,选取了长白山9种典型植被,通过分析得出就长白山而言温度对森林植被的生长过程的影响大于降水。各种森林植被类型,无论是针叶林还是阔叶林,它们的生长季始期大都与其之前各月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生长季末期则与其之前各月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而它们的生长季始末期与降水的关系就较复杂一些,针叶林的始期与其之前的各月降水量呈正相关,阔叶林则呈大都呈负相关。除蒙古栎外,其它森林类型的生长季末期与其前各月的降水量呈负相关。

3、森林凋落物分解

全球变暖可能会带来气候带的移动。气候带将北移,降水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植被带的迁移。相关学者预测显示全球变暖会加快热带雨林的更新,热带雨林将向亚热带地区入侵,而寒温带会向北方针叶林带入侵。寒温带和热带森林的面积将趋于增加,温带森林面积将减少。因全球变暖而扩大寒温带和热带林面积的趋势预期在总体上将会加大增温地区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温度作为影响生命活动的主导因子,对微生物的数量和酶的活性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对凋落物的分解起着主导作用。大量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温度的影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现明显的气候地带性,各气候带中的凋落物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徐振邦等对长白山森林典型植被红松阔叶林-椴树叶分解进行实验分析得出水分条件对于光照条件更会促进凋落物分解,因此,当气候变暖时,降水增加,在长白山的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会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对长白山森林植被生长起到正面作用。

4、森林土壤

1)气候变化对森林土壤碳库和氮库的影响

森林土壤碳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收支中占主导地位. 据统计,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含量约占全球土壤碳总量的73%,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也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目前几乎所有关于气候变暖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研究结果都表明,气候变暖将提高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导致土壤中碳的缺失,并可能有效缓解气候变暖的速率。

张金屯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氮循环影响的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土壤有机氮库储量将减少,但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其变化是不平衡的。

2)气候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温度升高一般会促进土壤CO2的排放,这是碳循环与全球变暖之间的一个正反馈效应。李玉宁等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使分解作用受温度限制的地区(比如北方森林和苔原地区)减少,扩大了全球土壤呼吸的范围,加快了CO2从土壤中的释放,使土壤日益成为CO2进入大气的“源”。大量研究证明,寒冷气候环境的北方森林和苔原地区土壤碳的损失最大。有机质在寒冷地区土壤中累积,形成最大的有机碳库。全球变暖会使长白山森林土壤中的CO2排放出,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加重了全球变化对长白山森林的影响。但气候变暖在短时间内尽管可以刺激土壤呼吸产生大量的CO2,但增温并不能长期使土壤呼吸持续地增加,即随增温时间的延长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适应和驯化现象,从而降低或缓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正反馈效应。

和大多数森林一样,当气候变暖时会造成长白山森林土壤碳和氮的缺失,根据资料分析长白山处于东北地区,气温相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CO2的排放,土壤中碳的减少势必会影响森林生长,CO2的增加对森林植被又会发生作用力。

5、森林物种及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通过温度协迫、水分协迫、物候变化、日照和光强变化等途径来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在自然界,每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都包含着众多的物种,虽然它们生长在同一个气候条件下,但它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的影响是各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使一些树种退出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而一些新的物种侵入到原有的系统中,从而改变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如徐德应等的研究,到 2030年气候变化后,兴安落叶松分布区的西北部将有一些地区适合兴安落叶松生存,而在分布区的东南缘,兴安落叶松将消失。同时生物多样性平衡被打破,物种迁移、入侵甚至灭绝,直接影响森林生态功能和生物的多样性。

全球气候变化将造成东北地区湿润森林界线北移,面积明显缩小,寒温带湿润森林将北移出我国东北地区。对于长白山区来说,温带针阔混交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阔叶红松林中阔叶树的比重增加,群落将以阔叶树占主导,且气候增暖越多变化趋势越明显;降水影响各个树种的生物量大小,但是不改变群落的树种组成,气候增暖,云冷杉林带群落中出现了红松阔叶林带的树种,并且温度增加的幅度越大,下部红松阔叶林带的树种在群落中占的比例越多,表明气候增暖林线上移,且上移的幅度决定于温度增加的幅度,气候增暖的基础上考虑降水变化,无论是降水减少,还是降水增加,都对该林区森林群落中各个树种生物量以及森林群落总生物量没有太大影响,但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最终的演替趋势与增暖情景下的演替趋势一致,所以温度是影响该地区森林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对森林影响不大,且随着海拔升高,影响越小。

6、森林生产力

森林生产力是衡量树木生长状况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森林生产力。森林生产力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气候环境的水热条件。Wisley分析了目前的有关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和温带生物群区的植物比来自极地生物群区的植物对CO2升高的响应大;来自温带森林的物种比来自温带草原的物种对CO2的响应大;落叶树比常绿树对CO2的升高更为敏感。简言之,生长速率快的物种比生长速率慢的物种对CO2升高的响应更大。对于此结论,在其他文献

中得到证实。张明旭设计了两个气候情景分析了红松阔叶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实验发现气候增暖的基础上考虑降水变化( 情景S2),森林群落树种组成变化趋势与增暖情景( 情景 S1)下树种组成变化趋势一致: 本带下部优势树种云杉、冷杉生物量减小,红松阔叶林带的树种红松、枫桦、椴树、榆树等阔叶树和槭树等一些落叶阔叶树的生物量增加,本带上部云杉、冷杉树种在 S1情景下生物量小幅度增加。

除此之外,方精云对中国的森林生产力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的总生物量为 4.0~7.1 Pg(1 Pg=1015g),总生物生产力(不包括经济林和竹林)为0.4~0.6 Pg/a,CO2浓度倍增后,中国森林生产力将有所增加,增加的幅度因地区不同而异,变化于12%~35%之间。Ni[28]计算的总碳储量为154.99 Gt,在目前气候条件下,CO2浓度为340×10-6时,其结果与BI-OME3生物量预测的结果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此外,刘世荣等构建了中国森林气候生产力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基本反映了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气候环境中的水热条件;气候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即从东南向西北森林生产力递减趋势不变,但不同地域的森林生产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气候变化后中国森林生产力变化率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相反,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长白山处于东北地带,受太平洋洋流的影响,降水丰富,良好的降水条件外加近些年气候暖化,会使长白山森林生产力增强。

但也有另一种观点存在。他们认为:气候变暖有可能会降低森林的净初级生产力。因为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虽然植物可以固定更多的CO2,但同时也会通过自养呼吸而消耗更多的碳,最终使得净初级生产力降低。在竞争环境中生长的树木对CO2升高的反应常常表现出比单个生长的树木的反应要小,而森林物种组成的长期变化也能间接地影响森林生产力。事实上,也有实际观测数据支持此观点,Tian等对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地区过去10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暖降低了此森林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针对此结果,有学者指出:在热带地区气候变暖对生长影响不大,但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和其他因素变化会间接地增加植物自养呼吸强度,从而表现为净初级生产力的降低。此外,CO2浓度的升高将使植物叶片和冠层的温度增加以及气孔传导率下降,从而使植物受到热量的胁迫,使其生长被抑制。CO2所引起的温度升高似乎对植物的生长又将进一步产生负面作用,森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在不同纬度区域是不一致的,低纬度地区净初级生产力一般表现为降低,而处于中高纬度地区的森林,以长白山为例,净初级生产力一般表现为升高或不变。

7、森林灾害

气候变化引起水热区域分配发生变化,当前的气候变化主要特征是变暖,一方面温度升高可以延长生长季,提高森林生产力,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倒春寒甚至春季冻害的发生,如2012年的“达维”和“布拉万”台风引起长白山地区大范围降水。由于降水分配变化,可能增加区域降雪,出现雪灾。同时由于温度升高,蒸散量增大,可能引发旱灾,同时提高森林火险指数导致火险期提前到来,还使火险期推迟结束,最终是延长整个火险期。气候变暖使很多区域呈现暖干化趋势,导致林火频率、林火强度和过火面积增加,气候变暖使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大、强度增加,会导致大量植被受损和死亡,地表易燃可燃物猛增,林火发生的危险性增大。预期气候变暖情景下的模拟结果显示,未来全球大部分区域的林

火天气状况会更加严峻,林火数量将比当前状况更多,林火强度更大,如09年,长白山遭暴雪袭击,而当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国家气候数据中心(NCDC)近期对自1880年以来的全球气候记录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2009年的全球地表温度远远高出历史长期平均水平,做大胆推测,二者之间应有一定联系。

三、结语

全球气候变化对长白山森林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时明芝针对对森林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不足提出以下方面:忽略了其它环境因子的作用、忽略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机制、缺乏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考虑、缺乏森林自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反馈、缺乏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机制的认识、模型及数据的不完善性等等。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各个因素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将地理学的系统性表现的十分尽致,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正确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就必须对森林与气候和其他环境因子及森林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全面和充分的了解。虽然存在很多困难,但是随着科研水平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机制的研究也将会上一层楼,对长白山的森林的认识会更进一步。

四、参考文献

1.李明遥感方法的长白山地区植被物候期变化趋势研究[J] 地理科学

2011,32(10) :1242-1248

2.陈重潘气候变化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效应[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22(2) :39-42

3.张明旭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32(6): 48-49

4.徐文铎,邹春静,卜军全球变暖对中国东北植被的影响及对策[J] 地理科学

1996,16(1) :26-36

5.张智婷,宋新章,高宝嘉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31(2) :292-299

6.刘国华,傅伯杰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16(1):72-78

7.严力蛟,杨伟康,林国俊,董萍.气候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 热带地理 2013,33

(5):621-627.

8.李明长白山地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 2011.5

9.卫云燕,尹华军,刘庆,黎云祥. 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J] 应用与

环境生物学报 2009,15 ( 6 ): 888~894

10.王晓东长白山北坡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D] 2011.12

11.王纪军,裴铁气候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15(10)∶1722~

1730

12.王献溥.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主要对策.气候变化与环境问

题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巾国科学技术出版仕,1990

13.宋新章,江洪,张慧玲,余树全等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8,28(9):4414-4423

14.刘红梅长白山北坡1500年来林线变迁及演化[D] 2010.6

15.周广胜,王玉辉,蒋延玲全球变化与中国东北样带(NECT)[J] 地学前缘

2002,9(1):198-216

16.王晓春中国东北亚高山林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D] 2003.10

17.候光雷长白山地不同生态气候分区植被动态研究[D] 2012.5

18.刘惠民,邓惠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99,22(4)

19.徐文铎.东北主要树种的分布与热量关系的初步研究.东北林学院学报,1982,(4》:1~1.0

20.方精云.中国森林生产力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

报,2000,24(5):513~517

21.徐小锋,田汉勤,万师强.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

2007,31(2):175-188.

22.刘世荣,郭泉水,王兵.中国森林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预测研究[J] 生态学

报,1998,18(5):478~483

23.Wisley B J.Plant responses to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among terrestrial

biomes[J]. Oikos,1996,76(1):201-206.

24.Smith, JenniferReview: Global Climate Change Electronic Green Journal

2013,35(1):1076-7975

25.H?ttenschwiler S,K?rner C.System-level adjustments to elevated CO2 in model

spruce ecosystems[J].Global Change Biology,1996,2:377-387.

26.Tian H Q,Melillo J M,Kicklighter D W,et al.Effect of inter-annual climate

variability on carbon storage in Amazonian ecosystems [J].Nature,1998,396:664-667.

27.Sedjor RA. The carbon cycle and global forest ecosystem [J] Water, Air & Soil

Pollut, 1993, 70: 295-307

28.Friedlingstein P, Dufresne JL, Cox PM, Rayner P. How positive in the feedback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carbon cycle? [J] Tellus B, 2003, 55 (2): 692~700 29. Melillo JM, Steudler PA, Aber JD, Newkirk K, Lux H, Bowles FP, Catricala C,

Magill A, Ahrens T, Morrisseau S. Soil warming and carbon-cycle feedbacks to climate system[J] Science, 2002, 298 (5601): 2173~2176

30.徐德应,郭泉水,阎洪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1.王战等.长白山北坡主要森林类型及其群落结构特点.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第一卷.中国

林业出版社,1980.25一42.

32.李玉宁,王关玉,李伟.土壤呼吸作用和全球碳循环[J]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

京),2002,9(2):351-357

33.张金屯.全球变化对自然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J] 地理科学1998,18(5):463-471

34.朱坚,张耀存,黄丹青全球变暖情景下中国东部地区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2009,28(4):889-896

35.郑景云,葛全胜.近40年中国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J] 中国农业气

象,2003,24(3):28-32

36.张福春. 气候变化对中国木本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J].地理学报1995,50(5):402-410

37.时明芝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21

(7):68-72

38.刘延春气候变迁对中国东北森林影响的初步研究[J]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7,13(2):

64-69

39.王晓明,赵秀海,高露双,姜庆彪长白山北坡林线处岳桦年轮年表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2,18 ( 1 ) : 009-016

40.王晓东,刘惠清长白山北坡岳桦林线变动的水热条件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3):313-318

41.徐振邦,代力民,张扬建,陈华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椴树叶分解进程的研究[J] 应

用生态学报 2001,12(4)∶501-504

42.张弥,关德新,韩士杰,吴家兵,张军辉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近22年的气候动态[J]

生态学杂志2005,24(9):1007-1012

43.姜萍,赵光,叶吉,崔国发,邓红兵长白山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组成及其海拔变化[J]

生态学杂志 2003,22(6):28-32

44.王晓明,赵秀海,高露双,姜庆彪长白山北坡不同年龄红松年表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J] 生态学报 2011,31(21):6378-6387

Review the impact of global change on the north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forest

Chen Xi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Changchun 130024 Abstract: 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a hot research in academic circles in the world, global warming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current climate change, due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twentieth Century is a global rise in 0.6 ° C. In recent years,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forest to people's attention, especially in the high latitude and high altitude area is more significant and sensitive response. Changbai Mountain area is climate sensitive and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forests in Changbai Mountain will be more obvious. By review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changes in several aspects of forest in the north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hange.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forest ,vegetation , Changbai Mountain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B.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C.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D.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2.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 A.北半球高纬度和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减少B.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减少C.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D.大部分热带沙漠将会消失 3.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甲烷B.氟氯烃C.二氧化碳D.氮氧化物 4.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将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B.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C.物种不易患病,抗害虫袭击的能力提高D.植物的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5.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东北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现在大 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大 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A.海平面的上升B.臭氧大量减少 C.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所致D.森林被砍伐 7.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增加将会产生的后果是() ①海面上升②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变干③腐蚀建筑物④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②积极开发氟利昂的代用品以及研制新型制冷系统,是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③对煤炭中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④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6.读“世界各大洲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1)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十国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 (3)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 法国仅为英国的52.5%、为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说明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气候变暖研究综述

全球气候变暖研究综述 地理学院2009级2班 黄晴(2009100210) 以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创造物质财富的直接结果。人类的工业、摩纳哥也等各种活动既排放CO2和其他温室气体,又改变着人类生活的环境,由此改变了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得吸收状况,从而破坏了气候的脆弱平衡,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在人类意识到之一严重的后果后,世界各国开展行动研究气候变暖的原因及防止气候变暖的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的证据 英国科学家首先找到证据,证明全球在变暖。他们首先分析了赤道以南和以北从1850年到1985年的气温变化趋势,发现南北两个半球的气温都大约上升了0.5摄氏度,其中尤以1920年到1940年和近几年升高的最为明显。80年代初的3年间里是南北两个半球最暖的年份。 2、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 2.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及海陆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大气中物理及天气气候过程和现象的基本动力。全球气候地区差异、季节及年际变化不同,主要是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其变化的结果。 2.2大气环流:由于地球表面冷热不均,导致地表大气的流动。 2.3地表状况:主要包括地理纬度、海陆分布、洋流、地形、植被等环境因素。地表状况不同,大气温度也随之迥异。 2.4人类活动 2.4.1人类活动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温室效应”持续增强 2.4.2人口激增,森林锐减,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与延期的生态功能急剧下降,大大增强了二氧化塘的“温室效应”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世界各国采取的措施: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统一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1997年,作为《公约》的补充,《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东京签订。它与《公约》的主要区别是《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而议定书是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3.2我国采取的措施: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避免气候变化给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综合对策和措施: ①我国政府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②我国各部门初步建立了气候系统观测网络。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文献综述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文献综述 国土资源学院学科教学(地理)谢丽萍314045110006摘要: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它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笔者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期刊文献的阅读,重要从研究的尺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方法三个方面来对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对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目的进行归纳。 关键词: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 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成为自1880 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同年,全球各地旱灾、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已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空前关注。实际上,各国学者对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了,这些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暖上,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 1、研究的尺度 对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从研究尺度上来说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类:第一,从全球尺度范围出发,论述整体气候发生的变化;第二,从区域尺度范围出发,具体论述某一区域较长一段时间内气候所发生的变化。如上海市近数十年的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一文中,主要论述了随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加速进行,城市的人口密度、能源消耗及城市建筑物密度的增长,使得上海市的城市气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突出表现为热岛效应显著,并从城区风速和湿度、雾日数和晴天日数、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等方面的变化对它进行了论述。 2、研究的对象 2.1以全球变暖的原因为研究对象 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为出发点进行分析研究,该类文章主要从地球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即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情况出发,认为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等;人为因素指人类通过对地球生物量、地面状况、大气成分所施加的影响造成下垫面的变化等。科学家也把这类因素称作影响气候变化的第四类因子,认为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是由第四类因子影响造成的,其中,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它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其活动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温室效应”持续增强、人口激增,森林锐减使得其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功能下降,增强了“温室效应”。 2.2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森林砍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等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及其它痕量气体浓度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的变暖造成极端天气增多,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下方面:第一,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敏感,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对农业影响是多方面的,使得一些农作物减产,进而引起农作物产品价格的波动;第二,对水资源的影响,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会引起洪灾、干旱等灾害;第三,对海产渔业的影响,体现在不同的鱼种对气候的反映不同;第四,对地球动植物的影响。如森林和热带生物,它主要受制于气候中的两

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保护生物学》期末考查 姓名: 学号: 一、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表现在当地消耗使用价值(如食物,消费等)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地消耗使用价值,是指诸如猎物、薪柴等在当地消耗而不进入国内或国际市场的物品的价值。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收获、在国内或者国际商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价值。 2、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宜人价值(生态旅游、自然史与教育)等。 3、选择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价值也是选择价值或者潜在价值。今天,没有人敢确定现在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也不会有利用的价值(一些具药用的物种)。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也很难确定。 4、存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指伦理或道德价值,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物种及其系统的存在,有利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保持及其结构的稳定。存在价值常常受保护愿望来决定,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同情和责任。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有多大,它的消失究竟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人们还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人们不能评估一只恐龙的存在价值一样。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也可以是收益价值或遗产价值——为保护子孙后代的某种价值而愿意支付的价值总和。

二、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变暖研究最早从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提出温室效应的概念开始,至今己开展了将近200年,现在全球变暖己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己升高0.85℃。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是史无前例的,科学家认为1983-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近1400年来最暖的30年,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措施,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年平均气温将比前工业时代至少上升1.5℃[1]。 1950-2010年间,全球有约5.7%的陆地面积发生了主要气候类型的转变,包括:干旱气候类型以及高纬度大陆气候类型的扩张、极地和中纬度大陆性气候类型的缩减、温带、大陆性以及极地气候的显著向极移动、热带和极地气候的海拔增长[2]。在中国,到2010年,己经能在气候带交界地区(约全国7.5%的陆地面积)诊断到气候带的变化,包括:东北地区温寒混交林气候向温带落叶林气候的转变:青藏高原苔原气候(ET)的消失;中国西南地区温带冬早气候的西进北抬。到21世纪末,全国将有超过52.6%的面积发生气候类型的转变[2]。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大尺度的综合性影响。过去的气候变化已使物种物候、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部分有害生物危害强度和频率增加,使一些生物入侵范围扩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等。未来的气候变化仍将使物种物候和行为、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使有害生物爆发频率和强度增加,并将可能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等[3]。 我将从陆地、湖泊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带北移、两极冰山退缩,植物向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山地移动[1,4,5]。到2100年,全球陆地表面49%的植物群落以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37%的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同时在无任何减排努力、全球升温4℃的最悲观模型中,全球植物多样性的平均水平将下降9.4%[4]。海平面上升,海滨植物大面积萎缩、生物入侵加剧;植物种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优势种改变;早春温度提前升高,植物物候节律改变;荒漠草原区土壤增温使得植物群落发生演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物种加速灭绝[4]。以及森林群落生产力下降,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威胁加大[1,5]等。 野生动物的分布区整体上向北移,如鸟类的北扩或西扩[6],昆虫向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扩展[7],种群灭绝风险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如蝴蝶[8]。物候期提前,加快昆虫的生长发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和特征。 通过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来了解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通过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古代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图表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跟气候有密切关系。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确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分析、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组织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楼兰古国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段有关楼兰的材料。录音及图片 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弄清楼兰消失的确切原因,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关。那全球气候怎样变化呢? 同学们阅课本91页第一段回答: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有哪几种? 地质时期的气候、历史时期的气候、近代气候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全球气候一直是在变化中的 承转:那么科学家是怎样推测古代气候变化的呢? 阅读科学家是如何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 尝试用树木年轮分析法分析图4-2-2 该树生长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设问:由以上内容气候变化影响了树木生长的快慢,那么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有没有影响呢? [板书]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看图4-2-3分析图的含义: 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右纵坐标表示中国年平均气温左纵坐标表示挪威雪线高度知识与技能何为雪线??? 图中蓝虚线为挪威1万年来的雪线升降图 红实线为中国近500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观察二者变化趋势有什么关系?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编制人审核人 班级小组姓名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 2.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3.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应采取那些措施。 【技能目标】 利用不同图表资料分析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并提出有效措施。 【情感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全球变暖原因影响,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历史知识,分析气候变化与古代文明兴衰的关系。

2、收集、分析、整理相关资料,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 【重难点】 1、正确认识全球变暖原因 2、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措施 【课时】1 【学法指导】 注意深入思考学案中每一个问题,循序渐进,探究过程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不要只记最后的结果,疑惑点可以与同学探讨; 【学习过程】 【情景设置】教材引言 一、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 探究一.阅读教材,结合图4-3-2,过去的全球气候 变化的情况。 (1)你认为哪些因素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 (2)研究过去气候变化通常划分哪几个时期? 、、 (3)读图4-3-2,你能总结出15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吗? ①、“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表现为期和期交替,

大致以年为周期。冰期时,冰川从向,从向推进,气候 明显变;间冰期时冰 课前评价ABCD课后评价ABCD 川,气候变。当前地球气候正处于中。 ②、“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也发生过显著变化, 大量史料表明,500年来我国气候的变化表现为15、17、19世纪的期和16、18、20世纪的期交替出现。 ③、百余年来,仪器观测时期的全球气温变化,也 是冷暖交替,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时期;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____年代全球气候逐渐_____,此后30多年全球气候有所变____,从20世纪____年代末开始,全球气温又逐步______,并呈现加速态势。 【自我小结】对该部分内容做个自我总结吧: 过去全球气候处于不停的中,全球气候受多种因素 影响很复杂,如受、、、等因素影响。地质时期的气候 变化状况总体表现为的期和的期交替,当前地球气候正 处于的期。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探究二:气候变暖是近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原因是什么呢?阅读教材结合图4-3-3思考: 1、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变 化趋势?同期全球气温有何变化趋势?特别是(时间)以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一、气候变化的特征 在过去的30年中,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平衡正在受到破坏,这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全面和长期的重大影响。很多研究者利用一些相互独立的数据观测到外力导致的气候变化,发现过量燃烧化石燃料①破坏了大气平衡,并且导致了全球变暖。这些研究证实了IPCC②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的结论,即“50年来的全球变暖很可能应该归因于人类导致的温室气体的增加”。 然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会造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否会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以至于必须采取控制和减排措施,曾经在很长时间都有争议,这种争论甚至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Schelling(1992)就认为,越是放眼长期,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就越不确定。他还就气候变暖是否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大的影响提出质疑,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科技无法对长期影响做出准确预测,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依赖气候的产业越来越少,气候变化对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也将有限。但是目前Schelling等提出的这类争议已经不复存在,气候变暖会对全球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破坏这一点被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在学界也已达成广泛共识。 据研究,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在过去的100年里上升了0.3-0.6℃。Hansen 和Lebedeff(1987-1988)每5年取一个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平均表面气温从1880年的-0.5℃上升到1980年的0.2℃。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将上升1.4-5.8℃。就像Dickinson(1986)指出的那样,实际的均衡气温上升幅

全球气候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

全球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已是当今学术界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的一个热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当今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0 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0.6°C。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也到人们关注,尤其是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响应更为显著且敏感。长白山地区是气候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带,气候变化对长白山森林影响会更加明显。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综合了在全球变化影响下几方面长白山北坡森林的变化。关键字:气候变化长白山森林植被 一、前言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大气物理化学的改变,从而引起地球表面云系、温度和降水等气候格局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地球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状况等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尤为重要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原始森林的大量采伐,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等,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大气中CO2、CH,、CFCS和N20等温室气体浓度的提高。 全球气候变暖势必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而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占地球表面的1/3,它贮藏着全球陆地生态系统80%的有机碳,其碳库的任何变化,都将对大气中CO2的浓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陆地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森林生态系统也会做出相应的响应,这必然对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 中朝两国交界处,41°23′N~42° 36′N,126°55′E~129°E。是东 北地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 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休 眠火山,是欧亚大陆东岸的最高山, 海拔2744 m。属温带大陆性山地 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 降水量占全年的80%。但它东边受 太平洋影响,气候潮湿多雨,从山 脚到山顶,年降水量变幅在 800-1800 mm之间,年相对湿度 为65%-74%,年均温度在-7.3-4.9℃ 之间,无霜期约140d,日照时数 1800-2300d, 综上所述,长白山地区气温低、降水多、蒸发多量小,气候非常湿润。该区地带性土壤为山地暗棕色森林土,主要优势树种为红松、椴树、蒙古栎、水曲柳和色木槭等林分为复层异龄林,林分平均高度为 26m,优势树种平均年龄约 200a。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概要: 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和发展,同时,他又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对自然施加影响。早期人类基本上依赖自然而生存和发展。人类大规模的利用和改造自然是在工业革命后开始的。至此以后环境问题出现了怎么样的变化,对此人类有怎样的态度和措施。 关键字:全球变化气候变化措施 一、具体表现: (1)影响固体物质搬运 人类利用机械、炸药及其他手段,可以把地表固体物质,包括土壤、岩石等进行搬运。使地表破坏、土壤侵蚀加强、水土流失加剧。 (2)改变水循环 人类大规模的修建水库、渠道,改变了水循环。水库改变小气候,提高地下水位,引起沼泽化。缺水地区实施人工灌溉引起盐碱化。灌溉水携带的溶解物质沉淀与土壤中,导致土壤中盐分增加;同时亦使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地表强烈的蒸发作用使盐类在土壤的表层逐渐积累,使作物无法生长。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面发生沉降。 (3)破坏生态平衡 森林的砍伐、草场的过度放牧和开垦、鱼类的滥捕等起着破坏生态平衡的作用。此外,人类从地壳和水中提取元素,又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些元素重新分配到地表、大气和水体之中,造成大气中的CO2 增加、酸雨、土质污染、水污染,而CO2 的排放、燃料燃烧释放热量计下垫面性质的改变造成了温室效应、热岛 效应等,从而改变地球表层的热量平衡。 二、全球变化及其内容 全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是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如温室效应和全球增暖、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土地退化和淡水资源短缺等,主要包括大气组成变化、气候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的变化。 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海平面上升,海岸带被淹:表现为:海岸带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高中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地理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利用百度搜索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②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的读图分析,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②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②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是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比较容易解决。教材中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用了很多不确定的词语,如“很可能是”“可能影响”等,笔者认为本节课思想性大于知识性,因而本节课的重点其实是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 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 【教学资源】人教版必修1教材、全球气候变化相关图像、电影《后天》剪辑视频、学生互联网搜索的资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投影有关全球变暖的图片【百度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3215205517.html,/albums/758611/758611.html#2197651$83cab81eb0 22787f403417f6 https://www.doczj.com/doc/3215205517.html,/albums/758611/758611.html#2197651$4075890a2c bfa07f94ca6bf6 https://www.doczj.com/doc/3215205517.html,/albums/834804/834804.html#0$9252ae7e6330cc1b0 dd7da71 教学环节1:电影片段欣赏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息息相关的,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应该通过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关键字: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影响;人类健康;方式;成因;背景 1前言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教案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以全球变暖对自然和人类的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三节内容第二课时。本课以全球气候变暖为案例,说明自然界外部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及生存的影响都已初露端倪,是当今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课标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的重点是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学会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特别是近一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原因,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图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回顾三个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使学生明白目前地球正处于一个温暖的间冰期内,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只是起到了加剧作 用。 2.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地球气候变暖的事实。 2.利用事实材料,分析地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3.以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的人文关怀精神。 2.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1.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了加剧作用。 2.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并探讨这一问题的办法。 四、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 五、教学设计思路 全球变暖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为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可利用图片的直观效应,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读图表得出结论,而不是教师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材料 七、教学方法 归纳法、分组讨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八、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漫画流汗的企鹅;右图是加拿大环境学家在北极拍摄到的令人震撼的一幕:两只北极熊小心翼翼地站在浮冰之上,进退两难;两只北极熊的新年愿望。

《全球气候变化》(地理人教必修一)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有环境专家指出这独有的“赤道雪山” 奇观可能会在10年内彻底消失。结合下图,回答下题。 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引起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下列地理现象与这种变化有关的是() A. 我国农牧交错带北移 B. 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C. 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加快,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D. 山地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降低 2.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回答以 下问题。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黄河三角洲(如图)是东亚最大的三角洲,每年平均以2~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

区内地势平坦,物种丰富,与海河相汇处有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现已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作用主要包括()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③调蓄洪水,便于航运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 ⑤旅游观光,科学研究 A. ②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⑤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停留在黄河三角洲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 A. 湿地面积大,人类干预小 B. 食物充足,全球变暖 C. 地形平坦,环境优美 D. 土壤肥沃,水域宽广 5.生长在三角洲新生滩涂的植物应() A. 耐湿 B. 耐寒 C. 耐旱 D. 耐盐 二、材料题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如下图所示)。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2300米的大陆冰川,千姿百态的冰山、冰川与子夜太阳构成了格陵兰的奇景。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道路。

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摘要:本文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植物的影响情况。论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反映出人们应 对气候变化问题更加关注的主题。重点介绍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7个具体影响因素: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升高与温度升高的交互作用、降水的变化、气温日较差的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最后指出了植物对气候变化生理生态响应具有不确定性,仍需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与改进。 关键词: 气候变化;CO2浓度升高;作物产量 Review on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nfluence on plants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及普通民众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诸如两极冰川融化、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海啸、印度热浪以及我国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等灾害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全球气候的巨大变化。地球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不仅孕育着人类文明,更承载和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其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高山、河流、湖泊、海洋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者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严重的威胁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1全球气候变化概况 全球气候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北极气温在过去100 年间已经增加到全球平均温度的2 倍,冰覆盖量以每10 年3 %~5 %的速率下降,而多年厚冰覆盖量以每年7 %~10 %的速率下降,俄罗斯的河流排泄量在增加,永久冻土正在融化,陆地积雪覆盖在减少。此外,在过去几年,格陵兰冰原已经损失了巨大的边缘,远远超过内部的增加积累量。 1.1气温升高 近百年来气温升高速度明显加快,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 温度地质年代增加率为0. 0001℃/年或0. 00001℃/年, 而近百年的温度增加率是约1℃/100年≈0. 01℃/年,是地质年代的100—1000倍[1]。 下图显示了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的地表温度的变化及同时段的线性趋势[2]。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相对于1961—1990年的气候平均值。平滑曲线(蓝线)代表10年尺度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社会与自然系统产生的影响已日益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与广大民众的关注。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大,社会与生态系统似乎变得日趋脆弱。人们关心过去的20世纪的天气与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更希望了解未来的21世纪人类居住的地球会出现什么样的气候情景。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观测记录、研究成果以及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的评估与预测展望,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概括: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55℃,全球平均降水量增加了21mm。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来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放构想,预计到下个世纪末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将比1990年上升1~3.5℃,降水增加3%~15%。那么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什么样的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严峻的考研,本文将参考前人的研究围绕这几个个问题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原因影响应对措施 前言:自工业化以来大气中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分别增加了30%、145%和15%,这种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火山运动。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发展的作用。未来全球气候的上述变化将对全球温度、降水量、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社会基础设施和人类健康、世界经济等方面产生种种影响。在当今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未来百年间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科学组织和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工作。本文仅就这一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做初步介绍,希望对以后全球化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系统非常复杂,影响气候变化因素非常多,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涉及太阳辐射、火山活动、海洋、陆地和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对气候变化趋势,在科学认识上还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不同区域气候的变化

地理:全球气候变化

【00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答: 【01学习目标】1.地质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有何特点。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有哪些?3.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 【02知识呈现和学法指导】【背诵下图和划线部分】 知识点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概念:______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______和______变化。 3.分类:________时期气候变化、近现代气候变化。 4.近现代气候变化 (1)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______。 (2)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________的数量增加,主要是______。 知识点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海平面上升:原因:______和海水______引起海水上涨。后果:改变______线,淹没_____的沿海地区。 2.影响农业生产:有利影响:使_____增加、生长期_____,作物产量提高。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_____加重,造成_____不足,作物减产。 3.影响水循环 知识点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多使用______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________。 4.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 【03预习探究题】【背诵以下5题】 1.19世纪以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 2.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你能做哪些预测呢? 答案: 3.①全球变暖为何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可能带来哪些影响?②全球变暖对中低纬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农业有何不同影响? 4.全球变暖对水循环过程有何影响?为什么全球变暖会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