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环境容量A_P值法中A值的修正算法

大气环境容量A_P值法中A值的修正算法

大气环境容量A_P值法中A值的修正算法
大气环境容量A_P值法中A值的修正算法

T检验、F检验和统计学意义(P值或sig值),想了解显著性差.

1,T 检验和 F 检验的由来 一般而言, 为了确定从样本 (sample统计结果推论至总体时所犯错的概率, 我们会利用统计学家所开发的一些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检定。 通过把所得到的统计检定值,与统计学家建立了一些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在多少 %的机会下会得到目前的结果。倘若经比较后发现, 出现这结果的机率很少, 亦即是说, 是在机会很少、很罕有的情况下才出现; 那我们便可以有信心的说, 这不是巧合, 是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的 (用统计学的话讲,就是能够拒绝虚无假设 null hypothesis,Ho 。相反,若比较后发现,出现的机率很高,并不罕见;那我们便不能很有信心的直指这不是巧合,也许是巧合,也许不是,但我们没能确定。 F 值和 t 值就是这些统计检定值,与它们相对应的概率分布,就是 F 分布和 t 分布。统计显著性(sig 就是出现目前样本这结果的机率。 2,统计学意义(P 值或 sig 值 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专业上, p 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 p 值越大,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 p 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如 p=0.05提示样本中变量关联有 5%的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即假设总体中任意变量间均无关联,我们重复类似实验,会发现约 20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 我们所研究的变量关联将等于或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 (这并不是说如果变量间存在关联, 我们可得到 5%或 95%次数的相同结果, 当总体中的变量存在关联, 重复研究和发现关联的可能性与设计的统计学效力有关。在许多研究领域, 0.05的p 值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 3, T 检验和 F 检验 至於具体要检定的内容,须看你是在做哪一个统计程序。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模型简介(环发[2003]141号)

附件二: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模型简介 说明:本部分内容是“重点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中提到的各推荐模型的简介,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各城市了解各模型的功能和基本原理,同时,了解如选用该模型,都需要准备哪些输入数据,以便各城市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提前准备。 第一部分大气扩散烟团轨迹模型 1 大气扩散烟团轨迹模型简介 该模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开发。 烟团扩散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对污染源排放出的“烟团”在随时间、空间变化的非均匀性流场中的运动进行模拟,同时保持了高斯模型结构简单、易于计算的特点,模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1 三维风场的计算 首先利用风场调整模型,得到各预测时刻的风场,由于烟团模型中释放烟团的时间步长比观测间隔要小得多,为了给出每个时间步长的三维风场,我们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利用前后两次的观测风场内插出其间隔时间内各个时间步长上的三维风场,内插公式如下: [] ()t t t n n i t V t V t V V i ? - =? - + = 1 21 2 1 ) ( ) ( ) (

式中: V(t 1)、V(t 2)—分别为第1和第2个观测时刻的风场值; t ?—烟团释放时间步长; n —为t 1、t 2间隔内的时间步长数目; V i —表示t 1、t 2间隔内第i 个时间步长上的风场值。 1.2 烟团轨迹的计算 位于源点的某污染源,在t 0时刻释放出第1个烟团,此烟团按t 0时刻源点处的风向风速运行,经一个时间步长t ?后在t 1时刻到达P 11,经过的距离为D 11,从t 1开始,第一个烟团按P 11处t 1时刻的风向风速走一个时间步长,在t 2时刻到达P 12,其间经过距离D 12,与此同时,在t 1时刻从源点释放出第2个烟团,按源点处t 1时刻的风向风速运行,在t 2时刻到达P 22,其经过的距离为D 22,以此类推,从t 0时刻经过j 个t ?,到t j 时刻共释放出了j 个烟团,这时,这j 个烟团的中心分别位于Pij ,i=1,2,…j ,设源的坐标为(Xs ,Ys ,Zs(t)),Zs(t)为t 时刻烟团的有效抬升高度,Pij 的坐标为(Xij ,Yij ,Zij ),u 、v 分别为风速在X 、Y 方向的分量,则有如下计算公式: t 1时刻: 2 11211111001100110011)()()](,,,[)](,,,[)](,,,[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Y Y X X D D t t Z Y X t W Z Z t t Z Y X t V Y Y t t Z Y X t U X X -+-==??+=??+=??+= t 2时刻: 2222222222112211221122211122111211121121111111111121111111111211111111112)()()](,,,[)](,,,[)](,,,[)()(],,,[],,,[],,,[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Y Y X X D D t t Z Y X t W Z Z t t Z Y X t V Y Y t t Z Y X t U X X Y Y X X D D D D t Z Y X t W Z Z t Z Y X t V Y Y t Z Y X t U X X -+-==??+=??+=??+=-+-+=+=??+=??+=??+=

使用SPSS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F检验显著性差异计算p值

使用SPSS 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F检验、显著性差异、计算p值 SPSS版本为SPSS 20. 如有以下两组独立的数据,名称分别为“111”,“222”。 111组:4、5、6、6、4 222组:1、2、3、7、7 首先打开SPSS,输入数据,命名分组,体重和组名要对应,111组的就不要输入到222组了。数据视图如下: 变量视图如下,名称可以改成“分组嗷嗷嗷”“体重喵喵喵”等

点击“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 来到这里,分组变量为“分组嗷嗷嗷”,检验变量为“体重喵喵喵”。

【关键的一步】点击分组嗷嗷嗷,进行“定义组”

【关键的一步】输入对应的两组数据的组名:“111”和“222” 点击确定,可见数据与组名对应上了。

点击“确定”,生成T检验的报告,即将大功告成!

第一个表都知道什么回事就不缩了,excel都能实现的。 第二个表才是重点,不然用SPSS干嘛。 F检验:在两样本t检验中要用到F检验,F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用于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即方差齐性。 如图:F旁边的Sig的值为.007 即0.007,<0.01, 即两组数据的方差显著性差异! 看到“假设方差相等”和“假设方差不相等”了么? 此时由于F检验得出Sig <0.01,即认为假设方差不相等!因此只关注红框中的数据即可。 如图,红框内,Sig(双侧),为.490即0.490,也就是你们要求的P值啦, Sig ( 也就是P值) >0.05,所以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PS:同理,如果F检验的Sig >.05(即>0.05),则认为两个样本的假设方差相等。 所以相应的t检验的结果就看上面那行。 by 20150120 深大医学院FG

假设检验中的P值

假设检验中的P值 假设检验是推断统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SAS、SPSS等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假设检验,在假设检验中常见到P值( P-Value,Probability,Pr),P值是进行检验决策的另一个依据。 P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0.05 为显著, P<0.01 为非常显著,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小于0.05 或0.01。实际上,P值不能赋予数据任何重要性,只能说明某事件发生的机率。P < 0.01 时样本间的差异比P < 0.05 时更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统计结果中显示Pr > F,也可写成Pr( >F),P = P{ F0.05 > F}或P = P{ F0.01 > F}。 1、P值由来 从某总体中抽 ⑴、这一样本是由该总体抽出,其差别是由抽样误差所致; ⑵、这一样本不是从该总体抽出,所以有所不同。 如何判断是那种原因呢?统计学中用显著性检验来判断。其步骤是: ⑴、建立检验假设(又称无效假设,符号为H0):如要比较A药和B药的疗效是否相等,则假设两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即A药的总体疗效和B药相等,差别仅由抽样误差引起的碰巧出现的。 ⑵、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计算H0成立的可能性即概率有多大,概率用P值表示。 ⑶、根据选定的显著性水平(0.05或0.01),决定接受还是拒绝H0。如果P>0.05,不能否定“差别由抽样误差引起”,则接受H0;如果P<0.05或P <0.01,可以认为差别不由抽样误差引起,可以拒绝H0,则可以接受另一种可能性的假设(又称备选假设,符号为H1),即两样本来自不同的总体,所以两药疗效有差别。 2、数学应用 数据解释 P值碰巧的概率对无效假设统计意义 P>0.05 碰巧出现的可能性 大于5% 不能否定无效假 设 两组差别无 显著意义 P<0.05 碰巧出现的可能性 小于5% 可以否定无效假 设 两组差别有 显著意义 P <0.01 碰巧出现的可能性 小于1% 可以否定无效假 设 两者差别有 非常显著意 义 注意要点 理解P值,下述几点必须注意:

1、A-P值法在大气环境容量测算中的应用__徐大海

城市大气污染物(以SO 2为例)排放总量控制A-P 值法简介 一、采用A-P 值法确定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时所需的资料 1.总量控制区面积S 2.总量控制区内的功能分区的面积S i 3.功能分区的控制浓度(标准浓度限值)C i 二、采用A-P 值法确定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万吨/年)的步骤 1. 根据总量控制区所在地区,按GB/T13201-91表1查取总量控制系数A 值(取中值) 2. 按功能分区的控制浓度(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C i 3. 确定各个功能区总量控制系数A i 值 i i C A A ?= 4. 确定各个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 S S A Q i i ai = 5. 根据总量控制区所在地区,按GB/T13201-91表1查取低源分担率α值,确 定各个功能区低矮源(面源)允许排放总量: ai bi Q Q ?=α 6. 计算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a Q 和低矮面源允许排放总量b Q ∑==n i ai a Q Q 1,∑==n i bi b Q Q 1 7. 如果计算出的a Q 值小于上级部门的指令允许排放总量,则在总量控制区内就使用该a Q 值可以继续采用A-P 值法确定总量控制区内各个功能分区内的点源允许排放量,也可以在该市的辖区内适当增加控制区面积(即增加新的开发区)以使A-P 值法计算的a Q 值与指令总量接近,但是不得超过指令值。 8. 如果计算出的a Q 值大于上级部门的指令允许排放总量,则在总量控制区内用下式计算出A 值后,再从本节第3条向下继续计算。 ∑==n i i i S S C Q A 1)/(指令

用该a Q 值可以继续采用A-P 值法确定总量控制区内各个功能分区内的点源允许排放量, 三、采用A-P 值法确定总量控制区内各个功能分区内的点源允许排放量的步骤 1. 根据总量控制区所在地区,按GB/T13201-91表1查取总量控制系数P 值 2. 按以下公式计算各个功能区内所有点源的初始允许排放量(吨/小时) 2610e i pii H C P Q ???=- e H -点源的有效高度(烟囱的实体高度加上抬升高度), 这里C i 用标准日平均浓度限值 3. 按点源的实体高度分类为低架源(排气筒高度小于30米)、中架源(排气筒高度大于或等于30米但小于100米)、高架源(排气筒高度大于或等于100米) 4. 在功能分区内,将属于中架源的点源初始允许排放量相加,并乘以8760小时得到中架源的年初始允许排放总量Q mi ,并用(万吨/年)表示 5. 计算各个功能分区内的点源调整系数βi m i bi ai i Q Q Q /)(-=β 如果1>i β,则取1=i β 6. 在总量控制区内,将属于中架源的点源初始排放量相加,并乘以8760小时得到中架源的年初始允许排放总量Q m ;将属于高架源的点源初始排放量相加,并乘以8760小时得到高架源的年初始允许排放总量Q c ,二者都用(万吨/年)表示。 7. 计算总量控制区内的点源调整系数β )/()(c m b a Q Q Q Q +-=β 如果1>β,则取1=β 8. 再按以下公式计算各个功能区内所有点源的最终允许排放量(吨/小时) i pii e i i pi Q H C P Q ββββ??=?????=-2610 四、列出总量控制区和各个功能分区的允许排放总量、低矮面源允许排放总量和各个点源的允许排放量清单 五、将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A-P 值法试用于控制pm10时,低源分担率α值在长江以北可适当放宽到0.4,在长江以南可适当放宽到0.5 城市大气污染物(以SO 2为例)排放总量控制A-P 值法简介结束。

A值法测算理想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

A 值法测算理想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 一、前言 从“九五”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保证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客观需要。为了更合理地制定总量控制目标和控制战略,使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落实,为“十一五”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国家环保总局要求以城市为单位开展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 A-P 值控制法是以GB/T3840-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为依据,对区域大气污染进行宏观总量控制的一种方法。它首先利用基于箱模型的A 值法计算出控制区的某种污染物的理想容量,然后,采用P 值法,在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排污量之和不超过上述容量的约束条件下,确定出各个点源的允许排放量。显然,A-P 值法是一种地区系数法,其最大特点是简单易行,只要给出控制区总面积及各功能区面积,再根据当地总量控制系数就能很快算出该面积上的允许排放总量。本次湖南省8个非重点城市统一采用A-P 值法中的A 法进行各城市的理想环境容量测算。 二、A 值法的计算公式 A 值法计算公式如下: S S C C A Q i b n i si ) (1 -= ∑ =

式中: Q—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即理想大气容量,104t/a; A—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km2/a; S—控制区域总面积,km2; —城市第I个分区面积,km2; S i —第I个区域某种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限值,mg/m3; C si —控制区的本地浓度。 C b 三、几个概念的说明 1、控制区的确定 每个城市要应用A值法分别计算城市控制区和城区控制区的大气环境容量。城市控制区和城区控制区确定原则如下: 1)城市控制区: 覆盖全市行政区范围的,包括城市所辖所有县和区。 2)城区控制区: 城区控制区范围主要依据城市规划建成区确定的区域;考虑部分城市城郊正在建设或已发展成为工业园区,为加强统筹管理,也可合并到城区控制区。 2、I类、II类、III类A值控制区 根据国家所作的规定,为满足本次A值法测算理想环境容量的要求,将控制区分别划分为I类、II类、III类A值控制区,其确定原则如下:

T检验、F检验和统计学意义(P值或sig值)

T检验、F检验和统计学意义(P值或sig值) 1.T检验和F检验的由来 一般而言,为了确定从样本(sample)统计结果推论至总体时所犯错的概率,我们会利用统计学家所开发的一些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检定。 通过把所得到的统计检定值,与统计学家建立了一些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在多少%的机会下会得到目前的结果。倘若经比较后发现,出现这结果的机率很少,亦即是说,是在机会很少、很罕有的情况下才出现;那我们便可以有信心的说,这不是巧合,是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的(用统计学的话讲,就是能够拒绝虚无假设null hypothesis,Ho)。相反,若比较后发现,出现的机率很高,并不罕见;那我们便不能很有信心的直指这不是巧合,也许是巧合,也许不是,但我们没能确定。 F值和t值就是这些统计检定值,与它们相对应的概率分布,就是F分布和t分布。统计显著性(sig)就是出现目前样本这结果的机率。 2. 统计学意义(P值或sig值) 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专业上,p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p值越大,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如p=0.05提示样本中变量关联有5%的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即假设总体中任意变量间均无关联,我们重复类似实验,会发现约20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我们所研究的变量关联将等于或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这并不是说如果变量间存在关联,我们可得到5%或95%次数的相同结果,当总体中的变量存在关联,重复研究和发现关联的可能性与设计的统计学效力有关。)在许多研究领域,0.05的p值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 3. T检验和F检验 至於具体要检定的内容,须看你是在做哪一个统计程序。 举一个例子,比如,你要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差异是否能推论至总体,而行的t检验。 两样本(如某班男生和女生)某变量(如身高)的均数并不相同,但这差别是否能推论至总体,代表总体的情况也是存在著差异呢? 会不会总体中男女生根本没有差别,只不过是你那麼巧抽到这2样本的数值不同? 为此,我们进行t检定,算出一个t检定值。 与统计学家建立的以「总体中没差别」作基础的随机变量t分布进行比较,看看在多少%的机会(亦即显著性sig值)下会得到目前的结果。 若显著性sig值很少,比如<0.05(少於5%机率),亦即是说,「如果」总体「真的」没有差别,那麼就只有在机会很少(5%)、很罕有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目前这样本的情况。虽然还是有5%机会出错(1-0.05=5%),但我们还是可以「比较有信心」的说:目前样本中这情况(男女生出现差异的情况)不是巧合,是具统计学意义的,「总体中男女生不存差异」的虚无假设应予拒绝,简言之,总体应该存在著差异。 每一种统计方法的检定的内容都不相同,同样是t-检定,可能是上述的检定总体中是否存在差异,也同能是检定总体中的单一值是否等於0或者等於某一个数值。 至於F-检定,方差分析(或译变异数分析,Analysis of V ariance),它的原理大致也是上面说的,但它是透过检视变量的方差而进行的。它主要用于: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分离各有关因素并估计其对总变异的作用、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差齐性(Equality of V ariances)检验等情况。 4. T检验和F检验的关系 t检验过程,是对两样本均数(mean)差别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惟t检验须知道两个总体的方

excel数据表计算卡方检验的p值

(二)用EXCEL的统计函数进行统计卡方检验(χ2) 卡方(χ2)常用以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差别的显著性分析,用以说明两类属性现象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卡方检验常采用四格表,如图5-4-18所示,比较的A、B两组数据分别用a、b、c、d表示,a为A组的阳性例数,b 为A组的阴性例数,c为B组的阳性例数,d为B组的阴性例数。 用EXCEL进行卡方检验时,数据的输入方式按实际值和理论值分别输入四个单元格,如图5-4-18所示。 (1)比较的A、B两组数据分别用a、b、c、d表示。a=52,为A组的阳性例数;b=19,为A组的阴性例数;c=39,为B组的阳性例数;d=3,为B组的阴性例数。根据公式计算理论值T11、T12、、T21和T22。将实际值和理论值分别输入如图所示的四个单元格(图5-4-19)。 选择表的一空白单元格,存放概率p值的计算结果,将鼠标器移至工具栏的“fx”处,鼠标器左键点击工具栏的“fx”快捷键,打开函数选择框。 (2)在函数选择框的“函数分类”栏选择“统计”项,然后在“函数名”栏内选择“CHITEST”函数,用鼠标器点击“确定”按钮,打开数据输入框(图5-4-20)。 (3)在“Actual_range”项的输入框内输入实际值(a、b、c、d)的起始单元格和结束单元格的行列号,在“Expected_range”项的输入框内输入理论值(T11、T12、T21、T22)的起始单元格和结束单元格的行列号,起始单元格和结束单元格的行列号之间用“:”分隔(图5-4-20)。 在数据输入完毕后,p值的计算结果立即显示。用鼠标器点击“确定”按钮,观察计算结果。 图5-4-18 四格表图5-4-19 四格表数据输入

大气环境容量的管理与利用

!!!!!!!!!!!!!!!!!!!!!!!!!!!!!!!!!!!!!!!!! IntroductionofPCCPInstallationTechnologyinTunnel WANGHong-xian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structureandworkingprincipleofakindoflargediameterPCCPinstallationvehicleintheburden-beamlong-tunnel,andprobesintotheconstructionmethodofPCCPinstallationintunnel.KEYWORDS:long-tunnel;PCCP;transportationandinstallationtechnology 环境容量是在环境管理中实行污染物浓度控制时提出的概念。污染物浓度控制的法令规定了各个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允许浓度标准,但没有规定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数量,也没有考虑环境净化和容纳的能力,这样在污染源集中的城市和工矿区,尽管各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包括稀释排放达到的)浓度控制标准,但由于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过大,仍然会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在环境管理上开始采用总量控制法,即把各个污染源排入某一环境的污染物总量限制在一定的数值之内。采用总量控制法,必须研究环境容量问题。 1大气环境容量的定义 容量是在一定空间容纳某种物质的能力。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 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就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一特定区域内,一定的气象条件、一定的自然边界条件以及一定排放源结果条件下,在满足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前提下,区域内所有大气污染源向大气中排放围绕物的总和(即总量)。大气环境容量是一种特殊的环境资源,它与其他自然资源在使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鉴于环境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的复杂性,准确计算一定空间环境的大气环境容量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大气是没有边界的,一定空间区域内外的污染物会互相影响、传输、扩散。在做一定的假设后,可借助数学模型模拟估算一定条件下的大气环境容量。 确定一个地区后,根据国家标准用A-P值法很容易得到该城市的一个大气环境容量,主要考虑的是当地的区域面积和多年平均风速,也就是通风量。这个大气环境容量定义为理想大气环境容量。实际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对于一定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气象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大气污染物最大排放量总和,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城市区域大气环境总量;环境目标值即所确定的相应等级的国家或地方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这个大气环境容量是可以执行的,一般要小于理想大气环境容量。在确定地区空间内,大气环境容量并不是唯一的常量。在大气的环境目标值确定以后,当污染源的排放量一定时,大气环境容量可以随污染源的位置和排放高度、气象条件、季节、地形条件等的不同而变化。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它的实际环境容量比理论环境容量(均匀混合后的容量)要小,因为城市包含了不能布局污染源的区域。 2大气环境容量的管理与利用 环境容量主要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并作为工农业规划的一种依 据。任一环境,它的环境容量越大,可接纳的污染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污染物的排放必须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如果超出环境容量,就要采取措施,如降低排放浓度,减少排放量,或者增加环境保护设施等。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与利用环境容量,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2.1强化法制管理和落实管理规章 (1)落实国家环保政策,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依据环境保护的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强化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各规划区内新、改、扩建项目的影响评价和审批,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禁止乱建乱设,防止对规划区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与消耗。 (2)建立完善的在线监测与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污染源排污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结合环境容量的利用程度,预警大气环境的警戒水平和相应污染源的排污控制警告,把环境管理信息化、快捷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加快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媒体的鼓励、批评与监督等作用,强化企业社会意识和环境责任感,通过公众、媒体和政府多方参与的互动效果,取得深化全社会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效益。 2.2提高空气资源与环境容量合理利用的观念和意识 空气资源属自然资源,具有很强的资源性。空气环境容量是一种有 价自然资源,其价值体现在对排放污染物的缓冲与降解作用,即容纳一定量的污染物也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需要,这就充分地体现了它广泛的经济性与社会性。但空气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再生也是较为困难的,一旦污染负荷超过空气环境容量,使其恢复是十分缓慢与艰难的。因此必须结合市场经济和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的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保护空气资源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意识。 2.3认识空气资源的可贵性并合理利用空气环境容量 空气处在陆域以上的空间系统中,陆域与空域、上风向与下风向、低 空与高空构成了不同的空间生态系统,因此,在确定局部陆域以上大气环境容量时,必须从保护空气资源的角度出发,合理协调陆域内各层次及不同空间的空气环境容量。合理利用空气环境容量,就是要不仅考虑本区域条件,同时要兼顾更大区域整体特征,保证大区域内的生态与环境系统永久保持空气资源的永续利用。 大气环境容量的管理与利用 王 娟,马青兰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摘 要:阐明了大气环境容量的定义,指出了大气环境容量的管理与利用的途径。 关键词:环境管理;大气环境容量;管理利用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225

【CN109783980A】基于大气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及污染排放量制定大气污染物减排方案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18354.9 (22)申请日 2019.02.16 (71)申请人 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顺河路1 号 (72)发明人 袁彩凤 时翔明 李祥华 肖军仓  张志 张清敏 王凯丽 张晓果  王婧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代理人 张权 (51)Int.Cl. G06F 17/50(2006.01) G01N 33/00(2006.01) (54)发明名称基于大气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及污染排放量制定大气污染物减排方案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基于大气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及污染排放量制定大气污染物减排方案的方法,本发明以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数据、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数据以及基于WRF模型计算机程序化计算出的大气环境容量数据为基础核算大气污染物减排量,并最终生成大气污染物减排方案,并且由于WRF模型可以计算预报未来一周内气象参数,可以据此预报一周内的大气环境容量,因此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方法,可在重污染天气到来之前提前制定减排方案,并可制定时间精度为1小时的短期污染物减排方案,使得区域内的大气污染减排方案处于动态控制,更加适用短期减排方案的制定,完美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将破坏降到最低, 适合推广应用。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0页CN 109783980 A 2019.05.21 C N 109783980 A

1.基于大气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及污染排放量制定大气污染物减排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数据: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浓度、排气量等数据由安装在排气口的传感器记录并传输至服务器,建立相应数据库,由数据库中获取所需参数从而计算出污染物排放量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M h =ρh ×V h ,式中:M h 污染源每小时污染物排放量,单位:千克;ρh 每小时污染物排放平均浓度,单位:千克/立方米;V h 每小时污染物排放体积,单位:立方米; 第二:基于WRF模型计算污染物大气环境容量:基于WRF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化计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一:计算某一选定区域W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容量,选定所要计算区域中心坐标为北纬A,东经B,边长为X*Y的范围,计算时间长度为K年L月M日0时-23时,根据公式: δ=[0.006918-0.399912cos θ0+0.070257sin θ0-0.006758cos2θ0+0.000907sin2θ0-0.002697cos3θ0+0.001480sin3θ0]×180/π,式中:θ0=360d n /365, deg;δ—太阳倾角,deg;d n —一年中日期序数,0,1,2……,364,得出所要计算区域K年L月M日的太阳倾角δ; 步骤二: 将步骤一中求得的太阳倾角代入公式: 式中:h 0—太阳高度角,deg;—当 地纬度,deg;t—北京时间,h;λ—当地纬度,deg;计算区域中心坐标为:北纬A,东经B,得出0时-23时各个时间段内对应的太阳高度角h 0,根据太阳高度角可知:K年L月M日昼间为c -d 时,夜间为g -h时,e -f时; 步骤三:查询地面气象sam文件得出网格点中心坐标为:北纬A,东经B,0时-23时各个时间段内对应的总云量/低云量; 步骤四、由太阳高度角h 0、总云量/低云量、以及昼夜情况查询太阳辐射等级表得出所要计算区域中心坐标为:北纬A,东经B,0时-23时各个时间段内对应的太阳辐射等级; 步骤五:将以上数据参数由WRF模型运算完成输出所要计算区域点中心坐标为:北纬A,东经B,0时-23时各个时间段内的风速U、干沉降速率Ud、降水速率R; 步骤六:由太阳辐射等级与风速的对应关系,查询大气稳定度等级表得出计算区域点中心坐标为:北纬A,东经B,0时-23时各个时间段内的大气稳定度等级; 步骤七:结合地区序号表确定计算区域点中心坐标为:北纬A,东经B,所处的地区序号,并且结合大气稳定度等级查询我国不同地区和在不同大气稳定度等级下所对应的as/bs数值,求得计算区域点中心坐标为:北纬A,东经B,0时-23时各个时间段内对应的as/bs数值; 步骤八:综合计算区域点中心坐标为:北纬A,东经B,0时-23时各个时间段内对应的风速以及0时-23时各个时间段内对应的as/bs数值,求得网格点中心坐标为:北纬A,东经B,地转参数f以及0时-23时各个时间段内对应的大气混合层厚度H; 步骤九: 大气环境容量Q的表达式表示为: 权 利 要 求 书1/3页2CN 109783980 A

P值检验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假设检验中的P值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 假设检验是统计判断的重要内容,在很多情况下大多采用临界值法,而在现代统计软件中假设检验多是采用计算P值的方法进行推断的。检验时需要由样本观测值计算出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和衡量观测结果极端的P值,然后通过比较P值和显著性水平α的大小作判断,当P<α时, 拒绝原假设 H;当P<α时,不能拒绝原假设0H。论文列举了P值检验法0 在生活中一些应用案例,并和临界值法的做了优势比较。 关键词:假设检验;临界值法;P值法;SAS

The application of Hypothesis test P-value method in real life Abstract Hypothesis tes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tatistical judgment; the critical value method is used in many cases. However, in modern statistical software in hypothesis testing,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P value of extrapolation is used here and there. Inspection need by the value of the sample observations calculate the test statistic of the observation value and measure observations of extreme value, and then compare P values and a significant level of their size, to determine, when refuse the null hypothesis; when can not refuse the null hypothesis.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application cases of the value of P test in life, and also to do some comparative advantage. Key Words:Hypothesis test, the critical value method, the P-value method, SAS

统计检验P值的意义

统计检验P值的意义 摘自《现代应用统计学》王建军宋香荣 P值(P value,有些软件用Significance表示)就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 ≤ or ≥)结果出现的概率。(p-value: Probability of obtaining a test statistic more extreme ( ≤ or ≥ ) than the observed sample value given H is true)。 这个P值概率有何统计意义:这个概率是在假设H0为真时根据样本数据代入检验统计量公式计算出的,这个概率越小,说明由样本点计算出的检验统计量落入拒绝域的概率就越大。一般当P值小于0.05时,就认为落入拒绝域了,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就可以拒绝原假设H0为真了。 P值概率是代表拒绝零假设H0时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P值概率是用于识别小概率事件发生与否的。也称为观测的显著性水平,(Also called observed level of significance),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时拒绝H0(Smallest can be rejected )。 value of α for which H P值是在给定样本测量结果和设定原假设为真时计算出的概率,这个概率可以视为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P值越小,说明原假设为真时小概率事件发生,所以可以拒绝原假设。 如果P值很小,说明原假设情况的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如果出现了,根据小概率原理,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P值越小,我们拒绝原假设的理由越充分。即如果p值小于显著水平(α),拒绝零假设(如果p〈α,拒绝零假设);如果p值大于或者等于显著性水平(α),不拒绝零假设(如果p〉α,不拒绝零假设) P 值的计算:一般地,用T表示检验的统计量,当H0为真时,可由样本数据X计算出该统计量的具体数值TC ,根据检验统计量T的具体概率分布,查表得到TC对应概率求出P 值。P值计算举例。用T检验均值说明P值,样本数据X,原假设H0:u=80,H1:≠80 > x=c(50,55,60,65,70,75,80,82,90) >t.test(x,mu=80) One Sample t-test data: x t = -2.3285, df = 8, p-value = 0.04828 alternative hypothesis: true mean is not equal to 80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59.43298 79.90035 sample estimates: mean of x 69.66667 结果中P值为0.04828,是根据统计量T公式计算得到Tc=-2.3285,查T分布表得到P值。自由度n-1=8,双侧概率计算R程序。 >pt(-2.3285,8)*2 >pt(-2.3285,8)+(1-pt(2.3285,8)) [1] 0.0482746

大气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模式选取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推荐的A-P 值法中的A 法计算大气污染物的环境总量,A 法计算的环境容量主要由控制区内各功能区分区的面积、控制区的背景浓度以及各功能区年均浓度确定。 A 值法: 控制区各种大气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为: ∑==n i ai a Q Q 1 S S C C A Q i oi si ai ) (-= 式中, ai Q 为第i 功能区大气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104t ; n 为功能区总数; A 为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t/(a·km 2); si C 为第i 功能区类别的年日均浓度限值,mg/m 3; oi C 为第i 功能区类别的年日均背景浓度,mg/m 3; i S 为第i 功能区面积,km 2; S 为控制区总面积,km 2。 控制区低架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为: ∑==n i bi b Q Q 1 ai bi Q Q α= 式中:Q bi 为第i 功能区低架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t ; α为低架源排放分担率。 输入参数 ⑴浓度限值及背景浓度

本次环境容量分析重点对SO2、粉尘、乙醛和乙二醇的环境容量进行计算。 根据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规划区SO2小时均值背景浓度为0.011mg/m3,粉尘小时均值浓度背景浓度为0.08mg/m3,乙醛、乙二醇均未检出,换算为年均浓度后,本控制区的SO2、粉尘、乙醛和乙二醇浓度标准限值及背景浓度见表1。 表1 本区浓度标准限值及背景浓度一览表(mg/m3) 季、年均值浓度比例为1:0.33:0.20:0.14:0.12。 ⑵A值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13201-91)标准,江苏省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A范围为3.5~4.9[104t/(a·km-2)],低架源(30m)排放分担率α=0.25。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A取中值为:(4.9+3.5)/2=4.2[104t/(a·km2)]。 总用地面积83.51hm2(合1252.6亩)。 计算结果 本区域的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A值法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一览表(吨/年)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和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发[2003]141号)和《关于加强环境容量测算工作的通知》(环办[2003]116号)的精神,制定本《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本技术大纲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3]141号文附件二“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和技术路线,提出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的主要技术内容和要求。本大纲将作为国家验收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和两控区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的基本技术要求,各城市应参照本大纲编写技术报告。 根据“工作方案”的要求,各地报送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时,须将有关的原始数据(包括源排放清单、污染源位置图、气象条件、容量测算区域面积、城市各功能区划图以及各功能区划面积等相关数据)同时上报(数据以电子版形式上报),以便总局组织进行复核和复查。 各地上报的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报告名称 ×××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 报告内容 报告应包括八章内容:

第一章城市概况 1.1城市基本情况 包括城市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情况概述,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概述,居住环境和道路交通情况概述。 1.2城市能源结构 2002年燃料结构、燃料消耗数量;分析近年来(最好分析1990~2003年统计数据)城市能源结构变化趋势。 第二章控制区确定 2.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以2002年为基准年,阐明城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情况。功能区区划要覆盖包括城市所辖区县在内的全部范围。 2.2确定控制区 控制区分两个范围:一个是全市范围,称为城市控制区,一个是城区范围,称为城区控制区。城区控制区范围主要依据城市规划建成区确定的区域;考虑部分城市城郊正在建设或已发展成为工业园区,为加强统筹管理,也可合并到城区控制区。 2.3 清洁对照点 城市控制区的清洁对照点要根据全市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状况选取,目的是确定全市的本底浓度,可综合考虑全市范围内监测点的分布,分析选择确定。城区控制区的清洁对照点要根据城区控制区内及周边附近的监测点分布情况确定,若由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目前的监测点不能代表城区的本底情况,则可参考城市控制区的清洁对照点。

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

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即能维持生态平衡并且不超过人体健康要求的阈值)的条件下,某区域大气环境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或所能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的总量。前者常被称为自净介质对污染物的同化容量;而后者则被称为大气环境目标值与本底值之问的差值容量。它们的大小取决于该区域内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自净介质的总量。若超过了容量的阈值,大气环境就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或用途,生态的良性循环、人群健康及物质财产将受到损害。研究大气环境容量可为制定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提供重要的依据 12 总量控制12.1 控制思想及原则园区的开发建设是逐步的、滚动的,历经时间较长,区内污染源种类、位置和污染物排放量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只有区域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才能保证区域开发过程中始终与环境质量达标要求紧密联系起来。据环境现场监测和园区内外环境状况分析、预测可知,园区内目前大气环境质量较好,有较大的环境容量,有利于园区的开发建设,而受纳水体水质超标严重,待综合整治完成后方可作为园区污水受纳水体。根据园区规划分析、排污测算、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题研究可知,要实现国家既定的环保目标,必须按照项目入园条件严格把好新建项目关,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入园项目必须是低污染的项目,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拒绝进入园区,最大幅度地减小园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了改善环境,环境污染控制已从单纯的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要求实施总量控制必须以一个区域环境质量为基础,在环境质量标准控制下,计算出区域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目前,根据确定方法不同,针对园区规划,结合园区水平年正常生产时的排污状况,在园区采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考虑到总量目标的可达性,核定出排污总量。本评价总量控制分析方法采用目标总量控制。即一个区域的排污总量应以其保证环境质量达标条件下的最大排污量为限。12.2 总量控制指标12.2.1 区域环境容量估算(1)水环境容量结合2005年铜梁县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淮远河水质预测值,并从保护水体功能的角度出发,评价按照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进行控制。污水排放浓度按污水处理厂一级B标准进行核算,同时根据环境本底值和水文状况,参照环境容量推荐公式,评价采用完全混合模式进行计算。河流完全混合模式:式中:c—混合后河流中污染物浓度(mg/L),在进行淮远河环境容量计算时,C值为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值;ch—河流中污染物的背景浓度,mg/L;cp—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mg/L。Qh—河流流量,m3/s;Qp—污水流量,m3/s;环境容量指水体在满足水域水质环境标准的前提下,在单位时间里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总量,即上式中CPQP项,故淮远河环境容量V为:V=CpQp=(CQp+CQh-ChQh)据此估算出重庆市金龙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断面水环境容量入表12-2-1。表12-2-1 水污染物最大受纳能力单位:t/d 受纳水体COD BOD5 氨氮总磷石油类淮远河3.15 0.78 0.49 0.063 0.008 预测结果中已扣除铜梁县污水处理厂处理部分。预测结果表明,经过综合整治的淮远河尚有一定环境容量,可以作为园区污水排放的受纳水体。以污水全部经过污水处理厂达到《污水处理厂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一级B标准计算,每日淮远河污水受纳能力为3.88万吨,略大约全德、姜家岩和食品工业园预计排水总量,环境承载力已近饱和,在原有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园区不适宜作进一步发展;若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铜梁县污水处理厂和全德污水处理厂出水作进一步处理,具体削减程度依发展规模确定。(2)大气环境容量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和《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手册》,确定规划区各功能区的其它污染物的控制总量。总量控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t;—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n—功能区总数;—第i功能区面积,km2;S—总量控制区面积,km2;—与第i功能区类别相应的某种污染物年日均浓度限制;A—区域总量控制系数。根据达标保证率为90%的要求,本规划中A值取值为:A=A低值+(A高值—A低值)×0.1=2.8+(4.2—2.8)×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