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试题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试题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试题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试题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试题

一文化常识积累

1.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16☆)

(1)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其中《幼学》指的是

。它被人们称为传统启蒙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2)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有名的诗人,他们都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其中“诗仙”是;”诗圣”是。

(3)中国古代乐器众多,其中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和独特中国情韵的是,它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4)古人常常通过乐曲来交流心灵、表达心声。就是通过琴声寻找知音的一支名曲,它的故事至今被人们熟知。则是通过梅花的结拜、芬芳和耐寒等特性,来歌颂高尚的人,因音乐主题重复了三次,人称“三弄”。

(5)书法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历代书法大家往往会将书法作品刻在石碑上。古代刻石中以最为有名。汉魏碑刻比较著名,康有为首推魏碑。魏碑中代表作品是。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一部书法丛帖。

(6)中国古代书法形式多样、变化多端,从书体上分,可以分为、、、、五种。

(7)中国的舞蹈根据使用人群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国家礼制,用于祭祀、庆典等活动的雅乐舞蹈;另一类是娱乐性的舞蹈。

2.选择填空(根据积累的知识进行选择,有的题不止答案!12☆)

(1)杜甫的诗歌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状,人们称他写的诗歌为()

A 诗圣

B 诗仙

C 史实D诗史

(2)古代诗人都给自己起一个笔名,也就是号。如李白又叫李太白。太白就是他的号。那么欧阳修的号是( ) A 东坡居士 B 六一居士

(3)中国传统乐器众多,下面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是()

A 骨笛

B 琵琶

C 吉他

D 瑟

(4)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世界绘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下面是工笔画的是()

A 《洛神赋图》

B 《掏练图》

C 《女史箴图》

D 《芙蓉锦鸡图》(5)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婉转圆通,是秦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的字体。下面哪一项不是小篆。()

A 泰山刻石

B 峄山石刻

C 龙门二十品

D 三坟记

3.日积月累。(补充全下列语句,相信你能做到。10☆)

(1)冰生于水儿寒于水,;,谓弟子优于先生。

(2),苏章从师之殷;,游杨敬师之至。

(3)与善人交,,;与恶人交,,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综合运用

1.连线。10☆)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欧阳修万千愁绪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化。李白思乡心曲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激情豪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煜激越豪情的英雄气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陆游悲愁悔恨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进行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以来,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现在同学们对经典著作读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精髓,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 一、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一)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经典驿站”里,我们共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名人长廊”,我们感受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生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信!品格是多么高尚!在“名声佳境”中,我们欣赏到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

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 学习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1、在经典驿站的诵读中领略文言文的声韵之美。 2、在趣味诗歌中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3、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4、在名人长廊中认识一些历史名人,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5、在名胜佳境中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 6、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二、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幼学琼林》(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 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3、学生自由诵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诵读。(多人) 5、读得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6、学生试着背诵。 7、学生试着谈一下课文意思。 你知道这些人吗?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等阅读试题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等阅读试题 第一单元经典启蒙 1. 《中庸》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4.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 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共五千余字,《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8.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9.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8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话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第二单元古诗诵读 1.《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所作,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忧国忧民的名句。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六上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第1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明白美好品德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德才兼备。 三、课前准备 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语今说 原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译文: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二)故事引导 1、讲德才兼备的薛仁贵的故事 2、你如何看待薛仁贵的“才”和“德” 3、你还知道哪些德才兼备的人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知行合一 1、情景表演 小明学习成绩优秀,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瞧不起其他同同学,同学们问他一些难题,他总是爱搭不理。班干部竞选时,小明落选了,他很苦恼。 2、你认为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小明想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你有何建议? (五)拓展诵读 五、板书设计 德才兼备 六、教学反思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办学要尊重这个规律,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行合一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应该如何运用这句话,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第2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明白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二、重点难点 明白人际交往要有宽广的胸怀。 三、课前准备 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语今说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一定不要强加给别人。 (二)故事引导 1、讲以邻为壑的故事 2、同样是治水,为什么白圭不能与大禹相提并论? 3、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知行合一 1、情景表演 雨天一位女士走上公交车,发现座位上有水滴,椅面有点湿。她皱着眉头走向了另一边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她随手把还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 2、这位女士的行为合理吗? 3、生活中你有过“换位思考”吗?说说看。 (五)拓展诵读 五、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教学反思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第3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明白如何与不理解自己的人交往。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试题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试题 第一单元经典启蒙 1.《中庸》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4.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共五千余字,《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8.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9.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 8.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第二单元古诗诵读 1.《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所作,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忧国忧民的名句。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狱中题壁》中的爱国名句,作者是清代谭嗣同。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从诗中我们感受到湖阴先生真是一个爱干净、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人。 第三单元古文今读 1.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看出蔺相如深明大义。 2.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牛郎织女》 3.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群猴戏山中》 4.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蚕,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全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备课 第三单元名胜佳境 第一课蓬莱仙境 教学目标:1、了解蓬莱仙境的美丽。 2、了解有关蓬莱仙境的诗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蓬莱仙境。 2、学习“诗画揽胜”板块。 (1)学习苏轼的《登州海市并序》 (2)理解《登州海市并序》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苏轼。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学写描写蓬莱景色的小文章。 开一个八仙过海的故事会 搜集描述蓬莱景色的诗文。 5、学习“成长阶梯”板块。 6、教师总结。 第二课蒲松龄故居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故居的美丽。 2、了解有蒲松龄故居的诗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2、导入新课:介绍蒲松龄。 2、学习“诗画揽胜”板块。 (1)学习蒲松龄的《聊斋》,碑文《柳全蒲先生墓表》。 (2)理解《柳全蒲先生墓表》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聊斋》的主题歌。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读一读《聊斋志异》 开一个聊斋故事会 5、学习“成长阶梯”板块。 6、教师总结。 第三单元艺术乐园 第一课趣味诗歌藏头诗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类别。 2、了解有关趣味诗歌,培养学生关注诗歌、热爱诗歌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趣味诗歌。 2、学习“艺海拾贝”板块。 (1)学习藏头诗 (2)理解诗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藏头诗《平湖秋月》。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用山水画表现藏头诗《平湖秋月》

六年级传统文化

六年级传统文化第一课《论语》八则 教学内容《论语》八则 教学目标通过论语的学习,养成“君子”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意,诵读识记积累 课前准备课件资料 一、初读感知 1、诵读《论语》八则 2、背景资料 《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读音为“轮”,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1999年10月9日召开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 二、文本解读 1、好:爱好 2、乐:以此为乐 3、识:牢记,潜心思考,加以辨别,存之于心 4、敏:努力 5、恐:害怕 6、盖:或许,大概 7、作:创作 三、解释原文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意:孔子说:“对于学问道行,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根据重点字的意思,解释论语原文 四、诵读体会 1、大家明白了《论语》八则中的内容和含义,能试着背诵和体会 吗? 2、学生诵读体会 3、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结合实际提升品德 1、通过学习《论语》八则,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六年级上传统文化安全教育试题

六年级上传统文化安全 教育试题 https://www.doczj.com/doc/321913001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六年级(上)传统文化期末检测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填空题。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作(<史记>).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大部分,记载了(3000)年的历史,共(130)卷,(526500)字. 7.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者(张择端).它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京河两岸的风光,生动的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8.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全长约(1700)公里,支开找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线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 二.简答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2.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他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有,起到了知道农岁的作用。 3.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标志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答:标志:飞天。特点: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手法上说,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 4.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长城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守卫意义,而都江堰却仍然在为天府之国输送清泉。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同意。 2

小学六年级2019年传统文化检测试卷 (最新)

小学六年级2019年传统文化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等级 1.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相信自己!)(1)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其中《幼学》指的是。它被人们称为传统启蒙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2)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有名的诗人,他们都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其中“诗仙”是;”诗圣”是。 (3)中国古代乐器众多,其中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和独特中国情韵的是,它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4)古人常常通过乐曲来交流心灵、表达心声。就是通过琴声寻找知音的一支名曲,它的故事至今被人们熟知。则是通过梅花的结拜、芬芳和耐寒等特性,来歌颂高尚的人,因音乐主题重复了三次,人称“三弄”。 (5)书法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历代书法大家往往会将书法作品刻在石碑上。古代刻石中以最为有名。(6)中国古代书法形式多样、变化多端,从书体上分,可以分为、、、 、五种。

2.选择填空(根据积累的知识进行选择,有的题不止答案!) (1)杜甫的诗歌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状,人们称他写的诗歌为() A 诗圣 B 诗仙 C 史实 D诗史 (2)古代诗人都给自己起一个笔名,也就是号。如李白又叫李太白。太白就是他的号。那么欧阳修的号是( ) A 东坡居士 B 六一居士 C 五柳居士 (3)中国传统乐器众多,下面不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是() A 骨笛 B 琵琶 C 吉他 D 瑟 (4)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世界绘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下面是工笔画的是() A 《洛神赋图》 B 《掏练图》 C 《女史箴图》 D 《芙蓉锦鸡图》 (5)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婉转圆通,是秦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的字体。下面哪一项不是小篆。() A 泰山刻石 B 峄山石刻 C 龙门二十品 D 三坟记 3.日积月累。(补充全下列语句,相信你能做到。) (1)冰生于水儿寒于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汇总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第1课《论语》(八则) 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2课《大学》(二则) 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1.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3课《中庸》(二则) 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复习题 (画横线的为必背内容。)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论语》(八则):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子曰:“默(默默)而识(zhì,记住)之,学而不厌(满足),诲(教导)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勤奋)以求之者也”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9.《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二、《大学》(两则)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小人独处无人时常做一些坏事,可以说是无所不为),见君子向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见到君子时,却又装模作样)。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三、《中庸》(二则)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君子在别人看不到他的行为时也检点自己,在别人听不到他的言语时也警惕小心。)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学习,详细探讨原因,慎重思考问题,明确辨别是非)。 3、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中庸,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即中和,庸即平常。 四、《列子·汤问》(两则) 1、《列子·汤问》是一部记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的书籍,相传其作者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2、《薛谭终身不敢言归》出自《列子·汤问》,批评了那种对学习浅尝辄止的态度。 3、《高山流水》既是一个历史典故,也是一首琴曲,出自《列子·汤问》。 五、《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学名著。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淮阴侯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3、《史记》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其间近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裁。 【第二单元名人长廊】 六、马援 据《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马援少有大志,一生实现了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万里扬名的志愿,后来居于高位,终能谨慎自持。《戒兄子严、敦书》是马援写给侄子们的书信,劝诫侄子们要做“敦厚周慎”的人。书信中的“画虎不成反类狗”是指没有画虎的本领却要画虎,结果把虎画得和狗一样,形象生动,至今富有教益。 七、诸葛亮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信。《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试题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试题 一文化常识积累 1.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16☆) (1)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其中《幼学》指的是 。它被人们称为传统启蒙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2)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有名的诗人,他们都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其中“诗仙”是;”诗圣”是。 (3)中国古代乐器众多,其中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和独特中国情韵的是,它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4)古人常常通过乐曲来交流心灵、表达心声。就是通过琴声寻找知音的一支名曲,它的故事至今被人们熟知。则是通过梅花的结拜、芬芳和耐寒等特性,来歌颂高尚的人,因音乐主题重复了三次,人称“三弄”。 (5)书法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历代书法大家往往会将书法作品刻在石碑上。古代刻石中以最为有名。汉魏碑刻比较著名,康有为首推魏碑。魏碑中代表作品是。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一部书法丛帖。 (6)中国古代书法形式多样、变化多端,从书体上分,可以分为、、、、五种。 (7)中国的舞蹈根据使用人群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国家礼制,用于祭祀、庆典等活动的雅乐舞蹈;另一类是娱乐性的舞蹈。 2.选择填空(根据积累的知识进行选择,有的题不止答案!12☆) (1)杜甫的诗歌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状,人们称他写的诗歌为() A 诗圣 B 诗仙 C 史实D诗史 (2)古代诗人都给自己起一个笔名,也就是号。如李白又叫李太白。太白就是他的号。那么欧阳修的号是( ) A 东坡居士 B 六一居士

(3)中国传统乐器众多,下面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是() A 骨笛 B 琵琶 C 吉他 D 瑟 (4)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世界绘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下面是工笔画的是() A 《洛神赋图》 B 《掏练图》 C 《女史箴图》 D 《芙蓉锦鸡图》(5)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婉转圆通,是秦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的字体。下面哪一项不是小篆。() A 泰山刻石 B 峄山石刻 C 龙门二十品 D 三坟记 3.日积月累。(补充全下列语句,相信你能做到。10☆) (1)冰生于水儿寒于水,;,谓弟子优于先生。 (2),苏章从师之殷;,游杨敬师之至。 (3)与善人交,,;与恶人交,, 。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综合运用 1.连线。10☆)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欧阳修万千愁绪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化。李白思乡心曲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激情豪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煜激越豪情的英雄气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陆游悲愁悔恨

传统文化 六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论语》(八则)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大学》(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中庸》(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试题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试题 一、填空 1.《幼学琼林》的作者是。里面有一句名言广为传颂:冰生于水,青出于蓝。 2.长风破浪会有时,。以上诗句出自朝代的《》。 3.问君能有几多愁,。出自朝代的《》。 4.《》表达的是古人通过琴声来交流心灵,寻求知己。里面的主人公 是和。 5. 辛弃疾与苏轼并称为,是派的代表词人。 6.《诫子书》是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选择题 1.汉族的传统民族服装是:() A 汉服 B 胡服 C 西服 D 连衣裙 2. 李清照号称()。 A、六一居士 B、青莲居士 C、香山居士 D、易安居士 3.下列不属于婉约派代表人物的是:() A 李清照 B 晏殊 C 刘永 D 苏轼 4. ( ) 是记叙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A《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列子.汤问》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出自( )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史记》 6.《中庸》和《大学》与( )《孟子》一起被称为“四书”。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史记》 7. ( )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学名著。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史记》 8. “八仙过海”的传说源于()。 A、方丈 B、蓬莱 C、普陀山 D、东海 6、蒲松龄号()。 A、六一居士 B、青莲居士 C、柳泉居士 D、易安居士

附答案: 一、1.程登吉而寒于水而胜于蓝 2.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 4.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5.苏辛豪放派 二、1.A 2.B 3.D 4.D 5.B 6C

六年级传统文化

1、《论语》八则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阅读、背诵《论语》的有关章节 2.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 3.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 4. 对判断句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读 【教学难点】 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二、简介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后迁居鲁国。 三、《论语》简介 儒家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乐后来失传了) 四.课文讲解 (一)先请一位学生朗读引言 (二)让学生照书下注解,标好字音,默读课文,提醒注意句读 (三)全班朗读,纠正字音和句读。 (四)讲解

孔子说大概有一种人,自己不知不懂却生硬不编造,我没这么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这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认知方法 2、《大学》 教学目标: 1. 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 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知识积累 1了解文化背景 2.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3.《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深刻的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请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为例进行分析。 三、小结 本文介绍了儒学文化的主体“三纲”“八目”,两者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文章告诉人们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摆脱外在诱惑、困扰,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的情操,才能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进而使自己家庭关系符合人伦道德,并最终完成为国建功立业、使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论语》(八则)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检测试卷 一文化常识积累 1.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相信自己!20☆)(1)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其中《幼学》指的是 。它被人们称为传统启蒙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2)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有名的诗人,他们都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其中“诗仙”是;”诗圣”是。 (3)中国古代乐器众多,其中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和独特中国情韵的是,它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2.选择填空(根据积累的知识进行选择,有的题不止答案!30☆)(1)杜甫的诗歌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状,人们称他写的诗歌为() A 诗圣 B 诗仙 C 史实 D诗史 (2)古代诗人都给自己起一个笔名,也就是号。如李白又叫李太白。太白就是他的号。那么欧阳修的号是( ) A 东坡居士 B 六一居士 C (3)中国传统乐器众多,下面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是() A 骨笛 B 琵琶 C 吉他 D 瑟 (4)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世界绘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下面是工笔画的是() A 《洛神赋图》 B 《掏练图》 C 《女史箴图》 D 《芙蓉锦鸡图》(5)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婉转圆通,是秦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的字体。下面哪一项不是小篆。() A 泰山刻石 B 峄山石刻 C 龙门二十品 D 三坟记(6)在我国现已发现的各种笔画中,()的石窟壁画堪称一绝。 A 龙门石窟 B 敦煌莫高窟 C 千佛洞石窟 D 二综合运用 1.连线。。20☆)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欧阳修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化。李白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陆游悲愁2.简答:(30☆) (1)《幼学琼林》中《朋友宾主》篇,有很多关于待人交友的名言。试着写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写三句)(15☆) (2)诗圣杜甫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大诗人,他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佳作、名句。试着写几句。(写三句15☆)

六年级传统文化知识题库及答案

六年级 共110题,单选题56题,多选题31题,判断题23题。 一、单选题(56) 1.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指的是( )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 【答案】C 2.“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说法律不迎合权贵,就像木匠用的墨线决不会屈就于弯曲的木料一样。这句话是()说的。 A.墨子 B.孔子 C.韩非子 D.老子 【答案】C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始建于()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西周 【答案】A 4.长城上烽火台的作用是() A.军情报警 B.士兵休息场所 C.堆放柴火的场所 【答案】A 5.京杭大运河是()在位时开通的。 A.隋文帝 B.隋炀帝 C.秦始皇 D.唐太宗 【答案】B 6.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是() A.京杭大运河 B.都江堰 C.坎儿井 【答案】B 7.故宫三大殿中俗称金銮殿的是() A.太和殿 B.保和殿 C.中和殿 【答案】A 8.中医“四诊”指() A.望、闻、问、针灸

B.看、问、切、把脉 C.望、闻、问、切 D.看、闻、问、切 【答案】C 9.“讳疾忌医”与下列哪个人物有个有关?() A.晋文公 B.蔡桓公 C.宋襄公 D.齐桓公 【答案】B 10.《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时珍 B.扁鹊 C.孙思邈 D.张仲景 【答案】A 11.“五谷丰登”是指() A.粮食种类繁多 B.农业丰收 C.五种谷物丰收 【答案】B 12.人们对菜肴的口感因地域而不同,其中四川、湖南、贵州一带的人嗜()口味。 A.辛辣 B.甜 C.咸 D.清淡 【答案】A 13.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 A.静脉 B.动脉 【答案】B 14.成语“钟鸣鼎食”中的“鼎”指() A.一种乐器 B.祭祀用品 C.礼器 D.餐具 【答案】D 15.都江堰位于()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松花江 【答案】C 16.云南最大的湖泊——()。 A.洱海 B.抚仙湖 C.滇池 【答案】C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揭示课题 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 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二、写——整体感知 三、品——还原诗情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记下不懂的问题。 (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 (三)、学生写话:大致写写对这首诗的理解 (四)、背诵这首诗。 四、悟——引入哲理理解 1、引导学生质疑。这首诗学完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引出: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 池水清澈读书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不断地读书使人__________ 2、交流,指答。 出示、齐读: 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五、拓——延伸阅读范围

《己亥杂诗》(之五)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初步理解诗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习的感受和理解。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诗人豁达的胸襟,思辨的智慧,受到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陶冶。 教学设计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3.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4.名句赏析 5.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6.拓展提高(课件:读写训练) 7.朗读并背诵诗歌(指导) 五、课后拓展 课下再找更多的关于朱熹和龚自珍的诗背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