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管理学第11章

生产管理学第11章

生产管理学第11章
生产管理学第11章

生产管理学》第11章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JIT的生产是(B )

A、推动式

B、拉动式

C、推拉结合式

D、计划驱动

2、JIT解决了(A)

A、大量生产的多品种问题

B、单件生产的问题

C、大量生产的重复性问题

D、大批量生产的问题

3、JIT的U型设备布局(A)

A、缩短了工作地的运输距离

B、缩短了工作地之间的运输距离

C、缩短了生产线的运输距离

D、缩短了厂区的运输距离

4、JIT的实践表明,在多品种生产中实现小批量的关键是(C )

A、均衡化

B、缩短提前期

C、缩短设备调整时间

D、提高质量

5、看板是(C )

A、醒目的标志

B、颜色鲜明的卡片

C、记录生产指令的卡片

D、挂在墙上的图表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JIT认为浪费包括__A_B_C_D___

A、零件检验

B、废品

C、零件丢失

D、零件返工

2、下列哪些是JIT的基本条件_A_B_D_____

A、适时适量生产

B、弹性作业人员

C、标准作业

D、质量控制

3、缩短设备调整时间的措施有_ABCD_______

A、提前完成外部作业

B、停机时集中完成内部作业

C、工装模具的改进

D、作业的标准化

4、生产看板一般包括__ABCD______

A、工件代码

B、工件名称

C、每次生产数量

D、存放地点

5、从概念上讲,JIT可做到__ABD______

A、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等待

B、没有无事可干的工人

C、没有等待零件加工的机器

D、仓库里面没有存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宁可中断生产,也不掩盖矛盾”不符合JIT的思想(F )

正确错误

2、按照JIT理念,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应该受到鼓励(F )

正确错误

3、JIT的核心是追求无库存生产(T)

正确错误

4、JIT认为库存、质量检查都是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所以应当消除(T)正确错误

5、JIT提倡零库存和质量零缺陷(T )

正确错误

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 人本主义思想:孔子《为政》中提出君子不器 专制管理思想:韩非子 荀子“上下俱富” 西汉司马迁“善因论” 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的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的胡夫金字塔。 亚当?斯密(英)《国富论》提出劳动分工 罗伯特?欧文(英)人际关系之父 查乐斯?巴贝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节约》提出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安德鲁?尤尔机械道德商业之原则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新教徒伦理》、《经济史》组织理论之父 梅奥早期行为科学代表人霍桑实验(1924-1932 )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M=V? E激励力量=个人预期价格*概率P49 麦格雷戈“ X-Y ”理论 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P50 美国学者孔茨首先注意到了学派林立的状况(管理的丛林时代) 决策理论学派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1、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有限度理性” ;2、马奇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伍德沃德(英)、菲德勒(美) 第一章导论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在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系统化管理 民主化管理 科学化管理 法制化管理 以人为本 追求效率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 、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2 、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 3 、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分析和借鉴国外有关管理理论 4 、 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注意和行政管理学中的方法做区分) 1 、 比较研究法 2、 定量分析法 3、 历史研究法 4 、 案例研究法 5 、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根本) 行政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 管理科学是从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开始出现的,至今历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 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 1 、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 、 是维系人类正常生活的条件; 2、 3 、 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 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1、 变革性 2、开放性 3 、 严密性 4 、 实用性

生产管理计算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生产管理计算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1、某种零件加工批量Q=4;加工工序数m=4;其工序单位时间t1=10分钟,t2=5分钟,t3=20分钟,t4=15分钟;试计算该批零件在采用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平行顺序移动三种不同方式进行加工时各自的加工周期及平行系数,并画出示意图。 解: (图略) 2、上题中如果工序一与工序二的加工顺序对调,则三种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有何不同? 顺序移动方式与平行移动方式没有不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与前不同,为110分钟。 3、设刨床组有9台刨床,每台平均年有效工作时间为2500小时,加工A、B、C、D四种产品,年计划产量分别为100台、200台、250台和50台。单位产品的设备台时定额分别为20、30、40和80小时。 ⑴假定选择C产品为代表产品,试确定其生产能力; ⑵如采用假定产品法,试确定其生产能力。 解:⑴按代表产品计算:(2500×9)÷40=562.5 ⑵A、B、C、D四产品合计计划生产600台,单位假定产品台时消耗定额为:

4、某肉食加工厂去年6-8月熟食日销量统计资料如下:日销100吨有18天,110吨有36天,120吨有27天,130吨有9天。预测今年6-8月需求量与去年相同。而肉食品每销售1吨可获利50元,每剩余1吨要增加30元费用,问:该厂日生产计划应如何决策? 解:利用表格进行决策: 显然,应选择日产122吨的方案。

5、某企业某产品年固定费用800万元,单位产品的价格600元/件。去年产值1800万元,全年亏损50万元。问,今年应生产多少才能保本。 解:从题目知道,去年全年的产量为: 6、上题中,如果,今年原有订单安排生产4万件,则可盈利多少?后来如果有外商甲愿意每件出价500元订购1万件,则能否接受?接受了盈亏状况如何?另一外商乙愿意出价每件450元订购3万件,但由于该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5万件,如要接受该订单必须另外投资增加200万元固定费用。问:甲、乙两外商的订单应接受哪一个?如果乙外商出价每件500元呢? 解:由于超过盈亏平衡点产量的销售收入,去掉变动成本就是利润,故今年安排4万件的利润是: (4-3.2)×(600-350) = 200(万元) 外商甲出价虽低于原来定价,但是因高于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故仍有盈利,盈利为: 1×(500-350) = 150(万元) 外商乙出价同样可使企业盈利,但因需增加200万元固定成本,故盈利水平为: 3×(450-350)-200 = 100(万元) 所以,应接受外商甲的订货。 用同样的方法,可知如果外商乙出价500元,则盈利为250万元,自然应选外商乙的订货了。 7、甲产品每吨获利3万元,乙产品每吨获利4万元,甲产品每吨需要1单位A原料,乙产品每吨需要2单位A 原料,A原料可供应量为6单位;甲产品每吨需要B原料3单位,乙产品每吨需要B原料2单位,B原料可供应量为12单位;乙产品每吨还需要C原料1单位,C原料可供应量为2单位。试确定甲、乙方两种产品的产量结

生产管理学试题

生产管理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分数_________ 本试题共五大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3、企业的生产类型按照工艺过程划分可分为、 两种。 4 5、生产转换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时间、场所、形态。 6 7、物资的验收入库要把好的三关是、 和。 8、目前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问题的两种主要途径是减少零件变化、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设施布置中加工对象位置固定不变,而人员、设备、工具等向其移动的布置方式是()。 A、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 B、产品对象专业化布置 C、混合式布置 D、固定布置 2、若零件组内零件的加工顺序和工序数目不尽相同,因此允许某些零件在生产单元内作非单向流动或“跳越”某些工序进行加工。这种生产单元是()。 A、单机成组生产单元 B、多机成组生产单元 C、流水成组生产单元 D、自动化成组生产单元 3、生产过程的()是指在生产各环节中生产速度的稳定程度。 A、连续性 B、平行性 C、均衡性 D、比例性 4、随着消费的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要求制造商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最有可能很好地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与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 A、模块化设计 B、内插式设计 C、外推式设计 D、模仿设计 5、生产计划体系中,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1年或更长)内产出量、人力规模、库存水平等问题作出决策、规划和初步安排的计划是()。 A、主生产计划 B、生产能力计划 C、综合生产计划 D、物料需求计划 6、()方式的加工周期计算公式为∑ = -+ = m i L i p t n t T 1 )1 ( A、顺序移动 B、平行移动 C、平行顺序移动 D、间接成本 7、关于对象专业化原则,你认为不正确()的说法是 A、生产设备可按加工对象的工艺过程布置。 B、便于使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装备。 C、对产品的品种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D、可以减少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停放、等候时间,缩短生产周期。 8、某零件季度产量为180台,每件年均库存费用为30元,每次设备调整费用为1200元,则经济批量下的费用为()。 A、7200元 B、3600元 C、240元 D、5400元。 9、作业排序时,为使平均流程时间最短,应按()准则进行。 A、FCFS准则 B、EDD准则 C、EDD准则约束下的SOT准则 D、SOT准则

毒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2、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毒性(toxicity):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毒性是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3、毒物(poison, toxicant):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称为毒物。 4、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毒效应)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5、靶器官(target organ):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6、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通常把生物学标志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7、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指毒物在低剂量时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有抑制作用。其基本形式是U型,双相剂量- 反应曲线。 8、半数致死剂量/浓度(median lethal dose or concentration, LD50/LC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所需的剂量。通过统计处理计算得到,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最敏感。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的数值越小。 9、阈值(threshold):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10、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11、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 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12、毒效应(toxic effect):又称为毒作用,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毒效应是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当改变暴露条件时,毒效应会相应改变。毒性是一种能力,中毒是一种状态,而毒效应是一种表现。 13、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是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由于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不同,可引起机体多种变化。 13、量反应(graded response):属于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用某种测量数值表示。14、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属于计数资料,没有强度的差别,不能以具体的数值表示,而只能以“阴性或阳性”、“有或无”来表示。 15、不确定系数(LIF):根据所得的有害作用阈值量或最大无有作用剂量提出的安全限值时,为解决由动物资料外推至人的不确定因素及人群毒性资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而设置的转换系数。1、生物转运(biotransport):外源化学物穿越生物膜的过程,且其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不发生变化。 2、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转化为新的衍生物的过程,形成的产物结构与性质均发生了改变。特点:反应的连续性、反应类型的多样性、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 3、蓄积(accumulation):外源化学物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包括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 4、肠肝循环(enterohepati circulation):一部分如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可为肠道菌群水解,脂溶性增强,被肠道重吸收,返回肝脏,形成肠肝循环。毒理学意义:排泄速度减慢、延长生物半减期、毒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5、代谢活化(metabolic activation):又称生物活化(bioactivation),一些外源化学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明显增强,甚至产生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这种现象称为代谢活化。 6、脂水分配系数:脂水分配系数=脂相中溶解度/水相中溶解度,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8:血气分配系数:气态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与在肺泡气中的浓度之比为 7、首过消除:经胃肠道吸收的外源化学物通过门 静脉系统首先到达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后,再进入 体循环,这种现象称---- 1、终毒物(ultimate toxicant):指与直接内源 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改变、导 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并表现毒物毒性的物质。 2、自由基(free radicals):是在其外层轨道中 含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片段。特 点:①化学性质十分活泼②反应性极高,半减期 极短,作用半径短。 3、增毒(toxication)或代谢活化:外源化学物 在体内经生物转化为终毒物的过程称为增毒。 4、解毒(detoxication):消除终毒物或阻止终毒 物生成的生物转化过程;在某些情况下,解毒可能 与中毒竞争同一外源化学物。 1、毒物的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 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2、相加作用(addition joint action):剂量相 加作用指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等于各个 外源化学物单独对机体所产生效应的算术总和。它 们每一化学物以同样的方式、相同的机制,作用于 相同的靶,仅仅效力不同。 3、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各外源化 学物不相互影响彼此的毒性效应,作用的模式和作 用的部位可能(但不是必然)不同,各化学物表现 出各自的毒性效应。 4、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外源化学 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于各个外源化学 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性效应总和,即毒性增强。 5、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joint action):外 源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联合毒性效应低于各个 外源化学物单独毒性效应的总和,即为拮抗作用。 6、加强作用(potentiation joint action):一 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 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使其毒性效应增强。 1、蓄积作用(accumulation):外源化学物连续 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 谢转化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 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质的蓄 积作用。 2、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当实验 动物反复多次接触化学毒物后可以用分析方法在 体内测出物质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时,称为物质蓄 积。 3、损伤蓄积(damage accumulation):如果在机 体内不能测出其原型或代谢产物,却出现了慢性毒 性作用,称之为损伤蓄积(功能蓄积)。 4、一般毒性: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的接触剂量, 一定的接触时间和一定的接触方式下对动物产生 综合效应的能力。 5、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机体一次或24 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 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 1、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引起 的变异称为突变,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可分为自 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和诱发突变 (induced mutation)。 2、致突变作用或诱变作用(mutagenesis):外来 因素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 且此种改变可随同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 4、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中DNA序列 的变化,因基因突变限制在一特定的部位,也称为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 DNA中发生碱基 对的缺失、增添或改变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5、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指染 色体的结构改变,是遗传物质大的改变,一般 可用光学显微镜检查细胞有 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来发现。 6、S9混合液:经多氯联苯处理后制备的肝匀浆, 再经9000g离心分离所得上清液,加上适当的缓冲 液和辅助因子。主要含有 混合功能氧化酶(MFO),是国内常规应用于体外致 突变试验的代谢活化系统。 7、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 中每个个体所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 的平均水平。 1、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是指具 有化学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大多数是亲电子活性 产物。 2、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esis): 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并发展成为肿瘤的过程。 3、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cinogens):本身直 接具有致癌作用,在体内不需要经过代谢活化即可 致癌。 4、间接致癌物(indirect carcinogens):本身 并不直接致癌,必须在体内经代谢转化,其所形成 的代谢产物才具致癌作用。 5、终致癌物(ultimate carcinogen):指不需代 谢活化的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经代谢活化所 形成的具有致癌作用的代谢物的统称。 1、畸形(malformation):指出生前因素引起发育 生物体的严重的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陷(异常)。 2、畸胎(terate):具有畸形的胚胎或胎仔。 3、致畸性(teratogenicity)和致畸作用 (teratogenic effect):均指在妊娠期(出生前) 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起后代结构畸形的特性或 作用。(致畸作用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异常,在出生 后立即可被发现) 4、致畸物或致畸原(t eratogen):凡在一定剂量 下,能通过母体对胚胎或胎儿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 扰,使子代出生后具有畸 形的化学物。 5、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通常是指外源 性因素造成的孕体着床前后直到器官形成期结束 的所有的毒性。表现为:胚胎 期染毒而出现畸胎、生长迟缓、着床数减少和吸收 胎,也偶有晚死胎。 6、发育毒理学(deve1opmenta1 toxico1ogy): 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 结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发病 原理、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7、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出生 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 的任何有害影响。 8、致畸作用敏感期:器官形成期的胚胎对致畸物 最为敏感,一般称为危险期(critical period) 或致畸敏感期。 9、致畸指数:致畸指数=母体LD50/胎体最小致畸 作用剂量。 10、出生缺陷:婴儿出生前已形成的发育障碍。 1、安全性(safety):即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 对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 (化学物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 健康不产生损害)。 2、安全性评价(safety evaluation):利用规定 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 效应(损伤、疾病或死亡),并 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 群的健康是否安全。 4、可接受的危险度:是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 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 3、危险度:指在具体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对机体、 系统或(亚)人群产生有害作用的概率,可分为绝 对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 5、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以损害作用 评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和接触评定的各种参数 为依据,对外源化学物对人 群健康的危害程度作出估计。 6、VSD:实际安全剂量,相应于可接受危险度的外 源化学物暴露剂量称为实际安全剂量。 7、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收集, 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以及基 于毒理学针对化学物有害效应保护健康和环境的 决策。 8、基准剂量BMD: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 结果,用一定得统计学模型求得的受试物引起一定 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下 限值。 9危险性管理:依据危险性评价的结果,权衡出管 理决策的过程,必要时,选择并实施适当的控制措 施。 简答题 1、简述毒理学的基本功能以及三大领域。 答:⑴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①检测理化因素产生 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 ②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 度评价功能); ⑵三大研究领域:①描述毒理学②机制毒理学③管 理毒理学 1、生物学标志有哪几类? 答:暴露生物学标志: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 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 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 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效应生物学标志:机 体中可测出的生理、生化、行为或其它改变的指标。 反映与不同靶剂量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有关 的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易感生物学标志:反映 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性物质产 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2毒作用分类: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局部或全身 作用,可逆或不可逆作用,超敏反应,特异质反应 1、简述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的主要特点 及影响因素。答:⑴经胃肠道吸收:吸收方式主 要通过简单扩散,还可以通过主动转运、滤过、胞 饮或吞噬;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影响胃肠道吸 收的因素:①化学物的脂溶性和水溶性;②胃肠道 的酸碱度;③消化道内容物的数量和性质、胃肠的 蠕动和排空速度以及肠道菌丛等也可对吸收产生 一定的影响。⑵经呼吸道吸收:吸收对象气态物 质(气体、蒸汽)气溶胶(烟、雾、粉尘);吸 收的方式——简单扩散;主要的吸收器官—— 肺;经肺吸收的特点经肺吸收十分迅速,仅次于静 脉注射;不经过肝脏的生物转化,直接进入体循环 而分布全身。影响因素:①主要取决于脂溶性和 浓度;外源化学物在肺泡气中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中 的浓度差;③血气分配系数;④肺通气量和经肺血 流量;⑤气溶胶颗粒的直径大小⑶经皮肤吸收:外 源化学物经表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穿透阶 段,第二阶段为吸收阶段。主要的影响因素:① 化学物溶解性: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脂/水 分配系数接近于 1,易被吸收进入血液。光有水溶 性或光有脂溶性吸收困难;②皮肤条件表皮损伤 可促进外源化学物吸收。皮肤潮湿,促进吸收充 血和炎症。 2、简述体内主要的贮存库及分布的毒理学意义。 答:⑴毒物在组织中的贮存:①血浆蛋白作为贮存 库(清蛋白);②肝和肾作为贮存库;③脂肪组织 作为贮存库;④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⑵意义: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贮存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对 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靶器官中外源化学 物的量,毒效应强度降低;另一方面贮存库是不断 释放毒物的源头,使毒物在机体作用的时间延长, 并可能引起毒性反应,故认为贮存库中蓄积的毒物 是慢性毒性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 4、简述生物转化的意义、主要类型以及影响生物 转化的因素。 答:⑴毒物经过生物转化可以:①多数化学物经 生物转化后毒性降低,毒效应减弱,水溶性增加, 易于排泄; ②一些化学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明显增强,甚 至产生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生物转化是机体 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 的主要机制。⑵生物转化反应类型:I相反应和 II相反应;①I相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和水 解反应。②II相反应主要——结合反应。⑶影 响生物转化因素:①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②代 谢酶的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③遗传与代谢酶的多 态性;④代谢饱和状态;⑤其他。 1、简述终毒物的四种类型。答:⑴亲电子剂:指 含有一个缺电子原子(带部分或全部正电荷)的分 子。⑵自由基:在其外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 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片段。⑶亲核物;⑷活 性氧化还原反应物:一种特殊的产生氧化还原活性 还原剂的机制。 2、简述靶分子反应的几种类型。答:⑴非共价结 合:通过非极性交互作用或氢键与离子键的形成, 具有代表性的是毒物与膜受体、细胞内受体、离子 通道以及某些酶等靶分子的交互作用。⑵共价结 合:亲电子剂以共价结合方式与靶分子结合。⑶ 去氢反应:自由基可迅速从内源化合物去除氢原 子,将这些化合物转变为自由基。⑷电子转移。⑸ 酶促反应。 3、多数毒物发挥毒性作用经历的4个过程:1、 经吸收进入机体的毒物通过多种屏障转运至一个 或多个靶部位;2、进入靶部位的终毒物与内源靶 分子发生交互作用(反应);3、毒物引起机体分子、 细胞和组织水平功能和结构的紊乱; 4、机体启动不同水平的修复机制应对毒作用,当 机体修复功能低下或毒物引起的功能和结构紊乱 超过机体修复能力时,机体即出现组织坏死、癌症 和纤维化等毒性损害。(无法修复) 1、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答:影响毒作用 的主要四类因素:⑴化学物因素:①化学结构(取 代基不同毒性不同;异构体和立体构型的影响;同 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②理化性质(脂 /水分配系数;大小;挥发性;气态物质的血/气分 配系数;比重;电离度和荷电性);③不纯物和外 源化学物的稳定性。⑵机体因素:①物种、品系 及个体的遗传学差异;②宿主其他因素对于毒性作 用敏感性的影响⑶环境因素:①气象条件;②季 节或昼夜节律;③动物宠养形式;④外源化学物的 接触特征和赋形剂。⑷联合作用:①非交互作用; ②交互作用 2、试述联合作用的类型。答:⑴非交互作用:① 相加作用:剂量相加作用指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 性效应等于各个外源化学物单独对机体所产生效 应的算术总和。每一化学物以同样的方式,相同的 机制,作用于相同的靶,仅仅它们的效力不同;② 独立作用:各外源化学物不相互影响彼此的毒性效 应,作用的模式和作用的部位可能(但不是必然) 不同,各化学物表现出各自的毒性效应

现代生产管理学企业选址决策

《生产运作管理》结课论文 题目:选址决策的考虑及因素 2013年4月28日

摘要 在制造业的产业聚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工厂的新建、扩建或者搬迁的活动。在工厂的选址往往都是企业投资的重要活动环节。企业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因素、政府与社会环境等。所以企业选址决策的目的就是在以下各项指标中找到一个均衡点: 1、是否接近于市场 2、是否接近于原材料供应地 3、运输问题 4、基础设施条件 5、气候条件 6、劳动力条件 7、当地政府政策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本文以选址决策并研究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案例分析进行论述。 关键字:选址决策;影响因素;产业聚集;选址程序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athered, often accompanied by a factory building, expanding or moving activity. In the plant's 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activity link in enterprise investment. Enterprise in decision-making, needs to consider various aspects of factors, such as supply cha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uman resources factor,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etc. So the purpose of enterprise location selection decision is to find an equilibrium 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dicators: 1, close to the market, 2, 3 is close to the raw material supplier, transportation problem 4,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s, 5, 6, 7 labor conditions, local weather conditions the government's policy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urse design report based on the location decisions and the impact of the institute, combining with case analysis is discussed. Key words: location decisions; Influencing factors; Industry clustering; Site selection program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管理?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管理是指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理解:管理的内容是协调,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管理的作用在于其有效性,管理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 2、管理的职能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循环,最后实现组织的目标。 3、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工人不是简单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2)非正式组织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3)管理人员要善于鼓舞员工的士气,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4、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⑴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⑵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⑶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⑷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 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 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 ⑸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5、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正确运用? 答:内容: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实质:体现全体人们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 特点与作用: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 正确运用:1:利用法人的权力自觉抵制不正之风。2:应严格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6、什么是德尔菲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德尔菲法是一种集体的预测性调查方法。 特点:(1)匿名性。预测机构与专家之间,专家与专家之间都是匿名的,都以书面形式进行联系;(2)反复性。预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反馈,多次预测;(3)定量性。对预测意见作定量分析,对预测结果作定量评价;(4)集体性。调查的结论不是个别专家的看法,而是若干专家的集体意见。 7、决策的原则是什么? 答:遵循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管理学

1、生产运作 答:将各种资源转化成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或过程 2、生产运作管理概念、内容、作用 答:概念:对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工程或系统的管理。 内容:(1) 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2)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3)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 (4) 生产运作系统的完善 作用:1. 生产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 2. 生产运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一。 3. 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3、生产运作管理的形势与趋势(P7) 形势:(1)市场需求多样化(2)新技术不断出现(3)竞争越来越激烈(4)经济日趋全球化(5)环保问题日益显现 趋势:1. 生产运作管理的范围在扩大2. 信息技术成为主要手段3. 大规模定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主流4. 跨企业的集成管理引起重视5. “全球生产运作”模式成为热点 6. “绿色生产”成为新的重要课题 4、公司战略 答:指企业为寻求持久竞争优势,而做出关于企业整体业务组合的谋略及相应的获取资源、配置资源的筹划。 5、经营战略概念其形式 答:概念: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形式: 1) 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就是要使企业的某项业务成为该行业内所有竞争者中成本最低者的战略。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针对规模较大的市场提供较为单一的标准产品和服务,不率先推出新产品和服务。 2) 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的实质是要创造一种使顾客感到是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使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从而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3) 集中一点战略 集中战略是对选定的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生产和服务的战略,它为特定的狭窄目标市场顾客的特殊需求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 6、职能战略 答:企业中的各职能部门制定的指导职能活动的战略 7、战略、5P 答:战略:通常指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架构,涵盖企业的组织、产品、研发、市场、生产等各个方面,是企业在近期和远期的发展方向。 5P:计划(plan)计谋(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 8、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订单赢得要素、订单资格要素 答: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1)自制或购买2) 低成本和大批量3) 多品种和小批量4) 高质量5)混合策略(P48) 订单赢得要素:是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对赢得业务订单具有重要而直接的影响,它表示了公司产品/服务差异化的基本标准 订单资格要素:是“起码标准”,企业的产品/服务具备这一基本标准,才会成为顾客购买的对象,否则企业产品/服务没有资格进入市场。

管理学计算题全

管理学计算题全

题型:计算题所属章节:4 难易程度:一般分值:7分 明辉度假村营业旺季为12周,接待能力共150套客房,每套收费1200元/周,单位变动成本800元/周,固定成本480000元/年。求: (1)明辉度假村盈亏平衡点; (2)若实际接待是总能力的80%,求明辉度假村旺季营业的总利润; (3)旺季过后,收费降至每套1000元/周,预期可预定总能力75%,问明辉度假村是否继续营业? 知识点:盈亏平衡分析参考答案: (1)Q* = F / ( P - C v ) =480000÷12/(1200 - 800)=100(套) (2)E = ( P - C v )Q - F =(1200 - 800)×150 ×12× 80% - 480000 =96000(元) (3)因为1000元/周>800元/周,可以继续营业。 题型:计算题所属章节:4 难易程度:复杂分值:7分 某企业经销一种产品,产品的单位变动费用50元,售价100元,每年固定费用90万元。此企

业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多少?如果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为2.4万件,问每年能获得利润多少?为满足市场对产品需要,扩大生产,拟购置一条生产线,每年增加固定费用20万元,但可节约变动费用10元/件,与此同时,为了扩大产品销售计划,拟降低售价10%,问此方案是否可行?知识点:盈亏平衡分析参考答案: (1)求盈亏平衡点产量 Q* = F / (P - Cv) = 900000 / (100 - 50) = 18000 (件) (2)企业现有能力2.4万件,每年可获得的利润 E = S - C = ( P - Cv ) Q – F = (100 - 50) 24 000 – 90000 = 300000(元) (3)购置一条生产线方案的可行性 F = 90 + 20 = 110 (万元) Cv = 50 – 10 = 40 (元/件) P = 100 (1 - 10%) = 90 (元/件) E = ( P - Cv ) Q - F = ( 90 – 40 ) 24000 – 1 100000 = 100000(元) 如果不扩大生产,新方案实施后利润下降了20万元,如果使利润增加到30万元,则新方案实

郑州大学《生产管理学》第01章在线测试

《生产管理学》第01章在线测试 《生产管理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7:4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企业的三大基本职能是() A、生产、人事、采购 B、财务、人事、营销 C、财务、生产、营销 D、财务、采购、研发 2、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相比,流程式生产的特点是() A、能源消耗较低 B、对物料的协调要求更高 C、管理更复杂 D、对设备可靠性要求更高 3、下列哪项不是运营管理的目标() A、高效 B、灵活 C、准时 D、清洁 4、相对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 A、品种数较多 B、资本密集 C、有较多标准产品 D、设备柔性较低 5、流水生产的缺点是() A、质量不稳定 B、缺乏柔性 C、生产率低 D、管理复杂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生产类型按工艺特征可分为________ A、流程式生产 B、备货型生产 C、离散型生产 D、成批生产 2、下列哪些不属于服务业运作特点________ A、无人员接触 B、劳动密集 C、资本密集 D、入门壁垒高 3、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 A、流程式生产是连续进行的 B、流程式生产必采用流水线形式 C、离散型生产可以间断进行 D、离散型生产是运营管理研究的重点 4、下列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________ A、产品越大越复杂 B、产品越小越简单 C、产品越复杂生产起来就越复杂 D、产品越简单生产起来就越简单 5、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要求________ A、平行作业 B、在相等的时间里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 C、连续作业 D、保持生产负荷均匀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制造业的本质是产生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品() 正确错误 2、加工装配式生产是离散型生产() 正确错误 3、专用产品是指按标准设计生产的产品() 正确错误 4、工艺过程是连续进行的生产类型称为连续式生产() 正确错误

现代管理学 知识点

第一章 管理: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其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论的学问。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A管理影响着生产力的存在状况,B管理规定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它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它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4、它是一门软科学, 5、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现代管理学新的学科特征: 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4、实用性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有助于 1、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3、有助于面向未来,实现管理的国际化与管理创新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利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国家管理的特点: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管理学计算题及解析

1.据市场预测,今后几年市场对某公司产品的需求会扩大(概率0.7),但也存在着销售量减少的可能(概率0.3),公司面临几种可能的选择:第一:扩建厂房更新设备,需投资700万元,若需求量扩大,公司每年可获利300万元;若需求量减少公司每年亏损50万元,服务期限5年。 第二:使用老厂房,更新设备,需投资400万元,若需求扩大,每年可获利100万元,若需求减少,每年也可获利60万元,服务期限5年。 第三:先更新设备,一年后,若销路好,再扩建厂房,每年可获利300万元,共需投资800万元,服务期限总共是5年。 试根据决策树论,进行方案抉择。 2.某厂要决定下个五年计划期间生产某种电子产品的生产批量。根据以往的销售统计资料及市场预测得知,未来市场出现销路好,销路一般和销路差三种情况的概率分别为0.3、0.5和0.2;若该产品按大、中、小三种不同批量投产,则下个五年计划期内在不同的销售状态下的收益值可以估算出来,如表所示,现要求通过分析确定合理批量,使该企业获得收益最大。 3.某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为了180000元,销售成本为16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88000元,若2005年计划增加广告费3200元,产品单价仍为40元/件。要求: (1)预测2005年该公司的保本点; (2)若2005年计划实现目标利润52800元,则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 该命题只是决策过程的第三阶段,决策过程包括四个基本阶段即(1)(2)(3)(4)(见简答1答案) 七、计算 (1)根据条件绘制决策树 (2)结点④300×1.0×4—400=800(万元) 结点⑤100×1.0×4=400(万元) 由于800>400 故决策Ⅱ选择扩建厂房 (3)结点①[300×0.7×5+(-50)×0.3×5 ]—700=275(万元) 结点②[100×0.7×5+60×0.3×5 ]—400=40(万元)

《生产管理学》课程.

《生产管理学》课程 (2004.12.2串讲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生产管理学是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生产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和方法,全面掌握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原理和方法,系统了解国际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它告诉人们生产与服务企业是怎样组织生产与运作,把资源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活动是一切组织乃至人类社会生存的起初,生产管理是所有组织三大职能之一,也是企业花费精力最多的工作之一,生产所提供的品种、质量、成本、交货期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组织生产效率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学习生产运作,掌握组织生产运作的决策技巧,是所有管理者不可缺少的知识和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概论 1. 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 2. 熟悉生产运作管理的作用。 3. 掌握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的区别。 第二章生产管理战略 1. 了解生产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 2. 掌握生产运营战略的竞争要素。 第七章生产能力设计 了解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 掌握生产能力度量的概念和方法。 3. 熟悉备用生产能力的作用。 4. 掌握生产能力扩张的时机与规模。 5. 了解生产能力计划的步骤,了解计划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6. 掌握生产能力的量本利分析法。 7. 掌握服务业生产能力计划的要求和特点。 生产系统布局 1. 了解生产与服务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2. 掌握设施选址的盈亏平衡分析法和运输表法。 熟悉厂区设施布置的类型,掌握工艺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和流水式生产线设施布置的原则、方法及特点。 掌握厂区设施布置的物料流向图法的特点及应用。 适时生产体系(JIT) 1. 了解JIT的基本管理理念。 2. 掌握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即构成要素)。 3. 掌握JIT生产方式追求的具体目标。 4. 了解JIT体系中目前最为流行的看板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5. 掌握JIT生产方式的拉动式物料方式的特点。 第十二章库存管理 1. 了解库存的作用及库存管理的任务。 2. 掌握构成库存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3. 熟悉库存控制的连续检查和周期检查模型各有哪些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