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答案

中药答案

中药答案
中药答案

参考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3.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4.活血祛瘀药: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祛瘀药。

5.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二.填空题

1.《新修本草》,唐朝2.泻下,收敛固涩3.1~5g,0.5~1g

4.石膏、知母等5.栀子,山药6.黄连、白头翁等

7.大青叶、板蓝根8.秦艽、黄柏9.牵牛子,金银花

10.生姜、吴茱萸等11.相须,相反12.牛膝,枸杞子

13.润肺止咳,杀虫灭虱14.半夏、白芥子15.天麻、钩藤

16.萆薢,海金沙17.沉香、磁石18.山药、黄精等

19.熟地,雄黄等20.桑螵蛸、金樱子等

三.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D 5.D 6.A 7.A 8.C

9.A. 10.A 11.C 12.B 13.A. 14.D 15.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E 4.ADE 5.ABD

6.CD 7.ABCE 8.BCD 9.ABDE 10.ABD

五.功效比较题

1.磁石与龙骨

磁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龙骨收敛固涩

2.郁金与丹参

郁金行气止痛、疏肝解郁、利胆退黄

凉血活血、调经

丹参消痈、安神

3.天南星与禹白附

天南星善定惊止痫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散结止痛

禹白附止痛、解毒

4.车前子与滑石

车前子渗湿止泻、清肺化痰、清肝明目

清热利水通淋

滑石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5.大黄与栀子

大黄泻下攻积、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清利湿热

栀子清心除烦

六.简答题

1.补虚药分为几类,其主要适应于何病证?举例说明。

补气药:适应于气虚病证,气短乏力等,如人参。

补阳药:适应于阳虚病证,阳痿、畏寒等,如杜仲。

补血药:适应于血虚病证,面色苍白等,如当归。

补阴药:适应于阴虚病证,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如麦冬。

2.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矣”。你是怎样理解的?

药物的升降浮沉可因药物本身的气味、质地而决定,但也可因人为的炮制,配伍而使升降浮沉发生改变。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3.简述附子配干姜、附子配肉桂的功效及适应证。

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温里散寒,主治亡阳证。

附子配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肾阳虚及里寒证。

七.问答题

1.葛根、莲子、益智仁、苦参、白术均能治泄泻、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

葛根:升阳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莲子:补脾止泻,又能涩肠止泻,用于脾虚久泻。

益智仁:温脾暖肾而止泻,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

苦参:清热燥湿止泻,用于湿热泄泻。

白术:健脾燥湿止泻,治疗脾虚湿盛之泄泻。

2.蒲公英、鹿茸、黄芪、煅石膏、远志均可治疗疮痈,怎样选择应用?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鹿茸:温补托疮毒,主治疮疡久溃不敛,脓出清稀等。

黄芪:补气、托疮生肌,主治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煅石膏:收敛生肌,主治疮疡不敛。

远志:消散痈肿,可治一切痈疽(不问寒热虚实)。

3.试述鹿茸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补肾阳,益精血: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

补肾阳,强筋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不健。

固冲任,止带:崩漏带下证。

温补托疮: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参考答案2

一.名词解释

1.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相沿把中药叫“本草”。

2.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

3.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4.平肝息风药:凡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5.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二.填空题

1.五加皮、桑寄生2.附子,薏苡仁3.厚朴、陈皮

4.先煎,后下5.利水消肿,泄热6.鸡内金、金钱草

7.大黄、虎杖8.健脾渗湿,利水消肿9.附子、干姜

10.相反,相恶11.清利湿热,利胆退黄12.槟榔、南瓜子

13.活血行气、祛风止痛14.三七,肉15.收敛,肺胃

16.收敛、补虚17.地榆、槐花18.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19.延胡索、郁金等20.活血化瘀,补益肝肾

三.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5.D 6.D 7.B 8.D

9.B 10.C 11.C 12.A. 13.A 14.B 15.C

四.多项选择题

1.BDE 2.A D 3.AB 4.AC 5.ACDE

6.ACD 7.AC 8.AC 9.A C 10.AB

五.功效比较题

1.郁金与丹参

郁金行气止痛、疏肝解郁、利胆退黄

凉血活血、调经

丹参消痈、安神

2.砂仁与白豆蔻

砂仁偏于行气、止泻、安胎

芳香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白豆蔻偏于化湿止呕

3.半夏与天南星

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燥湿化痰、外用消肿止痛

天南星祛风解痉

4.磁石与代赭石

代赭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平肝潜阳

磁石重镇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5.杜仲与续断

杜仲补肾阳、腰痛要药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止血、疗伤续折,伤科要药

六.简答题

1.温热病卫、气、营、血各阶段应分别选用何类药物?并各列举一味代表药。

卫分证:宜选用疏散风热药,“在卫汗之可也”,如菊花。

气分证:宜选用清热泻火药,如石膏。

营分证:宜选用清营分热证的药物,“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生地。

血分证:宜选用凉血药:“入血就恐耗血散血,直须凉血散血,”如丹皮。

2.中药“七情”配伍包括哪些内容?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种配伍关系以及单行,合称中药的七情配伍。

3.根据教材,活血药分为哪几类,主要适应什么病证,分别列举药物说明。

活血止痛药: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痹痛、跌打损伤瘀痛等。

活血调经药: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

活血疗伤药: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伤,金疮出血等。

破血消癥药:主治瘀血程度较重的癥瘕积聚等证。

七.问答题

1.大黄、桃仁、薏苡仁、败酱草、牡丹皮治疗肠痈的区别要点是什么?

大黄:清热解毒,泻下活血化瘀,用治肠痈,使热毒下泄。

桃仁:活血化瘀,用治肠痈,因血脉凝滞者。

薏苡仁:清热排脓,用于肠痈脓已成病证。

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用于肠痈脓已成者。

牡丹皮: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用于肠痈因血热血瘀者。

2.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决明子均有何共同功效,应如何区别应用。

均能明目,治疗视物昏花病证。

枸杞子:补肝肾阴血,明目,用于肝肾不足视力减退。

菟丝子:养肝明目,用于肝肾不足目昏目暗,能补阳。

女贞子:补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视力减退。

决明子: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目暗。

3.试述人参的功效及其主治。

大补元气:元气虚脱证。

补脾益肺:肺脾心肾气虚证。

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安神益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参考答案3

一.名词解释

1.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2.烊化:用热的汤药将胶质类药物及不宜煎煮的药物熔化的方法,如阿胶。

3.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

4.温里药:凡能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5.息风止痉药:凡以平息肝风为主要作用,用治肝风内动,痉厥抽搐病证的药物。

二.填空题

1.甘、寒2.肉桂,桔梗3.秦艽,射干

4.地榆、槐花5.清热燥湿、泻火解毒6.五灵脂、藜芦

7.行气、健脾8.陈皮、厚朴等9.石膏、知母等

10.山茱萸,淡大云11.藿香、生姜等12.利水渗湿,泄热13.干姜、细辛14.南沙参、麦冬等15.木通、穿山甲

16.补肾壮阳,祛风除湿17.通络止痛、攻毒散结18.附子、鹿茸等

19.诃子、桔梗等20.乌头,朴硝

三.单选题

1.D 2.C 3.D 4.C. 5.A 6.B 7.D 8.B

9.A 10.D 11.D 12.D 13.A 14.B 15.D

四.多项选择题

1.A BCE 2.AC 3.BE 4.BE 5.DE

6.ABDE 7.DE 8.ABC 9.BE 10.AD

五.功效比较题

1.陈皮与青皮

青皮力强、善破肝郁气滞、消积化滞、治在肝胃

行气

陈皮力缓、主行脾胃气滞、燥湿化痰、治在脾肺

2.郁金与虎杖

郁金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凉血

清热利胆退黄、活血化瘀

虎杖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泻热通便

3.防风与防己

防己利水消肿、清热

祛风湿

防风解表祛风、止泻、止痉

4.熟地与阿胶

熟地益精填髓

补血滋阴

阿胶

5.黄芪与白术

黄芪升阳、托疮生肌

补气、固表止汗、利水

白术健脾燥湿、安胎

六.简答题

1.清热药分为哪几类,请分别叙述其适应证,并举药物说明。

清热泻火药:用于热病邪人气分之高热、口渴,烦躁,脉洪大等实热证以及脏腑火热证,如石膏等。

清热燥湿药:用于湿热证,火热证,如黄连等。

清热解毒药:用于热毒或火毒致痈肿疗疮,丹毒,瘟毒发斑等,如金银花等。

清热凉血药:用于营分、血分实热证,舌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脉细数,神昏谵语,斑疹,出血等,如生地。

清虚热药:肝肾阴虚所致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及温热病后期夜热早凉,舌质红绛等,如青蒿等。

2.举例说明中药苦味的作用。

能泄能燥能坚阴,具体指的是清泄,如栀子清热泻火;通泄(大便),如大黄通导大便;降泄(肺胃肝之气上逆),如杏仁止咳平喘。苦寒燥湿,如黄连清热燥湿;苦温燥湿,如苍术燥湿健脾。坚阴指的是泻肾火存阴,如黄柏。

3.应用活血祛瘀药时常配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

常配行气药同用,因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行气药可加强活血药的作用。

七.问答题

1.党参、当归、杜仲、麦冬、莲子均有补虚之功,其区别何在?

党参补气,用于脾肺气虚病证。

当归补血,用于心肝血虚病证。

杜仲补阳,用于肝肾不足病证。

麦冬补阴,用于肺胃心阴不足病证。

莲子补益心脾肾,用于心脾肾诸脏虚损病证。

2.麻黄、桂枝、猪苓、附子、甘遂均能治水肿,其机理和应用有何不同?

麻黄:宣肺利水消肿,主治肺气壅遏,腰以上水肿。

桂枝:通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行之水肿。

猪苓:利水渗湿,主治水湿滞留水肿。

附子:补火助阳,主治脾肾阳虚水肿。

甘遂:峻下逐水,主治水饮停蓄之水肿实证。

3.试述甘草的功效和主要适应证。

补气:心脾气虚证。

缓急止痛: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清热解毒:热毒证,药食中毒。

润肺止咳:咳嗽痰多。

调和药性:调和诸药。

参考答案4

一、名词解释

1、理气药: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2、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3、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即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向,沉指收敛泄利,降指下降,即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

4、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吻,称为芳香化湿药。

5、止咳平喘药:凡能止咳,平喘,治疗咳嗽、气喘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二、填空题

1、柴胡、薄荷

2、李时珍,1892

3、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

4、润肺止咳;清热散结

5、元寸或当门子;淫羊藿

6、天麻、钩藤、羚羊角

7、车前子、旋覆花等;薄荷、钩藤等

8、防己、忍冬藤等;威灵仙

9、黄芩、黄连、黄柏等10、金钱草、滑石等;萆薢11、麦冬、沙参等12、石膏、知母等13、三七、大黄等14、桔梗、肉桂15、山药;枸杞子16、舒筋活络、化湿和胃17、《新修本草》,844

18、胸痹;痢疾19、安神;润肠通便20、肾虚腰痛;胎动不安

三、单选题

1.A 2.D 3.B 4.D 5. B

6.C 7.B 8.A 9.B 10.C

11.D 12.B 13.D 14.C 15.C

16.A 17.B18.A 19.A 20.C

四、多选题

1、ABCDE

2、BCE

3、ABCDE

4、ABC

5、ABCE

五、功效比较题

1、荆芥与防风

荆芥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祛风解表

防风祛风止痉、胜湿止痛、风药中润剂

2、大黄与虎杖

大黄泻火、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泻下通便、利疸退黄、活血化瘀

虎杖祛痰止咳

3、干姜与生姜

干姜散里寒、回阳救逆、化饮

散寒温中、温肺

生姜散表寒、止咳、止呕、解毒

4、酸枣仁与山茱萸

酸枣仁偏补益心肝、收敛用治虚汗

补虚、收涩

山茱萸偏补益肝肾、收敛作用范围广

5、阿胶与龟甲

阿胶补血力强

补血、止血、滋阴

龟甲滋阴力佳、潜阳、益肾健骨

六、简答题

1.应用补血药时,常配何类药物同用?为什么?

常配补气药同用,因气能生血,配补气药同用,可加强补血之功。

2.峻下逐水药与利水渗湿药均可治疗水肿,如何区别应用?

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均有毒,用治水肿重证,亦治胸胁停饮,臌胀,只宜于体质壮实者应用,且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利水渗湿药作用平和,用治水肿,小便不利,无毒,一般来说体虚之人亦可应用。

3.请写出月石、丑宝、玉果、元寸的正规处方用名。

月石:硼砂丑宝:牛黄

玉果:肉豆蔻元寸:麝香

七、问答题

1.人参、朱砂、酸枣仁、柏子仁、百合均能安神,应如何区别应用?

人参:补气安神,主用于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等。

朱砂:镇心安神,清心安神,尤宜于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烦躁不眠。

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主用于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等。

柏子仁:养心安神,主用于心阴虚及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等。

百合:清心安神,主用于热病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等。

2.大黄、决明子、肉苁蓉、当归、麦冬均可用治大便秘结,怎样选择应用?

大黄:泻下通便,用治热结便秘。

决明子:润肠通便,用治肠燥便秘。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肠燥便秘。

当归:补血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麦冬:养阴生津,用治热病津伤,肠燥便秘。

3.试述黄芪的功效、主要适应证。

补气升阳:用于气虚体弱之倦怠无力,食少便溏,短气自汗或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等证。

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证。

利水消肿:用于虚证水肿。

托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之疮疡内陷,久溃不敛等证。

参考答案5

二.名词解释

1.淬法: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人冷水或液体辅料使其酥脆的方法。

2.剂量: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3.祛风湿药:凡以祛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吻,称为祛风湿药。

4.平肝息风药:凡能平抑肝阳和息风止痉,治疗肝阳上亢和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

5.炙法: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

二、填空题

1、竹叶、木通

2、地骨皮、生地黄、牡丹皮等

3、发散风热,清肝、平肝

4、祛风湿,退湿热

5、《本草纲目》,1892味

6、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7、软坚散结,泻下大便8、郁金、丹参、大黄、虎杖等9、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10、附子、干姜11、白术、莲子12、桔梗;牛膝

13、杜仲、续断、桑寄生等14、眉棱骨痛;巅顶痛15、上下;中上

16、活血行气,祛风止痛17、肉桂;肉桂18、燥湿化痰、降逆止呕19、大蒜、白芥子20、夏枯草;蒲公英

三.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A 5.D

6.A 7.C 8.A 9.C 10.B

11.D 12.D 13.B 14.A 15.D

16.B 17.A 18.D 19.C 20.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

3、ABCE

4、ABC

5、ABCD

五、比较下列各组药物功效的异同点

1、石膏与知母

石膏

清热泻火

知母

2、桑寄生与五加皮

桑寄生养血安胎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五加皮利水消肿

3、莲子与芡实

莲子养心安神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

芡实除湿止带

4、附子与肉桂

附子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温通经脉、引火归原、鼓舞气血生长

5、龟甲与鳖甲

龟甲

滋阴潜阳

鳖甲

六、简答题(10分)

1、应用清退虚热药时常配伍哪些药同用?为什么?

常配养阴药及清热凉血药同用。因引起虚热的原因主要为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配养阴药同用,可以标本兼顾,另外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已伤也可致虚热,此时单纯退虚热则邪热尚未尽,故配清热凉血药同用,既退虚热,又清实热。

2、请举出四种不同的止痛药物,并区别其机理。

肉桂:通经散寒止痛。红花:活血祛瘀,止痛。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3、朱砂在使用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1)用量不宜大,因量大易致中毒,常用量0 . 3 ~1g。

(2)宜入丸、散剂不宜入汤剂,若入汤剂须拌其它药同用,如朱麦冬、朱茯苓等。

(3)宜生用不宜煅用,因朱砂为汞化物,遇火析出金属汞,有剧毒。

(4)宜暂用不宜久服,因其有毒,久服令人痴呆,故不宜长期服用。

七、问答题

1、延胡索、香附、细辛、甘草、蜈蚣均可治疗痛证,怎样选择应用?

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诸痛。

香附:疏肝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胁痛腹痛,痛经。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用于头痛,牙痛,痹痛。

甘草:缓急止痛,用于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蜈蚣:通络止痛,用于顽固性头痛及风湿痹痛。

2、桑叶、百部、杏仁、陈皮、五味子在治疗咳嗽方面有何不同?

桑叶:疏散风热,用于风热咳嗽,肺热燥咳。

百部:润肺化痰止咳,用于多种咳嗽,以寒嗽多用。

杏仁:宣降肺气止咳,治疗多种咳嗽。

陈皮:燥湿化痰止咳,用于湿痰寒痰咳嗽。

五味子:收敛肺气止咳,用于久咳。

3、试述瓜蒌的功效及注治。

清热化痰:痰热咳嗽。

宽胸散结:胸痹,结胸,肺痈等。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参考答案6

三.名词解释

1.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轻或消除。

2.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必要加工处过程。

3.活血祛瘀药: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祛瘀药。

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5.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

二、填空题

1.《神农本草经》365 2.清热泻火、凉血解毒3.辛肺

4.疏散风热平肝清肝5.黄连石膏6.大黄芒硝

7.五加皮防己8.紫苏砂仁9.茯苓薏苡仁

10.干姜细辛11.香附、川楝子等12.肉食绦

13.白茅根小蓟14.行气活血祛风止痛15.包先

16.沉香磁石17.石决明钩藤18.人参党参

19.阿胶熟地20.平肝潜阳软坚散结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D 5.A 6.B 7.D 8.C

9.D 10.B. 11.A 12.A. 13.B 14.D 15.A 16.C 17.B 18.A 19.B 20.B

四、多选题

1、ABDE

2、BC

3、ABC

4、ABC

5、AE

五.功效比较题

1.鸡血藤与当归

鸡血藤舒筋活络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当归润肠通便

2.五味子与乌梅

五味子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

乌梅

3.僵蚕与蝉蜕

僵蚕

息风止痉、疏散风热、祛内外之风

蝉蜕

4.黄连与胡黄连

黄连泻火解毒、清心除烦、清胃止呕

清热燥湿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

5.苍术与白术

苍术

燥湿健脾

白术补气、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安胎

六.简答题(10分)

1、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即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行气、降气、补气、纳气各适用于什么病证?请举药物说明之。

行气:主治气滞病证。如陈皮。

降气:主治肺气上逆,胃气上逆病证,如厚朴。

补气:主治气虚病证,如脾气虚,肺气虚等,如人参。

纳气:主治肾虚、肾不纳气病证,如磁石。

3、请分别举出清肝热、平肝阳、息肝风、益肝血的不同药物。

清肝热:决明子平肝阳:牡蛎

息肝风:钩藤益肝血:酸枣仁

七、问答题

1、地榆、小蓟、艾叶、三七、白及均有止血之功,应如何区别应用?

地榆:凉血,收敛止血,尤宜于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等。

小蓟: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尤善治尿血。

艾叶:温经止血,尤善治虚寒性的崩漏出血。

三七:化瘀止血,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兼有瘀滞者尤宜。

白及:收敛止血,尤善治肺胃出血。

2、麻黄、葶苈子、厚朴、苏子、磁石均能平喘,其机理有何不同?

麻黄:宣肺平喘,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之喘。

葶苈子: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之喘。

厚朴:消痰下气平喘,用于肺气不降,痰饮咳喘。

苏子:降气化痰平喘,用于痰壅气逆之喘。

磁石:纳气平喘,用于肾虚肾不纳气之喘。

3、试述郁金的功效主治。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气滞血瘀痛证。

清心凉血:热病神昏,血热出血。

利胆退黄:湿热黄疸。

参考答案7

一、名词解释

1、四气:亦称四性,是指药物不同的性质,包括寒、热、温、凉、平。

2、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3、炙法: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4、剂量:是指每一味干品生药的成人一日量

5、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吻,称为芳香化湿药。

二、填空题

1、《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2、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3、脏腑经络,所治病证

4、桂枝喘息

5、行气补肝肾,强筋骨

6、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7、升麻牛蒡子

8、生地、玄参

9、五加皮、防己等10、藿香等11、健脾利水渗湿,宁心安神12、先煎,包煎13、败酱草、大血藤14、加强止痛作用;矫味矫臭

15、0.3~1克16、实或闭;虚或脱17、清热解毒;补中益气

18、山药,枸杞子、沙苑子19、益智仁、补骨脂等

20、解毒截疟、润肠通便;补益肝肾

三、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C 5.C

6.D 7.B 8.D 9.C 10.D

11.A 12.B 13.C 14.C 15.B

16.D 17.A 18.B 19.D 20.C

四、多选题

1、ABCE

2、AE

3、AB

4、BCD

5、ABCDE

五、比较下列各组药物功效的异同

1、防风与羌活

防风风药中润剂、止痉

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羌活长于祛上半身风湿痹痛

2、柴胡与银柴胡

柴胡

清热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3、丹皮与赤芍

丹皮退虚热、消痈肿、偏于凉血止血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赤芍清肝火,偏于活血止痛

4、杏仁与苏子

杏仁治多种咳喘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苏子降气化痰

5、川牛膝与怀牛膝

川牛膝长于活血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热)下行

怀牛膝长于补肝肾

六、简答题

1、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有哪些?

与气味的关系;与质地的关系;

与炮制的关系;与配伍的关系。

2、应用化痰药时常配伍哪些药同用?为什么?

应用化痰药时常配健脾药同用,因为脾为生痰之源,健脾则能减少痰的生成,为治痰之本;亦配行气药同用,因为气行则痰易化,故常配此两类药同用。

3、大黄与巴豆均属泻下药,二者在泻下方面有何区别?

大黄与巴豆均能泻下,但大黄苦寒,既沉降泻热,又善治热结便秘;巴豆则辛热,功能峻下冷积,主治寒积便秘。

七、问答题

1、桑寄生、防己、附子、蕲蛇、木瓜均能治疗痹证,怎样选择应用?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

防已:清热、祛风湿,尤善治热痹。

附子:散寒止痛,尤善治寒痹痛剧者。

蕲蛇:祛风通络,用于风湿顽痹,行痹。

木瓜:舒筋活络,为治湿痹筋脉拘挛的要药。

2、生姜、藿香、芦根、半夏、吴茱萸均能止呕,应如何区别使用?

生姜: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

藿香:化湿和中止呕,用于湿浊呕吐。

芦根:清胃止呕,用于胃热呕吐。

半夏:降逆化痰止呕,用于痰饮或胃寒呕吐。

吴茱萸:疏肝、温中止呕,用于肝郁犯胃或胃寒呕吐。

3、试述丹参的功效及主要适应证。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瘀血证。

凉血消痈:血热痈肿。

除烦安神:热扰心神。

参考答案8

一. 名词解释

1.中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或答,按中医理论应用的药物。

2.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3.道地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材,又称地道药材。

4.安神药:凡能安神定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5.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吻,称为解表药。

二.填空题

1.平抑肝阳,清肝明目。2.解表散寒,利水消肿。3.茯苓,薏苡仁。

4.桑白皮,葶苈子。5.肉食,米面薯蕷。6.莱菔子,藜芦。

7.升麻,葛根。8.滋补肝肾之阴,平肝潜阳。9.黄芩,黄连。

10.石膏,知母。11.五加皮,桑寄生。12.肉桂,牛膝。

13.黄连,木香。14.石韦,萆薢。15.重镇安神,养心安神。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A

6、C

7、B

8、B

9、D 10、D

11、B 12、C 13、A 14、D 15、A 16、A 17、D 18、A 19、B 20、C

21、C 22、A 23、D 24、A 25、C 26、D 27、C 28、B 29、D 30、C

四、功效比较

1、当归补血、润肠通便

活血止痛

川芎行气、祛风止痛

2、橘皮理气健脾

半夏降逆止呕

3、牡蛎重在平肝,又收敛固涩

鳖甲重在滋阴,又退虚热痛

4、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平抑肝阳

止痛

赤芍活血止痛,又清热凉血、清肝火

5、肉桂补火助阳,鼓舞气血生长,引火归原

温经通脉,散寒止痛

桂枝助阳发汗解表,通阳化气

五、简答题

1、中药炮制的目的

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②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③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④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⑤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⑥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2、金铃子:川楝子。大力子:牛蒡子。

淡大芸:肉苁蓉。仙灵脾:淫羊藿。

3、大量应用凉血止血药时,常须配伍活血药同用,以防止血留瘀。

六、问答题

1、附子:补火助阳,主治脾肾阳虚水肿。

茯苓:健脾利水消肿,用于脾虚水肿。

黄芪:补气利水消肿,用于气虚水肿。

益母草:活血利水消肿,用于水瘀互结之水肿。

桑白皮:利水消肿,多用于水肿实证。

2、肉桂:通经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所致的痛证。

红花:活血祛瘀,止痛,用于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疼痛等各种瘀阻证。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用于血虚经行腹痛,或肝气不和,胁肋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挛作痛等证。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各种血瘀、气滞、风邪所致疼痛。

冰片:清热止痛,用于热邪壅盛的各种疮疡,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疾等证。

3、大黄的功效和主治证:

泻下攻积:热结便秘。

清热解毒:热毒证。

泻火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活血化瘀:瘀血证。

清热利湿:湿热黄疸,淋证。

参考答案9

一、名词解释

1.中药学: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3.水飞:利用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提取药物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

4.补虚药:凡能补益人体正气,增强人体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

5.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二、填空题

1.泻肺平喘,利水消肿。2.桔梗,牛膝。3.赤芍药,牡丹皮。

4.沙参,麦冬。5.山楂,鱼腥草。6.山药,山茱萸。7.1892,374。8.石膏,钩藤。9.大黄,枣皮。

10.羚羊角,钩藤。11.五加皮,防己。12.黄柏,知母。

13.桑叶,菊花。14.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15.加强止痛;降低毒性。

三、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B

5、D

6、D

7、D

8、A

9、C 10、C

11、A 12、D 13、B 14、D 15、B 16、B 17、A 18、B 19、C 20、B

21、D 22、D 23、C 24、B 25、B 26、D 27、B 28、A 29、D 30、B

四、功效比较

1、羌活与独活

羌活解表散寒长于解表,善治上半身痹痛

独活胜湿止痛长于祛风湿,善治下半身痹痛

2、茯苓与薏苡仁

茯苓健脾

薏苡仁利水消肿消肿排脓,除痹

3、龙骨与牡蛎

龙骨重镇安神安神力强

平肝潜阳

牡蛎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4、石决明与草决明

石决明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草决明润肠通便

5、生地黄与熟地黄

生地黄长于清热凉血,止血,生津

养阴

熟地黄长于养血滋阴,填精补髓

五、简答题

1、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

①祛除病邪,消除病因②扶正固本

③协调脏腑经络机能④纠正阴阳偏盛偏衰,达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2、葛根生用:发表解肌,透疹,生津;煨用:升阳止泻。

何首乌生用:截疟,解毒,润肠通便;制用:补肝肾、益精血。

3、收涩药常配补虚药同用。因收涩药用治滑脱证,偏治标,补虚药能治本,滑脱病证宜标本兼治,故配补虚药后能标本兼顾。

六、问答题

1、葛根:升阳止泻,用于脾虚泄痢。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

黄连: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利湿,用于湿热痢疾初起病证。

乌梅:涩肠止泻,用于脾虚久泻久痢。

2、紫苏:理气安胎,用于气滞胎动不安。

白术:补气健脾安胎,用于妊娠脾虚气弱,胎动不安。

杜仲:补肝肾安胎,用于肝肾亏损,下元虚冷胎动不安。

黄芩: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

桑寄生:补肝肾,养血安胎,用于肝肾虚损或血虚之胎动不安。

3、肉桂的功效和主治证:

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证,命门火衰证。

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寒痹证。

引火归原:用于虚阳上浮证。

鼓舞气血生长:用于气血亏虚证,与补益气血药同用。

《中药学》自学考试试卷参考答案1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A

6. D 7.B 8.C 9.D 10.C

11.A 12.C 13.B 14.D 15.B

16.D 17.C 18.D 19.A 20.D

21.A 22.B 23.C 24.A 25.A

26.C 27.D 28.A 29.B 30.C

31.C 32.B 33.A 34.B 35.D

36.B 37.D 38.C 39.C 40.D

41.C 42.D 43.C 44.B 45.B

46.A 47.B 48.B 49.A 50.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

51.《本草纲目》明52.辛夷蒲黄53.补血滋阴止血

54.细辛干姜55.减毒增效56.山茱萸辛夷57.牛蒡子射干58.清热凉血活血59.木瓜薏苡仁60.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三、应用题

61.巴豆制霜、荆芥炒炭、生地制熟、百部蜜炙的炮制目的是什么?

巴豆制霜:目的是降低或消除其毒副作用。荆芥炒炭:目的是止血。

生地制熟:即为熟地,改变药性。百部蜜炙:加强止咳作用。

62.七情配伍中增效和减毒的配伍关系有哪些?

增效:相须、相使减毒:相畏、相杀

63.苦味药的作用是什么?

能泄能燥能坚阴,具体指的是清泄(热邪),如栀子清热泻火;通泄(大便),如大黄通导大便;降泄(肺胃肝之气上逆),如杏仁止咳平喘。苦寒燥湿,如黄连清热燥湿;苦温燥湿,如苍术燥湿健脾。坚阴指的是泻肾火存阴,如黄柏。

64.简述防己的功效、主治病证。

祛风湿止痛:风湿痹证。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65.简述白芍的主治病证。

养血:肝血亏虚证及血虚月经不调。柔肝止痛:胁肋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敛阴止汗:自汗、盗汗。

四.综合题

66.红花、瓜蒌、延胡索、黄芪、川乌均可用治胸痹心痛,其机理和应用有何不同?

红花:活血止痛,用于瘀血所致胸痹心痛。

瓜蒌:化痰宽胸散结,用于痰浊内阻,胸阳不通之胸痹心痛。

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胸痹心痛。

黄芪:补中益气,用于气虚血滞之胸痹心痛。

川乌:温经止痛,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

67.全面阐述人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功效主治:大补元气:元气虚脱证。

补脾益肺:肺脾心肾气虚证。

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安神益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用法用量:补虚3~10g;挽救虚脱15~30g。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0.5~1g,日服1~2次。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莱菔子同用。实证、热证忌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