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中下游流域规划分区表

长江中下游流域规划分区表

长江中下游流域规划分区表
长江中下游流域规划分区表

附件:

表1 长江中下游流域规划分区表

注:由各地市自行确定填报纳入规划区的区、县、市(下述各表填报以此为标准);长江中下游干流区泛指除属汉江流域外的我省所有长江流域地区。

表2 长江中下游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表

表3 长江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岸边污染带表

注:此表按已划定的水环境功能区填报;污染带范围应填写大致的长度及宽带。

表4 长江中下游排污状况与环境容量表(单位:万吨/年)

注:“环境容量”一项暂不填。

表5 长江中下游排污状况与环境容量表

注:不论是否与长江干流相联通,列入表1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河流、湖泊、水库均应填报其纳污量。

表6 长江中下游城镇污水治理情况表

表7 重点工程项目表

表7-1 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项目表

注:项目进展填写可研、初设、在建等。

表7-2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表

注:项目类型填写清洁生产、产业调整、布局调整等;项目内容填写企业主要的建设设施与废水处理情况;环境效益一栏填写项目实施后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排放绩效、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表7-3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表

注:水域名称填写城市欲重点改善的水域名称;项目内容填写水域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环境效益一栏填写实施综合整治后的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水环境治理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表7-4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表

注:项目内容填写水源地保护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范围确定、排污口清查、水源区管理等管理工程措施;环境效益一栏填写保护与治理后的水源保护环境改善成效。

表7-5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表

注:建议填报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畜禽养殖粪便处理、农村沼气化、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能有效减少化肥农药人畜粪便污染的工程为面源污染示范工程;项目内容填写面源污染示范工程的示范目的、典型特征和主要措施;环境效益一栏填写示范工程起到的环境改善成效。

表7-6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表

注:项目内容填写水质监测站(点)布设、污染源在线监控能力、排污口监控等方面的内容。表7-7环境科研项目表

注:项目内容填写开展科研项目目的、主要科研内容和预期的科研成果。

表7-8 湖北省长江中下游分地市投资汇总表(单位:亿元)

5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1.1流域概况 1.1.1自然地理、水系及经济发展概况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由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水系组成,地跨安徽、江苏两省21个市县,分别于当涂、芜湖和澛港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8850km2,其中安徽省占93%,江苏省占7%。流域西北部滨临长江,东北部以茅山山脉与太湖流域为界;北与秦淮河接壤;东南、南、西南三面以黄山、天目山及九华山为分水岭,分别与新安江、秋浦河等为邻。流域大地构造属江南古陆与南京凹陷的过渡区,由于地壳差异性的升降运动,地貌呈南高北低态势。流域内山地面积占54%,丘陵区面积占27%,平原圩区面积占15%,湖泊面积占4%。水阳江和青弋江分别发源于天目山山脉和黄山山脉的北麓。流域上游属丛山峡谷地区,岩石分布主要为花岗岩和变质岩。流域中游为低山丘陵区,岗峦起伏,为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下游为滨临长江的平原圩区,主要由长江及本流域河流的冲积作用和湖泊淤积而成,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土壤肥沃,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一般地面高程为7~8m,低于汛期洪水位3~4m。 流域水系主要有两江、一河、四湖,即水阳江、青弋江、漳河、南漪湖、固城湖、丹阳湖和石臼湖。 水阳江位于流域东部,流域面积10385km2,干流长273km。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支流在河沥溪附近汇合,河沥溪以上为上游。干流流经宣城后即进入圩区,经新河庄后进入下游水网区,流经水阳镇、西陡门后称运粮河,至花津后称姑溪河,在魏家渡汇青山河后由当涂金柱关入长江。水阳江最大的支流为右岸的郎川河,流域面积2526km2,郎川河直接与南漪湖相通,经湖泊调蓄后,通过北山河在新河庄与水阳江相汇;此外,支流还有华阳河、夏渡河,流域面积分别为280km2及360km2。 青弋江位于流域中部,流域面积7100km2,干流长233km。主源有麻川和舒溪两支,两河汇合后称尝溪,至陈村为上游区,出陈村峡谷后称青弋江,沿途经泾县、西河镇至湾址后称为下游。其下河流分为二支,一支经清水河至芜湖汇入长江,一支经赵义河、青山河由当涂入长江。青弋江较大支流有徽水,流域面积1072km2;其次为琴溪河,流域面积442km2;还有寒亭河、孤峰河等。 漳河位于流域西部,流域面积1365km2,长95km,南陵以上为上游区,黄墓渡为中下游分界,经石硊,在澛港汇入长江。漳河下游河道弯曲,石硊~澛港段弯曲系数达3.5以上。主要支流有峨溪河、后港河等。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自进入中下游以后,比降平缓,水系发育,河道交织。水阳江和青弋江之间有黄池~乌溪河和青山河,青弋江和漳河之间有资福河和上潮河串通,下游地区还有许多支汊河道,形成复杂的河网。 南漪湖位于水阳江中游,固城湖、丹阳湖及石臼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四湖在12m水位时,总面积为695km2,总容积为38.1亿m3。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工围垦,现湖面已大大缩小,南漪湖面积减少了7%,固城湖面积减少了60%,石臼湖面积减少了23%,丹阳湖低圩灭螺,已围垦82%。由于四湖所处位置不同,因而对调节本流域洪水的作用各异。对水阳江来说,其调洪作用以南漪湖最为显著,其次为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反之,若承受长江倒灌的洪水,首当其冲为丹阳湖、石臼湖,其次为固城湖、南漪湖。

高中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板书]: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深了哪些效益?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上游地区 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始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西电动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的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 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是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以及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设问诱思]: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 [学生活动]:教材“三峡工程建设于生态环境保护”讨论:三峡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建设三峡工程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经基本清楚,总的来说有利有弊: 正面影响:1、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的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纺织。 3、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4、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长江中下游流域规划分区表

附件: 表1 长江中下游流域规划分区表 注:由各地市自行确定填报纳入规划区的区、县、市(下述各表填报以此为标准);长江中下游干流区泛指除属汉江流域外的我省所有长江流域地区。 表2 长江中下游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表 表3 长江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岸边污染带表 注:此表按已划定的水环境功能区填报;污染带范围应填写大致的长度及宽带。 表4 长江中下游排污状况与环境容量表(单位:万吨/年) 注:“环境容量”一项暂不填。

表5 长江中下游排污状况与环境容量表 注:不论是否与长江干流相联通,列入表1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河流、湖泊、水库均应填报其纳污量。 表6 长江中下游城镇污水治理情况表 表7 重点工程项目表 表7-1 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项目表 注:项目进展填写可研、初设、在建等。

表7-2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表 注:项目类型填写清洁生产、产业调整、布局调整等;项目内容填写企业主要的建设设施与废水处理情况;环境效益一栏填写项目实施后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排放绩效、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表7-3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表 注:水域名称填写城市欲重点改善的水域名称;项目内容填写水域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环境效益一栏填写实施综合整治后的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水环境治理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表7-4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表 注:项目内容填写水源地保护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范围确定、排污口清查、水源区管理等管理工程措施;环境效益一栏填写保护与治理后的水源保护环境改善成效。 表7-5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表 注:建议填报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畜禽养殖粪便处理、农村沼气化、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能有效减少化肥农药人畜粪便污染的工程为面源污染示范工程;项目内容填写面源污染示范工程的示范目的、典型特征和主要措施;环境效益一栏填写示范工程起到的环境改善成效。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2008-09-19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331016587.html,/ztpd/tszt/lyfhgh/cjly/20080919114310845554.aspx(水利部)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 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前一

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优质稻品种简介

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优质稻品种简介 由于从2000年起南方早籼稻品种将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优质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了较大推广。各地确定的优质稻品种,湖南高档的为湘晚籼2号、3号、5号、9号、10号、11号、中香1号,中档的为中优早5号、中优早81、中鉴100、香两优68、培两优288;江西早稻为嘉育948、金优402、优Ⅰ402、嘉早935、赣早籼37号、香两优68、安两优早25、中鉴100,晚稻为中香1号、赣晚籼19号、赣晚籼923、江西丝苗、鹰优晚、赣晚籼14号、65002、金优桂99、博优752;湖北优质的有扬稻6号、嘉育948、舟903、金优桂99、常优63、荆优928、金优158、香两优68、金优402、中优的有Ⅱ优838、Ⅱ优501;四川省扩大推广金优、D优、K优系列优质稻以及菲优多系1号等优质高产新组合。现将主要的优质稻品种简介如下: (1)中优早81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1994-1995年参加江西省早籼区试,每667 m2平均产量344.1 kg;湖南省早籼区试,平均产量428 kg。全生育期106-109天,株高80 cm,千粒重24 g。据农业部米质测试中心分析,米质多项指标达部颁一级米标准。抗稻瘟病。 (2)中优早5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1995年参加湖南省中熟早籼区试,平均产量402.7 kg/667 m2;1996年续试,667 m2产量420.8 kg。1996年江西省早籼早熟组区试,667 m2产量388.8 kg。全生育期111-112天。1996年经农业部米质分析测试中心测试,米质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综合评价优于舟903。中抗白叶枯病。 (3)中鉴100系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熟优质早籼稻品种。1997、1998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440 kg。全生育期106天,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经鉴定,中抗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株高80-85 cm,耐肥抗倒,分孽力较强,谷长粒型,千粒重24g。 (4)嘉育948由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育成。1995年参加浙江省“9410”工程联品试验,平均单产433.0 kg/667 m2;1996年试验,产量为495.3 kg/667 m2,生产试验单产445.3 kg/667 m2。全生育期107天左右。据中国水稻所谷化系测定,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穗瘟平均3.2级,白叶枯病抗性4.6级,纹枯病轻,耐肥抗倒。 (5)嘉早935原名Z91-35,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早籼品种。1996年参加浙江省“9410”工程品比试验,平均产量500.3 kg/667 m2。1997年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19.1 kg/667 m2。1998年全国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产量453.6 kg/667 m2;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434.1 kg。全生育期109天。分蘖中等,耐肥抗倒。米质测定,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3项指标达部颁一级食用优质米标准;糙米率、粒形、直链淀粉含量3项指标达二级米标准。中抗稻瘟病。 (6)舟903原名舟优903,是浙江省舟山市农科所选育而成的杂交稻组合。大田产量一般每667 m2400-450 kg,高的超500 kg,最高产达613.5 kg。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各项指标达部颁1-2级标准。全生育期106-114天。耐低温,后期耐高温,耐涝,较耐盐碱,较抗纹枯病,稻瘟病抗性较差。 (7)培两优288系湖南农业大学选配的“两系”杂交晚籼组合。全生育期115天。每667 m2产量449 kg,耐肥抗倒,米质达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标准。经鉴定,中抗穗瘟,感叶瘟,抗白叶枯病。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研究_夏细禾

收稿日期:1999-11-02 作者简介:夏细禾(1963-),男,湖北咸宁人,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研究. 文章编号:1001-5485(2000)05-0009-03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研究 夏细禾1 ,颜国红 2 (1.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10; 2.长江水利委员会计划局,湖北 武汉430010) 摘要:为了研究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的稳定性,在总结其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分汊河道赖以长期稳定的原因,并用河床自动调整理论和能耗最小假说来加以解释。认为特定的来水来沙条件和汊道进出口节点的控制作用,使得分汊河道的能量分配可以通过向支汊输送一定流量来实现。关 键 词: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 V 81 文献标识码:A 1 分汊河道的演变特点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一般都经历了江心洲并洲(或并岸),河道由多汊向少汊(或单一河槽)转化的漫长历史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伴随着河宽的缩窄,主流摆幅的减小,滩槽相对稳定,逐渐形成目前较为稳定的分汊河道。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的记载和近期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演变的主要特点如下:(1)洲滩合并(或并岸),河道宽度逐渐束窄,河型由多汊型向少汊型(或单一河槽)方向转化;(2)分汊河道周期性演变的过程缓慢,主支汊交替的周期长,汊道的稳定程度较高;(3)汊道处于发展(或衰退)中的支汊,其速度大多数是较为缓慢的。因此,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的稳定性是较高的,特别是建国以来对主要崩岸地段实施了护岸工程,为分汊河道河势的进一步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分汊河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1 水流输沙特性 长江中下游城陵矶以下的分汊河道,洪水特性、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基本相同,同时愈向下游愈加均匀,其比降基本上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这就使得水流挟沙能力与含沙量是基本适应的。因此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主汊和支汊的流量与含沙量都随干流的增减而增减,其比降也是随整个河道比降增减而同时增减。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汊和支汊 表现出同时的冲或淤,而不存在某一汊在长时段内单向地冲或淤。从长时段和总体来看,发展的支汊冲的时间要多些,冲的量多些,淤得少些;衰减的支汊冲得少些,淤得多些。这使得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各支汊能够相对稳定,年际间分流比变化得非常缓慢。这就是分汊河道赖以长期较稳定的水流输沙特性。2.2 分流分沙特性 在通常情况下,河槽的尺度与进入河槽的水量成正比,决定主槽、支汊地位的正是按进入河槽的相对水量多少来定,进入水量愈多,河流的生命力愈强,反之河流就会衰退或死亡。长江许多汊道能保持百年以上的长期稳定,关键在于年内高、中水期较长,支汊能获得较大的分流比,而分沙比又小于分流比,也有利于支汊河槽的稳定。2.3 节点的控制作用 节点是分汊河道历史演变过程的产物。它对分汊河道演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节点加快了江心洲的形成和稳定。自江心洲并岸基本形成节点后,由于该处河宽较窄,遏制着其上段诸沙洲的下移。当沙洲的位置较为固定以后,河床变化则表现为淤高滩面并刷深河槽。由于与来水来沙条件相适应的主槽水流动力作用不断加强以及滩面和沟汊的淤积,加快了并洲并岸现象,并使分汊河道变得更为稳定。第二,节点控制了分、汇流区主流的摆动,使各分汊河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滞后性,从而增强了分汊河道的稳定性。一般来说,上一分汊河段的出口节点即是下一分汊河段的进口节点,也有的分汊河段之间为单一段所连接,相邻的两个河段由于中间节点的控制作用,限制进口主流的摆动,使上游河 第17卷第5期长 江 科 学 院 院 报 V ol.17N o.52000年10月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ct.2000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简本) 前言 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流域广大地区暴雨洪水很大,特别是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重视长江防洪减灾工作,领导、组织广大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提高了防洪能力。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以下简称《长流规》)和1999年批转的《水利部关于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流域的防洪减灾作了全面安排,在流域防洪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快,尤其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流域水情、灾情、工情等发生了变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部布置了开展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的工作。

根据1998年10月水利部《防洪规划任务书》的安排及要求,结合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长江委编制完成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大纲》,并组织流域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开展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太湖水系是长江下游重要水系之一,其流域防洪规划水利部已安排太湖流域管理局另行编制,本规划只纳入太湖流域的经济社会状况资料。 2005年1月19日~21日,水利部组织召开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及特邀专家审查通过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是在《长流规》和其后开展的有关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特点:(1)通过调查、收集及测量,获取了流域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地形资料;(2)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专题研究工作;(3)根据防洪出现的新情况,调整了规划思路;(4)利用新资料,开发新技术,贯彻新思路,提出防洪规划新成果。 2008年7月,国务院以国函[2008]62号文正式批复本规划。 1 流域防洪形势

根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龙头工程

根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龙头工程----芜杭运河工程 彭泽云 安徽师范大学科技处芜湖 长江中下游蓄洪区及涝灾地区巨大的淹没损失远远超过了以工程彻底根治洪涝灾害所需的费用,今后,彻底解诀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系列工程势在必行,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芜湖--杭州湾运河工程是其中主要的工程之一。治江的顺序应先治下游后治中上游,因此首先进行的起点工程----芜杭运河工程,可以称之为是治理长江中下游的龙头工程。芜杭运河工程直接经济效益很好间接经济效益更好,应早日上马。 一、长江中下游水患问题和原因分析 水灾是我国第一大灾,长江中下游平原历来就是重灾区,1949年以来我国对长江中下游的大堤加高加因,规划了分蓄洪区,投资于水利工程。然而几十年的建设并没有解诀长江中下游的水患问题,1998年汛期,长江中游荆江段大堤全线岌岌可危,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受灾人口1亿人,死亡人口,倒塌房屋万间,上百万人失去家园,数以千万亩农田减产或绝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对全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也可以说我们的抗洪斗争是失败的。我们知道1998年的洪水还不是最大的,如果1998年的洪水是像1954年那样大的洪水或是更大些,损失必然会大得多。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灾的事实给予我们最醒目!最深刻的警示。 地处长江下游的长江皖江段与长江中游的情况相同,1999年长江发生了继1998年洪水以后的又一次洪水,芜湖站最高水位米,1999年7月12日超过警戒水位1米,为设站百年来的第四位,最大流量,大通站高达立方米/秒,超过了1998年最大流量,居历史第二位。由于江水顶托使青戈江排水不畅,造成宣城地区,芜湖地区的青弋江、水阳江、郎川河流域大面积内涝内河洪水使小圩漫破,大圩全面告急少数漫破,洪水!内涝和江水顶托三碰头,造成惨重的损失。仅以芜湖市地区为例,由于长江水位高,境内青弋江等内河连续发生的3次特大洪峰排泄不及,虽经全力抗洪抢险,但仍遭受严重灾害。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繁昌县县城两度进水,芜湖、南陵两县城关部分进水,国道部分路段交通几度中断,芜屯、湾石公路交通中断,皖赣线也一度中断。全市共漫破大小圩口个淹没耕地1万亩,其中漫破在册圩口个。淹没耕地1万亩,含芜湖县联建、红星和南陵县东七等万亩圩口个,耕地1万亩全市受灾人口1万人,成灾人口1万人,毁坏房屋间,1万平方米,其中倒房间,1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亿元。个多月的抗洪抢险,全市多万干群奋战在公里江河圩堤上,动用桩木立方米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第一章城市概况 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市域处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 31ˊ~31° 50ˊ。东邻太仓,南接昆山、湘城,西连无锡、江阴,西北与张家港接壤,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域略成荷叶形,东西宽49公里,南北距37公里,全市总面积1264.3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江滩水域面积106.4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设15个建制镇和虞山林场。 市境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大多在3~7米之间(吴淞基面,下同)。望虞河、盐铁塘纵横贯穿全境,将全市分为虞西、阳澄、滨江三个片。望虞河以西属虞西片,地势高亢,微有起伏,地面高程约5~7米,称虞西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北属滨江片,地势偏高,地面高程大都在5~6米,称滨江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南称阳澄片,地势低洼,河湖密布,地面高程约2.5~4米,称阳澄圩区。尚有顾山、福山诸丘、虞山等孤丘分散分布在境域西北和城西。 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是支配本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最高气温38.2°C,最低气温-11.3°C,

年平均温度15.4°C。年平均降水量1030.8mm,年平均蒸发量1100mm,年平均无霜期243天。 境内降水量不但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据常熟站实测资料统计,从1922年至今,年降水量最大为1694.2mm(1931年),最小为352.7mm(1922年),最大为最小的4.8倍;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更大,最大为1005.1mm(1931年),最小为180.3mm(1978年),最大为最小的5.6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的降水量平均占年降水量的54%。最大日降水量为220mm(1962年9月5日),最大三日降水量341mm(1962年9月4日~6日)。 (二)、所处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 常熟地处长江流域下游,属太湖水系,亦是太湖水系的下游。 境内水网密布,湖荡较多,河港纵横,集镇临河,村落傍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主要引排河道就有23条,望虞河、张家港为流域性河道,白茆塘、常浒河、盐铁塘、元和塘、锡北运河、七浦塘为区域性河道,北福山塘、南福山塘、耿泾、海洋泾、辛安塘、蛇泾、苏家滃、大滃、尤泾、三泾、金泾、徐六泾、青墩塘、环城河为县级河道,还有81条乡级河道,468条村级河道,4971条生产河和许多上浜河、天落潭分布在各地。水面积较大(200亩以上)的湖荡有13个,主要有昆承湖、尚湖、南湖荡、嘉菱荡、湖圩等。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可供引、排、调、

高中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高中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 例教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板书]: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深了哪些效益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上游地区 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始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西电动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的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 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是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以及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设问诱思]: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研究_胡春燕

第44卷第10期2013年5月 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44,No.10May ,2013 收稿日期:2013-04-01 作者简介:胡春燕,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利规划设计。E -mail :huchunyan@cjwsjy.com.cn 文章编号:1001-4179(2013)10-0052-04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研究 胡春燕,侯卫国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事关该区域的防洪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且上游水库群和三峡工程的兴建和运用,对中下游防洪、航运和供水等方面的影响逐步显现,迫切需要尽快开展科学合理的河道整治规划。从全面系统治理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了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河势控制规划方案、重点河段和一般河段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洲滩、岸线治理以及采砂活动治理和规划进行了专项介绍;并阐述了五大类具体的河道治理工程措施。为保证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河势稳定、通航顺畅等提供了有益参考。关 键 词:河道治理;防洪;航运;洲滩;长江中下游 中图法分类号:TV212 文献标志码:A 1 概况及规划历程 1.1 基本情况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上起宜昌,下迄河口50号灯 标,全长1893km ,流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 上海等6省市。自宜昌至湖口为长江中游,长约955km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约938km 。长江中下游河道流经广阔的冲积平原,沿程各河段水文泥沙条件和河 床边界条件不同,形成的河型也不同。从总体上看,中下游河道可分为微弯单一型、蜿蜒型和分汊型三大类,其中以分汊型为主,其长度约占总长的60%。根据河势河型和控制节点,将中下游河道划分为30个河段,又根据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划分为重点河段和一般河段。1.2 规划治理情况 新中国成立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基本处于自然演变状态,干流两岸约4000km 长的岸线中崩岸长度达1500km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水利委员会(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江委”)会同地方水利部门,开展中下游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工作。在规划指导下,完成了下荆江中洲子、上车湾裁弯工程,南京、镇扬等河段整治工程和中下游及长江河口大量的 护岸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进入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河道治理系统性、综合性要求认识的提高,进一步开展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综合治理的规划研究 工作。在1990年长江委编制完成的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 (以下简称“90长流规”)中,提出了“以防洪、航运与岸线利用为主要目标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随后,长江委于1997年编制完成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 (以下简称“1997规划”),1998年得到水利部批准。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仅次于1954年洪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大水过 后,在“1997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完成了保障堤防安全的防洪护岸工程,实施了下荆江、簰洲湾、铜陵、芜裕等河段的河势控制工程,开展了马鞍山河段一期、南京河段二期、镇扬河段二期、扬中河段一期、澄通河段一期等综合整治工程。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强度与频度明显大于蓄水运用前,为了保障防洪安全,维护河势稳定,长江委于2006年组织实施了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应急工程。2008年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后,新通海沙、中央沙、青草沙等整治工程已实施完成。据统计,截至到2010年,长江中下游累计完成护岸工 DOI:10.16232/https://www.doczj.com/doc/331016587.html,ki.1001-4179.2013.10.024

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收稿日期:2006-06-10 作者简介:陈肃利,男,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规划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6)09-0016-03 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陈肃利 胡维忠 (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构建长江和谐防洪体系的指导性文件。阐述了1998年大水后编制长江流域防洪规 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中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继承和发展,从规划思路、防洪区的划分和防洪标准的确定、各类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方面,解析了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新成果。关 键 词:防洪规划;必要性;新成果;长江流域中图分类号:T V212.4 文献标识码:A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共有人 口4.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4%;G DP 3.18万亿元,占全国的36%。由于流域广大,地区暴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导致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流域的重要经济地位和艰巨防洪治理任务,决定了长江防洪治理事关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1 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必要性 1998年以前最近一次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编制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时开展的,其成果反映在1990年9月由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以下简称《长流规》)中。《长流规》编制以来,特别是1998年长 江大洪水后,国家加大了以堤防加固为重点的长江防洪建设的投入,1998~2004年期间,共安排投资约76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33亿元)加高加固了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堤防5341km ,使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达到了规划标准;对长江中下游1400余处圩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水面面积2900km 2,恢复调蓄容积约130亿m 3;对部分干支流河道、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进行了整治及清淤疏浚;开工建设了紫坪铺、皂市、江垭、港口湾、廖坊、大房郢等一批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库,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强了重点分蓄洪区安全建设和重点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进行了长江上游“五江一河”和其他重要支流的堤防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1994年开工建设的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的一项关键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使荆江河段防洪能力由目前约10a 一遇提高到100a 一遇,避免特大洪水造成毁灭性灾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1998年以来,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大批防洪工程已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长江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防洪形势发生了变化。 三峡工程建成后在对长江中下游发挥巨大防洪作用的同时,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相当长时期内三峡水库下泄水流的含沙量明显减少,坝下游河道将发生冲淤调整,引起河道的泄流能 力、槽蓄量及荆江三口分流等的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防洪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三峡水库的蓄泄调度也将引起长江中下游水情变化。 1998年大水带给人们很多的启示,各方面对如何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有了新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如果过度地利用洪泛区或侵占江湖滩地,不加限制地与洪水争地,不给洪水留有必要的出路,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此外,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大中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财富日益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将不断增加。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99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应编制流域防洪规划,同时明确了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防洪法》和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总结多年来的防洪经验,特别是根据1998年长江的防汛实践,结合新的水情、工情、新出现的问题,对防洪新的认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考虑到三峡工程的作用及影响,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进行补充及完善,是将防洪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执行《防洪法》的具体要求,是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需要,是指导今后长江防洪建设的要求。因此,1998年大水后在《长流规》基础上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 2 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1998年10月,水利部布置开展防洪规划工作,并提出《防洪 规划任务书》。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在总结以往规划、研究成果和历年长江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调查,收集了大量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地形地质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遵照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新的形势,编制提出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对今后20a 长江流域的防洪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是21世 第37卷第9期人 民 长 江 V ol.37,N o.9 2006年9月 Y angtze River Sep., 2006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长江干流宜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那么问题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且看以下分解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发生暴雨或大暴雨,其中主要暴雨区有:以赣东北为中心,包括湘北、皖南、鄂南,中心区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米;以川西为中心,包括川东、川北、陕南、鄂西、滇黔西北,中心区年均雨量约2000毫米。两个多发暴雨区的暴雨,前者多发生在5、6月,后者多在7、8月。暴雨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和上升运动紧密相连,且与洪水发生时间和地区一致,一般是:4~6月份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水系及湘江;沅、资、澧水为5~7月,清江、乌江为6~8月,金沙江下段及四川盆地各水系为7~9月,汉江7~10月。在中下游干流7、8月出现洪峰最多,为长江主汛期。10月份以后,长江汛期结束。这种时空的分布,洪峰错开,且平原区有巨大的湖泊水网调节,是有利于河道宣泄与防御的。但有的年份各区域或支流洪水赶前错后,雨期延长,雨区增大,干支流洪水发生不利遭遇,湖泊洼地排水不畅,从而使河道流量急剧增大,乃至超出安全泄量,造成防洪上的紧张局面,甚至产生严重灾害损失。流域内洪灾为害很广,而中下游平原区,则因暴雨洪水汇流,干支流

洪水遭遇,可形成巨大洪流,其中武汉市,特别是荆江区受洪水威胁最大,是全江防洪的重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一、流域防洪形势 (一)流域概况 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2°~120°,北纬35°~43°之间,西以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接界,北以蒙古高原与内陆河接界,南界黄河,东临渤海。流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和内蒙古等八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面积31.8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3%。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2005年,海河流域人口1.32亿,占全国的10%;国内生产总值2.14万亿元,占全国的14%;人均GDP1.62万元;粮食总产量5592万t,占全国的12%。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和滦河两大水系。海河水系的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称海河南系)及永定河、北三河(潮白、北运、蓟运河)(称海河北系)呈扇形分布。徒骇马颊河位于海河水系南部平原,毗邻黄河,单独入海。滦河水系位于流域东北部,由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组成,各河均单独入海。 (二)水文特征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39毫米,且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85%,往往集中在一两次暴雨。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具有连枯连丰的特点。 流域暴雨形成的洪水,洪峰高、洪量集中,预见期短,突发性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给防洪减灾和雨洪利用增加了难度。 流域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以永定河、滹沱河和漳河等尤为突出,洪水含沙量大,造成水库淤积严重。 (三)洪涝灾害 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是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469年至1948年的480年间,流域内发生水灾194次,其中大水灾14次,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十分惨重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流域内发生水灾22次,其中大水灾3次。1963年海河南系发生特大洪水,受灾人口4079万,直接经济损失约80亿元。1996年海河南系又发生了196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水总量虽然相当于1963年的24%,但经济损失约400亿元。 (四)防洪形势 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华北平原,特别是首都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重要城市,京广、京山、京九、津浦、石德、京原等主要铁路干线,京深、京福、京津塘、京沈等高速公路,"104"、"106"、"107"等国道,胜利、中原、华北、大港等油田以及主要通信干线的安全。 党和国家对海河流域的防洪工作高度重视,经过50多年的治理,海河流域防洪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63年发生大洪水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流域内已建设大型水库31座,控制山区流域面积85%以上,防洪库容147亿立方米;规划建设了28处蓄滞洪区,总容积173.31亿立方米,已修建骨干堤防3535公里。海河水系已形成了"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组成的流域防洪体系。随着流域内经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流域的水情和已有工程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防洪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区域防洪标准较低。关系到京津地区安全的北运河、潮白河防洪标准只有20年一遇;城市防洪建设滞后,除京津两市防洪标准较高外,其它大中型城市防洪标准只有20-50年一遇。二是河道行洪能力严重衰减。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中下游平原大面积地面下沉,多数堤防高度不够;由于多年干旱,河道径流量减少,流域内主要河流入海尾闾和部分骨干行洪河道淤积严重,泄洪能力明显降低。三是蓄滞洪区防洪安全建设速度缓慢,启用难度大。目前还有近400万群众亟待解决防洪安全避险问题。四是山前支流治理标准低。卫河、滏阳河及大清河上游支流防洪标准只有3-5年一遇,1996年8月的洪水造成多处堤防决口。五是非工程措施和防洪管理比较薄弱,流域洪水预警、预报和防洪决

初中地理知识点: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知识点: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 位置的重要性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长江沿江地带,它在“H”型格局中起什么作用 A.辐射作用B.纽带作用C.“厂”的作用D.“店”的作用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区域东部临南海,扼长江、南海交汇之要冲 B.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C.长江三角洲区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D.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好,现代化程度高 B.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技术力量雄厚 C.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调入或者进口 D.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 4.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江海交汇之地B.鱼米之乡C.热带季风气候D.全国最大城市群5.5.关于图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称 B.城市、工业沿江分布,①是武汉,地处长江、赣江、京广铁路交会处 C.图中阴影区域是沪宁杭工业基地,它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②是湖口,它是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 6.下列哪个条件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无关

A.江海交汇的地理位置B.地势平坦 C.矿产资源丰富D.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 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河发源于西藏自治区,流经四川、重庆等省级行政单位 B.甲地出现泥沙淤积、洪涝灾害等环境问题。 C.武汉交通方便,嘉陵江与长江在此交汇 D.乙处流量较大,适合发展航运 8.关于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长角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B.在此城市中能欣赏到“中国第一水乡”的风情 C.它是我国最大工业基地的主要城市之一 D.莲藕、椰子等可在此大面积种植 二、解答题 9.聚焦特征。 受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景观千差万别,区域特征独具特色。读图判断区域名称,并根据信息填写区域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