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开(山东)51909《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三复习资料答案

国开(山东)51909《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三复习资料答案

国开(山东)51909《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三复习资料答案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三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

龙山文化的发源地龙山镇城子崖属于今天山东省的()

A. 泰安市

B. 寿光市

C. 青州市

D. 章丘区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章丘区

【题目】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修筑长城的诸侯国是()

A. 秦国

B. 宋国

C. 赵国

D. 齐国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齐国

【题目】

山东地区北朝摩崖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A. 新泰摩崖石刻

B. 泰山摩崖石刻

C. 莱州云峰山摩崖石刻

D. 邹城摩崖石刻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邹城摩崖石刻

【题目】

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叫()

A. 孔坟

B. 孔林

C. 孔府

D. 孔庙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孔林

【题目】

天贶殿位于()

A. 泰山南天门边

B. 岱庙内

第十二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第十二章 一、单选题 1.()年8月,青海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了全省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5 B、1956 C、1957 D、1958 答案:A 2. “一五”期间,青海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小学数量增加,建立了7所民族师范学校,创办了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在民族公学的基础上创办了()。 A 、青海师范大学 B、青海民族学院 C 、青海教育学院 D 、青海师范专科学校 答案:B 3.()年新年伊始,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青海省委确定了把全省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发展思路。 A、1979 B、1980 C、1981 D、1982 答案:A 4.截至2008年,()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单,18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A、9 B、10 C、11 D、12 答案:B 5. 在青海省政府公布的第一、二批10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热贡艺术”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启加等()名民间艺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A、4 B、5 C、6 D、7 答案:A 6. 2003年青海全省提出了以()行业为突破口,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 A、音乐艺术 B、工艺美术 C、石刻艺术 D、书法艺术

答案:B 7.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在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与新引擎。 A、文化产业 B 农作物产业 C、工业 D、建筑业 答案:A 8.()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简称环湖赛)诞生。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答案:B 9. 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体育文化品牌。 A、环湖赛 B 、电影节 C、黄河极限挑战赛 D、攀岩赛 答案:A 10.()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自然风貌得天独厚,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厚多彩的摄影创作资源,被誉为“摄影艺术的天然宝库”“摄影家的天堂”。 A、青海湖 B、三江源 C、黄河源 D、长江源 答案:B 11.()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诞生。 A、2007 B、2008 C、2009 D、2010 答案:A 12.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集采风、创作、论坛、朗诵于一体,中西合璧,已成功跻身为世界()大诗歌节之一,为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 A、六 B、七 C、八 D、九 答案:B 13.山地纪录片节从2008年的22个国家、343部纪录片参与,发展到2014年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540部影片角逐()大奖,规模影响不断扩大,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节会。

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座号:姓名: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A、陌.生(mò)宿.儒(s ù)秕.谷(bǐ)暂.时(zàn) B、确凿.(záo)绽.开(dìng)惭愧.(kuì)赠.送(zēng) C、自卑.(bēi)浸.满(qìng)弹簧(dàn)尴尬.(gà) D、蝉蜕.(duì)搓捻.(niǎn)唾.沫(cuí)贪婪.(lá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3、回顾课文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他是渊博的宿儒 ..,这些知识不至于不知道。 宿儒:书念得多的老学者。 C、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 ..地吞读下去。 贪婪:贪得无厌。 D、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 ....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词语。 不求甚解: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5、下列句子只采用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C)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注释]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所以叫岁晚。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A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7.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 逢老媪方磨铁杵 9.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去:_离开______ 方:___正________ 欲:__想要_______ 还:____回去_____ 10.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2分) (1)问之,曰:“欲作针。”__代老妪___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____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________________ ___ 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增、漏、错、别字均不得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中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三人行___ ,必有我师焉。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三分春色一分愁》,完成第14-18题。(16分)

第十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地域文化——青海生态文化试题库 一、单选题(20道) 1、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位居全国( D ),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1654万平方公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 A )。 A.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B.第三极 C.世界物种大熔炉 D.高原大陆 3、畜牧生产方式是藏族以及蒙古族对于其居住的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他们根据四季变化和生态特征,在不同的牧场之间进行( C )。 A.分散放牧 B.围栏放牧 C.迁移放牧 D.固定放牧 4、( B )是土族先民礼赞山川神祗的恩惠,歌颂先民的业绩,祝福乡土人民五谷丰登、牛羊肥壮的活动。 A.划旱船 B.轮子秋 C.扭秧歌 D.唱山歌 5、人类进入熟食时代,为解决燃料供应不足的难题,作为牧业民族的藏族、蒙古族都会采集( C )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热量高、污染小且燃烧时间长的优点。 A.柴 B.煤 C.牛马粪便 D.天然气 6、( B )能够御寒、防沙,采用最便宜的地方材料和最简便的施工方法,在河湟地区的民居建筑中得到普遍的采用与发展。 A.毡房 B.庄廓 C.四合院 D.吊脚楼 7、藏族先民往往通过神话和史诗等形式对宇宙的生成万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的来源做出极为生动的猜测和描述,(A )就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A.斯巴宰牛歌 B.三块金钱的故事 C.幸木斯里 D.受伤的小燕子的故事 8、( C )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自然万物起源、民族来源的历史和传说。 A.神话 B.民歌 C.史诗 D.童话 9、土族的(A )习俗来源于图腾崇拜。 A.尚白 B.尚黑 C.尚红 D.尚黄 10、藏传佛教生态文化是藏族生态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核心是( B ),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等物种同人一样具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权利。 A.因缘观 B.生命平等观 C.生态平衡观 D.物竞天择观 11、( A )来源于原始时期的崇拜,是人们对神圣、不洁、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从而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卷)与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1. 首创“飞白书”体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蔡邕 C. 锺繇 D. 刘德昇 2.《杂体诗》30首的作者是 1.00分 A. 谢朓 B. 谢灵运C. 江淹 D. 庾信 3.《贞观政要》的作者是 1.00分 A. 魏徵 B. 吴兢 C. 岑文本 D. 姚崇 4.被称为“北方书圣”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郑道昭 C. 锺繇 D. 孙过庭 5.被南阳人称为“召父”的召信臣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唐朝B. 西汉 C. 隋朝 D. 东汉 6.被后人称为“商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张仲景C. 范蠡 D. 吴道子 7.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作者是 1.00分 A. 锺繇 B. 蔡邕 C. 蔡文姬 D. 刘德昇 8.《祭十二郎文》的作者 1.00分 A. 白居易 B. 元稹 C. 韩愈 D. 元结 9.散文成就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 1.00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韩愈 D. 李商隐 10.《壮悔堂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史可法B. 侯方域 C. 彭而述 D. 王铎 11.《驴山公九锡文》的作者是 1.00分 A. 范缜 B. 谢灵运 C. 袁淑 D. 谢朓 12.《治安策》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非子 B. 李斯 C. 蔡邕D. 贾谊 13.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的作者是 1.00分 A. 郭熙 B. 李迪 C. 李唐 D. 吴道子 14.被后人称为“科圣”的是 1.00分 A. 郑国 B. 李诫 C. 褚少孙D. 张衡 15.《述归赋》的作者是 1.00分 A. 耿介 B. 高拱 C. 何景明 D. 吕坤 16.在宋代使“隶法复兴”书法家是 1.00分 A. 黄庭坚 B. 蔡襄 C. 王洙 D. 苏轼 17.游记散文《茅阁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愈 B. 萧颖士C. 元结 D. 贾至 18.《大任先生传》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斯 B. 蔡邕 C. 贾谊 D. 阮籍 19.《神灭论》的作者是 1.00分 A. 袁淑 B. 谢灵运 C. 蔡邕D. 范缜 20.被称作“红杏尚书”的诗人是 1.00分 A. 程颢 B. 宋庠 C. 程颐 D. 宋祁 21.被称为“成周”的城市是 1.00分 A. 登封B. 洛阳 C. 开封 D. 商丘 22.被后人称为的“诗圣”的是 1.00分 A. 白居易B. 杜甫 C. 李贺 D. 李商隐 23.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迪 B. 李唐 C. 吴道子D. 荆浩 24.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郑韩文化 B. 河洛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陈宋文化 25.被后人称为“字圣”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 B. 锺繇 C. 吴道子D. 许慎 26.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郑国 C. 李诫 D. 张仲景 27.被称为“行书鼻祖”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蔡邕B. 刘德昇 C. 褚遂良 D. 锺繇 28.洛阳首作为国都的朝代是 1.00分 A. 西周 B. 东汉 C. 西汉 D. 东周 29.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河洛文化B. 陈宋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郑韩文化 30.自号“安乐先生”的是 1.00分 A. 张载 B. 程颢 C. 邵雍 D. 程颐 31.被书坛誉为“楷书之祖”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锺繇 C. 蔡邕 D. 刘德昇 32.广义的中原指 1.00分 A. 河南省 B. 黄河中游地区 C. 黄河中上游地区D. 黄河中下游地区 33.《苏学士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苏轼 B. 苏辙C. 苏舜钦 D. 苏洵 34.中原被称为“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 1.00分 A. 豫东 B. 豫北 C. 豫中D. 豫南 35.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 1.00分 A. 审美文化遗产 B. 伦理文化遗产 C.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D. 无形遗产 36.“南宋四家”属于中原画家的是 1.00分 A. 马远 B. 刘松年 C. 李唐 D. 夏圭 37.“画圣”吴道子为 1.00分 A. 晋涅阳人B. 唐阳翟人 C. 隋汝南人 D. 宋白波人 38.被南阳人称为“杜母”的杜诗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东汉 B. 唐朝 C. 隋朝 D. 西汉 39.《书谱》的作者是 1.00分 A. 郑道昭 B. 褚遂良C. 孙过庭 D. 王洙 40.画家宗炳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宋 B. 西晋 C. 东晋 D. 唐 1.孔子还乡祠位于 2.00分 A. 今夏邑县 B. 今淮阳县 C. 今永城市 D. 今睢县 2.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弟子是 2.00分 A. 子贡 B. 子张 C. 曾参 D. 子夏 3.庄子所属的时代是 2.00分 A. 秦朝 B. 春秋时期 C. 西汉D. 战国时代

第八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热贡艺术中,雕塑占有显要的地位,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砖刻、石刻等,其中()最为发达。 A 泥塑 B 木雕 C 砖刻 D 石刻 答案:A 2.故事画以《猴子变人》最为著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的祖先。 A 汉族 B藏族 C 蒙古族 D 土族 答案:B 3.()素有藏族“歌舞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民间舞蹈主要由“卓”“伊”“热巴”“热依”和“国哇”等几大类组成,风格迥然,异彩纷呈。 A、玉树 B、果洛 C、西宁 D、乐都 答案:A 4.()县“卓舞”主要分布在白龙镇、上庄村、下庄村和代达,其风格粗犷豪放,造型形象传神,韵律优美生动,内涵含蓄隽永。 A、治多 B、称多 C、玛多 D、囊谦 答案:B 5. ()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有“小故宫”之称。 A、瞿昙寺 B、塔尔寺 C、夏宗寺 D、白马寺 答案:A 6. 石雕有须弥台基、佛台莲花座、象背云鼓、六伏狮曼陀罗、鼎座、瓶座、灯座等。()是瞿昙寺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A、莲花座 B、象背云鼓 C、六伏狮曼陀罗 D、鼎座 答案:B 7.到1997年,()城已形成“排灯一条街”,排灯艺术大放光彩。 A、湟源县 B 湟中县 C、平安县 D、互助县 答案:A 8.()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

A、民和 B、湟源 C、互助 D、大通 答案:B 9.()时,湟源为西部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英、法、美、俄等国的商人在此设立洋行,商贸四通八达。 A、东汉 B 、隋朝 C、唐宋 D、明清 答案:D 10. 1988年,文化部授予()县“中国现代民间画乡”称号。 A、湟源 B、湟中 C、大通 D、乐都 答案:B 11. 撒拉族的《骆驼舞》和土族的《庄稼其》,它们都用独特的舞蹈艺术,演绎了()的变迁。 A、民族文化 B、宗教文化 C、民间文化 D、大众文化 答案:A 12. 每年(),塔尔寺迎来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 A、腊八 B、正月十五 C、二月二 D、六月六 答案:B 13.()被称为“藏族画家之乡”,这里人人会作画雕塑,家家以艺术为业,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妙,位列我国藏族聚居区之首。 A、热贡地区 B、河湟地区 C、安多地区 D、西藏地区 答案:A 14. 明代屯军的江浙()一带的能工巧匠,留居热贡一带,与当地人相互融合,艺术上相互吸收、取舍、创新,成就了“奇美天下”的堆绣艺术。 A、中原 B、江浙 C、江淮 D、北京 答案:B 15. “卓”展示了舞蹈艺术的()之美,“伊”展现了洒脱自如。 A、阳刚 B、阴柔 C、土族 D、蒙古族 答案:A 16.()接见了三罗喇嘛,赐寺匾额为“瞿昙寺”。 A、朱元璋 B、刘伯温 C、常遇春 D、徐达 答案:A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说明: 1、本试卷分卷一和卷二,卷一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1--20),卷二为非选择题(21---28)共8个小题共60分: 2、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P---31 S---32 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体 B.食盐水 C.海水 D.汽水 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5、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6、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7、在荷塘边经过,能闻到阵阵清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有质量 C.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A.酒精灯忘记盖帽,长时间酒精变少 B.将蔗糖溶入水中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小于200mL 9、有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205-7地域文化试题答案

课目代号:6157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7月期末考试 开放本科各专业 地域文化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所给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答题框里,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ABC 2.AB 3.ABC 4.BCD 5.ABD 6.ABCD 7.ABCD 8.AB 9.ABC 10.ABD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临夏砖雕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可分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等几类。其砖雕的图案主要有吉祥纹样和吉祥主题。常见的吉祥纹样有:代表尊贵的龙纹、凤纹图案;代表威严的狮虎图案;代表静土的莲花纹图案;代表富贵的牡丹纹图案;代表祥和的祥云纹图案。经常制作的吉祥主题有松鹤延年图、五福捧寿图、石榴双喜图、碧波荷花图、富贵寿考图案等。在发展过程中,临夏砖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的手法,同时注意将传统国画、书法、印章、诗文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砖雕手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多元性的艺术特征,既保留着特有材料所呈现的质朴和简约,又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特征。临夏砖雕多为仿木结构,采用镂空和雕刻相结合,并融入高浮雕的手法来展现画面意境。画面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一幅砖雕往往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里外呼应,浑然一体。总之,临夏砖雕汇集了多门艺术的技法,融汇多民族的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2.汉新筑长城起于今永登而西行,顺河西走廊延伸到了今新疆罗布泊(一说库车西北)一带,形成了长达1600余公里的安全防线。甘肃境内的汉长城,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大体以酒泉和敦煌为界,分为东、中、西三段。令居以西至酒泉段是河西汉长城的东段,史称“令居塞”。酒泉至敦煌段为河西汉长城的中段。它的东端在今金塔县境与“令居塞”衔接,向西横贯金塔全境,入瓜州县境,沿疏勒河南岸西行,由三个墩以南入敦煌市境,至河仓古城(即大方盘城),再经小方盘城,至榆树泉沼泽中。然后,由小方盘城折向南方,伸于今敦煌市西南方的南湖乡古董滩,即汉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阳关遗址。敦煌至今罗布泊长城为河西汉长城的西段。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供参考)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 地域文化课程组 (说明:《地域文化》课程在2014秋学期启用新教材,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复习考试,结合考考试题型,形成综合练习题。希望同学们结合学习指导的重点学习内容要求,对综合练习题进行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韶关发现的( C )遗迹。 A 大汶口 B 河姆渡 C 马坝人 D 客家人 2、(A)是岭南文化中最有影响并最具典型性的文化。 A 广府文化 B 潮汕文化 C 客家文化 D 琼雷文化 3、岭南的“岭”指的是(B)。 A 秦岭 B 南岭 C 北岭 D 丹霞岭 4、潮汕人所讲的是潮汕方言。根据方言的划分,潮汕方言属于( C )方言。 A 吴 B 越 C 闽南 D 闽北 5、秦末汉初( C )建立()。 A 赵佗南海国 B 任嚣南越国 C 赵佗南越国 D 任嚣南海国 6、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D )代。 A 秦 B 汉 C 唐 D 宋 7、位于五岭之一的大庾岭道上的粤北南雄( A ),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 A 珠玑巷 B 崖门 C 桑梓乡 D 丹霞山 8、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 A )。 A 潮州八邑 B 潮人古邑 C 潮州八府 D 潮人八邑 9、“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C )时期。那时在户藉立册中,凡是广府语系和潮洲语系的人都列入主册,而北方来的人,多被列为“客藉”。 A 两晋 B 两汉 C 两宋 D 明清 10、粤闽客三方言的声调中都保留着古代汉语的( C )声,而该声调在北方方言里则已完全消失,这是最具特色的。 A 平 B 上 C 入 D 去 11、广府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 D )进入岭南的。 A 十三巷 B 华南巷 C 百越巷 D 珠玑巷 12、汉代所置的( C )郡,管辖番禺、博罗、中宿(今清远一带)、龙川、四会和揭阳六县。 A 象郡 B 桂林郡 C 南海郡 D 广府郡 13、秦始皇死后的公元前203年,时任南海郡尉的( A )以番禺(今广州)为都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王。 A 赵佗 B 任嚣 C 冼夫人 D 赵眛 14、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 D )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A 湖南 B 江西 C 江苏 D 福建 15、陈元光被称为( B )。 A 潮人圣王 B 开漳圣王 C 潮州圣王 D 潮汕圣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带答案|人教版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下面是三(1)班期末检测成绩统计表。 1.三(1)班共有学生69人。() 2.三(1)班学生语文成绩不及格的人最少。() 3.三(1)班语文及格的人数比数学及格的人数要少。() 4.语文成绩良好的人数比数学成绩良好的人数多2人。() 5.三(1)班语数都及格的有6人。() 二、下面是小猴、小兔、小狗摘的水果记录表。(每题4分,共12分) 1.小兔摘的()最多,()最少。 2.()摘的橘子最多,()摘的桃最少。 3.小狗一共摘了()个水果。 三、某商场今年6、7月份家电销售情况如下表。(每题3分,共15分)

1.7月份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多?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少? 2.这两个月电视机的销售量相差多少台? 3.这两个月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好?一共有多少台? 4.从6月份到7月份,()的销售量增加得最多,()的销售量减少了。5.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8月份你会怎么进货? 四、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14分) 438÷6=△908÷3= 400÷9=△553÷5= 五、下面是三(1)班同学动手操作的得分情况。(1题6分,4题4分,其余每空2 分,共18分) 第一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杨涛刘刚沈阳黄楠 成绩96889778 第二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陈新张力李欢夏天 成绩75949691 1.将上面的两个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2.第一组得优的有()人,及格的有()人。 3.第二组得优的有()人,得良的有()人。 4.如果三(1)班一共有这样的9组,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六、下面分别是三(1)班和三(2)班书屋图书情况。(2题4分,其余每题6分,共 16分) 三(1)班书屋图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 数量/本304510 三(2)班书屋图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 数量/本451540 1.请根据上面的信息完成下表。

2020年电大考试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课程综合练习 一、多选题 1、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居全国之首的有()。 A、森林覆盖率 B、木材蓄积量 C、木材产量 D、矿产资源 2、漫长历史传承中,黑龙江流域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古代民族,这些民族分为三个族系,即()。 A、匈奴、鲜卑、柔然、敕勒 B、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契丹、蒙古 C、束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 D、濊貊族系的夫馀、高句丽 3、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 A、渤海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金源文化 D、龙口文化 4、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 A、移民 B、流民 C、士大夫 D、士兵 5、“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A、“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 B、“闯关东”带来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 C、“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的内涵 D、“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 6、黑土文化的特征是()。 A、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B、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C、黑土文化的多元性 D、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7、黑土文化的包容性突出体现在()。

A、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 B、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二故乡 C、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 D、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 8、黑土文化的多元性除城市建筑的多元,还表现在()。 A、宗教信仰的多元 B、文化消遣的多元 C、风俗习惯的多元 D、方言词汇的多元 9、黑土文化的边缘性表现在()。 A、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边缘性 B、黑龙江近代文化的边缘性 C、黑龙江当代文化的边缘性 D、黑龙江原住民文化的边缘性 10、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A、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B、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11、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A、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B、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 C、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D、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12、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的价值核心是()。 A、“崇武” B、“尚勇” C、“伦理” D、“道德” 13、渤海国教育分为以下几种()。 A、国学 B、地方官学 C、乡学 D、私学 14、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 A、三陵坟二号墓 B、茂陵公墓 C、贞惠公主墓 D、贞孝公主墓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 总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B.铝C.红磷D.氯化钠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A.金Ag B.氖Ne C.氯cl D.钙Cu 4.豆类、动物的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6.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7.下列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O2B.2O2C.2O D.O2- 8.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④⑤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 9.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10.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A B C D 实 验 现象 用扫描隧道 显微镜获得的苯 分子的图像 品红加入水 中后整个液体变 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 同温度下的运动 情况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 后的体积小于 100mL 解释 分子的质量 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 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 不运动,加热时 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 隙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

地域文化(本科)网上答题试题答案

《地域文化》网考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 1、我国唯一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的城市是 A B C D 2、距今约四五千年前 A.东夷族 B.羌族 C.汉族 D.不其族 3、从现在出土的文物来看 A.旧石器 B.新石器 C.铁器 D.青铜器 4、青岛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化遗址是 青岛文化便开始萌芽了。 A.三里河文化遗址 B.岳石文化遗址 C.齐长城文化遗址 D.琅琊台文化遗址 5、即墨因地居 A.不其县 B.琅琊郡 C.齐国 D.墨河 6、即墨故城始建于 A.秦国 B.汉朝 C.春秋战国 D.夏朝 7、“朱毛城 A.即墨故城 B.平度 C.莱西 D.城阳 8、战国时期 A.青州 B.胶州 C.不其县 D.即墨 9、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长城的是 A.秦国 B.燕国 C.齐国 D.赵国 10、创建于春秋初期2500多年的历史470 多年 A.燕长城 B.齐长城 C.赵长城 D.楚长城 11、齐国长城比秦朝的万里长城还要早 A400 B500 C370 D470 12、公元前685年面进行 改革 A B C D 13、公元前221 其 A B C D 14 A B C D 15140 A B C D 161088(今胶州)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1990 B1991 C1992 D1993 20 A B C D 21、2011 A100 B110 C120 D130 22、光绪十七年(1891年)4个营2000余人移驻青岛。 A B C D 23、1897年11 A B C D 24、1898年3月6 湾口南北两面租与德国9910条款。 A B C D 25 A B C D 26、1913年以恭亲王溥伟为首在青岛发 A B C D 27 A B C D 28 A B C D 29、1914 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30 A.烟台 B.威海 C.仰口湾 D.龙口 31、1914年11月16 A.日本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32 A.民政署 B.守备军司令部 C.总督府 D.总兵衙门 33 A.14 B.15 C.16 D.17 34 A.14 B.15 C.16 D.17 35、1922年12月10日正午12 北洋政府统治青岛时期由此开始。 A. 胶澳督办公署 B.总督官邸 C.总兵衙门 D.胶澳商埠 36、1924 A.王尽美 B.俞启威 C. 邓恩铭 D.杨振声 37、1925年2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2.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多万年前,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7.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 9.《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 后世多以的槃瓠、板楯、廪君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1.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其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长约450公里,总面积达8.2 万平方公里, 14.元末明玉珍攻占重庆,建立大夏国。 15. 巴渝文化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是大熔炉性与多元性。 16.山,成为巴渝地貌的主体,约占总面积的3/4 。 17.重庆域内江河众多,长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在重庆境内流程665公里。 18、长江山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9、重庆溶洞、天坑和石林表明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20.黄水森林公园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濒临长江,为三峡库区腹心。21.乌江的山美水美,沿江景致美如画卷,从酉阳县龚滩镇到万木乡一段,长60多公里,是乌江山水风光的精华所在,所以乌江沿岸有“千里画廊”之称。22.大宁河小三峡,是宁河下游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23.巴曼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附近莲花池旁。 24. 宝顶石刻从淳熙六年(1179)起到淳祐九年(1249)止,历时70载,赵智凤以一僧人之躯,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呕心沥血,终于在宝顶山上凿诸佛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必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中华传统文化 一、主题感悟。(35分) 1. 写出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及相应的传统习俗。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并回答问题。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____________,______在水里________烂成浆;再把浆________出来________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这一段文字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 ①中国的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 ②中国的造纸术最先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 ) ③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 3. ______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____________的石拱桥,叫________桥,又叫________。它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_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

______年了,但它还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是劳动人民______和______的体现,是我国________的历史文化遗产。 4. 《清明上河图》是____宋画家________画的,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________,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________。 二、主题链接。(16分) 1.日积月累。(8分) (1)我会填。 文房四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雅人四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中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四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记。 京剧行当:生旦净丑 自然美景:风花雪月 2.你知道哪些传统文化?你觉得有必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吗?为什么?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题应用。(49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问题。(19分)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后期。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他在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仪式。旧时,各家在门上插艾草,贴纸符;小孩还穿绣有老虎的肚兜和鞋,或佩戴艾草香囊,以期“驱鬼除邪”。后来,在五月初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地域文化考题及答案题库及答案

地域文化 1. 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巴地萌发的、经过漫长历史溶进的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 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 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 万年前,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 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7. 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 9. 《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癛君。 11. 后世多以的板楯蛮、槃瓠、癝君后裔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其东西长约470 公里,南北长约450 公里,总面积达8.2 万平方公里。 14. 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大熔炉性与多元性。 15. 1937 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16. 雾季期间,日机轰炸大大减少,1941年10月到1944年6月,“文工会”团结所有在渝的戏剧工作者,连续3年开展了震惊中外的雾季大公演。 17.1938年“七。七”周年纪念日,重庆民众歌咏会、中华歌咏会、青年歌咏社与青年剧社、怒吼剧社等14个团体联合举行火炬游行,高唱《大刀进行曲》、《祖国进行曲》,高呼救亡口号,雄壮宏亮的歌声与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动人心魄。

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题(二)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óng dōng chāi chú w?i qiáng róng huà shang yú lěng kù fù gài ()()()()()()() ánɡyìyǔn xǔɡūdúnínɡshìxùn chìbǐcǐchàyì ()()()()()()() 二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脸颊(xiá jiá)魔杖(mó m?)拽住(ya zhuài)铁锹(qiū qiāo)三、比一比,再组词。(10分) 融()凝()代()乘()允()折()隔()疑()仗()剩()充()拆()煤()遇()篮()孤()喻()溢() 煤()偶()蓝()狐()愉()益()四、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把“看”的近义词填到合适的成语里。(8分) 1.坐在井底看天——坐井()天 2.观察言语和表情——()言观色 3.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左()右() 五、照样子,写词语。(4分)金光闪闪()()() 例:笑嘻嘻()()()例:勤勤恳恳()()() 可怜巴巴:()()()东张西望(反义词)()()()六、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9分) 1.花园里(洋溢飘浮)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2.一天早晨,巨人被(热闹喧闹)声吵醒了。3.孩子们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尽量)地玩耍。 4.张爷爷精心(哺育培育)每一盆花。5.长江的水(络绎不绝滔滔不绝)地流入大海。 6.在这十里长街上,人们(曾经已经)多么幸福地看到过周总理。 七、选择关联词填空。(6分)如果……就……哪怕……也……因为以…… 1()我的作业没做完,()遭到老师的批评。 2()基本动作没有学会,()决不要急着学惊险动作。 3()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到达目的地。 八、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扩写句子。(4分)(1)巨人()度过了()严冬。 2)()的泉水()地流着。(3)()的老木匠为小木偶做了一顶)的帽子。(4)()的大街上,小木偶()地大步向前走。 2.蝴蝶飞舞。(扩句)_____________ 3.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缩句) 4.三个小孩将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1)改为“把”字句: (2)改为“被”字句 5、伐木工人用斧子把大树砍到,拉到山谷里去了(改为被字)。 6 2.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我是幸福的。(用关联词连接成一句话) 7把下列句子写成拟人句(2分) 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九、填一填,读一读。(6分) ()的严冬()的泉水()的表情()的巨人 ()地工作()地凝视()地玩耍()地走开 我能写四个带成语故事的成语: 我能写四个童话故事: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从“看”字体会到鸟儿仿佛在说: 唱完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从“看”字体会到鸟儿仿佛在说: 十.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 ()海底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安静啊!()还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野兽正在打鼾。()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发出各种声响。()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