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041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00041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00041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00041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2014年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

一、会计的含义

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工作。

会计的特点:

主要利用货币度量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其中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都是手段。

二、会计的职能

[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

(1

(2)会计核算要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职能的基本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价值指标进行,是一种货币监督。

(2

(3)会计监督的依据是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1)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2)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证

>

三、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基本目标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会计信息

(1)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2)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使用者

)

(1)企业的投资者

(2)企业的债权人

(3)供应商及客户

(4)企业内部员工及管理者

(5)政府部门

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一、会计对象

|

物质基础(资产)的特点:

(1)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2)能够用货币表现

(3)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债权人投资形式(负债)的特点:

(1)能够用货币计量。

(2)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3)企业承担偿债义务。

!

所有者对企业投资(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1)不要求偿还,企业可在存续期间内长期使用

(2)要求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3)按投资比例承担风险

(4)分享剩余利润及资产

(5)能够用货币计量

经济利益流入(收入)的特点: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

%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与经济利益流入相对应的经济利益流出(费用)的特点:

(1)在日常活动中发生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3)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二、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源。

资产的特征:

(1)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二)负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特征:

|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2)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所有者权益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

(四)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2)形成经济利益流入

(3)收入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五)费用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特征:

(1)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一种代价

(2)费用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者说是企业收入的一种扣除

(六)利润

三、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的联系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

(二)会计恒等式

)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产生影响的情况:

(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增加

(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减少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方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

(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右方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记账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前提是币值稳定)

二、会计记账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

(二)收付实现制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客观性或中立性):可靠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有用性):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首要质量要求

(三)可理解性(明晰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企业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七)谨慎性:(稳健性或保守性)该原则要求企业对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八)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

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确认

表的过程。

'

确认的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可定义性: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加以确认就是可定义性。

(二)可计量性

(三)可靠性

(四)相关性

二、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未经确认就不能进行计量;没有计量,确认也就失去了意义。

!

(二)会计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通常采用历史成本为基础。

2、重置成本:指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价。

3、可变现净值:指出售时可能收回的金额(扣除可能发生的费用后的净值)。

4、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5、公允价值: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三、会计记录(专门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

(二)复式记账。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会计记录提供完整、真实的原始资料,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

(四)登记账簿。是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的方法。

(五)成本计算。就是对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四、账务会计报告

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一)资产负债表

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二)利润表

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三)现金流量表

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账务报表。

第五节会计循环

(1)会计确认;(2)入账;(3)过账;(4)结账;(5)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6)编制调整分录并过账;(6)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7)编制账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第二节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既然会计核算要水断地收集、输入、加工、转换、输出会计信息,就不能回避信息分类的问题。通过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一)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二)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三)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四)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五)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会计科目表

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二、账户的格式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即登记账户的时间

(3)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

(4)摘要,即简要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5)增加、减少的金额以及余额,即金额栏。

三、账户的特点

(1)账户左右两方是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

(2)账户金额之间的平衡关系

(3)账户的余额一般在记录增加额的一方,本期的期末余额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四、账户的分类

(一)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

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反映资产的账户(流动和非流动资产)

(2)反映负债的账户(流动和非流动负债)

(3)反映所有者权益的账户

(4)反映损益的账户(收入和费用的账户)

(5)反映成本的账户

(二)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1)总分类账户

'

(2)明细分类账户

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

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概述

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1)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做记录,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复式记账法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

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

一、概述

二、理论基础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这个过程及其结果可用会计等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上述会计等式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且贯穿借贷记账法的始终:

第一、会计主体内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

第二、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关系。

第三、会计等式有关因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会计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三、记账符号“借”“贷”

四、账户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

&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资产类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三)费用类账户

借方记录费用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转出并抵消收入(减少)的减少额。

(四)收入类账户

"

贷方记录收入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收入转出额(减少额)

“借”字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转出。

“贷”字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的转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

五、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并确定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2)分析经济业务影响会计要素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

^

(3)将账户的性质和结构与发生的经济业务对应起来,确定应记录的方向。

(4)确定金额。

六、试算平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

(1)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公式:借方账户余额=贷方账户余额

(2)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3)余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第三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登记的内容、余额的方向及其表示的内容。

分为: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期间账户、成本计算账户、计价对比账户、账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八类

一、盘存账户

账户余额总在借方盘存账户有“原材料”“库存商品”“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账户

二、资本账户

账户余额总在贷方}

资本账户有“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账户。

三、结算账户

(一)债权结算账户

账户余额一般在借方

债权结算账户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账户

(二)债务结算账户

账户余额一般在贷方

!

债务结算账户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将税费”“应付股利”“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三)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特点:

(1)账户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2)需根据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方向分析判断账户的性质。

(3)账户的余额是借贷方相抵后的差额。

四、期间账户

分期间收入账户和期间费用账户

(一)期间收入账户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一般没余额期间收入账户有“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

(二)期间费用账户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一般没余额期间费用账户有“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账户

五、成本计算账户

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账户余额在借方

成本计算账户有“在途物资”“生产成本”等账户

六、计价对比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

七、账务成果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

八、调整账户

{

(一)抵减账户。又称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二)附加账户。是用来拉架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三)抵减附加账户。是根据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不同,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或附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第四章复式记账原理的应用

购进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其他经济业务

第一节购进业务的核算

一、购进业务

购进原材料按是否支付货款及采购费用分为三种情况:、

(1)购进原材料时直接支付货款及采购费用

(2)购进材料未付款(负债)

(3)先预付货款,后取得原材料

原材料的计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取得原材料的计价。外购材料取得成本=买价+采购费用(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2)发出原材料的计价。领用原材料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认

定法。

二、购进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一)反映原材料收、发、存情况的账户

企业应设置“在途物资”“原材料”账户。入库时借记“原材料”科目;领用或发出时贷记“原材料”科目。

(二)反映结算原材料款及采购费用的账户

企业应设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账户。

三、购进业务的账务处理

只有采购成本,未支付采购费用(运输费、搬运费等)

借:在途物资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库存现金等

待采购费用(运输费、搬运费等)全部归集完毕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预付账款购买材料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后收到材料

}

借:在途物资

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

库存现金

买价和采购费同时发生,结转后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第一节生产业务的核算

,

一、生产业务

生产过程中的耗费:

(1)原材料被一次消耗或改变原有形态,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去,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一部分。

(2)固定资产价值逐渐地、部分的转移。为制造产品损耗的构成制造成本的一部分,这行政管理和组织生产活动损耗的价值形成期间费用。

(3)劳动者的活动以工资的形式形成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一部分。

(4)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支付的各种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形成制造产品期间费用的一部分。

二、生产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企业应根据经济的具体内容相应的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库存商品”

三、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根据原材料在产品中的耗用:

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管理费用(管理耗用原材料)

贷:原材料——甲材料

——乙材料

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以备用: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发放职工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用存款支付管理部门办公费: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

结算A产品职工工资、B产品职工工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借:生产成本——A产品(A产品职工工资)

——B产品(B产品职工工资)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

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

管理费用(行政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修理固定资产:

借:制造费用(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

管理费用(行政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制造费用结转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A产品

~

——B产品

贷:制造费用

产品制造完工并入库:

借:库存商品——A产品

——B产品

贷: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第二节销售业务的核算

"

一、销售业务

确认销售收入的原则:

(1)正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2)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费用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销售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一)反映销售情况的账户

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企业销售产品取得收入的情况,企业应设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销售费用”“营业税金扩附加”账户。

(二)反映款项结算的账户

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账户。

三、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销售产品时:

借: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预收产品账款:

-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预收房屋租金:

借:预收账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结转已售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缴纳除增值税以外的税款: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第三节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一、利润形成及分配

终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所得税三部分。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税前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利润总额(税前利润)x适用税率

二、利润形成及分配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为了核算和监督企业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应付股利”“盈余公积”“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账户。

三、利润形成及分配的账务处理

收到赔款: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被罚款: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收入类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费用类会计分录:(支出)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缴纳所得税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

所得税费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应付股利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

|

贷:应付股利

提取盈余公积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

贷:盈余公积

第四节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投资者投资或追加投资业务

借:银行存款(货币投资)

固定资产(实物投资)

贷:实收资本

二、债务业务

从银行或个人取得借款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

支付借款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收取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三、税款缴纳业务

借: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第五章会计凭证

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

记账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1)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会计凭证对日常大量分散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并经过会计处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2)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可以检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符合有关的法令、制度,是否符合业务经营、财务收支的方针和计划、预算的规定,以确保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可以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发展,控制经济业务的有效实施,发挥会计职能的重要作用。

(3)会计凭证是记账的依据,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按一定方法对会计凭证进行整理、分类、汇总,为会计记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并通过会计凭证的传递对经济业务适时的进行记录。

(4)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使有关责任人在其职权范围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利用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手续及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

第二节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及其种类

完成的原始证据,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一)外来原始凭证

(二)自制原始凭证

提货单、差旅费报销单、限额领料单等)

企业的自制原始凭证可按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1)一次性凭证(入库单、提货单)

(2)累计凭证(限额领料单)

(3)记账编制凭证(产品成本计算表)

(4)汇总原始凭证(发出材料汇总表、收货汇总表等)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

(1)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

(3)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或填制人姓名

(4)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5)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

(6)经济业务内容

(7)数量、单价和金额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符合实际情况。凭证的内容、数字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填列,确认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真实可靠,符合实际情况

(2)明确经济责任。填制的原始凭证必须由经办人员和部门签章,一旦签章,相关人员负有相应责任。

(3)填写内容齐全。各项内容必须填写齐全,不得有遗漏,而且凭证填写的手续必须完备,遵循内部牵制原则。

(4)书写格式规范。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

(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4)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5)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6)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二)原始凭证审核结果的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项目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新填制后,再办理正式的会计手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