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第4章 社会组织民俗——第6章 人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第4章 社会组织民俗——第6章 人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第4章 社会组织民俗——第6章 人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第4章 社会组织民俗——第6章 人

第4章社会组织民俗

一、填空题

社会组织民俗从组织行为来看,可以划分为组织的____、观念民俗和活动民俗(民俗事件)。

【答案】角色民俗

【解析】组织行为表现为成员按角色的要求实施所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社会组织民俗从组织行为来看,可以划分为组织的角色民俗、观念民俗和活动民俗(民俗事件)。其中,角色民俗是集体生活的基础,指各个成员在组织积累的民俗观念的协同之下,按角色民俗的规定去完成民俗事件。

二、名词解释

宗族(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宗族由家庭组成。家庭是亲子所构成的生儿育女与养老送终的群体,通常作为宗族的一份子而存在。

三、简答题

联村组织的类型(依组织功能)。(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联村组织是中型的社区组织,是若干相邻村落为了协同行动而结成的联盟。传统社会的民间联村组织,通常是在出现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例如崇拜地方保护神(包括为之建庙、筹办祭典等)、防匪、兴修水利、械斗。

联村组织的类型主要有:

(1)联村组织有理事会(由各村的代表组成);

(2)规约(开展集体活动的规范);

(3)有神庙(作为组织的精神纽带和活动中心);

(4)联村组织除了负责护水、防匪之类的事务活动之外,还定期或择吉日举办迎神赛会之类的仪式活动,形成社区习俗。

例如,台湾彰化平原的清代早期移民以泉州人最多,其次是漳州人和客家人,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械斗。由于当时的社会基层以自治为主,所以当地的地域组织比较发达,其中最大的是漳州人和客家人的七十二村联盟。这一联盟是清道光年间他们与泉州人械斗后的产物。他们集资修建了奉三山国王为主神的永安宫,里面还供奉械斗中死去的“勇士”。遇到年关不好的时候,该组织要举办王爷出巡绕境的活动。王爷巡境一般在农历三四月之间,具体日期由王爷降乩决定,经过各庄的顺序和路线已成为惯例。

四、论述题

简要论述社会组织民俗的内容。

答:(1)从组织行为来看,可以划分为组织的角色民俗、观念民俗和活动民俗

组织行为表现为成员按角色的要求实施所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从民俗学的角度而言,指各个成员在组织积累的民俗观念的协同之下,按角色民俗的规定去完成民俗事件。

①角色民俗。组织行为是由组织内的若干成员遵照既定的行为模式进行活动而构成的,角色确立一套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即角色民俗是集体生活的一个基础。

②观念民俗。既然组织行为是分工合作的集体活动,那么,成员对集体的认同,对他人的态度,对组织所设计的集体活动及其目标的理解,不能是即兴的和随意的,而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这些方面的内容就是组织的观念民俗。

③活动民俗。各个角色协同完成的特定的组织行为就是组织的活动民俗,也即民俗事件。

(2)从组织程序来看,可以划分为确立组织的民俗、接纳组织成员的民俗,像关于组织的活动程序的民俗、辞别组织成员的民俗、改变组织的民俗等。

①确立组织的民俗。通过完成相应的仪式,一个社会组织才得以产生。

②接纳组织成员的民俗。确认新成员的角色身份的仪式,就是接纳组织成员的民俗。

③关于组织的活动程序的民俗。关于组织的活动程序的民俗,既指组织的活动模式,也包括这些活动模式所体现的民俗观念。

④吐故纳新,是社会组织新陈代谢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辞别涉及的三种情况:

a.生命限度带来的成员死亡;

b.与其他社会组织所进行的人员交流;

c.对成员的一种甄别和处罚。

⑤改变组织的民俗。多个社会组织有可能合二为一;一个社会组织可能一分为二。

(3)从组织的功能要素来看,可以按如下的划分进行描述:

①关于组织目标的民俗。组织目标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组织的方方面面。传统的社会组织围绕目标产生了最根本的组织民俗。

②关于组织成员的民俗。一个角色通常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被某种组织赋予的。

③关于组织整合的民俗。对组织起整合作用的因素有权威人物、组织认同、奖惩规范等,各自都涉及一系列民俗。

④关于组织活动条件的民俗。组织活动的物质条件,一是场所,二是设施,三是耗材和资金。各种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物质民俗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

第5章岁时节日民俗

一、名词解释

1.分胙(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分胙是宰牲祭神之后,将祭肉分给与祭者食用的一种仪式活动。在古老的宗教体系中,这种活动主要是在宗族内进行。中国古代的分胙礼仪,起源于原始的图腾文化中的宰杀和分食图腾圣物的古老习俗。后来逐步发展和演化,在祭祀文化体系中,以礼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分胙礼仪与一般的宗教文化中的图腾圣餐有一定的关联和相似之处,但就其文化含量而言,并非简单的图腾圣餐所能涵概的。

2.清明节

答:清明节属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期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按夏历算,则在三月上半月内。这个节日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作为农事节气的清明,它标志着春耕时节的到来。俗谚云:“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而作为岁时节日的清明节,在融合了寒食节、上已节的有关风俗后,便有了禁火寒食、祭扫坟墓、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二、简答题

传统岁时节日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1)传统岁时节日

①春节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两千多年至今。年节古称

“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②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因为节期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而古代称夜为宵,因此称为“元宵节”;又因元宵节的主要节俗活动是施放花炮烟火、张灯、观灯、赏灯,故又称为“灯节”。道教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③清明节

清明节属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期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按夏历算,则在三月上半月内。这个节日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作为农事节气的清明,它标志着春耕时节的到来。俗谚云:“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作为岁时节日的清明节,在融合了寒食节、上已节的有关风俗后.便有了禁火寒食、祭扫坟墓、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④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五”或“重五”。古代,“五”与“午”相通,因此,“端五”亦称为“端午”“重午”。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诸说并存。从其传统节俗活动的内容来看,端午节最初与祛邪、除毒、避瘟、止恶等观念紧密相关。端午节流传至今的最主要的节俗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的故事结合后,传统节俗获得了新的历史性含义,一直沿袭千年,久盛不衰。

⑤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为秋季第二个月,故亦称“仲秋节”。又因此日恰值中秋之半,且月色倍明,故又称“秋节”“月夕”“月节”。在中国人心目中,中秋是一个象征团圆的传统佳节。每当中秋之夜,一轮明月,皓然当空,亮如明镜,圆似玉盘。家家户户设供

桌于庭,上置西瓜、香瓜、葡萄、枣子、苹果、石榴等各样时鲜果品,合家团坐,一边赏月,一边分食月饼。

⑥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因日、月逢“九”,且“九”为“阳数”,故称“重阳”,也称“重九”。又因重阳节有接出嫁女儿归宁的风俗,故又称“女儿节”。重阳节的活动,主要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食菊花糕等。随着岁月流逝,重阳节中的信仰成分日渐淡薄而演变为一个以登高、赏菊、宴饮、赋诗为主要内容的游乐性节日。

(2)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

①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生产性节律相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报、夏伏、冬腊的岁时性生活节律。

②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传统节日中的诸多礼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年节、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重九、冬月(十月)初一、冬至等节。或庙祭、或墓祭、或洒扫焚香、或望空禀祝。第一刀新穗、第一盘鲜果、第一把新韭、第一杯佳酿,都用来祭奠先祖。人们通过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与追念;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化和巩固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

③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隋唐以后,节日风俗以极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爆竹不再只是驱鬼的手段,而是欢庆娱乐的工具,且因为火药的发明和应用,由简单的爆竹发展成各式各样的鞭炮与烟花;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