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成就,识记文体常识。

2.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提高古诗诵读。

3.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一、【知识链接】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学法指导

(一)文体特点:

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著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二)理解文意:

1.通读全文,查阅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在课本上批注不理解的字词。

2.概括段意,梳理行文思路。

三、课堂探究

(一)把握主旨(写什么)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故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概述琵琶女的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3.品读全诗,找出小序和诗歌中相呼应的地方。

(1)“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第一段

(2)“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第二、三段

(3)“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第四段

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

江边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倾听歌女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湿青衫。5.诗人用哪句诗把自己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他们有什么共同命运,是什么作为桥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原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如今“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早年“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如今“谪居卧病、飘零天涯”。他们共同的命运都是昔“盛”今“衰”,才华超群:琵琶女用如泣如诉的演奏向人们倾述了坎坷的人生,白居易用高超的文学笔法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二)体悟写作特点(怎么写)

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描写的句子是“__主人忘归客不发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__”来进行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__江州司马青衫湿__ ”来描写琵琶女琴声的动人。

2.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直接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音乐。

第一种,用摹声的手法。如“嘈嘈”“切切”等象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

第二种,用比喻的手法。以声喻声,如用“急雨”之声、“私语”之声、“莺语”之声等;以形喻声,如“银瓶乍破”、“刀枪鸣”、“铁骑突出”、“裂帛”等。

第三种,直接描写。如“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等。

3.用四字句概括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

舒徐流畅一一逐渐沉咽一—一间歇停顿——激越雄壮——戛然而止

4.本诗前后贯穿了四处景物描写的文字,请一一找出,并就其中的一处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烘托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处处传达出诗人凄凉愁煞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悲伤感情基调。

(2)“别时茫茫江浸月”,描绘了分别时的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3)“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4)“绕船明月江水寒”,渲染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三)理解与迁移

作者与琵琶女素不相识,难道仅仅因为琵琶女动人的琴声就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由衷慨叹吗?

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花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手法,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男人联想到自己的仕途穷通,所以诗人有此感叹。正像《唐宋诗醇》评论的那样:“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后来这两句诗,已经脱离了本诗的原始意义,具有了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应用。

三、收获与感悟

1.学习收获

2.疑惑之处

四、【延伸阅读】:

白居易与《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与元稹友谊甚笃,称“元白“。

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

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包括如诗人一样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只能在诗歌

世界成为士大夫。凭他的才华,他本来应该是这个尘世王国中的一个宠儿,结果却成了尘世的遗弃儿。他满怀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来后又只能继续走他飘泊的人生路。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衰落,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当胡锦涛总书记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来勉励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我想起了白居易;当温家宝总理用“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来警戒各级领导干部要关心民生疾苦时,我又想起了白居易;当连战先生北大演讲用“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来寄语肩负民族希望的莘莘学子时,我还是想起了白居易。白居易是一个“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诗人,更是一个铁肩担道义,巨笔写良知的勇士。他把目光投向了田野,他看到人民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他把心灵融进了土地,他体察到了人民耕田种地的艰辛;他把悲悯送给穷人,他把忏悔留给自己,他的诗歌见证了一种苦难的命运,折射出一个肩负社会责任的正直作家的心灵光芒。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古今中外有不少因音乐而相识、相知、共情的佳话。高山流水觅知音,说的是古代一个叫俞伯牙的琴师,遇上了樵夫钟子期。无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听得出他的音乐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伯牙弹奏表现高山的乐曲,钟子期说:“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巍峨的泰山!”伯牙弹奏表现流水的乐曲,钟子期说:“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奔腾的江河!”从此以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摔坏了曾经心爱的琴,并且终身不再弹琴,来纪念这个知音。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确音乐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不论今古,不论中外,不论年龄大小,只要心境相似,都能产生共鸣。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困苦,我们也能感受《二泉映月》的辛酸;没有经历过爱情的痛苦,我们也能感受《梁祝》的悲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临别时的踏歌,让李白感受到友谊的温暖、深厚。琵琶女所弹出的音乐是在倾诉‘平生不得志’,也好象在述说‘心中无限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诗人的肺腑之言。这句诗能成千古名句,是因为它道出了世代不幸者的共同心声。当人们吟诵这诗句时,总有一种惺惺惜惺惺的感觉。”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琵琶行》导学案及训练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编号:gswhywbx3—006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王安章审核人:编制时间:2014年3月16日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3、能认识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重点难点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 1、认识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现实主义伟大诗人。读书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16岁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了解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贬为江州刺史,又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表现自己天涯沦落的不幸。 3、熟悉乐府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 1、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2、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3、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学法指导】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 1.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3—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4.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琵琶行答案

琵琶行 命题人张春萍审核人王永霞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二、欣赏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三、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案 一、文苑寻宝 1、关于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子少傅,去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2、诗歌主张。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文学常识 “歌”“行”“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三、字音 嘈杂(cáo)嘲哳(zhā)贾人(gǔ)憔悴(qiáo)江渚(zhǔ) 湓浦口(pén)六玄(yāo)铮铮然(zhēng)虾蟆陵(há)呕哑(y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优秀导学案(1)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主张。 2、整体把握文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 自学法: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知识链接】 1、品思题目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 2、作者介绍 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自号“酔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时迁居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3、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学习过程】 1.填空

《琵琶行》学案

《琵琶行》学案 1、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贾(gǔ) 恬(tián) 谪(zhé) 思(sì) 霓裳(cháng) 六幺(yāo) 嘈嘈(cáo) 间(jiān)关虾(há)蟆(má) 名属(zhǔ)教坊(fāng) 绡(xiāo) 钿(diàn) 篦(bì)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2、用一句话概括名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3、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4、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确:"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和第1自然段照应。"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和第2、3自然段照应。"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和第4自然段照应。 5、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 赏析 ●赏析诗歌第1段 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地、人物,引了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赏析诗歌第2段 1、"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中的"暗"字,有人把这个字解释为"偷偷地"、"私下里",表明诗人因自己的身份不便公开、直接问。把这种解释与课本中的解释比较一下,哪个更准确生动?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 学习目标 1. 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 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 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 .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 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4. 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

(生)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 2.赏析序文和前两个语段,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目标2 【自主学习】 1.给划线字注音 湓.浦口()贾.人()荻.花()霓裳 ..()六幺.()银篦.()裂帛.()幽咽.()浔.阳()慢捻.() 荻.花()悯.然()舫.船()虾蟆 ..() ..陵()呕哑 嘲哳 ..()阑.干()琴弦.()红绡.()钿.头() 2.填写下列写月 ..的名句: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 ③,往往取酒还独倾。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别有幽愁暗恨生,。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 ④座中泣下谁最多,。 3.一词多义 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 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 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 暂凝绝不通声暂歇()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 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4.古今异义 因为古义:今义: 向前古义:今义: 老大古义:今义: 颜色古义:今义: 明年古义:今义: 5.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遂命酒() 商人重利轻离别() 6.文学常识

①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号,唐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将自己所作诗歌分为四个部分,即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著有《》。 ②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③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探究思考】 理解感悟 1.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 )段,内容( )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段,内容( )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 )段,内容( ) 2.前两段有两处侧面烘托的笔法,分别是哪句话?有什么作用? 品味鉴赏 1.鉴赏第二段的音乐描写部分,指出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作者是如何使抽象的音乐变的具体可感的。 2.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 3.谈谈你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理解? 4.你怎么理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训练落实】

《琵琶行》导学案(学生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成就,识记文体常识。 2.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提高古诗诵读。 3.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一、【知识链接】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学法指导 (一)文体特点: 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著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二)理解文意: 1.通读全文,查阅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在课本上批注不理解的字词。 2.概括段意,梳理行文思路。 三、课堂探究 (一)把握主旨(写什么)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什么故事? 2.小序有何作用? 3.品读全诗,找出小序和诗歌中相呼应的地方。 (1)“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2)“”→ 第二、三段 (3)“”→ 第四段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白居易 编制人:杨大芳班级姓名 一、作者与背景简介 1、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子少傅,去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2、诗歌主张。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预习检测 1.白居易,字________,号。晚年号________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 诗人。人称“”。他和好友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_______ ”运动,主张 “________ ,________ ”。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白居易诗的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 二、有关题目: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的古体。 文苑寻宝【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琵琶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

人教版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最新精品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2. 诗句积累。 ⑴千呼万唤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转轴拨弦三两声, _________________ (2) 弦弦掩抑声声思 , __________________ 。 (3) 嘈嘈切切错杂弹, _________________ 。 (4) 间关莺语花底滑 , 。 ________________ ,凝绝不通声暂歇。 (5) 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⑹东船西舫悄无言,_ (7) 同是天涯沦落人, _______________ ! (8) 座中泣下谁最多? __________________ 。 合作探究 1 ?阅读小序和第一节,说说这个小序和诗的第一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乐声描写是第二节中尤为精彩的部分 ,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 ,可以分为几个小层次? 6琵琶行并序 十亠+―4"十三十J 卡 学习目标 1. 深切体会诗中情感。 2. 体会环境描写的效果。 3. 分析描写声音(音乐)的技巧。 一、 整体感知 1.读准生字词。 2?收集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 二、 自练自测 1.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贾人( ) 恬然( ) 嘈嘈( ) 间关( ) 虾蟆( 钿头银篦( )( ) 呕哑( 自主认知 迁谪( ) ) 教坊( )()嘲哳( 霓裳()六幺() ) 红绡( ) )( )

3. 诗人为何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呢?试结合全诗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一谈。

4. 诗 歌往往少不了对环境的描写,同样,本诗中也有几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 请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b5E2RGbCAP 课堂练习 A. 委身为贾人妇 C.为君翻作《琵琶行》 5. 默写。 (1)诗中写琵琶女内心的犹豫和被邀出场后神情的句子 ⑵诗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旋律的变化 ,其中用“ _________________ ”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 ; 用 “ ”匕喻突然发出的乐声雄壮激越;用“ ”匕喻弦声愈来愈低沉 以至于停顿。 p1EanqFDPw (3)运用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 句: 。 DXDiTa9E3d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8题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莫 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RTCrpUDGiT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憔悴(qi 迁谪(zh e ) 铁骑(j )i 阑干(l

琵琶行导学案 参考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二、1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第二课时 一、1.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 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地、人物,引出了琵琶声。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 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3.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诗中用了“寻”“问”“移”“邀”“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4.琵琶女演奏琵琶曲分三个部分:序曲、曲中、曲终。先调弦校音随声出情,接着三个乐段以声传情,曲终收拨戛然而止,余韵无穷。旋律的变化暗示了琵琶女情绪由舒缓流畅在经短暂间歇后转为雄壮激越,。琵琶女将蕴藉已久的悲情,借乐曲弹奏出来。 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白居易这首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诗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连串通俗新颖、生动恰当的比喻,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形象展现给读者。 乐声极富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写出了乐声的繁密、粗重,急聚;“小弦切切如私语”描绘出乐声的幽细、委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则通过手指灵活交错的拨弦,突出乐声的圆润、立体性;“间关莺语花底滑”则突出乐声的清脆、婉转;“幽咽泉流冰下难”把乐音的哽咽、艰涩表现得恰到好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则是休止后的一江湍流奔涌而出。 5.在对音乐的描写中,诗人重在从听觉效果上模拟声音,让人读起来感受到浓浓的韵味。如诗中用叠音词——弦弦、声声、嘈嘈、切切和双声叠韵词——间关、幽咽。这些词,要么直接模拟声音,要么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的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这样准确地绘声拟音,给人以真切直观的听觉实感。 6.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手法。诗文通过音乐效果的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的感受)来烘托琵琶声的优美动听,深切感人。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去“寻声暗问”;又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白描式的环境描写,逼真地描摩出了听者沉湎于音乐的痴迷情景,侧面表现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琵琶行学案附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编写人:2013.4.3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1. 了解作者、解题 2 . 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概括每段内容 3. 积累基础知识 【知识导学】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预习检测】 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 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杜鹃啼血 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预习思考】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小序有什么作用? 3.读诗,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 段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 段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 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 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 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 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 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 _,

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 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 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 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 1给下列难字注音: 铮(zhēnɡ)铮然贾(ɡǔ)人悯(mǐ n )然 转徙(xǐ)荻(dí)花霓( ní)裳 琴(qín )瑟(sè)琵(í)琶(pá) 钿(diàn )头呕(ōu )哑(yā)嘲(zhāo )哳(zh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