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报请对东迅投资有限公司涉外仲裁一案不予执行的请示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报请对东迅投资有限公司涉外仲裁一案不予执行的请示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报请对东迅投资有限公司涉外仲裁一案不予执行的请示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报请对东迅投资有限公司涉外仲裁一案不予执行的请示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报请对东迅投资有限公司涉外仲裁一案不予执行的请示的复函

(2006年9月13日[2006]民四他字第24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6]桂法执复字第2号、[2006]桂法执议字第4号《关于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报请对东迅投资有限公司涉外仲裁一案不予执行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关于你院请示的第一个问题,涉及人民法院是否应予执行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涉外仲裁裁决,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进行审查。

从本案有关事实看,合作合同中明确约定合作双方为广西玉林市恒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通公司)和东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迅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玉林市政府)作为恒通公司的主管部门,路劲基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劲公司)作为东迅公司的主管部门,尽管亦在该合作合同上签署,但是合作合同第二章明确约定合作公司的合作双方为恒通公司和东迅公司。因此,玉林市政府和路劲公司均不是合作合同的当事人,合作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不能约束玉林市政府。玉林市政府提供的担保函中没有约定仲裁条款,玉林市政府与东迅公司之间亦未就他们之间的担保纠纷的解决达成仲裁协议。仲裁庭依据合作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受理本案,就涉及玉林市政府的担保纠纷而言,仲裁裁决已经超出了仲裁协议的范围。

综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第(四)项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执行涉及玉林市政府部分的仲裁裁决,其余部分应予执行。对此,同意你院的处理意见。

关于你院请示的第二个问题,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中止执行的裁定,当事人不能申请复议,因此,你院不应受理东迅公司申请复议一案。

此复。

附: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报请对东迅投资有限公司涉外仲裁一案不予执行的请示报告

(2006年6月15日[2006]桂法执复字第2号[2006]桂法执议字第4号)

最高人民法院:

申请执行人东迅投资有限公司与被申请人玉林市恒通有限公司、玉林市人民政府合作合同涉外仲裁一案,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5年10月17日立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恒通公司、玉林市政府于同年10月30向玉林市中院提出申辩,认为仲裁程序违法,请求法院对本案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玉林市中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进行了审查核实,并经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认为应裁定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并按有关规定报我院审查。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该案进行了审查,并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现将本案的案件事实情况及处理意见报告如下:

一、案件的当事人

申请执行人:东迅投资有限公司。住所地:香港九龙尖沙咀广东道9号港威大厦第6座5

楼。

被申请人:广西玉林市恒通有限公司。住所地:广西玉林市一环东路167号。

被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广西玉林市人民东路449号。

二、基本案情及仲裁裁决结果

1996年11月2日,申请执行人东迅公司与被申请人恒通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约定双方投资设立中外合作企业——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经营及管理玉林市环城路,包括环城公路(一环),绕城公路和前技路段。合作公司的投资额为人民币二亿四千八百九十万六千元(24890.6万元),其中恒通公司(中方,即甲方)占30%。申请执行人(外方,即乙方)占70%。根据合作合同的规定:合作期限为25年。合作期满,合作公司在本公路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归甲方所有,在合作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计5年内,若乙方按合同规定日期入资,甲方担保乙方每半年(6个月)收入不少于乙方按合同规定的投资总额的十分之一,即人民币1742.342万元,若乙方在以上结算日时从合作公司分得的收益少于以上担保的数额时,甲方将于结算后一个月内将不足之数补给乙方。若甲方未能完全按本合同履行担保乙方回报时,甲方就乙方应得到担保回报和乙方实际收入的差额,按月息2%计算,偿还给乙方,直至本息还清止。

合作合同7.03项对担保人及担保责任作了如下规定:玉柴集团出具承诺函,作为担保人。

当甲方未能于结算一个月

内履行担保责任时,玉柴集团将于结算后两个月内将不足之数补给乙方。

合作合同21.01项规定:按照本合同规定的各项原则订立的附属协议文件,包括合作公司章程、公路规模明细表、甲方出资作价协议及广西玉柴机器集团公司出具的承诺函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为保证东迅公司于首5年收回投资本金,签订合作合同的当日,恒通公司、原县级玉林市财政局和原县级玉林市人民政府共同向东迅公司出具了《广西玉林市恒通公司对于合作公司的担保机制说明》,以恒通公司的其他收入:公路沿线的房地产收入、路桥工程收入、上级补助费作为担保基础,保证履行其在合作合同中的回报义务;原县级玉林市政府作为保证人向东迅公司出具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的承诺函》,以市政府财政为恒通公司回报义务的履行提供担保(如果恒通公司没有彻底履行或不履行合作合同规定的义务,玉林市政府将以市政府财政担保履行上述条款,于结算后一个半月将不足之数补给东迅公司,并全部承担玉林市路通公司的责任和义务);玉柴集团作为保证人也向东迅公司出具了《玉柴集团关于中外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合同有关条款的承诺函》,对合作合同中的担保责任作了进一步的承诺和约定,承诺当甲方未能于结算一个月内履行担保责任时,玉柴集团将于结算后两个月内将不足之数补给乙方。

在合作合同履行过程中,恒通公司向东迅公司支付了部分回报款后,拒绝继续向东迅公司支付回报款,双方发生争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1996年11月2日东迅公司及其主管单位路劲基建有限公司与恒通公司、原县级玉林市政府签订的《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合同》的仲裁条款,同日玉柴集团出具的《玉柴集团关于中外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

路开发有限公司合同有关条款的承诺函》,原县级玉林市政府出具的《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

中外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的承诺函》及2003年8月27日东迅公司、路劲基建公司的仲裁申请,受理了合同项下争议仲裁案,被申请人地级玉林市政府、玉柴集团在收到仲裁通知后,分别于2003年10月27日、2004年6月1日提出了管辖权异议,仲裁委员会分别于2003年11月25日、2004年7月20日作出管辖权决定书,认定地级玉林市政府和玉柴集团均为本案适格的被申请人。2005年6月23日仲裁庭作出[2005]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33号裁决,裁决如下:

1.恒通公司向东迅公司支付未付的回报款(回收投资款)人民币99973005.00元。

2.恒通公司不向东迅公司支付上述金额人民币99973005.00时,由玉林市政府支付该金额之二分之一,即人民币49986502.50元。恒通公司向东迅公司支付的金额不足人民币99973005.00元时,由玉林市政府支付不足部分的二分之一。

3.驳回东迅公司要求玉柴集团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请求。

4.本案仲裁费为107213.00美元,由恒通公司全部承担;东迅公司已向仲裁委员会预缴仲裁费107213.00美元,全部冲抵后,恒通公司应向东迅公司支付107213.00美元,以补偿东迅公司代其垫付的仲裁费。

5.恒通公司应向东迅公司支付人民币250000元,以补偿后者因办理本案而支出的部分合理费用。

6.上述第1款、4款、5款所述的恒通公司应向东迅公司支付的款项,应于2005年8月1日之前(含8月1日)支付;逾期支付,加计自2005年8月2日起至实际支付之日止月利率3‰的利息。

7.上述第2款所述玉林市政府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款项金额应于2005年8月1日之前(含8月1日)支付给东迅公司,逾期支付,加计自2005年8月2日起至实际支付之日止月利率3‰的利息。

三、审查认定的基本事实情况

1.1996年11月2日,东迅公司与恒通公司、原县级玉林市政府签订《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合同》。

2.1996年11月2日,玉柴集团出具《玉柴集团关于中外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合同有关条款的承诺函》。

3.1996年11月2日,原县级玉林市政府向东迅公司出具《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的承诺函》。

4.1997年4月22日,国务院国函[1997] 26号批准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同时设立地级玉林市,地级玉林市管辖原玉林地区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新设立的玉州区、兴业县,玉州区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玉林、福绵、南江等15个镇、乡;兴业县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石南、城隍、大平山等15个镇、乡。原玉林地区的北流市由自治区直辖。

5.玉林撤地设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玉设市筹[1997] 5号文件《关于县级玉林市恒通有限

公司

内履行担保责任时,玉柴集团将于结算后两个月内将不足之数补给乙方。

合作合同21.01项规定:按照本合同规定的各项原则订立的附属协议文件,包括合作公司章程、公路规模明细表、甲方出资作价协议及广西玉柴机器集团公司出具的承诺函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为保证东迅公司于首5年收回投资本金,签订合作合同的当日,恒通公司、原县级玉林

市财政局和原县级玉林市人民政府共同向东迅公司出具了《广西玉林市恒通公司对于合作公司的担保机制说明》,以恒通公司的其他收入:公路沿线的房地产收入、路桥工程收入、上级补助费作为担保基础,保证履行其在合作合同中的回报义务;原县级玉林市政府作为保证人向东迅公司出具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的承诺函》,以市政府财政为恒通公司回报义务的履行提供担保(如果恒通公司没有彻底履行或不履行合作合同规定的义务,玉林市政府将以市政府财政担保履行上述条款,于结算后一个半月将不足之数补给东迅公司,并全部承担玉林市路通公司的责任和义务);玉柴集团作为保证人也向东迅公司出具了《玉柴集团关于中外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合同有关条款的承诺函》,对合作合同中的担保责任作了进一步的承诺和约定,承诺当甲方未能于结算一个月内履行担保责任时,玉柴集团将于结算后两个月内将不足之数补给乙方。

在合作合同履行过程中,恒通公司向东迅公司支付了部分回报款后,拒绝继续向东迅公司支付回报款,双方发生争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1996年11月2日东迅公司及其主管单位路劲基建有限公司与恒通公司、原县级玉林市政府签订的《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合同》的仲裁条款,同日玉柴集团出具的《玉柴集团关于中外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合同有关条款的承诺函》,原县级玉林市政府出具的《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外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的承诺函》及2003年8月27日东迅公司、路劲基建公司的仲裁申请,受理了合同项下争议仲裁案,被申请人地级玉林市政府、玉柴集团在收到仲裁通知后,分别于2003年10月27日、2004年6月1日提出了管辖权异议,仲裁委员会分别于2003年11月25日、2004年7月20日作出管辖权决定书,认定地级玉林市政府和玉柴集团均为本案适格的被申请人。2005年6月23日仲裁庭作出[2005]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33号裁决,裁决如下:

1.恒通公司向东迅公司支付未付的回报款(回收投资款)人民币99973005.00元。

2.恒通公司不向东迅公司支付上述金额人民币99973005.00时,由玉林市政府支付该金额之二分之一,即人民币49986502.50元。恒通公司向东迅公司支付的金额不足人民币99973005.00元时,由玉林市政府支付不足部分的二分之一。

3.驳回东迅公司要求玉柴集团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请求。

4.本案仲裁费为107213.00美元,由恒通公司全部承担;东迅公司已向仲裁委员会预缴仲裁费107213.00美元,全部冲抵后,恒通公司应向东迅公司支付107213.00美元,以补偿东迅公司代其垫付的仲裁费。

5.恒通公司应向东迅公司支付人民币250000元,以补偿后者因办理本案而支出的部分合理费用。

6.上述第1款、4款、5款所述的恒通公司应向东迅公司支付的款项,应于2005年8月1日之前(含8月1日)支付;逾期支付,加计自2005年8月2日起至实际支付之日止月利率3‰的利息。

7.上述第2款所述玉林市政府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款项金额应于2005年8月1日之前(含8月1日)支付给东迅公司,逾期支付,加计自2005年8月2日起至实际支付之日止月利率3‰的利息。

三、审查认定的基本事实情况

1.1996年11月2日,东迅公司与恒通公司、原县级玉林市政府签订《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合同》。

2.1996年11月2日,玉柴集团出具《玉柴集团关于中外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

公司合同有关条款的承诺函》。

3.1996年11月2日,原县级玉林市政府向东迅公司出具《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的承诺函》。

4.1997年4月22日,国务院国函[1997] 26号批准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同时设立地级玉林市,地级玉林市管辖原玉林地区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新设立的玉州区、兴业县,玉州区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玉林、福绵、南江等15个镇、乡;兴业县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石南、城隍、大平山等15个镇、乡。原玉林地区的北流市由自治区直辖。

5.玉林撤地设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玉设市筹[1997] 5号文件《关于县级玉林市恒通有限

公司

移交地级玉林市管理的通知》,从1997年8月1日起,县级恒通公司移交地级玉林市管理。恒通公司的主管部门为地级玉林市人民政府;恒通公司的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待地级市挂牌成立后办理。

四、执行情况

2005年10月13日,东迅公司向玉林市中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2005年10月25日,玉林市中院立案执行。地级玉林市政府、广西恒通公司于10月30日对东迅投资有限公司申请执行[2005]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33号裁决书提出申辩和异议,并于11月7日各自提供了担保,申请中止执行。恒通公司以该公司拥有的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30%的股权提供担保,玉林市政府以依照法律规定可以作为清偿债务的财产提供担保。

2005年12月7日,玉林市中院作出[2005]玉中执字第209-1号民事裁定书,裁定本案中止执行。

2005年12月20日,东迅公司不服玉林中院的中止裁定,向本院提出复议申请,以被申请人恒通公司、玉林市政府未依法提供担保,本案不应裁定中止执行为由,要求本院撤销玉林中院的中止裁定。

五、当事人申辩请求及理由

(一)被申请人恒通公司与玉林市政府于2005年10月30日共同提出《对[2005]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33号、0246号裁决实体处理和适用法律问题的异议》,称:1.被申请人认为仲裁案所涉合作合同中关于固定回报的约定内容,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不是公平、平等和等价有偿的,该约定无效,外方合作者不能依该无效约定取得固定回报款。2.仲裁庭既已查明外方合作者存在入资时间违约、入资不足的事实,但裁决书却按合作合同约定外方合作者应出资额而不是按实际出资额计算回报款,显然不公平、不合理,也没有依据。3.原县级玉林市政府为合作合同出具的承诺函,其性质与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担保一样,属于一般保证的担保,同样具有先诉抗辩权和保证责任期间已超过的问题,仲裁裁决权仅对玉柴集团公司提供担保涉及的上述两个问题作出仲裁理由的说明,并裁决认定抗辩成立。但对玉林市政府提出的同样两个抗辩问题并未作出是否成立的仲裁理由说明,更没有作出相应的仲裁裁决。因此,仲裁裁决既存在程序不当,也存在实体处理不当。4.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国务院依法享有对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解释权和适用法律、规章的裁决权。国务院解释是一种立法性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始于对适用法律、法规生效之日,必须遵守。裁

决书仅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

发[1998] 31号文)不是行政法规,就排斥其法律效力,排除其对仲裁案的适用,完全是错误的。本案仲裁审理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第(一)、(三)项规定,请求法院对本案仲裁裁决裁定不予执行。

(二)被申请人玉林市政府又于2005年10月30日单独提出《玉林市人民政府对东迅投资有限公司申请执行[2005]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33号裁决书的申辩、异议书》,称:1.现地级玉林市政府与东迅公司没有签订过任何合同,亦没有签订或达成仲裁条款、仲裁协议,仲裁审理把地级玉林市政府列为当事人,并且在仲裁开庭前异议人已书面提出管辖异议后仍不予纠正,本案仲裁程序违法。2.本案仲裁裁决与适用的仲裁规则不符。在仲裁审理过程中,被申请人在仲裁开庭前的两次书面答辩及开庭时均反复阐述被申请人不是本仲裁案的当事人;东迅公司向保证人提出仲裁请求,超过了六个月的保证责任期间,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但仲裁庭在判决书中对被申请人提出的问题,没有阐述任何裁决理由,就径行作出裁决。请求法院对本案仲裁裁决裁定不予执行。

六、处理意见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就被申请人提出的证据和申辩理由对所涉仲裁裁决进行审查。

(一)玉林中院审查意见

第一,关于地级玉林市政府是否是适格仲裁主体的问题。首先当事人签订的《路通公司合同》其时间在地级玉林市政府设立之前,对此,应认定县级玉林市人民政府是签订本合同的当事人,县级玉林市人民政府所出具的承诺函应认定是本案合同的担保人,而地级玉林市政府既没有自愿承担担保,亦没有决定下级政府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其并不是本案合同担保主体。其次,县级玉林市人民政府是具有法律意义的独立法人,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事实上,在县级玉林市被撤销后,已在原行政辖区相应分立一区一县,因此,合同上约定的仲裁条款仅对中外合作双方的争议解决选择仲裁委员会仲裁,法律约束力并不当然及于地级

玉林市政府,并不能由地级玉林市人民政府承担县级玉林市人民政府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地级玉林市人民政府不是县级玉林市人民政府权利义务的承受人。尽管设立地级玉林市政府后,恒通公司移交地级玉林市管理,主管部门归为地级玉林市政府,但并不由此而改变其独立法人的法律地位,改变县级玉林市政府仍然是签订合同当事人的事实,显然现玉林市人民政府并未是仲裁案的被申请人,而本案仲裁裁决并未就本案的主体事实进行认定,直接将现玉林市政府作为仲裁案件的主体,显属不当。

第二,由于被申请人提出的其他异议涉及案件实体处理的法律关系及法律适用等问题应不属审查核实范围,在此并不需作出处理,但是就本案被执行主体的审查,是否必须就被申请人的申辩和查实的事实进行核查后方能执行,法律虽未有具体规定,我们是否应以具体的事实为依据来进一步确定。

综观本案的具体程序上的事实,玉林中院认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属违反法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第(一)项“当事人在此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的规定,应裁定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因本案属涉外仲裁执行案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处理与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

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二条的规定,将本案报请区高院审查。

(二)本院审查意见

第一,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涉外仲裁裁决仅进行程序性审查,对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不作审查。经查,被申请人恒通公司和玉林市政府共同提出的第1、2、4点异议均系涉及案件实体处理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适用等问题,不属于人民法院对涉外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范围。

第二,恒通公司与玉林市政府共同提出的第3点异议与玉林市政府单独提出的第2点异议属同一问题。经查,对于申请人提出的仲裁时效已过的问题,仲裁庭已经在裁决书第94页第三自然段中认定玉林市政府的担保承诺函依法无效,既然担保无效,那么也就不存在超过六个月保证责任期间的问题。对于被申请人阐述的被申请人不是本仲裁案件的当事人的问题,仲裁委员会已经做出管辖权决定书,认定玉林市政府系本案适格当事人。因此,本院认为,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庭已分别在管辖权异议决定书及仲裁裁决书中对被申请人提出的问题阐述了裁决理由,并没有违反仲裁规则。

第三,对于玉林市政府单独提出的第1点异议,即关于争议各方是否订有仲裁条款问题。玉林市政府辩称,为恒通公司提供的担保法律引起的纠纷,不属于仲裁管辖范畴。本案的关键问题是:主合同约定有仲裁条款,而从合同即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仲裁条款,主合同一方当事人提起仲裁时,担保人是否应受主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约束的问题。《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从上述规定看,当事人双方是否达成仲裁协议是确定纠纷究竟是以诉讼方式还是仲裁方式解决的惟一依据。仲裁更多地体现当事人双方的意志,是由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自治决定的,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就不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没有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仲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仲裁。当事人发生纠纷,是否选择仲裁的方式解决,由当事人双方自己决定,任何一方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必须通过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书面协议。

本院认为:申请人东迅公司与保证人原县级玉林市政府在双方签订的《承诺函》中并未有仲裁条款,亦未单独签订仲裁协议,没有请求仲裁解决纠纷的意思表示。本案分为合作合同履约纠纷以及履约担保纠纷,基于东迅公司与县级玉林市政府之间的担保法律关系发生的纠纷,与东迅公司和恒通公司之间的合作合同纠纷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合作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不能适用于担保法律关系发生的纠纷,即东迅公司与县级玉林市政府之间的履约担保法律关系不受恒通公司与东迅公司合作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约束。因此,原县级玉林市政府(包括现地级玉林市政府)不是本案适格被申请人,对仲裁裁决中涉及玉林市政府的部分应不予执行。

第四,关于申请人东迅公司提出的要求撤销玉林中院中止执行裁定的复议申请问题。申请人提出如下复议理由:1.广西路通公路开发有限公司该30%股权的价值估计为539万元,而该案的执行标的为1亿元,该担保财产的数额与执行标的相距太大,且该担保股权未向工商机关办理登记司法冻结手续,随时可能被转让,故不可作为担保财产。2.玉林市政府以依

照法律规定可以作为清偿债务的财产提供担保,但在担保书中未列出明确的担保财产名称、

数量、质量等,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故该担保不符合要求。本院认为,复议问题应与仲裁裁

决的执行审查问题一并解决,对此先暂不予答复,以免与审查结果不统一。

综上,本院认为:一、对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2005]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33号裁决中涉及恒通公司的部分应予执行;对涉及玉林市政府的部分不予执行。二、对申请人提出的中止执行复议问题先暂不予答复。

当否? 请批复。

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日期:2006年09月13日实施日期:2006年09月13日(中央法规)

国际投资仲裁的商事化与“去商事化”

国际投资仲裁的商事化与“去商事化” 摘要:近年以来,投资仲裁被认为面临着“正当性危机”,这一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资仲裁被商事化所导致的,这种商事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国家的公法人法律人格,曲解了投资争端的法律性质。随着一系列争议仲裁裁决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商事化的投资仲裁模式,逐步推动投资仲裁“去商事化”。然而,迄今为止的投资仲裁“去商事化”努力主要是程序性的,只有实体性的“去商事化”才能从根本上纠正投资仲裁存在的严重缺陷。 关键词:国际投资仲裁;商事化;去商事化 中图分类号:DF96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道国允许把其与外国投资者之间发生的投资争端诉诸国际仲裁。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投资仲裁机构尤其是根据《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华盛顿公约》)成立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受案数量很少,因而长期未获重视。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了重大变化,投资争端数量急剧增加,投资仲裁成为当前的国际法热点领域。 在促进国际投资法治化的同时,投资仲裁也暴露出严重冲击东道国主权等重大缺陷,因而备受批评,甚至被认为陷

于“正当性危机”。有别于多数学者侧重于直接批判具体的缺陷,笔者选择从法律构造逻辑的角度分析这些缺陷的产生机理以及纠正这些缺陷的方法。换句话说,投资仲裁备受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遵循了商事化逻辑,而“去商事化”正是晚近改革投资仲裁的措施或方案蕴含的共同逻辑。 除导言与结论部分外,本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国际投资仲裁商事化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主要风险;第二部分讨论晚近以来人们对于投资仲裁商事化的批判;第三部分讨论近年来主权国家、仲裁庭以及国际组织为推动投资仲裁“去商事化”而采取的措施或设想,以及对这些措施或设想的评价。 一、国际投资仲裁的商事化 (一)表现 商事仲裁是商人社会的产物,是争端解决权社会化的重要表现。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国家都承认仲裁是一种重要的非诉讼争端解决方式。众多国家不仅纷纷制定了本国的仲裁法,而且借助于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推动各国仲裁法的日益趋同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英、美在内的一些国家更是把促进仲裁利用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以缓解传统的国家化争端解决模式使司法制度面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第48页起为中文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 ADMINISTERED ARBITRATION RULES Introduction These Rules have been adopted by th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 (HKIAC) for use by parties who seek the formality and convenience of an administered arbitration. Application These Rules may be adopted in an arbitration agreement or by an agreement in writing at any time before or after a dispute has arisen. These Rules may be adopted for use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rbitral proceedings. Provisions regarding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se Rules are set out in Article 1. Effectiveness These Rules have been adopted to take effect from 1 September 2008,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1 of the Rules. Suggested Clauses 1.The following model clause may be adopted by the parties to a contract who wish to have any future disputes referred to arbi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Rules: "Any dispute, controversy or claim arising out of or relating to this contract, including the validity, invalidity, breach or termination thereof, shall be settled by arbitration in Hong Kong under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 Administered Arbitration Rules in force when the Notice of Arbitration is submit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Rules. * The number of arbitrators shall be ... (one or three). The arbitration proceedings shall be conducted in .... (insert language)." * Optional 2

有影响的中国国际仲裁机构有哪些

有影响的中国国际仲裁机构有哪些 有影响的中国国际仲裁机构有哪些 (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hina Intemational Economic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CIETAC,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属下的一个全国性的民间常设仲裁机构。它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5月6日的决定,于1956年4月设立的,当时名称为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为了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不断发展的需要,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于1980年改名为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又于1988年改名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自2000年10月1日起,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同时启用中国国际商会仲裁院(The Court Of Arbitration Of China Chamber Of International Commeme,CCOIC Court of Arbitration)的名称。 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在北京进行仲裁,或者约定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在深圳进行仲裁,或者约定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在上海进行仲裁;如无此约定,则由申请人选择,由仲裁委员会在北京进行仲裁,或者由其华南分会在深圳进行仲裁,或者由其上海分会在上海进行仲裁;作此选择时,以首先提出选择的为准;如有争议,应由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 根据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仲裁规则,仲裁委员会受理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其范围包括:①国际的或涉外的争议案件;②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或台湾地区的争议案件;③国内争议案件。 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其独立、公正、快速、高效的仲裁工作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声誉,现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商事仲裁机构之一。仲裁委员会的受案量近几年来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案件当事人涉及除中国之外的45个国家和地区,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确认,仲裁裁决可以在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得到承认和执行。 (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China Maritime Arbitration Commission.CMAC)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8年11月21日的决定,于1959年1月22日设立的专门受理国内外海事争议的常设仲裁机构,当时名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1988年6月21日国务院决定将其改名为“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1959年1月8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通过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程序暂时规则》。1988年9月12日,经其修改,改称《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现行的仲裁规则是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仲裁规则。按照现行仲裁规则的规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海事、海商、物流争议以及其他契约性或非契约性争议,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国内经济贸易和物流的发展。 (三)香港国际仲裁中心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HKI,AC)成立于1985年。它

2007年江苏省劳动仲裁案件研讨会纪要(精)

2007年《江苏省劳动仲裁案件研讨会纪要》 各市、县(市、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现将《江苏省劳动仲裁案件研讨会纪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七年一月十二日 江苏省劳动仲裁案件研讨会纪要 为了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统一全省劳动仲裁机构的执法尺度,提高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质量和效率,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于2006年11月在南京市召开了 全省劳动仲裁案件研讨会。省、各省辖市仲裁办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总工会、省 企业家协会也派员参加了会议,同时邀请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就当前仲裁工作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有关问题纪要如下: 一、劳动者就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工资等问题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在劳动监 察机构已经立案处理的情况下,劳动者就同一事项提请仲裁的,是否受理的问题 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依法维权的两种不同途径,二者的处理结果依法 都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如果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就同一事项重复执法,必将导致 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在劳动监察机构已经立案处理的情况下,根 据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仲裁委员会不应受理劳动者就同一事项提请的仲裁申诉,应告之当事人按照劳动监察的程序处理,如当事人坚持申诉的,仲裁委员会应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对劳动者的投诉,劳动监察机构已明确作出不予立案或者已经撤销立案,劳动者申请仲裁的,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从其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之日起中断,自劳动监察机构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时重新计算。如仲裁委员会在不知道劳动监察已立案处理的情况下,对劳动者的申诉也立案 处理的,在劳动者不愿撤诉的情况下,应中止案件审理,待劳动监察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后再重新审理。

1998年国际商会仲裁规则

1998年国际商会仲裁规则 《1998年国际商会仲裁规则》(Rules of Arbit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1998),是国际商会1998年在《1988年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规则》的基础上修订的。在《1988年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规则》中仲裁规则和调解规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规则,《1998年国际商会仲裁规则》对《1988年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规则》中的仲裁部分修订后,成为独立的仲裁规则,而调解规则在2001年修订后成为《国际商会友好争议解决规则》。 该规则共35条和3个附件。其主要内容包括:仲裁的性质;仲裁程序的开始;仲裁申请与答辩的要求;仲裁庭;管辖权;仲裁员的确定、回避和替换;仲裁程序及法律适用;裁决的作出;仲裁费用等。该规则明确规定,仲裁院的职责是根据规则以仲裁方式解决国际性商务争议;如果有仲裁协议的明确约定,还可以仲裁非国际性商务争议。仲裁院本身并不直接解决争议,而是由经仲裁院任命的或明确的仲裁员组成仲裁庭来解决。仲裁院下设秘书处,由秘书长领导,作为仲裁院的日常工作机构。在当事人不能通过协商任命仲裁员时,仲裁院可以确认和委任。 该规则规定,仲裁庭的管辖权由其自行决定。对于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和范围的异议,仲裁庭如认为依表面证据即可认定,则可以决定仲裁程序继续进行。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参加或未能参加仲裁程序的任何阶段,仲裁程序将不受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不受合同效力的影响。仲裁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当事人没有约定人数时,仲裁院将指定1名独任仲裁员审理案件。如果仲裁员认为争议应当由3名仲裁员审理,则当事人应该在收到通知书后15天内各提名1名仲裁员。在当事人未能提名时,仲裁院将代其委任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仲裁院委任,并担任首席仲裁员。 该规则特别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地由仲裁院决定。这样避免了关于仲裁地的争议。在适用该规则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有约定,而规则没有规定,也可以适用约定的规则。在规则没有规定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自己确定规则,甚至援用国内法中的程序进行。不论适用什么法律,都应考虑合同的规定和有关的贸易惯例。国际商会仲裁院的最大特点是仲裁庭的裁决要经过仲裁院的批准。仲裁院不仅可以就裁决书的形式直接进行修改,还可以提请仲裁庭仲裁实体问题。在仲裁书形式经仲裁院批准前,仲裁庭不得作出裁决。仲裁庭应当在6个月作出裁决。当事人也可以要求并经仲裁庭同意,将双方和解的内容以和解裁决的形式录入裁决书。 国际商会仲裁规则 第一章导言 第一条国际仲裁院 (1)国际商会(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院)是附属于商会的仲裁机构。仲裁院的章程规定在附件 一。仲裁院的成员由商会理事会任命。仲裁院的职能是按照本规则以仲裁方式解决国际性的商事争议。如果仲裁协议授权,则仲裁院也按照本规则以仲裁方式解决非国际性的商事争议。 (2)仲裁院本身并不解决争议。其职责是确保适用本规则并制定内部规章(附件二)。

论国际投资仲裁中投资者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文章编号:1674-5205(2011)01 0109 (006) 收稿日期:2010-09-0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际投资法制中的公共利益保 护问题研究 (09XFX 033)及西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 跨国投资的环境法规制问题研究 (09X JC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光(1975!),男,汉族,陕西礼泉人,西北政法大 学国际法学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公法、国际投资法。 论国际投资仲裁中投资者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张 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 晚近,在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国际投资仲裁中出现了片面保护投资者财产利益而严重忽视东道国公共利益的倾向。可以通过在投资条约中规定一定的公共利益保护内容并建立权威的条约解释机制、在仲裁中引入国家自由裁量权理论、?兼采效果和性质标准%认定东道国措施是否构成间接征收以及增加仲裁程序透明度等措施,实现保护投资者财产利益与维护东道国公共利益在国际投资仲裁中的适当平衡。 ?关键词# 国际投资仲裁;公共利益;利益平衡Abstract :R ecentl y , t here was a tendency i n internationa l i nvest m ent arbitrations t hat t he tr i buna ,l when arb itrati ng cases i nvo l v i ng host state s 'pub lic i nterest ,partiall y protec ted i nvestor s 'i nterest and ser i ousl y neg l ected host state s 'pub lic i nterest .T he w ay to solve the situati on li es i n sti pu l a ti ng som e prov isions o f publi c i nterest in i nvest m en t treati es ,i ntroduc ti on o f the na ti ona lm arg in of appreciati on doctr i ne i nto arbitration ,cons i deri ng the host state s 'rea l purpose or mo ti ve of reg u l a ti ng m easures and i ncreasi ng t he transpa rency o f arb itrati on procedure so as t o realize an appropriate balance o f pro tec ti on be t w een i nvest o r s 'property i nterest and host state s 'pub lic i nterest in internati ona l i nvest m ent . K ey W ords :i nterna ti ona l i nvest m ent arb itra ti on ;pub li c i nte rest ;the equ ity of i n terests 中文分类号:DF 964 文献标识码:A 国际社会为寻求公正、合理、迅速地解决外国私人投资 者与东道国间投资争端的方法,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努力。1965年,在世界银行的主持下,通过 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的公约 设立了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nternati onal Cen ter fo r t he Se ttl em ent o f Invest m en t D ispu tes ,以下简称IC SID ),创设了一套运用国际商事仲裁模式解决此类争端的国际投资仲裁机制。由于国际投资仲裁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投资争端解决的政治化,使投资法历史上西方列强惯用的武力索债、外交保护等违背国际法或容易引发国家间政治和外交纠纷的投资争端解决方法失去了存续的理由,也使投资者能够在卡尔沃主义倡导的排他性东道国救济方法之外,寻找到一种为其所信赖的争端解决方式。在某种意义上,选择国际仲裁作为投资争端的一种解决方式,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长期博弈的结果,是国际社会为补救多种传统投资争端解 决方法的不足而采取的一种另辟蹊径的做法。?1#151据联合国 贸易发展会议(UNCTAD )的统计,截至2008年4月,已有2600多个双边投资条约和许多包含投资内容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如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 FTA ),当中规定了这种投资争端解决方式。近十几年来,国际投资仲裁更是?门庭若市%,到2007年底,国际投资仲裁案件合计已经达到288件,仅2007年一年新增了至少35件案件&。 不同于只涉及双方当事者私人之间私权利的国际商事仲裁案件,外国私人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发生的国际投资争端案件,往往涉及东道国重大的公共利益?。然而,晚近的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在东道国公共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的博弈中,后者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保护;与此相应地,前者受到了忽视与削弱。如何平衡东道国的公共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将成为国际投资仲裁机制中一个重大的政策选择和法律应对问题。 一、国际投资仲裁中投资者利益与公共利益的 严重失衡 维护公共利益而采取必要措施是国家对人民应当履行的 & ?UNCTAD,Recent Devel op m en ts in International Invest m en t A gree m en ts(2007-Jun e 2008),p.16.由于某些国际投资仲裁案件并未公开,因此UNCTAD 对案件数量的统计并不完全。 S ee OECD Invest m ent C o mm ittee ,T ransparency and Th ird Party Partici pati on i n Inves t m ent -S tate D i spu te Settle m ent Procedures ,April 2005,para .2.

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W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依法向南通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涉外案件的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可以受理。 第三条下列争议和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不能仲裁: (一)劳动争议; (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三)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四)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第二章仲裁协议 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当事人协议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即视为同意按照

本规则进行仲裁。 第五条仲裁协议包括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项; (三)选定仲裁委员会的意思表示。 第六条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第七条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当事人就仲裁协议的效力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仲裁委员会作出书面决定后,当事人不得再就仲裁协议的效力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第八条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以书面形式提出。 当事人未依照前款规定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的,视为承认该仲裁协议的效力。

国际商事仲裁管辖问题报告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2013 ——2014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国际投资法 任课教师:陈洁 学生姓名:刘月 班级:法学1101班 学号:3101110110 论文题目:国际商事仲裁管辖问题报告 内容摘要: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与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是并行的两种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制度 ,两者既有共同之处 ,亦存在着很多差异。为了更好的理解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有必要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国际民事仲裁

国际商事仲裁管辖问题报告 内容提要: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与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是并行的两种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 的制度 ,两者既有共同之处 ,亦存在着很多差异。为了更好的理解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 有必要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国际民事仲裁 由我们法学一班女生组成的研究小队针对“国际商事仲裁的管辖”进行研究讨论,并 大致分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管辖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各个击破,大致分为是概念、意义,基础,管辖权异议,管辖权原则,不同于民事仲裁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案例。关于管 辖权的基本的内容我们组已经以Prezi的形式展现出来了,在此不作赘述。作为PPT的解 说人员,我在阅读了其他人员收集的材料之外,还就我感兴趣的部分即“国际商事仲裁管 辖权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不同”进行了深一步的研究。 在展示的Prezi中,我们也涉及到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概念 ,是指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或仲裁庭、仲裁员有权对特定的国际商事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有拘束力的裁决的依据。以 及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和民事仲裁管辖权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第一,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是协议管辖权。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是国际商事仲 裁管辖权基础,正因为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法院的管辖权才能被排除。而国际民事诉讼 管辖权由于关系到一国的司法权,具有强制性。即使在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中存在协议管 辖权,其适用范围也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层层限制,当事人享有的自由根本无法与其在国际 商事仲裁管辖权中享有的自由相比。 第二,商事仲裁管辖权的存在时间是短暂的,它由特定的仲裁庭行使,争议解决后, 仲裁庭解散,当事人赋予的管辖权也就行使完毕;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具有持续性。 第三,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的适用范围较窄,各国法律对可仲裁的事项均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局限于商事争议;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适用范围要宽得多,婚姻、收养、继承、监护等都不属于可仲裁事项。 第四,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具有民间性,它是由于当事人的协议而产生,由民间性质 的仲裁庭行使,不涉及国家的司法主权;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是由法律赋予法院享有和 行使的,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 当然,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与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是并行的两种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 的制度 ,这两种管辖权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或相似的地方 ,如国际性、民事性等。 (一 )国际性

《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商事仲裁作业

2017年9月法硕《仲裁法》作业 一、How many elements/contents are there in the following arbitration clauses? and what are they? 1、All disputes arising out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esent contract shall be finally settled under the Rules of Arbit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by one or more arbitrators appoi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aid Rules. 本条仲裁协议内容有: 仲裁规则:即国际商会仲裁规则(the Rules of Arbit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 2、Any dispute arising from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Contract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for arbitration which sha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ission's arbitration rules in effect at the of applying for arbitration. The arbitral award is final and binding upon both parties. 本条仲裁协议内容有: 仲裁机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for arbitration ) 仲裁规则:委员会在申请仲裁时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the Commission's arbitration rules in effect at the of applying for arbitration. )裁决的效力: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对双方具有约束力。(The arbitral award is final and binding upon both parties.) 3、Any dispute, controversy or claim arising out of or relating to this contract, or the breach, termination or invalidity thereof, shall be settled by arbitration in Singapo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NCITRAL Arbitration Rules as at present in force. 本条仲裁协议内容有: 仲裁规则: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the UNCITRAL Arbitration Rules ) 仲裁地:新加坡(Singapore of arbitration) The arbitration shall be administered by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 ("SIAC") in accordance with its practice rules and regulations.

最新整理关于国际投资仲裁第三方参与制度的思考.docx

最新整理关于国际投资仲裁第三方参与制度的思考关于国际投资仲裁第三方参与制度的思考 传统的商事仲裁以保密性为基本特征,而国际投资仲裁区别于传统的商事仲裁,以投资者与东道国间的投资争端作为调整对象,其实质是调整私法主体与公法人之间的商事关系。政府活动需遵守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这是投资仲裁程序需要公开透明的依据之一,而第三方参与正是增加仲裁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将以第三方参与制度为切入点如何协调透明度与商事仲裁保密性原则之间的关系,避免损害仲裁的高效性和自治性,完善国际投资仲裁机制。 一、国际投资仲裁中第三方参与制度概述 《元照英美法词典》将“法庭之友”(Amicus Curiae)定义为:对案件中的疑难法律问题陈述意见的临时法律顾问或者协助法庭解决问题的人。“法庭之友”在庭审中具有独立的地位,他们不属于裁判的必要参与者且与案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对诉讼结果也无须承担责任。从外部形式上看,“法庭之友”通常表现为支持一方当事人利益,然而基于“法庭之友”地位的中立性,其在庭审过程中提供的专业性意见并不会对争端任何一方造成不平等或损害任一当事方的合法权益。此外,“法庭之友”必须在特定的领域(如:环境、人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专业技术知识,能够对特定的案件作出独立的分析和论证,最终帮助法官作出公平公正的裁决。 在国际投资仲裁中,非政府组织(NGOs)及相关利益团体是最主要的参与者,还包括非当事方的条约方(主要是投资者母国)、非争端的其他条约成员方。三类不同参与主体在性质和内容上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就目前的仲裁规则与仲裁实践来看,第三方仅限于提交书面文件参与仲裁。未经当事人和仲裁庭同意,第三方无权对仲裁文件进行查阅,也无权自动介入仲裁程序。从趋势上看第三方参与

国际商事仲裁管辖问题报告

国际商事仲裁管辖问题报告 内容提要: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与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是并行的两种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 的制度 ,两者既有共同之处 ,亦存在着很多差异。为了更好的理解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 有必要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国际民事仲裁 由我们法学一班女生组成的研究小队针对“国际商事仲裁的管辖”进行研究讨论,并 大致分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管辖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各个击破,大致分为是概念、意义,基础,管辖权异议,管辖权原则,不同于民事仲裁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案例。关于管 辖权的基本的内容我们组已经以Prezi的形式展现出来了,在此不作赘述。作为PPT的解 说人员,我在阅读了其他人员收集的材料之外,还就我感兴趣的部分即“国际商事仲裁管 辖权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不同”进行了深一步的研究。 在展示的Prezi中,我们也涉及到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概念 ,是指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或仲裁庭、仲裁员有权对特定的国际商事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有拘束力的裁决的依据。以 及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和民事仲裁管辖权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第一,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是协议管辖权。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是国际商事仲 裁管辖权基础,正因为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法院的管辖权才能被排除。而国际民事诉讼 管辖权由于关系到一国的司法权,具有强制性。即使在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中存在协议管 辖权,其适用范围也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层层限制,当事人享有的自由根本无法与其在国际 商事仲裁管辖权中享有的自由相比。 第二,商事仲裁管辖权的存在时间是短暂的,它由特定的仲裁庭行使,争议解决后, 仲裁庭解散,当事人赋予的管辖权也就行使完毕;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具有持续性。 第三,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的适用范围较窄,各国法律对可仲裁的事项均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局限于商事争议;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适用范围要宽得多,婚姻、收养、继承、监护等都不属于可仲裁事项。 第四,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具有民间性,它是由于当事人的协议而产生,由民间性质 的仲裁庭行使,不涉及国家的司法主权;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是由法律赋予法院享有和 行使的,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 当然,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与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是并行的两种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 的制度 ,这两种管辖权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或相似的地方 ,如国际性、民事性等。 (一 )国际性

国际商会仲裁院及其规则

国际商会仲裁院及其规则 核心内容:国际商会是1919年由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工商业界领导人建立的世界各国工商业者的国际团体,现在共有57个成员国,1923年,国际商会设立仲裁院,作为处理国际商事争端的国际性民间仲裁机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国际商会仲裁院的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国际商会仲裁院由主席一名、副主席八名、秘书长一名、技术顾问一名或若干名以及其他成员组成。主席职位得由享有平等权利的两名共同主席担任,仲裁院成员由国际商会理事会根据各成员国国别委员会的提议任命,任期三年。 仲裁院本身不处理争端,其主要职能是: (1)保证《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与仲裁规则》的实施; (2)指定仲裁员或确认当事人所指事实上的仲裁员; (3)断定当事人对仲裁员的异议是否正当; (4)批准仲裁裁决的形式。仲裁院通过多数表决制出决定。如造成票和反对票相等,仲裁院主席可投决定票。国际商会秘书长、仲裁院秘书长和技术顾问只能以顾问身份参与审议。 适用仲裁院主持的调解或仲裁程序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争端必须属于“国际商务争端”,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其他国际经济合作中所发生的争端,但不一定要求当事人具有不同国籍,或在不同国家有住所或活动,只要包含涉外因素,就属仲裁院的管辖权范围。 二是争端当事人各方的书面同意,会员国或非会员国的私人之间或国家与私人之间的争端均可提交仲裁院调解或仲裁解决,但当事人双方必须达成有关仲裁协议。 仲裁院主持的调解和仲裁程序的主要规定和特征如下:

(一)调解程序。 调解程序供当事人选择适用,不是仲裁的必经程序。要求调解的一方当事人应向仲裁院秘书处提出申请。秘书处应尽快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果另一方当事人同意调解,应在15日内通知秘书处。如果另一方当事人在15日内未作答复,或作否定答复,调解申请视为被拒绝,秘书处应尽快通知申请方。 当事人双方一致同意调解后,仲裁秘书长应尽快任命一名调解员。调解程序终止的情况是: (1)当事人双方在和解笔录上签字。 (2)调解不成,调解员应作不附具体理由的调解不成的报告。 (3)调解过程中一方或一方以上当事人向调解员提出不愿调解的意向。 (二)申请仲裁。 争端发生之后,一方当事人如果愿意,可直接将争端提交仲裁,如果调解无效,可通过其所属国的国际商会国别委员会提出申请,或者直接向仲裁院秘书处提出申请。 (三)仲裁庭的组成。 如双方当事人商定由一名独任仲裁员处理争端,则应共同指定一名仲裁员,并提请仲裁院确认。如在申诉人的仲裁申请书通知被诉人之日起30日内,当事人双方未就独任仲裁员人选达成协议,应由仲裁院任命独任仲裁员。如双方当事人商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处理争端,申诉人和被诉人应分别在申诉书和答辩书中各提出一名仲裁员,由仲裁院批准。除非当事人双方另有协议,凡曾担任处理某争端的调解员者,在该争端提交仲裁后,不得担任处理该争端的仲裁员、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或法律顾问。 仲裁院任命独任仲裁员或仲裁庭庭长时,应选择国际商会的某个适当国别委员会征求意见,如果仲裁院未采纳该委员会的建议,或者该委员会未能在仲裁院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建议,仲裁院得再次征求意见,或向另一合适的国别委员会征求意见。

国际投资争议之仲裁解决

国际投资争议之仲裁解决 仲裁是解决国际投资争议的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又有国家仲裁与国际仲裁、临时仲裁与常设仲裁之分。临时仲裁指由双方当事人基于协议直接指定仲裁人,自行组成仲裁庭进行裁决,争端处理完毕,即自动解散。常设仲裁是指由常设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设有固定的组织和仲裁机构,有的还备有仲裁员名册,供当事人选择。它能为当事人提供较多的仲裁方便,具有稳定性。常设机构有国家仲裁机构和国际仲裁机构。投资争议,一般采取在东道国仲裁机构仲裁,也可以根据当事人同意选择第3国仲裁或提交国际仲裁。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国家仲裁机构有: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伦敦仲裁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国际商事仲裁常设机构有巴黎国际商会仲裁院、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投资争议仲裁的依据是双方当事人的仲裁协议,它是当事人关于仲裁的合意。仲裁协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的、表示愿意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另一种是由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后订立的、表示同意把已经发生的争议交付仲裁解决的协议。仲裁协议有排除司法管辖的效力。仲裁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仲裁地点、仲裁机构、仲裁程序和规则、适用的法律及裁决的效力等。此外,提交仲裁

的依据还见之于国内立法规定及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关于投资争议仲裁的法律选择通常有以下几种: (1)国内法,包括投资者本国、东道国或第3国的国内法; (2)国际法; (3)一般法律原则; (4)公允与善良原则。 关于法律适用问题,原则上由双方当事人在投资合同中约定;如果合同中没有订明争议应适用的法律,则适用与投资合同具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或适用仲裁地的法律,或者是缔约当事人任何一方国家的法律,也可适用国际法。在仲裁实践中,一般以适用东道国的法律比较允当。投资争议的仲裁裁定是终局性的,对双方当事人有拘束力,多数国家不允许提起上诉。有些国家虽然允许当事人上诉,但法院一般只审查程序,不审查实体,即只审查仲裁裁定在法律手续上是否完备,而不审查仲裁裁定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

仲裁委员会内部规章制度汇编

XX仲裁委员会内部规章制度汇编目录 业务管理 XX仲裁委员会立案规范 XX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办案规范 XX仲裁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 XX仲裁委员会仲裁审限管理若干规定 XX仲裁委员会委托鉴定办法 XX仲裁委员会裁决书制作规范 XX仲裁委员会案件跟踪及信息反馈制度 XX仲裁委员会错案追究制度 XX仲裁委员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仲裁员管理 XX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聘用管理办法 XX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守则 XX仲裁委员会培训仲裁员的规定 XX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报酬制度 XX仲裁委员会关于对违法违纪仲裁员处理的若干规定XX仲裁委员会违法违纪仲裁员除名暂行办法 XX仲裁委员会违法违纪仲裁员除名听证程序

秘书管理 XX仲裁委员会秘书行为规范 行政事务管理 XX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保密工作规定 XX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公文处理规定 XX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印章管理规定 XX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考勤规定XX仲裁委员会财务管理制度 XX仲裁委员会仲裁收费和退费管理办法XX仲裁委员会人事档案管理规定 XX仲裁委员会会议制度 XX仲裁委员会物资管理规定

XX仲裁委员会立案规范 为规范仲裁案件的立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XX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不作为人民法院或者案件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不予执行本会仲裁裁决和撤销本会仲裁裁决的依据。 第一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当事人申请仲裁的,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及时立案。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不受理,不立人情案,不越权立案。 第二条申请人向XX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为本会)提出仲裁申请,须提交以下材料(带原件核对): 1、仲裁协议。包括: (1)双方当事人在所签订的合同中的表示愿意将他们之间发生的争议提交XX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的条款; (2)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或者争议发生后,单独订立的愿意将争议提交XX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书面协议; (3)有表达仲裁意思并约定将争议提交XX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信函或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及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4)当事人协议选定XX市仲裁机构的,或其他不会产生歧义,可以推断为XX仲裁委员会的表述,均视为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由XX仲裁委员会仲裁。 2、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应载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

国际商事仲裁的特点

国际商事仲裁的特点 国际商事仲裁同诉讼、调解、国内仲裁和国际仲裁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 1、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一般都是民间组织,不具有法定的强制管辖权,只能受理双方当事人根据 仲裁协议提交给它处理的案件。 2、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当事人有较大的自主权,双方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地点、 仲裁员、仲裁规则、仲裁形式及仲裁应适用的法律等。 3、国际商事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维护当事人的商 业信誉。 4、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有拘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如对裁决不服,也 不能上诉。香港: 当事人可自由决定仲裁适用的程序规则(如HK1ACD内部仲裁规则UNCITRAL仲裁规则或诸如ICC之类的其他协会规则),但不能选择依照香港法律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程序规则。UNCIRAL示范法第19条规定当事人可自由协商仲裁员适用的程序法。若不能达成协议,仲裁员 可根据他们认为适当的程序进行仲裁。 对内部仲裁应当适用仲裁条例条款。该条例第14(1)节赋予仲裁员在程序中以较大的权力,它规定:“任何仲裁协议均应视为包括这么一个条款,即……有关当事人应依照要求呈送他们所有的全部文件给仲裁员,并做一切仲裁员可能要求他们做的事……”。另外,第14(6)节规定:法院有以下权力:命令询问证人,提呈文件、通过宣誓做证,为费用提供担保、保护、诉讼保全或拍卖相关货物、扣押、保护或调查任何相关财产以及临时委派涉讼财产管理人。 马来西亚: 当事人对仲裁程序的自治原则也被马来西亚所承认。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可决定仲裁适用的程序法。在没有专门规定时,仲裁条例第13(1)节赋予仲裁员对仲裁程序相当宽的自由决定权(上述香港仲裁条例第14(1)节也用了同样的表述)。与香港立法相同,马来西亚仲裁条例第13(6)节授予法院干预仲裁程序的权力,诸如命令询问证人,提呈文件等等。

中国企业在国际仲裁中面临的困境与如何扭转的探讨

附讲座提纲: 中国企业在国际仲裁中面临的困境与如何扭转的探讨 1)First Line defence (own people): (i)“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 “commercial world is equivalent to war zone”. (ii)Competence and knowledge of leaders and key staffs of PRC enterprises. (iii)Knowledge in “Law of Contract”, “Law of Evidence”and “Procedural Law”. (iv)Ability to make sound and logical judgments. (v)Keep proper documentary evidence for good management and potential litigation. 第一道防线 (自己人): (i)“预防胜于治疗”;“商场如战场” (ii)中国企业领导与主管的能力与知识 (iii)合同法、证据法、程序法的知识 (iv)作出合理与逻辑性判断的能力 (v)为了更好地公司管理与将来可能出现的诉讼保留文件证据 2)Second Line defence (lawyer): (i)Good legal advisor and/or lawyer in potential troubles. (ii)What is a good lawyer? (expertise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e and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experience, motive, fees). (iii)Problem of instructing too many lawyers; importance to spend money wisely. (iv)Problem of instructing lawyer too late. (v)My experiences of being appointed by inexperienced law firms; my decision not to accept appointment from some very poorly handled law firms. 第二道防线 (律师): (i)能够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知道找好的法律顾问或律师作出及时的咨询。 (ii)什么样才是好的律师?(国际贸易与国际仲裁的专家、经验、动机、费用). (iii)委托过多律师的问题;钱花在刀刃上的重要性。 (iv)太迟委任律师的问题。 (v)我被经验不足的律师行委任为仲裁员的经历;我曾经不接受一些不懂的律师行的委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