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危药品分类

高危药品分类

高危药品分类
高危药品分类

第5期

(总第149期)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2014年5月31日【合理用药】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

小小滴耳剂大大有讲究

从医疗纠纷案例看合理用药

【医院信息】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病历检查通报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处方点评通报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抗菌药物双十排序

【合理用药】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

A级高危药品:情况增减。

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重点管

2、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拉贝洛尔的注射剂)

B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 A 级低。共14类,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4、静脉用催产素

6、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如水合氯醛)

C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 B 级低。共有8类,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1、甲氨蝶呤片(口服,非肿瘤用途)

4、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因成分复杂难以控制药物体内作用,容易发生不良事件,使用中需特别注意监测患者反应。)

药剂科〃2014年5月

小小滴耳剂大大有讲究

(来源:中国医药报)日常生活中,耳部疾患很常见,但大家都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耳用制剂么?滴耳剂是我们最常接触的耳用制剂,它有着起效快、局部浓度高、用药剂量小、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使

用起来也大有讲究。

使用滴耳剂时,可让患者卧于床上,也可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尽量使患耳的外耳道口正对上方。上药的人一手轻轻牵拉患者的耳廓:成人是将耳朵向头后上方提拉,儿童则应向头部后下方牵拉(目的是矫正外耳道的生理弯曲并扩大外耳道口,以便药液能顺利流入耳内);另一只手则将滴耳剂向耳道后壁方向缓慢滴入,让药液自行流向耳道深处,切忌将药瓶插入耳道。

滴药后,用手指一按一放按摩耳屏(俗称小耳朵),同时可让患者做吞咽动作。这些动作都有利于药液流向耳道深处,并在耳道内均匀分布。一侧耳道点药后,须保持头部偏侧体位5-10分钟。

另外,有的药品说明书要求患者进行10分钟的“耳浴”,简单地讲,就是给耳朵“泡澡”。方法是将药物滴入耳道,浸泡一段时间,使耳内黏膜充分吸收药物,从而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耳浴时要求患者取侧卧位,使耳道口向上,将滴耳液滴入并尽量充满外耳道,10分钟后再变换体位,使药液流出来。

滴耳剂如果使用不当,则收效甚微,甚至会引起不良后果。有一些患者用了滴耳液后,感到头晕、恶心,这是因为滴耳液的温度过低的缘故。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对冷刺激非常敏感,当滴耳液的温度过低时,会打破内耳的温度平衡,前庭器官受到冷刺激后,就会引起眩晕、恶心。因此,为避免刺激内耳的前庭器官,使用前,可以将温度过低的滴耳剂装入内衣口袋片刻,或放在手掌中前后滚动加温后使用。

耳用制剂使用时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用药前应先清除耳中的分泌物,避免药液被阻挡;如果是耳聋、耳道不通或耳膜穿孔的患者则需要慎重使用滴耳剂或按医嘱使用。耳用溶液剂使用时应澄清,不应有沉淀和异物;而耳用混悬液放臵后会有沉淀物,需经振摇使内容物分散均匀后使用;耳用乳液如发生油与水分离,也应经振摇恢复成乳液状态后使用。

此外,如需同时使用多种耳用制剂,可间隔10分钟以上给药;长期使用抗菌药可引起耳内菌群失调,因此耳部抗菌药物通常不宜超过7天;耳用制剂应按说明书要求密闭贮存;多剂量包装的耳用制剂在启用后最长可使用4周,超过期限则不能继续使用。

从医疗纠纷案例看合理用药

64岁的老周因咽喉疼痛,去了南京一家大医院呼吸门诊看病,医生诊断是

上呼吸道感染,开了两种药物让他输液。可没料到,输液到一半,他变得神志不清,后经抢救,虽然命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近日,法院判定医院需承担

(2014年3月19日《现代快报》)99%的责任,赔偿老周各项损失共计200多万元。

法院之所以如此判决,是因为省医学会的鉴定意见认为,医生在对老周的诊疗过程中,违反了抗生素使用规定。

医生为老周使用的抗生素叫加替沙星,这种药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曾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提醒。医生的过错不在于使用了加替沙星,而在于超范围使用了抗生素。在医院,医生没有把握好适应证就使用抗生素,或者不合理、不必要地联合用药是常见的问题。

【医院信息】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病历检查通报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重点药物使用情况,提高临床应用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查我院5月妇科、产科、病理产、儿外科出院病历48份及儿科出院病历40份进行分析统计,分析抗茵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88份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率81.82%,妇产科以β-内酰胺类和硝基咪唑类联合应用为主。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查我院2014年5月出院病历88份,其中妇科、产科、病理产、儿外科48份,儿一、儿三、神经康复科、儿免、ICU、共计40份,统计分析病人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2 方法

以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2009】38号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标准,对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登记分析,内容包括病人临床诊断、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次数、用药天数、联合用药情况、围

手术期用药等。

2结果

2.1病历统计结果详见以下附表

2.2、抗菌药物超常预警本次抽查病历中,用药量排在前三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林针、头孢噻肟针、哌拉西林舒巴坦针。

3 讨论

3.1、择期剖宫产预防用药医嘱明确。剖宫产术能按要求下达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医嘱,临时医嘱可查“断脐后即刻”,且麻醉记录单可以查询用药时间,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我院急诊剖宫产预防用抗菌药物加强管理后逐渐规范。有侧切助产分娩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无法做到断脐后使用。

3.2、联合用药情况:儿科多以β-内酰胺类(杀菌剂)与大环内酯类(抑菌剂)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治疗原则。产科多以β-内酰胺

类与硝基咪唑类联合。《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第一代头孢菌素,不联合甲硝唑(硝基咪唑类)使用。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臵胎盘)等妊娠并发症可以加用甲硝唑,我院存在少量联合用药指证不明确现象。

3.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要求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我院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较规范,信息科微机统计儿外科疝气47例,使用率8.51%;乳腺疾病手术32例,使用率43.75%。

3.4、抗菌药物分线使用按照河南省卫生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试行)》评价。发现下级医师越线使用抗菌药物现象。(以下达用药医嘱医生为准)

3.5、发现少数抗菌药物给药频次医嘱使用qd、bid、tid。应使用q8h、q12h、q24h。

4 问题病历举例

4.1.1414029,诊断:支气管肺炎。头孢噻肟钠换成哌拉西林舒巴坦无换药依据。

1414589,诊断:支气管肺炎。一线医师越线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头孢唑肟针、阿奇霉素针。

1413842,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非感染性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头孢他啶针。

1414571,诊断:肺炎,一线医师越线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头孢噻肟钠针、阿奇霉素针。

1414053、1414078、1414008、1414001一线医师越线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

4.2. 1413837剖宫产,断脐后预防用药克林霉素,该患者1/5住院,无过敏史,2/5、02:10做手术首选克林霉素不合适。

4.3. 1411717剖宫产,断脐后预防用药克林霉素,0.6g,ivgtt,st,6/5---8/5,给药频次不够,且该患者2/5住院,无过敏史,6/5做手术首选克林霉素不合适4.4. 1413812剖宫产,断脐后预防用药克林霉素,该患者1/5住院,无过敏史,5/5、15:40做手术首选克林霉素不合适。

4.5. 1415402左乳溢液区段切除术,术前用药时机16/5、07:15,手术开始时间16/5、11:29,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4.6.1413880、1413808预防用药联用奥硝唑,起点偏高。

4.7.1415137、1415023、隐睾,行右侧睾丸下降固定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头孢唑林5天,时间偏长。

4.8.1413963,剖宫产,临时医嘱预防用药克林霉素,麻醉记录单用药记录头孢唑林,两者不符。

药剂科、院感科 2014.5.31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处方、医嘱点评通报随机抽查2014年5月16日我院门诊处方200张,其中儿科处方100张,普通处方1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处方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处方评价表对处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如下:200张处方用药品种总数为366种,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83种,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为37张,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18.5%,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数为47张,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23.5%,处方中使用药品通用名总数为366,占处方用药总数的100%,基本药物品种数193,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百分率52.73,100张处方总金额为11847.03元,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59.24元,合格处方195张,处方合格率97.5%。

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不规范处方

1、诊断与用药不符: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用药蒙脱石混悬液;消化不良使用维生素ad滴剂。

“产前检查”、“妊娠状态”、“妇科检查”、“调节疾患”、“放臵子宫内避孕器”诊断不适合开药。

2、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如诊断为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女性不孕、调节疾患应用抗菌药物。

3、《处方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例如:1、散结镇痛胶囊 0.4g*180粒

用法:1.2g 一日三次口服(20天用量。说明书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天3次)

4、用法用量不对

例如:黄藤素软胶囊用法一日一次,一次1粒不对,说明书: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暖宫七味散用法一天三次,一次3g不对,说明书:口服,一次1.5~3g,一日1~2次

药剂科

2014年5月28日

5月抗菌药物双十排序

注:表格内容有上至下按使用金额有多至少排序

高危药品管理文件

高危药品管理 一、高危药品定义: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三、高危药品分类储存: 高危药品需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避光、低温储存,存放架上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记,对高危要醒目标注提醒。在病区不得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并有使用剂量的限制。 四、高危药品分类目录:按药理作用可分为13类:

第一类麻醉性镇痛药,长期服用会有生理依赖型:芬太尼注射液及贴片、哌替啶、吗啡注射液及缓(控)释片剂、可待因、曲马等麻醉药品和一些精神药品。 第二类注射用电解质(微泵高浓度使用),使用不当易引起致命危险: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钾、10%氯化钠、25%硫酸镁。 第三类心脏血管用药,不当使用易引起立即致命危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丁胺、胺碘酮、米力农、硝酸甘油、硝普钠、心得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第四类抗痉挛、抗焦虑及安眠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具有药物依赖性的药品:地西泮、劳拉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第五类抗凝血药,应密切观察出血的并发症:肝素、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钠、依诺肝素)、替罗非班、华法令。 第六类血管升压药,主要毒性有水中毒及低血钠: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 第七类易引起低血糖症状的降血糖药品:如胰岛素制剂、阿卡波糖、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瑞格列奈、罗格列酮等。 第八类麻醉剂和神经肌肉阻断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丙泊酚、琥珀胆碱等。 肌肉松弛剂: ①、短效(5-10min):氯化琥珀胆碱(司克林); ②、中效(20 -30min):维库溴铵(仙林针)、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爱可松针); ③、长效(45-100min):哌库溴铵(阿端)。 第九类支气管扩张药,治疗的有效范围狭窄,过量易引发致命性心律不

高危药品(行业文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 A级高危药品管理 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的管理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发生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药品。必须是重点管理和监护。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储存,药品储存贴有“A级高危药品”专用标示;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储存和使用情况做记录。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时,应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或有明显标示),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领单本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是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理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二、B级高危药品管理 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

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等级较A级低。 B级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 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的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途径的医生须加签字。 4、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三、C级高危药品C级管理 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的第三层,包含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等级较B级低。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是,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时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A级高危药品 1、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按照高危药品A、B、C等级分类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药库将高危药品标识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五、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A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字;B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

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章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供临床医、药、护、技人员学习了解高危药品相关管理知识。 一、依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以下几类。(见表1)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药品核发人向药品领用人着重做用药交代。 (三)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表2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三)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8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表3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XX 市妇幼保健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高危药品引起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为促进该类药品临床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参照《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和推荐目录》,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和办法如下: 一、高危药品存放处应有明显标识,见图1: 图1.高危药品专用标识 该标识用于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二、高危药品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见图2: A 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B 级和C 级高危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亦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管理 图2.高危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 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措施 (一)A 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病区除抢救车上可存放贴有明显标识的高浓度氯化钾和氯化钠以外,其他区域一般不得存放上述药品。

●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A级高危药品时必须注明“高危”,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临床科室应在药剂科配合支持下根据各自用药特点,制定A 级高危药品使用标准浓度和调配操作规范;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医生开具A级高危药品处方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的书写错误;字迹应清晰,电脑录入时应认真核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药房查询或拨打临床药师咨询电话,必要时须提醒护士注意)。 (二)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B级高危药品时必须注明“高危”,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三)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门诊药房药师在核发高危药品时应向患者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用药信息,必要时需粘贴警示标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四、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

高危药品分类

专科高危药品 1 定义 药物使用错误是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但又可避免的原因之一,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品,高危药品引起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2 推荐的高危药品专用标识 该标识用于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也可嵌入电子处方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和处方调配系统,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2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 高危药品的管理可以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 图1 高危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中各级别的特点: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具体包含如下(见表1)

表1 A级高危药品13种

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表2 B级高危药品7种

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1]

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2010年7月修订版) 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是指当一个药物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机率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或危险的药品。未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伤害,参考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及参照药学部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制定如下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定(“麻、精”药品除外)。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吸入或全身麻醉药等列为二级管理高危药品(具体品种见附录一)。 2、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疗药品及部分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列为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具体品种见表1)。 3、由科室组织学习一级、二级管理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护士对一级、二级管理高危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4、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必须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并有明显的“高危药”警示标识。一级管理的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还另设醒目的提示警示标识。 5、执行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医嘱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双人核对,提高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的安全性。在执行一级管理高危药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暂停使用和报告医生,按医嘱对症处理,并按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上报。 6、需皮试的高危药品管理同时参照我院药学部制定的《药物过敏性试验管理办法》。 7、无论是否未高危药品,如药品包装内配有专用溶媒、专用加药器或专用输液器等,都必须使用该药品包装内的专用产品。 表1: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1)

表1: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2)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险药品就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她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高危药品警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药房设专人管理高危药品,并定期检查药品数量、效期,对检查情况认真记录。 7、护理站备用的高危药品单独存放,设置高危药品警示牌,提醒护理人员注意。 8、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必须提高警惕。在给药时,要严格执行5R原则:病人对(Right patient)、药品(Right drug)、剂量对(Right dose)、给药时间(Right time)、给药途径对(Right route);确保准确给药。 附录: 高危药品目录

病区急救备用药品管理与使用制度 一、目的 通过健全急救备用药品管理与使用制度,使检查制度落实到位,防止出现过期、变质药品;避免贮备药品数量过多影响成本控制;防止药物贮存瓶/盒选择不当而导致药品疗效下降;堵塞药品管理漏洞。 二、依据 《药品管理法》 三、适用范围 临床科室配“备用药品”审核、检查与使用的管理工作 四、内容 (一)备药品种、基数审核。 建立合适药品贮存基数,由科室负责人提交备药计划,报医务科与药剂科共同审核。各科根据疾病特点确定所需药品需求量,备药既要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又要避免积压, (二)备用药品的检查 1、科室护士长为所在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管理药品,指定责任感强的护士专门管理科内药品,明确职责,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检查频率:护士对科室所有药品数量进行交接检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总护士长每月督查。 2、建立《药品质量检查记录表》,检查者对检查情况如实记录。药房人员不定期下病区抽查药品管理情况,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做到层层把关。(2)检查内容:包括药品数量、药物有无变质、变色等质量问题及有效期,任何药品贮存盒上都标有有效期限,便于检查者核对。对于效期<6月且科内使用量少的药品,及时提醒到药房更换。 (三)备用药的使用 药品使用按“领新用旧”原则,为杜绝科室药品管理不当或更换不及时造成安全隐患或不良后果,科室应坚持批号旧的先用。 (四)备用药的摆放 1、实行“一目了然”管理方法:药品分类定位放置,通常将使用频率高的药物放在第一层,使用频率少的药物放在最上一层。 2、所有药品贮存盒/瓶外标识清楚,便于清点,标识上内容:药品名、剂量、单位、基数量及有效期)。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妇女儿童医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院高危药品临床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参照美国药物安全使用协会(ISMP)及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1.高危药品 1.1 高危药品定义 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临床上一般指药理作用显着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品及抗血凝制剂等。 1.2 高危药品分级(高危药品目录见附录1) 2.1.1 A级高危药品为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2.1.2 B级高危药品为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2.1.3 C级高危药品为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表1 高危药品分级

2.高危药品日常管理 2.1 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 2.1.1 药剂科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 2.1.1.1药品调剂室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其中A级高危药品应专区贮存。 2.1.1.2 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黑底黄字)提醒药学人员注意。其中A、B级高危药品应有明显专用标识。 2.1.1.3 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调剂室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高危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上架高危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 2.1.1.4 各调剂室需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保养,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用”,确保药品质量。 2.1.2 护理部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 2.1.2.1 护理单元原则上不存放高危药品(抢救药品除外)。如确实需要,须单独贮存在固定的地方,限量存放,并定期核查备用情况。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妇女儿童医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院高危药品临床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参照美国药物安全使用协会(ISMP)及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1.高危药品 1.1 高危药品定义 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临床上一般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品及抗血凝制剂等。 1.2 高危药品分级(高危药品目录见附录1) 2.1.1 A级高危药品为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2.1.2 B级高危药品为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2.1.3 C级高危药品为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表1 高危药品分级 编号 药品种类 (A级)(B级)(C级) 1 静脉用肾上腺素能 受体激动药 抗血栓药口服降糖药 2 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20%) 硬膜外/鞘内注射药肌肉松弛剂 3 胰岛素(皮下/静脉) 放射造影剂(静脉腹膜和血液透析液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用) 4 硫酸镁注射液肠外营养药中药注射剂 5 浓氯化钾注射液静脉用异丙嗪 6 作注射、吸入、冲洗 用灭菌用水(≥100 ml) 注射用化疗药 7 硝普钠注射液静脉用催产素 8 吸入/静脉全身麻醉 药 静脉用中度镇静药 9 静脉用改变心肌力 药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 10 静脉用抗心律失常 药阿片类镇痛药(注射 给药)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急诊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是指当一个药物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机率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或危险的药品。未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伤害,参考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科护理工作实际及参照药学部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制定如下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定(“麻、精”药品除外)。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吸入或全身麻醉药等列为二级管理高危药品(具体品种见附录二)。 2、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疗药品及部分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列为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具体品种见附录一)。 3、由科室组织学习一级、二级管理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护士对一级、二级管理高危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4、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必须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并有明显的“高危药”警示标识。一级管理的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还另设醒目的提示警示标识。 5、执行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医嘱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双人核对,提高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的安全性。在执行一级管理高危药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暂停使用和报告医生,按医嘱对症处理,并按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上报。 6、需皮试的高危药品管理同时参照我院药学部制定的《药物过敏性试验管理办法》。 7、无论是否为高危药品,如药品包装内配有专用溶媒、专用加药器

或专用输液器等,都必须使用该药品包装内的专用产品。 表1: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

附录二:二级管理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高危药品警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药房设专人管理高危药品,并定期检查药品数量、效期,对检查情况认真记录。 7、护理站备用的高危药品单独存放,设置高危药品警示牌,提醒护理人员注意。 8、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必须提高警惕。在给药时,要严格执行5R原则:病人对(Right patient)、药品(Right drug)、剂量对(Right dose)、给药时间(Right time)、给药途径对(Right route);确保准确给药。 附录:高危药品目录

病区急救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制度 一、目的 通过健全急救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制度,使检查制度落实到位,防止出现过期、变质药品;避免贮备药品数量过多影响成本控制;防止药物贮存瓶/盒选择不当而导致药品疗效下降;堵塞药品管理漏洞。 二、依据 《药品管理法》 三、适用范围 临床科室配“备用药品”审核、检查和使用的管理工作 四、内容 (一)备药品种、基数审核。 建立合适药品贮存基数,由科室负责人提交备药计划,报医务科和药剂科共同审核。各科根据疾病特点确定所需药品需求量,备药既要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又要避免积压,(二)备用药品的检查 1、科室护士长为所在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管理药品,指定责任感强的护士专门管理科内药品,明确职责,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检查频率:护士对科室所有药品数量进行交接检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总护士长每月督查。 2、建立《药品质量检查记录表》,检查者对检查情况如实记录。药房人员不定期下病区抽查药品管理情况,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做到层层把关。(2)检查内容:包括药品数量、药物有无变质、变色等质量问题及有效期,任何药品贮存盒上都标有有效期限,便于检查者核对。对于效期<6月且科内使用量少的药品,及时提醒到药房更换。(三)备用药的使用 药品使用按“领新用旧”原则,为杜绝科室药品管理不当或更换不及时造成安全隐患或不良后果,科室应坚持批号旧的先用。 (四)备用药的摆放 1、实行“一目了然”管理方法:药品分类定位放置,通常将使用频率高的药物放在第一层,使用频率少的药物放在最上一层。 2、所有药品贮存盒/瓶外标识清楚,便于清点,标识上内容:药品名、剂量、单位、基数量及有效期)。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 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供临床医、药、护、技人员学习了解高危药品相关管理知识。 一、依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 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以下几类。(见表1)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药品核发人向药品领用人着重做用药交代。 (三)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表2 B级高危药品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三)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8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表3 C级高危药品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美国药品安全使用协会(ISMP)对高危药品定义为: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临床上一般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松药及细胞毒药品等。为促进高危药品的合理使用,加强该类药品的监管,减少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发生,制订本办法。 一、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 (一)各调剂部门需设置专门药架存放高危药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护理单元需设高危药品专柜放置。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药柜)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醒药学及护理人员注意。 (二)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调剂室负责人指定药师以上技术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高危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保养。护理单元护士长指定专人负责本单元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高危药品质量安全。 (三)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用”,确保药品质量。 二、高危药品的调剂与使用 (一)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二)高危药品的调剂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并做到“四查十对”,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三)护理单元需严格限定使用人员资格,不具备独立值班能力的护士不得独立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护理人员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行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 三、高危药品的监管 (一)护理单元原则上不常备高危药品(抢救药除外),如确有需要,可少量存放,严格管理。 (二)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 (三)药剂科定期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更新,并将新引进高危药品信息及时告知相关科室和护理单元。 (四)定期对高危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反馈、整改。 特殊高危药品目录 秋水仙碱注射液,胰岛素(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硫酸镁注射液,甲氨蝶呤(口服,非肿瘤治疗用),阿片酊,缩宫素注射液(静脉注射),注射用硝普钠,浓氯化钾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静脉注射),高渗氯化钠注射液(浓度>O.9%)。 其中前5位高危药品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麻醉药、注射用浓氯化钾、静脉用抗凝药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 一、a级高危药品管理 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储存,药品储存处贴有“a级高危药品”专用标识;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储存和使用情况并做记录。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时,应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或有明显标识),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二、b级高危药品管理 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等级较a级低。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

给药。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三、c级高危药品管理 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等级较b级低。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第二篇: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xx年7月修订版) 高危药品(high-alertmedications)是指当一个药物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机率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或危险的药品。未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伤害,参考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nstituteforsafemedicationpractices,ismp)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及参照药学部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制定如下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定(“麻、精”药品除外)。

高危药品分级

高危药品分级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供临床医、药、护、技人员学习了解高危药品相关管理知识。 一、依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见表1) 表1 A级高危药品 A级高然药品管理措施 (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药品核发人向药品领用人着重做用药交代。 (三)护理人员在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 表2 B级高危药品 B级高然药品管理措施 (一)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五)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表3 C级高危药品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 一、A级高危药品管理 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储存,药品储存处贴有“A级高危药品”专用标识;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储存和使用情况并做记录。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时,应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或有明显标识),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二、B级高危药品管理 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等级较A 级低。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三、C级高危药品管理 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等级较B级低。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高危药品 (1)

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相关背景及我国管理现状概述 近日,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专家组在京召开用药错误案例解析研讨会,并在会上发布包含24个大类和14个品种药物的《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高警示药品”此前惯称“高危药品”,也称“高危险药品”,其概念最早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提出,即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 国内外高警示药品目录发展历史 国外系统提出高警示药品(高危药品)目录是在2003年。2003年ISMP第一次公布了高危药品目录,并在2007年、2008年和2012年进行了更新,目录包括22类高危药品和10种特别强调高危药品。ISMP与美国医疗机构评监联合会(JCAHO)最早公布的前5大类高危药品包括:胰岛素、安眠药及麻醉剂、可注射的氯化钾及磷酸钾浓缩液、静脉注射的抗凝药物(肝素)、浓度超过0.9%的氯化钠溶液。 我国对高警示药品(高危药品)的认识开始于2009年,历时不长。2012年3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在其官网发表题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文章内容指出:为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参照美国ISMP2008年公布的19类及13种高危药品目录,并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目录,将所涉及药品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各医疗机构可参照本目录制定本医疗机构的高危药品目录和管理办法,强调目录只能扩充不能减少。并推荐了高危药品的专用标识和“金字塔式”分级管理模式。 此外,高危药品按照使用频率和发生风险的高低被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高危药品即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我国管理现状 高警示药品尚无官方目录,把高警示药品管理起来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高警示药品目录。在我国,统一的高警示药品官方目录尚未出台,由学术组织推出的《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并不具有强制性,只是倡导医疗机构采用。要真正提高目录的执行力,还需政府出面将高警示药品目录统一起来,并上升为强制执行的用药规范。 医疗单位“自觉管理”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及目录修订稿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 及目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及目录 为了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推荐的分级管理制度和目录,同时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制订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及目录。 1.高危药品专用标识 高危药品 该标识为红底黑字,用于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也可嵌入电子处方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和处方调配系统,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2、?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 高危药品的管理可以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见图1 图1 高危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中各级别的特点: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见表1)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完整word版,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办法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一)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二)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三).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四).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高危药品调配发放、注射剂稀释和护士临床使用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六).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七).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八).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深圳博爱医院 2013年1月1日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实际用药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一、根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见表1) 表1 A级高危药品

1.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 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及目录(2020年九月整理).doc

雅江县人民医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分级管理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 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底白字标签该标识用于药剂科、临床科室高危药品管理。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药品调配发药时应仔细核对,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 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置并按规定上报,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 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 1.高危药品采取ABC三级管理:

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B、级高危药品是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C、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雅江县人民医院 二零一六年五月五日

附录:高危药品目录 A级高危药品: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盐酸麻黄碱注射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 注射用甲磺酸酚妥拉明、 去乙毛花苷注射液 注射用盐酸乌拉地尔、 注射用硝普钠 胺碘酮注射液 利多卡因注射液(用于抗心律失常)吸入或静脉用丙泊酚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 芬太尼透皮贴剂 硫酸镁注射液 氯化钾注射液 浓氯化钠 50%葡萄糖注射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