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环境。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和学生的社会调查,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能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2.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探究目标

师谈话导入,列举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正面影响的实例。

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样美好吗?生否定。

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七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一)分析讨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把收集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一一列举。

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景象有什么感想?大家现在按学习提纲的内容分小组展开讨论、思考学习提纲中问题,也可以就其他资料展开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寻找答案。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二)展示交流

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问题一:森林遭到了严重滥伐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动植物的生活将受到什么影响?

点评:森林在环境保护中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另外,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监测大气污染,消减噪音,驱菌和杀菌。以上所述是森林发挥的生态效益,森林还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投影出示资料,学生计算森林带来的经济效益。

问题二: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沙尘暴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分析一下沙尘暴的起因中哪些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这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点评:沙尘暴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是有直接关系的。

问题三:除了用网捕杀以外,有些人还用哪些手段残害鸟类?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将会产生哪些变化?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点评: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鸟在捍卫人类经济利益和维护人类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计的。过去人们以为农药可以代替一切,就滥施各种化学农药,结果污染了环境。由此,人们才认识到生物防治,特别是鸟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肉供食用,羽毛可以做羽绒服,可以保护庄稼,可以当宠物,可以脱贫致富。

问题四:“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是,现在部分湖区里滋生了大量的蓝藻,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也无法生存了。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

点评:希望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们到太湖旅游时能看到清澈秀美的太湖水。

(三)明辨是非,增强保护生物圈的责任感

师:请同学们对这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做出评价。

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无能为力,还是可以有所作为?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以上我们关注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干扰和破坏时触目惊心的,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动、植物的生活,也使人类的正常活动受到了影响。

三.达标测评强化目标

1.下面左边所列的做法中,哪些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哪些会破坏环境?请你判断,并用线段分别与右边的项目相连。

若想吃的好,就吃蛙蛇鸟

要致富,大砍树

绿化荒山,鸟语花

能改善生态环境

围湖造田,围海造田

毁林开荒种粮食

用电网捕鱼,能把大鱼小鱼都捕到

挖尽甘草和黄连,用作中药治好

病会破坏生态环境

看到毒蛇就打死

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春夏之交的鱼类繁殖期,我国沿海实行“休渔”(禁止捕鱼)

2.当你发现有人滥杀青蛙、偷猎鸟类,或者知道有人盗伐林木时,你觉得最好是()

A去和他们辩论,不让他们继续这么做

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将这些人抓住,扭送公安局惩处

D告诉当地的政府或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处他们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还能做的事是

()

四.总结升华拓展目标

导入保护环境视频,学生观看,引发共鸣

师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上,人类应以怎样的行为维护这个星球的平衡,我们能为小鸟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下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保护环境的探究报告。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 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 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A.绿化美化环境 B.在田间焚烧秸杆 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D.淘汰高耗能企业 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清运垃圾 C.洒水 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燃放烟花爆竹 C.使用环保购物袋 D.购买精包装商品 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 A.③⑤ B.①②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植树造林 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 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 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 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 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 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 二、判断题 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 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 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 三、填空题 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垃圾. 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一、人类—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如果以人类为中心,讨论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生物圈和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一样,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人类又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说,人是生物的一种。在生物分类学上,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与人类同处于哺乳动物纲的还马、牛、虎、兔、羊、猴、狗、猪等。他们都是胎生、恒温,以母乳哺育幼体,并且大都具有毛皮。与人类同处于灵长目的有猴子、猩猩、猿等。实际上人就是从猿演化而来的,人是动物的一种,与动物有着渊源的关系。尽管人类与一般的动物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人能够制造工具,大脑发达,具有主观能动性等),但人毕竟是由动物演化而来的,人来自生物圈,人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二、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生物圈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人体本身不能直接制造有机质,人体机能的维持必须依靠生物制造或者提供的有机质。从生物链来说,人是杂食动物,是高级的消费者。要维持人类的生活,必须要有足够的植物与动物为之提供足够量的食物。尽管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单位面积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地球能够养育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当人口的数量超过其负载量或者当生物的数量与质量降低到一定限度时,将会对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有人估算,地球环境的最大人口容量为120 亿。如果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长速率,到21 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125 亿,接近或超过地球环境的最大人

口容量。人口的增加,将会给生物圈带来巨大的压力:更多的植物和动物将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生态系统将面临着失去平衡的可能。如果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人类的末日也就距离不远了。 三、植物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 19 世纪末,英国的一位物理学家曾经十分忧虑地预言,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 年以后,地球上的氧气将会被用光,人类将趋于灭亡。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发现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减少。这要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尽管人类、动物呼吸作用和工业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但由于植物光合作用不断制造并放出氧气,从而保证了大气中氧气的相对稳定。如果没有植物或者植物数量不够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耗氧气的工业的发展,氧气的短缺不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在某些局部环境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氧气缺乏的状况,在拥挤的商店或者会场,在空气污染严重的街道或者工厂,我们都或多或少感到呼吸不畅。在某些绿地缺乏和人口密集的城市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否与正常大气一样,还值得分析研究。一些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的呼吸需要0.75 kg的氧气,每个城市人的生活与生产消耗的氧气总量平均为每天7.5kg,这些氧气40% 来自海洋,60% 来自城市绿地。由此计算,每个城市人需要61.5 m2的绿地,才能保证呼吸到的空气是新鲜的。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 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 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南美北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流域,为大热带雨林,面积6,000,000 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里),覆盖巴西总面积40%。北抵圭亚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脉,南为巴西中央高原,东临大西洋。 亚马逊河流域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东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宽320公里〔200哩〕)延伸到低地与安地斯山脉山麓丘陵相接处,形成一条林带,逐渐拓宽至1,900公里(1,200哩)。雨林异常宽广,而且连绵不断,反映出该地气候特点:多雨、潮湿及普遍 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著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其中许多科学上至今尚无记载。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类树种,包括香桃木、月桂类、棕榈、金合欢、黄檀木、巴西果及橡胶树。桃花心木与亚马逊雪松可作优质木材。主要野生动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红鹿、水豚和许多齧齿动物,亦有多种猴类,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这个雨林的生物多样化相当出色,聚集了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千种鸟 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有的专家估计每平方公里大约有超过75000种的树木,15万种高等植物,包括有9万吨的植物生物量。科学家指 出,单单在巴西已约有96,660至128,843种无脊椎动物。亚马逊雨林的植物品种是全球最多种性的,有专家估计,1平方千米可能含有超过75,000种树及150,000高级植物,1平方千米可含有90,790公吨存活的植物。亚马逊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动物及植物生境。全世界五分之一的雀鸟都居住于亚马逊雨林。现时,大约有438,000种有经 济及社会利益的植物发现于亚马逊雨林,还有更多的有待发现及分类。 然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毫无节制的开发已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人类对地球破坏

第一点: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后果。它使南极冰雪受热融化,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升高,直接威胁着沿海国家以及世界上30多个海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据联合环境署提供的资料,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已经升高了10至25厘米,预测下世纪继续上升15至95厘米。如果这一预测成为事实,世界各地海岸线的70%将被海水淹没。50年后,像马尔代夫那样的岛国将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某些沿海城市,如大阪、曼谷、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等,将完全或局部被海水淹没。全球变暖会使水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去年以来地球上接连出现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 第二点:森林破坏。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 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第三点:水资源的破坏。降水量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6.5%。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3%,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3.0%。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新疆、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2004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7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94亿立方米,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为97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2921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2004年全国矿化度小于或等于2克/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436 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7.8%。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42亿立方米,加上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描述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2.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3.培养学生认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4.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难点:探究水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生)查阅整理资料。(师)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课件等。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出示两组图画) 1.青山---绿水—蓝天—小鸟—整齐街道—说笑的人群—和谐 的环境。 2.繁华的都市—拥挤的人群—灰蒙蒙的天空—荒山—污水— 垂死挣扎的鱼儿。 3.学生观察发表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4.提出问题:人类要生存,必须要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人类

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影响?(导入课题) 二.新课探究: 1.展示学生课前查阅的大量有关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生物圈 的影响,滥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影 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小组做的 最好。 ①关于土地的研究。 ②关于森林的研究。 2.提出问题:综合我们的研究资料,大家有什么想法? (一)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1.分析教材图3.7—4的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讨论解决: 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 ⑵分析人口增长曲线的特点,尝试说出造成这种变化的趋势原 因。 ⑶人口的急剧增加会导致哪些后果呢?谈谈你的看法。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提出问题: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懈地追求生产力的发展与 社会文明的进步,例如:工业革命等,对生物圈的影响也 越来越大。 读课本123页资料,分析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⑴人们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怎样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求较高。重点体现在(1)分析有关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的资料,收集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资料。(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并写出调查报告。(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紧扣本册“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本章起到点题、发展、提升的作用。 二、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15分钟) 学生通过10个填空题来预习课本知识。 2、教师精讲(10分钟) 通过先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精讲的方式,主要讲解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弧。3、巩固练习(10分钟) 通过精选试题形式巩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4、检测反馈(10分钟) 课堂小结再次巩固,并准备小测。 三、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难点:1.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调查结果。 五、评价设计 1、环节一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复习情况,并给小组积分,完成目标1、 2、 3、4的基础知识 2、环节二通过教师精讲和全班交流的方式来评价,积极总结归纳知识点,对于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完成目标1、2、 3、4 3、环节三通过课堂练习,再次巩固重要知识点,找出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完成目标1、2、3、4 4、环节四通过小测的方式进行检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导学案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二、自主学习

人类破坏大自然

人类破坏大自然,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众所周知,环境危机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谓环境污染,是指因人为的活动,向环境排入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发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大气污染、陆地水污染、海洋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而所谓环境破坏,则是指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环境,致使环境效能受到破坏或降低,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的破坏、森林资源的破坏、草原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破坏、矿产资源的破坏、物种资源的破坏、自然景观的破坏、风景名胜地和文化遗迹地的破坏等。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人类现行生存方式与地球的生命支持能力相悖的日趋加剧,致使环境危机具有如下特征: (一)环境危机的全球化 当前环境危机则超越了国界,表现为全球化的特征:比如,最为世人关注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其影响范围不但集中于人类居住的地球陆地表面和低层大气空间,而且涉及到高空、海洋。又如,大气污染,酸雨的危害。再如,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升高,几乎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沿海国家和地区将造成毁灭性灾害。 (二)环境危机的综合化 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土壤侵蚀、城市拥挤等诸多领域,从而呈现出综合化的特征。 (三)环境危机的高技术化 众所周知,原子弹、导弹的试验,核反应堆的使用及其事故,以及电磁辐射等对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四)环境危机的极限化 事实上,当前的环境危机,都从不同层次,通过不同途径,并互相促进着形成一股推进环境恶化的合力,把人类推向环境承载容量的边沿,从而使当前环境危机呈现出极限化的特征。 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 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 1、“人口说”,认为环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 2、“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 3、“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 4、“进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 5、“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 6、“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获得利润; 7、“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 8、“技术说”,认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 9、“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的政府机关被亲工业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机关瘫痪无力; 10、“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环保小知识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各有哪些: 不可回收垃圾多是一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剩饭、花草树叶等。 生活中可回收资源主要有: (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课改理念: 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的第一课时,本来这章是“生物圈中的人”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章,主要阐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以及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有义务保护好生物圈。但本人作出了教学进度的调整依据是3月份“植树节,世界林业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结合这些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意义更大,更能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能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

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出发保护环境。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及组织布置学生查阅、整理资料。准备“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的材料,器具等。 学生: (一)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收集资料并整理。 (二)布置学生课前设计科学合理的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的 危害探究实验方案,并开展探究实验,准备上课交流和实验结果汇报。 5.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举例分析、探究等方法。 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举例,探究等方法,把身边真实、形象、生动的实例展示出来、直观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6.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语言交流。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环境。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和学生的社会调查,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能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2.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探究目标 师谈话导入,列举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正面影响的实例。 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样美好吗?生否定。 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七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一)分析讨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把收集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一一列举。 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景象有什么感想?大家现在按学习提纲的内容分小组展开讨论、思考学习提纲中问题,也可以就其他资料展开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寻找答案。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二)展示交流 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问题一:森林遭到了严重滥伐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动植物的生活将受到什么影响? 点评:森林在环境保护中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另外,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监测大气污染,消减噪音,驱菌和杀菌。以上所述是森林发挥的生态效益,森林还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投影出示资料,学生计算森林带来的经济效益。 问题二: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沙尘暴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分析一下沙尘暴的起因中哪些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这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点评:沙尘暴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是有直接关系的。 问题三:除了用网捕杀以外,有些人还用哪些手段残害鸟类?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将会产生哪些变化?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点评: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鸟在捍卫人类经济利益和维护人类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计的。过去人们以为农药可以代替一切,就滥施各种化学农药,结果污染了环境。由此,人们才认识到生物防治,特别是鸟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肉供食用,羽毛可以做羽绒服,可以保护庄稼,可以当宠物,可以脱贫致富。 问题四:“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是,现在部分湖区里滋生了大量的蓝藻,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也无法生存了。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被人类自己破坏的危机感,关注的环境问题,参与环保活动,形成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点击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活动:播放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圈的相关图片,并提出问题: 问题一:人类活动已经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欣赏与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目的:让学生认识这种影响实际上也威胁人类自己的生存。)教师归纳与引导: 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已经极大地破坏了我们的家园——地球。同学们观看了以上图片,一定会为地球鸣不平,所以,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哪些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负面影响呢? (一)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PPT展示几张关于人类利用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带领学生阅读P123分析讨论。 讨论相关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举出几种生活用品来自哪里?看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 2、总结一下生物圈有哪些价值? 说说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不合理利用;请同学们回答: 1、自然资源根据是否再生,分为哪两种?各举3例。 2、怎样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视野拓展: 1、面对全球的能源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 2、乱砍乱伐树木,会造成哪些危害?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①人们使用一次性木筷有关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②讨论主题: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与弊。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 目前,一次性木筷在日常生活中已普遍使用,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资产,但是也带来了破坏森林、污染环境、卫生防疫等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P125资料,分析并讨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环境的影响。思考讨论题。 教师总结: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的意义和对策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地球上所有生物间又是以各自的生物圈相互串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生物愈是进化,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就愈差,(非典的肆虐就是最好的例子). 保护环境的意义: 环境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从环境保护的宏观角度来说,就是这个人类的家园地球。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那么保护环境既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换句话说,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保护环境的对策: 先谈谈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吧。一是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保欠账多,不少地方环境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该治理的不治理,边治理边破坏。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三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环境保护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些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因此,要保护环境,就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完善环境管理体制。也要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制定区域开发和保护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还要严肃法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健全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环保监督执法能力建设。还有加强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支撑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动员社会力量保护环境吧,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让每一个人都有环保意识,负责任的做到环保,从我做起。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篇一:第七章.教案设计 第七章.教案设计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环境。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和学生的社会调查,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能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2.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探究目标 师谈话导入,列举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正面影响的实例。 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样美好吗?生否定。 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七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一)分析讨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把收集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一一列举。 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景象有什么感想?大家现在按学习提纲的内容分小组展开讨论、思考学习提纲中问题,也可以就其他资料展开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寻找答案。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二)展示交流 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问题一:森林遭到了严重滥伐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动植物的生活将受到什么影响? 点评:森林在环境保护中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另外,森林还能吸收有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题目(郝中)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郝中) 一、单选题 1.草原发展畜牧业不正确的措施是() A. 兴修水利,浇灌草原 B. 大力灭狼灭鼠,防止狼吃羊 C. 控制牲畜数量,轮换放牧 D. 防止风沙,营造防护林 2.下列不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A.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 B.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 C. 开山、围湖种粮食 D. 不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是() A. 矿产资源 B. 气候资源 C. 生物资源 D. 水资源 4.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 燃烧烟花爆竹 B. 汽车排出的尾气 C. 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D. 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5.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A. 酸雨 B. 竹子开花 C. 温室效应 D. 水土流失 6.2008年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 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 不随意扔掉废旧电池 C.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 D. 大量使用纸质贺卡问候亲朋好友 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下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 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B. 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C. 表明计划生育不再适合我国国情 D. 有利于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8.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 A.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 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和种植 C. 多种只单纯的杉木林 D. 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而先富起来 9.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你认为与之有关的是() A. 洪水泛滥 B. 森林遭到严重砍伐 C. 自然灾害 10.某校举行“秀出我的环保行动”活动,以下“秀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 旅行自带洗漱用具 C. 作业纸反面当草稿 D. 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11.科学家发现近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升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A. 野生动物大量灭绝 B. 地震海啸频繁发生 C. 淡水资源严重污染 D.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人类与生物圈

第七章人類與生物圈 壹、教學目標 一、認知領域: 1.說明人類和其他零長類的差異。 2.說明人類社會演變的過程及其在生態系中地位的演變、 3.了解人類隨著社會演變和人口增加後,其對環境的影響日益嚴重。 4.說出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和產生的原因。 5.提供解決世界環境問題的方法。 6.說明設置國家公園或自然保留區的意義。 7.了解如何永續利用環境資源 二、技能領域: 1.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減少垃圾。 2.依據實際資料說明居住地的河川及其污染程度。 3.討論國家公園特色。 三、情意領域: 1.了解人類僅是地球上現存物種中的一員,地球上的資源不應僅為人類獨享。2.了解我們今日享用的一切都是前人遺留下來的寶貴資產,我們有義務為後代

子孫留下一個美好的生存環境。 3.了解人類若改變了地形地貌,會影響生活於其間之其他物種,而最終受害的可能仍是人類自己。 4.關心臺灣的環境問題,從修正自我的行為做起,進而去影響別人。 5.關心全球的環境問題,培養「善待環境,珍惜資源」的態度,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地球公民。 貳、概念分析 一、人類在生態系中的地位是隨著人類社會型態變遷而改變。 1.由水及水蒸氣所包圍的部分就是水圈(hydrosphere)。 2.水圈中的水質特性,如酸鹼值、礦物質濃度,使生存於其中的生物種類不同。3.液態水所組成的生態系稱為水域生態系 4.水域生態系又因各種理化因子之不同,再區分為淡水生態系、海水生態系及沼澤生態系。 二、地球的面積有限,食物生產量也只能供應一定量的人,人類應思考人口膨脹的問題,學習如何控制人口數目,並尋求與自然和平共存之道。 1.溪流、江河等流動水域的水流較急,可增加水中溶氧量等。 2.湖泊、水潭等靜止水域的溶氧量較低。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出发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1、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出发保护环境。 【教学方法】 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举例,探究等方法,把身边真实、形象、生动的实例展示出来、直观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

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引入:一组“山清水秀的自然图片”,另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在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入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识 1、通过学生活动根据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判断对生物圈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练习1),并判断人类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影响。引入正题。 2、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现地球上陆地状况及利用土地对生物圈影响的图片,通过眼前的现实例子,通过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分析这些不科学的无限制的利用土地,对生物圈有何影响,,最后归纳出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现砍伐森林对生物圈影响的图片,通过直观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森林的作用及对森林砍伐无节制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对“人类使用一次性筷子”中的利弊分组进行举例说明发表交流意见。最后归纳出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森林。这样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总结能力。促进学生在理解砍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基础上,再利用现实的例子自己分析,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更进一步的突破。 4、从上面的分析了解人类的活动会造成各种的污染的基础上,请学生归纳“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的危害”进行探究实验得出方案,观察记录的结果。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牢固、长久保留在记忆中。师再次播放实验结果的图片,通过观察加强理解,来说明酸雨对生物的危害大,此来告示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危害,并以此呼吁自觉保护环境,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突出探究性实验的一些主要的注意事项,及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此分别进行了来达到目的。 5、点评及评价:点评学生写的为保护环境自己做到的一件事及一句保护环

高三作文读后感: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高三作文读后感: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一个地球养育着整个生物圈。人类就在这个生物圈中生存和发展。然而,人对自然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自然界本身的抗干扰的能力。人口爆炸,已经使地球不堪负重;环境污染,已使其伤痕累累;生态失衡,已使她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物种灭绝,还危及到整个生物圈……我们的地球正超负荷运转。人类的警钟,是由自己把它敲响的;地球的末日,是地球人自己酿造的一杯苦酒。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今地球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每年消失约2100万公顷;森林每分钟消失21公顷,每年约消失1100万公顷;每分钟有11公顷的土地沙漠化,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4500亿吨…… 带来的结果是: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环境污染!人类乱乱砍滥伐,森林一片片地在我们眼前消失,只剩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欲哭无泪地向上天诉说着它们的不幸!人们还捕杀动物、破坏植物,它们可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再看工厂里冒出来的黑烟,汽车“尾巴”里排出的废气,它们给城市罩上了一层厚重的

灰色的“外套”。人们不仅对地面上的资源毫不留情地进行破坏,对地下资源也不放过,如毫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等。人类水资源状况也是不容乐观!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8万亿亿升,但现存水储备的99%是不宜人类所用的。因为其中97%是海水,2%是冰,且大部分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其余的也在800米以下的地层。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0。01%,至于雨水则占总量的0。001%,而且大部分都落在海洋里;陆地上每年径流总量约为41万亿立方米,其中78%以洪水形式从无人区流入大海,只有22%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 有人说:“地球的资源枯竭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可是经科学家的考证,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 万亿公里内,没有一颗星球适合人类生存。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在破坏地球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避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人口迅速膨胀,由此而带来的盲目发展经济而造成的能源紧张,物耗过量、工农业污染、土地减少、食物短缺、住房困难、人文环境恶化、社会秩序混乱、局部战争不断等等社会与自然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终究要酿成人类的灭顶之灾。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个迫切任务。 我们地球人不能再等闲处之了,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摒弃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

关于人类破坏环境的资料

关于人类破坏环境的资料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发表《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报告》说,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 自工业化初期至今,全球渔业资源减少90%;1/3的两栖动物、1/5的哺乳动物和1/4的针叶树种濒临灭绝;大自然调节气候、空气和水源的能力大幅下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冲击越来越多。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许多项目都与环境有关,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各项目标的中心支柱,环境领域的千年目标不实现,包括脱贫、消除饥饿和疾病等方面的目标也无从谈起。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成立“环境监督部”,专职监督全球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及时发出警告和提出建议。报告还呼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认真采纳科学家们的建议,推动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在2010年底前扭转生物多样性被大幅破坏的趋势。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 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从喝 纯水想起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据中 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 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 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 经济成果的恶魔。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 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 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 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 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 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 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 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中 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 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 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 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全国1/3的城市人 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 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 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 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在 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 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 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 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 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 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 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 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 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臭氧 层:人类的保护层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 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 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 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 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 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 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 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 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这 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 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 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 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 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 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 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 深思的景象。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 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 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 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 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 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和影响生物生长。厄尔尼诺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 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 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 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 里。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 的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 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 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 度异常上升。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 下降。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温室气体 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 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 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 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 现象。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