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史教学资料: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doc

建筑史教学资料: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doc

建筑史教学资料: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doc
建筑史教学资料: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doc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2004-2005年度使用,仅供参考

提示:各条目后标明《中国建筑史(第五版)》参考页码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论

1论述题

1、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常见类型? 11、12

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特点。并举出其几种基本布局7-10

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什么优缺点?1、2

4、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色彩的特点270-276

5、中国清代建筑彩画的种类及特点295-298

6、中国古代家具及陈设的特点273

7、屮国古代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0 (环境分析、利用和改造参见213-226;关于风水理论参考此题)

8、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13 (样式雷参见47;另附传统建筑图学方法和设计237)

9、中国古代建筑意匠212-246

(1)屮国古代营造观念213-218

(2)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7)

(3)屮国古代建筑的形态、空间和秩序

(4)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238-240)

10、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1)屋顶曲线的常见做法(含屋面曲线和角部起翘)267-268,参见287

(2)屋顶造型艺术(240-242)

2绘图?论述题

1、中国古代典型单座建筑的平面5

2、中国木结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2—4

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常见类型6、266

3、名词解释

1、侧脚258;生起258;梭柱5、257;卷杀5;收分5

2、材梨制、材分制、模数制242宋代的八等材261清代的斗口制282

3、举折法268;举架法280

4、斗棋4、259

5、大式建筑、小式建筑277

6、《营造法式》(阐述产牛的背景、内容与成就)39 (参见13、242;另附《工程做法》47)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

1、论述题一各时期建筑概况

1、从史前房屋遗址谈谈中国建筑的起源问题15 (干栏和穴居住宅,公共建筑遗址17-18)

2、原始社会建筑概况

(1)半坡和姜寨原始村落的布局有什么特色?16-17

(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的情况15-16

(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房屋遗址的区别17

3、夏(或先商)时期建筑概况

(1)河南二里头宫殿遗址19

(2)甲骨文反映建筑形式举例(参考刘敦祯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4、西周时期建筑概况(22)

(1)陕西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22

5、战国时期建筑概况25-27

6、秦时期建筑概况27-28

7、汉代建筑概况(含砖石结构的发展;木构的成就)28-31

8、唐代建筑概况(含木构的特征;建筑的风格)35-38

9、宋代建筑概况39-42

10、明代建筑概况(含砖石建筑成就;明清木构建筑变化;明清建筑风格变化)45

11、清代建筑概况46-47

提示:各时期建筑概况一般包含以下常见内容:城市建设、园林、砖石结构的发展、木构的特征、建筑的风格等。

2、论述题一综合

1、高台建筑的历史变迁(春秋24战国26汉28;另109)

2、各时期砖石建筑的发展(重点在于汉、隋、唐、明;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

3、各时期城市建设的发展(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

4、各时期建筑风格的变化(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

三、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与实例分析

1、类型概述

1、住宅部分

(1)北京四合院91

(2)干栏(干阑)85窑洞89、97-98碉楼87 土楼88、95-97阿以旺90毡包90

2、宫殿坛庙陵墓

(1)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109-110

(2)祭祀建筑(坛庙)的三种类型简况118-120

(3)陵园建筑的变化131 — 132

3、宗教建筑

(1)中国道教、伊斯兰教建筑和汉地佛教寺院简况145-146

(2)佛塔及其主要类型,了解典型实例32、165

(3)石窟寺及其主要类型,了解典型实例32 — 33、177 (附:摩崖造像177)

2、典型实例分析

提示:单体实例注意空间形态与结构技术的关系,注意立面或剖面简图;

1、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126

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146-149

3、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150—152

4、山西应县木塔166—167

提示: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辅助说明。

1、明清故宫113-116

2、北京天坛122—124

3、曲阜孔庙127

4、北京明十三陵138-140

四、中国古代园林

1、中国园林的哲学思想(183)

2、唐宋一明清的园林发展181-183

3、明清皇家苑囿的特点(包括和江南私家园林理景手法的区别和联系)(184-185)

4、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木设计原则和手法(含壳山理水手法)191 — 194

5、绘简图分析北京颐和园与苏州拙政园189-191; 197-199

6、风景建设的类型、原则和手法(202-205)

五、中国古代城市

1、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况49-51

2、《考工记》的王城制50

3、汉长安城的规划特点54-55

5、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59-63

6、宋开封城、平江府的规划特点63-65; 75-77

7、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67-69

8、了解地方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71-73

六、中国近代建筑史

1、我国近代建筑发展的概况299-304

2、近代城市的类型及变化特点307-312

3、了解近代建筑类型的发展情况(重点:住宅325-332)

4、近代建筑思潮369-391 (重点:传统复兴的三种模式373-385)

5、绘图分析南京中山陵376-377

6、绘图分析广州屮山纪念堂377—378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汇总一次给大家: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唐长安城和明清北京是重点 举个例子:论述为何中国古代如此长期、广泛地采用木架建筑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 作图题:举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有一道作图题,书上没有图,但我画过几次板书的,反复强调的,希望你们好好把握,在课外书有(穿斗式的屋架)《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宽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A、小雁塔(唐)B、摩尼殿(北宋)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燕下都故城D、东汉洛阳。 22.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年开始营造皇陵。 A、第一年B、第二年C、第三年D、第四年 23.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A、唐乾陵B、汉文帝灞陵C、汉武帝茂陵D、宋裕陵24.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A、洛阳白马寺B、武当山建筑群C、天龙山石窟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 25.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菩萨道场。 A、文殊菩萨B、普贤菩萨C、地藏菩萨D、观音菩萨26.()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A、山西佛光寺大殿B、山西应县木塔C、蓟县独乐寺山门D、河北正定隆兴寺 27.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的是() A、布达拉宫B、普陀宗乘庙C、雍和宫D、席力图召28.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河南嵩岳寺塔B、小雁塔C、苏州虎丘塔D、云南大理三塔 29.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 30.天坛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 二·简释(10分,可随机抽取5道题) 1.一池三山 2.黄肠题凑 3.抱厦 4.叉柱造、 5.缠柱造、 6.永定造 7.副阶周匝 8.收山 9.推山 10.阑额 11.普拍枋 12.和玺彩画 13.旋子彩画 14.苏式彩画 三、图释(10分,随机抽取5道题) 1.两出羡道 2.鸱尾 3.悬鱼 4.吻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古代中国部分 【简答】木架建筑的优点: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简答】木架建筑的缺陷: (1)木材越来越少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3)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简答】穿斗式(或“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简答】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三到五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简答】穿斗式和抬梁式的区别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名词解释】斗栱 斗拱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填空选择】斗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名词解释】干阑建筑 干阑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西南山区少数民族仍多采用这种建筑。有人认为这种建筑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 【填空选择】斗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 【填空选择】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填空选择】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名词解释】庭院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简答】古代庭院的围合方式 (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3)主房前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为三合院。 【简答】古代中国建筑主要从几个方面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1)善择基址 (2)因地制宜 (3)整治环境 (4)心理补偿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1、著名的石窟有哪几个?甘肃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2、在我国园林的发展史中到什么时候园林的创作方法逐渐向写意方向发展?两宋时代 3、中国人与自然之间产生的自然观与宇宙观是什么?天人合一(儒家)、物我一体(道家) 4、中国古建筑房屋一般以什么为承重构件?柱 5、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建筑形式属于哪一种?干阑式建筑 6、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通过西南面的洞可以借三十六鸳鸯馆的景。 7、在土楼的建造中要用到哪三种材料?竹片、黏土、糯米 8、历代帝王的陵墓中因山为穴是从哪代开始的?唐代 9、对后世江南城市住宅和私家园林的建造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南宋 10、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变化的程序可以说保持很强的稳定性。 11、在颐和园当中水面占据3/4 12、我国古典家具完成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变革是南北朝。 13、说文解字中我们把什么解说为种植果木之处?园 14、长城起源于战国。我们现今所保留的砖长城都是明代所保留的 15、解释下什么是斗拱?清代建筑尺寸的一种计量单位。斗口按建筑等级划分为11等,只要选定了一种斗口尺寸,建筑物的其他尺寸就都确定了。 19.解释下什么是都料?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专业性非常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的施工指挥并以此为生。 16、台榭台本是土筑的高台,台上有建筑物则称之为”台榭”,是供帝王游娱、阅军、远眺之用的建筑物,后来离宫也称台。 17、什么叫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第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第三,宏伟的前殿与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第四,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19、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3) 有诗画的情趣,园林如诗如画(4) 有意境的蕴涵 26、清朝建筑的成就与特征P51(1)供政治者享乐的园林达到了极盛期。(清代帝王苑囿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建筑量之巨,是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2)藏传佛教的建筑兴盛。(由于蒙藏民族的崇信和清朝的提倡,兴建了大批藏传佛教建筑)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由于清朝的版图大,境内少数名族多,居住建筑的类型特别丰富,遗物也最多) (4)简化单体建筑、提高群体与装饰设计水平。(清代群体布置手法十分成熟) (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例如采用水湿压弯法,对接与包镶法,引进玻璃,使门窗样式发

《中国建筑史》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

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3、明清北京城中轴线长7.5里,起于永定门,止于正阳门。 24、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6、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中国建筑史提纲及重点

1、中国古建筑的起源 我国传统建筑的起源是从民居建筑开始的,一为“筑木为巢”的巢居,一为“陶复陶穴”的穴居。 巢居是先民们为了避免地面潮湿、虫蛇侵袭,在枝干分支的叉面上铺设枝干茎叶,搭架简陋的遮盖棚,以此作为居住所。干栏式建筑便是从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我国黄河流域黄土层地区,由于土质细密坚硬、地下水位低,先民们开始在山崖或山坡上挖掘横向的洞穴作为居室。由于这种居室不利于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他们开始在平地上挖掘竖向的地穴。随着立柱的加入,深入地下的穴居逐渐升上地面,完成由穴向屋的转变。 2、木结构的类型、基本构件 我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类型,大致分为四个类型: (1)抬梁式结构: 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放梁,梁上再放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由此层层叠 落到屋脊,并在各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屋椽,由此形成整个框架。这种形式构 件复杂,但是结实牢固、经久耐用。由于室内少柱或无柱,内部空间宽敞,门 窗安排方便,可以做出美观造型。 (2)穿斗式结构: 由于柱距较密,柱与柱之间用木穿连接。穿斗式架构不使用木梁,直接用 木柱承檩,檩上架椽。优点是用较少的料建较大的屋,柱与穿形成的网状结构, 结构牢固,抗风性好。缺点是屋内柱子多,不能形成较开阔的内部空间。 (3)井干式结构: 用天然原木嵌接成框状,层层垒跌,形成房屋的壁体,屋顶也用原木制成。(4)干栏式结构: 先用柱子在底屋做一高台,上面放梁铺板,形成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架屋,上层住人,下层杂用。 基本构件:梁、柱、榫卯、斗栱等。

3、中国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类型及其分布 1、南北四合院 2、窑洞式 3、三坊一照壁与一颗印式 4、土楼式 5、碉房 6、天井式 4、阴阳五行思想(方位、颜色、象征物) 阴阳最初的概念是指日之向背,后来人们将阴阳解释为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认为一切事物皆有阴阳两个相互对立、依存的因素组成。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24课时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24学时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适用班级:2015级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要素: 1、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 2、适用专业:公共选修课; 3、学时:24; 4、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它学习研究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灿烂的建筑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主要讲授中华建筑的起源、发展、体系、演进、风格与辉煌。重点为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园林风景、宫殿陵墓、建筑形式、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丰富的资料和大量的图片。使学生丰富自己对中华建筑历史的了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与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与概况、城市建设、住宅与聚落、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园林与风景建设、古代木结构建筑特征等主要部分,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绪论部分: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特征。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二、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原始社会建筑:学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主要建筑形式:阑干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建筑特征。 2、奴隶社会建筑:学习夏、商、周、春秋时期建筑发展。代表建筑有:河南偃师夏朝二里头遗址、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陕

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春秋秦国宗庙遗址。 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学习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时期人建筑发展概况。代表建筑有:山东临淄齐故都遗址、秦始皇陵、东汉明器、沂南汉代石墓、北魏洛阳永宁寺、云岗石窟。 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学习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等时期的建筑发展概况。主要代表建筑有:隋河北赵州桥、唐长安城、西安小雁塔、宋东京汴梁城、辽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5、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学习元、明、清等代建筑发展概况。主要代表建筑有:元大都、广胜寺、明孝陵、北京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西藏布达拉宫等。 三、城市建设: 1、城市发展基本要素; 2、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发展阶段; 3、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汉长安城的建设;北魏洛阳的建设;南朝建康的建设;隋大兴城的建设;宋东京的建设;元大都的建设;明清北京城的建设;明南京城的建设。 4、地方城市建设:地方城市的主要基础设施;赣州城市排水、明归德府平面布置;明代松江府建设、南宋平江府建设;登州及蓬莱水城。 四、住宅与聚落: 1、住宅形制演变;住宅构筑类型; 2、住宅实例:北京四合院、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河 南巩县窟洞、安徽歙县棠樾村、山西襄汾丁村。 五、宫殿、坛庙、陵墓: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唐长安大明宫;明清北京宫殿;清沈 阳故宫; 2、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的类别;北京天坛;北京社稷坛;北京太庙;太原

中国建筑史重点

中外建筑史重点 中建史部分 1.名词解释集锦: 宇文恺&诫 宇文恺:隋代人。隋代东西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于他手。 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例之一。 诫:宋代人。长期在将作监任职。 成就:突出成就在于修编《营造法式》; 影响:详细记录当时的官式做法。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官式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 时间:夏朝; 意义:至今为止发现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州桥 春建造;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37米。在技术与造型上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都料 唐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 《营造法式》 解释:《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它是当时朝廷下令制定各种财政,经济条例众书中的一本,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由将作监诫所著,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来工匠经传可行之法的建筑技术书籍。 特点:①重在工程管理,疏于工程设计;②制定严密的模数制,确定“以材为祖”的设计原则,把一整材分制用文字确定下来;③功限定额的制度,达到十分细密的程度;④注重设计的灵活性; ⑤图文并茂。 里坊制 里坊制确立期:把全城分割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者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里,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令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里坊制极盛期:三国时期的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完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做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这是在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 坞壁阿以旺一颗印 坞壁: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41005 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48 理论:42 实践:6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 初级培养目标: ?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 ?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 ?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 ?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 ?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总结

中国建筑史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地梁,以减少柱子地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地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棋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地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岀悬臂梁承托岀檐部分地重量. 斗棋地主要构件:棋.斗?昂?一座木架建筑地建造,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地目地.台基上则按柱网(柱子地分布状况)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或石地面).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单体建筑地另一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地不可分割性.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地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地灵魂?庭院地三种围合方式:一.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例:北京故宫. 处理建筑与环境地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 中国最早岀现地建筑:穴居和巢居?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地产物,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地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最高工官:司空.汉代以后:将作.历史上有作为地工官: 隋代宇文恺:观风行殿.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古代两种发展模式:一在工官掌权下建造地官式建筑;二是各地自主建造地民间建筑. 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极缓慢,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地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地使用,岀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岀现瓦屋彩绘地豪华宫殿.封建社会:不论在城市规划.群建筑.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地创造与贡献. 原始社会:两种代表性建筑: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地干阑式建筑; 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 来地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干阑式建筑. 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地规模较大地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地实例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地早周遗址和和湖北蕲春地干阑式木架建筑.制瓦技术是西周在建筑上地突岀成就.春秋时期:瓦地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地高台建筑地岀现.封建社会前期:1.战国时手 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地高潮.2.农业和手工业进步地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3.装修用地砖也岀现了 .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整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汉:后世常见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在制砖技术和拱卷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岀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地邸宅改建地.石窟可分为三种:1.塔院型,以塔为窟地中心.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3.僧院型,窟中置佛像.园林发展地原因:1.由于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2.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地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匠人李春. 唐代建筑六个特点:1规模宏大,规化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地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地真实和成熟.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四个发展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地城市模式. 古代都城建设地三种类型: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上地扩建.城市建设特点:一切为 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地宫廷而展开.

中国建筑史资料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园林,它们之间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①追求诗画意境。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含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 ②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中国园林特别注重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二是景物命名,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③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二者都经常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在有限空间中创造无限空间感的效果。 ④特别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和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以下基本艺术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重视环境整体经营,注重建筑个体、群体甚至是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皆是如此。 ④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单体建筑形式简单且定型化,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个别建筑如佛塔等例外),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 ⑤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适应性很强,其本身的结构、构造技术特点同时也成为艺术造型的特点,而且所有的装饰都忠实于结构、构造。 ⑥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普遍具有构件规格化、设计模数化,而其艺术的多样性则往往由群体序列的丰富变化获得,实现了规格化与多样化的高度统一。 ⑦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尤以自然式园林为经典代表。中国园林的创作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同时注入了诗情画意的人文审美情趣,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一项特色斐然的突出成就。 ⑧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含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含义。如各种礼制建筑的独特型制(代表者为孔庙),匾额、楹联等的点题,建筑造型、构件数量的象征意义(代表者为天坛)。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空间序列的展开有哪些形式:

中国建筑史试试题库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 E )2.分心斗底槽: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平面等分 3.叠梁式(要求附图):又称抬梁式,基本结构特征为柱上立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立短梁…… ( F )4.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5.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6.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7.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墓的一种棺椁形式。三国时期魏国学者苏林在《汉书·霍光传》中注解黄肠题凑说:“以柏木黄心致垒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云题凑。” 8.斗拱:又称斗科、栾栌、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大木构件。斗栱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9.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10.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指的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 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11.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12.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13.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14.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资料

内容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1、我国原始社会氏族时期房屋遗址类型? 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 2、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的特点是什么?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的平面特征是什么? a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和后堂之间用廊子连接。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已采用瓦。b平面略成方形 3、《周礼·考工记》是如何记述周代的都城型制的?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4、xx的布局特点? 整个陵园由南北两个狭长的长方形城垣构成。内城中部发现一道东西向夹墙,正好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高大的封冢座落在内城的南半部,它是整个陵园的核心。陵园的地面建筑集中在封土北侧,陵园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以地宫和封冢为中心,布局合理,形制规范的帝王陵园。 5、汉xx规划布局的特点? 城市布局不规则,主宫未央宫位于西南,长乐宫位于东南;城市每面三门;设有外郭;城内设有160个闾里;在东南与北郊设有七座陵邑,加强中央集权;城内分为八街九陌,主干道分三股;路面为土路,用陶质排水管和砖砌排水阴沟排泄雨水;郑渠用以漕运。 6、xxxx的建筑特色?

塔平面为12边形,最下为低平台座。上建划为二段之塔身,下层塔身平素,无门窗及任何装饰。上层塔身辟饰以火焰式尖瓣之拱门及小龛,龛下置有壶门之须弥座。转角立莲瓣倚柱。虽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卷,但装饰仍多保存外来风格。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 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隔为10层。塔身外轮廓有缓和收分,呈一略凸之曲线。塔刹则用石构成。密檐间距逐层往上缩短。 7、xxxx的规划特点? 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柏,精神表意 9、xx的成就?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拱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在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10、xx佛光寺大殿的建筑特点? 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大殿建在低矮的转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 檐柱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无xx。 11、正定xx的布局及建筑特色? a布局:利用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b建筑:外檐檐柱间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面阔和进深方向的次间都较梢间为狭。下檐柱头铺作出双抄偷心造,上檐柱头作出单下昂,后尾出四抄托明栿。 12、《营造法式》是什么,它有哪些突出成就?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152039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 学分:4 总学时:64 先修课程:建筑学概论、建筑设计 后续课程:建筑设计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教学,系统讲述中国建筑的历史,加强学生有关中国建筑文化的综合知识,提高建筑历史修养。课程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实物,深入总结、探讨我国古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形制的演变,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建筑理论和实践做出科学的评价,为以后的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制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选用教材: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六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必读书目: 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侯幼彬.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选读书目: 1、何建中、潘谷西.《营造法式》解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中国古代建筑史(多卷集)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5、刘致平.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7、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Liang Ssu-Ch'eng. Chinese Architecture: A Pictorial History[M].New York: DOVER PUBN INC,2005 9、有关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期刊等。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建筑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形制的演变,能够掌握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宋式和清式两种营造体系,能够对古建筑实物和文献进行综合地观察和思考;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对建筑理论和实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建筑考察和建筑设计中。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64 其中讲授学时:64 实验(上机)学时:0 序号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序 号 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 讲课实验讲课实验

建筑史教学资料: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doc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2004-2005年度使用,仅供参考 提示:各条目后标明《中国建筑史(第五版)》参考页码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论 1论述题 1、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常见类型? 11、12 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特点。并举出其几种基本布局7-10 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什么优缺点?1、2 4、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色彩的特点270-276 5、中国清代建筑彩画的种类及特点295-298 6、中国古代家具及陈设的特点273 7、屮国古代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0 (环境分析、利用和改造参见213-226;关于风水理论参考此题) 8、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13 (样式雷参见47;另附传统建筑图学方法和设计237) 9、中国古代建筑意匠212-246 (1)屮国古代营造观念213-218 (2)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7) (3)屮国古代建筑的形态、空间和秩序 (4)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238-240) 10、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1)屋顶曲线的常见做法(含屋面曲线和角部起翘)267-268,参见287 (2)屋顶造型艺术(240-242) 2绘图?论述题 1、中国古代典型单座建筑的平面5 2、中国木结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2—4 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常见类型6、266 3、名词解释 1、侧脚258;生起258;梭柱5、257;卷杀5;收分5 2、材梨制、材分制、模数制242宋代的八等材261清代的斗口制282 3、举折法268;举架法280 4、斗棋4、259 5、大式建筑、小式建筑277 6、《营造法式》(阐述产牛的背景、内容与成就)39 (参见13、242;另附《工程做法》47)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 1、论述题一各时期建筑概况 1、从史前房屋遗址谈谈中国建筑的起源问题15 (干栏和穴居住宅,公共建筑遗址17-18) 2、原始社会建筑概况 (1)半坡和姜寨原始村落的布局有什么特色?16-17 (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的情况15-16 (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房屋遗址的区别17 3、夏(或先商)时期建筑概况

中国建筑史参考试题

中国建筑史 一、简答及绘图题 1.石窟的主要类型及其平面图: (1)塔院型(2)佛殿型(3)僧院型 2.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 3.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 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 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 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 (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注: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4.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 (1)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 (2)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3)单层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代 (4)喇[度]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 (5)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 5.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1)取材方便。我国古代森林茂密,加之木材易于加工,以及青铜工具及后来铁制工具的使用。 (2)适应性强。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且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具备很大的消减地震力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且唐宋后采用类似于今天的“模数制”,可同时加工后组合拼装 (5)便于修缮和搬迁。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易于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森林大量砍伐,使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使木架建筑失去发展前提。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南方,白蚁对木架建筑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 (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