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进化学案

生物进化学案

生物进化学案
生物进化学案

生物进化学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1.通过学习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对学生进行进化、适应等生命科学观点的教育,同时

渗透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生物进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从而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教育。能力目标:

1.通过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正确认识自然界、生物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生物进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2.了解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评价。

3. 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

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二、基本程序(见学案)

三、教学策略:

利用学生熟悉的背景知识引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其中的内容的理解采用生活实例变抽象为具体,然后加以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理解好之后让学生分析所熟悉的例子“长颈鹿是如何进化的?”从而使学了的知识得以应用。

四、学案

引言: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这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但生物是怎样进化而来的?人们一直众说纷纭,自拉马克提出生物进化而来的观点以来,形成了许多生物进化的学说,其中最重要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导学案4(人教版必修2)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初步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内容并知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在自然界中对动物进化的解释。 二、预习内容: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拉马克的基本观点 ·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____________来的。 (2)生物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意义: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经论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与变异、适者生存。 (1)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2)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但提供了较多的____________,同时也加剧了____________。 (3)变异是____________的。而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的。自然选择是通过自然环境来____________地选择____________的变异。 ( (4)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2、意义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___________ _,生物的多样性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3、局限性 (1)对于____________的本质,未做出科学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____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______的结果,不能和奶好地解释__________ _等现象。 三、提出疑惑: 。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二).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 学习重点: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三)学习难点: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二、学习过程 1、自选择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该能力表现为“过度”。 (2)生存斗争 ` ①起因:因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而引发。 ②斗争方式:种内斗争、种间竞争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冷等)之间的斗争。 ③斗争结果:大量死亡,少量生存。 (3)遗传变异 ①变异是不定向的,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学案

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同学来说,复习课只是温习旧知识和反复练习的过程,显得单调乏味,如何让学生仍然带着新鲜的感觉、人人参与、具有探究性地复习,对老师设计教案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利用分组竞赛的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回答基础题----学生互考提高题----学生抢答应用题逐步将学生的学习气氛推向高峰。教学案结合、分三层逐步加深复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老师只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作用,由于适当补充新鲜的事例,将原本枯燥单调的复习内容转变成为一堂生动活泼、人人参与、充满新鲜感和具有探究性的集体课堂。由于节奏加快,原本题量较大的内容也可以轻松解决了。在教学中重视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复习教学方式。 第24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教案 (复习课共一课时) 盐城鞍湖实验学校胡胜权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 2.理解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米勒的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 3.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 4.理解达尔文生物进化学的基本思想。 5.理解加拉帕戈斯岛地雀进化的原因。 6.了解人类起源于古猿。 7.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生物学地位。 B、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归纳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3.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各种生物进化的现象。

C、情感目标 1.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和澄江化石群的发现、以及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及丢失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渗透生命是物质、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以及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3.学会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认识生物进化和人类的产生。 重点、难点 1.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和生物进化过程。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3.人类的进化过程 教学方法:梯度互动,讨论竞赛,当堂评价 教学准备:学生复习、教师准备学案、视频图片课件,提前给学生分组教学过程 一、基础与巩固 规则:自学复习3分钟,班级分为四个小组,组长抽签定章节。每个小组派代表或轮流在限定的时间内(最长4分钟)回答完指定的基础题得满分30分,超时扣分,回答不出来由别的小组成员回答加分。其他组同学认真听讲做评委。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鲁科八下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一课时 学案A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1课时)(A卷) 教师寄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教材分析 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 分析数据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桦尺蠖的不同体色及其变化说明了和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 2、雷鸟的体色变化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58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图Ⅶ-24和Ⅶ-25后,请回答1950年时哪种颜色的桦尺蠖易被发现?这里有 几种桦尺蠖?__________ (2) 引起曼彻斯特两种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和观察教材P59---62的内容和图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教材上标出保护色的概念和作用。你能举出一些动物保护色的例子吗? (2)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和实施计划:①准备布料及100张颜色各异的小纸片。 ②5、6人一组并推举组长。 ③展开布料,放上纸片。 ①组长监督,其他同学“捕食”。 ⑤“捕食者”每转向桌子一次,选一张小纸片。剩下25张小纸片时停止。 ⑥统计幸存纸片的数目。 ⑦假设“幸存者”都产3个后代,且体色与自己相同,取相应备用小纸片。 ⑧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充分混合,重复上面第4—7步。每轮开始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 目。 得出结论: 讨论 1、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哪种颜色的纸片“幸存者”最多?这与纸片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2、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三.拓展创新 如果要使浅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该怎么样做? ————————————————————————————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八年级生物下册7.3.3生物进化的原因名师精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生物进化的原因 二.【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预习检测 1.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被称为,这样的动 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对_____________ 或者 _____________ 都是十分有利的。 2.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_________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 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个体, 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并将这些变异给下一代,而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个体则 容易被__________________ 。 4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 1.阅读教材P62,回答下列问题 (1)浅色桦尺蠖的后代为什么会出现黑色桦尺蠖?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 意义? (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 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含答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模拟探究活动,培养模拟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阅读教材第58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桦尺蠖是不是自己会改变体色? ②在第二次考察时,先前看到的大多数的浅色桦尺蠖哪里去了? ③深色的桦尺蠖为什么会多起来,成了常见类型? 2、阅读教材第59--61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保护色?保护色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学习任务二: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阅读教材第62-63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3、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小组交流: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一)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实验回答后面的讨论题。 5、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并没有计算的那么多,而是自然界里各种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请举例说明。 6、那些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异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即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 7、长颈鹿的颈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这样长的吗? 8、短颈的长颈鹿那里去了?是不是颈长长了,变成了现在的长颈鹿?还是

7.1 生物进化的证据 学案(含答案)

7.1 生物进化的证据学案(含答案) 第第25课时课时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目标导读 1.结合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理解生物进化的免疫学证据。 2.分析DNA和蛋白质的分子性质,理解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重难点击 1.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2.DNADNA杂交技术。 一免疫学证据阅读教材P104内容,完善家兔抗血清实验,完成下面的思考。 1实验目的通过血清蛋白的免疫反应了解某种生物与其他几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远近。 2实验原理1每种动物的血清中都含有一系列独特的蛋白质。如果把一种动物的血清抗原注射到另一种动物的体内,这种动物的免疫系统将产生特定的抗体攻击这些抗原,所以血清中存在着大量的抗体。 2当家兔抗血清含有抗人血清蛋白的抗体与某种动物的血清混合时,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形成沉淀,不同种动物的血清产生的沉淀数量不同。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可知这些动物血清中一定含有和人相似的血清蛋白。反应越强烈,沉淀形成就越多,

说明该动物的血清蛋白与人类的越相似,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3实验过程如图4实验结果动物种类反应强度人100黑猩猩97大猩猩92长臂猿79狒狒75蜘蛛猴58狐猴37食蚁兽17猪8 5.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动物的血清蛋白与家兔抗血清的反应强度不同,由此可以判断这些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远近。数据表明,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归纳提炼如果想通过血清蛋白的免疫反应了解某种动物与其他几种动物的亲缘关系远近,可以将这种动物的血清注射到另外一种动物体内,这种注射了血清的动物就会产生抗血清,然后用这种抗血清分别与其他几种动物的血清混合,根据免疫反应的强烈程度即可了解该种动物与其他几种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 活学活用1下列关于家兔抗血清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将人的血清蛋白注入家兔体内以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人的血清蛋白相当于抗原B根据其他动物的血清蛋白与家兔抗血清发生反应的强烈程度可以判断它们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C家兔抗血清与血清蛋白会发生特异性结合D因为黑猩猩的血清蛋白与人的完全一样,所以黑猩猩的血清蛋白与家兔抗血清的反应强度最高答案D解析人的血清蛋白相当于抗原,注射到家兔体内以后会发生免疫反应,在家兔的血清中会产生与血清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因为其他动物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所以它们的血清蛋白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

生物的进化历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济南版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3节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在知识目标上,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在能力目标上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图片等,尝试推测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的进化趋势进行推理;在情感目标上,引导学生破除对生命的神秘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学习,知道了不同生物的结构、功能、生理特点以及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在内容安排上首先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其次才是进化的主要历程。目的是组织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点,找出不同类群生物的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趋势。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轻松解决重难点问题。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用进化树的形式介绍这一内容可以通过直观又简洁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这个知识。这里面涉及到的生物种类虽然基本上都是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已经隔了一段时间。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我先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在完成进化树的填图之后,纵观全局,引导学生总结出进化的总趋势,并且点出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自共同祖先这一真理。让学生明确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比较信息的能力,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 明确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 三、重点难点 1.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方法,提高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说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制作生物的进化树卡片、化石标本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讨论为主,并渗透启发式和配以多媒体放映 六、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设计过程

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导学案【学习目标】 、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模拟探究活动,培养模拟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阅读教材第58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桦尺蠖是不是自己会改变体色? ②在第二次考察时,先前看到的大多数的浅色桦尺蠖哪里去了? ③深色的桦尺蠖为什么会多起来,成了常见类型? 2、阅读教材第59--61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保护色?保护色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学习任务二: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阅读教材第62-63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3、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一)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制定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通过探究实验回答后面的讨论题。 5、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并没有计算的那么多,而是自然界里各

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首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然后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学习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物进化的内容,对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有所了解,但是仍停留在表面,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并且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2)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观点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学会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性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分别进行讲解,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四个主要论点的探讨,学会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基本论点 2. 教学难点: (1)生物的适应性 (2)自然选择的作用 五、教学主线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导入 由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多样的物种的由来,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介绍拉马克的观点,让学生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屏幕展示

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及答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及答案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目标 1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2难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 导学内容 自主学习: 1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如:比较不同地层的化石(资料1);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资料2:通过比较,推测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利用组成蛋白质的差异比较生物的亲缘关系(资料3:差异越小亲缘关系 越近)。 2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它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 3一般说,,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从地面垂直向下可分几层,越向下的地层,年代越古老。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

古老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如鱼类化石在较古老的地层出现,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依次在越越晚的地层出现,证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古代的两栖类,之后又出现了爬行类,古代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成被覆羽毛的鸟类,另一支进化成胎生哺乳的哺乳类。 4一般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植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的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种子植物;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 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古代鱼类→ 两栖动物→爬行类动物→ 鸟类和哺乳类。今天,地球上的生物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正是生物进化 的结果。 现存的生物中,有许多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而且分布还非常广泛,原因是:这些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合作探究: 观察右面的“生物进化树”,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 A哺乳动物; B两栖动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优质课)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教学设计熊英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课程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运用生物进化的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讨论的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学习达尔文的执着精神,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设计理念: 此部分内容简单,前后顺序逻辑严密,框架思路清楚。以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评说其要点,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的成就和多种生物进化因素建立起来的,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的关键。因此大致思路如下:通过录像片段引入本课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 4个图片并结合长颈鹿的进化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自学并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插入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录像,和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并利用图片交替和录像展现使学生头脑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生物进化过程。 五、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很好的视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但是看视频前,我们先玩个“猜一猜”的游戏,看哪一位同学可以猜出屏幕上的问题。 通过问题的回答,我们已经知道生物是进化的,而不是女娲造人,也不是上帝造物。那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讨论生物进化的一些学说。 (点评:利用课件,展示由单细胞生物到人的生物进化过程的录像,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

(完整版)生物进化的秘密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生物进化的秘密》 教学设计 邵 府 小 学 科学教师:赫立娟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生物进化的秘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作用与平衡”这一概念,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从教材内容呈现顺序来看,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本节课是在前两节基础上,通过故事,对长颈鹿、桦尺蠖等动物进化过程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分析环境的变化给生物带来的影响,初步理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浅层含义。本课围绕“生物进化的秘密”这一主线,设计了三个活动:1、“达尔文的故事”:通过收集和阅读达尔文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2、“长颈鹿的进化过程”,让学生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解释生物的进化现象。3、“游戏环节”捕食猎物,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自然选择”学说。 二、学情分析: 《生物进化的秘密》为《生物的进化》单元第三课,学生在学习了前两课《生命从哪里来》和《寻找生物进化的证据》,对生命起源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从网上获书中了解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很自然会想到那些原始的生命是如何演变成现在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的,生物进化的秘密是怎样的。本课从观察种类繁多的动物开始,

从观察理解有些生物已经灭绝有些名字相同但是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处的环境不用,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差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进行资料的阅读与整理,通过模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探究目标:能运用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等生物的进化原因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生物是一直在进化的观点;学习达尔文尊重事实,坚忍不拔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材料理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理论。 教学难点:通过长颈鹿等生物的进化历史说明“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理论。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和阅读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查找某一种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模拟实验材料:大米、黑米、盘子、记录表等。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生物进化的原因导学案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设计

四、点拨: 理解自然选择的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 反馈五、小结: 一、保护色的形成 二、自然选择的内容 三、自然选择的结果 六、拓展: 1.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这是() A. 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B. 变异所造成的 C. 条件反射 D. 自然选择的结果 2.人工选择所以能培育出新的品种来,自然选择所以能形成新的物种,它们的选择基础 A、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竞争 D、人和自然选择的力量 3.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A.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形成了鹿的颈有长有短 B.由于食物的不同导致了鹿的颈有长有短 C.具有长颈变异的鹿生存的机会多,后代也就多 D.长期伸长脖子够高出的树叶造成的 4、下列不属于保护色对生物的作用的是() A一起敌害警觉而被吓跑B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 C有利于躲避敌害D有利于捕食猎物 5.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A产生了可遗传的有利变异B产生了可遗传的不利变异 C产生了不可遗传的有利变异D产生了可遗传的不利变异 6、自然界总生物,通过激烈的斗争,生存下来,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和,不断进化。 7.下图是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如上图,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的。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并繁殖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足够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来的也更少,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就被。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的。这种说法是按照学说来解释的。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马王堆中学姚文霞 概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二、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三、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整个教学过程以网络作为教学媒体,教师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技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3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3 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培养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式、启发式、演示式、谈话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1.请简单描述动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请简单描述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3?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学生回答) 学生1动物的进化过程是从单细胞动物开始,逐渐进化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最后到哺乳动物。 学生2:植物进化的过程:从蓝藻开始,逐步进化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发达的被子植物。 学生3: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这是为什么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从18世纪后期开始有很多人探讨此问题。首次提出系统进化学说的是19世纪初的拉马克,他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巩固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学习,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1、重点: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难点:自然选择。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按照提纲认真自学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在卷面右侧标记出来) 1、英国博物学家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他提出了以_________________位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并于1859年出版了轰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_______________》。 2、生物进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课本长颈鹿的进化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大量繁殖而又少量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存斗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存斗争的结果(即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然选择的选择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工选择的选择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研讨: 青霉素刚被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但现在有些细菌对青霉素已经不再敏感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试结合生物进化的原因来解释。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案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学 习目标核心素养 1.概述适应的含义和特点。(重点) 2.理解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形成的原因。(重、难点) 3.说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1.基于适应两方面的含义理解适应的概念及特点。 2.基于可遗传变异,以及变异可能带来的生存与繁殖优势等方面的实例,解释生物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适应的两方面含义 (1)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2)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具有的特点:普遍性和相对性。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各种生物适应性特征形成的理论 (1)物种不变论的观点:各种生物都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2)拉马克的观点 ①观点内容 a.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不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而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b.适应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②对拉马克观点的评价 拉马克提出的进化学说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他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由此可见,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3.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1) (2) 4.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基因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 2.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越来越长,符合拉马克的观点。( ) 3.达尔文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并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 4.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存斗争。( )

上海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三册 第九章生物进化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1节生物的进化 一、教学目标: 1、能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2、能举例说明同源器官、痕迹器官、化石、适应辐射等概念。 3、能说出动植物进化的大体历程。 4、能根据地层中化石分布特点归纳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生物进化的四方面证据。 马的进化历程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生物的主要进化历程。 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难点: 胚胎学证据、同源器官、适应辐射。 三、预习与笔记 1、你认为地球上现存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吗?有证据证明你的结论吗? 。 2、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的学科是、、 和。 3、研究各类动物的胚胎发育可以发现陆生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出现腮裂,说明 ;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尾,说明。 4、龟、马、鸟、蝙蝠和海豹的前肢与人的上肢等器官在胚胎发生上,都是由胚胎时期发展而成,这些器官内部结构,形态和功能上,称为器官,具有同源器官的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 5、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有和。 6、生物化学的证据是比较各种真核生物中都存在的蛋白质——细胞色素c,根据教材第三册P43表

9-1可以得出结论:这8种生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原因是。 7、生物化石是在特殊条件下保存与中的古生物、和它们的。 8、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证明了,还揭示出生物、 、的进化顺序。 9、马的化石说明了马的进化 、生物进化历程 10 陆生动物进化历程:。 11、生物进化规律:细胞数量上,器官结构和生理活动,生活环境,生物界向着和方向发展。 12、来自共同祖先的,因适应的生活环境而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现象称为。这种现象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是生物进化的形式之一。

高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实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教学时以蜗牛的体色变异为切入口,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主要采取学生课下预习,应用“6+1”课堂模式,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分析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培养学生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种群、基因频率等概念;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 讨论交流:阅读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___六、课时安排 课标要求 2 课时,由于本校实行高效课堂,故尝试 1 课时 七、 教学过程 1、导 应用蜗牛的有利变异提出问题 “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 ”,这是苏东坡对蜗牛的描述,如果在蜗牛壳为黄色(aa )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棕色(Aa )蜗牛壳的变异个体,则棕色比黄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思考:1.蜗牛的这种变异有利于生物进化吗?2.若棕色个体能很好地生 存下来,它体内的 A 基因如何才能传递给子代呢? 2、思 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时间为五分钟。具体见导学案 阅读教材第 100-104 页,完成以下问题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 种群 (1)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 种群的概念:是指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1)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 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基因库。 (2) 基因频率: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的比例为基因频率。 (二)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 变异类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来源 2. 可遗传变异的形成(1)形成:① ②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 。 (2)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相对的。衡量突变对生物体是否有利,要与 联系起来; 种群内具有某些突变性状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生存和繁殖优势。 (三)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因素 1. 自然选择: 。 2. 原因: 逐渐淘汰, 的逐渐积累。

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学习难点:正确完成进化树的游戏活动 【导学过程】 探究任务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阅读教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化石? ②观察地球的地层,发现地球地层有什么特点? ③化石与地层有什么关系,如何从地层的顺序变化关系推断生物的进化关系? 2.阅读教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始祖鸟与现代鸟有什么异同? ②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这说明了什么? 探究任务二: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阅读教材第27—28页,思考完成下列题目: 3.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4.请完成图中空缺,并将图中所列动物或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并说明你这样排列的理由。 (1)图中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分析上图可

得出: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由低等到,由到陆生。 (2)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如不同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形成,这是的结果。 【反馈练习】 ()1.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是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D.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2.科学家通过比较如图与马相似动物的骨骼化石,以及它们的生存时期,认为它们是现代马的祖先。科学家不能直接从图中获得的演化证据是 A.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B.足趾个数逐渐减步 C.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D.遗传物质基本相近 ()3.右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 C.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4.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从原始藻类植物进化到原始种子植物,体现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①由简单到复杂②由低等到高等③由自养到异养④由水生到陆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始祖鸟化石及孔子鸟化石等的发现显示,鸟类可能起源于 A.古代鱼类B.古代两栖类C.古代爬行类D.古代节肢动物 ()6.一个古生物学家研究岩石层中的化石层,鉴定出一个物种。他认为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他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 A.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 B.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 C.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和较新的岩石层中 D.该物种的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