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复合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9.7%,糖尿病的控制状况很不理想,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目前以成为超重儿童的关键健康问题。

糖尿病分型:

(一)I型糖尿病(T1DM)

胰岛B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二)Ⅱ型糖尿病(T2DM)

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进行性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也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目前对T2DM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认识不足,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1.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影响β细胞功能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生活不足,子宫内环境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

2.胰岛素抵抗β细胞缺陷

①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主要机制包括抑制肝脏等高度糖产生,刺激内脏组织(如肝脏)对高糖的摄取,以及促进外用组织(骨骼肌、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

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②β细胞功能缺陷

β细胞功能缺陷,在T2DM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β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失代偿是导致T2DM发病的共同机制。目前对造成胰岛素β细胞缺陷的病因和易感因素,导致β细胞损害的启动因素和加重机制仍然不明确,涉及多因素,且可能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③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缺陷。

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在保持血糖稳态中起重要作用,GLP—1由肠道L细胞分泌,主要生物学包括延缓胃内容物排空,抑制食欲及摄食,促进β细胞增多和减少,

调整、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保护心脏功能等。

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和GLP—1分泌缺陷在T2D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④T2DM的自然史:

T2DM早期存在胰岛素抵抗,而β细胞失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时,血糖可维持正常,当β细胞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以代偿胰岛素抵抗时,则会进展为IGPX(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

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症候群

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渴多饮,外周组织对高度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渐现乏力、消瘦,儿童生长发育受阻,患者易饥多食,故临床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皮肤瘙痒,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致视力模糊。

2.并发症:

①急性严重代谢紊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

合征。

②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疖、痛、

症,皮肤真菌感染、肺结核。

③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可累及全身各重要器官

a:微血管病变:(指小动脉、小静脉)、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组织,肾病和视网膜尤为重要。

b:大血管病变: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肢体动脉硬化等。

c:神经系统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的任何一部分。如: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脑卒中,老年性痴呆,周围神经病变。

d:糖尿病足:指与下肢运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深度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质量费用最多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e:其他:糖尿病还可以引起视网膜黄斑病、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牙周病史糖尿病最常见的口腔并发症。皮肤病变也很常见,此外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损害等也较常见。

实验室检查

①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②血糖测定:血糖升高时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又是

判断糖尿病病性的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③OGTT(高度糖耐量试验)是指餐后2小时的血糖测

定: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必须

进OGTT。

OGTT应在无摄入任何热量8小时后,清晨空腹进行,

成人口服75g无水高度糖,溶于250-300ml水中,

5-10分钟内饮完,空腹开始饮高度糖水后2小时测

静脉血浆高度糖,儿童服用量按每公斤1.75g计标,

总量不超75g。

④糖化血红蛋白(G H bA1)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G H bA1是高度糖或其它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派酶催化反应(一种不可逆的蛋白转化反应)的产物,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血浆蛋白(主要为白蛋白)同样也可与高度糖发生派酶催化的糖化反应而形成糖胺,其形成的量也与血糖浓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正常值为1.7-2.8 mmol/L,,由于白蛋白在血中的糖期为19天,故果糖胺反应患者近2-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为糖尿病近期病情监测的指标。

⑤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

A:胰岛素释放试验,B:C肽释放试验,C:其他监测β细胞功能的方法。

⑥并发症的检查

急性严重代谢紊乱的酮体,电解质的酸碱平衡检查,心脏、肾、脑、眼科、口腔以及神经系统的各项辅助检查等。

诊断标准及要素

1.三多一少症状

2.以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或伴发病首诊的患者

3.高危人群:有IGPX(糖调节受损)者,年龄大于等于

45岁,超重或肥胖。T2DM的一级亲属,有巨大儿生产史或G1DM(糖尿病)史,多吏卵巢综合征。

4.糖尿病的诊断基于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2H PC),空腹血糖(FPC)为 3.9-6.0mmol/L,(7.0-80mg/dc)为正常值。

6.1-6.9 mmol/L(110-125 mmol/L)为IFG,为空

腹血糖受损。

≥ 7.0 mmol/L(140-199 mg/dc)应考虑糖尿病(OGTT)2hPC<7.7 mmol/L(139 mg/dc)为正常糖耐量。

7.8-11.0 mmol/L(140-199 mg/dc为(IGT)糖耐量减压,应考虑为糖尿病)。

≥ 11.1 mmol/L,应诊断为糖尿病。

鉴别诊断

注意鉴别其他原因所致尿糖阳性:如甲亢、胃肠、空肠吻合术后,因碳水化合物吸收快,可引起进食后1/2-1小时血糖过高,出现糖尿病,但FTG和2h PC正常。

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通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

性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治。

出现急性严重代谢紊乱,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顶级预防及(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维持良好健康和劳动能力,保障儿童生长发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延长生命。

近年临床研究证实:

①全面控制T2DM的危险因素,可明显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

病变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

②早期良好控制血糖,尚可保护β细胞功能以及改善胰岛素

敏感性。

③糖尿病综合管理五个要点:糖尿病的教育、医学营养治疗、

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一、口服药物:T2DM是进展性疾病,为血糖控制达标,在临床上多数患者需药物治疗,且常常需要口服多种降糖药物的联合治疗。

1.磺酰胺类:属于促进胰岛素分泌剂,主要的作用为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作用于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 ATP)促进钾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增高,刺激含有胰岛素的可例外放和胰岛素释放,使血糖下降。

2.格列齐特,格列齐特缓释片

3.格列吡嗪

4.双胍类:

广泛应用的是二甲双胍: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肝高度糖输出,改善外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高度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作为T2DM一线药物。

二、胰岛素:胰岛素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①适应症:a:T1DM,b:各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

发症,c:手术、妊娠和分娩,d:新发病且与T1DM鉴

别困难的消瘦糖尿病患者,f:诊断的T2DM伴有明显

高血糖或在糖尿病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明显下

降者,e:T2DM,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者,f:某些特殊

类型糖尿病。

②胰岛素和胰岛素类药物的分类,据来源的化学结构不同,

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工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药物,按

作用起放快速和维持时间胰岛素(包括人和动物)又可

分为短放、中放、长放和预混胰岛素,需要胰岛素治疗

的患者,开始必须用普通胰岛素。

A:短放胰岛素皮下注射时作用快,但持续时间短,可

静脉注射时用于抢救(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短放胰岛素和速放胰岛素,类似皮下注射主要控制一是饭后高血糖:起放时15-60min,峰值2-4h,作用时间5-8h,三餐前胰岛

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中午,超短放药物:赖普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短放药物:正规胰岛素

B:中放胰岛素主要有低糖蛋白胰岛素(nph)起放时间2.5-3h,峰值时间5-7h,作用持续时间13-16h,主要提供基础胰岛素,可控制而多饭后高血糖。药物有:诺和灵笔芯伦泌淋笔芯

C:长放制剂有糖蛋白胰岛素注射液(PNI鱼糖蛋白锌胰岛素)起放时间3-4h,峰值时间8-10h,长达20h。药物有:精蛋白锌胰岛素

T2DM:在如下情况下应考虑起始胰岛素治疗

1.经生活方式干预(控食)和较大剂量口服多种降糖药物联

合治疗、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

2.在糖尿病病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

3.对症状显著,血糖明显升高的新诊断T2DM,诊断时即可考虑胰岛素治疗,可以联用或不联用其他药物。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基础胰岛素,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

4.胰岛素使用原则和方法:使用原则:①胰岛素治疗应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②胰岛素治疗方案应力求模拟生理性胰

岛素分泌模式,③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

5.替代治疗:

一经诊断T2DM,就应开始胰岛素治疗,并需终止替代治疗,采用替代胰岛素治疗方案后,有时早晨空腹血糖仍然成本高,可能的原因为:①夜间胰岛素应用不足,②黎明现测: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短时间内出现高血糖,可能由于清晨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所致。③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重视,但导致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的反正常性高血糖,夜间多次(于0.2.4.6.8时)测定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应激时,容易促使代谢紊乱迅速恶化,此时不论哪一种类型糖尿病也不论哪一类药物,均应使用胰岛素治疗以度过急性期,待应激消除后再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

对老年、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患者建议血糖控制维持在7.8-10.0 mmol/L较合适。

糖尿病患者如需实行择期大手术。应至少在手术前3天即开始使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宜选用短效胰岛素或联合应用短效和中效制剂,术后恢复期再调整糖尿病治疗方

案,上述情况下,如需静脉滴注高度糖,可每2-4g高度糖加入1μ短放胰岛素。

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罕见严重过敏反应,胰岛素用量计标方式:(测得血糖-5.6)X体重

/kgX0.6/11.1=胰岛素用量或(血糖-100)X公斤体重

X6/2000=胰岛素用量

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患者如果过度控食或加大药物治疗剂量时有可能

发生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心慌、气短、皮肤出汗、明显的饥饿感、心率快、羸弱、血压下降。

处理:立即进食,适应减少药物用量,防止低血糖再发。

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

1.全日胰岛素用量不足

2.夜晚基础量不足

3.黎明现象:(清晨3-5点血糖开始升高,持续到上午9点)

4.Somgyi现象(1.餐后2h血糖正常,次晨高血糖,2、夜间自10点起,每隔2h测血糖一次,如<5mmol/L有意义,应减免餐前短效胰岛素)

停用胰岛素的指针:

1.空腹C-P>0.4mmol/L,餐后2hC-P>0.8mmol/L,

2.全日胰岛素用量<30u

3.胰岛素用量<0.6u/kg

4.应激因素消除

5.血糖控制理想

6.肥胖者体重下降

糖尿病的预防

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教育和保健计划,以自身保健和社区支持为主要内容,提倡合理饮食,经常运动,防止肥胖给予T2DM高危病人群适当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T2DM的发生。

糖尿病急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最常见的糖尿病急症,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主要表现,血糖一般为16.7-33.3mmol/L,有时可达55.5mmol/L以上,血酮升高。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无明显酮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10%),部分患者可伴有酮症,主要见于老年T2DM患者,超过2/3的患者无糖尿病病史,血糖可高达33.3 mmol/L-66.8 mmol/L,一般无酸中毒。

一型糖尿病的特点

一型糖尿病的特点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这些症状都无情的折磨着糖尿病患者,给众多的 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深,特别是对一型糖尿 病与二型糖尿病存在疑惑,糖尿病就糖尿病呗,还分那么详细干什么呢?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 使用。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 以前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医学界弃之不用。那么,除此之外,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还有哪些区别呢? 特点一:对于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 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 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 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特点二:很多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 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 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 2型糖尿病。 特点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 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特点四:大量的临场试验表明,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 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 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 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 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 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 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特点五:专家建议,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 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

糖尿病病人如何安全渡过手术期

糖尿病病人如何安全渡过手术期 糖尿病病人可能同时还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是由于麻醉应用、外科疾病、 手术应激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甚至会诱发酮症酸中毒情况, 所以同未患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的危险性更高。那么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安 全渡过手术期呢?本文将针对糖尿病病人如何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进行阐述: 一、术前的评估与处理 有调查显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术前已对糖尿病疾病明确的约占总比例的70%,另30%则是术前未确诊,手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由此诊断出的糖尿病。因手术应激 影响,对胰岛素分泌抑制的激素,以及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的拮 抗胰岛素均会明显增加,所以术中患者血糖水平会有1.1mmol/L的上升,若使大型手术,其 血糖水平会上升2.05至4.55mmol/L。另外,术中麻醉操作也能够让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0.55至2.75mmol/L,异氟烷、安氟醚等麻醉药能够对血糖水平有较小影响,可合理选择应用,而 麻醉药环丙烷、氟烷能够使血糖水平中度升高,三氯乙烯、硫喷妥钠、乙醚等药物能够让血 糖水平明显升高,所以在实施麻醉操作时尽可能不使用。倘若有使用的必要,要将几种麻醉 药剂联合使用,严格用药剂量控制,尽可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会对糖尿病患者 的血糖水平有较大影响,不论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均应以手术性质大小为依据,进行仔细 术前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时间、血常规电解质等的各项身体指标检查,特别是严格术前 血糖水平控制,通常情况下,择期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应保持在6.7至10mmol/L之间。 不同手术时机的血糖控制方法:①择期手术。手术前3d,按时血糖水平测量,给予患者降 糖药物口服,后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三餐前,给予短效胰岛素,睡前则用长效胰岛素,4次/d,实施强化治疗。胰岛素应用剂量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而定,在血糖水平测量后,再进 行使用剂量调整;②急诊手术。若是因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或外伤原因需接受急诊手术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情通常会加重,严重的可能会诱发酮症酸中毒,术前应 使用剂量为12U的胰岛素融入500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0.5至5U/h的静脉滴注治疗,确 保患者的血糖水平被控制在5至15mmol/L之间,直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症状、尿酮体彻底 消失为止。 二、糖尿病患者手术期处理 若为体表包块切除、疝修补术、大隐静脉剥脱等手术类型,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影响较小,若是肾上腺切除术、脑垂体切除等手术,术后会减少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拮抗激素,其血 糖水平便会有一定的下降趋势。手术当日,需对糖尿病患者禁食,最好将手术时间安排在上午,术前严格尿糖、酮体、空腹血糖水平测量,若为大型手术,若手术中给予全身麻醉、脊 髓麻醉,应选择尿管留置,术中密切监测患者酮体、尿量情况。小型手术,直接给予降糖药 口服、饮食控制便可进行血糖水平控制;较大型手术,应予以两条静脉通路建立,其中一条 进行胰岛素+葡萄糖液注入,另一条则予以其他液体、血液输注。术中时刻注意血糖水平变 化情况,及时胰岛素、葡萄糖比例调整,通常为1U胰岛素+3g葡萄糖静脉滴注,或是将剂量为20U胰岛素融入500ml生理盐水中,以血糖浓度为根据实施胰岛素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 2至3h/次),与此同时实施浓度为5%的葡萄糖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100ml/h)。术中应 按时血糖水平监测,2至3h/次,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始终保持在7至12mmol/L之间。因血 管壁增厚、脆弱、弹性差、水肿等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发生创面渗血、局部组织积 液等情况,可能使伤口裂开、感染发生率增加,所以医生应尽可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整个 手术室工作人员均要严格无菌操作,尽量不使用电刀,避免让组织细胞损害加重,若有出血 倾向,快速用止血剂止血,完成后严密缝合。 三、糖尿病患者术后管理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这些检查包括: 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 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如GAD抗体、ICA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关。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糖尿病皮疹特点

糖尿病皮疹特点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皮疹特点1. 糖尿病的皮疹特点2. 糖尿病容易患哪些皮肤病3. 糖尿病如何预防皮肤病*二、糖尿病皮疹要注意什么*三、糖尿病皮疹的食疗方 糖尿病皮疹特点 1、糖尿病的皮疹特点糖尿病的皮疹一般多发生在小腿前面。开始的时候是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的丘疹,直径只有0.3厘米左右。这种丘疹有的分散存在,有的则群集在一起,表面上有皮屑。皮疹消退以后,皮肤上会出现局部萎缩或色素沉着。 2、糖尿病容易患哪些皮肤病 2.1、皮肤感染 糖尿病发病的时候,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 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的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1/3的糖尿病病人,并发有皮肤感染。 2.2、血管性障碍引起的皮肤病 如糖尿病性坏疽、糖尿病性脂肪萎缩、糖尿病性皮肤潮红、紫癜、糖尿病性类脂肪渐进性坏死、糖尿病性大疱等。 2.3、皮肤瘙痒 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状的,占病人的1/5。这种瘙痒是一种全身性的,而且非常顽固。在糖尿病的早期,这种瘙痒症状非常多见。当病人经过治疗,病情有明显缓解的时候,皮肤瘙痒

也可能逐步消失。 2.4、糖尿病性大疱病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发生于患者手脚处的皮肤并发症。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薄,疱内是澄清的液体,疱的外边也没有红晕。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或者消退后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 2.5、糖尿病性黄瘤 糖尿病性黄瘤是膝,肘,背部或臀部的皮肤上,突然出现成群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小疙瘩(医学上称为“结节”)。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一般没有瘙痒等自觉症状,摸起来略比周 围的皮肤硬。 3、糖尿病如何预防皮肤病 3.1. 皮肤清洁 糖尿病人每天都要清洁皮肤,特别是脸部、足部、外阴。洗脸尽量选择性质温和的洗面奶、洗面皂,力度轻柔,水温不宜过高;洗澡不必每天进行,夏天每周2~3次,冬天每周1~2次即可,避免长时间的泡澡或使用刺激性的清洗剂。 3.2. 合理润肤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皮肤容易干燥,所以每次清洁后要注 意润肤,比如使用含有凡士林、硅油等有较强保湿作用的护肤品,每日1~2次。

2020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20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约占儿童期各型糖尿病总数的90%,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我国近年发病率为2/10万~5/10万,<5岁儿童发病率年平均增速5%~34%[1,2],提示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我国儿童期T1DM长期血糖控制、预后的流行病学现况资料缺乏,仅有的2006年多中心研究提示患儿平均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 A1c,HbA1c)为9.5%,中国单中心HbA1c达标率仅为15%,远低于美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的44%~59%[3,4]。儿童期T1DM发病越早,慢性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就越大,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T1DM患儿的平均预期寿命减少12年[5,6]。近2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单基因糖尿病、T1DM营养管理共识相继发布,但儿童胰岛素使用指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治疗共识发布已10余年,尚缺乏涉及儿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认识、筛查管理的规范,糖尿病分型、胰岛素治疗方法、血糖监测、DKA处理等涉及T1DM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技术已有较多新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T1DM临床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减少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制定本共识。

一、儿童糖尿病的分型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 rganization,WHO)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国内外该病诊断的依据,2019年WHO颁布了新分型标准[7],符合下述4条中之一可诊断糖尿病:(1)空腹血糖≥7.0 mmol/L;(2)口服糖耐量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葡萄糖1.75 g/kg(体重),葡萄糖最大量75 g];(3)HbA1c≥6.5%(HbA1c测定方法需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认证);(4)随机血糖≥11.1 mmol/L且伴糖尿病症状体征;符合上述标准但对于无症状者建议在随后的1 d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此外,血糖5.6~6.9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7.8~11.0 mmol/L为糖耐量受损。 WHO新共识将糖尿病分为6个亚型(表1),与儿童关系密切的主要为T1DM、T2DM、混合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共4个亚型。相较1999版有较大改动的主要有,(1)T1DM:既往分为自身免疫型(1A 型)和非自身免疫型(1B型),新分型认为该分类缺乏临床意义予以取消;新增暴发性T1DM,该型糖尿病主要见于亚洲东部,虽常见于成人但儿童也有报道,其临床特征包括突然发病、高血糖持续时间很短(通常少于1周)、几乎没有C肽分泌、DKA、胰岛相关自身抗体多阴性、血清胰酶升高、发病前经常出现流感样症状和胃肠道症状[8]。(2)混合型糖尿病: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和酮症倾向性T2DM,儿童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少见[9],酮症倾向性T2DM,非洲裔相对高发。(3)未分

翻译 糖尿病

Diabetes Diabetes(糖尿病) is a condition where the body is unable to automatically regulate blood glucose levels, resulting in too much glucose in the blood. 糖尿病是一个条件,身体无法自动调节血糖水平,导致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 Glucose(葡萄糖) comes from foods that contain 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for example, breads and cereals(谷物,谷类) , milk and dairy foods, fruits and some vegetables. Glucose travels in the bIood stream to the muscles and other organs where it is used as fuel. Excess glucose is detoured(绕道) to the liver where it is stored for future use. Glucose is the body's preferred(首选的) source of energy and our bodies need it to work efficiently , just like a car need petrol to run. 葡萄糖来自于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面包和谷类食品,牛奶和乳制品的食品,水果和一些蔬菜。葡萄糖在救护车流到肌肉和其他器官,用作燃料。多余的葡萄糖是遭遇肝脏存储以供将来使用。葡萄糖是身体的首选源的能量,我们的身体需要有效地工作,就像汽车需要汽油。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is regulated with the help of insulin, a hormone(or chemical messenger) made in the pancreas(胰腺) . Insulin is the key that glucose needs to enter the body's cells so that it can be used as fuel. Diabetes develops when the pancreas stops producing insulin or when the body does not respond properly to insulin. There are two major types of diabetes: Type 1 , a disease in which the body does not produce any insulin, most often occurs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People with Type1 diabetes must take daily insulin injection to stay alive. Type 1 diabetes accounts for 5 to 10 percent of diabetes. Type2,a metabolic disorder resulting from the body's inability to make enough or properly use of insulin. It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the disease. Type2 diabetes accounts for 90 to 95 percent of diabetes. Type2 diabetes is nearing epidemic(流行的) proportions, due to an increased number of older people, and a greater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sedentary lifestyles. Insulin injections are necessary to treat Typel diabetes. Type2 diabetes can usually be controlled in the first instance by regular exercise and diet. Tablets(药片) and eventually(最终) insulin injections may be needed as the disease prognsses.

1型糖尿病的特点及常见并发症

1型糖尿病在中国糖尿病人中占9%左右,在青少年多见。它病情急、症状较重,有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可以出现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胰岛素疗效较好。 一、糖尿病概述 1.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造成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所有的糖尿病都符合此条件。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目前用静脉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不能用手指血糖作为诊断依据。具体是:(1)空腹血糖≥7.0mmol/L;(2)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3)随机血糖≥11.1mmol/L。这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适用。可能以后中国会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但现在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还不统一,测定结果也不太一致,目前主要还是用血糖的办法进行糖尿病诊断。 3.糖尿病的分型 按照1997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诊断标准,糖尿病一共分成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数大概9%左右,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指由其他原因,如胰腺的原因、内分泌的原因、遗传的原因导致的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种类非常多,但是病人并不很多,大概占1%。由此可推出1型、2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已经到百分之百,妊娠糖尿病不占比例,因为妊娠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只是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妊娠结束以后还要重新分类。从分型的比例可以看出,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体,但1型糖尿病比例也相当高,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儿童比例很大,1型糖尿病的总人数很高。 4.儿童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是指儿童,包括幼儿、青少年期间所得的糖尿病。儿童糖尿病者以1型糖尿病较多。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童的比例增加,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在增加。 分型1型2型 起病急,症状明显慢 胖,家族史,种族性,黑棘皮病临床特点多饮多尿,体重下降,酮症酸 中毒 C肽低正常或高 抗体可阳性阴性自身免疫病有无 上表是儿童青少年两型糖尿病的对比。从起病看,1型糖尿病病情急、症状比较重,2型糖尿病相对比较缓,症状也不太明显。 从临床特点看,1型糖尿病有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发病时会出现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重要依据。而2型糖尿病一般孩子比较胖,家族、种族倾向更加明显,另外由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非常明显,可以出现黑棘皮病,表现为肥胖,全身皮肤较黑,尤其是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皮肤皱褶处皮肤又黑又粗糙,这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标志,也是

三基三严考试题a糖尿病

三基三严考试题(糖尿病) 选择题: 1、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c ) A冠心病B脑血管病C肾小球硬化症D酮症酸中毒E感染性休克 2、糖尿病眼底病变中,出现哪一种情况最易引起失明(B) A微血管瘤B新生血管破裂C硬性渗出物D软性渗出物E视网膜出血 3、患者饭后尿糖(++),空腹尿糖阴性,可诊断为(C ) A轻型糖尿病B糖耐量低减C继发性糖尿病型糖尿D食后糖尿E非葡萄糖糖尿 4、若诊断临床糖尿病,应选择下述哪项检查(B) A尿糖B空腹血糖C糖化血红蛋白D 口服糖耐量试验E空腹胰岛素测定 5、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较好的指标是(C ) A空腹血糖B饭后血糖C糖化血红蛋白D空腹血浆胰岛素含量 E OGTT 6糖尿病饮食治疗下列哪种是正确的(E ) A病情轻可以不用饮食治疗B有并发症者不用饮食治疗C用药治疗时,可不用饮食治疗D肥胖者宜给高热量饮食治疗E不论病情轻重都需饮食治疗7、双胍类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为(C) A乳酸性酸中毒B低血糖C胃肠道反应D过敏性皮疹E肝功异常 8、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B) A恶心,呕吐B低血糖反应C肝功能损害D白细胞减少E皮肤瘙痒 9、代谢产物有胆汁排入肠道,很少经过肾排泄的磺脲类药物是(E) A格列本脲B格列吡嗪C格列奇特D格列波脲E格列喹酮 1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是(E) A原有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三多”伴乏力B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增多C有代谢性酸中毒症状D严重脱水伴循环衰竭体征E以上都是 1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是(D) A中枢兴奋剂,纠正酸中毒B纠正酸中毒,补充体液电解质C纠正酸中毒,用胰岛素D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应用胰岛素E应用中枢兴奋剂及胰岛素 12、不宜使用胰岛素的病人为(D) A糖尿病合并肺结核B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C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分娩D糖年病患者过度肥胖E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 13、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恰当的方法是(E ) A从销量开始避免Somogy 1效应E以饮食疗法为基本治疗C血糖波动大量可加大用双胍类药物D酮症酸中毒时首选普通胰岛素(RI) E咼渗昏迷宜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14、碳酸氢钠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证为( A治疗酸中毒的起初2小时B出现血钾过高C出现心律紊乱D血pH V 7.1 E pH v 7.3 15、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采用(D ) A每4小时静脉注射50U胰岛素B每4小时静脉滴注5~10URI C每4小时静脉滴注5~10U(PZI)D每小时静脉滴注4~6URI E每小时静脉滴注5~10UPZI 16、成人低血糖是指(C )

糖尿病带来的“安全隐患”

糖尿病带来的“安全隐患” *导读: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 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欧美等国家,做肾透析手术的患者人群中有近50%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分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湘明介绍说,该医院做肾透析手术中糖尿病患者达30%之多;…… 有专家指出,糖尿病的并发症远比糖尿病可怕。因此,正确对待糖尿病也是市民应该引起重视的环节。对此,本报记者特采访市内有关专家,为市民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提供帮助。 糖尿病的四大主要并发症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栾晓军介绍说,现实生活中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大血管并发症: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比率比没有患糖尿病的人群高达4倍。曾有实验的试验结果:无糖尿病而有过心梗的患者患冠心病的几率是19%,患有糖尿病而没有过心梗的患者患冠心病的几率是21%,因此糖尿病已成为冠心病的等危症;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如常见的糖尿病足就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脚肿等症状,发展严重将会采取截肢治疗; 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

原因。在欧美等国家,做肾透析手术的患者人群中有近50%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分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湘明介绍说,该医院做肾透析手术中糖尿病患者达30%之多; 糖尿病眼病:栾晓军说,糖尿病对眼睛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因为它是伤害到眼底,眼睛就像照相机,眼底相当于胶卷,胶卷受损就没法成像,因此,糖尿病致盲也是危害很大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并发症需谨慎预防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服药,并定期检测血糖,以便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糖尿病患者每三个月应去医院复诊,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以及心电图等;当然,戒烟、节制饮酒,健康的饮食及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都是值得提倡的。

糖尿病患者身上痒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患者身上痒是怎么回事? 俗话说的好“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就比如说糖尿病皮肤 瘙痒,就是让人心烦的事。 到底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身上会痒呢? 1、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皮肤发痒,或因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出汗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 2、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皮肤瘙痒。 3、神经损伤有关,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纤维不同程度的萎缩,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的异常,使神经纤维对神经递质的释放发生紊乱,从而引发皮肤的异常反应如皮肤干燥、瘙痒、斑疹等。 4、神经性反射、尿毒症等亦可引起瘙痒。局部瘙痒多因尿糖刺激、真菌感染所致。 5、2型糖尿病病人多发病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油脂的分泌会逐渐减少,皮肤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干裂老化状态,表现为皮肤瘙痒。 6、糖尿病人皮肤的抵抗力较普通人低,皮肤容易被各种病菌感染,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严重时会演化为脓包、体癣、糖尿病足等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饮食原则 1、少食多餐 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随意增减食量,才能达到血糖稳定。多餐少餐,包括早、午、 晚三餐,必要时可在正餐之间及睡前加餐,以减少因药物而导致低血糖的机会,特别是注 射胰岛素的病人。 2、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 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因为高血脂与高胆固醇是引致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尤需注意。 3、避免甜食 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因为此类食物会被身体吸收的很快,易令血糖上升。 4、适量进食高纤维食物 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食物,有助于患者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1、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倘若糖尿病人不限制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是非常不利于糖尿病治疗的。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包括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等。 2、盐。盐的摄入需要控制,应以低盐饮食为主。原因在于凡是糖尿病人,往往都会并发高血压症状,钠盐摄入过多,会迫使血压上升,往往也会造成血糖的上升,从而加重了 糖尿病的病情。 3、淀粉高的食物。对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大家也不可过多摄入,由于那些食物往往也会升高我们的血糖。同同时大家需注意,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 以免过量吸取。 4、糖。糖类食品忌口,要注意这里说的糖不是所有的糖。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 不过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病患慎食蜂蜜。 5、油脂高食物。糖尿病人对于油脂高食物务必要敬而远之,如炸、油煎、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 在此提醒您,糖尿病不容忽视,一旦发现要尽早治疗,接受正确的治疗,不要去小门 诊看病。不能听信什么“降糖神药”之类的偏方。祝您早日康复。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皮肤瘙痒,原来是这6种疾病在捣鬼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皮肤瘙痒,原来是这6种疾病在捣鬼 转至向建平糖尿病网 经常有糖友诉说出现皮肤瘙痒,最初瘙痒是局部的,以后逐渐扩展至全身,晚间加重,常因糖尿病的加重或情绪变化而促使瘙痒发作。以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确实会导致皮肤瘙痒,但导致皮肤瘙痒的疾病不只有神经病变。本文为您详细解读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6个常见原因及对策。 1.高血糖引起皮肤瘙痒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时,长期血糖升高,由于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循环较差,对身体内的各个器官都有伤害,对皮肤的伤害也非常明显,其局部细胞的功能也会变差,糖尿病患者汗液分泌会减少,导致皮肤因过度干燥而瘙痒。 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变化,刺激神经末梢兴奋,产生瘙痒的感觉。 糖尿病患者还会因皮肤改变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瘙痒。 对策: 控制好血糖是关键,在平时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要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局部皮肤瘙痒者可外用止痒性洗剂、霜剂等。 全身性皮肤瘙痒者可内服抗组胺类药物,补充钙剂、维生素C等。 也可补充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 此外,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治疗方法还可以选择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等方式,都能有效缓解瘙痒症状。

2.糖尿病皮肤感染 某些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长期顽固的瘙痒,多位于生殖器及肛门周围。 原因一:血液中糖分较高,真菌易生长入侵而感染皮肤。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如出现顽固不愈的外阴及阴道瘙痒,可能是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原因二:糖尿病患者皮肤的抵抗力较普通人低,皮肤容易被各种病菌感染,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严重时会演化为脓疱、体癣、糖尿病足等感染性疾病。 对策: 防止皮肤感染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血糖,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对于局部真菌感染应保持局部干燥,局部使用抗真菌洗液清洗或用抗真菌药膏涂抹。 对于口腔真菌感染或严重的全身真菌感染,除外用抗真菌药物外,应给予抗真菌药物静脉注射。 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除局部清洁消毒外,应避免用手搔抓,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体温上升、局部皮肤红肿应及时采取血标本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尽早使用抗菌素,以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3.降血糖药物过敏 所有的降血糖药物都会出现过敏反应,其中以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最常见,动物胰岛素产生过敏反应也不少,其他降血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相对较小。 降血糖药物过敏除了皮肤瘙痒外,还常有皮肤红色丘疹,严重时会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甚至休克。 对策: 一旦出现降血糖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降血糖药物。 轻症者可用药物治疗,严重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移动APP需求现况调查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移动APP需求现况调查 发表时间:2018-11-12T11:28:26.0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朱艳侠1,3 洪静芳1(通讯作者)周利华1 彭文涛2 尹亚 [导读] 明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运用移动APP进行健康管理的需求。 (1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2 华西妇女儿童医院护理部四川成都 610072; 3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明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运用移动APP进行健康管理的需求。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运用自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管理APP需求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的289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APP的总需求得分为4.42±0.51,内容需求维度得分为4.54±0.51,功能需求维度得分为4.28±0.6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排列前三位的内容需求依次是围产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宝宝护理知识需求;功能需求排列前三位的依次是专业需求、记录功能及搜索功能需求。不同孕产史、居住地及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APP总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使用移动APP进行健康管理的需求。后续可考虑开发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管理需求及人口学特征的APP,以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效的健康管理。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健康管理;移动APP;需求 Survey on needs of mobile health management APP i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Zhu Yanxia,3,Hong Jingfang1,Zhou Lihua1,Peng Wentao2,Yin Yanan2,Song Yongxia1,Zhang Shanshan1,Wan Qian3,Zhang Haiyan3.1School of nursing,Anhui Medical University,AnHui Hefei 230601,China;2.Nursing Department of West China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SiChuan Chengdu 610072,China;3.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f Anhui Maternity and Child Halth Care Hospital,AnHui Hefei 23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dentify the needs of mobile health managemet APP i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Methods 289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were recruited from a tertiar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The needs towards mobile health management APP were measured by a self-design questionnaire.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mobile health management APP needs was 4.42±0.51,the domain of content needs score was 4.54±0.51,and the domain of function needs score was 4.28±0.61.The top three content needs were the needs about perinatal health knowledge,breastfeeding knowledge,and baby care knowledge.The top three function needs were professional needs,recording and searching function.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pregnancy history,place of residence,and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PP needs(P<0.05).Conclusions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have the needs of mobile health management APP.Further intervention with targeting to participants’ needs of mobile health management APP needs to be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health management. 【Key words】Diabetes,gestational;health management;mobile APP;demand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是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尿病[1],若血糖控制不良,易导致各种母婴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2]。并且,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喻茜等[3]对昆山某社区的975例患者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已高达21.85%。目前,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已被公认是控制血糖的首选和有效方法[4],健康教育则是让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学会健康自我管理的主要途径[5]。传统的健康教育多采取集体授课、观看教学视频、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缺乏对患者健康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何种健康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实施健康教育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移动APP(mobile application)是可以下载安装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上的应用软件。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健康医疗”的盛行,经网络途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已成为探讨和实践的重点。委托安徽医科大学科技查新处,以“妊娠合并糖尿病(pregnancy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孕前糖尿病(previou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 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应用程序/手机软件/手机程序(smartphone application/ mobile application/ APP)”为检索词进行国内外文献查新,报告(编号:201636000Y060064)结果显示:国内尚未有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移动APP;国外有三款相关APP,分别由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牛津大学医院及马德里理工大学开发且临床试验证实其APP能有效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围产结局[6-8]。但由于东西方人种差异、饮食文化差异,英文文化背景中研发的妊娠期糖尿病APP是否适用于本土环境下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尚不确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移动APP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为开发以需求为导向并适合国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的健康管理移动APP提供依据,以有效满足该群体健康管理的需求,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照护。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期间,参加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课堂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9]:①首次确诊且符合201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使用智能手机;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年龄≥18岁。排除标准[9]:①本次妊娠前有妊娠合并糖尿病病史者;②有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配合研究者;③有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者;④胎死宫内者。根据发病率计算样本量公式:n=Zα/22×P(1-P)/δ2,以妊娠期糖尿病最低发病率5%,允许误差3%,置信区间95%,估算样本量,考虑10~20%的无效应答率,最终确定样本量为223~243人。 1.2 调查工具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4,5,10],咨询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家、护理教育专家、临床护理专家,以 “基于赋能理论的健康教育(Empowerment-based Health Education,EBHE)”模式为指导,糖尿病健康管理“五驾马车”理论[5]为框架,《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版)[4]为专业参考,并结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保健需求,自行编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管理APP需求调查问卷》,该问卷最初由10个条目的内容需求及7个条目的功能需求,经专家咨询并经过预实验后,形成最终调查版问卷。

糖尿病专科十大安全目标

糖尿病专科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安全使用胰岛素 目标二口服降糖药物的安全使用 目标三预防低血糖 目标四建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危急值” 目标五正确监测血糖 目标六避免住院糖尿病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年 目标七减少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 目标八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目标九糖尿病患者的合理饮食 目标十安全使用胰岛素泵 一、安全使用胰岛素 1、胰岛素属高危药品,标识清楚,分类放置。胰岛素的保存方法正确,确保在有效期内。 2、掌握标准的胰岛素注射操作流程。 3、掌握不同剂型胰岛素的起效时间、达峰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及给药途径。4、注射胰岛素前评估(使用《胰岛素注射护理单》)。 5、正确选用胰岛素注射工具(瓶装胰岛素必须应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笔芯胰岛必须使用配套的胰岛素笔)。 6、严格查对,确保胰岛素剂型、剂量及注射时间准确。 7、正确注射胰岛素(部位的选择、轮换,注射的深度)。 8、严禁重复使用针头, 9、指导患者注射后的进餐时间、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10、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11、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 12、糖尿病专科护士或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定期到各临床科室巡查、会诊。 二、口服降糖药物的安全使用 1,药物应在有效期内,无变质。 2、护士掌握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主要的作用原理及不良反应。 3、指导患者各种药物的服用时间(餐前、餐中、餐后服用)、方法(吞服、嚼碎) 4、告知患者服药后的进餐时间、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5、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6、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 7、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护理单》。 三、预防低血糖 1.掌握低血糖的防治知识,能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值。 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时,每小时监测血糖一次,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过快,下降速度保持在每小时4-6mmo/L,以免发生因降糖速度过快导致低血糖。血糖降至13.9 mmol/L时遵医嘱停止使用或减少剂量。 3、了解有无“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患者,并做好重点观察标识。 4、行强化治疗的患者,每天应监测血糖5-7次。 5、做好患者的饮食管理,服用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后及时进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