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的应用 许伟琦

景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的应用 许伟琦

景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的应用 许伟琦
景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的应用 许伟琦

景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的应用许伟琦

发表时间:2017-07-10T11:36:08.0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许伟琦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的建设工程项目,该工程涉及城市规划、艺术设计、水利等多个方面。

云南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41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的建设工程项目,该工程涉及城市规划、艺术设计、水利等多个方面。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综合性的环境变化问题与自然灾害问题,对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很有帮助。本文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探讨了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应用景观园林设计的有效方法,希望能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园林;海绵城市;设计;应用

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破坏现象也越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为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基础上,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对自然生态环境实施保护,我国也在倡导绿色生态观念,同时也加大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力度。海绵城市理论是基于缓解和解决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合理的应用景观园林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生活环境,也有利于解决各类自然灾害及环境变化问题。

1.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简析

1.1海绵城市的发展背景

海绵城市理论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城市建设,使城市大地像海绵一样具备吸水、蓄水、渗水及净水等功能,以便确保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问题。海绵城市理论属于一种生态城市理论,是基于绿色建筑的产生与普及而提出的,也是系统解决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为确保海绵城市所具备的功能能够真正得到发挥,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应依据生态优先原则,以人工措施结合自然途径的方式,采用科学、适宜的方法进行建设,并结合适宜的景观园林设计方法,以便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基础上,对城市内的雨水进行最大程度的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更好保护,进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1.2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内涝问题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普遍存在且影响比较严重的问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这种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越发严重。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雨水是导致城市内涝问题出现的主要愿意之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硬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致使雨水无法渗透到土壤中,再加上城市内河道与冲沟的填平,导致雨水无法被有效地吸收和排放,致使雨水不断积累,从而导致城市内涝的出现。要想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汇”,另一个是“流”。基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模拟城市径流路径,查找城市雨水的流通路径,并对实际城市径流路径与雨水流通路径进行比较,对遭到破坏的城市自然流径进行修复,以此保证雨水流通的顺畅。同时,在此基础上可有选择的对雨水进行汇聚,一般会选用农田等地方作为汇集地,以此实现对城市内雨水的有效控制,确保雨水能够自然、高效的流通,从而确保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备吸水、蓄水、渗水及净水等功能,据此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而这也是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理念。

2.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应用景观园林设计的有效方法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其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景观园林设计的应用,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雨水的吸收与排放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影响极大。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对于景观园林设计的应用,需充分考虑水的问题,以便确保景观园林设计能够在海绵城市建设及改善生态环境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1构建生态走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自然山林所遭受的破坏问题也越发严重,对雨水的自然渗透能力也在持续减弱,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很容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各个行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乱砍乱伐现象较为严重,森林遭到了严重毁坏。针对这一问题,部分人认为影响不大,只需再种上各种植物即可。事实上,森林在保持生态平衡上所发挥的作用根本是幼小的树苗、果树等植物所无法替代的。森林中参天大树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生长,其的根系极为发达,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新种植的植物则不同,因这些植物还比较幼小,根系不够发达,所以对水土也无法起到保护。

针对这种现象,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景观园林设计的应用中,应转变传统的造园意识,放弃用观赏性、美化性植物代替原有植物的思想,摒弃用人工美学彻底改变自然风貌的设计理念。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基于环境保护这一发展理念,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可依据城市地理优势,建立自然防护林带,并将其与山水资源相结合,构建生态走廊,以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从而缓解和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而提升城市排水防涝的安全性。

2.2建设完善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水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其主要涉及城市绿道建设、滨水空间建设、水资源再利用等多个方面。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基于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应用,可对城市绿道进行科学建设,并采用以公园串联道为核心的绿道体系,对城市绿道景观进行合理设计,以此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据此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体验,以便确保城市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改善。

在市政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太过严重的破坏,应当采用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生物滞留设施等方法,对市政建设与房地产开发所能够造成的影响进行降低,以此保证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对于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应在对城市滨水空间界面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滨水空间分为活力、运动、商业等多个空间,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建设,再结合对人工浮岛、植物过滤等方法的应用,以此提高城市水景观的设计效果,从而确保城市水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利用。

基于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内不规则的水岸空间及碎片化的绿地进行串联,以此构建城市绿色生态走廊,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效果,也能够为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提供环境优美的场所,对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很有帮助。基于城市土地硬化而导致雨水渗透被阻碍这一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应用,对于生态驳岸的建设,应当在保证驳岸稳定、牢固的基础上,对水岸线进行简洁设计,避免人工建设的驳岸与自然驳岸之间相互影响,并利用适宜的本土植物与环保护坡材料对驳岸进行建设,以此保证驳岸的渗水、保水等效果,从而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