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20201229171117)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20201229171117)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20201229171117)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20201229171117)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原始农业。前面两个子目与

第三子目之间,是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关系。前两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分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讲述半坡居民的

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是为讲述原始农业的发展作铺垫。原始农业的发展是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

义。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识读《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生

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2、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

表格归纳法,问题导学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授课类型:新授型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历史,了解到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但大家想想,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教师提问: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种地,将一时不能吃的动物饲

养起来,等食物短缺的时候再吃等)

教师指出:进行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是解决食物来源不稳定问题的最好方法,今天我们就

一起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二)讲授新知

1、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1)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自己整理关于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填写下

表:

(2 )问题思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回答。(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房屋样式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不同,陶器

艺术风格不同,生活细节不同:河姆渡居民会挖井,半坡居民会使用弓箭等)

(3)分析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较为干燥寒冷;河

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2、原始农业的发展

(1 )原始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分布有何特点?从发现的年代可以看出这些农作

物的种植有什么地位?

(2)通过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生活情况的学习,归纳概括一下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

志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整理概括,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两个典型代表的学习,了解了原始的农耕生活状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始农耕生活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是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建房定居、饲养家畜家禽等。但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也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他们都创造了华夏文明。

八、板书设计(以教学实际为准,仅供参考)

半坡遗址的发现

半坡居民

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居住区

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

原半坡居民的生活工具

始河姆渡遗址的发现

农河姆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水井

耕的生活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居民的农业生产生河姆渡居民的雕刻艺术

活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

原始农业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的发展原始农业的兴起

九、教学反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