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移动智慧社区_智慧物业解决方案(完整版)

中国移动智慧社区_智慧物业解决方案(完整版)

中国移动数字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数字智慧社区

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智慧社区综述 (1)

一、前言 (1)

二、智慧社区的建设背景 (2)

1.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 (2)

2.1.物联网介绍 (2)

2.2.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及应用 (4)

2.手机移动支付前景看好,将进入大规模推进阶段 (5)

2.1.我国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5)

2.2.我国手机支付市场发展趋势 (7)

三、智慧社区的总体规划 (9)

1.智慧社区的基本概念 (9)

2.智慧社区的发展与现状 (9)

3.智慧社区的主要特点 (9)

4.智慧社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0)

5.设计标准 (11)

四、智慧社区的总体结构 (11)

第二章智慧社区介绍 (11)

一、智慧社区与智能卡 (11)

二、智慧社区建设目标 (12)

1.系统建设总目标 (13)

2.智慧社区的定位 (13)

3.智慧社区网路拓扑图 (14)

4.智慧社区整体功能框架 (15)

三、中国移动智慧社区手机运维中心管理功能 (15)

四、卡片选型介绍:RF-SIM卡 (16)

1.卡片选型: (16)

2.RF-SIM卡的特性 (16)

3.RF-SIM卡通讯特征: (16)

4.POS机读、写卡机制 (17)

5.信息结构 (17)

第三章智慧社区设计方案 (18)

一、基础信息完善 (18)

二、全面数据共享 (18)

三、实现集中控制 (18)

四、智慧社区行社区 (19)

五、项目实施效果 (20)

第四章智慧社区中心平台 (21)

一、智慧社区中心平台管理系统介绍 (21)

1.系统结构 (21)

2.系统功能 (21)

3.系统的安全性 (22)

二、智慧社区平台-管理中心 (23)

1.系统参数设置 (23)

2.终端管理 (23)

3.用户管理 (24)

4.系统数据管理 (24)

三、智慧社区平台-制卡中心 (24)

四、智慧社区平台-结算中心 (25)

1.结算中心基本功能 (25)

2.商户管理与结算 (25)

3.清分、清算 (26)

4.统计分析 (26)

五、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26)

1.WEB查询服务 (27)

2.电话语音查询服务 (27)

3.触摸屏自助信息查询 (29)

4.数据统计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 (29)

第五章智慧社区中国移动手机运维平台 (29)

一、系统设计目标 (29)

二、体系架构 (30)

1.系统结构示意图 (30)

2.业务流程示意图 (31)

3.系统设计原则 (31)

4.系统采用技术 (31)

5.系统架构 (31)

6.客户资料统一管理 (32)

7.业务资源统一管理 (32)

8.全业务受理 (32)

9.客户综合保持管理 (32)

10.灵活的业务开通方式 (32)

三、手机智慧社区运维平台-智慧社区端 (32)

1.系统业务流程 (32)

2.系统管理 (33)

3.用户登录 (33)

4.手机短信发送或接收 (34)

5.手机短信模式流程 (35)

6.平台总体功能 (35)

四、通用信息管理平台平台 (36)

五、档案管理平台 (37)

六、短信管理平台 (37)

1.完成功能 (37)

2.控制台 (37)

3.短信发送 (38)

4.短信收发 (38)

5.统计信息 (38)

七、手机STK菜单 (38)

第六章智慧社区商务消费及小额支付系统 (46)

一、消费方式 (46)

1.商务消费系统结构图 (46)

2.POS消费方式 (47)

3.1中心管理 (47)

3.2网点消费 (47)

3.3物业收费 (47)

二、消费POS机主要功能特点 (47)

三、系统POS运行模式 (48)

四、系统POS机数据采集 (48)

五、收费终端 (48)

1.商务消费POS机 (48)

2.超市智慧社区收现POS机 (50)

3.移动手持POS机 (51)

3.1产品简介 (51)

3.2产品功能 (51)

3.3产品特点 (51)

3.4技术参数 (52)

第七章智慧社区身份识别管理系统 (52)

一、人员进出身份识别管理 (52)

二、智能卡门禁管理系统 (53)

1.系统功能 (53)

2.产品特性 (54)

3.读卡器系列 (54)

三、IC卡门锁管理系统 (55)

1.系统介绍 (55)

2.门锁功能特性 (56)

3.技术参数 (56)

4.表面处理 (56)

四、远距离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57)

1.系统概述 (57)

2.系统特点 (57)

3.系统功能 (59)

4.系统设计 (59)

五、智慧社区工作考勤管理系统 (65)

1.系统概述 (65)

2.指纹考勤认证系统介绍 (65)

3.指纹考勤认证系统结构图 (66)

4.指纹考勤认证系统特点 (66)

5.系统功能 (67)

6.考勤管理软件 (68)

7.考勤机 (69)

六、智慧社区信箱门锁管理系统 (70)

1.系统介绍 (70)

2.系统特性 (71)

3.智慧社区信箱门锁结构图 (72)

4.使用流程 (73)

七、电子巡更系统 (73)

1.系统概述 (73)

2.系统设计 (74)

3.产品特性 (74)

八、社区在线门户系统 (76)

1.系统介绍 (76)

2.系统模块设计 (77)

第八章智慧社区能源管控系统 (80)

一、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水表系统 (80)

1.系统简介 (80)

2.系统特性 (80)

3.技术参数 (81)

二、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表系统 (82)

1.系统简介 (82)

2.系统特性 (82)

3.技术参数 (83)

三、IC卡预付费燃气表管理系统 (84)

1.系统简介 (84)

4.系统特性 (86)

5.技术参数 (86)

6.购气过程 (87)

四、智能公共照明系统(路灯自动控制系统) (88)

1.系统介绍 (88)

2.系统功能 (88)

3.系统特点 (88)

4.通讯版系统结构图 (89)

第九章智慧社区自助缴费系统 (89)

一、系统简介 (89)

二、系统组成 (90)

三、自助缴费方案 (90)

1.需求的特殊性 (90)

2.方案一、银联充值、物业代收代缴 (90)

3.方案二、银联充值、住户预付、物业代收代缴: (91)

4.方案三、银联代收代缴: (92)

四、自助圈存缴费流程 (92)

1.网上自助圈存 (92)

2.电话语音圈存 (94)

3.圈存机自助圈存 (95)

五、社区卡圈存机 (96)

第十章智慧社区安全防范系统 (96)

一、公共设施监控及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96)

1.闭路电视监控及周界防范系统概述 (96)

2.设计依据 (97)

3.设计原则 (98)

4.闭路电视监控及周界防范系统原理 (98)

5.摄像机、红外对射探测器安装位置 (99)

6.闭路电视监控及周界防范系统设计方案论述 (100)

二、楼宇对讲与家庭安全防范系统 (101)

1.概述 (101)

2.设计标准、规范及依据 (101)

3.系统设计思想 (101)

4.系统选型原则 (102)

5.系统功能特点 (102)

6.系统组成 (103)

7.对讲系统原理图 (104)

第十一章智慧社区通信网络系统 (104)

一、社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104)

1.系统概述 (104)

2.系统设计 (105)

3.系统布线说明 (106)

4.布线结构 (108)

二、社区数字电视系统 (110)

三、宽带接入 (110)

四、无线局域网 (111)

第十二章智慧社区扩展管理系统 (111)

一、背景音乐系统 (111)

1.背景音乐广播系统概述 (111)

4.背景音乐广播系统基本组成 (112)

5.背景音乐系统 (112)

6.扬声器位置设置 (113)

二、火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114)

三、电子公告牌 (114)

1.概述 (114)

2.系统构成 (115)

3.方案设计 (115)

4.系统特性 (116)

四、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116)

1.系统介绍 (116)

2.系统功能 (117)

3.第三方对接业务 (118)

五、社区管线系统 (118)

六、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 (118)

1.概述 (118)

2.实施物业计算机管理的必要性 (118)

3.系统设计 (119)

七、其他子系统 (122)

八、附记:智慧社区银行联名复合卡系统 (122)

1.系统介绍 (122)

2.系统方案设计 (123)

3.系统优势 (125)

第十三章智慧社区中国移动手机系统接口与协议介绍 (127)

一、接口与功能对应表 (127)

二、通信协议及方式 (129)

三、接口定义 (129)

1.接口分类 (129)

2.接口消息格式定义 (131)

3.接口报文结构说明 (131)

4.报文头结构 (131)

第十四章智慧社区系统安全 (135)

一、安全设计需求分析 (135)

二、安全性应用分析 (135)

三、卡安全机制 (135)

1.卡安全设计遵循的原则 (136)

2.卡务管理安全体系方案 (136)

4.1用户RF-SIM卡以模拟逻辑加密卡工作时一区一密 (136)

4.2用户RF-SIM卡以CPU卡方式工作时一应用一密 (136)

4.3密钥不能被读出 (136)

4.4双向身份认证 (136)

4.5交易认证码 (137)

4.6中间结果不导出 (137)

4.7数据加密 (137)

3.CPU卡硬件安全设计 (137)

4.卡密钥安全管理 (137)

4.1卡密钥特征 (137)

4.2密钥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138)

5.PSAM卡和相关机具的管理 (138)

中国移动数字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第一章智慧社区综述

一、前言

当前社会体系中的一个根本矛盾,那就是一个更新的、更小的、更平坦的社会体系与相对于这个体系落后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之间的矛盾,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力量一直在努力提升其社会化应用的水平,以构建新的社会运行模式,提高社会的运作效率和公共服务品质,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化个性需求,改变社会功能模块零散、低效的运行状态。IBM公司开创性的提出了“智慧的地球、智慧的中国、智慧的城市”等系列构想,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关系重新定义,从过去单维度的“生产-消费”、“管理-被管理”、“计划-执行”,转变为先进的、多维度的新型协作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中,每个个体和组织都可以自由地、精确地、及时地贡献和获取信息、洞察和获取专业知识,达成智慧运行的宏观效果。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化的实现创造了可能,它能够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转变个人、企业、组织、政府、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交互的方式,使其更加“智慧”,即更加清晰、效率更高、响应更灵活更及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对社区(Community)定义,可以将社区概念理解为“某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由此可见,形成社区的四个要素包括: 1.人民:社区由人所组成。不论何种类型之社区,因人聚集与互动,方能满足彼此的需求。2.地方或地理疆界:以地理的范围来界定社区的大小疆界是一般人最能接受对社区的定义。 3.社会互动:社区内居民由于生活所需彼此产生互动,相关的经济、交通、娱乐等系统即因此而形成。社区经由不同的社会系统发挥功能,满足居民生活必需,建立社区规范。 4.社区认同:社区居民习惯以社区的名义与其他社区的居民沟通,并在自己的社区内互动。同时社区居民形成一种社区防卫系统,居民产生明确"归属感"及"社区情结"。

近年来中国大步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与通信、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信息化社会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住宅提出了挑战。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希望有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家,智慧社区于是在中国各

郑州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

地蓬勃发展起来,并已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发展主流。

二、智慧社区的建设背景

1.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要求“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这是“物联网”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意味着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国家层面的视野,将迎来新的发展黄金期。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物联网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等”列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1.物联网介绍

(1)物联网定义

所谓“物联网”确切的定义,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中国是研究“物联网”的最早国家之一,早在1999年,“物联网”就已经提出,但当时没有叫做“物联网”,而是叫做传感网。“物联网”的最直接的概念就是利用产品电子代码,还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网络来实现物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实现点对点的互联互通。

(2)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下图所示。首先是感知层,以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终端为主,实现“物”的识别;其次是传输层(网络层),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或者未来的NGN网络(下一代网络) 、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三是应用层,这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通过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实现行业智能化,可基于现有的手机、PC等终端进行。

图表物联网体系构架

(3)产业链介绍

物联网是在当前通信网与互联网基础上的发展延伸,产业链也与通信网和互联网产业链类似,增加了部分参与者如RFID/传感器制造商、传感网节点制造商、物联网运营商这几个环节,如下图所示。其中物联网运营商是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服务提供商。在我国,最有可能成为物联网运营商的就是电信运营商。首先,电信运营商拥有固定和移动的通信网络,可以很容易地采用系统集成商的解决方案来推出物联网业务;其次,运营商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些用户群必然同时也是物联网物理信息的消费者,运营商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公共的、按照行业划分的基础物理信息数据平台,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分发者;再者,由于物联网产业链较长,因此产业的聚合者和主导者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图表物联网产业链

目前,国内物联网的积极推动者当属电信运营商,各大电信运营商不仅把物联网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